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入学准备
2020-02-03 幼儿园的入学准备 幼儿园入学准备 入学准备幼儿园解决宝宝对幼儿园的“恐惧感”。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可以他们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恐惧,我们应该怎么解决他们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呢?
“我会在这里迷路!”
当你带孩子去幼儿园参观的时候,可以先通过一些标记教他辨认幼儿园的环境,给他数有多少层楼,告诉他洗手间在那里,同时咨询一下老师哪些课室是平时经常需要用的,就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带孩子熟悉这些教室。
“妈妈,我舍不得你!”
对于要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大的恐惧就是要离开所有熟悉东西——特别是爸爸妈妈,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在孩子要上学之前带他到幼儿园参观游玩几次,让他尽快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你可以让孩子参加里面的活动,或者在操场里面玩。如果每次去幼儿园的时候孩子都脸挂笑容,同时又能看到你笑的话,他就能接受到这是一个能够得到快乐的信息。如果孩子总是粘着你不肯离开的话,你可以跟他说今天的安排,然后跟他说再见,老师就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你可以画一个心性放在孩子的口袋里,告诉他想妈妈的时候就可以摸一下它。
“我不可以带我的小熊玩具了!”
带一些孩子熟悉的玩具或者棉被等去幼儿园现在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到了大一点的话可能会被其他同学取笑,所以最好还是鼓励孩子把他的玩具暂时留在家里,当孩子回家以后玩具就会迎接他回家了。
“我害怕老师!”
在上学的第一天到来之前,小孩子可能都会想象老师的桌子里面藏着大怪物。所以你可以在他上学之前介绍老师给他认识,或者给他举例子说有亲戚也是当老师的。当孩子上学以后,由于老师所做的可能会跟孩子的想象有区别,或者是老师批评过教育过他,所以孩子也可能会产生恐惧,你要做的就是向孩子解释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老师的目的都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听故事,所以要遵守课堂的纪律等。
“我没有朋友!”
如果孩子是惧怕交不到朋友的话,你可以告诉他见到陌生的人感到害怕是很正常的,其他小朋友也会有这种情况,所以自己先要主动地跟其他小朋友打招呼。你还可以跟坐在附近的小朋友沟通一下让他们跟你的孩子一起玩。如果你的孩子是特别害羞的话,就可以先告诉老师,老师会协助你的孩子尽快融入到其他的小朋友之中去的。
延伸阅读
在幼儿园里让宝宝自己解决问题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做好入学准备不会让我们手忙脚乱,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入学准备的知识吧!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在幼儿园里让宝宝自己解决问题”,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我们班的小朋友每天来幼儿园时,都会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活动间隙他们喜欢在一起玩玩具,有时侯自己玩,有时侯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通过讨论,孩子们逐渐有了一个全体认定的规矩: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的时候,一定得事先征得别人的同意。昊昊小朋友一向都十分爱惜属于自己的东西,玩具带到幼儿园里,自己不玩的时候总是很小心地把它放在玩具柜里,可是别人的玩具有时候也很好玩的,于是他就藏好自己的玩具,不客气地拿别人的玩具玩。如果别的小朋友要拿回但他却还没有玩够,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再给我玩一会儿吧,不要这么小气,老师说有好玩的玩具要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
如果小朋友真的大方还好,要是碰上真的“小气”的,那就要发生纠纷了。我却装作没看见这一现象,我想尽量让小朋友通过的规则发挥作用,让孩子的行为得到自然的后果。后来,昊昊发现每次在争抢玩具时自己都是失败者,因为别的小朋友都会站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身边说:“昊昊是个小气鬼,我们不要跟他玩。”于是,每当他要玩别人玩具的时候,大家都会马上把玩具抢回去,抱在怀里,不肯给他,他觉得很委屈,就到我这里来倾诉:“老师,他们不和我玩。“是吗?那为什么呢?”昊昊嘟着嘴巴:“我也不知道。”我假装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我给你想个好办法,下次你要玩别人的玩具时,先要跟别人商量,商量好了,别人就会跟你玩了。这个办法一定有用,不信你试试。”后来,昊昊在想玩别人玩具的时候,会事先询问:“让我玩一会好吗?”碰到爽快的,就给了,碰到不爽快的或讲条件的“我们交换玩”,这时,他有时会犹豫,考虑半天,在玩别人的玩具时,老惦记着自己的玩具,赶快又换了回来。渐渐的昊昊也能把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了。
