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鼓励孩子参与手工游戏,但一些如加热等步骤还是不要让孩子单独操作,要特别注意安全。

寒假里,除了带孩子外出游玩外,还可以在家寻找一些乐趣。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用家中能食用的材料进行手工游戏,也会使孩子兴奋不已的。

富有创意的手指画

大多数孩子都会很喜欢这种绘画方式。可以找大一些的纸,让孩子用手指蘸取不同的颜色进行作画;还可以在每份调好的颜料中加入不同颜色的色素,调配出更独特的颜色;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干脆来一场身体绘画,在脸上、手上、胳膊上和腿上作画,把自己画成五颜六色的小人,孩子肯定会非常乐意享受这个过程。玩够了,只要冲个澡就恢复原形了。

提示:用来画画的原料最好自己动手调配。可以用3大勺糖、1/2杯玉米淀粉、两杯冷水以及适量食用色素和清洁剂。先将糖和淀粉混和均匀,再加水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物用小火加热,并不停地搅拌,直到所有原料充分混合均匀。之后把混合物用容器分成4~5份,每一份都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以及少量浓缩的清洁剂,这样即便弄在身上,也很容易清洗。

自制多彩的橡皮泥

玩法和普通的橡皮泥一样,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所不同的是,这种橡皮泥材料绝对安全,甚至可以吃,只是有点咸。如果实在玩腻了,还可以试试用这种橡皮泥喂喂家中的小宠物,说不定它们也会喜欢上这个味道。

提示:自制橡皮泥的方法只需准备1杯面粉和1/2杯盐,还有2汤勺塔塔粉、2汤勺食用色素和1杯水。方法是,在锅内将面粉、盐和塔塔粉充分混合,加入水和食用色素,搅拌均匀后用中火加热3~5分钟,要不停地搅拌。然后将制作好的混合物晾凉后装在密封盒中,以后就可以经常拿出来玩了,一盒能玩很久。

新奇独特的装饰软陶

如果能成功制作成一件软陶作品,一定会让孩子充满成就感。不仅能和外面店里的软陶制品媲美,更重要的这是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的。制作中要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制成后可以让他作为小礼物送给小伙伴。如果制作的比较多,还可以积累起来,到圣诞节用来装扮圣诞树,一定比买的饰品更有意义。

提示:需要准备必要的材料,譬如1杯玉米淀粉、2杯发酵粉、1.5杯凉水,以及食用色素、水彩颜料、丙烯颜料、清漆或透明指甲油等。制作时先把玉米淀粉、发酵粉和水搅拌均匀,放入锅中用中火边加热边搅拌,加热4分钟左右直到混合物变粘稠;然后将混合物倒入盘中盖上保鲜膜晾凉;再取出一定的量揉成需要的形状,再晾干;最后用水彩颜料或者丙烯颜料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待颜料干后,刷一层清漆或者透明指甲油作为保护。

尽兴玩弄干净的泥巴

这是专门用来为爱在户外玩泥巴的孩子准备的游戏。那些“特制”的泥巴,也可以像用土做出来的泥巴一样,装入塑形的沙滩玩具中,制作成想要的形状。其实,有时孩子喜欢玩“泥巴”,并不是想塑出什么形来,而是他们喜欢“泥巴”在手里滑动的感觉,那就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和泥巴。

提示:做这种洁净的“泥巴”,要准备一只中号脸盆、一卷卫生纸、一块肥皂、硼砂、餐刀、水,以及一些沙滩玩具。方法是,把卫生纸撕成碎片放入脸盆中,用刀把肥皂切成片也放入脸盆内;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再加入一点硼砂,就能使之成型,而且保留时间也更长一些;再将脸盆盖上盖子闷一夜,第二天纸便会分解,成为粘糊糊的形状,干净的“泥巴”就制成了。

游戏提醒

●虽然鼓励孩子参与手工游戏,但一些如加热等步骤还是不要让孩子单独操作,要特别注意安全;

●游戏中,要尽量让孩子痛快的玩,不要有太多的规矩和禁忌;

