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会困惑: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乖得让人意外,有时候调皮得让人火冒三丈?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研究孩子们40多年,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咱们读懂孩子的帮助太大了: 2岁孩子:

“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不要轻易让孩子讨价还价,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让步。

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比如,你教孩子搭积木,他却偏要推倒你的成品,而不肯跟你学。这时,你应该把他的行为理解为,他现在对积木倒塌时的现象更感兴趣,他在琢磨推与倒之间的关系。

从大约1岁半到2岁半前后,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因此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

3岁孩子

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虽然在3岁的时候,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但他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他在肢体动作的控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和舒畅。他步伐稳定,急转弯也不费劲。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更好。

但好景不长,从3岁半开始到4岁,反抗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3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3岁半的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也表现出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紧张得发抖。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世界。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得很不愉快。他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我这个个体。

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有他想象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更有趣的是,恋母情结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4岁孩子

心是活泼的,喜爱冒险,喜爱远足,喜爱刺激。

他喜爱任何新鲜的事物,去接触不认识的人,喜爱到新的地方,喜欢新的游戏,新的玩具,新的活动和新书。对于大人所提的娱乐点子,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有反应了。

4岁孩子发现大人虽然还是握有大权,但是并非全能,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很有力量。从他的观点看来,坏事未尝不可以做,屋顶不会因此而塌下来。

4岁的孩子经常开口闭口都是狗屎、大便之类的话。而到了4岁半,他开始学会了讨价还价。从这个时段开始,孩子也渐渐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坏。这个时期,他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睡前,听一些小故事。

5岁孩子

开朗而愉悦,懂事了、讲理了,想做个好小孩,讨妈妈欢心。

在这个年纪里,最令人喜悦的特质,就是他热爱生活,自得其乐,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5岁小孩的生活总是跟现在、这儿息息相关。他非常在意他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条街道、邻居,以及幼儿园的教室。他对新的、陌生的事物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不会为了冒险而冒险。

5岁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变得安静了、有节制了、更顾家了。他喜欢遵守既定的规则、限制,对于别人已经尝试过的,或既成的事实,就觉得安心舒坦些。他最有趣的时间是现在,最喜欢的地方是这里。

5岁的小孩所以能够不惹麻烦,最重要的关键是,他已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断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也就是说,他学会自我控制了,他会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得很清楚,判断得很准确,而且他就只尝试那些他认为一定办得到的。经过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

5岁的小孩不会胡思乱想地担心事情,6岁的小孩则常担心放学后找不到妈妈。5岁的小孩会认为,妈妈一定在家的,不只现在在家,以后永远也会在家,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自己和父母都是永生不灭的。

到了5岁半,会有一个重大改变:不要在这个年纪教他读书写字。

5岁半的特质是迟疑不决,懒散闲荡。但是5岁半时孩子的眼和手配合却不如从前那样快速、肯定。因此他经常把数字或者文字颠倒着写,所以最好不要在这个年纪教他读书写字。

6岁孩子

进入了暴风骤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个性极端两极化。

他有本事在转瞬间讨厌刚才还满心喜欢的事情。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处处按自己的意愿。6岁孩子同时在很乖和很叛逆两个极端游走,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6岁现象。

他什么事都争强好胜,难以忍受任何失败。而且他现在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噩梦也会给6岁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最大的问题是他与妈妈的关系也游走于两极之间,他既深深地依赖妈妈,又同时尝试要自己站起来,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赖任何人。

6岁孩子,对“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分别还不是很清楚,因此顺手拿走别人的、他喜欢的东西,是惯常现象。

7岁孩子

不再像6岁时那样和你顶嘴,却也不那么喜欢与人交往。

他往往记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来磨磨蹭蹭,对帮忙做家务不感兴趣。别人要他做什么事时,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动。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充满了感伤的基调。他会觉得别人不喜欢他,有意找他麻烦。7岁孩子很容易把什么都朝坏的方面想象。

7岁孩子很在意上学不迟到、作业及时完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孩子从这时候开始,懂得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了。准确地说,他开始很在意老师怎么看待他,开始有心想做个让老师满意的好学生。

