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好似是每一个女人都可以担任的角色。但很多时候,大多数人在妈妈这件事情上,都比不上一只猪。比如说这个:小猪佩奇家的猪妈妈,一个随时发出猪哼、动不动就倒地大笑的主妇。

说起小猪佩奇,可谓是幼儿界的超级大ip,应该妈妈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004年在英国首播,才引进国内2年时间,已经把喜洋洋、熊出没们都甩在身后,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3,成了2-5岁孩子的心头好,秒杀了市面上大部分热门动画片。

这是一部几乎每个家长都愿意给孩子看的动画片,她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虽然是陪着闺女看的,但貌似受教育的是我。”

这是豆瓣网友@猫有九条命的评论,“故事里两个小猪宝宝各种调皮捣蛋,猪妈妈永远耐心地进行教育,没有指责,没有训斥,总是有着温馨和睦平等包容的相处模式。”

这位朋友,你不是一个人。

很多妈妈陪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都渐渐发现,看起来蠢萌的猪妈妈情商奇高、温和乐观——这样做妈妈,几乎是我们每个人想象中最好的样子。

玩耍大笑,比干净更重要

佩奇4岁、乔治2岁,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是:踩泥坑。

也许很多妈妈都会觉得泥坑很脏,但猪妈妈却不以为然。她允许孩子踩泥坑,但也跟他们说踩泥坑要穿雨鞋。既不抹杀孩子的兴趣,又提醒孩子注意事项。孩子其实很快就能领悟,佩奇遵守了,还能提醒照顾乔治。

两个孩子玩的全身是泥巴,高高兴兴地跑回家,甚至邀请爸爸妈妈一起跳泥坑——猪妈妈说,看呐猪爸爸,你身上都是泥!然后全家一起高高兴兴地跳泥坑。

很多妈妈为了自己省事,让孩子干净,便不让孩子做这做那。其实想想,只是些泥巴而已,回家洗个澡不就好了吗?

而玩耍、大笑,这些对孩子人格形成很重要的东西,不是比干净珍贵多了吗?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却是焦虑地站在边上说太脏了的那种妈妈。

要知道,像猪妈妈那样放轻松,生活才会回以惬意。

孩子犯错,她从来不抓狂

猪妈妈家里没有老人照顾孩子,所以每当猪爸爸上班时,猪妈妈经常就需要独自照顾两个孩子,还要在家里完成工作。

有一天猪妈妈有很多工作,一直在电脑前忙,两个猪宝宝跑过来坐在妈妈腿上,佩奇伸手瞎按,把电脑弄坏了。

这一幕实在是……太写实了。简直是人生噩梦有没有!

其实,每个人几乎都遇到过在家加班时怂娃在边上捣乱的场景,尤其是自己的文档还没有保存时,实在很难克制自己不对孩子发火啊。

然而,这个时候,猪妈妈表现的很平静。她只是叫猪爸爸来修电脑,自己跑去准备午饭。

然后,电脑修好了,饭也做好了。他们一家人开心地玩了一局小游戏,然后笑倒在地上。

有孩子看到了,说“佩奇弄坏了妈妈的电脑,她都没生气,我要是佩奇就好了。”孩子妈妈看了直撇嘴。

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又会经历多少手忙脚乱、焦头烂额呢?如果这时候生气,只会越忙越乱,越乱越气,恶性循环……

而电脑坏了,猪妈妈第一时间的反应不是骂孩子,而是分配人手、解决问题,最后啥都没耽误。因为猪妈妈的温和态度,孩子们也都知道自己做错了,马上道歉、乖乖待着看爸爸修电脑。

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是一个家庭的福音。

老公犯傻,她从来不唠叨

很多爸爸都是迷糊虫,动手能力奇差的生活白痴。所以有些妈妈对待孩子很温柔、却把坏脾气都留给了老公。当然,很多时候爸爸们也确实不太给力——可是你看,猪爸爸也是一个偶尔迷糊、说大话、固执、动手能力差的人:

一家人去野餐,猪妈妈特意提醒爸爸别忘了带野餐食物,结果……他忘了;开露营车出发,迷路的猪爸爸居然不会看导航……面对这种名副其实的“猪队友”,让人不气好难啊!

