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育孩子,“要一个白脸一个红脸”的问题,不同的家庭持相反的看法。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呢?

1.如网友南山妈妈的看法: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就是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未来。

正是因为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长心目的占有极其的重要性,所以许多家长对孩子溺爱多与管教,孩子成了小皇帝,要星星不敢给月亮,这样下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我赞成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对孩子批评教育,夫妻双方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一般地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个要严,一个要宽。严,就是要明确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行的,如果再这样是要受到惩罚的。但是,光有严不行,严,孩子一是从感情上接受不了,另一个会产生逆反心里,所以,在严的同时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种时候,就需要另一个家长出面,对孩子采取和风细雨的方式进行教育。

红验与白脸有机的结合,既能对孩子有震慑作用,又不至于伤害孩子的自尊,应该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

但是掌握红脸与白脸这个度,不是一件容易事,我见过有些家长,一个严厉批评,另一个大声责骂,孩子眼泪汪汪,这样的教育未必有效果。

扮装红验与白脸,夫妻双方还要提前勾通好,如果双方不能默契,反而适的其反。

比如,一个严厉管教,另一个看到孩子一哭的样子心疼了,于是,把矛盾对准了教育者,孩子没有教育好,夫妻二人却干开架了。

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话好说,但不容易做到。

2.如:我的一位朋友为了教育他那调皮好玩的孩子,与妻子进行了“分工”:我的朋友扮“黑脸”,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便板着脸,或训斥,或惩罚,或打骂;其妻则扮“白脸”,当丈夫对孩子管教到一定程度时,再出面圆场,哄孩子按大人的要求行事。原先,我的朋友对其家教之法曾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去年他因故与妻子离婚时,要求将孩子判给他。但是,孩子死活不愿跟随,最后法院将孩子判跟了妻子。我这位朋友此时方反省到了自己家教法的失误。

首先,“黑脸”不利于孩子良好品性的培养。好玩、好奇心大、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但由于他们对事物的是非分辨力差和自制力差,就常会做出一些过格(即调皮)的事。对此,家长自然不能放纵不管。放纵不管,就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胡来的品性。但是,若大人因为他好玩、老添麻烦而动不动就加以指责或采取某些粗暴行动,就会使孩子困惑不解。他先是害怕,次数多了,就不在乎了。有些家长为了限制孩子的玩和为使孩子早日“成材”,便用要求成人的办法来要求孩子,如规定孩子每天练写多少字,背多少英语单词或诗,学多长时间的小提琴等等。在大人压力下被迫照办的孩子,情绪是消极的,效果就肯定不会好。其实,孩子的玩本来就是他们认识世界、拓展知识的重要途径。只要他们玩得健康和安全,家长就无须干涉,甚至还应当和孩子一起玩。通过和孩子一起玩,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闪光点,然后有意识地为他提供条件,使其自然形成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将来同样可以成材。

其次,“分脸”不利于孩子认识其缺点和错误。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父母在教育态度上应体现出一致性,双方都有责任教育孩子。

若一方批评、责罚,另一方却态度暧昧,甚至反而袒护孩子,孩子就会形成这样一种错觉:我做的不一定是错的,你看,妈妈(或爸爸)并没有批评我;只有爸爸(或妈妈)老是看我不顺眼,爱指责我。这样,孩子就很难省过纠非,不利于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

其三,“黑脸”不利于与孩子培养感情。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尊心,他们都希望得到大人的注意和疼爱。不少儿童还是很敏感的,大人对他的一言一行,是爱还是恼,是关心还是嫌弃,他们都能感受到。因此,和孩子打交道,“黑脸”会使孩子害怕而疏远。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感情隔阂,乃至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就很难接受教育了。有的家长认为自己“黑脸”的本意是为孩子好,说自己是属热水瓶的--外冷内热。但这些家长没有认识到,年少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大都是直观、肤浅的,他们思考问题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深和透,而往往通过直接感受来形成自己的爱和恶。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无须采用“分脸”这一类曲折的教育方式,应直接明确,就事论事,并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即使孩子闯了祸,对他批评和惩罚时,也要持沉着、冷静的态度,需要严肃但不可粗暴凶狠,并要注意责罚的分寸。更重要的是,要在言行举止上使他感到,这是出于对他的爱。

