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几岁上幼儿园,要不要上托班这个话题,昨天,一个朋友,孩子将近两岁半,来跟我诉苦,说平时要上班,孩子放在家里老人带的很不科学,她各种逃班早退尽量自己在家呆着,单位意见很大,再那么混下去要失业了,而现在孩子教育开销那么大,她家情况不允许一个人全职的。我说,把孩子送托班啊,你白天上班晚上陪孩子不就行了?她斩钉截铁地说:“不行,都说孩子三岁前送幼儿园对孩子特别不好,我怎么着都要扛到三岁以后”。问她三岁前入园不好在哪里,也能列出诸如年龄小容易生病啊,孩子多老师照顾不周啊,孩子容易攻击性强啊,亲情淡化安全感差之类这些点。

她说的这些,其实我也听过,而且两三年前也信过,所以我家小朋友是我在家全职自己带到三岁多才上的幼儿园,直接小班。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后悔的事情并不多,坚决不三岁前上托班,是其中一个。

孩子几岁上幼儿园这个问题,不是硬性的根据年龄一刀切的。每个孩子早期的发育程度差别很大,家庭环境和条件差别很大,幼儿园本身情况差异也很大,所以,几岁上,是要根据各种条件具体分析的。但有一点是例外,如果打算让孩子上的幼儿园是托班小班都有,可以直升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报上名,而且孩子的基本身体状况没明显落后同年龄段孩子的问题,请尽量从托班上起,我当年就忽略了这个问题。

我家熊孩子幼儿园就是全年级的设置,她上小班的时候,班里绝大多数的孩子多是一起从托班升上来的。那些孩子彼此认识一年,也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这时直入小班的那几个,完全融入进去是相对困难且需要时间的。而且,经过一年托班的训练和培养,托班升上来的孩子在自理能力,遵守规则,听从指令等方面,是优于直接进小班的孩子的。孩子进幼儿园的时候,除了食量比其他孩子大,班里年纪最小的她,基本在各方面都是相对落后的。而且,通过我和几个老师的沟通,不仅仅是落后,是他们班几乎所有直入小班的孩子都会落后一些,经过一年,直到上了中班以后,这种情况才逐渐能有些改善,但托班升上来的孩子基本是优势保持的。(最近我在研究一个胜利者效应的科学实验,这种进入一个集体就明显比别人差的状况,对孩子的影响会很不好)

所以,如果确定自己未来要去的幼儿园有托班,就别犹豫了,如果实在不想让孩子三岁前入园,那么宁可换一个没托班的。当然,也不是所有插班的孩子跟托班孩子比表现都有差距,比如有些本身有年龄比别人大好几个月的先天优势,但大多数插班孩子是有差距的,这对自信心的培养会有影响。三岁就当插班生的感受并不那么美好,回头跟大家讲胜利者效应给我的触动(研究好些天了,要把生物科学实验结论借鉴到心理学和教育上来,我需要多咨询几个专家朋友)。

如果你给孩子选的幼儿园是没有托班的,那么应该几岁上,下面几点我通过和几位资深幼儿园老师沟通后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

01.身体情况

有些资料会强调孩子掌握入园的基本自理能力,比如能否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诸如此类。但实际情况,这些能力具备了当然好,可以让孩子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但并不是至关紧要的因素,要根据幼儿园的情况灵活判断。

比如说有的幼儿园管理是比较规范,老师是很有耐心的,那么,即使入园的时候孩子还未掌握哪些生活技能,经过老师的引导和其他同龄小朋友的示范作用,也能够比较快掌握。

下面是前几天一个读者留言说的她家上托班的情况,还有其他几个类似留言,和老师所讲述的是吻合的。

其实我们入托前,宝宝不会自己吃饭,不愿意上厕所基本每天尿裤子,不用奶瓶喝奶不睡觉,但是一到幼儿园,能自己吃饭了,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上厕所了,一个月后白天彻底戒了尿不湿,午睡不用喝奶了。我们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当然前提是,这个幼儿园的老师不会辱骂责怪孩子,愿意等待孩子成长进步。

