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意味着分离。进入幼儿园,是孩子们第第一次与家分离。面对分离,不仅孩子焦虑,家长同样焦虑。

眼看着入园已三个月了,有些家长可能奇怪:我家宝宝还没有完全适应幼儿园。其实,这很正常,就连中大班的小朋友也会突然出现不喜欢上幼儿园的情况。孩子不喜欢上幼儿园其实经常和某些具体的事情相联系。譬如:不喜欢在幼儿园吃饭、睡午觉,在幼儿园尿裤子了,被小朋友欺负了,等等。而家长的焦虑主要是因为无法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不适应状况,不了解引起的原因。

北京启明国风双语幼儿园的北京市立项课题“新入园幼儿家长辅导研究”完成了第一份成果:针对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幼儿园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同时给家长提出相应的教养建议。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成果。

宝宝入园初期经常生病怎么办

现象背后的原因

4岁以下的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系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疾病;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心肺系统的调节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另外,幼儿期还处于植物性神经系统不稳定时期,不良情绪可伴随一些躯体症状,如头痛、肚子痛、呕吐、腹泻、发烧、睡眠不安等。

幼儿刚入园容易生病,主要有心理、生理、季节和环境四个方面原因。

心理因素

2~3岁的幼儿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家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面对很多不认识的小朋友和老师,难免出现紧张和焦虑。由于每个幼儿的适应能力不同,这种心理上的焦虑有可能会影响幼儿的生理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季节因素

每年9月幼儿入园,正值夏秋交替,进入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时期,即使在家照看的幼儿也会有身体的不适,体质较弱的幼儿就更明显。

生理因素

生活作息的差异,如在家时经常晚睡晚起,不睡午觉的幼儿,没有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入园后由于作息时间的不适应可导致机体生理的不适应,久之就会生病。挑食的幼儿,饮食结构不均衡,容易引起贫血和一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引起反复的感冒。睡前抱奶瓶的幼儿,喝完也不刷牙或漱口,细菌在隐蔽的咽喉部繁殖,容易诱发孩子呼吸道反复感染。

环境因素

入园前幼儿都是在家养育,接触人少,感染疾病的机会相对少些。进入幼儿园后,生活在群体环境中,交叉感染的机会成倍增加,生病的几率就有可能随之增大。

聚焦幼儿园

保健医师和老师每天按常规要求对入园幼儿进行晨检,发现有身体不适的幼儿,会建议家长及时进行医治或回家照料,保证在园幼儿健康。

保育老师按工作常规做好班级通风及消毒工作。

通风工作: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10分钟以上。在不适宜开窗通风时,在幼儿全部离园后进行消毒液喷洒。

消毒工作:水杯、擦手毛巾、门把手、水龙头每日消毒;餐桌使用前消毒;餐巾每次使用后消毒;玩具、图书每周消毒。

保证幼儿每日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保证一定的活动量,增强体质。

在日常生活中稳定幼儿情绪,保持幼儿心情愉快。

老师随时注意观察幼儿,若有身体不舒服的幼儿,老师会及时将其送至医务室进行观察,视情况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由于幼儿园的保健医师无处方权,如果幼儿发烧,保健医师也不会给幼儿用退烧药,但会用冰袋、酒精等进行物理降温。

增加幼儿的饮水量,以避免幼儿上火。

给您支招

在家里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多吃蔬果,避免挑食,切忌用零食代替正餐。

入厕习惯良好,避免宝宝频繁换裤子着凉生病。

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时间。

多与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您宝宝的体质特点。

每天入园如实告知老师宝宝当天的身体状况,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照顾。

多带宝宝到户外做适度的运动,增强宝宝的体质。

传染病多发季节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封闭场所。

如果宝宝体质相对较弱,爱生病,家长可在入园初期先上半天,慢慢适应后再上全天。

宝宝在幼儿园不睡午觉怎么办

现象背后的原因

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幼儿越小,大脑发育越快,需要睡眠的时间就越长。同时,午睡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2~3岁幼儿全天所需睡眠时间为12~13小时,午睡时间应控制在2~2.5个小时为宜。

刚入园的幼儿不睡午觉可能是他们对于教师、幼儿园的班级环境、被褥等床上用品感到陌生,幼儿入睡时的情境与在家妈妈陪同午睡时不一样,感到陌生和恐惧。有的幼儿还没有养成科学合理的作息习惯,晚上入睡很晚,早上9~10点才起床到幼儿园,午觉一定睡不着。

聚焦幼儿园

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设置的,冬季在1.5~2个小时,夏季在2~2.5小时。一般安排在12∶00~14∶00,幼儿刚入园时教师会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幼儿尽快入睡。