但情商感人的猪妈妈,即使偶尔不高兴,也很快就好了,遇到问题总是能够一起解决。

她有时候会说:“猪爸爸你有些焦躁喔”“我才没有焦躁呢”

然后全家人一起笑。

四两拨千斤,不就是这么回事吗?虽然猪妈妈体型很胖,但是真正心思灵巧,明明她智商比较高、动手能力比较强,却总是在孩子们面前夸奖和肯定:“干得好,猪爸爸!”,也会在孩子面前亲吻猪爸爸。

而这部动画片最感人的地方,则是真实而有趣地表达爱。

每一集5分钟的故事,就像我们每一天的带娃生活:上幼儿园、做家务、看牙医……明明琐碎平淡,却几乎每10秒都有笑声,每一集都是全家人一起大笑结尾,这不就是说,只要学会平和乐观地对待生活,我们也能把日子过成诗。

现代社会,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累。尤其是职场妈妈,又要拼事业,还要照顾家里。所以很容易有情绪、有压力,可是成长这件事,其实根本不需要硬拼:给予时间和爱,孩子就会长大。

只是,孩子养成好性格的前提,是有一个温和、坚定的妈妈——就像猪妈妈那样。

所以,让我们都像猪妈妈学习,好吗?

zj09.com小编推荐

二胎来袭 谁是带娃的主力军?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宝爸宝妈开始考虑要二宝,权衡之下,最多的考虑因素是有了二宝谁来带?以及经济压力吧。我们不妨看看有了二宝的家庭谁是带娃的主力军?

通过对百余个家庭做了问卷调查,其中40个是二孩家庭。这部分家庭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二孩的带养方式变了,有的请了保姆,有的妈妈辞职做起了全职妈妈。目前,全职妈妈和老人是二孩家庭带娃的主要力量。

超三成单独家庭欲生二孩

此次调查的数据中,有四成为二孩家庭,六成为单独家庭,而单独家庭中有三分之一的父母准备要“二宝”。不过,两个孩子将带来的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大宝二宝如何和谐相处等,也让父母颇为操心。

当然,家长也不必紧张,在受访的四成二孩家庭中,有29%的父母觉得大宝、二宝相处十分和谐,父母感觉十分甜蜜;有约24%的父母,感觉孩子吵着打着但相安无事地一起成长;只有5%的父母在为两个孩子相处不和谐而苦恼;更多父母不认为这是问题,因此未做评价。

受访中,不少二孩父母表示,两个孩子在一起,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父母怎么看待,如何引导,“我们父辈有很多是4-6个孩子,有的家庭很和谐,有的家庭总在打闹,这跟孩子多少没关系,主要是教养的方式。”在天河上班的欣欣爸爸如是说。

二孩家庭请保姆比例增加

孩子出生后,带养问题不可避免。在参与调查的家庭里,全职妈妈约有20%,全职爸爸约占4%;上班族的父母占70%左右。自由职业者中,母亲占比约12%,父亲占比约19%。

从带养人来看,照顾孩子的主力军基本是妈妈爸爸、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以及保姆。不同的是,相比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孩子的带养方式还是会有很大不同,调查显示,七成家庭有“二宝”后带养人会增加。有的是妈妈辞职回家,有的是多叫一个老人帮忙,更多的是找保姆帮忙。

具体来看,第一个孩子全职妈妈带养的比例约为26%,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养的占约60%;仅有近5%的家庭请保姆;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全职妈妈和上一辈带养的比例都下降了,请保姆的家庭跃升到近20%。当然,保姆并非全权照顾,更多的家庭请保姆是为了协助家人一起照顾孩子。

妈妈的应对

有人辞职自己创业有人裸辞专心待产

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小事业,有一个3岁6个月的儿子,一个8月大女儿。对于现在的生活,曾女士很满意。

生二胎前,曾女士在一家公司做销售代表,由于工作忙且没有调养好,第一个孩子出生后,由于母乳不足孩子只能喝奶粉,且大部分时间都由婆婆带着。在决定要二胎之后,她果断辞职,一边调养身体,一边筹划开服装店。在经营服装店快一年后,她成功怀上“二宝”,生下一个女儿。

如今,服装店里请了一位店员帮忙打理,曾女士每天忙完家里的事情再去店里。老公正常上班,照顾孩子的工作更多还是落在公公婆婆身上。早上老公送儿子去幼儿园,她去店里前把女儿送去婆婆家,晚上一家人在婆婆家吃晚饭,再把大小宝一起带回家。虽然每天接送孩子很麻烦,但想到还能经营自己的小事业,曾女士还是很满足。

为了生二胎,妈妈做出改变的例子还有不少。在一家企业上班的罗小姐,平时上班压力很大,常常加班加点,考虑到第一个孩子不到半岁就断了母乳,且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在打算要二胎后,她选择了裸辞,回家专心待产。

