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红脸与白脸,表面上看似一打一拉、一严一宽、一硬一软,夫妻配合默契,实则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培育极为不利。

吃饭时间到了,明明却又玩又闹,不好好吃东西。妈妈要管,爸爸却说:“随他去吧,小孩子,饿了就会回到餐桌旁的。”结果,饭后妈妈好不容易把一切收拾干净,一扭身却见儿子用一双脏手在厨房里的菜盘子里抓着吃。母亲当然不能允许,父亲却说:“饭还没有凉,让他去吃好了。”孩子认为父亲才是自己的救星,妈妈居然不让自己吃饭,真不是一个好妈妈。以后每当明明做了不应该的事都要向爸爸求救,只要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爸爸,爸爸就会为他解围,妈妈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渐渐地,妈妈反倒没了地位,也没有了说话的余地。

这位父亲所表现出的一切并不能体现教育和指导的意义,而是有意偏袒、庇护,是一种溺爱。往往母亲正费力纠正的毛病,被爸爸一个赞许的眼神给肯定了。父母在教子问题上不能很好地沟通,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难以协调,孩子在无形中对个别亲人产生过分的依赖。反正有爸爸撑腰,有爸爸管着、护着,妈妈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从此放任自流。孩子在父亲的支持下打败了母亲,挫败了母亲纠正他错误行为的意图,更助长了孩子的错误倾向。

有的家庭恰恰相反,父亲严厉管教,母亲却时时流露出对孩子的一种歉意。父亲刚刚教训完,孩子哭泣的泪还没干,母亲就迫不及待地将孩子叫到另一间屋中,又是发糖果,又是拥抱,仿佛孩子接受的不是教育而是无端的责难和惩罚。

实际上,无论父母哪一方过于严厉或过于放纵,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暴露出矛盾,都会带来副作用。那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若夫妻之间存在分歧该怎么办呢?

斌斌是一个聪明却又十分好动的孩子,父母都是研究人员,他们对斌斌有着很高的期望,但教育方法却不同。父亲提倡启发式教育,而母亲却更偏重于高强度训练,打一下教训教训是经常的事情。父亲对此有不同看法,有时看不下去便要讲几句。

一个周末,儿子急急地跑到爸爸身边,叫喊着:“爸爸,妈妈要打我,快帮忙。”

“又为什么?”

“说我的作业潦草。”

“不用怕,让我和你妈妈谈谈。有我在,她不敢把你怎么样!”斌斌放心了,很得意地跑掉了。

爸爸妈妈对教育方式有不同的看法,这一点斌斌早已得知,而更让斌斌认为有机可乘的是爸爸愿意为自己辩护,这样斌斌可以用父亲作挡箭牌,为自己的行为打掩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能意见一致,更不能相互配合,是一件憾事。而因此引起争端,使孩子能利用父母间的矛盾逃避自己应负的责任,就更是可悲。事实上,大多数父母在教育方式上看法有异,并非就一定会有坏的效果,关键在于父母双方应怎样处理这种分歧。

需要明确的是,父子与母子之间的关系是有相对的独立性的,虽然三者生活在一个家庭里,但并非要按照同样的模式处理关系。父亲如果不同意母亲对待儿子的方式,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与其进行讨论,但决不该插入其中进行干涉。尤其不应该当面阻止和提出反对意见,伤了感情不说,还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母亲与儿子,父亲没有权利来对母子间的关系做决定,定规则。

对孩子的教育父母都有责任与权利,但并不等于一方可以干预另一方的决定。而且尽管父母都可能认为自己的方式是正确的,但究竟是否完全正确,或谁的更正确,却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即使双方在基本点上的认识一致,遇到有些具体问题也可能产生分歧,这时谁有权威来做裁决?一般来讲,现代的家庭中没有绝对的权威,父母可以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处理与孩子的关系。而对于孩子,就应该懂得与妈妈之间的问题要与妈妈解决,而不应去搬爸爸当救兵,这是对自己和父母的尊重。而父母不应交叉参与相互关系问题的解决,也是对孩子能处理好这一问题的信任。对来自父母双方不同的教育观点下成长的孩子,应有能力学会取舍,而不为分歧所迷惑。在大部分情况下,如果父母能尊重对方的观点,不加干涉,两种方式可以和谐相处,而孩子也可以从每一对关系中获取对自己成长最大的益处。

