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情绪和心态 决定孩子焦虑程度

开学季,“入园焦虑”的各种表现将会在各个幼儿园门口大肆上演。“我要回家”、“我要妈妈”……各种无法停止的哭闹声,此起彼伏。正所谓是,幼儿园门口,听取“哇”声一片。

众所周知,“入园焦虑”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对初入园的孩子而言,他们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面对陌生的园所环境,面临亲人的分离,情绪上难免会有起伏跌宕。然而,这个过程的长短、快慢以及适应过程中不良情绪反应的大小、强弱,都与家长的处理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孩子的入园也伴随着父母的心理适应。从孩子入园的那一刻起,与其说是孩子的适应,还不如说是家长各种担心的开始。因此,帮助孩子克服“入园焦虑”,首先要从家长开始。家长的情绪和心态,直接决定了孩子的焦虑程度。

家长的担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担心孩子进入陌生环境后,不会表达需求,吃喝拉撒这些基本问题不能得到解决;

二是害怕孩子在幼儿园发生安全问题,如会不会受小朋友欺负,会不会生病等。

而事实上,任何人从一个环境进入另一个环境,从一种生活方式进入到另一种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对即将入园的孩子和父母来说都是无法回避的。因此,家长们一定程度的担心是人之常情,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做好各种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情绪控制和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总没有成人那样成熟。面对孩子的不安,看着孩子的哭闹,只有家长的坚决果断,才有孩子的接受适应。家长们若是守在门外,坐立不安、心绪不宁、六神无主、魂不守舍,还伴随不安、抱歉等一系列复杂表情,迟迟不肯离去,这就大可不必。或许,正是因为你的迟疑,让孩子多了一次哭的机会;也许,就是你的不舍,让孩子多了一次闹的理由。他们的情绪,因为你们的种种牵挂,成了“焦虑“的砝码。但可能,只要你的一个勇敢转身,就会换回孩子的此刻的安静。

我们总希望孩子在未来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前提是自己首先是一个什么样的家长。孩子不适应,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去适应,而不是陪着孩子一起焦虑。因为,适应环境本来就是孩子成长中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家长只有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闯一闯,自己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才有可能在短时期内克服焦虑,更有可能在未来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有一个好“底子”。

因此,知道克服“入园焦虑”的方法和建议再多,也不如家长拥有一种好心态,一颗强大的内心。用正确的心理与孩子一起接受开学的分离,我们相信“九月的哭潮”一定就会很快过去,你家的孩子,一定不是“九月的哭宝宝”。Zj09.COM

zj09.com小编推荐

在分离焦虑症的周期里,家长和孩子焦虑心理(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分离焦虑是指宝宝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主要是因为孩子从家庭来到幼儿园,从亲人身边来到集体中,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这些现象又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李女士的女儿今年四岁,在崂山区一幼儿园上小班,9月2日刚刚入园,入园的第一天又哭又闹,抱着妈妈的胳膊不让走,好不容易在老师的帮助下才留在了幼儿园。晚上李女士将孩子接回家后,孩子一直闷闷不乐,然后第二天早上就开始发烧、流鼻涕,心疼的李女士给女儿请了两天假。孩子康复之后,吴女士去送孩子,发现班里有两三个小孩也因为感冒没来,她说:“为啥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容易感冒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市南区新贵都幼儿园的园长张延辉,张园长说:“对于刚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得分离焦虑症,主要是孩子因与亲人分离产生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个时期通常会持续两周。”不仅仅是孩子入园时会得分离焦虑症,家长也会得这种病症。张园长与孩子接触的多年来,发现孩子感冒一部分原因是天气变化,另一部分是分离焦虑症引起的身体系统的紊乱,孩子初到一个新的环境,周围的人、物品都是陌生的,会使他们缺少安全感。此外,许多孩子在家的时候可能不按时睡午觉,作息不规律,而到了幼儿园之后就要重新调整,原先的生物钟就会改变,也会让孩子有所不适。在吃饭方面,有的孩子会挑食,在家吃饭需要父母喂,而在幼儿园孩子需要慢慢学着自己吃饭。