提前帮助幼儿熟悉专用被褥

幼儿正式入园前,幼儿园会将幼儿的被褥发放给家长,请幼儿入园前在家里就开始使用这一套被褥,熟悉花色和触感,这样幼儿入园的时候就可以使用熟悉的被褥入睡了。

创设适宜的入睡环境

午睡前,老师会放下窗帘使午睡室的光线昏暗下来,夏季提前开启空调,保证室温适宜,同时轻声引导幼儿脱衣上床。

允许幼儿在入园初期使用依恋物

有的幼儿只有用着熟悉的小被子或者安抚奶嘴才能够入睡。幼儿入园初期,老师会允许幼儿保留这些习惯,同时会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逐渐脱离依恋物,养成独立入睡的习惯。

对于入睡困难的幼儿允许晚睡

对于不爱睡觉的幼儿,让他玩一会儿玩具。或者请他帮助老师轻声提醒小朋友闭眼睡觉,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进入安静状态,再请他上床睡觉。

给宝宝讲睡前故事

选择适宜的睡前故事进行讲述,帮助幼儿稳定情绪尽快入睡。

给您支招

养成良好的一日生活作息

良好的生活习惯会让幼儿终身受益,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作息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不能任由宝宝想什么时间睡就什么时间睡。家里的作息时间最好同幼儿园一致,使幼儿在午餐后感到困倦,能够顺利入睡。

适当增加运动量

对于兴奋度高的幼儿,可以适当增加宝宝的运动量,增加体力消耗,促进宝宝睡午觉。

临睡前固定的活动

安排固定的仪式帮助宝宝稳定午觉前的情绪,达到促进睡眠的目的。如播放催眠音乐、讲故事等。也可以提前告诉宝宝,时针指到12(整点)就要睡觉了,我们把小汽车放到停车场吧,同时可以跟宝宝说“午睡时间到了”,以此作为信号,提示即将入睡。长此以往形成规律,帮助宝宝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创造适宜的午睡环境

室内要尽可能保持安静,其他家庭成员也不要大声喧哗或看电视,可以放下窗帘,共同为宝宝入睡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宽松、空气流通的睡眠环境,从而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

宝宝胆小,害怕与小朋友交往怎么办

现象背后的原因

胆怯也是一种个性特征,无所谓好与坏,切不可认为没有丝毫的胆怯就是完美的个性。胆怯在独生子女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即使在成人中也很常见,只是成人更善于掩饰罢了。幼儿刚入园,处在对于环境的适应期,不敢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气质因素

气质是幼儿生来具有的、独特的心理活动的特征。胆小的宝宝可能属于气质类型中的发动缓慢型,相对来说不够活泼,对外界刺激反应比较消极,适应新环境的速度较慢,但随着经验的增加,反应会逐渐积极。

性格的发展

性格并非先天决定,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在宝宝性格形成的过程中,家庭的影响最为重要。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宝宝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影响幼儿性格的形成。

情感因素

幼儿入园初期,有亲子分离与新环境适应的双重心理压力,变得胆小、恐惧、呆滞。

聚焦幼儿园

在园内,老师对内向、胆小、交往能力较弱的幼儿会给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励,以亲切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和交往的欲望,积极了解他们心理上的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对交往的畏惧心理,营造一种友好和谐的氛围,使幼儿能够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培养幼儿自信心,老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组织幼儿轻松自由、愉快地游戏。让幼儿自由组合,一起玩,一起交谈,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交流,并从中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

帮助幼儿学会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有的宝宝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一起说笑、游戏的。老师应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使幼儿掌握交往的技能。

建议交往能力强和胆小的幼儿交朋友,在幼儿相互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交往的愉悦。

给您支招

内向胆小的宝宝多跟同龄的幼儿玩耍,性格会变得开朗。家长可以通过“家庭聚会日”组织年龄相仿的宝宝在家里进行聚会,让宝宝在玩的过程中相互交流。

家长做好榜样,遇到小朋友主动打招呼,并引导宝宝与同伴交往,学会欣赏别人,培养宝宝之间的亲近感。

入园后,在家多用正面语言与宝宝交流在幼儿园快乐的事情,让宝宝怀着喜悦和期盼的心情去上幼儿园。回家后家长可以问:“你今天跟哪些小朋友玩了?”“你喜欢哪些小朋友?”“想玩什么?”不要说“××打你了吗?”“谁打你你就打他。”

鼓励宝宝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分享。

宝宝在幼儿园尿裤子怎么办

现象背后的原因

控制排尿是儿童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意味着儿童学会了便前有暂时的等待和到合适的地方去排泄。幼儿的大小便训练,可在1岁至1岁半时开始。因幼儿的生长发育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大部分幼儿大约要到1.5~2岁后,才真正能控制尿意和自主排尿。