不干涉孩子与父母任一方的关系,并不等于对儿子的求援耸耸肩,不予理睬。父亲可以帮助儿子分析一下为什么妈妈要打他,是不是孩子自己有错却不自知,如何才能避免挨打。在这个例子中当然要指出作业潦草是不对的,如果将作业写得整齐就不会挨打了。这样直接走入问题的中心而避免因方式不同引起争执,使孩子无隙可乘,可谓殊途同归。

家庭教育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科学,夫妻应共同认真学习,在实践中边做边学,统一认识,通力合作,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但切忌扮不同的“脸谱”。即使发现对方教育子女有不当之处,也不要唱反调,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而是事后再协调,否则会降低教育效果,不利于孩子成长。

相关知识

在家庭中创设音乐环境


在家庭中创设音乐环境,对陶冶孩子的情操或为孩子半来成为艺术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怎样在家庭中创设音乐环境呢?

1、为孩子创设音乐感知的活动区。

在家庭的居室中留出一点空间摆放适宜的框子或架子,购买一些音乐玩具,如会唱歌的小动物、儿童打击乐器、电子琴、儿童手风琴等,也可以自制一些色彩中异的金属盒(易拉罐、响板等)放在上面,让孩子在活动区里开心地敲打,主动听各种不同的声响,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来感知音的高低。成人也要因势利导,播放一些小兔、大象的音乐,让孩子感知和表现轻松活泼、缓慢稳重、节奏不同的曲调,这是最适宜的方法。

2、成人陪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

从某种意主上来讲,音乐是一种流动的艺术。父母每天应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共同欣赏音乐,要选一些反映孩子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音乐,让孩子认真听、反复听。还要指导孩子理解音乐,鼓励孩子边唱边跳,或者成人伴唱伴舞为孩子助兴。也可安排些家庭音乐会、周末音乐会,邀请音乐爱好者或音乐界的朋友参加,轮流表演节目,让孩子觉得成人对音乐的重视和兴趣,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也是相当有效的。

3、利用音响设备让孩子接触音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接触音乐的机会多了,条件也改善了。电视机、收录音已普及,爱好音乐的家庭也有钢琴、电子琴和其他乐器,这些有利条件都是孩子学习音乐的基础。成人可安排孩子收看电视机里丰富多彩的音乐节目,这就促进了孩子的学习。还可利用录音机让孩子模仿演唱、演奏,并进行科学的指导;也可经常让孩子聆听配乐故事、朗诵,并将这些音乐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让孩子的注意力转换到音乐上来。平时起床时可播放些轻快的音乐,开始音量小逐渐增大;睡觉时放些轻缓的音乐,让孩子安谧、甜美地进入梦乡。

只要平时做有心人,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一定有利于孩子接受音乐知识,促进其身心健康。

早教:如何避免家庭中的畸形教育


父母都期待自身的孩子智力又高,造就又大,可以说,智商高而低造就确实已变成现如今父母们心里的一块愁云。那麼,怎样防止家中中的“畸型”文化教育呢?如何避免家庭中的畸形教育?

1、全方位塑造孩子的学业成绩应当广泛出色,某些一两个学科突显也该在每科考试成绩都较出色的基本以上。

如何避免家庭中的畸形教育?在中小学与中学阶段,更应鼓励孩子德智体美齐头并进、全面的发展。

2、让孩子多触碰社会发展隐于高楼大厦更应让孩子经常摆脱家门口,与隔壁邻居小孩子,尤其是异性朋友同年龄人多触碰,与不相遇的人、不一样年纪层级的人在一起。

还可以常让孩子去同学们家火锅串串门,沟通交流沟通交流情感,填补填补信息内容。如何避免家庭中的畸形教育?