在传统教育玩玩具的做法是:小朋友要学会谦让,老师往往回说“你们俩一起玩吧”或者“先让他玩,玩好了他会换给你的”。这些要求和劝告虽然常常能够奏效,但久而久之,活动室里发生了问题,就会找老师投诉,要求处理。其实,小朋友在交往中出现争执,让他们自己来解决,当时机不成熟,孩子没有内在迫切需要的时候,老师不出面。孩子自私,藏自己的玩具,“不合法”地玩别人的玩具,可让他满足一下自己一时的欲望,教师不必干预,也不指责,让他来尝尝自己的行为带来的苦果,让孩子自己碰壁、自己回头。有人说过:“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孩子自己能够想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想,要让孩子自己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去慢慢认识他自己的行为同他自己经受的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要坚持奉行“让孩子自己去做”的教育原则。
宝宝入园焦虑几大解决方法(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宝宝初上幼儿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对于一些常见的问题你都是如何解决的呢?以下就让我们来看一篇有关新入园宝宝焦虑的几大问题解决方法,相信对于小宝宝的成长很有利!
典型案例
开学第一天就做“小逃兵”
9月1日,爷爷带子昊去家附近的一家幼儿园报到,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小朋友,子昊一下子变得胆怯了,死死地拽住爷爷的衣角,不愿进校门,老师走过来准备带他进去,他却哇哇大哭起来,脸涨得通红。爷爷不忍心看孩子这样,只得带他回家,第一天上学,子昊就做了“小逃兵”。
第二天,爷爷费尽口舌终于把他送进幼儿园,等下午接时却发现他满脸沮丧。“老师不让我乱动,说我再哭就要给我打针。”小子昊向爷爷诉说委屈,不愿再去幼儿园,爷爷有些后悔以前对学校考察不周。到第三天,子昊发低烧,爷爷干脆不让他去学校了,就这样,小子昊在人生的第一道坎前就败下阵来。入园指导
得到承诺才去幼儿园
3岁的苗苗正式去幼儿园了,开学第一日,她还是蛮兴奋的,妈妈没费什么事就将她顺利送入幼儿园。可是第二天早上,她却赖着这不想去,“幼儿园一点都不好玩,妈妈骗人。”可不能让孩子打退堂鼓,苗苗妈开始给她讲道理,最终软使硬磨地将她带去幼儿园。
可是以后,每到上学的时间,苗苗就开始找茬,什么肚子疼、耳朵疼、鞋夹脚……这时,奶奶就哄着:“宝宝乖,好好上学,奶奶给你买漂亮的玩具。”在各种承诺诱惑下,苗苗不排斥上幼儿园了,可是,又多了一个毛病,就是每次上学都要讲条件,这让妈妈很头疼。
名师解答
深究原因,对症下药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面临一个陌生环境,要从个体生活过渡到有规律的集体生活,必然会产生很多不适应,不愿意去幼儿园,这是一个常见现象,家长需要做的是深究原因,对症下药。
有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差,对于上厕所、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能力都没有掌握,因此会感到恐慌不安,家长要注意提前培养孩子的这些基本能力。有的孩子是因为碰到语言障碍,比如他只会说普通话,而班上很多同学都说粤语,致使他不能顺利和其他孩子交流。幼儿园的老师一般都是双语交替教学,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听懂,此外,年龄越小,学习语言天分越高,在这方面,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还有的孩子因为性格内向等原因,不能及时融入团体,家长和老师都要尽快帮孩子找到一个好朋友,让他不感到孤单。
将孩子放心地交给老师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哭闹,就不忍心离开,这只会增长孩子的依赖心理,家长应该放心地将孩子交给老师,相信他能做好一切。一般来说,在老师的努力下,两三周之后,他们都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坚持来幼儿园,不要中断,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另外,家长也要及时来接孩子,不要让他有被抛弃的感觉。
家长支招:
讲幼儿园故事
在给儿子报完名之后,每晚睡觉前,我就开始给他讲幼儿园系列故事。比如,去幼儿园会学到哪些知识,会有哪些奇遇。没过两天,小家伙每天还没睡觉,他就迫不及待地要听幼儿园故事,经常是我提问,他就高兴地回答。第二天早上,高高兴兴地去学校寻找他的新故事。
——睿睿妈
提前入园缓冲焦虑期
