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情感教育、感官教育和社会性发展、智力发展、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我选择能够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的音乐教育作为研究课题。

主要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音乐是听觉艺术,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滴答滴答;上楼时,嗵嗵嗵嗵,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不同的走路节奏。

感知完节奏,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四拍、三拍,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告诉他们这是几拍,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只是引导就行了。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让幼儿认识二拍时,可以让他们听《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知四拍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雪花飘》、《小燕子》等。认知三拍时,就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

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并判断这些音是清脆还是浑厚、是长音还是短音,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教育培养外,我还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天的生活中,如早上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仅陶冶了情操,还能提神,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一天的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松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动作。久而久之,孩子们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如在音乐教育活动《到全国各地去旅行》中,孩子们一会儿骑上小车去游览天安门,一会儿在草原上快马加鞭,一会儿又在长城上挥汗如雨。在《看大海》中,孩子们一会儿划船学习海军,一会儿又下网捕鱼。在《冬天》中,孩子们一会儿是狂风怒吼,一会儿是雪花纷飞,一会儿是热火朝天地堆雪人,一会儿又抒情地载歌载舞。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音乐,而且用身体去表现音乐,从而提高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延伸阅读

“闻歌起舞”可培养节奏感


出生后,我们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节奏都在潜移默化着宝宝,使宝宝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节奏感。只要听见有节奏的声音,小家伙就会象上了发条一般扭个不停,成了真正的电动小马达。

每个宝宝都会经历“闻歌起舞”的阶段,但出现的时间有先有后,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如果妈妈们没有特别在意他的这个特点和喜好,宝宝的这种感觉就会逐渐消失。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宝宝爱上节奏的契机,更好地发展他对音乐的感觉。

多听——让宝宝的小耳朵学会倾听,学会捕捉周遭的每一个快乐音符

多听节奏感强的音乐:这是为宝宝定制音乐快餐的首选,也是一条最具时效的捷径。哪些音乐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感呢?最简便的选择就是儿童歌曲。儿童歌曲的节奏往往简单明了、旋律活泼,歌词贴近宝宝的认知水平,更能让宝宝接受和喜爱。如:“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耳朵四条腿,蛤蟆不吃水,太平年。”

多听儿歌:因为儿歌一般都讲究压韵,朗朗上口,极富节奏,比如:“小蝌蚪,黑悠悠,摇摇尾巴水里游。”妈妈和宝宝逗乐的时候不妨多挑选简单的儿歌念给宝宝听,强化宝宝对节奏的敏感。

多听自然之音:永远不要忘记生活是宝宝学习的最好课堂。让宝宝跟着我们做个有心人,多听听自然的声音,比如,轰隆隆的雷声、哗哗哗的雨声、嘀嘀嘀的汽笛声……这些声音都蕴涵着未经提炼的原始的韵律。让宝宝的小耳朵学会在嘈杂的世界里寻找悦耳的声音,让耳朵也敏感起来。

多动——让宝宝的小身体动起来,让音乐浸透宝宝全身每一个细胞

全身运动:音乐响起来,小手拍一拍,小腿蹬一蹬,屁股扭一扭。让我们帮助宝宝一步步把快乐的情绪用肢体表达出来,把音乐的节奏以动作的方式传达出来。

小乐器:妈妈们不妨为宝宝准备小铃鼓、小碰铃等会发出清脆声响的小乐器,让宝宝和着音乐敲一敲、摇一摇,敲锣打鼓动起来。没有小乐器,锅碗瓢盆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亲子互动:让宝宝动起来,妈妈的示范和共同参与也很重要。别害羞,放下架子,和宝宝一起动起来、唱起来。甭管歌声是否美妙,舞姿是否优美,宝宝才不会在意你的水平,他喜欢的是与你一起互动的快乐。

TIPS:

1、给宝宝听音乐声音不能太响,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为宜。

2、讲求随意性,当宝宝显得厌烦时马上喊停,且不可勉强宝宝。

节奏感强的音乐促进智力及脑力发育


中央教科所研究儿童能力发展的专家表示,每天让婴幼儿接触打击乐,可使孩子有节奏地运动,同时能有效刺激孩子的智力发育。

打击乐可增加宝贝控制能力,让孩子随着音乐拍打身体部位,有助于宝宝建立并发展发散性思维。另外,通过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增加宝宝对手臂肌肉的控制能力,更好地完成精细动作。

儿童健康教育专家提出,不会说话的婴儿也懂得借助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如用“叮咚”表达闹钟报时,用“砰”表达关门等。每天适当地让孩子接触打击乐,能有效增进宝宝对节奏感的认识和协调能力,促进宝宝在体能、情感等方面的发育。

专家提出,随意的拍手、跺脚和拍打身体各部位可以演奏不同的节奏。这种身体部位的拍打,同时也加速了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也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

专家建议,父母每天和宝宝做拍打身体的游戏,以鼓励宝宝去拍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能丰富宝宝的音乐体验。

如何让宝宝感受音乐节拍


教育专家提出,即使是不会说话的婴儿也懂得借助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音乐可以促进宝宝的肢体、情感、感官、人际、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发展,为宝宝今后创造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音乐使宝宝的发展需要与音乐发展巧妙地结合,提高了宝宝的学习兴趣。

0-6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对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有一定的吸收和渗透能力,如让宝宝随着音乐拍打身体部位,可以增加宝宝的控制能力,还有助于宝宝建立并发展发散性思维。另外,通过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增加宝宝对手臂肌肉的控制能力,更好地完成精细动作。

大一些的宝宝,可以每天适当地让孩子接触打击乐,如用“叮咚”表达闹钟报时,用“砰”表达关门等,也能有效增进宝宝对节奏感的认识和协调能力,促进宝宝在体能、情感等方面的发育。

如何让宝宝更好地感受音乐节拍呢?

1、选择适合宝宝能力的音乐,节拍简单,歌词与乐曲以一字一音为宜。

2、家庭环境因素:

(1)创设环境,培养兴趣。如看音乐节目,听录音歌曲,唱卡拉OK。

(2)发现宝宝主动唱歌,不要制止、反对,父母应和宝宝一起唱,激发兴趣。

(3)找资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宝宝播放音乐。

3、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观,耐心启发诱导,不挫伤宝宝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1)让宝宝在大自然中找声音的节拍,如:敲门声(笃笃笃×××)、汽车声(嘀嘀××)、闹钟声(嘀嗒嘀嗒××××)、钟楼的打钟声(当-当,当-当,×-×,×-×)、自行车铃声(丁零,丁零,××,××)等。

(2)唱歌时按每一句的第一个音来拍打节拍,适合宝宝年龄的歌曲特点一般是第一音为重拍。在唱的过程中,父母和宝宝一起边拍边唱,帮助掌握节拍。

(3)注意随机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电视节目的歌曲可以让宝宝伴奏,即打拍子,还可以用踏脚、拍胸、拍腿方法提高宝宝的律动能力。

幼儿早教:如何帮宝宝培养秩序感


幼儿许多 将要为人正直父母的年轻夫妇是否要是一构想到每日跟在小朋友臀部后边收拾东西便会非常头痛呢?如何帮宝宝培养秩序感?好像有很多人觉得小朋友与生俱来就不喜欢整理呢?

实际上假如父母从宝宝出世之后,留意为宝宝出示干净整洁、标准、文明行为的生活环境,就如同在宝宝的内心铺平一层最好背景色,会协助宝宝产生优良的生活方式。如何帮宝宝培养秩序感?幼儿

例:一天,家中来啦顾客。大伙儿坐着大客厅里正说着话,宝宝从外边回家了,母亲带著18个月的宝宝跟顾客一一问好,可刚说两三句,宝宝就“哇”地痛哭起來,手指头着一个大姐边哭边叫,弄得这一大姐无缘无故,忍不住一脸难堪。这时候,姥姥忽然懂了:“它是宝宝平常抱元元坐的部位。”因此,让这名大姐换了个坐位,姥姥怀着宝宝这里坐着。宝宝立刻瞬间静了。之后,姥姥离开大客厅,这一部位即便空着宝宝都不闹了。