3、让孩子锻炼身体必需时能够依计划与孩子一起打球、踢毽子、跳蝇或小跑步。

常常摆脱高楼大厦借左右室内楼梯与骑单车也彻底可具有锻炼身体的功效。

4、鼓励孩子参加群众场所的主题活动凡遇赛事、表演、征文、竞签等主题活动,应鼓励孩子参加,发挥特长,英勇出战,积极主动努力,并争取得奖。

5、尽量合理安排时间一味追着让孩子学习一下再学习培训,不仅会累垮孩子,并且实际效果不一定好。

如何避免家庭中的畸形教育?应科学研究地分配孩子的学习培训,要按照计划与时刻表,该玩一会儿的情况下要让孩子玩,该歇息一会儿时要让孩子歇息,电视机与课外书籍也都能够适度地让孩子看一点、读一点。不但是合理安排时间,也可使孩子从这当中获得到从授课书里所教不上的专业知识。对孩子学习培训之外的一切主题活动一律阻拦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早教中的弊端(中)


其实教孩子认字,也是在孩子想认字、要求认字的情况下教的,这就不算拔苗助长。

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长,并及时地捕捉到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机,给予及时的教育,这就是妈妈的责任。

龙龙的妈妈的回复:

我认为你说得很对。看到大家都在忙着教自己的孩子认字,学英语,我就特别迷惑:不是很多书上说不要太早开始对孩子进行认知教育吗?我是没有打算教龙龙认字背唐诗。

另外跳级我觉得也不好。就拿我自己和我老公来说,虽然我们没有跳级,但是我们都是同年级中年龄比较小的(实际上能小多少,几个月,一年?)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紧迫感,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小,老长不大,反而耽误了很多时间。相反那些在班上年龄偏大的一般就比较努力。所以我可能会让我的儿子晚一年上学。

nightingale的回复: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怕自己使劲过了头,结果害了孩子。

但想一想,其实关键还是要看父母怎么做。

第一,什么是早教?早教并不是把将来学校要学的东西早点教授给孩子。我们让孩子说外语,注重的是口语和听力,接触一下不同的发音和文化;认字,是为了让孩子早点阅读,以便能主动地接受更多的知识;教数字等,是为了开启他的理性智能……

总之,早教的目的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并不是让他超前地学习一些知识技巧性的东西。而且,这种早教,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以快乐的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与小学的教育根本就不同。

第二,我们必须想清楚,认了字,会一点外语,和简单数理的孩子,怎样与学校的教育接上轨的问题。

对于轩儿,我其实觉得还称不上实施了如何的早教,他现在除了听一点英语外,斗大的字只认了几个,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平平,但对于他将来的英语学习,我倒是一点也不着急他会觉得在炒现饭。

我只要在一边给他提供丰富的英语资源就行了。看VCD,读书,英语的世界有尽头吗?

对于认了字的孩子来说,学校教的字,孩子会,可以给他一些课外读物啊,一边巩固了字词一边又增加了见识,一举两得——我正觉得现在孩子钻课文过多而没时间读课外书呢。

我想,其他课也可以这样,知识在同一深度却可以有很大的面,真真是学海无涯呢。

所以我想,早教如何走,关键是家长。教育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能以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家长的教育任务就完成了。

maizhi的回复:

我希望宝宝能够早点开始自己阅读,从阅读开始拓宽视野。

我很赞成宝宝学外语也是这个目的。比如我很希望她能喜欢折纸、做风筝、制航模等动手动脑的活动,通过动手做让她能理解一些现象。但是觉得国内没有好的孩子航模方面的书和材料出售,有的一些市售玩具做得跟教具一样,没有孩子的天真气。在玩的过程中宝宝会变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专家”,这会培养创造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我的阅读开始得比较早,约八岁那年我用压岁钱办了借书证,回家向弟弟炫耀,他哭得在地上打滚,挨了顿痛骂后,领着他再办了一个,通过自主阅读,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不再象以前依附于大人的观点。现在的媒介多了,孩子接触各方面的信息,可能收不到单纯阅读的效果。)到现在他仍然认为,是我对他的影响很大,超过了父母对他的影响,其实也就是领着他瞎玩,玩弹弓、抓知了、蝗虫、蛇、鱼等,玩的过程中观察,制作工具,比如说蛇,我们就查阅了所有关于蛇的书,作了工具准备,而不是单凭好奇心。(这还是有一定危险,建议孩子不去玩。)

早教中的弊端(下)

家庭中如何进行蒙特梭利教育


家庭中如何进行蒙特梭利教育

蒙特梭利教学法到底是怎么回事?蒙特梭利说"孩子有绝对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决定玩什么,学什么。"