父母的喜忧

喜:高龄得子凑成“好”

家住海珠区的35岁的小学老师胡老师,赶上单独二孩的政策,趁热打铁造人成功。今年2月,在大女儿清清11岁的时候,她作为高龄产妇生下了儿子“托马斯”,凑成个“好”字,羡煞旁人,自己也幸福感倍增。

“其实不是儿子也无所谓,两个女儿我也超开心!”胡老师说自己是个特别喜欢孩子的人,作为独生子女的她,在生女儿之后就想再生二胎,无奈老公不是独生子女,加上当时计生政策执行严格,自己又是教师,只好作罢。

去年一听说广东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她就赶紧和丈夫商量是不是再要一个。“我们算了一下,养两个孩子的话经济上能够负担,家人也都同意,于是就开始锻炼身体,积极造人。”

相对于有些家庭添了“二宝”之后变得忙乱,胡老师觉得自己却是幸福加倍。“生养孩子当然辛苦,但孩子带来的快乐更多,女儿又很懂事,生活自理能力不错,所以生活节奏没太大改变。”

忧:多生一孩压力山大

家住番禺的刘先生,最近正在为刚出生的“二宝”发愁。本想要个女儿的他,却多了个儿子。“一胎是个儿子,家人都很高兴,但现在又生一个儿子,以后买房要买两套,瞬间觉得压力大了。”

刘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住在番禺,孩子上幼儿园学费每年3万元左右,两个孩子就是6万元左右;小学如果能幸运地上公立学校,每年培训费等也是不小的数目。“目前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我的工资,目前年收入12万元左右,除了日常支出,还得还房贷、养车、养孩子。”

同样头疼的有家住天河的小泉。有一个儿子的他,如今又有了一个女宝。“因为女儿出生,老婆辞职在家,家里的收入少了三分之一。”他坦言,女儿富养,花钱比儿子厉害得多,这也让一家人开始精打细算。如今,爷爷奶奶和妻子三个人照顾两个孩子,还是觉得很辛苦,“其实我们也想过找一个生活保姆,但一个月最少得3000元,有点舍不得,只能辛苦父母了。”

“坏”妈妈好榜样


我们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即使当了妈妈也一样,所以我们难免会有在孩子面前发怒、撒谎、甚至说脏话的时候。那么,我们瞬间的这种“丑”态会对孩子造成多严重的后果。其实,你大可不必担心……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我们就成了他们的行为样板。他们观察我们怎样处理周围事务,怎样关心和尊重他人,怎样面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然后按照他们看到的样子,完成自己的超级模仿秀。这是小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但是,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人无完人。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而撒一些善意的小谎,难免会在孩子把一杯橙汁倒在自己刚刚完成工作计划书上时大发雷霆——至少是高声咆哮。

既然我们无法在孩子面前做到金身不坏,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孩子从我们那些不太美好的举动中学到一些积极有益的东西。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学会该如何改正错误,更让孩子初步理解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但是我们究竟该怎么把握这个分寸呢,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第一宗罪:撒谎

什么情况下你不必太在意:如果你的好朋友问你:“我穿这条裙子是不是显得很胖?”你基本上会毫不犹豫地说:“不啊,挺好看的呀!”这个时候你不要太担心,善意的谎言是不会毒害幼小的心灵的。相反,它反而可以给孩子上一堂很好的教育课:我们尽量不去伤害别人的情感,不去打击别人的自信。当你事后专门跟他解释“我这样说,是为了不让小璐阿姨伤心”的时候,他就会开始尝试去体谅别人的感受,尽管这种体谅是建立在说谎的前提下。

什么时候就会有麻烦了:如果谎言会导致孩子对你的不信任,那么后果可就严重了。比如你明明知道孩子的宠物兔子已经死了,却说“它也许只是出去溜达溜达”,或者你们要上班去的时候,对大哭着的孩子许愿“爸爸妈妈出去一会儿就回来”。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清楚,虽然真实的情况会让孩子难以接受,但是总比你低估孩子的认识能力,随意敷衍和欺骗他要强。否则当他认识到你们并没有像自己说得那样三分钟之内就回来,而他的小兔斑斑早就睡在冰冷的泥土下时,他只会感到加倍的失落和被欺骗。