而且,他的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间的时候了。这就是他喜欢把自己的东西收到自己的地方的原因。如果能够,这时的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屉、自己的箱子、自己的床。

7岁孩子不但字迹变得小了很多,还喜欢专门琢磨很细小的东西,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和大脑配合的发育到了这一阶段。他会喜欢凑得很近很近地看,哪怕他的眼睛碰到那东西了。

7岁孩子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虽然道德观念的建立要到8岁才开始形成,但7岁娃已经开始出现建立道德感的萌芽。他开始在意不能去拿别人的东西(虽然偶尔他也还是会拿);不能说谎、骗人,做错了什么不去抵赖、推委;而且他会很有意愿地遵守规则,恪守无误。

8岁孩子

“招牌特质”是性格外向而开朗。

和7岁孩子的沉郁退缩完全相反,他充满活力,喜欢冲上去迎战一切困难和挑战,而且做起事来爽快多了。另一个和7岁完全相反的,是忽然变成话匣子了。

他对自己对别人的要求都忽然严格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很苛刻。这种“审视”也使得他对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有相当准确的判断。这带给8岁孩子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成长,是他们开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观念,开始明白事情与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他非常愿意做好孩子,愿意把事情做好,愿意遵守规矩。他对好与坏的观念,不再局限于父母是否允许怎么做,而是根据他萌芽的因果逻辑关系,初步建立起了是非观念。在此之前,孩子对“好”与“坏”的判断来自于父母“准许”或者“不准许”。

8岁孩子对“对与错”的看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好与坏”的两极,他的思维开始丰满起来。他很在意他对自己的感觉,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感觉。他会竖着耳朵听大人聊天时怎么评价他,或者揣摩他们说话时的脸色,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奖,对别人的批评则非常敏感。于是当他受到指责批评时,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责怪别人,好让自己容易承受些。

8岁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妈妈的年龄。他非常需要妈妈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对话、游戏。他总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包括一起劳做、玩耍、聊天、读书,这让他觉得他“全部占有”着妈妈。妈妈无论怎么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拨出半个小时,全心全意满足孩子“全部占有妈妈”的心理需求。这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对妈妈的心理依恋期,为孩子坦然走向9岁的独立打好基础。

他这时充满了探索与探险的兴趣,空间感觉也扩展了很多。他可以自己在熟悉的路径上搭乘公车回家,在自己生活小区内的探索范围越来越大,甚至越界跑到别人的私院里。他喜欢地理,喜欢研读甚至利用地图。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8岁孩子受伤的比例,是所有年龄层中最高的。

8岁孩子对父母之间的关系很敏感。他对家里发生的事开始关注起来,包括关注大人的电话、信件、闲聊,试图找到在家庭中的位置。他很喜欢和同龄的孩子玩,喜欢和同性别的孩子玩。这时的友情是真正的双向友情,因为他不再单纯以自我为中心,开始留意别人怎么做怎么想。他不但愿意为别人效劳,也希望别人能像他一样愿意回报他。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爸爸妈妈,这“四心”你们有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在育儿道路上,当爸妈的也一定要做个有心人才能换来孩子的将抗快乐成长!下边就来看看这“四心”你做到了几点?

1.有心

有心的父母,知道孩子从小婴儿起,很多不经意的动作就是在玩了。为了让孩子玩得更好,可能会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关注。比如知道了孩子往地上扔东西玩的意义,就会很乐意地帮他捡起来让他再扔;也许孩子还会在某一时间段里“陷”进某种玩法,比如藏猫猫,有心的父母则会乐此不疲地陪着他玩一遍又一遍。

有心的父母还知道,玩就像个万花筒,随时都可以变化,所以具有变通性和灵活性,在孩子兴趣转移时,不会强行让他接着玩,而是善于用各种新鲜的招数来吸引宝宝,比如用废包装箱,几块地垫拼搭起来,把棉被卷成筒,完成“寻宝”任务等花样使孩子爬着玩的乐趣大增。

