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靠培养的,没有哪个宝宝天生就喜欢认字、弹琴。现在,大多数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没有读过这些国学经典,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父母的以身作则,家中没有学习的榜样,宝宝自然兴趣也不大。

观点一:“那些古文艰深难懂,别说宝宝,就连我们大人有时候都不明白,宝宝能理解吗?而且很多观念都已经过时了,这对他能有多大用处呢?”

观点二:“现在,宝宝不但要学绘画、钢琴,甚至还有英语,负担那么重,哪里还有时间再去学这些东西呢?”

观点三:“我平时有时候也给宝宝将一些《百家姓》、《千字文》,可是小家伙似乎没多大兴趣,我还应该继续教吗?”

面对这些质疑,我认为这并非是国学本身的问题,而是家长本身对国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或者是教育宝宝的方法出现了偏差。

首先,要以国学经典对宝宝进行启蒙教育,但要有选择地吸收。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成为一个乖巧、懂事、有修养的人,与其天天教导孩子“这个要这样做,那个不能那样做”,重复唠叨引起孩子反感,还不如让孩子读一读教人“出门在家、待人接物、求学做事”的礼仪规范——《弟子规》,俗话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教孩子一事怎么做,还不如教孩子一世怎么处。有亲子共读的家庭,因为有了共同的行为准则作语言基础,亲子沟通也不容易出现问题。

再比如《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容易记住且有兴趣反复诵读,并能从中学到不少好品质,而且书中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道德等等,包罗万象,是历史、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

国学启蒙的发起者认为,儿童犹如一张白纸,处于生命中吸纳力与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人文教育,将形成其一生为人处事的底色。值得注意的是,以国学经典对宝宝进行道德教育,要有选择地吸收。毕竟,数千年积淀形成的伦理道德体系中,也有一些不能与时俱进的内容,“有鉴别”地吸收,才能使宝宝得到更好的美德教育。

其次,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讲国学,并让他在特定的场景中理解国学。

在给宝宝讲解国学时,我们根据他的理解能力,解释的深度和广度也应不一样。比如“凡是人,皆须爱”,三岁孩子能明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就够了;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跟他讲懂得爱就是替他人着想;而十岁左右的孩子应明白尊重和理解一个人也是爱他的表现,爱不需要回报。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应为了教国学而教,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切切实实地用国学规范宝宝的言行,或者说用国学里的格言指导我们做事。因此,让宝宝跟读、听爸爸妈妈讲解、背诵国学不是终极目的,关键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场景,让宝宝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

比如,当宝宝说话不算数时,就可以讲“言必信,行必果”。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宝宝原本答应妈妈的事,比如自己收拾玩具,或者看完一集动画片后不再看第二集,结果又反悔、耍赖。这时候妈妈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来教育宝宝,意思是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果断。还有《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即凡是说出去的话,都要以诚信为先,欺骗蒙混或花言巧语是绝对不可以的。这些格言言简意赅,读来朗朗上口,宝宝在记诵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接纳它们、逐渐养成美德。等到宝宝六七岁时,再系统地教他们诵读《论语》、《千字文》等典籍。让孩子明白: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道德的根本,正如荀子所说:“养心莫大于诚”。

最后,没有宝宝天生就喜欢国学,兴趣是需要培养的。

有人说国学很枯燥,很难学,可是学刷牙、学如厕很枯燥,学英语、学弹琴也很枯燥,为什么宝宝也得学呢?为什么宝宝也能学会呢?

兴趣是靠培养的,没有哪个宝宝天生就喜欢认字、弹琴。现在,大多数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没有读过这些国学经典,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父母的以身作则,家中没有学习的榜样,宝宝自然兴趣也不大。如果父母能够静下心来,每天情感丰富、抑扬顿挫地读半个小时书,每次都叫宝宝一起来读,并配上古典音乐,虽然有些调皮的宝宝开始不配合,但是时间一长(父母一定要坚持,而且不能对宝宝发脾气),宝宝一定会开始愿意跟着读了,哪怕他只跟读5分钟、10分钟,家长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肯定,让他有成就感。平时,可以随身携带《笠翁对韵》、《唐诗三百首》等口袋书,在路上、在车里就可以给宝宝读,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让路上的时光也能进行国学教育。