但如果孩子身体的自然状况比较差,本身就抵抗力很差容易生病,那确实在家看护家长会更踏实些。抵抗力是可以逐渐培养的,比如通过一次次感冒发烧这种常见病,比如通过接触不是那么干净的自然环境等等。正常身体状况的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生病频率差别并不会很大,但如果本身抵抗力就已经很差了,还是在家久一些,把抵抗力提高后再送吧。

02.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主要考察点是两个方面,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安全感。

社交能力这点其实分歧挺大的,因为有些老师认为在孩子有一定独立社交能力后再入园更好,但更大一部分老师认为社交能力在入园后是可以培养的,两岁以上的小朋友,在一定的环境中,会自然而然的成长和改变,而且幼儿园相对稳定的朋友,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提高很快。

而安全感,这点更和年龄没太直接的关系。安全感的给予是从平时生活的点滴中潜移默化的。比如从来不会逗孩子说些妈妈不要你了之类的话,比如出差在外的时候也都会提前告诉她妈妈要有几天不在家,但是我会在和你约定的时间回来。这种安全感的给予会让孩子知道无论何时,妈妈都会守护着她,即便有短暂的分离,肯定还是会来到她身边。有些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已经对父母的爱,对世界充满了安全感,哪怕送了幼儿园,也会很快适应白天的分离,晚上的依赖。而有些孩子,即使三四五六岁了,依然会非常没有安全感,这种情况可不是早入园导致的。

送孩子入园,社交能力欠缺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关系的,但如果孩子基本的安全感没有培养起来,那就不妨再等等。

03.家庭情况

家里是否有稳定的看护人,而且非常乐意,也很用心在家看孩子。

如果家里没有看护人可以照顾孩子,多早送托入园都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前同事,双职工,孩子一岁就送到托儿所之类的机构了,比托班还早;如果经济条件很差,就像前几天网络上有个开出租的单亲妈妈,每天把婴儿放副驾驶坐上满城跑,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相信任何选择都无关乎爱不爱孩子,生活的无奈罢了。

但现在绝大多数的家庭,可能都是父母上班,家里老人在帮忙;或者妈妈被迫放弃工作的发展,在焦急的等孩子上幼儿园好重新奋斗职场。这种情况下,真的没必要死扛着非让孩子在家呆到三岁,一个孩子天天跟着爷爷奶奶看电视,还不如去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个妈妈虽然人在家但异常焦虑,真不如给孩子找个合适的幼儿园,自己安心的去上班。

当然,也会有一部分全职妈妈,发自内心的享受在家带娃的生活,为孩子而学习了很多的东西,想多给几年形影不离的陪伴,在家就可以进行必要的早教,还能总带孩子到处玩和小朋友们接触。这种情况,想比三岁更晚入园也没问题,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始终是家庭教育,幼儿园是有力补充而已。

所以,孩子到底几岁入园这种问题,跟你一刀切告诉你的答案,一定是不负责任的。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每个幼儿园的情况也不同,在做决定之前,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一些问题,争取做出相对好一些的选择。

当然,肯定也会有一些朋友,像我一样,在帮孩子入园这一步,可能做的并不完美,于是会有一点点自责,一点点后悔,觉得如果早了解的更多就能做到更好。但其实真没什么关系,孩子成长的过程长着呢,我们做为家长,真的没可能每一步都帮孩子做出最对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努力在现有条件下,做到最好吧。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学什么?