2.童心

回想我们自己的童年,没有那么多的玩具,没有那么好的物质条件,几片树叶,一根铁丝,一打烟盒,几个玻璃球……都能让我们玩出那么多的花样。为什么现在好像不带玩具出门宝宝就没得玩呢?!寻找一下自己的童心吧!有了童心,我们就能知道孩子喜欢玩什么,孩子喜欢怎么玩。有了童心,我们也会跟他玩得更投入。有了童心,我们就不会再只关注有没有给他买新玩具,而是能把生活中的任何物品变成玩具有创意地玩。虽然我们不能再回到自己小时候那种充满野趣的童年,但是相信,只要童心在,依然可以让孩子玩得够尽兴。

3.耐心

这里的耐心,不是指耐心地教孩子怎么玩,而是说有时候我们可能更需要耐心地站在一边看孩子自己玩,不必给予孩子大量的言语指导。比如,我们经常会“耐心”地告诉孩子该怎么拍球、怎么跳绳、怎么转呼啦圈,甚至是怎么玩玩具,总觉得这样他能更快掌握其中的技巧,能玩得更好。但实际上,很多种玩,要依赖于“实感体验”,也就是说,耐心的语言指导是教不会的,必须由他自己在实践中掌握技巧才行,比如接球、拍球。而且,在教的过程中,孩子还可能完全失去了玩这种游戏的兴趣。“教”得越多,孩子可能就会变得什么都不爱玩。耐心等待,孩子就能在自己玩中体会到更多探索的乐趣。孩子在玩耍中能自己探索的程度越大,就会玩得越带劲。

另外,耐心还指我们对小淘气们的宽容。在我们关于“宝宝们的淘气事儿”的征集中,翻垃圾桶,把手机扔进鱼缸,把床单剪了窟窿的小家伙很多,面对孩子的这种淘气的玩法,我们大可不必用怒吼和说教来建立规则,耐心地问问他为什么这么干,然后帮他找到一种替代玩法也许效果更好。也许在这些淘气事儿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小小爱迪生的发明之梦呢!

4.用心

我们要用心陪伴孩子玩,用心给孩子营造一个能玩得尽兴的环境。比如我们可能需要想想,给孩子买的玩具,他为什么不爱玩?是太简单了还是太复杂了?是不是该和他一起玩,他才能体会到其中“变化”的乐趣?用心的父母,一定会适时地帮助孩子玩得更好,而不是做旁观者或指导者,而应该是自由玩耍舞台的搭建者、孩子兴趣的调动者和实时调试者。

但是,也千万别把“用心”变成“别有用心”。因为,一旦玩有了功利性,孩子可能就不会再玩得那么痛快了。我们可以了解某些玩法背后的意义,但是不必照搬和强行让孩子玩。让孩子随着自己的兴趣玩、自由地玩,其实对他的帮助会更大。

有心的话,我们还能从孩子的玩中找到帮助他成长的很多机会,比如帮助他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优势是什么等等。

每个孩子都不希望父母和自己的共同语言甚少,父母们,加油努力吧~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孩子一起“玩起来”、一起成长!

幼儿园宝宝爱赖床,这可愁坏了爸爸妈妈


幼儿园宝宝爱赖床,这可愁坏了爸爸妈妈!看到宝宝睡得又香又甜,每个父母脸上都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是,眼看着上幼儿园的时间就快到了,宝宝却还赖在床上,怎么喊都不起来,这时,您除了抓耳挠腮之外,是不是感觉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呢?

别着急,让小编来帮你忙,为你缕清宝宝赖床的原因,通过了解原因,进而寻求解决办法。此篇文章还借鉴了诸多妈妈的宝贵经验,相信一定会让你茅塞顿开!

