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外旅游的时候,我和一对母子共住宾馆同一个房间,男孩6岁。他们母子之间的“战争”,从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浩浩荡荡地拉开帷幕。

穿衣服——

妈妈:“快点,你总是这么磨磨蹭蹭?”

孩子:“我就不穿!”

妈妈:“不穿你就不要去爬山了!”

刷牙——

妈妈:“快过来,牙膏都给你挤好了还要怎么伺候你啊?”

孩子:“我不想刷牙!”

妈妈:“为什么不刷牙?你想要虫牙吗?你不怕牙疼吗?”

背包——

妈妈:“自己的书包,自己背上!”

孩子:“我不喜欢背!”

妈妈:“妈妈已经拿了很多东西了,你怎么就不能帮助妈妈呀?”

吃早饭——

妈妈:“你吃饭能不能主动一点?还要催几次?”

孩子:“我吃不了这么多!”

妈妈:“你不吃怎么有力气?你都6岁了,能不能听话一点啊?”

……

当孩子反抗、哭闹甚至撒泼的时候,这位妈妈都会非常礼貌地向我道歉:“对不起啊,和您住在一起,真是打扰您了!这孩子就是这么不听话,没办法!”转头继续对着儿子,无奈却又强硬:“你给我听话一点行不行啊?再这样不听话,下次不带你出来玩了!”

我笑了笑:“没关系的!”不知道应该说什么,还是保持沉默比较好。

同样身为母亲的我,每次看见别人家的孩子痛苦地反抗、顽强地挣扎、泪如泉涌、声嘶力竭地哭闹、企图逃脱妈妈的束缚,我就觉得特别特别心疼。

同时,每次看见妈妈们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只能通过不断地咆哮怒吼以显示自己的原则和力量,但最后束手无策还是不能“战胜”孩子,我也非常非常心疼母亲。

妈妈的出发点显然都是好的,都是对的,我们确实应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己吃饭、自己背包,等等。然而为什么事与愿违呢?

虽然我什么都没说,我什么都没做,其实我从内心很想去帮助“熊熊烈火”中的妈妈和孩子。我想告诉这位妈妈几句发自肺腑的话:孩子和我们是一样平等的人,我们无权命令和指挥,强迫孩子听话只会换来反抗,对孩子的精神健康无利,对我们自己的精神健康也无利。

我也很想给这位妈妈分享一些缓解亲子冲突的小技巧:

(1)给孩子提供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遇到笑笑穿衣服,我不会一上来就强迫和催促,那样只会引起反感,我会询问:“你今天想穿哪件?蓝色的衬衫还是绿色的?”

(2)用有趣和好玩的游戏悄悄地激励他,不动声色地引导他做应该做的事,比如男孩子可能都喜欢枪啊炮啊打仗啊,那妈妈可以说“今天我们要去爬山哦,我们是勇敢的士兵,山上的树叶很绿很绿,如果你想不让敌人发现你,你要穿哪种颜色的衣服?”“啊呀,我们今天的任务很紧迫,我们要在中午时间登上山顶、打败敌人,如果你不能在5分钟之内把牙刷好,那么我们就无法完成任务啦!好,准备,现在就行动~~当当当当”

(3)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鼓励他,而不是用反面的语言埋怨和指责他,比如可以说“你的个子最近长高了很多,你的力气也变大了,嗯,谁来帮助妈妈拿包呢?啊呀,这个太重了!谁来帮我呢?”而不是满含怨气地说“妈妈已经拿了很多东西,你怎么就不能帮助妈妈呀?”

(4)没有任何一种技巧,能够对所有的孩子都管用,即便对同一个孩子,也不可能永远都管用,所以妈妈还需要随机应变。孩子吃饭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我也这么认为,我估计我至少想出了100种“对策”,呼呼。

……

【还有很多我在文章中都写过的方法和实例。】

虽然我有想法,但是我没有行动,一个礼拜的时间我都是冷冷的旁观者,每天看着热闹的母子大战。我忽然想,是不是很多家庭都是这样???