通常孩子从幼儿园回家之后,家长大多会问“今天你学了什么了啊?吃什么了呀?”园长张延辉说:“其实这些问题不太适合刚入园的儿童,反而会增大孩子的压力,家长可以问孩子今天过得开不开心啊,有没有交到新朋友之类的问题。”宝宝入园园长张延辉建议家长如果看到孩子流鼻涕,属于轻微感冒时,最好让孩子坚持来幼儿园,因为一旦孩子发现生病就可以不来幼儿园,他们就会产生逃避心理,下次入园时更加困难。对于哭闹特别厉害的孩子,家长可以早点来接,或者中午带回家睡午觉,但不能持续太长时间。此外,天气干燥,孩子容易上火,要多喝水,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小便的颜色决定孩子喝水的量,但睡前不要喝水,因为孩子可能晚上会起来上厕所,影响夜间睡眠。

如何减缓宝宝入园焦虑情绪?


宝宝第一次进入幼儿园,由于与爸妈分离所产生的一系列焦虑情绪的反应都是正常的,毕竟第一次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离开熟悉的爸妈,进入一个陌生的地方,接触陌生的人,并且还要逐渐学会独立照顾自己。那如何减缓宝宝的这种焦虑情绪呢?这里我们介绍7个方法给大家。

1.提前让宝宝有心理准备

宝宝对爸妈的依恋很强烈,让他们一下子离开爸妈,会使其依恋感受阻,产生分离焦虑症,引起不安全感,因而让宝宝对上幼儿园提前有个心理准备是非常必要的。爸妈可以在假期里或开学前带宝宝到即将要去的幼儿园门口或里面转一转,让宝宝熟悉一下环境。

2.在家中给宝宝一定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客厅的一角,利用橱柜或桌椅隔出一个独立的空间,让宝宝体验在视线中感觉不到成人注视的情况,在那里游戏、看图书等,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减轻宝宝对成人的依恋感。

3.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期待感

认为在幼儿园中老师是一个可以帮助自己的人,相信哥哥和姐姐也都是在幼儿园中快乐地学会本领的。

4.爸妈还可以培养宝宝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穿衣、上厕所、吃饭等;生活习惯,如午睡等,帮助宝宝增加入园后的心理自信。

5.爸妈要调整好心态,给宝宝以积极的暗示

当宝宝对爸妈产生依恋和依赖不想去幼儿园时,很多爸妈往往心软、动摇。须知,宝宝虽小,对爸妈的情感、心态却是十分敏感的,当宝宝察觉到爸妈的动摇心态时,会强化他不愿上幼儿园的想法。所以爸妈应把握好心态,保持愉悦的情绪状态,送宝宝进幼儿园,并对宝宝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鼓励。

6.引导宝宝和老师交往

由于是很多宝宝围绕几个带班的老师,有的时候,如果宝宝不能够阐述自己的需求,可能会被老师忽视。所以爸妈应教育宝宝学会和老师交往,有什么需求去跟老师说,相信老师就像妈妈一样能够帮助自己,爱自己。另外,爸妈也要告诉宝宝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并与老师及时沟通,尽快消除宝宝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在与同伴交往方面,要告诉宝宝小朋友间要相互谦让、合作,有玩具要一起玩,与小朋友之间有了矛盾要找老师,不能打架。

7.多与宝宝交流

当宝宝从幼儿园回到家,爸妈可以问他在幼儿园里都学了些什么,今天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等,了解宝宝的心理感受,及时帮助宝宝消除一些情绪问题。

给孩子讲道理家长要摆正心态


给孩子讲道理家长要摆正心态

长久以来一直发现父母总喜欢跟孩子说教,从人生大道理讲到生活小细节。我相信也肯定孩子成长中需要父母的教导,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唠叨不断地希望孩子从自己的长篇道理中,学习如何安身立命、做人处世,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效果不彰,甚至孩子会反其道而行之,令父母伤心、痛心不已。

并非父母不能讲道理,但得运用恰当,包括时机、地点等。最重要的是心态问题,如果父母始终抱着我比你懂得多、比你有智慧等由上而下的教训孩子心理,反而会使孩子不愿接受,甚至抗拒父母所说的道理,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未受到尊重。

在有些演讲场合,当父母提出不少自己孩子的问题和处理方式时,十之八九都是用说服、提醒、告诫的方式,少有人用平等沟通的心态和方法。因而,我常建议父母对待孩子宜多用“动之以情”,少用“训之以理”。这也许是因为父母原本说的太多的一个反向建议,但并不意味父母不该说理教是非。