宝宝赖床4大原因

小孩子平时又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难道还会休息不足吗?为什么老是会赖床呢?据李淑丽老师介绍,根据其多年的教养经验来看,宝宝会赖床的原因确实有很多,而最常见的就是如下4种:

1、睡眠不足

晚上睡得太晚,造成睡眠的时间不足。

通常1岁以上的学步儿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为10~15个小时,所以,请不要让宝宝养成晚睡的习惯。

2、午睡过久

如果宝宝午睡时间太长,或睡午觉的时间接近傍晚,那么都会让宝宝在晚间精力旺盛,到了就寝时间也睡不着,于是间接造成晚睡、睡不饱的状况。

3、睡不安稳

有些宝宝在睡觉的时候会有踢被子、翻来覆去或磨牙的情形,这时家长要多多留意,看宝宝是否存在情绪上的问题或身体不适,或是有其他环境因素干扰了宝宝的睡眠品质。

4、噩梦干扰

小宝宝也难免会做噩梦,一旦惊醒就很难再入睡,即便能够再睡着,睡眠品质也大大下降。而除了做噩梦之外,还有很多原因会导致睡眠障碍,比如担心害怕、心理压力大或身体不适等。

TIPS:家长切忌乱发脾气

其实,有些宝宝的赖床情形并非特别严重,他们只是喜欢每天在起床时和家长较量嬉闹一番,只要家长方法得当,宝宝很快就会爬起来。此时最需要家长注意的就是,尽量不要对宝宝发脾气,否则宝宝很可能大哭大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反而惹来更大的麻烦。

改善睡眠品质4大方法

从宝宝赖床的4大原因可以看出,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质不佳是导致宝宝赖床的2大因素。如果家长遇到这些状况,应该怎么做呢?李淑丽老师给出的建议是:

1、家长以身作则

从小就让宝宝在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另外,只要就寝时间一到,父母即便还有很多事要忙,也应该先停下手边的事,在床边陪着离 子,趁着入睡前的时间和宝宝聊聊天、讲讲床边故事,一方面可以增进亲子互动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放松宝宝睡前的情绪,有助提升睡眠品质。

然而,当宝宝就寝时间一到,有些家长只是急着赶宝宝上床睡觉,而自己的眼睛却还紧盯着电视,或者还在忙东忙西。其实,家长这种做法会让宝宝有 “孤单”和“不公平”的感觉,而且产生“为什么只让我去睡觉,而你们却不睡”的疑问,再加上宝宝对成人的活动本来就充满好奇心,所以也就更降低了睡觉的意 愿。因此,只要到了就寝时间,全家人最好都能暂停正在进行的活动,帮助宝宝营造良好的入睡气氛。

2、午间小睡即可

宝宝睡午觉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在接近傍晚的时候还让宝宝睡午觉。以幼儿园来说,午休时间通常是下午1点到2点,如果让宝宝在下午睡得太久或 太晚才午睡,那么宝宝很容易在晚上变成精力旺盛的小魔头,等他筋疲力尽入睡后,第二天早上势必又得花一番功夫才能把他从床上拉起来。所以,请家长不要以为 宝宝午觉睡得越久越好。

3、找出情绪伤害

宝宝有时会因为身体不适或情绪上的不稳定而影响睡眠品质。其中身体上的异常状况比较容易观察,需要父母多加留意的是情绪上的问题。有些宝宝年纪 还小,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如果在幼儿园或日常生活中受到挫折,就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再加上父母没有多加留意,那么宝宝受伤而无法抒发的情绪便会更间接反 映在睡眠品质上。因此,一旦遇到类似宝宝有心病的情形,应该适时找时间和宝宝聊聊,尽快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4、终结噩梦来源

宝宝做噩梦最常见的原因有怕黑和怕魔鬼两种。怕黑是出自于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如果宝宝因怕黑而不敢睡觉,甚至还因此做噩梦,不妨在宝宝的房里添 置一盏小夜灯。如今市面上出售的夜灯有许多可爱的造型,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让宝宝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卡通造型夜灯,在睡觉时有可爱的夜灯散发着微弱光芒来 陪伴自己,会让宝宝感到安心不少。

此外,家长也可以在就寝前和宝宝玩光影游戏,通过光线和手势的变化让影子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这个好玩的游戏也能有效降低宝宝怕黑的心理。