一、与传统教育方法有所不同

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独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

二、不只是学习、游戏,而是工作

在我们认为,孩子的生活就是"游戏",而蒙特梭利认为孩子具有学习的能力和需求,且把这种学习活动称为"工作"。

"游戏"是一种玩耍,在游戏的过程中,在玩具的使用中,孩子得到了快乐。相比较之下,游戏着重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进行学习,更带有娱乐性质。而"工作"则带有建构自己和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孩子通过工作来逐步改善自己、完成自我。在蒙特梭利教室中,孩子将独立完成他的"工作",就算期间发生了错误,也不要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找到错误的地方,自己改正错误。

三、环境教育孩子

蒙特梭利强调环境与儿童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环境教育孩子。环境对于孩子身心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提供尊重孩子需求的活动环境,提供符合他们自然发展的用具,提供能够让孩子动手创造的活动,并维持环境的气氛和秩序,避免孩子在工作的时候受到干扰。

蒙特梭利对环境的要求是:"包括按儿童尺寸做出来的用品,明亮清爽的房间,可以摆放鲜花的矮窗,房间里的小尺寸家具、小书桌、漂亮的窗帘和小橱柜。这个小橱柜很容易开启,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孩子可以随意取用。" 

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给孩子的用具,也就是所说的蒙特梭利教具。教具与玩具不同,玩具虽然也有教育的意义,但是他的主要作用就是供孩子玩耍,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教育的作用不明显。而蒙特梭利教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能够让孩子认识大小、高矮、轻重和次序、顺序等等。

正因为蒙特梭利教具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因此价格昂贵,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购买,而且也不可能把每样教具都买回家。聪明的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和需求,从生活中找寻替代品.

四、自由、独立,但不放任

在蒙特梭利活动中,孩子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乐,因为他是这个环境中的主人,拥有绝对的自由和尊重,快乐地成为他自己。在活动中,没有人告诉孩子你应该玩什么,孩子能够自由选择他感兴趣的东西,发挥了极大的自主权。蒙特梭利教学法给孩子的最大收获并不在于掌握了这种工具的用法,以及从中学会的各种知识,而是孩子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从此以后,孩子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去学习。

蒙特梭利教学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放任,不是为所欲为。在蒙特梭利教学中,孩子能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孩子在自由的同时还必须遵守纪律,学会遵守秩序,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五、父母的六个职能

除了环境和孩子以外,蒙特梭利教育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老师和父母,蒙特梭利把他们称呼为"启导员",就是启发引导孩子的人。启导员不像传统教育中老师的职能一样给孩子设计好学习内容,教孩子要学习的知识,而是"退居一旁",是协助、引导而不是教育,是一个观察者、示范者和协助者。

1、创设孩子所需要的环境,提供能够让孩子发展的工具。

2、发现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由选择工作。 

3、衡量孩子的旧经验,运用各种方法来发现并引导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4、在给孩子提供了合适的工具以后,应该给孩子示范这些工具的用法,动作应该缓慢,语言简单明了,让孩子学会自己使用这些工具。 

5、给孩子示范用法以外,还应该仔细观察孩子,并且诱发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6、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但是要记住,应该引导孩子自我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直接过去纠正孩子的错误。

六、小贴士

很多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自主,所以进行了过多的干涉,比如给孩子规定好应该玩什么,应该怎么玩等等。

孩子不是一个等待大人来填满的容器,而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父母们应该放开担忧的手,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观察孩子的时候,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和个人经验来评价孩子,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分析,真正去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来配合孩子的成长。

五大工作内容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以感官训练为主,因为那么小的孩子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通过感觉、行走、触摸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感觉训练能够让孩子的感觉器官变得更加敏锐,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专注力和意志力,在孩子的身体功能协调和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蒙特梭利的教学内容以教具的种类来分,分为五大领域: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自然人文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照顾自己、维护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等,锻炼孩子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耐心与注意力。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培养孩子敏锐的感官,锻炼孩子辨别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数学教育包括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字,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

语文教育:进行听说训练,培养孩子听说能力、早期阅读能力,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自然人文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自然等教育,引导孩子接触身边的世界,形成对形状和色彩的认知,教孩子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