如果宝宝对于诵读不感兴趣,家长还可以改变一下策略,将国学教育融入故事和游戏中,设计一些国学手指操、国学武功操;爸爸妈妈还可以表演一些国学故事情景剧,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宝宝一定会兴趣大增,并迫不及待地要求加入。

如此,宝宝就被你慢慢地“哄”进了文化的海洋。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宝宝学习绘画的兴趣


1、站在儿立心理的角度,对绘画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

儿童绘画具有浓厚的心理意义和主观色彩,不要以孩予画得与实物相比像不像、线条圆不圆或者直不直来评价孩子作品的好坏,这会极大地打击他绘画的兴趣和白信,应该多加鼓励和赞关,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

2、培养孩子创意绘画,减少临摹和照搬。

不少父母喜欢拿简笔画示范书让孩予照搬着画,这样孩子画出来的房子、苹果、大树都是千篇一律。面对真实的物体,由于被固定的简笔造型所限制,孩子反而不敢画也不会画了,这样倒束缚了他的砚察力和创造力。多提供机会让该子写生,让他根据自己的视角大胆绘画,其结果可能“不真实”“不美观”,但这种作品对孩子更有发展意义。

3、给孩子提供画大画、自由画的场所和机会。

由于孩子常常不分场所地乱涂乱画,影响了环境的美观,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态度比较严厉,孩子就有点畏惧画画了。其实,针对乱涂乱画的现象,教育孩了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是正确的,但同时也要尊重和满足孩子绘画的需求。给孩子提供专门的墙壁或者比较大的纸张,让他尽情在上面挥洒,对锻炼他的绘画技能、形成开朗的个性都很有益。

4、尊重孩子左右手都画画的尝试。

不少幼儿画画,有时用左手有时用右手,还都很协调,这种情况下是刻意规定他用哪个手,还是随他习惯。

很多幼儿都有这个特点,只要大人没有故意引导,他们善于“左右手开弓”。从大脑功能的分工来说,左脑主要负责理性思维,右脑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儿童由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右脑功能偏强,而右脑控制人的左半身的活动,所以儿童时期“左撇子”偏多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左脑的理性思维日益健全,很多孩子进入少年、青年时代就习惯于用右手了。有的孩子天生“左撇子”,形成“右脑优势”,体现在色彩、空间感、节奏感和左侧肢体运动等方面较有发展优势。强行让孩子使用右手反而更容易造成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不适与混乱,对他的智能发展不利。其实,不管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只要是自然形成,都没有什么问题,刻意塑造反而失策。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1.要助兴,不要扫兴

所谓“助兴”,就是说,成人要顺着孩子兴趣和爱好进行教育。因为在这个时候孩子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他们会在受教育时感到特别高兴,肯听、肯学,效果也好。

2.要启发,不要“填鸭”

有的父母往往不注意方法,不考虑孩子还年幼的具体情况,不适当地订出“每天一定要识几个字、做多少数学题”的计划,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强行施加压力,拼命地往孩子脑里塞,这样做,孩子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启发式,是孩子最易接受的方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促使孩子自己动脑筋来学习知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从实际出发,不要过难过易

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爱好、兴趣、天赋,及孩子的接受能力、智力发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同时,父母向孩子传授的知识应该能引起孩子新的求知欲望。如果太深太难,就会使孩子望而生畏。

4.要以鼓励为主,不要总是处罚

不少事实表明,鼓励是促使儿童认真学习、强化儿童良好行为的最有效的手段,孩子的言语和行为受到成人的赞扬,便会成为一种动力,成为他们今后自觉的行动。

处罚孩子会带来不少消极情绪,也会使孩子和父母对立,并且大大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阻碍他们的求知欲的发展。

5.要同孩子平等,不要摆家长架子

对于正在进行早期教育的家庭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孩子要平等相待,要去掉家长尊严。因为不少事实表明:只有这样,孩子才乐意听从家长的教育。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幼儿间差异很大,必须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让孩子快乐地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化知识,千万不要以别人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孩子。