末了,应该指出的是,家教最重要的还需父母身作楷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否则,就算父母均充当“黑脸”,也难望孩子成“龙”。

扩展阅读

给自立一个机会


从穿脱衣服到洗脸,甚至给自己冲一杯牛奶,你两岁的孩子可能在时间向你发出信息——“让我自己做!”并且坚决拒绝你的帮助。

星期六的早上,我两岁的儿子告诉我:“妈妈,我要自己做早饭。”他一定是看见我每天给他冲奶粉了:先倒水,后倒奶粉,再一搅拌就成了,觉得既容易又好玩。还没等我擦干净手,他已经站在小凳子上,打开了奶粉罐的盖子,舀了满满一勺奶粉,动作迅速有力地倒塌了他的小杯子里。不出我的所料,少一半倒在杯子里,多一增撒在桌子上。

同我儿子一样,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经常认为他自己能够做任何事情。可是这给父母带来的问题是:如果把成人轻而易举的事情交给孩子去做,那么,很可能就不得不时常面对一团糟的局面,也不得不做好筋疲力尽的准备。这真是令人非常头疼的事情。

此时,你若想帮他一把吧,他会坚决拒绝,因为不愿意被父母“小看”,他可能在你想伸出缓手时还会抗议地大叫。你若是堵气不管他,残局还得收拾,真是左右为难,不过,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们则认为,孩子这种为自立而反抗的行为是儿童发育阶段的一个进步。

两岁大的孩子充分显示出了想模仿大人的天性。他们注意看父母打开大门,打开电视,倒洗涤液洗碗,然后他们会想:“为什么我不能这样做呢?”然后就非常渴望由自己亲自动手来做。

另外,两岁左右的孩子们有了“我能做”这种想法,也是因为他们双手的灵活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他们每天要花去多半天的时间活动双手,琢磨双手怎样工作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一旦他们发现自己能够对双手有点控制能力了,就非常想去实践一下,非常渴望测试一下自己最近又更灵活的手指。他们愿意自己拉拉锁,敲打计算机键盘,打电话,种植花草等等,总之,各种事情都想尝试。

然而,生活当中,你和你的“小能手”在他能够适合做哪些事情的问题上时常产生分歧。也许你的孩子没有兴趣把自己的衣服挂在衣架上,但是他却对清洗鱼缸和水草特别着迷。因此,父母为了遏制孩子的自信的过于膨胀,就会强调他能做哪些事情,并且给予孩子充足的空间让他去做,但是即使在最好的环境之下,“磕磕碰碰”也是有所难免的。

一心想自立的孩子,为了独立,他会抛开他平时最爱的人——父母。比如穿衣服或把鞋扣紧之类的事情,要比孩子预料的困难得多,但是孩子为了证明自己能行,他会坚决抵制父母的帮忙。实际上,孩子这种反抗行为完全表达了他对父母的爱和信任。因为孩子只有在感觉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勇敢地坚持自己做事情。父母的爱恰恰是孩子独立和探索外面世界所需要的动力。

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努力做到:当孩子正在做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的事情,需要父母的存在却不需要父母插手代办的时候,能够找到其他方式来帮助孩子。

为了避免孩子受挫或者与孩子发生冲突,父母不妨采取以下策略:

止步不前:父母迅速地参与和帮助是在自找麻烦。因为任何动工的进干涉会引起孩子的不耐烦,所以,不要好心来包办。而且,孩子的的愤怒和挫败感往往总是针对他正在做的事情而发泄,而不是针对父母。

协同合作:与孩子合作完成一件任务。先把一项工作分成2-3个部分,每人负责一部分。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成功的机率,一方面又能提供给父母帮助孩子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理念。

调整工作内容:父母可以做一些适当调整,从而适合孩子自己动手完成。看到孩子把水和牛奶洒得满桌满地都是,与其发火,不如换成适合孩子使用的小一号的器皿,那么就减少了洒漏的机会。还有,如果在拉链头上系一根短带,那么孩子就比较容易抓住上下拉动了;如果洗手池前放一个小凳子,也就用不着每次需要父母把一切准备好,孩子才能刷牙洗脸了。另外,提供给孩子一些适合幼儿使用的小工具,比如玩具式小笤帚,小铲子,小耙子,这些东西能满足孩子想模仿大人做事的欲望。