面对孩子问题时,不妨先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分享、倾吐之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此时,即使孩子说得不对亦不须加以批判),道理自然会进入孩子的耳里、心底。这种做法好比一个杯子盛满了水是很难加进新水的,只有让它先倒出来再装入。

对于孩子求知解惑的理性问题,当然可以讲道理,如孩子对学问知识提出的“为什么”,教导孩子处理事物的方法等。但是,对于孩子有情绪涉入、感到心理困扰的行为,父母且按住性子去同理孩子。

盼望父母想一想以下这一句话,“进入孩子的心中,用他的眼睛去看他的世界。”想通了便去试试看,假以时日会发觉亲子的心理距离更近了。

家长老师怎么帮孩子摆脱入园焦虑


实践证明每个孩子在入园之前是基本上都会出现入园焦虑的,这对这样大众化的一个问题家长应该怎样去帮助孩子化解入园焦虑的情况呢,家长通过下面的内容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面对“分离焦虑”,家长应采取怎样的方法呢?

◆熟悉幼儿园,减少陌生感

有条件的家长不妨给孩子报一个亲子班,让孩子感受幼儿园的生活,熟悉园所环境。实践证明,上过亲子班的幼儿很少有“分离焦虑”的现象发生。

◆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空间

它包括成人、同伴及异龄伙伴,让孩子感受交往的愉悦,增进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入托后较快地融入集体。

◆送孩子来园后不停留

有的家长送孩子来园后,不马上走而是爬窗偷看,这样很不好,一是对老师的不信任,二是更能引起孩子的哭闹。家长送孩子来园后应马上离园,这样孩子在心理上更能接受爸爸妈妈工作忙的理由。

◆积极与老师沟通

要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缩短适应期,首先家长的情绪、情感很重要,要消除自己消极的心态;其次,每天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情况;特别是孩子在生活上有无特别的需要,生理上有无特殊的帮助,应与老师讲明,减少孩子不必要的哭闹。

◆与孩子沟通注意语言导向

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导向,不要总问一些消极性的如“有小朋友打你吗”、“抢你的玩具了吗”等问题,这会让孩子不爱上幼儿园。 家长应在和老师沟通的基础上,从正面引导幼儿,如:“今天你得了一个小五星,真棒!明天我们还去幼儿园,得一个大五星好吗?”“老师说你真乖,可喜欢你 了。”“今天和谁做好朋友了?”……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多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以此帮助孩子、老师和小朋友建立起感情,会让孩子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幼儿园的老师一般会怎样做呢?

◆倾听孩子诉说

孩子适当地宣泄就是排出不良情绪的法宝。在班级中要给孩子单独开辟一个倾诉区域,如“悄悄话”、“我想对你说”等。老师的理解能够使孩子感受到自尊和力量,从而转化为健康的情绪和意识。

◆转移的策略

包括情感转移、言语转移、和游戏转移。如教师以形体语言亲近幼儿,抱抱、亲亲、摸摸、扮演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多创设几个娃娃家等,让幼儿有一种亲切感,从而使幼儿的依恋由家人转向老师,减缓因失去依恋而引发的焦虑。

◆奖励的策略

孩子对老师的肯定与奖励很当回事,如孩子能独立进餐、安静入睡、自己如厕、与同伴快乐的交往……教师采取贴花、印章等策略,很受孩子们喜欢。

◆适度满足

即对幼儿合理的要求给于适当的满足。开学初,采取容许家长进行半天陪读的形式,缓解入园焦虑。通过一些互动式游戏,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孩子熟悉 幼儿园的环境,从而缩短适应过程。部分孩子对家庭成员的依恋感很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而且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们应不限制幼儿拿依恋物。如有的孩子拿 手帕、玩具等依恋物时情绪确实有明显的好转,当孩子对老师、环境和同伴比较熟悉了,再逐渐让他摆脱这个依恋物能缓解孩子的焦虑。

小编总结:老师和家长采取不同的策略,有助于孩子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和发展,也缩短了分离焦虑的持续时间,多数孩子一个月后会基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家长和老师应共同联手减少幼儿“分离焦虑”现象。

宝宝入园前家长焦虑问题


9月,是一个令新生家长好奇中夹杂着焦虑情绪的月份。新小班幼儿入园,孩子们在生活习惯、活动方式和同伴交往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哭闹,此外还会出现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幼儿园玩具、不参与教师组织活动等种种不适应行为。如何尽快帮助孩子们度过这一适应期,成为

家长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选择了家长最关心的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请崇文区回民幼儿园的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尽量给家长回答得具体细致一些,希望能帮助家长解除焦虑情绪。

问题一:孩子在幼儿园都吃什么?怎么吃?