相信很多家长都曾经听宝宝说过对魔鬼的可怕描述,如果家长没有适时去转化宝宝的想象,反而给予更多充满刺激的形容,甚至当宝宝不听话时,还用 “你要是再不乖,小鬼晚上就会来抓你”之类的话来吓唬宝宝,就更容易加深宝宝对魔鬼的想象和恐惧,那么做噩梦的几率就更高了。所以,家长在平时不要去强调 黑暗或魔鬼的可怕。

TIPS:如何帮宝宝安心入睡

1、提供有安全感的物品

有些缺乏安全感的宝宝需要有安慰品的陪伴才能安然入睡,比如小玩具或小被子等。但是要注意适时戒除,避免以后形成过度依赖,同时还要注意安慰品的清洁问题(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宝宝)。

2、可爱的卡通床具

让宝宝去挑选自己喜欢的卡通床具,让他觉得睡觉时好像有很多好朋友在一旁陪伴。

3、区分游戏区和睡眠区

在房间的布置上,最好把游戏区域和睡觉的地方区别开来,不要在床边放置过多的玩具,否则很容易引发宝宝想玩的欲望。

宝宝新入园,那些心烦的爸爸妈妈(宝宝入园)


引言:一个暑期过去了,宝宝们又要入园了,经过两个月的暑期假期,宝宝在家已经习惯了这输入的生活,时间又要就这样飞走了,两个月的暑期很快就这样过去了,秋高气爽的时候,是孩子们开学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您,是不是又开始心烦送宝宝入园了呢?下面我们会介绍一些小妙招,和您一起分析一下孩子不愿入园的心理。

由于刚入园的孩子身心稚嫩、适应能力差,绝大多数会有不适应的现象,通常表现为:哭闹、焦虑、不吃不喝、想家、发脾气等。这不仅让教师、家长感到十分棘手,严重的还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一般来说,刚进幼儿园的孩子表现得比较焦虑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分离焦虑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处,建立了稳固的亲子依恋的感情纽带。当父母在身边时,孩子心情愉快,能和别人正常交往。入园分离产生的恐惧和焦虑,类似于人出生时,胎儿与母体的脱离,会产生一种原始的焦虑。父母一旦离开了,孩子立刻表现出悲伤、不安、焦躁,甚至人际交往异常。通常亲子依恋越稳固,上幼儿园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就越困难。

孩子与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亲人分离后所表现出烦恼、紧张、不安以及恐慌现象,是比较典型的分离焦虑。这是孩子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也是孩子不爱上幼儿园的重要原因。

安全感的缺失对孩子来说,与亲人在一起是安全的,而当孩子到幼儿园后,完全陌生的环境让他觉得原先的安全感突然丧失,伴之而来的是心理上的恐惧,这样就使孩子产生了抗拒心理。

能力不足孩子刚刚入园,就要面对诸如熟悉新环境、生活自理、自我服务、结交新朋友、培养新习惯、学习新本领等一系列的新任务,这些都需要相当多的心理能力才能完成。由于孩子年龄小,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尤其是大脑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之中,再加上家长的过度保护,造成孩子适应能力较差,也加剧了孩子不爱入园的心理障碍。

心理落差家庭中,孩子所面对的是与家庭成员之间面对面的亲密关系,彼此之间的互动频率很高。而进入幼儿园后,孩子的交往对象发生了改变,无法延续家庭那样一对一的相对不变的关系。他们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生活,才能与教师和同伴产生情感、建立信任。但在刚入园时的心理落差,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适应。

本网站小编总结:面对暑期过后的宝宝入园,通过上面的分析,您是不是也了解了一些对孩子入园的抵抗心理了呢?但愿我们的这些小知识能对您有用。

激发2岁宝宝好奇心的小妙招


0-2岁的宝宝还处于感觉运动阶段,他们更多地通过感觉器官与肌肉的工作来获取外界的信息,他们的学习方式具有“感觉+动作”的特点,而不是用语言。

充分开发宝贝的各种感觉器官

摸、听、看、闻、尝是个体最基本的感觉,也是个体认识世界的最基础方式。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孩子从不同角度了解信息,也使他对物体具有更综合、更立体、更准确的认识。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事物都能从这五个方面来体验,但是父母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得运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这招是对宝宝多方位的挑战,保证宝宝欲罢不能。