据记者走访100多所幼儿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广州市几乎所有口碑良好的幼儿园,也就是国家认可的一级一等园都不将识字、算术当做教学重点,而将孩子情绪、情感、习惯、行为的培养看得更为重要。一些规模小、起点低的幼儿园则恰恰相反,他们招生时往往承诺,在幼儿园教会孩子识多少多少字、学会多少多少以内加减法。

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冯夏婷在谈到这个现象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幼儿阶段,情绪、情感、习惯、行为的培养肯定比知识、技能的培养更重要。而有些家长,让孩子死记硬背,甚至孩子两三岁时就开始读拼音、认汉字,显然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

那么,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学什么?

一次游戏活动的启示

娃娃快乐玩游戏

展示活动是游戏“冲过地雷区”,孩子们要小心翼翼通过布满彩色纸球“地雷”的小路,一旁新生家长关注着孩子和老师的一举一动。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先跑步热身。然后老师在地上画了一连串大小不一,疏密相间的圆圈,然后让孩子们脚踩圆圈行走。过后,开始真正的“冲过地雷区”比赛。过程中,老师不断进行指导和增加难度。游戏后,老师安排孩子们清扫“战场”,把不同颜色的纸球“地雷”分类放好。

游戏中能学什么

30多分钟的游戏结束,老师向家长解读这个游戏活动不同环节对孩子的培养:热身和基础训练是培养良好运动习惯;比赛,是培养竞争意识和对游戏积极的态度,以及投入程度;游戏过程中,会学到跑跳等动作,以及身体控制、注意力等方面的发展。还有训练孩子勤于思考,智力上的发展;结束的整理工作,是训练良好行为习惯,还有学习分类、颜色等方面作用。

一席解读后,家长若有所思:原来,这么简单的游戏活动,蕴涵了这么多的教育内容。沙面小学实验幼儿园园长林远明说,幼儿园的学习内容不仅仅是教授孩子们数学、识字等知识,而是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家长要懂得孩子以及幼儿园教学特色,才能明白幼儿园里孩子能学到什么。

解读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对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涉及体智德美方方面面。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目前,幼儿园的教学包括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是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内容而定的。对于家长来说,我们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哪些地方?可以从以下方面做些思考——

1.学会生活生存

学会生存就是让孩子掌握独立生活能力、安全常识,以及各种动作要领。比如中班的小朋友要学会的生活能力有:会穿脱、折叠衣服,折叠被褥,会系鞋带,会用筷子,会分发整理餐具,收拾桌子,会刷牙,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2.学会学习能力

幼儿能自己探索、发现周围的事物进行学习,对周围事物感兴趣,那么对他今后的学习十分有益。而幼儿园各个领域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注重儿童能力的开发。比如科学领域的能力有感觉、观察能力,概括分类、数量、形状、时空等数学概念……幼儿园重视幼儿亲自参与活动,通过不断体验、经历,学习知识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及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开发。

3.学会良好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包括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社会规则。因此幼儿园的活动里都包含了怎样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品德行为方式和对情感、情绪的把握、与朋友友好相处等的内容。

送孩子上幼儿园 大有学问


首先,每天给孩子读几篇文章。华盛顿大学护理学院家庭和儿童护理学教授剀思琳·巴纳德博士指出,为了使孩子更好地迎接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业”上的挑战,老式的阅读方式效果最好。尤其是“对话式阅读”效果更佳,这是一种能使孩子真正在阅读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的交互式的方式。

该方法涉及如在阅读中指着书本上的内容让孩子解释正在发生的事情等。使用书本是同孩子交流的极好的方式,家长甚至能最终鼓励孩子自己编些故事。这样他们上学后就会适应老师同样会使用的教学方法。

另一种让孩子入学不再困难的方法是一旦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后,立即说再见。父母在这方面犯的一个大错误往往是把这事搞复杂化了,而且迟迟不忍离开。她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然后告诉孩子“妈妈必须得走了,我知道你会表现很好,别哭。”然后当她们转身离开时,一听到孩子的哭声立刻转身又走了回来。时间一长,孩子掌握了怎么留住父母的方法,就更难达到尽快使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的目的了。

还有一个方法是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实验发现,父母对孩子学校生活的参与往往能导致孩子在学校中有良好的表现。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多和老师预约谈话的机会,了解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

幼儿园到底该教孩子什么?


