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对于较小的宝宝来说,在他眼中,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但是,在父母眼中就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经常会把自己的思想意识强加到孩子身上。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常犯的六个错误及其纠正方法。

一、以父母的价值观衡量游戏

在游戏中,宝宝会得到快乐,也会学到很多东西。因此,游戏是宝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宝优良品格及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然而,有很多父母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强迫宝宝玩他们不喜欢的游戏,人为地限制他的游戏方式。

正确:只有在宝宝的游戏过程中的确发生无法解决或者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对宝宝加以引导。否则,就让宝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以及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

二、开展违背年龄段的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热情。例如,1岁左右的宝宝乐此不疲的游戏之一就是存心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上,让它发出响声。然而,倘若和2~3岁的宝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对此没有兴趣和热情。这么大的宝贝或许更钟情于玩具。

正确: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尽可能的去玩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一来,才能提高他们对游戏的兴趣,从而促进宝宝智力与想像力的发展。

三、不及时给宝宝提供帮助

游戏是宝宝自己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宝对正在进行的游戏有着强烈的兴趣时,他们也许会提出一些比较特殊的要求。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因为害怕宝宝弄脏衣服或者发生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应该尽可能的给予他们帮助。

正确:平时,为宝宝准备一些诸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让他在游戏中尽可能的发挥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宝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首先要给宝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除非宝宝的确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

四、大声地干涉宝宝

因为在宝宝的世界里,所有的事物都很新奇,任何事情都是游戏,所以父母也许会对宝宝的很多做法感到不解。特别是当宝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适合的游戏时,一些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宝,同样也会有一些父母觉得宝宝玩游戏的小模样非常可爱,拿宝宝当玩具取乐。

殊不知,父母的这些做法都会对宝宝产生不利的影响。宝宝虽然年龄很小,但是天生就会观察父母的眼色和表情。因此,父母的所有言语行为都会在宝宝的小脑瓜里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对他造成一定的影响。

正确:换位思考,最大限度的了解宝宝的思想和情绪,与他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更好地调动宝宝游戏的积极性。这也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

五、经常剥夺宝宝独自游戏的权利

孩子和家长的思想是不一样的,虽然没有“代沟”那么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思维绝对是独特的。其实,宝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相反他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使是几个月的宝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享受着独自玩耍的乐趣。

正确:当宝宝情绪安定,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尽量不要打扰他。父母要尽可能的创造并利用机会培养宝宝独立游戏的能力。

六、不重视游戏习惯

宝宝在游戏过程中会养成这样或那样的游戏习惯。殊不知,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宝的成长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父母应该帮助宝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的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正确:游戏结束后,让宝宝自己收拾游戏道具或者玩具,并且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以上就是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常犯的六个错误及其纠正方法。也许父母在做出这些行为时是无意识的,无论怎样,大家都以此共勉吧,为宝宝创造一个更好的游戏环境。

亲子网zj09.com延伸阅读

父母在亲子游戏中的8错误


错误1: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纠正法

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

错误2: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

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纠正法

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引导。

错误3: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4: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5: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6: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纠正法

玩具玩完了就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错误7:总是剥夺宝贝独自游戏的权利

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

纠正法

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

错误8: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纠正法

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

分享六个亲子游戏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孩子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对未来处事的象征。

启发孩子智慧的游戏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家庭中可常用的亲子动脑活动:

分类的游戏

这是创造力学者威尔斯提出的方法。平日可提供孩子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类物品,例如小汽车、汤匙、钥匙、铁币、回纹针……等,让孩子发觉其共同特征来加以分类,并鼓励其重复分类。也可以提供符号、颜色、食品、数字、形状、人物、字词等材料,让孩子能依其特性分类。

扮演的游戏

例如让孩子玩“扮家家酒”,鼓励孩子应用想像力自由扮演所喜欢的“角色”。家长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给他一架飞机,假想他在空中飞行遭遇哪些飞鸟;给他一部金刚,让他跟铁金刚对话;给他一些医生的玩具,让他扮演医生看病的情形……手指的游戏

双手是我们的外脑,训练我们的双手,有助于脑力开发;设计一些运用手指的运动,如“手语歌”、“甩手”、“捏泥巴”、“拼积木”等活动,让孩子能动动头脑、动动手。也可以用儿歌配合手指的动作,一边念儿歌一边运作手指。