从容不迫:不要使孩子感觉匆忙,仓促了事。只要条件允许,就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让他做家务杂事。冬天,如果孩子坚持自己穿上厚厚的外衣、戴帽子、戴手套,那么父母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即使心里很清楚孩子肯定会花去2-3倍的时间才能完成,父母也要静静地站在一边让孩子自己完成。不久,你就会发现孩子能够自己穿衣了,而且速度也加快了。小小的成功,比如自己倒水喝,自己拉上衣服的拉链,都能给予孩子一种胜任感。如果父母还把其他的一些简单的工作交给他,比如把在超市买的物品放到结算柜台上;让孩子负责接电话;让他把洗衣粉倒在洗衣机里等等,孩子就会受到更大的鼓舞,因为父母的这些做法正在向孩子表明,你们认为他有能力做好事情。

文:萧萧

幼儿早教:对孩子提一个简单要求


幼儿那时候他十二岁,因为太沉迷于玩乐,学业成绩自始至终处在中流。就算是优秀作文,也全是句子干瘪瘪的现金账。好像是学年成绩报告单发至手里的哪个夜里,一天到晚繁忙的父亲忽然把他唤到身旁,先使他再细心看一下成绩报告单上的每一个数据,随后对门露羞愧的他说道:“无需我讲,你自己也明白此后应当努力学习了吧。如今我给你提一个简单的要求,就是以今夜起,你每日在睡觉前坚持不懈读二十分钟的书,教材也行,我书架上的书本也行。你一旦养成好习惯,我不相信沒有实际效果。”如何对孩子提一个简单要求?

如何对孩子提一个简单要求?想不到,便是那么个简单的要求,居然更改了令潘金志难堪的局势,乃至他的一生。父亲的规定是简易的,但他的监管也够严苛。凭借这二十分钟,那一年的暑期里潘金志复读了一遍上一学期的全部教材。在新新学期开学以后,潘金志又刚开始读些文学类及其社会科学等层面的课外读物。慢慢地,他觉出了在其中的快乐。假若他未能进行那天晚上这一每日任务,晚上睡觉总感觉空荡荡,非再次站起来念完不能。幼儿

又一张成绩报告单递到父亲手上,父亲看后兴高采烈说:“来看我那个规定的实际效果早已出来,大道理你已明白,之后就不需要我监管你,坚持不懈吧!”就是这样,这一习惯性维持到读普通高中、读大学、报名参加工作中,直至现如今。

如何对孩子提一个简单要求?有一位妈妈扯着一个十岁上下男孩的耳朵里面,声色俱厉训斥一番以后,便连珠炮一样明确提出了一系列严苛规定:错没了的工作都帮我再做20遍;一返回家中就把语文书上的成语抄15遍;休息日必须在家里待着背唐诗,熟记;每日也要练一个小时的毛笔书法……不消说,这般高规定不但活泼可爱的小孩没法进行,便是这名妈妈,也是坚持不懈不上几日的。没法进行的规定,即便再多,又有有什么用?幼儿

针对发展中的小孩,做为父母不太可能沒有规定。如何对孩子提一个简单要求?殊不知父母务必明白,规定越多,并不是能产生好的实际效果;规定越繁杂,越将会使小孩手足无措。聪慧的父母,尝试从一个最简单的要求现在开始!

给孩子营造一个读书氛围


一个孩子是否及早地接触和热爱书籍,是否及早地养成读书习惯,可能决定他以后学习、求知的道路。及早接触书籍的孩子,就及早地进入一个认识世界。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除了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环境的熏陶外,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孩子的很多差异就体现在各自不同家庭教育的差异性上。我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就是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习惯。