2~3岁的幼儿尿裤子大多是精神因素、生活习惯及不正确的教养方式等因素导致的。

幼儿对班级环境感到陌生,对老师还没有建立信任,缺乏安全感。

幼儿的裤子不适宜穿脱。

玩玩具时太投入忘记小便。

午睡时睡得沉,容易尿床。

未养成独立如厕习惯,在家仍用纸尿裤。

聚焦幼儿园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为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师会采取多种方式,创设轻松的环境,逐步引导幼儿学习如厕,养成不憋尿的习惯。对于新入园幼儿,老师会采取以下措施:

老师为幼儿营造温馨的氛围。帮助幼儿增加对幼儿园的熟悉度和信赖感,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

在进餐、午睡、户外游戏前组织幼儿集体如厕。

通过各种活动使幼儿熟悉幼儿园的如厕器具,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方法。例如:对马桶或蹲坑进行装饰,使幼儿感觉愉悦。

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小便是自身的需要,引导幼儿养成按需如厕、不憋尿的习惯。

如果幼儿不小心尿了裤子,老师会悄悄地带他到一旁,为他及时换下来,避免着凉。

对于容易尿床的幼儿,老师会在他入睡中进行提醒。

给您支招

帮助宝宝尽早养成不使用纸尿裤的习惯。

入园前为宝宝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尿主动如厕或向大人表达如厕的愿望。

告诉宝宝入园以后如果有小便要主动和老师说,并教会宝宝表达。

告诉老师,宝宝在家有尿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例如:脸红、夹腿或是在家表达的语言“尿哗哗”等。

入园时为宝宝准备换洗的衣物,避免尿裤子时没有衣物更换。包括袜子也要准备,有时宝宝会连袜子都尿湿。

给宝宝穿舒适、宽松的衣物,以方便穿脱。

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学会脱裤子和提裤子。

教会宝宝正确使用如厕器具。

宝宝不说幼儿园的事怎么办

现象背后的原因

家长把幼儿接回家特别希望孩子能够详细地介绍一天的生活情况,但是很多时候他们不说话或说不知道,让家长十分焦急。幼儿园每天发生很多事情,根据幼儿的记忆特点,有时幼儿会记住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但这个感兴趣的部分在一段时间以后会渐渐忘却。当放学的一瞬间所有的记忆都被父母的出现全部抛在脑后形成短时失忆状况。尤其是刚入园的幼儿,这种情况一定会出现而且还会很明显。同时,幼儿在表达自己基本想法和要求的时候,由于词汇有限,表达语句会不够完整,有时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同时有的幼儿在幼儿园不开心,也不愿意同家人提幼儿园的事情。再有,家长的关注点与幼儿的兴趣点不同,家长问的问题在他的记忆里所剩无几,只得以最简单的方式来回答家长的提问。

聚焦幼儿园

老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听说的交流机会,鼓励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让幼儿逐渐想说敢说会说。

同时老师会提供符合年龄特点的各类阅读材料,为幼儿创设机会模仿、学习。

老师随时关注幼儿的情绪,为他们提供大胆表达的机会。

利用离园前时间,老师帮助幼儿回忆、梳理一天的生活及学习内容。

老师利用电话、幼儿成长档案、家长会、家长来园接送时间、家长开放日等机会主动与您交流幼儿在园学习和生活情况,以作为您与孩子进行交流的素材。

给您支招

如果您想了解宝宝在园的情况,也可以主动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当您了解到宝宝在园的情况时,回到家里要当着宝宝的面向家里其他成员讲述老师说的话,肯定孩子的表现,以增强宝宝的自信,逐步引导宝宝自我表达。

家长在与宝宝交流沟通时要注重方式、方法。例如:“今天妈妈吃了肉馅的饺子,可好吃了!宝宝吃的和妈妈一样吗?”试着变问为讲,在宝宝愿意主动提起某事的时候,家长要注重倾听,少加评价,并及时给予鼓励。

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进行幼儿园情景再现表演,引发孩子主动表达的兴趣。

可以利用周末时间,邀请同班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这样宝宝就有可能提起幼儿园的某件事情。

把宝宝经历的所有好和不好的事,都当作“有意义”的事,让他体会到即便是错了,但从中积累了经验,也是令人高兴的。这样幼儿没有了后顾之忧,能从讲述中获得快乐、经验和成就感,他就会渐渐主动说起幼儿园和小朋友们的事了。

宝宝入园,不愿家长离开怎么办

现象背后的原因

幼儿从出生后到两三岁是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不满足于家庭的小天地,开始产生参加社会生活与活动的要求,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以此开始过集体生活,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有很大的挑战。进入幼儿园,随之而来的就是幼儿会产生分离焦虑,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亲人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不安全感的反应。幼儿刚入园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有些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幼儿对家人的依恋感过强,一步也不愿意离开家人的陪伴。