在暑假的时候我就带洋洋去幼儿园参观,培养兴趣。开学后,我每天早上提前半个小时带他去幼儿园的游乐场玩耍,在那里,有个管理员喂养了一只小白兔,洋洋很喜欢那只小兔子,经常带些蔬菜喂它,当其他小朋友陆续入园的时候,洋洋已经习惯在这里玩了,我则很轻松地将他交给老师。
灌输规则意识
在孩子入园这件事上,家庭成员的态度要一致,有一天早上,宝宝有点感冒,我还是鼓励他继续去幼儿园,可姥姥却心疼地让他好好在家休息,宝宝这时候就有些惰性,嘟囔着不想去了。
最后我还是坚持送他去,规则不能破坏,否则,孩子容易养成遇事逃避的坏习惯。
宝宝回家家长“三不要”入园须知
一、不要刨根问底
孩子回家以后如果没有特别的反应,家长不必过多提到幼儿园,也不必讲过多的道理,孩子在学校待了一天,回家后他需要自由的氛围。即使孩子愿意表达,家长也要注意多做正面引导,多问问孩子幼儿园好的地方,而不要问他们在幼儿园有没有哭,同学欺负了没有,这样反而容易形成一种反面的心理暗示。如果想了解孩子的情况,尽量跟老师多沟通,也可以上幼儿园的网站了解,有的学校会把孩子一天的在校情况写在他们的博客上。
二、不要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唯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接孩子回家时总是拿出各种零食或饮料让孩子食用,结果会促使他在幼儿园因期待零食而不好好吃晚饭,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三、不要迁就放纵
部分孩子在上幼儿园后脾气会变得急躁,看什么都不顺眼,会莫名其妙地找茬发脾气,有时候会出现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无原则地“迁就放纵”。
本网站小编总结:刚开始的时候小宝宝们对幼儿园充满着好奇之心,当在那待了一天之后发现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时就容易打退堂鼓,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去幼儿园,这时家长们要学会合理的应对方案!
四大关键,解决宝宝入园问题(幼儿入学准备)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新学期已将向我们走来,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不会慌乱,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四大关键,解决宝宝入园问题(幼儿入学准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引言:2013年9月1日早晨,天空中点点雨飘着,空气清新凉爽,仔细闻闻,秋天要来了呢。 7点多的时候,幼儿园渐渐开始热闹了,老师们到班里了,孩子们来园了,院子外面三五成群地站着爸爸妈妈们。
最小的孩子有18个月就入园的,但是他的适应能力也发展很快,现在的自理能力很强,而且入园的时候孩子年龄小分离焦虑不是那么明显,这样孩子适应反而更快一些。
一般入园所需要的条件
首先孩子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比较黏人、霸道、胆小,跟小朋友相处的问题可能家长会比较担心,要划分清楚一点的话,入园前的准备工作,第一个是心理上要让他向往上幼儿园。第二,从环境方面,比如提前去幼儿园参观适应一下环境。另外,习惯,包括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刚才大家说到的黏人、霸道、胆小都属于跟人交往的意识。最后还有语言这一块,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这样跟别人交往比较容易一些。在心理准备这儿,可以多跟孩子说:“宝宝我们要去幼儿园了,幼儿园里面有很多跟你一样大的小朋友,很多好玩的玩具,老师还会带你做很多有趣的游戏……”从我们家长来说对孩子有一个正向的引导。千万不要跟孩子说再不听话给你送到幼儿园去,这样的话到幼儿园老师就会怎么怎么样,如果说这些,孩子首先会觉得幼儿园是一个恐怖的地方,会比较紧张。宝宝入园
从环境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更多带着孩子去外面看一看,比如看一看幼儿园整个大环境,看看班里面的布置。刚入园的孩子,家里面的布置比较家庭化,孩子一看比较亲切的娃娃家,有这样一些场所,孩子一去看有很多好玩的毛绒玩具,小男孩比较喜欢的小汽车等等,这个年龄段孩子喜欢的玩具材料幼儿园会准备好。
解决宝宝入园焦虑症的策略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有效的节约时间,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入学准备的知识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解决宝宝入园焦虑症的策略”,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很多的小宝宝们入园之时,总会产生一些入园焦虑的现象,那么做为家长,应该如何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消除这种不良的症状呢?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希望家长与老师都能够掌握合理的方法!