躲藏的游戏

跟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把物品藏在家中一角,让他来找;在图案中藏着一些物品、数字等,让他找出来;带孩子到郊外,亲子共玩“大地寻宝”的活动;或在报纸上找出自己需要的“形容词”或“物品”等活动……这些都是藏物的游戏。

绘画的游戏

从涂鸦到能画出图形,孩子绘画的兴趣一直很浓厚,他们以画画表达其未能以言语形容的感受、情绪。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画。用各种不同的材料,画在纸上、布上、板上……让孩子享受自由创作的喜悦。

组合的游戏

许多发明都是在原来的物品上加一些功能,如笔加指示棒,变成“指示笔”。父母可先让孩子观察哪些物品是“组合”的,然后再让其思考还有哪些东西加以组合,会更好用;另外用图片或字词组合成故事;其他如七巧板、积木的组合图形,空瓶罐、石头的组合均是。

观察的游戏

让孩子观察树苗的成长,或甘薯发芽,以了解造物的奥妙;由观察影子的变化,学习科学概念;由观察人类的表情,而能察言观色、善解人意;甚至参观各种展览、表演、户外郊游……知觉的游戏

“知觉”是一种将透过感官所获得的资料,再经过分析与解释的能力。知觉包括眼睛、鼻子、舌头、身体等感觉作用。我们可以让孩子分辨不同形状的物品,用触摸猜东西、用舌尝尝各种调味品、玩配对游戏、辨认方向及方位;让孩子观赏及指认有背景的图片等活动。

游戏中的6个错


谁都知道亲子游戏的好处,用心的妈妈更是恨不得一天到晚利用这个法宝,把宝贝支使得团团转,让他分毫不差地朝着自己心仪的目标全速前进。殊不知,错误的亲子游戏方式也会给宝贝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不良影响。爱子(女)心切的妈妈们,你们明白自己做错什么了吗?

错误1: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十分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纠正法:

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让宝贝在游戏中通过模仿与创造性地积极参与,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事情。

错误2: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

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行为,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纠正法:

正确的做法是,应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引导。

错误3: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游戏也会引起宝贝的强烈兴趣,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并喜欢用玩具作为道具来延伸他们的游戏。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也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4: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纠正法:

比如,玩具玩完了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没完没了地让宝贝玩,更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错误5:总是剥夺宝贝独自游戏的权利

有的时候,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

纠正法: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给他一点属于他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错误6: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父母不要因认为宝贝的游戏活动毫无意义而忽视他或限制他,而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纠正法: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然,给宝贝提供帮助需要掌握一个度。比如,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这样,可让宝贝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学会思考。

爸爸必知的六个亲子小游戏


袋鼠爸爸(适合年龄:0一6个月)

游戏目的:与宝宝分享快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游戏开始:爸爸用婴儿背带把宝宝绑在肚子上,宝宝背对爸爸。这样就可以和爸爸一起玩玩具、看图书。爸爸也要不时地向宝宝“汇报”自己的所见所闻哦。

躲猫猫(适合年龄:0一6个月)

游戏目的:提高宝宝的探索力。

游戏开始:用一块手帕把一个玩具盖起来,问宝宝:“宝宝,玩具不见了,玩具在哪里?观察宝宝的反应。然后,把手帕挪开,用夸张的声音吸引宝宝:“原来玩具在这里。”重复几次,引导宝宝自己掀开手帕寻找玩具。

开小“车”(适合年龄:6—12个月)

游戏目的:让宝宝感受空间移动

游戏开始:让宝宝坐在一条毛毯上,爸爸轻拉毛毯,宝宝也会随之移动。

坐看天下(适合年龄:6一12个月)

游戏目的:训练宝宝的空间感。

游戏开始:宝宝跨坐在爸爸肩上,爸爸记得要用手扶住宝宝,然后缓缓地起身或蹲下,让宝宝体会升高和降落的感觉。爸爸可以慢慢地转身,绕圏,让宝宝看见不同的景象。

三条腿(适合年龄:1一2岁)

游戏目的:培养孩子的平衡性。

游戏开始:用一根绳子把宝宝的一条腿和爸爸的一条腿绑起来,然后一起走或者一起跑。

口袋足球(适合年龄:2—3岁)

