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后,我们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节奏都在潜移默化着宝宝,使宝宝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节奏感。只要听见有节奏的声音,小家伙就会象上了发条一般扭个不停,成了真正的电动小马达。

每个宝宝都会经历“闻歌起舞”的阶段,但出现的时间有先有后,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如果妈妈们没有特别在意他的这个特点和喜好,宝宝的这种感觉就会逐渐消失。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宝宝爱上节奏的契机,更好地发展他对音乐的感觉。

多听——让宝宝的小耳朵学会倾听,学会捕捉周遭的每一个快乐音符

多听节奏感强的音乐:这是为宝宝定制音乐快餐的首选,也是一条最具时效的捷径。哪些音乐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感呢?最简便的选择就是儿童歌曲。儿童歌曲的节奏往往简单明了、旋律活泼,歌词贴近宝宝的认知水平,更能让宝宝接受和喜爱。如:“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耳朵四条腿,蛤蟆不吃水,太平年。”

多听儿歌:因为儿歌一般都讲究压韵,朗朗上口,极富节奏,比如:“小蝌蚪,黑悠悠,摇摇尾巴水里游。”妈妈和宝宝逗乐的时候不妨多挑选简单的儿歌念给宝宝听,强化宝宝对节奏的敏感。

多听自然之音:永远不要忘记生活是宝宝学习的最好课堂。让宝宝跟着我们做个有心人,多听听自然的声音,比如,轰隆隆的雷声、哗哗哗的雨声、嘀嘀嘀的汽笛声……这些声音都蕴涵着未经提炼的原始的韵律。让宝宝的小耳朵学会在嘈杂的世界里寻找悦耳的声音,让耳朵也敏感起来。

多动——让宝宝的小身体动起来,让音乐浸透宝宝全身每一个细胞

全身运动:音乐响起来,小手拍一拍,小腿蹬一蹬,屁股扭一扭。让我们帮助宝宝一步步把快乐的情绪用肢体表达出来,把音乐的节奏以动作的方式传达出来。

小乐器:妈妈们不妨为宝宝准备小铃鼓、小碰铃等会发出清脆声响的小乐器,让宝宝和着音乐敲一敲、摇一摇,敲锣打鼓动起来。没有小乐器,锅碗瓢盆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亲子互动:让宝宝动起来,妈妈的示范和共同参与也很重要。别害羞,放下架子,和宝宝一起动起来、唱起来。甭管歌声是否美妙,舞姿是否优美,宝宝才不会在意你的水平,他喜欢的是与你一起互动的快乐。

TIPS:

1、给宝宝听音乐声音不能太响,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为宜。

2、讲求随意性,当宝宝显得厌烦时马上喊停,且不可勉强宝宝。

相关知识

让宝宝能“闻歌起舞”


要使幼儿快乐地舞蹈就要把舞蹈艺术本身的规律同幼儿的身心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方法如下:

1.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内容,使幼儿快乐地学习舞蹈。即富有儿童生活情趣、儿童喜欢、熟悉的事和物。例如《好妈妈》《一分钱》等舞蹈,孩子们连唱带跳、感情真切饱满,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学会了舞蹈;

2.激发兴趣使幼儿快乐地学习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欣赏现场表演或是利用小道具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3.发挥音乐的功能帮助幼儿快乐地学习舞蹈。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和舞蹈是一种相互表现、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形象生动的乐曲能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现力,让幼儿多听多欣赏音乐,再把舞蹈动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幼儿才能快乐的学习舞蹈。

4.利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快乐地学习舞蹈。可以利用故事、游戏、化装、舞台、服装等多种多样的方法,使幼儿快乐地学习舞蹈。总之不同年龄选择不同的舞蹈作品教授给幼儿,但都要儿童化,避免成人化。

多媒体教学与教师示范相结合

需要用多媒体的时候,让孩子去欣赏舞蹈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去启发孩子。例如说看人家跳的多好,跳什么内容,以至于大家会不会,大家可以跟着模仿去做,这些就可以使孩子活泼起来,但在排练的时候,就必须由老师去示范。

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情感教育、感官教育和社会性发展、智力发展、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我选择能够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的音乐教育作为研究课题。

主要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音乐是听觉艺术,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滴答滴答;上楼时,嗵嗵嗵嗵,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不同的走路节奏。

感知完节奏,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四拍、三拍,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告诉他们这是几拍,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只是引导就行了。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让幼儿认识二拍时,可以让他们听《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知四拍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雪花飘》、《小燕子》等。认知三拍时,就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

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并判断这些音是清脆还是浑厚、是长音还是短音,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教育培养外,我还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天的生活中,如早上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仅陶冶了情操,还能提神,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一天的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松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动作。久而久之,孩子们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如在音乐教育活动《到全国各地去旅行》中,孩子们一会儿骑上小车去游览天安门,一会儿在草原上快马加鞭,一会儿又在长城上挥汗如雨。在《看大海》中,孩子们一会儿划船学习海军,一会儿又下网捕鱼。在《冬天》中,孩子们一会儿是狂风怒吼,一会儿是雪花纷飞,一会儿是热火朝天地堆雪人,一会儿又抒情地载歌载舞。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音乐,而且用身体去表现音乐,从而提高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节奏感强的音乐促进智力及脑力发育


中央教科所研究儿童能力发展的专家表示,每天让婴幼儿接触打击乐,可使孩子有节奏地运动,同时能有效刺激孩子的智力发育。

打击乐可增加宝贝控制能力,让孩子随着音乐拍打身体部位,有助于宝宝建立并发展发散性思维。另外,通过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增加宝宝对手臂肌肉的控制能力,更好地完成精细动作。

儿童健康教育专家提出,不会说话的婴儿也懂得借助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如用“叮咚”表达闹钟报时,用“砰”表达关门等。每天适当地让孩子接触打击乐,能有效增进宝宝对节奏感的认识和协调能力,促进宝宝在体能、情感等方面的发育。

专家提出,随意的拍手、跺脚和拍打身体各部位可以演奏不同的节奏。这种身体部位的拍打,同时也加速了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也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

专家建议,父母每天和宝宝做拍打身体的游戏,以鼓励宝宝去拍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能丰富宝宝的音乐体验。

游泳可增强宝宝平衡感


最近,在挪威科技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婴儿时的游泳训练有助于其身体平衡感和运动能力的增强,这种作用甚至可以一直持续到5岁左右。

这个研究项目是由挪威大学的西蒙森教授和霍普金斯教授共同主导的。他们将38个婴儿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他们进行游泳训练,而另一组则不让他们游泳。而所有这些婴儿的其他条件,比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住房条件、经济条件等等,是全部相同的。

游泳组的婴儿从2个月大开始到7个月大,一直接受游泳训练。这期间,他们每周进行为时2个小时的游泳训练,训练的项目很多,包括在漂着的垫子上翻身、潜水、从池边上跳下去、以及在父母帮助下去抓水上漂着的东西等等。

4年多之后,在这群幼儿大概5岁的时候,他们被召回来进行测试。测试的项目有单脚站立、跳绳、抓袋子等等。这两组孩子的测试结果差异很大,而且从结果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与身体平衡感及抓东西相关的测试中,游泳组孩子的表现要远远好于另一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