刚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和老师感到陌生,缺乏安全感,所以不愿意家人离开。

有的家长送幼儿到幼儿园后久久不愿离去。有的家长对幼儿说“你要坚强不要想爸爸妈妈、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也不要哭”等话语。在家长这样的引导下幼儿会更加忍不住哭闹,有的家长甚至同宝宝一起哭。其实成人的这种分离焦虑情绪,会大大加重幼儿的焦虑心理,导致幼儿哭闹情绪愈演愈烈,会紧紧抓住父母,不愿让父母离开。

聚焦幼儿园

通过家访、约谈、亲子适园等形式,与幼儿建立熟悉感、亲切感。

当老师看到家长送幼儿来园时,会热情地与幼儿打招呼,使幼儿感到亲切。将哭闹厉害的幼儿抱进教室,并进行安抚。

老师了解并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并通过玩玩具、唱歌、讲故事等方法转移幼儿对父母的注意力。宝宝的注意力是极容易分散的,有东西玩,便会降低他们的分离焦虑。老师会有计划地开展有趣并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吸引幼儿,使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兴趣。

老师用肯定的语气、温和的眼神来确认和激励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并用亲切的语言跟幼儿交谈,这样会给幼儿带来安全感,减少对父母的依恋。

给您支招

家长在送宝宝去幼儿园的路上,不要反复叮嘱宝宝要守纪律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好等,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幼儿望园生怯,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家长将宝宝送到幼儿园时可有一个小小的告别仪式,例如“妈妈爱宝宝,宝宝白天与小朋友玩,晚上回家与妈妈玩”等,并对宝宝说“再见”。避免产生“妈妈不要他”的消极情绪。

家长将宝宝交给老师后,态度应温柔而坚决地离开。不要在教室门口徘徊,以免让宝宝见到家长或其他的家长后哭闹情绪加重。

让不太被宝宝依恋的家长送幼儿入园,可减轻幼儿入园分离时的痛苦程度。

家长与幼儿交流时不要强化幼儿的消极情绪,要引导幼儿谈论幼儿园有趣的事情,要强化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绪。

延伸阅读

孩子入园初期常见的4个问题


1、入园的时候孩子哭闹怎么办?

大部分孩子在入园之初都会哭闹,不要看到孩子哭闹就束手无策,甚至被孩子的情绪所感染也严重地焦虑起来。不能要求孩子“不要哭!”“在幼儿园要开心喔!”这对孩子来说太难了!

可以告诉孩子:“宝宝上幼儿园,妈妈去上班。”“需要什么随时和老师说。”“妈妈晚上来接你。”告别仪式要简短,家长的态度要平静。以信任的态度将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上,让孩子感觉老师也是他可以依靠的人。

2、如何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

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和老师简单交流孩子的情况,例如:饭吃得如何?有无大便?午睡了么?有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

这种交流有助于理解孩子的情绪,并由此安排孩子的晚间生活。饭吃得少的晚间补充营养,没有午睡的孩子晚上早点睡等等。

即使没有特殊的事件发生,也应每隔1~2周同老师沟通孩子的成长状况。既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也同老师分享孩子在家的状态。沟通的时候家长的态度要积极,以老师觉得最方便的方式沟通。

3、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首先,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的,有些天性开朗,有些要慢热些。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你看谁谁谁能如何如何,你为什么就不能如何如何?”

其次,孩子从一个以他为中心的环境——家,转到一个有许多陌生人,自己只是小朋友中的一员的环境——幼儿园,势必有个适应的过程,要给孩子适应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经历模仿期,模仿大人和其他孩子的举动,这是非常正常的。对于2岁半到3岁之间的孩子,模仿是他们很重要的学习手段,说明他在主动地成长。有些家长期望孩子永远是“领导者”,这种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是野蛮的。

另一个容易造成困扰的问题是孩子希望交流,但又不懂得如何融入集体。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躲在妈妈后面,或者推妈妈:“你去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和我玩。”一种是上前用推搡的方式接触其他孩子,或是抢玩具。

对于前一种,千万不要指责。想想自己是不是很容易和陌生人打交道呢?你自己试试在大街上向陌生人借张报纸看?对孩子多些鼓励,可以带领他,蹲下来,示范。有过一两次成功的经验,也许孩子就愿意自己试试。

后一种也是正常的。小动物在一起,就用身体接触来交流。分享是需要学习的技巧。要和孩子确认“我的”和“别人的”概念。尊重他的所有权,也树立“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动”“公共的东西,谁先拿到谁玩”等规则。

4、孩子上了一段幼儿园,突然不想上了怎么办?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入园二三个月后,孩子好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刚刚松了一口气,孩子在某一天早晨突然宣布:“我不想上幼儿园!”

应该首先询问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以及“你觉得哪里不舒服?”