游戏目的:长时间的蹦跳可以锻炼宝宝的毅力。

游戏开始:把一个塑料口袋吹鼓,用绳子扎紧袋口,让宝宝把它当作足球踢。如在室内,可把沙发或者房门当作球门,爸爸可以和宝宝进行一场小规模的足球比赛。

游戏中的平衡训练


平衡能力的培养是终身的事情。2~3岁,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希望下面的文章能够让你对平衡感多做一些了解,以便能够帮助孩子锻炼好他各方面的平衡能力。

身体的平衡

两岁的宝宝对于生活似乎只有一个目标:他们想站起来,到处走动。而这只有在宝宝的平衡感不断得到训练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其实,在宝宝出生几个月后,就可以看到平衡感被训练后的第一个成果了:宝宝已经能够对自己的脑袋进行控制了。当他抬起头的时候,平衡感就会感受到姿势的变化,并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大脑。在这个过程中,有多个感官参与了进来:视觉、触觉和听觉。而事实上,也正是平衡感把其他五种感觉结合在了一起。如果没有平衡感,我们人类现在还不能直立行走呢。平衡感对于孩子运动能力的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头脑的平衡

保持平衡不仅是身体的事情,也与大脑中所有的感觉有关。每次当宝宝把他的小脑袋抬起来的时候,大脑对会对这个刺激进行评估、作出反应,这个过程中神经的作用不可低估。

方位感、集中精力的能力和对方向的确认都是孩子在从事其他脑力或体力劳动所需要的能力。比如在孩子看钟表的时候,我们可以问他,长指针在什么地方,哪里是短指针,在左面?右面?还是上面、下面?再比如当孩子辨认字母的时候,他们能够区分出“M”和“W”。这就是说,当孩子对相似的字母或字分辨不清的时候,父母们要考虑的是,究竟这是认字的问题,还是需要对平衡感进行更多的培养的问题。孩子的平衡器官如果经常得到刺激,大脑就格外灵敏。相反,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如果视觉、听觉和平衡感比较差的孩子,在智力上的发育也有滞后的现象。

当孩子出现发育迟缓、说话或行动方面有问题的时候,应该多给予孩子身体上的刺激。

大量的抚摩:抚摩可以充分刺激孩子身体表皮的神经末梢,让其变得敏感而判断准确。

荡秋千:当孩子荡秋千的时候,随着速度的加快,大脑不仅需要能对腿、身体的一起一伏、位置变化进行调整之外,还会有方向感,知道自己在哪里、地面在哪里,哪里是高处。

走平衡木:这是一个关于平衡感的综合训练。它在训练大脑控制身体的平衡方面很有效。

精神上的平衡

平衡感不仅是身体上的感觉,也是心理上的感觉。只有当人内心感到平衡的时候,才会真正感觉舒适。脑科学家新近的研究发现,实际上六种感觉是与心理感觉密切联系的。他们指出,神经管道将小脑与脑边缘的感觉中心连接起来,这能使信息传递过来,进行感性分析。因此,例如当平衡器官对身体成功地跃过了障碍这一信息“消化”之后,就会分泌出多巴胺,这是一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人就会觉得得意和满足。当然,脑边缘系统也不仅仅是对平衡感做出反映的。平衡练习对于锻炼勇气和训练对危险的估计能力很有帮助,这样孩子就可以对自己的能力和目标进行合理的比较和判断。孩子如果经常获得积极的经验\x{2014}\x{2014}判断正确,就会使他信任自己的感觉,而且对自己也更加自信,这样就会减少不当的行为,并且自我感觉良好。

活动中的平衡

基于以上关于平衡感的了解,我们就会希望知道如何让孩子的六种感觉保持配合密切并且灵敏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活动。健康的孩子对活动有天然需求,而且他们会自发地刺激大脑中的前庭系统,比如他们会在旋转中,突然停下来,感受眩晕的感觉,也会喜欢荡秋千和跳跃。很遗憾的是,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长期坐着的社会”,因此他们对运动和旋转的渴望很早就被抑制了。孩子的笑声和喧闹声被大人看作是对安静的打扰。孩子的平衡感、对于重力的敏锐感觉,以及其他感觉都变得迟钝了。