妙招分享

苹果和橙子,如果从图片上去认识,那么孩子只限于从视觉上理解,可能只是从颜色来区分两种水果。假如我们同时出示这两个水果:

摸:让孩子感觉到大小,外表的光滑程度不同。

听:让孩子将“苹果”和“橙子”分别和这两个实物联系起来。

看:让孩子从颜色来区分两种水果。

闻:让孩子感受两种水果不同的香味。

尝:让孩子体验到两种水果不同的味道。

螺旋式上升的学习

亮丽的颜色、特殊的造型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未经历过的体验也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宝宝的学习方式是螺旋式上升的,在不同的阶段,对同一个物体也会产生不同的好奇心。因此,父母应该利用同一物体,开发新的游戏方式,让宝宝保持对同一事物的好奇心。

0至3岁家庭教养现状


婴幼儿教养现状喜忧参半

“调查结果显示,0~3岁婴幼儿家庭的教养现状喜忧参半。”建设街道计生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忧的是家庭中对0~3岁婴幼儿高度关注爱护与传统滞后的教养方式并存,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教育观念的变化,还没有完全及时地转化为科学、优质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对0~3岁婴幼儿大量的人力、物力付出不能有效地促进其健康发展。30%的0~3岁婴幼儿由祖辈抚养;65%的家庭对孩子保护过多;年轻父母缺乏必要的教养知识和正确的教育方法;重养轻教,教育意识淡薄;家庭中代际差异及教养态度的冲突增多;亲子活动的时间、空间缺失严重等。喜的是家庭成员有迫切掌握早期科学抚养的需求,重视非智力因素和培养的比率在逐步升高,对学前教育机构也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与信赖,很多父母都能给孩子尊重和关爱,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方面还存在很多疑惑和不解。

日间护理以隔代亲属和保姆为主

调查表明,0~3岁婴幼儿日间护理以家庭为主,且月龄越小比例越大,护理成员以隔代亲属和保姆为主,其中由隔代亲属带的占48.8%。统计显示,0~3岁婴幼儿家庭看护人员的学历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7%,近一半未经过相关的教养知识和技能培训,而由非专业人士看护,只是停留在养、带上,由于缺乏专业的开发手段和教育方案,0~3岁孩子所接受的低层次教育将直接影响婴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男性参与早教明显不够

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的投入是很多的,82.5%的家庭一个月对婴幼儿的投入超过2000元,超过1万元的也占了3.14%,且上升趋势非常明显。而家长在早教投入方面更是不吝啬花钱,基本上能做到和总投入同步增长。家长对早教知识的获取以传统方式居多,网络等现代手段不占主流。在参与早教者的性别上,女性占多数,达66.7%,男性的参与明显不够。

婴幼儿的早教是应该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孩子的教养应该全家科学的对待,全家都参与,让孩子在爱心中成长。

孩子眼中好爸爸的8个标准


真人秀节目“爸爸”主题频出,又引起一场好爸爸标准的大讨论,那么究竟在孩子眼中,什么样的爸爸才是一个好爸爸呢?好奇的爸爸们,快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下孩子眼中的“好爸爸”!1.多花时间陪孩子。培养感情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如果你能陪在孩子身边,和他们一起玩乐,听他们说话,他们会记住你的爱,感激你的付出。如果你总是很忙,无论你有何借口,孩子们都会觉得被忽视。

2.以身作则。一个好父亲会从点滴小事中给孩子展示什么是诚实、谦逊与责任,让他们明白这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品德。

3.全家一起做饭吃。做饭不只是妈妈的义务,父亲也要学习烹饪,同妻儿共享其中的乐趣。餐桌也是全家交流的好场所,孩子们可以谈谈自己的生活,家长也可以赞美他们并给出建议。