那种为了逃脱责任的谎言更可怕。如果你让孩子知道你以“我们家孩子病了”为借口,逃脱突然不想参加的会议时,孩子接受到的信号将是:只要我愿意,就可以不讲真话。这样做的后果迟早会回报到你身上:你休想知道孩子每天下学后是否直接回家,他在学校里究竟过得怎么样。

第二宗罪:发脾气

什么情况下你不必太在意:你需要审视一下自己,这究竟是偶尔爆发还是经常性地发作,究竟是今天遇到的事情确实令人发指,还是你总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是偶然一次,那么你不必过于在意。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对孩子比较有益的做法就是告诉孩子你为什么会这么激动,并且保证你今后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的。要记住,在许下诺言的时候,不要用“我会尽量……”这样的字眼,而是坚定地说“我必须改正”。

什么时候就会有麻烦了:当你给孩子解释理由的时候,你说“妈妈刚才太累了,妈妈需要你的帮助”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是一个劲地抱怨“你简直太懒了,一点儿帮不上忙”,就会把事情搞砸了。如果孩子接受到的是这样的态度,那么他今后也不可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相反他会因为某件不顺心的事情迁怒于所有人。所以,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是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你能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已经完全被理智所掌控。你完全可以要求孩子给你一些时间,让你一个人静一静,然后告诫自己这样的事情最好不再发生。

第三宗罪:说脏话。

什么情况下你不必太在意: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关键在于你采取什么方式。你可以在电话里抱怨你的邻居是个自私的人,他总是把垃圾扔在楼道,任由小狗也里不停地叫,从来没有帮助你拎过一次大米。让孩子看到你对某个人的行为表示不满没有什么不妥,只要你的表达方式是文明的、健康的、适度的。千万别觉得孩子还小,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其实孩子很机灵,他可以从你的肢体语言和说话口气中捕捉你的情绪和意图。

什么时候就会有麻烦了:如果你没完没了地咆哮,数落着邻居的不是,那么你的孩子也会学到这种方式。首先,他会带上你的“有色眼镜”去评价眼前这个人。慢慢地,他会习惯于以一种挑剔、敌对的态度对面对更多的人。特别是,当有一天你发现你嘴里的某个不太卫生的习惯用语已经成了孩子的口头禅时,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需要你再花上100倍时间和精力去扭转了。

第四宗罪:夫妻大战。

什么情况下你不必太在意:生活中的小口角,比如谁最后一个出门的时候没有关窗,或者谁应该在这个炎热的周末陪儿子去参加足球赛,不会给孩子带来太多负面的影响。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它可以让孩子参悟一些人际关系的奥秘。发生口角的时候,你可以和孩子说:“爸爸妈妈会因为一些事情而生气甚至吵架,但是虽然这样,我们还是相爱的。”当然,你还是争取让孩子看到你们是如何为了自己爱的人而做出让步的,这样会帮助他理解“爱”的含义。

什么时候就会有麻烦了:如果你并不把夫妻间的冲突当回事,你们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吵闹、侮辱、摔门而出,那么你们教给孩子的就是粗鲁的、相互伤害的处理方式。你们的行为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他可能会被“我应该站在谁那一边”或者“我怎么能让爸爸妈妈言归于好”的问题纠缠很长时间。所以,如果你们夫妻间确实有“深仇大恨”而必须剑拔弩张的时候,能不能通过最后一点理智告诉自己:我们关上门再吵!如果这种状况频繁发生的话,就到了该寻找根本解决办法的时候了。

第五宗罪:言而无信。

什么情况下你不必太在意:如果你的失信具备下面两个前提,那么你就不必过于担心。第一,你因为不可抗力而没能履行诺言。比如你答应了孩子一定去参加他的儿童节庆祝演出,可是你的必经之路因为交通管制被堵得水泄不通。第二,你仅仅是偶尔失信于他,而不是把承诺和失约当成家常便饭。如果在这两个前提下,就不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会让孩子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很复杂,有些事情总是不会那么尽人意。

什么时候就会有麻烦了:千万不要许下那种你根本不打算履行的誓言,比如跟孩子说“如果你这周表现好,我周末就带你去动物园”,但是你心里明明知道自己这个周末需要加班。言而无信,不单单是形象问题,更是信任问题。如果你在孩子心中产生了信任危机,重建信任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如果你失约了,首先向孩子道歉,承认错误,然后重新跟他约定你会在何时何地履行自己的承诺,并且尽一切力量实现他。