成长中的平衡训练

抬起头,这是宝宝的第一个平衡动作,它对培养孩子日后的平衡能力很重要。宝宝越是经常抬起头来,平衡感传递给大脑的信息就越来越准确。同时,宝宝颈部的肌肉也变得更加强壮。宝宝可以感受到了重力的存在,并且发现自己是躺在一个立体的空间里的。最后,当宝宝的脑袋抬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能稳当地抬着的时候,他就开始想让把整个身体都站立起来了。这样的平衡行动构成了宝宝进行其他平衡训练的基础,在宝宝一两岁、两三岁的时候,在你训练他学会了翻身、坐起来、爬动,然后是学会行走、跳跃和跑动的时候,他的平衡感就已在其中被训练得越来越好了。

在孩子两三岁已经能跑能跳了的时候,你可以多带着孩子去公园,到适合幼儿的游乐场,滑滑梯、荡秋千、爬攀登架、跳蹦床、骑三轮车……这些都能使大脑以及五官和平衡感得到训练和发展。在孩子自己跃过一个水坑或一个障碍后,他也会感到无比自豪。同样,如果他跌了一跤,这也是他平衡训练必要的课程。

不要总是把孩子笼罩在你老母鸡般的翅膀之下,爱惜他、护佑他,而是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大胆地去自己判断和尝试,例如,让他自己判断他是否能够自己把这盆水从厨房端到厕所?让他自己尝试爬上梯子到壁橱里取东西,然后安稳地下到地上。

训练平衡感的3个游戏

二重唱:让孩子站在你的脚上,你抓住他的手,然后你们慢慢地开始跳舞,并且旋转。孩子可以感觉到你的身体和舞动的节奏,并且努力保持平衡、并踏准节拍。适合年龄:2岁以上

动物园的奇遇:爸爸、妈妈扮演成动物园的管理员,他们可以在不同时间看到不同的动物。于是,动物园管理员说:“现在所有的小朋友都变成狗狗了。”于是,孩子们就扮演成小狗的样子爬来爬去,并且发出狗叫的声音。之后,是青蛙、马、猴子……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控制能力。适合年龄:3岁以上

绳子上舞蹈:准备好跳绳或晾衣绳和伞。把绳子放在地板上,让孩子拿正撑开的伞,从绳子上走过,看看他们是不是能保持平衡,不掉下来。适合年龄:3岁以上

这六个亲子小游戏帮助孩子学习


孩子最快乐的时光就是父母陪着自己一起玩游戏了,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一些跟宝宝玩的小游戏呢?这六个亲子小游戏帮助孩子学习!

想一想你和孩子在一起每天发生的事情。

你清早起床,穿好衣服并且开始吃早餐,然后你上班路上顺道把孩子送到日托中心或者幼儿园,你们也许还会一起去商场购物或者去操场散步。一天下来还会有很多次吃饭和零食的时间、或是换尿布、或是如厕练习、或是洗澡,直到睡觉。

我们把这些每天进行的几乎一模一样的活动叫做常规。常规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语言和轮流。你和你的孩子每天都经历着不同类型的常规,其他的一些常规则是一些小游戏,比如你们两个一起唱歌和游戏,我们把这些常规叫做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你和你的孩子一起玩的常规,是没有任何玩具的。当开始亲子活动的时候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广为人知的亲子活动。游戏中有两个简单的角色,每一个你们都要扮演。我们来学习怎么玩这些游戏,而且这些游戏会给你的孩子创造更多互动和轮流的机会。

躲猫猫

很多孩子都存在眼神注视的问题。不管是主动注意还是共同注意,孩子的眼神注视是所有学习的开始。只有他看到了互动对象的动作、表情或者肢体表现,他才能有模仿和学习的基础。如果他不能进行注视,没有接收到环境里的人事物的信息,他就难以成长。

这个问题最容易在日常的游戏中锻炼和加强,因为只要涉及到亲子互动,注视必定是里面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

躲猫猫是一种把脸一隐一现来逗小孩的游戏,儿童喜欢这种你在游戏中突然消失和再度出现的惊喜。

具体怎么做呢?

1.和你的孩子面对面,拿一个毯子或毛巾并且说道:让我们来玩躲猫猫吧!