●对一些手工制品,父母要帮助孩子收集,最好加上简单的文字记录。

亲子活动扩展阅读

让孩子在游戏与活动中学习


游戏是宝宝整天都在玩的一种快乐、自发、活泼、丰富多彩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与此同时还是宝宝学习的一条直接途径,是宝宝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得经验的最好学习方法。也就是说,宝宝的游戏不仅是为了乐趣,而且还是发展认知和情感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游戏是培养宝宝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宝宝在游戏中不仅训练了观察和联想的自然习性,而且能够理解词汇、物体和事件的意义。

幼儿期游戏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1)运动游戏:顾名思义:如跑、跳、舞蹈等。一般在户外进行,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在户外找一个阳光照射的地方和宝宝一起跳到下午。宝宝可以在阳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随着不同动作发生着变化。宝宝可以通过这种观察和学习,了解手臂、双腿、臀部的动作与影子变化的因果关系,培养身体的自我意识,训练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技能。

(2)实物游戏:对实物的跳动、摆弄、敲打等。家长可以拿几块彩色积木和几个乒乓球,再准备一个小纸箱。家长和宝宝对坐在小纸箱两边,家长可以先拿一块红色的积木放进纸箱里,一边放,一边说,“这是红色的”,然后再拿起一个乒乓球扔进纸箱中,球碰到箱底又跳了起来,与此同时告诉宝宝“球跳起来了”。让宝宝学着家长的样子,拿一块红色积木放进纸箱,告诉宝宝是“红色的”,如果正好两块积木碰到一起发出撞击声,告诉宝宝“哈,打着了”,和宝宝一起鼓掌,再让宝宝拿一个乒乓球扔进纸箱,球跳起来,告诉宝宝:“球跳起来啦!”在扔积木及乒乓球时让宝宝感觉一下积木的形状、颜色和硬度,也感觉一下乒乓球的形状及弹跳性,宝宝可以通过这种摆弄物体的练习,训练手、眼协调能力,训练手的精细动作技能,训练手在触觉方面对形状、硬度的感知能力,加强对颜色的记忆,还可以提高语言能力。

(3)交际游戏:教育宝宝了解自己和他人。虽然1岁半~2岁的宝宝与同伴才刚刚开始交流,但是让宝宝在一起玩是很有好处的。宝宝们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宝宝怎么玩沙子、玩滑梯、搭积木的场面,这样可以学到不少东西,而且也可参与到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搭积木等活动,学习些游戏规则,宝宝们会通过游戏学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德。

(4)想像游戏:把物件或行为相应作幻想对象——这是人类独有一种游戏。例如找小熊的游戏,家长把玩具“小熊打鼓”上好发条,小熊一边打鼓一边走,然后家长把玩具藏了起来,问宝宝“小熊到哪儿打鼓去了?”怎么不见了。然后叫宝宝把玩具找出来。如果找到了,家长要给予表扬。这种游戏可以起到训练记忆力,激发想像力的作用。随着宝宝想像力的不断发展,宝宝会在玩玩具和游戏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让孩子在“刨根问底”中发展智力


孩子从蹒跚学步开始,就十分好动,蹦蹦跳跳,整天玩个不停。游戏是婴幼儿的主要活动,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游戏。

有的家长,把游戏当作是单纯的娱乐,认为“只要孩子不哭,玩什么都行”,还有些家长认为玩无益于智力发展。其实不然,让孩子欢快地游戏,并加以科学引导,对孩子智力发展、体格发育和心理品德发育都有益处。

游戏中欢愉活泼的气氛,是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创造精神和思考能力的积极方式。孩子的欢乐情绪是生长发育和健全心理形成的重要环境。缺乏父母爱抚、经常受骂挨打的孩子,其智力发育与健康水平都会受到影响。游戏能给孩子创造欢乐气氛,能够在孩子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是开发孩子智慧的积极手段。