在幼儿园吃饭、喝水对幼儿来说将是他们要面对的“第一关”。首先,幼儿园会在保障营养均衡的前提下,从饮食的制作上尽量缩小家园差异,同时从色、香、味、形上吸引幼儿,激发幼儿食欲。比如,多为幼儿制作有动物形象的小点心、小包子、小饺子;各种不同配料的三鲜蛋羹、肉末蛋羹、蔬菜蛋羹等;松软可口的各种蛋饼和太阳米饭、果料米饭……进餐时,教师会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主动进餐,鼓励他们吃得饱饱的。在饮水上,幼儿园以白开水为主,还会为幼儿增加酸梅汤、秋梨膏水、冰糖菊花水、什锦水果汤等等,旨在去火、润肺、止咳、防病。

问题二:我的孩子准备整托,在家都是用盆大便,在幼儿园怎么办?

在幼儿入园初期,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幼儿在园大便的问题。有的幼儿因环境的变化会有憋大便的情况,对此,我们会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帮助幼儿解决大便问题。

通过幼儿来园前的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大便时间,以便教师在幼儿入园后可以在相应的时间提醒幼儿大便。

幼儿在家大便一般是坐盆,或有家长把着大便,而幼儿园一般都是蹲坑。幼儿不习惯就会拒绝在幼儿园大便。因此,我们会在班中准备便盆,让幼儿先坐盆,再慢慢过渡到由老师扶着蹲坑大便。

每个幼儿在家大便都会有不同的习惯,如有的幼儿会抱玩具或看电视,有的幼儿会要人陪等。我们会让幼儿先保留一些习惯,同时教师会陪在他们身边,减轻他的焦虑。

我们还会给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如为大便的幼儿带上小五星等,以强化他的行为。每班门前还贴有“幼儿大便情况记录表”,家长可以在接孩子时了解孩子在园的大便情况。

问题三: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哭闹、不适应怎么办?

年幼的孩子从家里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将会采取以下措施,以尽快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我们会尊重幼儿的一些生活习惯,让他们将这些习惯带到园中,尽量在幼儿园创设与家庭相似的生活氛围。

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需要,我们会用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来与幼儿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消除不安,使他们逐步对老师形成依恋。

在园中我们会以游戏的口吻、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使孩子在园中的活动充实而有趣,缓解孩子们的焦虑情绪。

我们会利用来、离园环节,做好稳定幼儿情绪的工作。如来园时,我们会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喜爱的玩具、关心的动物等)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淡化分离焦虑;在离园时,我们用言语鼓励幼儿,并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小星星、小贴画等)来强化幼儿高高兴兴来幼儿园的积极行为。

入园后,我们会定期进行回访,在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入园后表现的同时,与幼儿进行直接的互动,加深幼儿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

我们还会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家长的不同关注点,组织不同的小型座谈会和亲子活动,有的放矢地向家长介绍一些有效的育儿经验。

要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缩短适应期,首先家长的情绪、情感很重要,要消除自己消极的心态;其次,每天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再有,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导向,不要总问一些消极性的如“有小朋友打你吗?”、“抢你的玩具了吗?”等问题,这会让孩子不爱上幼儿园。家长应在和老师沟通的基础上,从正面引导幼儿,如:“今天你得了一个小五星,真棒!明天我们还去幼儿园,得一个大五星好吗?”、“老师说你真乖,可喜欢你了。”“今天和谁做好朋友了?”……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多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以此帮助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会让孩子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问题四:孩子在幼儿园都干什么?表现怎么样?