因为孩子有可能在幼儿园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产生抵触情绪,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另一方面,孩子也有可能是身体不适而不能明确表达,就用“我不上幼儿园”来表明自己的烦躁不安。

排除了以上两点具体问题,如果完全是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但不要安排特殊的精彩活动,依旧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度过一天。并于当天晚上告诉他:“明天必须上幼儿园。”第二天如同初入园来对待。

孩子这种反复是正常的,肯定他的感受,但坚持原则。

儿子在美国上幼儿园的那些事


儿子在美国读书也快四个月了,他很喜欢上学。就这几个月的时间,谈谈我的感受。

就我而言,对幼儿园最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饮食问题、老师对孩子的态度问题(担心传说中的体罚对孩子心灵的影响)。

1、就师资而言,美国显然资源丰富。他们班上10个学生,有的班只有8个,有的班11个,但基本就是这么多,绝对不会一个班3,40人。按年龄分班。一个班上有两个老师,一个主管这个班的,一个是辅助的。如果是碰上瑜伽或者舞蹈课程,就是专职老师上这个课。

2、就硬件条件而言,美国土地大,房子大,他们幼儿园就没有二楼。室外运动场所有两个,一个是有滑梯、千秋,沙坑之类的地方;另一个地方就是专门玩水的场所,到了夏天,所有孩子都穿着泳装在这里玩水,很high。这在中国大城市来说,没有这么大室外娱乐场所,也是没办法。

3、吃饭,基本跟中国一样,有早餐、中饭、点心。每天必须配置的有牛奶和水果。吃多少随你便,你可以不吃,也可以吃两三份。老师要做的就是在每天“日志”上记录吃了多少而已。我家孩子有四次没吃早饭,我就问他,他说他忙着玩玩具去了,忘记吃了。被我批评之后,就没有这个现象了。

4、经常有人说美国小孩小时候就是玩,很开心;中国小孩课业负担太重,幼儿园就开始写字,学拼音什么的,中国小孩太可怜了。其实我发现并不是这样,他们幼儿园也有教学内容,他们幼儿园开设的课程有西班牙语(作为外语学习),数学,英语,艺术,形体,运动,科学(计算机)等等,而且几乎每天都有这些课程。但他们的课程教学形式是寓教于乐那种方式,而且对孩子没有任何考试和比较负担,每个孩子老师都以鼓励为主,所以大家没有觉得很枯燥,也并不觉得学习是负担。

比方说,西班牙语,我们做父母的根本不会,自然也无法辅导孩子,几乎从来不管,也无所谓他学没学会。数学,他们现在学简单的加法,10以内加减;艺术,基本就是唱歌、瑜伽、美术课程;运动就是球类等室外运动;计算机课程每天都有半小时,有个专门的IT教室,里面有10台液晶电脑;英语,就是学字母和单词。他都学了一个学期了,字母才学到K,我LG对这点很不满意。所有的课程,都没有测验、考试,家长好像也不会去刻意的“验收”学会了多少。

5、美术和瑜伽课程,我想在中国可能就是兴趣班才会有的,在这里被作为普通课程在上。至于孩子画画会了多少技巧,瑜伽学会多少动作,我从来没在意过,可能我们家孩子在这方面也没什么天分,所以我也懒得关注。呵呵。

6、学校活动,基本没有领导讲话,园长致辞之类的。万圣节,每个小朋友都打扮的非常有个性,学校邀请家长一起来学校玩;圣诞节,他们就穿着普通园服,排练了8首歌曲,然后到了时间家长就去篮球室(临时表演场所)去看孩子们大合唱,每个孩子都参与。从来没有说哪个孩子唱的不好就不参加。

7、美国也有兴趣班,交费去学的那种,这一点其实跟中国一样,在兴趣班学的就会比较专业一点。听说有的三岁多就送去学芭蕾舞的。很多华裔家庭的孩子会报中文学校,到了周末就去上课,回来学习写中国字什么的。

8、孩子基本听不懂英语,而且作为特殊外来人员,难免也会受到一些本地小朋友欺负,但是除了头几天,后面他还是很喜欢上幼儿园,我想这跟幼儿园所有工作人员对孩子的和蔼态度有关系。我每次去接他的时候,都会先在幼儿园逛一圈,偷偷观察一下其它班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基本没有发现训斥,骂人等现象。我家孩子每次放学除了跟本班老师再见,还会跟其他老师、前台等“givemefive”。每次来接他放学,都觉得他玩的挺开心的。每天4:30PM以后的时间,就是小朋友自由活动时间,就是在一个规定的场所,玩各种各样的玩具,每个人可以自己随便玩,也可以几个小朋友自发的做游戏。可以躺在桌子底下,没人说。我每次去接他,他都会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再走。

最后说到作业,他们课堂上的作业每天老师都会放在他专用的文件袋里,家长自己去取;一天的学习和活动日志也会放在里面;偶尔有需要回家做的作业。我看了他的作业,都是英文描述的,我问他怎么看得懂,他说“mandy辅导我做的”,也就是说一对一的教导孩子。我想这在中国,一个班30多个学生,老师是没有这么多精力的。

9、他们幼儿园的玩具真的蛮多的,我看过一些积木,感觉挺环保的、质量挺好;书籍也挺多,除了本班上有书架,还有一个专门的阅读教室。

10、他们幼儿园对孩子禁止的行为就是“嘲笑他人的缺陷”之类的,具体我不记得了,当时入园手册上写的几条,大概算做行为底线吧。

宝宝入园需做好那些的方面啊?(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让小宝宝顺利的入园,其入园准备不可少,但若是家长们不知道宝宝入园需要什么,往往就会好心办坏事,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下有关宝宝入园家长们应该注意的几点吧!