父母篇
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习惯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中的集体生活,大大减轻“初入园焦虑”。父母要有恒心、耐心和信心,要相信你的孩子是最棒的,一定能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里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入园前:每天抽空让孩子和左邻右舍年龄相近的孩子多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来上幼儿园时,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上学,这样就不会感到孤独无助了;让孩子逐步养成和幼儿园相适应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餐,中午睡午觉;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游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训练孩子自己上厕所,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增加自信;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给孩子看一些简单的图卡、画片。
入园后:孩子大哭大闹时,父母逗留时间不易过长,应及早离开;父母不宜当着孩子的面,告诉老师孩子的缺点,要记得顾及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不良嗜好已经在幼儿园中改正了,回家后父母还应配合巩固;父母要常和老师沟通,按照老师的指导、要求配合家教,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老师篇
“问题宝宝”之大哭大闹型
症状:小明是一个体弱多病的男孩,初入园三天以来,他一直大哭大闹,还闹绝食。老师上前抚慰他时,他就用踢、推等攻击性行为发泄不满。妈妈来接他时,他紧紧抱着妈妈不放,边哭边喊:“妈妈不要走,我不要上幼儿园!”
对策:
1、做游戏。老师可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转换他的注意点,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和老师亲近起来,这有助于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恐惧和陌生感。
2、扮演妈妈。对特别依赖妈妈的孩子,老师不妨有意识地扮演妈妈的角色,让孩子感觉一切如常,好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消除孩子与妈妈分离的恐惧、焦虑和不安。
“问题宝宝”之孤僻沉默型
症状:到幼儿园来的第一天,小乖的眼睛一直红红的,眼泪时不时地要往下掉,显得很孤僻。她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活动;不愿意睡午觉,要求把自己的小床和小朋友的分开,搬到另一个房间去;小朋友主动找她玩,她也拒绝和小朋友亲近,独自一人躲起来哭。
对策:
1、主动聊天。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每天都主动找这类孤僻沉默的孩子聊天。
2、帮助孩子找一个性格开朗的小伙伴。
3、立刻表扬。发现这类孩子的点滴愉快情绪,老师应该立刻在大家面前表扬、鼓励她,让她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并表达出来。
4、单独游戏。对于不愿意和小朋友做游戏的孩子,老师不妨把自己转换成孩子的角色,单独和他做游戏,激发他和别人共同游戏的兴趣。然后老师再慢慢离开,换上其他小伙伴和他继续做游戏,让他感受和同龄孩子游戏的快乐,促使他主动寻找小伙伴,渐渐摆脱孤僻,有自己的好朋友。
“问题宝宝”之特殊嗜好型
症状:小龙年龄和其他孩子差不多,却有一个很“幼稚”的习惯:迟迟不能断奶,时时刻刻必须含着奶瓶,游戏、学习、睡觉一刻都离不开奶瓶。路路是个大个子男孩,每天都带着橙汁来幼儿园,家里人把他宠成了什么水都不喝、什么饮料都不沾,只喝橙汁的特殊嗜好。
对策:
1、一步一步“戒掉奶瓶”。对断不了奶的孩子,老师可每天减少他的牛奶量,逐渐过渡到晚上不用奶瓶,但由老师抱着入睡,再逐天减少老师抱着入睡的时间,最后过渡到让孩子安心地睡在自己的小床上。
2、让孩子教育孩子。对于只喝橙汁不喝水的孩子,老师可让他每天亲眼看一看小朋友在体育锻炼后是怎样开心、主动地喝水的;让他亲耳听一听小朋友诉说喝完水的凉爽感觉、水对人体的好处。渐渐地,孩子就会跟着其他小朋友尝试喝水了。
看到小宝宝们一步一步的长大,进入幼儿园,开始自己摇一摆的走向人生新的阶段,相信每个父母,都会感到骄傲,但是也希望家长与老师们多注意隐藏着孩子们身边的一些危机,帮助孩子们做正确的引导!