某一天早上,这位妈妈继续嚷嚷着叫孩子去刷牙。实际情况是,连续一个礼拜妈妈都这样嚷嚷着,而连续一个礼拜这位孩子都没有刷牙!妈妈司令员的“命令”毫无作用,往往是孩子一通哭闹之后,“战争”以妈妈的无奈和妥协告终,因为,妈妈要赶时间,所以没法跟孩子软磨硬泡,不能被孩子拖后腿。

这样的亲子冲突,让我觉得有点前后矛盾:发号施令,看起来妈妈似乎很强硬;可是,为什么最后妥协让步的也是妈妈?妈妈究竟是强势还是软弱?妈妈究竟处于支配还是被支配的位置?应该怎样坚持原则又让孩子心服口服呢?

继续说刷牙的事。这一天,妈妈把牙膏给孩子挤好之后,对孩子说:“你快点刷牙哦,我去楼下找××叔叔拿一下东西,一会上来你必须给我刷好!”妈妈带上门,走了。

男孩进了卫生间,我原本以为这一次的“命令”奏效,他乖乖听话了。五分钟之后,男孩带着诡异的笑容出来了“嘻嘻嘻嘻嘻”。我很好奇,问到:“宝贝你怎么了?有什么好笑的啊?”男孩凑到我的身边,小声说:“嘻嘻,阿姨,我跟你说啊,我把牙膏弄到马桶里了,呵呵。”我睁大眼睛:“你还是没有刷牙?”男孩不语,继续窃笑。

这时,孩子妈妈回来了,一进门就喊:“宝宝,刷好啦?”男孩骄傲地大声说:“刷好了!妈妈,我们可以出发啦!”妈妈走进卫生间,估计是看到牙刷上干干净净没有牙膏、杯子里也是空空的没有水,误以为孩子真的自己刷了牙,走出来高兴地说:“宝宝你今天真乖啊,我就知道你是好孩子,你能自己刷牙,是不是?如果你每天都像今天这样,妈妈会很高兴的!”男孩得到妈妈的夸奖,非常开心地笑着。

糟了糟了,一旁的我忽然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这也是我始料不及的:孩子根本没有刷牙,但是为了达到妈妈的要求,把牙膏弄掉、把水倒掉,骗妈妈说自己刷了牙,他居然开始撒谎!!!

当妈妈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孩子发号施令,势必引起孩子的反抗;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反抗无效时,“聪明”的孩子找到了新的出路,他学会了用谎言来敷衍妈妈,把自己伪装成妈妈眼里听话的“好孩子”!天,真是太“聪明”了,与其跟妈妈“对着干”,还不如想办法投机取巧,这样不仅逃脱了妈妈的唠叨,反而赢得了妈妈的夸奖!

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都会担心孩子撒谎。有些“谎言”,完全是出于天马行空的想像,孩子把想像中的事当成了现实,这一类谎言是美好的;有些谎言,是为了安慰情感,这一类的谎言是善意的;还有一些谎言,则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编造的,这就是恶意的,需要制止和纠正,比如,妈妈承诺孩子考试考了100分就给买一个玩具,结果孩子谎称自己考了100分。现在的情况就是,孩子为了达到“不被妈妈批评”“做好孩子”的目的,学会了撒谎。

强迫孩子听话,孩子真的变成了听话的好孩子吗?

这个结果让我感觉毛骨悚然,天啊,我们做妈妈的,怎么亲手把孩子推上了“撒谎”的道路?

怎么办?看着那位高兴的妈妈和高兴的孩子,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可能当面揭穿孩子的谎言,那样将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我不可能泼一盆冷水打击妈妈“嘿,你别高兴了,你儿子在骗你”,我不希望我的搅局导致“两败俱伤”。我更不知道如何跟孩子妈妈谈谈我的观点和那些技巧,因为我们只是萍水相逢短暂相处的陌生人,她可能会觉得我多管闲事。况且,就算我能当场说服孩子心甘情愿的刷牙,我又置孩子妈妈的颜面何在?