第六宗罪:咒骂。

什么情况下你不必太在意:当你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出来,却发现就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你的左前门玻璃上已经被贴好了“违章停车通知单”,你一定会怒不可遏,进而大声谩骂交警不通人情。而当你一回身发现身边正有一双清澈的小眼睛在盯着你时,你可能会冷汗倒流……没关系,放轻松,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就是蹲下身来跟孩子说:“妈妈刚才有些生气,所以说了不该说的话,现在向你道歉。”然后控制你的情绪,闭上嘴,不要再抱怨任何不公。对孩子来说,用优美的语言说话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所以在这期间,爸爸妈妈必须要严格自律。

什么时候就会有麻烦了:如果你诅咒身边的一切人和事,甚至有些时候把这些词用在孩子身上,那么孩子必定会因此受到伤害,并且会耳濡目染,最终成为你的翻版。想要把这种行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你必须做出立竿见影的改变。有个对孩子可能有用的补救办法,那就是在家里准备一个“诅咒罐”,当你因一时没有管住嘴巴而后悔万分的时候,在孩子的监督下,把说出的、尚飘荡在空气中的坏话“抓”住,然后扔进密封罐紧紧地扣住。但是,最最重要的,还是尽量改变自己的坏习惯,谁让我们已经是别人的家长,需要对自己的言行高度负责了呢?

性潜伏期孩子的性活动


孩子在7岁以后进入性发展的潜伏期,这个时期直到青春期到来之时便结束了。这也是孩子经历的小学学习阶段,6岁前孩子的天性自然的性活动在儿童的世界来说是正常的,但这并不等于永远正常,孩子终归要长大成人进入社会,个体的“性”要社会化,使之符合社会的性文化和性道德伦理规范,孩子从7岁开始就需要成年人为他们提供系统的性健康教育。

不可以在他人面前随意暴露自己的身体;不可以随意看和触摸父亲和母亲身体的隐私部位;任何人不可以随意看和触摸自己身体隐私部位;尊重他人身体隐私;性活动是隐私的行为,要回避他人。——这是6岁前的孩子应该建立起来的性道德。在孩子6岁以前,如果父母和幼儿教师对孩子的性关怀使孩子的性心理健康发展,而且帮助孩子建立起了性道德,这便是一种理想化的性教育状态。进入潜伏期后,孩子在理想化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控制自己性冲动的精神力量(即羞耻感、伦理道德感、性的审美等),这样的精神力量使个体在进入青春期前便修正或摒弃了儿童时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活动特点,为青春期的性发展做好准备。

潜伏期孩子的性活动

一些孩子在潜伏期仍然有性活动,但他们已经懂得控制自己的性冲动,自觉遵守社会性道德伦理规范。另外一些孩子在潜伏期的性活动频繁,而且带有幼年性活动的特点——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孩子在6岁以前没有获得足够的性关怀,或者孩子7岁以后的性健康教育缺失,或者孩子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比如遭受性伤害、看到色情电影或视频等,都会表现出性心理的问题。

1随意暴露身体是不是性早熟

儿子快九岁了,在家里经常很放松,上了厕所就不穿裤子了,有时趟在沙发上经常会玩自己的小鸡鸡,有时甚至还会摸我的乳房或下身,隔着衣服亲吻我乳房。从小他一直就这样,每次发生这种情况,我都告诉他不要这样,但他还会做。儿子和我一直很亲密,与我睡在一张床,儿子这样的行为是不是性早熟?

当孩子的性欲望被过度满足,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将出现停滞,表现为7岁以后的孩子继续保持着6岁以前的性活动特征——缺乏羞耻感、随意暴露身体、性活动不回避他人、将母亲作为性对象等。故事中母亲一直对孩子的性欲望满足至今,导致男孩的性心理还停留在2~3岁时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如今,孩子在年龄上已经进入潜伏期,但其性心理的发展被阻滞在幼年时期,所以,孩子不是性早熟。男孩7岁以后母亲的做法没有改变,依然没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规范,孩子也没有得到系统的性健康教育,使孩子没有建立起这个年龄应该具备的性道德伦理观。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的性发育,如果孩子的性心理发展从幼年期直接进入青春期,没有经历潜伏期的性心理发展,就是潜伏期终止。

2爸爸成了他的情敌

我的儿子10岁,上小学3年级,每天放学回家,只要一见到我他就要跑来抱我,紧紧地抱着我亲我的脸,好像要将身体与我融为一体,抱我的时候他的小鸡鸡会变硬,脸发红,头上冒汗,好像全身都很紧张,要等这个劲儿过掉后他才从我身上下来,然后才开始写作业。如果不让他抱,他就生气不做作业。他从小和我睡一张床,有时候会摸我的身体,抱着我睡觉,他爸爸睡小床,但我们都在一个房间,我们的夫妻性生活没有回避儿子。儿子不喜欢爸爸,他看见我和他爸爸亲密一点就很生气,冲过来将我们分开,就连我和他爸爸坐在一起都不可以,还经常对我说不要爸爸欺负妈妈,他要保护妈妈。我现在知道他抱我的时候有性冲动,我该怎样来教育他呢?