这个问题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会用最直观的方式,如照相、录像等来将幼儿的一日活动客观地记录下来,在离园时请家长观看。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利用“家长园地”、“宝宝生活记录表”、“我的一天”等形式向您介绍宝宝们一天的活动内容与生活情况。我们还会针对宝宝当天的情况给您相应的“爱心提示”,如注意给孩子换舒服的鞋、回家多吃水果、提醒孩子大便……

我们还会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将家长最关注的问题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及时传达给家长,以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及焦虑心情。

问题五:我的孩子会和同伴一起玩吗?玩得怎么样?

由于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孩子缺少交往的经验与技能,针对幼儿交往中出现的几种现象,我们老师会这样做:

对自始至终抱着自己的玩具玩的幼儿

这部分孩子对家庭成员的依恋感很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而且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们先不急于让他和别人玩,而是先和他建立感情,多抱抱他、亲亲他,多给他关注的目光,多和他说话,消除他的恐惧与焦虑。等他逐渐和老师熟悉了,愿意和老师一起玩了,再引导他和别的小朋友玩。

对需要老师领着她去跟小伙伴玩的幼儿

这部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强,只不过跟小朋友还不熟悉,有陌生感,这时老师会充当小朋友交往的“红娘”,帮助他们互相认识;结合班上开展的“认识新朋友”的主题活动,引导他们共同参与游戏;让他们把手中的小玩具交换玩,学会轮流与分享等等。

对抢别人的玩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

这部分孩子多数是没有和小朋友一起玩的经验,在家庭中,都是成人顺从他,而在幼儿园面临着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的状况,一时适应不了,由此出现攻击性行为。首先,在小班会增加班上相同玩具的数量,保证每个孩子都有玩具玩。其次,教师帮助幼儿协调和小朋友的关系,教给他一些和小朋友交往的方法和技能,比如学会用协商的口气跟对方说“给我玩会儿好吗”或“咱俩换着玩好吗”。我们也希望家长多带孩子出去和小伙伴一起玩,并给孩子以正面引导,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对因交往方式不妥,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幼儿

这部分孩子有时在交往的过程中出于喜爱、亲热的情感,咬或掐其他的孩子,其实他们并没有想去攻击别人,只是交往方式不妥。究其原因是有些家长常常通过在孩子的脸上咬一口、屁股上拧一把等方式表示喜爱,孩子们便模仿了成人的这些举动,在幼儿园与小朋友交往中表现出这种“攻击性”行为。所以,我们成人要为孩子做出榜样,改变这种不妥的亲热方式,学会用正确、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在父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往往有着更高的上限。

一、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能飞多高

有心理学家指出,在孩子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

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孩子会下意识地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就是一个例子。曾纪泽以父亲为榜样,为人处世、做官做事都向父亲学习。入朝为官,在政治事务中表现出不亚于其父亲的能力。

曾国藩在处理外交事务——“天津教案”中,处置失当,名声跌落谷底,曾国藩意识到外交的重要性,于是常常告诫曾纪泽要开眼看世界。曾纪泽就学习外语,势要在父亲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果不其然,曾纪泽在后来的外交事务中发挥出色,在新疆的领土争端中捍卫了国家利益,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

而且,相对母亲而言,父亲不会溺爱孩子,他们往往给孩子指明一个方向,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达。

孩子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也可以锻炼自立的能力。

所以,父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无巨细的体贴照顾,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

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

二、父爱的充足保证了孩子的安全感

随着如今教育成本的增加,父亲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往往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工作,往往很少有时间陪伴家庭,这就造成了孩子教育上的巨大缺失。

幼年缺乏父爱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都说父爱如山,孩子身边没有一个坚实依靠的时候,就会变得自卑、焦虑。

长大之后,哪怕成为一个健壮的大人,孩子也无法摆脱这种不安全感。

这样的孩子在事业上很容易墨守成规,恐惧失败,不敢突破创新,不敢做出新的尝试。

这往往会使得他的事业受到局限,不能突破固有的局面,打开新的天地,这严重制约了个人事业所能达到的高度。

所以,无论再忙,身为父亲也一定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父亲的关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一个足够坚强的后盾,很容易产生安全感。这样的情况下,做事就会自信很多,而不是畏手畏脚。

在家庭教育中,母亲也同样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母亲特有的温柔和宽容可以让孩子养成宽厚的性格,而母亲自身的修养,往往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品德和人格。