学前儿童主要是培养阅读兴趣,当他在生活中对字发生兴趣时,让他学一些随处可见而且喜欢学的字;当孩子疲劳或想转移注意而不想学习时千万不要勉强,以免引起对认字的反感和厌烦。如果父母责备或体罚就会引起痛苦的回忆,为以后学习打下不良基础。

孩子从涂鸦开始学习画图,到练习基本的笔画,通过笔画把一个字变成另一个字甚至更多的字,这样学起来才会有趣,而且有效。入学前,要让孩子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把名字写在自己的书和本子上,便于老师辨认。

有些幼儿园在大班已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有条件的父母也可以在家里辅导孩子读汉语拼音,以减轻刚上学孩子的负担。不过,在家里学习要注意发音的正确。

多数幼儿园儿童会写数字和10以内的加减法,部分孩子有心算能力。心算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天赋,学习速算法可以提高心算能力。

不宜过早把孩子关入教室灌输文化课。受过良好幼儿园教育的孩子有较宽广的常识基础,会讲故事,会绘画,唱歌跳舞和体育活动都不差,这些培养对提高孩子入学后的交往能力和各科的学习能力都有好处。家长不宜为增加孩子的文化知识让孩子过早进入教室,剥夺孩子更广泛基础的培养。

如何培养宝宝的兴趣?


很多人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说的对,可是如何发现宝宝的兴趣所在,如何培养宝宝的兴趣爱好,并发展成为学习目标呢?这就存在一个系统过渡的过程。想要成功培养其孩子某一方面的兴趣,就要经历三个步骤:善于发现—及时引导—强化巩固。

第一步:善于发现

许多孩子就是因为父母的粗心而错过了培养兴趣的大好机会。其实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做个观察家,细心观察孩子潜伏的兴趣。当然,父母也可以为孩子适时的创造一些条件。比如多带孩子接触音乐、艺术或运动项目,观察孩子的反应。在发现兴趣前,不建议参加任何指定特长的兴趣班,可以参加综合性的早教机构,让孩子参与玩乐从而发展兴趣。目前,市场上早教机构的分类五花八门,有些还开设了天文地理、数学逻辑等课程。这些学校技能的课程并不适合学龄前儿童,不妨考虑一些娱乐性课程,像金宝贝等知名的国际早教机构等,都会设立育乐课,其中就会有非常科学的潜能开发环节帮助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第二步:及时引导

当发现了这种潜在的兴趣亮点时,家长就要不失时机地把他挖掘出来,并创设各种情景或条件加以引导,有意识地去培养。比如,当你发现宝宝喜欢唱歌跳舞,对节奏音符都很敏感,那可以为她提供更多会发声的玩具,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曲调去刺激她。当你发现你的宝宝喜欢画画,你可以为她提供更多的工作和自由,让他任意创作。但是要注意,这种引导并非技术层面的引导,要避免教条式的培养,并不是喜欢音乐的宝宝你就要教她准确的发音和发声技巧;喜欢画画的宝宝也不需要告诉他如何握笔,如何勾画。像金宝贝这样的专业早教机构会通过一些游戏对宝宝的兴趣点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这种引导方式更加自然有效,不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第三步:强化巩固

培养一种兴趣并非容易之事,而巩固一项兴趣就更加不容易了。特别是对于注意力比较短暂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兴趣很容易被转移。小孩子“朝三暮四”也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就要想办法为这种兴趣多创造几种变化方式,以此巩固宝宝的兴趣长久。比如可以当宝宝玩腻了拍手打拍子可以教他用跺脚或摇头来表示,一样能达到效果,也让宝宝有新鲜感。如果宝宝厌倦了画画,不如教他废物利用,用粘贴或是雕塑的方式做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也同样能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些家长的经验不足,无法为孩子提供多种形式的兴趣巩固,可以带孩子到专业的早教中心学习,这样也不用担心自己会黔驴技穷。

孩子的兴趣培养并非一日而就,而是要经过以上这三个步骤才能有序的成为最终的学习动力。所以家长要注意从细小的观察开始,正确引导,加强巩固从而使宝宝更加好学、乐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