幼儿园到底该教孩子什么?或许,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人问这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当中最主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幼儿园。”

“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

学者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专家观点

多关注孩子情感和习惯培养

“过早教给幼儿知识,如同一把剪刀,将孩子想像的翅膀剪掉,使他们由天鹅变成了家鸭失去了天空,得到了池塘。”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曲虹打了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她说,幼儿教育是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没有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孩子将来要为此付出很高的成本。

幼教专家孙毅表示,童真童趣和玩耍游戏是幼儿的权利,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就是玩,幼儿园教育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致力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等,使其能一生持续地学习,有质量地生活。

宝宝几岁上幼儿园合适


“丫丫娘”的游移不定和矛盾也正是温娜此时的心理状态,在“丫丫娘”的那篇帖子后面,有很多网友的回复。温娜很仔细地看了这些回复,其中有一位网友是这样说的:“其实按照年龄来分,幼儿园里小班的孩子是3.4岁的,中班的孩子是4.5岁的,大班的孩子是5.6岁的。也就是说孩子满三周岁上幼儿园小班是比较合适的,因为三岁的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身体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他需要一个更丰富、更宽阔的空间;三岁的孩子在独立生活能力方面也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和积累,这更有利于他快速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和新生活;另外,孩子自身的发展和能力具备了这样一些基础,这很容易让他在集体生活中找到可贵的自信。”

温娜想起她有一个朋友的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三岁半,幼儿园建议让孩子上小班,这样的话,她在班里算是“大姐姐”,各方面的能力都应该不弱,便于她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是温娜的朋友却坚持让孩子上中班,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孩子本身比较聪明,能力也比较强,让孩子跟着比她大一点的孩子一起,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幼儿园答应让这个孩子去中班呆一段时间看情况。过了没几天,温娜的朋友就去找园长,说还是让孩子上小班吧,女儿跟大她半岁或一岁的小朋友在一起,能力差别还是很明显的,最关键的是孩子很不开心,做什么都是“尾巴”,以前和同龄小伙伴在一起的“优势”一下子全不见了。

好在朋友及时意识到了保护孩子的快乐和自信比什么都重要。实际上如果孩子继续跟着大她一岁的孩子们上,到了大班毕业的时候,她有可能因为年龄的问题,不能够顺利地上小学。

温娜还了解到,现在有些幼儿园开始招收2.3岁的孩子,大家把这样的班级叫做“小小班”,甚至还有收1.5.2岁孩子的“小婴班”。温娜觉得如果不是家里实在没人照顾的话,还是不能让孩子这么早就上幼儿园的。那么小的孩子面对新环境,是不是像一个还没足月就被揪出窝来的小幼崽?呦呦叫着找妈妈却不知道妈妈在哪里,这样显然对孩子很不合适。

假如妈妈打算带孩子去亲子中心或者早教中心参加活动,不要太在意孩子当天学会了什么东西,老老实实在板凳上坐了几分钟等等,而应该观察孩子当时的情绪是否愉悦,如果孩子的状态是轻松而高兴的,那就是最好的结果了!至少证明孩子是喜欢这种活动形式的,有了这样高兴的体验,势必对他将来顺利地上幼儿园有很好的帮助。如果你从早教中心开始就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比如指责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老师的话呀?为什么要随便到处乱跑啊?人家都学小青蛙跳,你为什么站在那里像块木头啊?这几乎等同于帮倒忙了。

温娜还看了一个专业人士的讲座光盘,其中有一段关于孩子几岁上幼儿园是这样说的:孩子最好是不上幼儿园而是在家成长到六岁,但前提条件是能和几个同龄孩子一起成长,而且家长还懂得为孩子发展创造条件。如果必须上幼儿园,那么建议三岁上,因为三岁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能力,能理解妈妈离开还会再来,而自己也需要朋友并关注他人。身体的抵抗力和生活能力也进入了一个空前的转折期,已经能够应付群体生活了。