当天晚上回到宾馆后,我和孩子妈妈随意聊天,因为孩子一直都在场,我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和她讨论那些育儿的问题。我找了个机会,说我们相互留下email,以后可以常联系。这是我想到的唯一办法,那就是我打算在“事过境迁”之后,通过电子邮件,再和她讨论我所看到的事实,以及我的感受和想法。也许,这样对她来说气氛会缓和一点。

庆幸的是,我在给孩子妈妈发完邮件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她的回复。

我所陈述的事实,让她也大惊失色,正如我在发现问题的当时一样。她很感激我这个陌生人能够及时地提醒她,否则险些就酿成大错,她更是非常乐意地接受我的育儿理念以及我分享的那些技巧和方法,她愿意试一试,以改善每天周而复始的亲子冲突。然后,我们很愉快地交流一些育儿的话题。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我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情。

妈妈每天早上都给我吃鸡蛋,现在我知道这是为我好,但是对于当时年幼的我来说,我感觉妈妈的“要求”是一种强迫,我不喜欢吃鸡蛋,所以对于妈妈的“命令”,我反感,我反抗,我每天都在抵触的情绪中心不甘情不愿地把可恶的鸡蛋吞进肚子里。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反抗都必须屈服于妈妈的强势之时,自作聪明的我决定变换一种“对策”,那就是:我趁妈妈不在眼前的机会,偷偷地把鸡蛋扔了,然后等妈妈出现了再欺骗她“我吃完了”,于是,撒谎的我,就这样变成妈妈眼中听话的好孩子!!!

我把这两件事情写下来,是因为我认为很严重,我是真心地想提醒所有希望孩子“听话”的父母们:

父母命令、孩子反抗、父母进一步咆哮、孩子进一步哭闹、父母进一步打骂、孩子进一步叛逆……这样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每天也都在你家精彩上演吗?

如果强迫孩子听话真的管用的话,那么,我很担心孩子被压迫的走投无路之时就变成一个会撒谎的伪装的听话的人!

相关知识

如何对待孩子的撒谎


相信每一位爸爸妈妈都会记得小时候父母给予的教导——“撒谎不是好孩子”。但是随着自己长大成人到步入社会,似乎我们都会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或许是为了宽慰他人,或许是为了逃避……如今为人父母,当知道自己的孩子学会了撒谎时,你是不是火冒三丈,气的跺脚?究竟孩子为什么撒谎?孩子撒谎该怎么办呢?孩子为什么撒谎

1.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在他们的心灵播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种子。

2.为了达到某种愿望而说谎,孩子认为正常的途径家长不可能同意就撒一个谎来强调事情的合理性。比如:孩子想要钱买玩具,就撒谎说学校组织活动。

3.说谎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愿去上学了,就会说“我肚子疼”。

4.因害怕训斥、打骂。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便要骂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宽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再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孩子撒谎怎么办

1.父母自己要做出好榜样,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谎话和借口。

2.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诚实的前提条件。让孩子知道,即使他说了谎,你还是爱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

3.一旦孩子说了谎,要与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用哪些更好的办法代替说谎。

4.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这个办法往往会让孩子说更多的谎,更加狡猾,以便不被你发现。

5.如果你发现孩子说了谎,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责或教训他,最好是另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谈。

6.大多数情况孩子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所以要让孩子尽可能说出为什么怕父母知道,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说谎的原因。

7.平时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孩子做错事,要作调查研究,鼓励孩子建立正向的行为。

8.如果孩子勇于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请马上用比较特别的语言表扬他。

9.如果孩子还是一再地说谎,家长最好了解清楚孩子撒谎的原因,认真地分析一下,必要时请教一下儿童心理专家。

学前强迫孩子认字有后患


不久前,《中国时报》头版刊出了一张图片:一位父亲在骑摩托车时也不忘教孩子英文,后视镜上贴满了英文单词,双手也写满了生词,两个孩子虽然才上小学,但是英文已经达到初中程度。这个新闻引起了轰动,有的父母亲买了书如法炮制,严格控制孩子的休闲时间,只要孩子早上一睁眼,便要求他背生词,街头巷尾也出现了走路时喃喃自语的孩子。我看了很不以为然,且不说开车或骑车背生词很容易出车祸,伤及无辜,走路背生词更易撞到电线杆。为安全起见,这一点不应该提倡。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对孩子的智力启蒙不仅没有意义,还可能有害。