一、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品德

奥地利关爱女孩协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提问:如果一个家庭有一双儿女,但只有一笔教育经费,你投给谁?他们的答案是:投给女孩。因为教育了一个男孩,你只教育了一个个体,而教育了一个女孩,你就教育了一个家庭,教育了一个民族,教育了一个国家。

这并不是虚言,在一个家庭里,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品德。

婴儿时期,人的意识极为单纯,行为习惯也不固定,在心理上对母亲有一种独有的依恋。母亲的行为举止、思想品德,容易在子女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逐步形成善与恶、真与假、好与坏、是与非的最初概念。而这个时期的基础打得如何,将决定他们成为怎样一个人。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所说:“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决定了他是否能够在社会中立足,是否能够和人好好相处,是否可以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犯原则性错误。这样的人,可能不会有十分惊艳的表现,但是胜在踏实稳定、耐力悠长,人生之路也自然可以走得更远一些。

二、母爱如水,温柔宽厚

我们常说严父慈母,母亲对待孩子往往更温柔、更宽厚,父亲往往更为严厉,女性的特质决定了母亲在教育中往往更能包容理解,也更有耐心。

所以,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如果是由父亲带大的女孩一般比较像男孩子,脾气往往比较直接。

被母亲带大的男孩则一般比较温柔宽厚,包容性更强,不喜欢咄咄逼人。

老子讲,柔能克刚,懂得包容往往比一味刚强更有力量。

养成宽厚待人的处事方式,这样的孩子不尖锐,在踏入社会之后,往往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也比平均水平要高很多,事业发展也很少受到大的挫折。事业发展、人际关系都相对稳定,不容易出现激烈的变动,人生就会相对平和幸福。

在如今孩子的教育中,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父亲和母亲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人。在家庭教育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不可或缺,少了哪一方都可能造成孩子发展的失衡。

所以,每一位父亲和母亲,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自己擅长的地方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既可以飞得高,也能飞得远,拥有一个成功而又幸福的人生。

让焦虑的心情不要影响孩子的入园情绪(宝宝入园)


引言:暑假的日子一天天的掠过,孩子们自由自在的的假期也过去了一半。当我们回忆起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日子,是多么的开心啊,你看那山间的小草如此的茂盛,路边的野花格外的芳香,我们那么的无忧无虑,我真希望这个暑假一直继续下去。然而我就要上幼儿园了,我不知道我能不能适合幼儿园里的生活。

每年入园第一天,新生班的场面可用哭声震天形容。宝宝入园,有的孩子虽然入园第一天表现不错,但没过几天便用不吃饭、不睡觉来“抗议”,有的甚至做梦也念叨“要回家”。一些家长于心不忍,第二天就帮孩子请病假,后来就变成隔三差五请假,结果别的孩子已适应幼儿园生活,他的孩子还哭闹。此种情况是典型的分离焦虑症。出现的原因,南京路第一幼儿园园长助理刘明英、市北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于海泓、崂山实验幼儿园教研部主任刘英三位专家表示,是因为家长和孩子在入园前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出现这一状况的办法,一是让孩子对幼儿园充满向往,二是提前到幼儿园去参观。 刘明英和刘英均表示,在孩子入园前,家长要让孩子对幼儿园有所了解,对幼儿园生活充满向往。可以用愉悦的语调告诉他,“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你下个月也要上幼儿园了,你可真棒啊,妈妈可真是高兴啊。宝宝入园,幼儿园里有好多好玩的玩具,有好多小朋友和你一起玩,还有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样爱你的老师们,他们会教你们唱歌、跳舞、做游戏。妈妈每天都会送你过去,到了下班时,再把你接回来。”刘明英说。提前告诉宝宝这些,让他明白妈妈送他去上幼儿园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而不是将他放在一个地方不管了。另外,如果小区里有和他熟识的孩子也要上幼儿园,可以告诉他,你的小伙伴儿也要去上幼儿园了,你们又可以在一起玩儿了。同时,刘英还提醒各位父母,千万不要用“上幼儿园”来吓唬孩子,比如跟他说“在幼儿园可就有人管你了;在幼儿园可不如在家好;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再不怎样,我就不去接你了。”这样会让孩子对老师和幼儿园在心理上抗拒和恐惧。

本网站小编: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宝宝入园后,各位家长一定要充分相信孩子,孩子的适应力是非常强的,同时要充分相信学校和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