男孩从幼年时期起持续地将母亲作为性对象,通过与母亲身体接触获得性满足。父母的性生活对孩子性意识的刺激,使男孩的性心理发展无暇进入潜伏期,没有发展起来性道德和伦理观以及控制自己性冲动的精神力量。母亲没有从意识上和行为上拒绝男孩将自己作为性对象,延续了男孩的恋母心理。母亲对男孩恋母的过度满足导致男孩目前的状况。如何帮助男孩呢?可以在本书“帮助儿童脱离恋父恋母的原则”中找到相应的措施。

孩子脱离恋母情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持续到青春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学校都应该将性伦理和人类社会的性禁忌告诉孩子,以帮助他们脱离恋父或恋母。我在小学研究期间,很多10~12岁的孩子都问过我一个同样的问题:“胡老师,我长大后可不可以和父亲(母亲)发生性关系(指性交)?”我问他们为什么会想到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发生性关系,一个男孩告诉我:“胡老师,我的妈妈爱我,我也爱她,等我长大后就成了一个男人,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相爱,就可以发生性关系了嘛。”女孩认为她长大后就是女人了,爸爸是个男人,她作为女人与相爱的男人发生性关系是正常的。由于他们不懂得人类社会的性伦理和性禁忌,在性对象的选择中,潜意识里仍然延续着童年时期将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作为的性对象。

3寝室里的“妓女游戏”

女孩A,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暑假期间母亲带她到西方一个国家旅游,在那个国家游玩期间,母亲经常将女孩留在宾馆里独自外出,女孩在宾馆里看电视消磨时间,无意中将频道调到了播放成人电影的频道上,于是,乘母亲外出的时候,她就一个人在宾馆里看成人电影,母亲一直没有发现。

回国后女孩A回到了学校,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同宿舍有六个女生住在一起。一天,这个宿舍的一个女孩B来找到我,说她们宿舍里每天晚上都要玩“妓女游戏”,她们经常在游戏中被A欺负。游戏是这样的:女孩A扮演嫖客,将宿舍里其他五个女孩作为“妓女”,每天晚上让这5个“妓女”排成一排,A来选择其中的一个女孩陪她睡觉,被选中的女孩必须服从她的命令,到她的床上睡觉,然后A就随意触摸被选中女孩的乳房和阴部,吸吮被选中女孩的乳头。开始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大家还有些新鲜感,随后开始有女孩反对,不愿意参加,但A身材高大,又是班干部,很强势,要求女孩们必须服从她,不许将告诉老师。女孩们敢怒不敢言,A女后来发展到午睡的时候也强迫其他女孩玩这个游戏,如果有女孩不从,她就强行倒别人床上。这件事情持续了半年,在这种情况下,B女孩终于向我求救。我将六个女孩分别进行谈话,了解情况。与A谈话后她告诉了我她这个行为的来源——在国外宾馆里看电视学习来的,这个10岁的女孩很单纯,她不知道这个行为对其他女孩造成了伤害。谈话后A女孩停止了这个游戏。

后来我问B女孩为什么会想到来找我,而不是寻求父母的帮助,她说:“胡老师,你给我们上了保护身体的隐私这一课,我才知道A的做法不对,她侵犯了我的隐私,所以我就来找你。我不敢告诉妈妈,怕她打我!”

孩子进入了潜伏期后性活动明显减少或消失,但还没有等到青春期,孩子就出现性活跃的表现,提前进入对成年人性活动的探索,这就是潜伏期中断。看到父母做爱、看色情电影、网络色情信息刺激、同伴性行为的影响等是潜伏期中断的主要原因。这种超出其年龄范围的性活动探索就是性心理早熟的表现。任何原因导致孩子的性心理早熟都会加大对孩子教育的难度。色情电影改变了A的性心理发展轨迹,使潜伏期的性心理发展突然中断,参加游戏的其它几个女孩也会出现潜伏期提前结束的可能。

给孩子一个好榜样(中)