一是通过语言描述解决孩子内心焦虑。宝宝3岁了,已经可以理解很多成人的语言。因此,成人可以先用描述的方式平静随意地跟宝宝谈论幼儿园,告诉宝宝:宝宝就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老师的样子是什么样的;还有一些其他的老师,他们长得什么样,穿什么样的衣服,妈妈去看的时候,他们正在和小朋友做什么事;老师是怎么说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他们是怎样吃饭的,怎样睡觉的;有一个小朋友想上卫生间了,他是怎样做的……入园指导

家长讲这些事的时候,就像讲一个童话故事,最好讲得非常有幽默感,逗孩子发笑,这样孩子就会要求家长一遍遍地讲。讲过几遍后,家长就可以拿出幼儿园的图片或宣传册页,指着上面的图画给孩子讲幼儿园的故事,指出园长的名字、每一个老师的名字,告诉孩子园长是做什么事的,幼儿园里有什么活动,还可以找一些关于宝宝上幼儿园的故事书讲给孩子听。

二是带孩子做初步的体验。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已经分享了许多关于幼儿园的故事,也刺激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注意,接下来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过家家的形式来体验入园了。

先是妈妈扮演老师,让孩子扮演小朋友,从早上入园开始一直演到放学回家,将幼儿园可能遇到的事都编到过家家的程序中。玩过几遍后,再让孩子扮演老师,妈妈扮演小朋友。之后就可以带孩子去实地参观了。要尽量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参观幼儿园的生活,使孩子将和妈妈玩游戏的经验与真实的幼儿园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对幼儿园的认识,排除陌生感。

切记不要只用滑梯、蹦床等活动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误以为幼儿园是一个像游乐园一样的场所,玩过了就可以回家,避免孩子入园后发现幼儿园并不是当初体验的那样而造成失望情绪。入园须知

入园以前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做好以上准备,孩子入园后就不会感觉到过于恐惧和焦虑。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宝宝们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一般都会察言观色,因此家长们在孩子面前要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他们上幼儿园的这件事情,不要在孩子的面前流露出来焦虑的情绪!

宝宝新入园,那些心烦的爸爸妈妈(宝宝入园)


引言:一个暑期过去了,宝宝们又要入园了,经过两个月的暑期假期,宝宝在家已经习惯了这输入的生活,时间又要就这样飞走了,两个月的暑期很快就这样过去了,秋高气爽的时候,是孩子们开学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您,是不是又开始心烦送宝宝入园了呢?下面我们会介绍一些小妙招,和您一起分析一下孩子不愿入园的心理。

由于刚入园的孩子身心稚嫩、适应能力差,绝大多数会有不适应的现象,通常表现为:哭闹、焦虑、不吃不喝、想家、发脾气等。这不仅让教师、家长感到十分棘手,严重的还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一般来说,刚进幼儿园的孩子表现得比较焦虑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分离焦虑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处,建立了稳固的亲子依恋的感情纽带。当父母在身边时,孩子心情愉快,能和别人正常交往。入园分离产生的恐惧和焦虑,类似于人出生时,胎儿与母体的脱离,会产生一种原始的焦虑。父母一旦离开了,孩子立刻表现出悲伤、不安、焦躁,甚至人际交往异常。通常亲子依恋越稳固,上幼儿园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就越困难。

孩子与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亲人分离后所表现出烦恼、紧张、不安以及恐慌现象,是比较典型的分离焦虑。这是孩子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也是孩子不爱上幼儿园的重要原因。

安全感的缺失对孩子来说,与亲人在一起是安全的,而当孩子到幼儿园后,完全陌生的环境让他觉得原先的安全感突然丧失,伴之而来的是心理上的恐惧,这样就使孩子产生了抗拒心理。

能力不足孩子刚刚入园,就要面对诸如熟悉新环境、生活自理、自我服务、结交新朋友、培养新习惯、学习新本领等一系列的新任务,这些都需要相当多的心理能力才能完成。由于孩子年龄小,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尤其是大脑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之中,再加上家长的过度保护,造成孩子适应能力较差,也加剧了孩子不爱入园的心理障碍。

心理落差家庭中,孩子所面对的是与家庭成员之间面对面的亲密关系,彼此之间的互动频率很高。而进入幼儿园后,孩子的交往对象发生了改变,无法延续家庭那样一对一的相对不变的关系。他们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生活,才能与教师和同伴产生情感、建立信任。但在刚入园时的心理落差,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适应。

本网站小编总结:面对暑期过后的宝宝入园,通过上面的分析,您是不是也了解了一些对孩子入园的抵抗心理了呢?但愿我们的这些小知识能对您有用。

入园前家长要做哪些事?