行为心理学

假如父母不理解宝贝的心理需求,会感觉如今的小孩真蛮横霸道,是他的物品他人就不可以动。其实不是,它是宝贝室内空间方位知觉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体现了宝贝对室内空间秩序感的了解和感受。

这一时期宝贝的秩序感具备呆板性,会依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觉得秩序是不能变更的。以往产生的记忆力方式是那样,如今也务必是那样。假如他的玩具换了地区,坐位被他人占了,自身的单人床睡了别的小孩子,就将会觉得躁动不安,脾气较急的宝贝会出現痛哭大喊的心理现象。了解了宝贝的这一心理需求,就可以依据详细情况采用适合的抚养对策。

心理指导对策

1.为宝贝留有干净整洁、标准、文明行为的第一印象

秩序既是大自然成就的人与环境,也是人们社会文明的基本,宝贝的秩序感是天人合一的当然发展趋势結果。假如宝贝常常体会的是秩序井然的家庭氛围,和和美美的社交气氛,干净整洁标准的附近住宅小区,那麼宝贝就非常容易产生追求完美文明行为、标准的幸福心理状态。因此,从宝贝出世之后,父母就需要为他留有干净整洁、标准、文明行为的第一印象,为他的内心铺平一层最好背景色。

2.在宝贝造成秩序感的第一时间塑造他的规则意识

秩序感一旦产生,就要人造成身心愉悦的艺术美。父母要在宝贝造成秩序感的第一时间塑造一系列优良习惯养成,协助产生优良的自身品牌形象。比如,进门处就换凉拖,上床边布艺沙发要把鞋脱掉,用餐要正坐在自身的位置上不摇不晃,每一个玩具放到固定不动的“家”里,碎纸废弃物放到垃圾桶里……第一时间的文化教育仅仅一两句话就见效,不然宝贝迅速会接受了乱七八糟的“秩序”,那时候费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有好的文化教育实际效果。如何帮宝宝培养秩序感?幼儿

3.改进宝贝的秩序感并塑造灵便随机应变的性格

多纳塔•艾申波茜博士研究生在其名篇《小脑袋大世界》中有一个见解:“能与拥有不一样干净整洁观的人相互日常生活也是一种生存力。”这就表明无论是宝贝還是成年人,完善的秩序感必须一定的灵便与随机应变性。假如是不看场合用自身的秩序观强加于他人的身上,秩序的人与环境便会受到非常大影响,就仿佛元元造成顾客大姐的难堪场景。假如父母观念不上小孩秩序感的呆板性,就将会诸事沿着小孩,使他产生骄纵、固执的个性化。

因而,父母要多带宝贝出起走一走,体会不一样自然环境中的人与物,协助宝贝了解到他人的“秩序”和自身的“秩序”能够不一样,使他学好把“自身”与“别人”差别起来。观查发觉,日常生活在家庭主要成员比较多的宝贝、喜爱跟人相处的宝贝性格较为率真随和,这与她们经常眼界不一样事情和角色的“秩序”有挺大关联。

4.细心塑造宝贝归整秩序的专业技能

宝贝与生俱来喜好秩序,并非常期盼亲自动手归整秩序。但因为宝贝的心身生长发育比较有限,经常力不从心,乃至出現揠苗助长的实际效果。例如,本想帮整理餐具,却把水洒了山珍海味;本想帮助擦地,却把路面搞得更脏;本想整理玩具,却让玩具分了家。这时候,父母不必感觉宝贝“要紧”或“毛手毛脚”,要是他自己愿做,就要他做,就算过后你要得再次整理梳理。

5.为宝贝示范性一半并把另一半交给他做

如何帮宝宝培养秩序感?宝贝因为缺乏经验将会做得不适当,父母可示范性在其中的重要环节,便于宝贝效仿,别的阶段则启迪宝贝自身动脑子,他想得慢也别着急,做得错误也没有关系。空出一定的時间动动脑子,胆大试着一下,宝贝的工作能力便会逐渐提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