我有些惊讶,好像支持送红包的或送过红包的,比没送过的多很多——在新浪育儿也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和这里相似。我不由地想,像我这样从没给幼儿园老师及小学老师送红包的,大约微乎其微。

从社会道德上,我支持这位妈妈的观点。

从孩子的培养上,送红包的效果其实也不一定好。因为就算红包起了作用,孩子真的多受了关照。那么,首先要难过的是,你的孩子碰到了不太高尚的、难免有唯利是图之嫌的老师;其次,习惯于受到关照的孩子,会难以忍受被忽视,而你是不可能一辈子都帮他送红包,也不可能帮他摆平所有事情。

相反,只要有良好的开明的家庭教育,即使孩子一时在幼儿园受了老师委屈,也未必就一蹶不振,反而增强了抗挫折能力和自己处理问题、调整情绪的能力。

亲友之间礼尚往来,与给正在教孩子的老师送礼,其中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不可能没有丝毫功利的目的。如果要尊师重教,完全可以在老师已经不教你的孩子以后,再送礼。

我的中学老师病重,家境不好,上个月我带着翩翩去邮局给他寄了三千元,以表心意。我也是想让翩翩从小有尊师重教的意识。但是,我绝不会给翩翩现在的老师送1分钱。

大家都在抱怨社会风气败坏,但大家又都在无奈地助长着这种风气,那只能一代代地重复着这种抱怨和无奈了。至少,妈妈们可以从我做起的!真的,给孩子一个好样子!

顺便说1句,我的妈妈从来也没有给我的老师送过礼,但我从小是看着她给左邻右舍的贫寒人家,送米送面送衣物的,而他们会回馈我好玩的羊拐骨、自制的沙袋、自织的小围巾,给我的童年带来快乐,我想我明白什么才是礼尚往来。

我当然不是说要等到老师不教以后再表示感激和鼓励,而是说不要用送礼的方式表达。我相信,表达的方式会有很多种,但我以为最好的表达是偏重精神层面的——这也是我与朋友的相处之道,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

比如我与翩翩现在的小学老师自然也是有交往的,我会不定期地给老师发Email,感谢她对某件事的处理,感谢她的智慧和心血,并且通报翩翩的情况。在教师节这天,翩翩主动动员同学折了许多千纸鹤,并在纸鹤的肚子里写话,串在一起送给老师。我也很鼓励她这样做。

可是我不会送礼。显然我也不是和老师处得极熟络的家长一族。我和老师是互相尊敬、但有一定距离感的那种关系。我个人喜欢这样的处理,因为我不愿意和老师处得太熟络,而使老师对我的孩子特别关照,对孩子也难免恃宠而骄。

我有个同事,我知道她是经常给老师送礼的,两人来往密切。女儿现在读五年级了。在刚读小学时,孩子一直是班干部,老师都是亲昵地叫孩子小名儿的。在一次考试后,老师曾对家长说:对不起,咪咪这次没考好!

我听了这样的话,觉得真是奇怪。老师“对不起”的,究竟是什么?是孩子,还是家长的礼物?是受之有愧?老师会对所有考不好的孩子家长,都说对不起吗?

这孩子现在成绩不好,脾气很坏,妈妈为她升重点初中愁极了,正在酝酿以送礼编织新的初中关系网。我想,未必是送礼害了这个孩子,但恐怕是因素之一。

下一篇:给孩子一个好榜样(下)

给孩子一个好榜样(下)


看了大家的讨论,有一点点的感慨。众多妈妈爸爸们在早教论坛里努力地讨论、研究如何把下一代教好,其中不乏非常好的文章,大家似乎也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身教重于言教、德育重于知识的灌输等等。可是,毕竟一时的点头认同抵不过外界潮流的长期熏陶。自己的孩子是一点亏都不让吃。听没听说:吃亏是福?大家也许羡慕自立的孩子,但轮到自己为孩子选择的时候,大多选择过度保护。也许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但是有没有想过:你的理由正确吗?其实现在大多数的父母信念都很模糊,因为外界的信息太杂乱了,更重要的是错多于对,邪大于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而我们大多数又没有从小练就一双识辨的慧眼,成年以后如果没有有幸遇到指点,真的是被洪流吞没。在现在这个社会做个好人,仅仅是个好人,都很难。忙碌了一天,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你可以想一想:我今天一天都想了些什么?是为自己想得多,还是为别人想得多?生气了多长时间?嫉妒了吗?贪爱了什么?是好的熏陶得多还是坏的熏陶得多?如果你每天坚持反省,才有可能做个好人。古圣人在古代非常纯朴的社会里都“日三省吾身”,可想而知。