1、让孩子有读书的习惯可能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我家轩轩也是如此,我就在孩子玩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引导。结合轩轩好动手的特点,给轩轩买了几本动手动脑的书籍,吃好晚饭,我抽出二十来分钟,辅导孩子完成四页的练习,让轩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主动地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是做得好,还有小红花的奖励,也许小红花的吸引力太强了,轩轩的学习热情高涨,一本做完了,还要吵着再买几本,有时给孩子讲讲故事,有时候讲到一半,让他看着美丽的画面自己试着讲,以此来激发他的想象力。让孩子认为读书原来是一种乐趣和享受。我们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一点,让孩子早点养成读书的习惯。

2、我们要做好榜样。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电脑在家庭中已经很普及了,上网聊天,打打游戏,时间过起来可快了,有时朋友来家里,一起打打牌,聊聊天,小孩子在边上窜来窜去也不当回事,直到有一天,我在打牌,轩轩突然说出了我手中剩下的牌,我愣住了,他怎么认识啊!!!随即我又拿出另外的牌让他认,好家伙,居然全都认识了,小小年纪,领悟这么快!这下完了,自己的行为在渐渐的影响着孩子,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啊,我们的言行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一生。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这以后我再也不打牌了,坚持自己也要读书,后来报了函授大专,让自己也增加点知识,有时双休日去读书,轩轩会说“妈妈,你今天不休息啊,又要读书去啊”“是啊,你看妈妈多累啊,又要工作还要读书,多辛苦啊,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啊!”有空时我们要多拿起书本,少去娱乐场所,如果我们自己不读书,家庭就没有读书的氛围,看来教育孩子,还得从我们自己做起,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孩子会做的比我们想象的还更好。

让我们与孩子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让快乐阅读的习惯伴随着孩子,伴随着我们每一个家庭,让我们一起营造家庭读书氛围,争创书香文明家庭吧!

培养一个敬老的孩子(下)


动手做的日子(星期五)

每到新年,孩子总是会得到长辈的祝福。这个新年,让孩子动手为长辈们做新年礼物吧!让它们来转达孩子对长辈的尊敬与爱。

准备:2颗螺丝钉,1个南瓜(可用苹果、梨等水果代替)、一段很软的铅丝、一个瓶盖、几片叶子、一把钳子。

制作方法:

1、先把小南瓜洗干净,然后擦干。

2、在小南瓜上钉上2颗螺丝钉。看,小南瓜张开“眼睛”了。

3、现在,充满创意的时候来临了。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铁丝在小南瓜上绕出他心目中爷爷奶奶或者其他长辈的形象:戴眼镜的爷爷、挽着发髻的奶奶,总是笑嘻嘻的外公……

4、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瓶盖,在瓶盖里面放上几片叶子做点缀,最后把孩子的作品固定在上面。

看,孩子心中珍藏着那么多长辈们的可爱形象!新年里,让孩子把他的作品送给他尊敬的长辈们吧!这将是一份多么美好而有趣的新年祝福呀!

小叮咛:因为在制作时,可能需要用钳子把整段的铅丝断开,这时,为了确保安全,爸爸妈妈可以代劳。

当“小拐杖”的日子(星期六)

一直以来,经常是长辈们围着孩子团团转。今天,让孩子做一天“小拐杖”,为爷爷奶奶“鞍前马后”地跑一跑吧!

吃饭时:

帮长辈放碗筷。

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收拾碗筷。

饭后帮助妈妈收拾碗筷。

睡前向长辈们道“晚安”。

外出时:

问候遇到的长辈。

乘车时,给长辈让座。

其他:

早晨,问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

为爷爷奶奶捶背,捶捶腿。

好的东西先请长辈先吃。

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奶奶拣菜、替爷爷拿报纸等等。

长辈说话的时候,不随便插嘴。

联想的日子(星期日)

下面有一个小表格,在温馨的午后,让孩子记下他为长辈做的“爱心记录”吧!可以由孩子说,父母记:当然也可以让孩子画下来。

小拐杖的爱心档案

谁需要我的帮助? 爷爷

他需要什么帮助扶着他走路

为什么他需要我帮助?因为爷爷年纪大了,走路容易跌倒

我是怎么帮助他的?我扶着他上楼

当我帮助他时,他是什么表情?(要画下来哦)

给爸爸妈妈的贴心叮咛

1、以身作则尊敬长辈最重要。

2、经常让孩子与长辈进行交流。

3、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为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多给孩子讲一些尊敬长辈的故事,或者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