对于初入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去幼儿园是他们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的挑战,面对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做着不熟悉的事情,再加上离开了父母,失去了感情的依托,很多宝宝难免会出现焦虑情绪,有些孩子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哭闹,有些表现为寡言少语、寝食难安,甚至还有些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让家长手足无措。儿童保健科医生建议,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带孩子提前去幼儿园熟悉环境,以减少宝宝入园后的自卑和焦虑。

为何初入园的宝宝爱哭?

豆豆妈最近很焦虑,3岁的豆豆在9月份就要上幼儿园了,可他还不会自己吃饭,需要喂饭。琳琳妈妈也分享自己的经历,女儿从第一天入园开始,就不愿意上幼儿园,常常是到了门口还紧紧抱住妈妈的大腿不肯放,最后老师不得把她抱进去。下午妈妈去接她的时候,也是见她眼睛红红的。宝宝晚上睡觉做梦时,嘴里还喃喃地念叨:“我不去幼儿园,我不去幼儿园。”另一纤纤妈妈对儿子上幼儿园一点都不担心,她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很开心呀,一点问题没有。”

都是第一次去幼儿园,为什么孩子们的表现会不一样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朱冬生说,这和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关——

(1)跟宝宝的性格气质特点有关。外向型宝宝能很快跟其他小朋友玩到一块去,因此入园后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而内向型的宝宝因胆子较小,社会交往能力较差,不敢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对集体生活不适应而出现恐惧、害怕、大哭大闹等。

(2)与孩子的生活经验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关。有些孩子在家的时候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技能较低,到了幼儿园后,宝宝对这个陌生环境有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与不适应,因此容易产生了焦虑情绪。

(3)跟家庭的教养方式及与抚养者的密切依恋程度有关。太过于依恋父母或爷爷奶奶的宝宝,在与他们分开时,会因过度担忧再也不能见到他们而表现出焦虑行为。

(4)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有些父母在宝宝做错事时会恐吓他们“再调皮的话就送到幼儿园让老师去管教”,这种说法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心理负担,让他们觉得幼儿园是一个很恐怖的地方,爸爸妈妈是因为不喜欢自己了,才把自己扔到那里。

入园前妈妈要做哪些?

为避免孩子刚进幼儿园就出现分离焦虑症,朱冬生建议,由于孩子年纪小,只能又哭又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妈妈爸爸们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办法一: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自己吃饭,训练他们自己上厕所尿尿等各种生活自理的能力,并将宝宝的作息时间尽可能地调整到与幼儿园作息时间相一致,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在入园后的焦虑与自卑。

办法二:入园前与宝宝一起准备上学用品。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可以跟他一起购置书包、文具、衣服等,以增强他们对上幼儿园的期待。还可以提前带他参观一下即将要去的幼儿园,并告诉他:“宝宝即将也要在这里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学、玩耍了。”从而消除他们对环境的陌生感。

办法三: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特别是一些比较内向的孩子,父母可以鼓励他们先在小区里与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等。另外,告诉孩子一定要敢于表达,比如不会自己尿尿的孩子,在有尿意时要告诉老师,身体不舒服时要跟老师说。

办法四:父母应该多点正面的引导。在上幼儿园之前,父母向宝宝描述幼儿园的趣事,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的朋友,可以跟老师一起学习,可以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等,这样宝宝就会对上幼儿园充满了期待和向往。等宝宝上幼儿园后,爸爸妈妈也应该多引导宝宝讲一些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如幼儿园里有什么开心事,跟其他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新认识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而尽量不要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有没有想妈妈之类的话,本来孩子离开父母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已经觉得很委屈了,在这么一问的强化下,他们就更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了。

Tips

开学后,家长应多与老师沟通

朱冬生提醒,宝宝在初入园时,会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父母在面对宝宝最初因不适应而产生的哭闹时不要过分担心,也不必太过于心急,以平常心对待即可。但家长可以多与老师联系,一方面可以告诉老师宝宝的一些习惯、爱好、性格等等,以便老师能尽早了解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父母也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情况。

宝宝学习坐便盆那些事


宝宝学习坐便盆

大部分孩子控制大小便的神经肌肉的能力,要到18~24个月时才会成熟。较晚开始接受大小便训练,比早接受训练的宝宝学得更快。另一个原因是,现在的纸尿裤用起来非常简单,而且也能保持宝宝的屁股干爽,没必要像以往那样严格地训练宝宝。