游戏能培养孩子快速的反应判断能力。游戏中常需孩子及时作出反应判断,这种反应判断方式十分生动活泼。孩子在欢乐中不知不觉养成敏捷的思考反应能力,对这一时期孩子脑功能的发育极为有利,并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游戏能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和努力达到目的意志力,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心理品质。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都有惊人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游戏中孩子那种认真执着的神情和夺取胜利的劲头,正是养成这两种心理品质的萌芽。

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一些形象的游戏,如“迷宫游戏”、“猜谜游戏”、“玩蛋壳灯”等都可发展孩子的想象能力,通过游戏又可使孩子去思考如何取胜,为什么失败等。

游戏能锻炼身体,使孩子在趣味盎然的娱乐活动中锻炼体格,能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反应、肌肉协调、感官功能等多方面能力协调发展,有益于孩子灵敏协调素质的发展。大多数游戏均有奔跑活动,这些肌肉活动能使体内代谢过程大大加速,对氧的需要量和摄取量增加,心肺活动加强.从而增强心肺功能。游戏中的跑跳动作,对孩子下肢长骨有良好刺激作用,有助长骨的生长,同时还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植物神经系统兴奋性。

游戏能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在做游戏时,大人把做游戏的规则和行为准则告诉孩子,并要求他们按照这些准则去做,其中也包括孩子对长辈、对玩具的态度和种种规范。

为使游戏对孩子身心健康收到更佳效果:一是要在孩子们游戏时,可以向孩子提出问题,为什么把皮球拍一下,它就会跳起来?泥球、纸球为什么拍一下不能跳等,让孩子去思考,去启迪孩子的智慧;二是游戏的奖罚要有分寸,如果孩子在游戏中获胜,可奖励书本、玩具、乐器等;失败了,可“罚”他(她)回答问题、唱一首歌或说一句英语等;三是父母应尽可能和孩子一起参加游戏,使孩子倍感欢愉,有益于孩子健全心理的形成;四是要注意卫生,一次体力性游戏不要过分劳累,用脑的游戏也不要时间过长,奔跑的游戏最好在草地和灰尘少的地方进行。

让宝宝在家务劳动中快乐学习


推荐劳动给衣服颜色分类

情景:今天要洗衣服了,首先把所有红颜色的衣服放进洗衣机的大嘴巴里,然后是黄色的,再是白色的……贝贝兴奋地按妈妈发出的指令在那里一丝不苟地忙乎。

提示:这是宝宝最喜欢干的工作,还可以做的是把晾干的衣服分类等等。

让宝宝兴奋的事情不仅仅是认识颜色,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按照某种秩序给家里的事物分类。能够帮父母做一些“大人的事”,这会给宝宝带来自豪感和自信心。他会逐渐明白,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有自己的任务。

推荐劳动

把面粉放进盆里

情景:妈妈打算给妮妮做面食吃,就让她用小勺子把面粉盛到盆里面。妮妮高兴极了,可起初小勺子里的面粉不知怎么总是撒落在盆外。经妈妈指点后,面粉竟然就乖乖地都到了盆里。

提示:这项劳动并不容易,因为宝宝必须集中注意力,让小手的每一个动作都准确到位,才能避免轻飘飘的面粉撒得到处都是。这是对宝宝眼睛和手指协调性非常好的锻炼。

在让宝宝做这项劳动时,两个容器不要放得太远。在宝宝一勺一勺运送面粉的过程中,其实一堂关于“数量”的入门级课程也在悄悄地进行中。

推荐劳动帮妈妈准备午餐

情景:该做午饭了,悠悠最喜欢吃番茄炒蛋了,妈妈让悠悠先拿2个西红柿,再拿3个鸡蛋。然后妈妈问悠悠:“鸡蛋和西红柿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共有几个?”悠悠很快地回答:“10个!”