有研究发现,在学前被强迫认字的孩子,初入学时会表现得优于其他人。到小学二年级时,在学校的表现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但是在学习的态度上却有显著不同,他们比较被动,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再往后,往往状态更不如意。

其实,光是认得字是不够的,必须先建立心理词汇。中文有很多词语,从字面看不出它的意思,如光棍、风流等。有时添加一个字又常常会改变原有词的意思,如“天花”跟“天花板”。虽然只多加一个“板”字,但如果孩子不知道天花板是什么,即使这三个字他都认得也猜不出意思来。省略一个字也是一样,如“地理老师”跟“地理师”就不一样。因此中文学习不只是认字,更重要的是建立心理词汇,而这个词汇是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对话,回答孩子无数的问题时不知不觉建立起来的。这就是为什么要阅读给孩子听的原因。还要鼓励他提问题,让他打断故事,因为读书的目的本来就是在建立心理词汇。通过任何方式建立都可以,不一定只从书本上得到。但太早或过分地驱策孩子反而会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的自由意志。在不过分的情况下,应该给他一点自由度让他享受他的游戏和童年。孩子的时间其实不应该每一分钟都被控制,家长必须留给孩子一点做白日梦的时间。有想象力才有创造力,“自由联想”是创造力很重要的一个来源。科学上很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散步、洗澡,心思不被占据,可以自由联想时,突然跑出来的。

现在的孩子补习已补到像个机器人,若是把剩余的一点时间都拿去背生词,连睡觉前都得听英文录音带,就难怪有个姓徐的孩子要说“做徐某某很辛苦”了。

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福报,只有在放松的心情下才会感受到福报的乐趣,千万不可把孩子当作竞争品,天天鞭策他上进,要知道欲速则不达。

人生的路很长,孩子有一生的时间可以学习,为何要赶在他未成熟之前,强迫他去做他还做不到的事,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呢?若是等孩子大脑成熟后再去教他,就会事半功倍。做父母的不要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要在乎幼年时多玩了一点时光,不要拔苗助长。孩子有快乐的童年,喜欢学习,以后才会自动自发,才会有所成就。如果孩子还没上一年级便开始痛恨上学,那以后的日子就不知该怎样过下去。

很多父母和老师让幼儿园的孩子一天练习写几个小时的阿拉伯数字及中国字,写不好只好擦掉重写,惹得小孩哭大人骂,好不辛苦。这么小的孩子每天感受到的都是失败的痛苦经验,这对孩子的未来很不好。幼儿园孩子手上的小肌肉尚未发育完成,笔还握不稳,他们左右脑也还未发育完成,所以一般学者都不主张在幼儿园教写字。

强迫孩子的弊端(秋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爱孩子就要让其学会自愿的去学习,而不是过份的强迫孩子去做其不愿意做的事情,以下就让我们来看两则小动画吧,具体的了解下强迫孩子都会有那些的弊端,学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不强迫。

不强迫孩子每件事情都按自己的愿望去做,这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大理解。和孩子的代沟不攻自破,也正是由于父母真正做到了对孩子的不强迫。

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家长,对孩子来说真是幸运的事,再也没有比“不强迫”更能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平易近人和通情达理了。

曾经有一个学生和我讲述了她幼年时期的经历:

她是一个品学兼优,性格开朗的学生,可每次和她攀谈起母亲,我总能从她的脸上感受到她与母亲之间那深深的隔阂。她说,她从小就是个很内向的孩子。有次朋友邀请她一家人去做客,朋友家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可她却一个人静悄悄地坐在大厅的一角。母亲几次推她和朋友们嬉戏打闹,可她硬是不肯去。于是母亲便开始在外人面前口若悬河,不停地说她就是这样一个不懂得如何与人打交道的笨家伙。这个学生就是这样在母亲的各式各样的“强迫”中长大,直到今天,她长成了一个大姑娘,虽然性格不再像以前那般害羞腼腆,可在心里,她依然不能接受当年母亲对她的“强迫”。她说:“其实母亲不理解我,为什么她就不看看我的心情,也不问问我的想法呢?”亲子网