2.把毯子或者毛巾放在你的头上问“妈妈在哪里?”或者“爸爸在哪里”,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你可以连续问两次。

3.然后,把毛巾举起来或者从你的头上拉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躲猫猫”或者“哇”,任何简单的文字都可以,但是每次都要用同样的文字这样孩子才可以学会把这些指示和常规联系起来。

如果孩子已经很熟悉这些游戏,你们可以玩其他形式的躲猫猫像是你偷偷地躲在角落里面或者躲在在一个物体后面,当孩子找到你之后,你就说“你真棒!”,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躲起来,这次等一会儿再偷看。

如此一来,孩子会渐渐学会去寻找关系环境里面的线索,这不仅有助于他的学习,还能有效安抚孩子对于陌生环境的不安,且能够激发孩子与环境互动的意愿和能力,增加其学习的机会。

捉迷藏

在社交过程中,孩子是否懂得轮流和等待,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表现。很多家长都反馈孩子不懂得跟其他小朋友玩,细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缺失的最基础的社交技能——等待和轮流。

不管是等待还是轮流,都是建立在一定规则上,都是当下场景的社交基础。

一般桌面训练所采用的秒表、沙漏等,也许可以教给孩子等待,积木任务的安排也能教给孩子轮流,但是这样的成千上百次重复远不及生活中这一个小小的亲子活动所能够达到的效果。孩子能够在欢乐中飞快学会等待和轮流,具有更好的日常泛化效果。

你可以通过为你的孩子找一个藏身之地来帮助你的孩子学会玩这个游戏,这个藏身之地可以是枕头下面、床单下或者在椅子后面。离开你的藏身之地几步远,这样孩子就看不到你。

重复说几次:“XX你在哪里?”

然后说:“一、二、三,我来了”

然后去找到孩子。

开始要假装看其他的地方,每看一处就说:“XX在这里吗?”当你在这里没有找到他就说:“他不在这里!”或者说:“没在椅子后面呀”这样会让他意识到你正在找他。

当你真的找到他的时候就说:“在这里!”这时候,你和孩子往往都在开心地笑着,在笑声中结束这个游戏,记得要给他一个拥抱。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次玩捉迷藏或者躲猫猫,让游戏快速进行是很重要的。找他找太久的话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当孩子对游戏熟悉起来,我们可以适当延长藏的环节。

在数数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在交换找和藏的角色时,孩子学会了轮流。这样,孩子会默默建立起规则的意识,学会在社交场景或者游戏场景中遵守规则。这样一来,孩子的社会融合的基础有了,就能够更好地与小伙伴互动,也能够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帮助十分显著。

弹跳和骑马

很多孩子都存在前庭系统发育不完善的表现。他可能会有摇头晃脑,晃动身体,或者转圈、盯着旋转的物体看等的表现,这其实都跟孩子的前庭系统发育状况息息相关。

前庭系统掌管的是孩子的平衡知觉,以及本体知觉,只有前庭系统发育完善,孩子才能更好地去了解环境,并且实现协调的肢体动作,并与环境进行互动。而弹跳,正是孩子最喜欢的,充满了愉悦刺激,而且对孩子的前庭系统发育很有益处的一种活动!

我们日常中,可以把孩子放到膝盖上,通过弹跳和模拟骑马来和他们一起互动。

1.把孩子放在你的膝盖上这样你们就可以面对面。

2.如果孩子需要帮助,抓住孩子的手或是把你的手环抱在他的胳膊下面,然后让它在你的膝盖上上下弹跳。依照孩子喜欢的方式你可以调节弹跳的快慢。

在弹跳时说这个韵律:

弹跳,XX弹跳

弹跳、XX弹跳

上下、上下

弹跳,XX弹跳

然后你可以让孩子躺在你的背上和他一起玩骑马游戏,或者把他扛在你的肩上。

家长可以模拟骑马的场景,有节奏地颠动身体,让孩子体会如骑马的感受。

在颠动身体的同时,喊出:“驾,驾,XX在骑马”

然后停止颠动,尝试让孩子跟随你一起喊“驾”,孩子每“驾”一声,颠动几次身体。然后再停止,如此反复,让孩子清楚明白自己“驾”这个指令的作用。

如此一来,孩子就在互动中体会到了骑马的乐趣,并学会了使用“驾”这个动词。

在美国,很多家庭会在家里备上一个小跳床,让孩子有充分弹跳的机会。通过弹跳,孩子的前庭不只可以得到有益刺激,还能为他的肢体动作协调打下良好基础。

挠痒痒

很多时候,自闭症孩子在注视对方时,很难聚焦到对方的表情上。很多时候他们的视线会停留在鼻子或者嘴巴的位置,而很难整合面部各器官传达的信息。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需要通过简单的亲子活动帮助孩子来关注面部表情,体会表情传达的情绪。这对于孩子之后社交技能的发展,有奠基石的作用。

挠痒痒就是一个简便的亲子活动。

1.面对面,这个游戏中孩子通常是躺着的。

2.在孩子前面做出挠痒痒的手势。

3.请满怀激情并表情生动地说道:“我要挠你痒痒了!”