但从我们的实际育儿观察中,在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的前提条件下,早些训练孩子学习坐便盆比晚些好,可以更好地建立条件反射,使孩子体验到独立的快乐。

训练孩子学习坐便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把训练孩子坐便盆看作是很有趣的亲子交流,而非一件“苦差事”。

(2)准备一个很有趣的小马桶,利用婴儿在这个阶段的模仿欲望,给他看训练宝宝坐便盆的图画书,或让他看“大”哥哥、“大”姐姐坐便盆的动作,或者让他向爸爸、妈妈学习动作行为,并耐心地向孩子解释该怎么做,使孩子对坐便盆没有恐惧感。

(3)培养孩子坐便盆的习惯。如果遇到孩子吵闹,一坐盆就打挺的情况,千万不能再强迫孩子。如果开始训练时遇到这种情况,说明孩子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因此,父母需要耐心引导,一旦发现孩子有了兴趣后,便可以开始训练。每天必须坚持让婴儿坐便盆。经反复练习,孩子一坐便盆,就可以排大小便了。

(4)训练孩子坐便盆时,不能久坐。开始每次不超过5分钟,否则易发生脱肛。

(5)孩子练习坐便盆时,家长必须在旁边扶着或托着,以免孩子摔倒、疲劳。

(6)在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信心,坚持不懈。

小提示:在孩子能够坐稳了,家长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坐便盆了。不过要以孩子的愿意出发。

孩子初入园应注意四件事


宝宝上幼儿园,面临着离开家,进入陌生环境,会在哪些方面感到不适应呢?爸爸妈妈怎样做才能有效帮助孩子们呢?幼教专家介绍,孩子初入园家长要注意四件事:

入园得哭闹一两周

贝贝刚上幼儿园那几天,每天早晨,只要一到幼儿园门口,就条件反射地开始大哭。妈妈看到贝贝满是眼泪的小脸,也跟着流眼泪。

其实,对于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哭是非常正常的表现,家长不用太担心。孩子的哭闹最集中的时间,是早晨进园时。很多孩子都会像贝贝一样大声哭闹。这时,家长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放下孩子,和他说再见,然后快速离开。如果家长跟着哭,或迟迟不走,只能延长孩子哭闹的时间。家长要相信幼儿教师,他们会采取多种办法迅速转移孩子注意力,使他们很快停止哭闹。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入园的两周之内,哭闹都是很正常的。随着对新环境、新老师的逐渐熟悉,孩子就会慢慢喜欢上幼儿园,一个月之后,哭闹的情况会明显改善。

搂着布娃娃一起睡

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睡午觉。对于那些提前让孩子养成中午12点午睡习惯的家长来说,这件事情可能显得容易一些。如果没有养成这一习惯,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比如,对于哭闹的孩子,老师可以一对一抱起来哄哄入睡;有些孩子在家有特别依恋的物品,比如布娃娃、小枕头之类的,可以带到幼儿园,让他搂着一起睡。

有些家长接孩子时,一听老师说今天没有睡午觉,回家就想让他马上补一觉。其实这样做并不科学。如果下午五六点钟睡了一觉,晚上肯定会很晚才睡,这样不利于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如果中午没有睡,家长可以让孩子晚上提前一小时睡。同时要提醒家长注意,周末在家依然要让孩子保证中午12点睡午觉,否则下周上幼儿园时,午睡又会成为问题。

回家后不能给零食

孩子刚上幼儿园,心情难免紧张,一开始会吃不好饭。这时家长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吃了多少。而是应该每天接孩子时,问清楚今天吃了什么。如果吃得不多,回家后再让他跟着家人一起吃顿晚饭。

注意,这时尽量多让孩子喝些鱼汤、骨头汤,或者喝点粥。千万不要给他们吃两样东西:一是零食,一旦养成在幼儿园不好好吃饭,回家等着吃零食的习惯,就很难纠正了;二是大鱼大肉,晚上吃得过分油腻,容易消化不良。另外,孩子早饭也很重要。通常情况下,是到幼儿园吃早饭的,但刚入园的小朋友早上情绪波动大,可能会影响吃早饭。因此,在最初的两周内,家长可以在家做些简单的早餐,让孩子先吃一点再去幼儿园。

陪伴是最好的奖励

孩子上幼儿园是成长的过程,对于家长来说,也在不断成长。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应抽出更多时间陪伴他。特别是每天接他回家后,应该带他到户外充分玩耍,一起放声欢笑,让心情彻底放松。

晚上睡觉前,最好能和孩子一起躺在床上,给他讲一本有趣的故事书。有些家长心疼孩子,回家就给好吃的,或者玩具。对此,专家认为,物质奖励容易让孩子养成坏习惯,家长不要因为他们上幼儿园了,就盲目心疼。没有比爸爸妈妈多花点时间陪孩子玩耍更好的奖励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