光盘里还说:如果孩子在家的成长环境比较差,比如有家人过分娇惯孩子,不能为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或者看管孩子的人不断地干涉孩子,使孩子不能沉入到自己的发展行动中去,这样会造成孩子将来的心智紊乱,就是上了幼儿园也不能很好地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中生活。还有的情况是,看管孩子的人一天到晚把孩子抱在怀里,不跟孩子交流,不给孩子机会去自由玩耍。这样抱到两岁,孩子就会失去探索能力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温娜想起母亲带小西的方式,幸亏自己及时阻止。

那位专业人士说: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又无力改变,那最好是找到能很好帮助孩子,并能无条件爱孩子的幼儿园和保育中心,把孩子放到那里比放到这些严重阻碍孩子发展的人手里要好得多。

送孩子上幼儿园要嘴巴软


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时,非得去还要讲方法,我们要嘴巴软,行为硬,“好啊,好啊,行啊,行啊”,

但是该怎么做还得怎么做,他做不到的话你也不要对他凶,千万不要说“不行,你要去,你要不去我就打死你”,然后她不去你也不会打死她,这样是不行的。

原则是“嘴巴软,行为硬”

让他这样做,就得这样做,我知道你很不愿意去,呆在家里多好啊,不过呢你是要去幼儿园的!我们如果明确了,就是让他去幼儿园,在上幼儿园当中选择一些可做的事情的话(如你可以在幼儿园里画画,可以去幼儿园里做其他你想做的事儿)

接下来就是我们引导他,就像刚刚那位老师讲的,幼儿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不好的,比如上英语课很好,她喜欢,其实幼儿园也有很多他喜欢的事情,好玩的好朋友,好玩的玩具,好玩的活动,幼儿园老师会支持和帮助我的想法……这都可以是他愿意去幼儿园的因素,抓住其中的一点,将这一点放大。

比如有的妈妈很会做,来到幼儿园就会说“老师,旦旦昨天很棒,要表扬他,昨天他一个人自己吃完饭了,没有让爸爸妈妈喂。”一点点值得大家认可的事情就当着孩子的面来鼓励一下他,谁不愿意听好听的话呀,用成人的态度、成人的语言,对孩子进行认可、鼓励他让他愿意去幼儿园。

送孩子入幼儿园要先体检


近日,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公开征求对正在修订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草案)》的意见。此时,很多家长正在准备送孩子入托或进幼儿园,那么家长们应做好什么准备呢?

一、入园先做体检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草案)》第十七条规定,儿童入托幼机构前应当经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托幼机构。

北京东四妇产医院儿科主治医师付小青指出,家长需要先带孩子去二级甲等医疗机构做一个健康检查,现在很多托儿所幼儿园都有指定的医院。健康检查主要是检查孩子的视力、心肺功能和肝功能。

二、别隐瞒孩子病情

孩子入园时家长都需填写一些孩子的病史,但往往因为检查项目的限制和家长的私心,一些家长会隐瞒孩子的病情,有些家长担心向幼儿园公开孩子的病史,孩子可能因受到特殊照顾而感到孤立,所以故意隐瞒像多动症、惊厥、哮喘等特殊疾病。这样导致幼儿园得不到孩子准确完整的信息,一旦孩子出现紧急情况,反而很难得到对症的处理。

三、患传染性疾病主动隔离

付小青提醒,如果孩子患上上呼吸道感染等传染性疾病,家长应及时告诉该班教师,并将自家孩子主动隔离,未痊愈前不要上幼儿园,以防传染其他小朋友。

如果孩子上幼儿园时得的是非传染性的疾病,家长最好也把医生的检查结果告诉老师或校医,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得到好的照顾,又可以给幼儿园很好的提示:其他孩子是不是也可能出现这种病症?