4.然后调皮的挠孩子的痒痒并说道“挠痒痒了,挠痒痒了”。

在你和孩子挠痒痒的互动中,可以问孩子“痒不痒,痒不痒?”告诉孩子这种感觉就是痒。还可以尝试让孩子学着你的样子来挠你,然后你表现出夸张的样子并说出“好痒,痒。”

这样孩子会间接注意到你的夸张表情,而且不自觉的,他们也会开始模仿你的面部表情,这就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开始。通过模仿不同的表情,孩子会直观地体会这些表情之下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促进他们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

追逐游戏

小龄孩子之间的游戏,从来都是从你追我跑开始的。这是一个不需要特别场地,不需要额外规则的游戏。所有的孩子对于这个游戏都是无师自通。其实它涉及到了手眼协调,视觉追踪,肢体协调等多种技能,还有这之间发生的一些对话,也是激发孩子产生语言互动的好机会。

这个抓和追逐孩子的游戏该怎么玩呢?

1.找到位置:孩子如果可以走的话,就在离孩子几步远的地方弯下腰;如果孩子坐着或者可以爬,就在离孩子几步远的地方落下膝盖。

2.胳膊举起和肩水平,掌心向外、手指微曲,就像你就要抓住他了,并且说:“我要抓到你了”或者“我来喽”。

3.如果你的孩子是坐着的或者正在爬,慢慢朝他爬,边爬边说“我要住抓住你了”。如果他是坐着的,温柔的抓住他并且挠他痒痒;如果他在爬,轻柔的把他抓在怀里;如果他在走,调皮在他后面追逐直到抓他到你的怀里。

4.当你抓到孩子时说:“我抓住你了”。

追逐游戏完成后,也可以试着让孩子扮演抓人者,尝试说出“我来喽”“抓你”之类的词汇。

歌曲和律动

儿歌是自闭症孩子学习单字发音的万能法宝,再不愿意说话的小宝贝都起码有一首很喜欢的儿歌。这个孩子能够轻易哼出的旋律,适合搭配上不同的歌词,作为孩子学习单字发音的好素材。很多孩子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学会了这些发音,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听到一样发音时,他们会额外注意,更好地习得这个发音的意思。

你和孩子先听歌曲,熟悉歌曲节奏。

不怎么会说话的小朋友,你可以随着旋律哼起调调,让孩子学会哼歌。在唱歌时,到了一些简单旋律的时候,让孩子接最后一句的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发展到让孩子接最后一句的歌词。

如果孩子能够学会唱歌,你们可以轮流一句一句的唱、一些歌曲和律动,比如“公共汽车轮子(Thewheelsonthebus)”会有与之相伴的动作。唱巧虎里面的《动动手指头》这首歌的时通常会有手指游戏。

像这样有动感的歌曲或者律动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趣的并且是很棒的学习机会。当孩子看和听了很多次之后孩子会学会去预测接下来的表情动作和声音。不久之后他们将学会自己使用。

积木游戏中的教学


搭积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孩子在游戏中既可玩得愉快,又可获得知识,还能发展创造力,收益是多方面的,积木所展现的几何形状是丰富多样的。因此,利用积木让幼儿认识几何形体十分合适。特别是我班幼儿年龄小可以让他们认识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大一些的幼儿可增加认识几何体,如正方体、圆柱体等等。具体做法如下:

1、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形体物征、触觉感、知形体物征,如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三角形的边和角,从而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2、在许多积木中,辨别不同的形体,如让幼儿按指示取积木,用三角形的积木搭房顶等。