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什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说明了父母应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而在现今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父母虽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如果这样的“老师”处处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忽视孩子的需求,那么,在这样一个经常受到“威胁”或“强迫”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亲子关系常常不容易融洽,孩子的心理问题自然也会接踵而来。

有个朋友的孩子,今年5岁,可他的母亲似乎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他打造成无所不晓的“全能天才”。今天报才艺班,明天报“我是主持人”班,后天又去练钢琴,大后天还要去参加才艺大赛,听说下个学期准备转学去一个中英文学校。然而,一次孩子的回答,却惊人地使人感到意外:“我最不喜欢看到妈妈回家了,我也不想去上课,一点儿都没意思。”有好几次,孩子的奶奶私底下告诉我说;“他最开心的是妈妈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这样他就可以不用在家读书了。”

无疑,那位急功近利的母亲自认为是对孩子的教育尽心尽责,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早早地做好准备,用自己的威严硬性强迫孩子什么都学,什么都会,不能输给别的同龄孩子。实际上,她所得到的仅仅是孩子对她“强压政策”下的惟命是从。她从来不去留意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从来没有了解思考过孩子的内心世界,更没有坦率与孩子沟通过。她以为,从这个兴趣班,那个才艺班上,她就能收获到孩子必将成为“栋梁之材”的预期,可是孩子开始厌学逃学,不爱读书的坏习惯却不知不觉地渐次养成……

对待孩子的教育,绝不是简单地让孩子活在家长制定的“强迫”中就可以一夜之间登峰造极的。家长要让孩子自觉、主动、乐此不疲地爱上学习,迈向成功,这里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和理解孩子,不强求,不强迫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在不强迫的背后,少不了父母亲对孩子性格的深入了解,少不了父母亲对孩子兴趣的细致研究;更少不了父母亲对孩子心理无微不至的体贴和爱护。亲子教育

让孩子学习,不是逼他去学,而是让他主动要求去学;让孩子成长,不是逼他去做,而是让他开心自愿地去做!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父母们对于孩子的要求过高,凡是都喜欢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却从来都不顾及孩子们的感受,盲目的认为是在为孩子好,却不知道反而是害了孩子,但愿家长们都能够多理解!

帮助孩子克服强迫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真正的强迫症在幼儿期并不很常见,患儿多数起病于6岁以后,但可早至1岁时起病,男略多于女。

强迫观念表现为反复出现毫无意义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如有的孩子强迫自己反复数窗栏杆的数目,有的孩子睡前翻来覆去地把自己的衣服、鞋袜按一定的格式摆好,有的孩子反复洗手等。

强迫行为表现为重复、刻板、仪式性行为,但行为本身毫无意义,也不会有任何有意义的结果,有的孩子还可能有明显的情绪焦虑不安,若强行控制,则焦虑情绪会更加严重。这类孩子一般智力正常,或高于正常,常常是一些很善于思考的孩子,并无其他精神异常。

造成的原因有:突然的精神创伤,或长期高度的精神紧张,以及严重的身体疾病,环境的重大变迁等。此外,还有些孩子先天素质不良,如过于拘谨、胆小、呆板、思考过多等也可成为诱因;对孩子教育不当,如过于苛求,对生活制度过于刻板化要求等也是原因之一。这类孩子的爸爸或妈妈多为性格不良,有强迫症或强迫性素质,或其他精神异常者。

预防措施有:要从小注意性格的培养,家长应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生活在愉快幸福的家庭氛围中。对于那些先天素质不良的孩子,爸爸妈妈应经常抽出时间陪伴他游戏、学习,鼓励他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对孩子不要过多要求,爸爸妈妈有性格不良者,尤应注意。

对患有强迫症的孩子,主要采取心理治疗,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帮助孩子树立克服病症的信心,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及文体活动。

治疗期间,爸爸妈妈要全心参与,正确对待孩子的病态,既不要过分焦虑,过多地担心,也不要采取强迫的手段横加制止或体罚,因为这种态度会使症状加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