提示:其实3岁的宝宝在喊出“10个”的时候,对数量并没有明确的概念。这样的回答只代表着:宝宝已经饿了!不过如果宝宝经常参与这样的“饮食计划”,也就会越来越容易建立起数量概念。譬如可以经常带他数西红柿、青椒或豆角,宝宝就会很快告别小手指,靠眼睛来确定数量了。如果妈妈每天带孩子参与备餐工作,那就根本不用买那些学习数数的玩具了。

推荐劳动

使用迷你吸尘器

情景:那天,妈妈正准备用迷你吸尘器把沙发清洁一下,见豆豆看着吸尘器在发呆,就让豆豆一同参与。这可是妈妈允许豆豆使用的第一件家用电器,简直太棒了!豆豆太渴望知道这个“小胖子”究竟是怎样工作的,连“嗡嗡”的噪声也不能阻挡他探索的热情。

提示:学习使用吸尘器等小家电,是为了帮助宝宝感受控制事物的能力,而不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在这个过程中,能逐步增长宝宝的自我意识。

推荐劳动

清空洗碗机中的碗

情景:晚饭后,妈妈用洗碗机将餐具清洗后,和往常一样,让雯雯把餐具从洗碗机的肚子里掏出来。雯雯拿时格外小心翼翼,然后还把盘子和盘子放在一起,杯子和杯子放在一起。

提示:这是锻炼宝宝集中注意力的一项练习。虽然这种小心翼翼的状态在生活中不会处处使用,但是如果经常性地锻炼,对宝宝的专注力和控制力是很有益处的。

“玩”中也能出天才 


孩子是天生的玩家,只要给他玩的空间,他就能玩出很多名堂,甚至玩出一个“天才”来。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一个男孩从小就特别爱玩,为了玩出与众不同,在玩的过程中很是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后力挫群雄,考上了飞行学院,“玩”到了蓝天上。

但大多数孩子的“玩”,明显缺乏目的性,因此,父母要多给予指导:

1、在高处用绳系住小橡皮球,球的高度应略高于孩子的头顶,以能伸手碰到为准,给他一个球拍,叫他用力、准确地击球。训练孩子的眼手配合。

2、将旧报纸或其他废纸揉成团,一个个地扔进废纸篓,通过这种简单的游戏锻炼孩子眼、手、脑的协调能力。

3、让孩子数数家里多少把椅子、多少张床;算算一家人吃饭时,饭桌上要摆几双筷子、几个汤匙,几个碗等,这些计算练习,可增强孩子的计算能力。

4、复述父母所讲的故事,这对记忆词汇、训练听觉和模仿能力有极大帮助。

5、让孩子模仿父母敲打出的节奏,以训练孩子的视觉和听觉能力。

6、在颠簸的汽车中,给孩子一支铅笔和一根细线,让他将线缠绕在铅笔上,并打上结,最后看他能否解开,以训练孩子的做事的专注和细心。

7、在桌子上放几样东西,拿走一样,问问孩子少了什么。这种游戏对训练幼儿的记忆和观察力有好处。

让孩子更有幽默感的三种游戏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更容易溶入他周围的环境,为他周围人群所接受。同时,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比较容易从各种消极情绪中摆脱出来,不会长久地沉溺于各种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将来也就能拥有更加快乐积极的人生。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游戏一:做鬼脸

适合0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研究表明,刚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成人简单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养宝宝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戏方法:

1、对着孩子吐舌头,观看宝宝的反应。注意吐舌头时,速度要比较慢,以便孩子能够完整地观察到父母吐舌头的全过程,并学习模仿。

2、瞪着眼睛,使劲鼓起腮帮子,将宝宝的两只小手放在腮帮子两侧,轻轻地挤压腮帮子,然后往外吐气。

3、让孩子抓父母的耳朵,当他抓到耳朵时,对着他吐出舌头。

4、让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当他摸到鼻子时,使劲皱眉,缩紧鼻子上部的肌肉。

贴心提示:

1、和比较小的孩子做这个游戏时,父母处于主导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从这种游戏中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并尝试学习父母的动作。

2、和大一点的孩子游戏时,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重点在于鼓励他创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样。

游戏二:呵痒痒

适合1岁半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让孩子开心地笑是培养幽默感的第一步。孩子天性好动,一些花样翻新的动作会带给他更多新鲜感,提高他参与的积极性,让他在活动中笑声不断。

游戏方法:

1、将孩子抱在怀里,呵他痒痒,让他在父母的怀里嬉笑着挣扎躲闪。然后停一会儿,当他期待父母再次呵痒痒时,继续游戏。

2、和孩子面对面坐在床上,以伸直胳膊恰好触碰到手指尖的距离为宜。父母身体前倾呵孩子痒痒,直到宝宝仰身倒在床上。然后父母坐直,等待孩子来呵痒痒。如此反复。也可以不设规则,大家瞅准机会出击,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

3、和孩子面对面站着,伸出胳膊呵他痒痒,追着他跑。

反过来,当孩子追着父母跑时,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父母可以假装跑不过,让他呵痒痒,然后缩成一团,不停地挣扎,用显得一败涂地的样子来逗他开心。

4、父母装出一副吓人的模样,张牙舞爪地假装要呵他痒痒,但并不真的呵他痒痒。让他体验到不同的幽默方式。

贴心提示:

1、和孩子玩这个游戏时,除了实实在在呵他痒痒之外,更多地要通过各种夸张的表情与动作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让他在父母这样的反应中学会表达自己的幽默感。

2、和孩子嬉闹时要有张有弛,免得孩子过于兴奋而被呛到或者磕碰到。

游戏三:装傻

适合2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一些超乎寻常的行为与语言里面常常包含了更多幽默的元素。故意出错,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但是与平时表现截然不同的行为都是训练宝宝幽默感的好素材。

游戏方式:

1、和孩子一起发出一些傻乎乎的声音,比如“哇啦啦啦”、“嗯……”、“蒙……”,然后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2、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动作,比如假装搞错了,把袜子当帽子戴在头上在宝宝面前走来走去,然后恍然大悟似地发现自己的错误,装出一脸羞愧难当的模样。

3、故意说错话,比如把“妈妈”说成“爸爸”,“爸爸”说成“宝宝”,“电冰箱”说成“电视机”等等,说的人一本正经,旁边别的大人则哈哈大笑。

听到别人笑,说的人则故意装出一副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哈哈大笑的样子,傻傻地追问:“你们笑什么?快告诉我,你们笑什么?”。

4、故意做错事或者说错话,然后自己恍然大悟地说:“哦,我说错了”。“呀,我又做错了。”假装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并且一副十分懊悔犯了错误的样子,但是就是不改正,偏偏总在犯同样的错误。

贴心提示:

1、在和孩子游戏时,父母要全副身心地投入,不能以敷衍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2、设计这种游戏时,最好能有些喜剧性的冲突效果,以增强游戏的幽默成分。

生活中发现玩的资源


你可能会有这种烦恼:家里的玩具宝宝玩熟了,不太能激发他玩的兴趣了。继续买新的吧,将来旧了,宝宝又会不感兴趣,徒增玩具的堆积量;不买,又满足不了宝宝与日俱增的求知欲。为此,我们提议:

多为宝宝提供简单而玩法多样化的自然玩具。倘若在你的引导下,在日常生活中,让宝宝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颗有创意的心灵,平常的物体也能玩出不平凡的意趣。

比如:一段毛线绳,坐在温馨的被子中或沙发上开展其乐融融的亲子游戏“挑花被”,既能发展宝宝的观察能力,又能促进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宝宝的智慧在手指尖上”,相信大家早有所知、有所感;一张小纸片,折折、叠叠、剪剪、画画,用至无用之后再团成纸团投掷,简单、安全、又有趣;秋季的芦苇棒,可以开展构图、点数以及进行古老的“挑棒游戏”等等;家中各种各样的笔,各种不同的窍门、机关,宝宝也能津津有味地研究半天;废旧的牙膏盒、卷卷纸的纸芯(圆桶状)、饼干袋子都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制作,万花筒、汽车、望远镜、纸偶,等等;随处可见的报纸,任意剪裁,体验做个小小服装设计师的想象和创造的乐趣;……

多为宝宝提供和小伙伴交换或共同分享玩具的机会

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触:同样一个玩具有了同伴玩,立刻就变得“抢手”起来。而玩起别人的玩具来,即便是和自己的并无很大区别,宝宝也总是一副爱不释手、百玩不厌的投入样儿!