3、给积木分类:让幼儿把同一形体的积木放在一起,并用语言说出每一积木的形体。

4、给积木排队:如按大小顺序给方块积木排队,按粗细顺序给圆柱积木排队等。

5、摸积木,将积木放在箱子里,让幼儿将手伸进箱子,按指示摸积木,如摸一块长方体的积木,通过触觉辩别几何形体的不同特征。

6、数积木在幼儿用积木搭好一样东西以后,可以让他们计算每个形体的积木用了多少块,大一些的幼儿还可以要求他们用纸笔记录下来,这样既可以辩别形体,又可以进行点数活动和练习写字。

积木和玩具在幼儿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游戏中激发听觉能力


重点行为模式:能有意识地说出10个以上的单字(爸,妈除外)

语言可达水平:

1、能说20-29个字。说出的这些字均有含义,包括称呼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可以仅懂得家庭成员,发音不一定清楚。

2、将2-3个字组合起来,形成有一定意思的句子。如“爸爸走”,“宝宝吃”,“妈妈再见”等。

3、会用小名称呼伙伴。

4、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常伴有手势。

5、会要吃和喝的东西。如,饼干、面包、水果、牛奶、水和饮料等。

6、让孩子看过鞋、铅笔、钥匙、钱币和球五种物品后,孩子能说出一种物品的名称。

7、经大人指点和说明后,如再问孩子时,他能指对两种物品。

8、能正确指出身体的四个部位。如、眼、耳、鼻、口、手等。

9、当电视或录音机播放少年节目时,孩子会立即跑进来看,表现出兴趣和注意。

10、拿两个苹果给孩子时,让他一个给妈妈,一个给爸爸时,他能按所要求的两个方向去做。

根据宝宝这个阶段发育的特点,家长必须依据这个阶段的生理和行为发育的规律,进行合理的培养和引导。

教学游戏

1)音乐会

目的:训练手指手腕动作,发展小儿愉快情绪。

方法:准备拨浪鼓、小锣、钗、鼓、摇铃、小铃铛、和一些捏响

的塑料等玩具。让小朋友每个人手中都拿有敲打或捏响的玩具,大人手拿铃鼓,一边摇铃唱歌,在大人的带动下,孩子跟着歌声一起敲打。

2)跟着走

目的:听着乐曲,排队跟着大人走。

方法:放着简单的乐曲,小朋友们排着队跟在阿姨后慢慢走,把音乐和动作结合起来,练习向不同方向的起步。

基本能力训练

1)发出生活中的声音

目的:丰富听声模仿的能力。

方法:培养孩子注意环境中的声响,模仿发出类似的音。如打鼓“咚咚“,打雷“隆隆”,拍手“啪啪“等等,以丰富孩子听声模仿的能力及听与动作的统合能力。

1岁5-6个月宝宝听觉激发的游戏

游戏一:说物品名称

继续教孩子说出他在家里看见的实物的名称,不断增加小孩子的单词量,例如,鞋、袜、门、窗、钱、铅笔等。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他要吃、要喝的东西,例如,饼干、面包、水果、水、奶等。进一步引导孩子将物名与动作地点联系起来,例如和孩子一起看画片后,告诉他把画片放到盒子里,然后将盒子再放到桌子上面。

游戏二:听从指示

选择孩子已经熟悉的物品,给他一些简单的指示,如告诉孩子“吃饭前,洗洗手”,“喝完奶,擦擦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这样一些他能够做到的小事情,训练孩子能听从大人的指示。孩子做到后,要及时给予表扬。如果孩子没有做到,就要带着他去做,只要是对他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就不要轻易地放任,让他明白家长的要求的事情就必须去做,而且是应该做好的,家长的态度是坚决的。

游戏三:学着说出儿歌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在孩子学会说出儿歌中最后一个押韵字音的基础上,再教给孩子说简单点的短一些的儿歌。孩子常常是先跟随着韵律做动作,在学会说三个字一句的儿歌之中的第一句话,有一些儿歌的最后一句话有特殊的动作也较易学会。家长在选择儿歌时,要挑选孩子比较熟悉的几首即可,不必贪多,重要的是反复地引导孩子与你一起说。

游戏四:模仿当服务员

通过亲子“过家家”游戏,教给孩子还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你带孩子到过商店,你就和宝宝一切回忆商店里的服务员都在做些什么,你一面问,你一面讲,提醒孩子模仿当服务员,如:教给孩子学做售货员,你告诉孩子怎样买、卖蜡笔;怎样卖给你一快糖果;怎样为布娃娃喂饭,给娃娃洗脸、盖被子,让孩子学习为别人办事情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