4.经常赞美孩子。男性通常不太擅于表露情感,但事实上孩子很在乎大人的关注和赞赏。多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哪怕只是一个拥抱、拍拍后背、亲亲脸。

5.尊重孩子的母亲。无论你们夫妻关系如何,都应该给你的妻子以应有的尊重。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会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目睹父母相敬如宾,孩子也会感到自己得到认可、受到尊重。你和妻子之间的相互尊重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择偶观。

6.定下规矩,奖罚分明。现代育儿观念的一大误区是,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明确界限。父母应该给孩子立下明确清晰且奖罚分明的规矩。既让孩子懂得了“无规矩不成方圆”,又能让孩子感受深深的父爱。

7.做个亲切有耐心的老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最好老师。从孩子很小时,就要耐心倾听他的想法和难题,从日常事例中教给孩子基本生活经验。

8.给孩子读书。书本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最佳选择。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可以读故事给他听。培养其阅读兴趣有助于改善个性及促进身心发展。

我们想传递给孩子什么(下)


看到这个话题,我立刻觉得自己肩头的责任又重了许多。

其实我一直在努力为郑好做个好榜样,我希望她能够成为一个自信,坚强而又富有爱心的孩子。但实际生活中我自己却自信不足,也不坚强,爱心到是有,却偏偏又不太习惯于表达。

我的性格的由来其实是因为我小时侯的经历。我的父母有三个孩子,工作繁忙,他们虽然非常爱我,但对孩子耐心不足,而且他们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所以我小时侯是在父母的棍棒教育的模式下长大的。这种生活使我一直缺乏自信,依赖心很重。

有了郑好,尽管在北京没有人可以帮我带孩子,父母也一再要求帮我带,我还是坚持自己带。因为我决心让我的孩子一开始就在一种充满爱的氛围中养成好的性情和品格。

我对郑好的耐心让我的父母都非常吃惊,他们的印象里我应该是一个急脾气的人。可是我对郑好却从来不急。在我力所能及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我允许郑好做一切她感兴趣和想做的事情。在我们家,无论是电视机,VCD,还是爸爸妈妈的手机,都曾经是郑好的好玩具。电视机的遥控器曾经被郑好摔坏了n个;在她不开心的时候,我允许她哭,而不是大声的吼她;她喜欢刷碗,喜欢玩剪刀,喜欢缝东西,都鼓励她让她去尝试……我觉得我的郑好在我的这种开放式的教育下自信心十足,她什么都勇于尝试,从来不怯场。在小橡树举办的春节音乐会上,一切活动她都跃跃欲试,参与感非常的强。现在看到女儿自信心十足的小脸,我就从心眼里高兴,我小时侯可不是这样啊!女儿比我强多了。

孩子爱心的培养,首先要做当然是先去关怀孩子。她会在你充满爱的关怀中学会爱别人。另外还要在生活点滴的小事中让孩子学会爱别人。记得郑好奶奶在京同住的日子,无论吃任何东西,都要先分给奶奶和保姆,然后自己再吃。在外面看到孤苦伶仃的老人我会让郑好学着给他们一些零钱。等等。郑好现在2岁多,已经非常会关心别人了。昨天晚上,我正坐在凳子练抬腿,郑好问我:“妈妈,你做什么呢?”“我在做练习呢。”“哦,妈妈小心点,别摔着”。这是我2岁半的女儿的话。我心里可真是甜蜜蜜的啊!

现在孩子还小,在她的生活中还没有遇上什么大挫折,我现在还不能断定郑好在困难面前是不是会坚强面对。但是从一些小事情上我已经可以断定我的郑好一定是一个不轻易言输的人。比如现在的她有时会坚持要自己扣扣子,有的小扣子很小,不容易扣,可她就在那儿坚持不懈的扣直到扣上(虽然也有没有兴趣的时候说:“妈妈扣吧,郑好扣不上了”)。我觉得她这一点也很不容易。

其实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自己好象也经历了又一次成长的机会,我觉得自己逐渐变的成熟、睿智了,而且自信心也大为增长。也许我在给孩子做表率的同时,孩子也用她的行为给我做了一次榜样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