如何了解孩子对幼儿园的感觉?
时间是一条金河,又是一年开学季,许多同学都会在开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提前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查漏补缺,你有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如何了解孩子对幼儿园的感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孩子入园的前几个星期闹情绪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需要时间适应新老师、新同伴,在思想适应离家入园的改变。
紧张:表现为一些反常的举止,如敲指、吮指、拽头发、尿床等。
沉默:表现为当你提及老师、幼儿的同伴或与幼儿园有关的事情时,孩子会停止谈论或变得紧张。
厌倦:表现为对幼儿园失去兴趣,不再想去幼儿园。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上述情况,应试着与宝宝谈谈找出原因。
西方国家幼儿家长经常为幼儿园做义工。有专家就建议家长:每月只需花一个小时在孩子班里义务做点事情,就能看到孩子对幼儿园的感觉。同时也能有机会看到老师对班级的管理,了解孩子与同伴的关系: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
出于我国现状,家长可通过询问孩子有关幼儿园的问题了解孩子对幼儿园的感觉。
美国专家建议:“关键是沟通交流,甚至是与那些很难较长时间专注于交谈的学前儿童。”既然孩子不能主动表达他的感觉,家长就可以询问孩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今天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吗?班里谁是你最好的朋友?今天在课堂上制作了什么?……如果你的孩子拒绝回答这些问题,或在谈到幼儿园的事情时紧张不安,就可能出现问题了。
家长应该保持和老师的联系。老师每周有五天的时间和你的孩子共处。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忽然不高兴或与同伴关系出现了问题,老师肯定比家长先发现并了解得更多。
孩子在幼儿园不开心时有一些常见的警告信号,如:去幼儿园之前肚子疼或腹泻。如果这种情况偶然发生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反复发生,你的孩子就可能正为幼儿园的某些事情担心。
如何解决宝宝的“入园不适应症”
如何解决宝宝的“入园不适应症”
他山之石:
德国的父母在孩子入园的当天除了为孩子买一只各种文具配套齐全的书包外,还会准备一个惊喜——入园彩袋:圆锥形的纸袋,里面装有各种糖果甜点,以及爸爸妈妈、亲戚朋友赠送的小礼物,像巨大的蛋筒冰淇淋,每个孩子都会抱着它第一次去幼儿园,兴奋地期待着打开彩袋的那一刻。
专家建议家长:要理解宝宝的“入园焦虑”,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宝宝的“入园不适应症”。
三步骤助宝宝快乐入园
熟悉新环境:
专家建议,在入院前,家长要带宝宝到幼儿园熟悉环境,参观幼儿园教室、卧室和活动室等各种场地,在幼儿园停留一两个小时,逐步适应幼儿园的各种新环境,让宝宝有熟悉和亲切感。
做好交往准备:
入园前还要做好孩子的交往准备:每天早晚让孩子与社区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不要关在家里;每天有意识地给孩子独处的时间,让孩子知道妈妈走了还会回来。此外,家长还要加强与老师的信息联系和感情交流,在入园时要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性格,在家的生活习惯和特点,便于老师掌握情况进行教育。
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很多时候,只要成人对孩子稍微“预告”一下下一步要做什么,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专家建议家长在入园前几天有意识对孩子进行“入园倒计时”,提高孩子对即将发生的情况的“预测能力”。如有可能,在入园前一天为孩子做一个小型的庆祝会,祝贺孩子长大了,祝贺孩子上幼儿园了,完成“仪式教育”。
接受孩子的分离焦虑