总之,为了孩子能得到最好的照顾和呵护,父母一定要跟老师多沟通多联系,把孩子以前的一些病史告诉老师,让老师可以提前采取措施。

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


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

你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

如果有人问你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

这个答案版本有很多,归置合并一下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1、习惯了“随大流”的妈妈认为:人家的孩子到了年龄不都得上幼儿园吗?就像他们长大了要谈恋爱结婚一样嘛,是必须要走的“程序”啊;

2、望子成龙心切的妈妈说:上幼儿园可以早点儿开始学习啊,要不在家里成天就知道傻玩儿,啥也不会;

3、重视孩子教育的妈妈说,孩子早点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肯定是好事,再说他去幼儿园还能多认识些小朋友。

除了这些比较“常规”的答案之外,也有一些比较“另类”的。一位到幼儿园咨询入园的妈妈就曾经突然拉着一个老师的手说:以后我儿子就交给你们幼儿园了!终于有人可以管住他了,我反正是管不了他了!由于这样的原因而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妈妈,肯定是极个别的,但对于究竟“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妈妈并没有细细地想过,而是在“半梦半醒之间”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要聊这个话题,咱们可以先从广为流传的俗话说起,“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这句话背后我们可以看出,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终身发展的重要性。

早期教育包括了四个时期——新生儿期(0~1个月)、婴儿期(2~12个月)、幼儿期(1~3岁)、学前期(3~6岁)。不同的时期,孩子的身体、智力、心理发展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的早期教育就是遵循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给予孩子最恰当的引导和推动。

有一个研究结果可能会让你出乎意料,但事实就是如此:人在0~3岁这个时期,发育成长最快的器官就是大脑,刚刚出生的孩子,大脑的体积就已经-相当于成人脑体积的50%了,随着周围的外部刺激不断丰富,孩子的大脑重量和体积都在迅猛增加,生长速度大大超过了身体的生长。这个时期,也是孩子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并且有专家指出,在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基础上,一个人学习能力的50%都是在0~4岁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比如,0~1岁是孩子对声音辨别的关键期,0~2岁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1~3岁是语言和音乐智能发展的关键期,2~4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孩子在生命的前6年里,可以获得一生中60%左右的智力(有点不可思议吧?),因而如果能够在这段时期当中,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会对他一生的能力、智力、品格、性情等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这一组数据更加让我们知道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俗语并非是空穴来风的。孩子是否及时接受了优质的早期教育,确实能够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幼儿园是最适合早期教育开展的地方

既然早期教育如此重要,那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场所有哪些呢?总的来说有三个部分,第一是社会的大环境,第二是自己家庭内部,第三就是幼儿园了。

社会大环境是整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综合状况决定的,我们暂不做剖析,先说说家庭内部的早期教育。

很多家庭内部的早期教育,都是在一种“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因为懂得教育规律,并且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家庭教养方法的妈妈毕竟不是很多,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早教”,也仅限于给孩子周到的生活照顾,和孩子简单的语言情感交流,或者与孩子一起玩一玩简单的游戏——虽然这样已经算不错了,但是随着孩子身心不断的发展和成熟,他需要一个更广阔、更丰富、更多彩的空间去感知、去学习、去舒展自己。

幼儿园就是这样一个好地方:

幼儿园有温馨宜人的环境,能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美,学会怎样去表现美;

幼儿园有丰富有趣的教学和游戏活动,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幼儿园有一起嬉戏的小伙伴,有和蔼可亲的老师,让孩子自然地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幼儿园更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让孩子学会宽容、礼让、分享。

幼儿园里的早期教育,其实是一种科学的“启蒙”,就是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抓住教育的“关键期”,发展孩子的智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身体正常的发育以及机能的协调发展,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而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奠定良好的终身发展基础。

现在你应该很清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有多重要了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