那为何不给宝宝创造一个交换玩具、共同分享玩的机会和环境呢!让宝宝和小区的小朋友多联系,和同事们的宝宝多联系;不遗余力地积极支持和参与宝宝就读的幼儿园或托儿所举办有关的玩具图书的分享活动。相信,工夫不负有心人,宝宝在这种互动式的活动空间中定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多让宝宝接触大自然,全身心投入“玩”的活动

泥土、砂石、水、砖块、瓦片、树枝,甚至一节狗尾巴草,都是让宝宝感兴趣的、又富于创造性的游戏材料。

你只需带上一些个小桶、小勺、小钉耙,在某个沙坑边,在近郊的田野旁,在小区已经停止施工的小型建筑工地材料堆放点上,宝宝就可以最大限度获得玩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让我们和宝宝一起来发掘生活中的“玩”的资源!

让婴儿更有幽默感的游戏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更容易溶入他周围的环境,为他周围人群所接受。同时,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比较容易从各种消极情绪中摆脱出来,不会长久地沉溺于各种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将来也就能拥有更加快乐积极的人生。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游戏:做鬼脸

适合0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研究表明,刚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成人简单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养宝宝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戏方法:

1、对着孩子吐舌头,观看宝宝的反应。注意吐舌头时,速度要比较慢,以便孩子能够完整地观察到父母吐舌头的全过程,并学习模仿。

2、瞪着眼睛,使劲鼓起腮帮子,将宝宝的两只小手放在腮帮子两侧,轻轻地挤压腮帮子,然后往外吐气。

3、让孩子抓父母的耳朵,当他抓到耳朵时,对着他吐出舌头。

4、让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当他摸到鼻子时,使劲皱眉,缩紧鼻子上部的肌肉。

贴心提示:

1、和比较小的孩子做这个游戏时,父母处于主导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从这种游戏中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并尝试学习父母的动作。

2、和大一点的孩子游戏时,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重点在于鼓励他创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样。

让孩子把书当玩具“玩”


让孩子把书当玩具“玩”(资料图)

我们知道,一岁多的孩子已经开始说话了,两岁左右,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找些图片或带文字的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孩子就会对书产生一定的兴趣。那么,刚开始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了解、认识书,可以给低龄宝宝买一些颜色丰富、质地坚硬的画书,不必强求学习书中的文字,目的只为了让孩子喜欢上新的一类“玩具”——书。

只有把书当玩具一样喜欢的孩子,才有可能产生阅读的冲动,才有可能对妈妈给他讲书中的故事产生兴趣。而恰恰在后面这个阶段,给孩子讲故事的妈妈却忽视了,要想让孩子不从自己的腿上溜走,最重要的是妈妈要学会讲故事。

除了妈妈要用儿童的语言和腔调来念书上的文字。更要对图画中的信息进行发挥,比如“鸭妈妈带着她的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游过河”,讲故事时就可以适当发挥:“鸭妈妈‘嘎嘎’地招呼孩子们,要小心翼翼地过河。”

当聪明的孩子在妈妈念书的时候偶尔插嘴,加入自己的理解或提出疑问时,妈妈一定要抓住时机耐心回答,并对孩子的出色表现给予奖励和表扬。比如夸宝宝聪明的同时,亲亲孩子的脸颊。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用肢体语言来奖励宝宝,效果更好。孩子被抱在妈妈身上,若妈妈还能跟孩子的头更贴近一些,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呼吸,就能更有效地传达读书时的情感。

这种“依恋”的感觉也会成为孩子喜欢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妈妈的搂抱、亲吻、鼓励与表扬中,对于故事就会很自然地关注。能把一篇并不很吸引人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那才是做妈妈的本事。在这样的温馨读书环境中,孩子把对母亲的依恋、幸福的感觉无意识地与读书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就会慢慢喜欢上书籍,进而喜欢上读书。

当然,在对0~3岁孩子培养阅读习惯期间,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对阅读的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爱模仿的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