宝宝初次入园时,由于周边环境陌生,往往会产生恐惧感和无助感,从而整天大哭大闹、吵着回家或者沉默寡言,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但专家表示:“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哭。哭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面临孩子的入园焦虑,家长和幼儿园的任务,不是阻止或杜绝孩子们的哭声,而是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据专家介绍,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3岁儿童的交往范围还主要停留在家庭中。因此入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孩子小的时候,得到长辈们悉心的照料,是全家人关注的中心。可在幼儿园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要适应幼儿园里的日程,遵守幼儿园的常规,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老师的注意力和教室里的玩具、书籍……这一切,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对孩子们来说,初入园是一个突然的转变——他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父母送进了一个完全陌生,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空间,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对任何人他们都不感兴趣,他们只是疑惑“为什么妈妈要抛弃我?”专家认为,对于孩子的焦虑心情,家长首先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理解。
家长要警惕宝宝的入学恐惧症
离开学还有十多天,不少父母给今秋初入园的孩子提早进行家庭模拟训练。近日,不少孩子因为学前准备压力太大、恐慌、紧张过度而引起发烧、腹泻、头疼等生理不适。人为的“入学恐慌”正在袭击即将入园的学前儿童,专家提醒,入学准备是需要的,但还要注意一个度。
一、别拿老师吓唬孩子
“再闹,等你到了幼儿园,让老师来管你!”临近开学,不少父母拿学校和老师来吓唬即将入学的孩子。暑期里,还未入学的孩子可在家胡作非为,可即将入学,父母对孩子动辄表示不久将家庭、学校“双管齐下”,要给孩子上规矩。特别是即将进入寄宿制幼儿园的孩子,不少父母还以“一周不回家”来惩罚孩子在园不好好学习。
吓唬孩子绝对不可取。父母在入园前应对孩子多将讲自己当年入园、入学时的高兴心情,介绍学校里各种有趣活动。当孩子向父母提出一些好奇问题时,可在解答之余告诉他:“你就要上学了,有好多好多有趣的知识可从老师那里学到。”从而唤起孩子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激发孩子对未来新环境的向往和对老师的尊敬热爱。这样,孩子就不会惧怕上学了。
二、能力训练不能强制
有些孩子玩玩具、看画册经常只有几分钟的专心度,而且平时迷迷糊糊,经常丢三落四。临近入园,父母难免不为此心烦,有的父母便开始每天“集训”。内容包括注意力训练、“打坐”训练等,以强化孩子的注意力。
训练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应从幼儿期开始。在孩子入园之际,可适当进行学习能力训练,但不能强制。比如:培养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必备的独立生活能力,像会不会自己走进厕所大小便、自己穿脱裤子、自己擦屁股、识别自己的东西、知道自己和父母姓名等等。
专家建议,帮助孩子养成必要生活和学习习惯最好在入园前几周,可以制定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但入园前的学习预演最好和游戏、娱乐结合,不枯燥、不刻意。同时在游戏活动中加入模拟剪纸、捏泥人、写字和画画等,以便入学后更快适应。
三、心理恐慌会引发儿童的身体不适
幼儿的心理恐慌和紧张容易引起一系列生理上的连锁反应。入园前出现紧张、恐慌情绪的孩子会直接引发各种生理性疾病。有的孩子因过分紧张而出现饭前神经性胃痛、痉挛,有的孩子因为整天战战兢兢而出现夜间惊梦、失眠,还有的孩子因为白天压力过大、晚上休息不佳,甚至引起发烧、腹泻等。
儿童医院消化科医生表示,学前儿童心理承受能力弱,情绪异常极易引起连锁生理疾病。由于学习压力大、父母期望高而出现异常情绪,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前儿童小小年纪就出现失眠、神经性胃痛等成年疾病。医生建议,父母应该给孩子减负,不要过早、盲目地给他们制造人为心理压力。同时,通过合理饮食、充足睡眠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