似乎扯得远了。不过父母不修身,何以教孩子?我们国家传统美德是尊师重道。如何尊师?从小孩子上私塾开始。第一天,父亲要领者孩子,带上礼物,到学堂先拜孔圣人的牌位,接着要拜老师,父亲在前,孩子在后,行叩拜大礼。这样孩子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尊师。礼物是表自己的诚意,不分多少。绝对异于现在私下里的红包。况且送红包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是尊师;结果是造成孩子的不平等。我看不出有什么好处。而孩子就真的得到你想要的好处了吗?不见得。我自己就有十几年的上学生涯,事实证明:不见得!翩翩妈不就有这样的认同吗?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

如何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今天带晴晴在包河公共绿地上玩,那儿有一块桃林,这段时间正是桃花开得分外热烈的时候,因此吸引了不少人带着孩子来此游玩,并且拍照留影。

可是总是有那么不和谐的音符。

这不,一个很漂亮的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前来拍照,为了取景的好看,特地让自己的儿子摘花拿在手上。也许是我们在一边看着的缘故,小男孩有些不太好意思,对着一树的桃花左顾右盼,终是没摘,妈妈在前面拿着摄像机,等得有些不耐烦,便自己走过去,直接就摘了一大枝的桃花下来。

“妈妈,他们怎么摘花,儿歌上不是说:花儿好看我不摘吗?摘了,花就不好看了,花就死了。”晴晴很有些不解。

“是的,花是不能摘的,大家都来摘,到最后就没有花欣赏了。他们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

这也许只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很平常的场景。

生活中我们都是平凡人,都是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我们不可能避免生活中自己所犯的错误,可是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总该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吧。孩子是单纯的,他们的人生还只是开始,而这个开始好坏与否,与父母平时的言传身教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不能说每个孩子的将来都会辉煌,但是至少可以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涵养、有素质的人。

现在许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会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但是对于生活的细节却不加以重视。有时,有的孩子在同其余的小朋友玩时,总是想霸着所有好玩的东西,总是去欺负弱小的,而在一边的家长,却对此处之泰然,不但不去阻止,有的还是用欣赏的目光看着的。我不知道,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会不会懂得谦和?会不会知道去体谅别人?

我有一个同事,儿子三岁多,酷爱看电视,只要是醒来,就要闹着看,无论是大人还是儿童节目,他都看得津津有味,有时会看到晚上十二点多。同事对此大为伤脑筋,打过,骂过,不起任何作用。我说只有把电视拿走,都不看。可同事却说:“那不看电视,怎么行,那晚上干什么呀?”家长自己都无法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难道还指望一个孩子有自控力吗?如今的电视节目良莠不齐,在这样的环境泡大的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性格吗?果不其然,同事的儿子是一个性格非常暴燥的孩子。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不奢求女儿的未来会如何如何优秀,但我希望她会谦虚、善良,有爱心,不自私,有一颗能包容他人之心,具备一切良好的做人品质。

生活中,我们教育她对小朋友要有爱心,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幼儿园,不要去抢别人的东西,不要去欺负比自己小的朋友,对老师要有礼貌,要尊重老师。在家,她不看电视,我们也不看电视,我们从不当着孩子的面大声争吵,我们看书,她也看书。

虽然我们也有不少的毛病,但在女儿面前,我们尽量注意这些。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女儿的榜样。

女儿是我学习的榜样


妞妞真让我感动,如果哪天小叶子有如此表现我非高兴死了。我现在天天带小叶子去我家附近的花园玩,我看太多了任性的孩子霸占着秋千,不管家长怎么劝也不下来。HAPPYYANG,为你的妞妞骄傲吧!

wsam13的回复:

看了以后,我都为琳琳骄傲呢!能为他人着想是非常优秀的品质,只是现在提倡的人越来越少了。

豆子还小,但我常想到“以人为镜”这四个字,想以后为了教育豆子先得纠正自己多少坏习惯,为了满足她有求知欲(这要比把她送去读英语学钢琴什么的重要得多)自己得看多少书,才明白孩子让母亲更完善不是一句空话。

mingma的回复:

琳琳真是个可爱善良孩子。

在小铭才一岁的时候我就教他不要乱扔垃圾,结果到现在他一直记得牢牢的,在街上他一定要找到垃圾筒才肯把手上的纸的扔掉,反而是我让他扔在路边算了,想想真脸红。孩子常常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