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父母正值干事业的年龄,这时拖着个小宝宝费心又费力,干工作还分心。为省事起见,许多父母就把孩子放在奶奶家,但是,孩子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会感到没有依赖,产生焦虑情绪,引起分离焦虑疾患。

孩子的焦虑情绪有以下表现:

1、持续地担心父母受伤害,或害怕他们会离去不归。

2、持续地担心不幸的事会使自己和父母分开,如自己可能会走失、被绑架、被杀,或成为意外中的牺牲者。

3、持续抗拒或拒绝上学,以便留在父母身边或留在家中。

4、持续抗拒或拒绝上床睡觉,除非父母在身边,或拒绝离家在外过夜。

5、持续逃避独处,如影随形地跟着父母。

6、重复出现包含与父母分离为主题的恶梦。

7、在许多上学日或其他预期将会与父母分离的日子,会用生病头痛、肚子痛等来挽留父母。

8、预期离家或离开父母时,会大发脾气或哭泣、请求父母不要离开。

9、当孩子离开父母时,会出现过度压力或抱怨的情况,如想回家、打电话给父母等。

这种焦虑情绪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体现,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觉,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同时也教孩子一些放松的技巧。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作出的承诺尤其被孩子重视,因此,只要许诺就一定要做到。否则会让孩子产生戒心,更加没有安全感。另外,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管教不一致、太多的批评时也会引起焦虑情绪。

相关阅读

巧妙化解婴儿分离焦虑


焦虑孩子六个月大后,开始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害怕和焦虑,怎样减少孩子因分离时,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呢?父母每天拨出时间陪伴孩子,唱歌、看故事书、拥抱等,通过简单的亲子互动和游戏,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心和爱,减少因分离产生的不适感。

一般而言,孩子在未满六个月以前,只要有人能细心照顾他的需要,不论是由谁来照顾似乎差别不大。但是到了六个月之后,孩子开始会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产生害怕的情形,

而他也会开始对他有反应的人,如和妈妈、保姆之间产生一种特殊的“连接”,而当孩子和某一特定个人产生密切的连接后,才会有所谓的“分离焦虑”产生。

分离前应有缓冲期

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当孩子和对他有反应的人面临分离时,会产生一种不适应行为,而这种不适应行为,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如:越小的孩子,会表现出来紧紧抱着父母不放、害怕、非常爱哭;而较大的孩子,则会有惧怕的表情出现、情绪非常不稳定、又叫又跳的、耍赖、哭躺在底上不起来等等。

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分离焦虑的,有些孩子面对陌生人或陌生环境,丝毫没有陌生害怕的情形,而且还能和别人玩得很开心。此外,在和孩子分离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事项:

1、要有一段分离缓冲期:当父母需和孩子分离时,应有一段缓冲时间,让父母和接替者之间有角色的传递,一方面让接替者产生信心,另一方面可让接替者了解你照顾孩子的方式和态度。如果接替者能充分配合,则能减少孩子面对分离时所带来的焦虑和不适应行为。

2、有父母完整的照顾:如果父母给孩子完整的照顾,让他对外在世界深具信心,则孩子比较乐观,对幸福较有把握,这样就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分离。如果父母平日对孩子疏于照顾,他的依赖的心理没有获得满足,所以当孩子面对分离,会感到害怕、悲观,对环境的变动也比较不能适应。

分离焦虑对宝宝的危害


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继继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分离焦虑症的危害

入园分离焦虑对孩子身体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因此很多孩子进入幼儿园一周左右会生病。

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新入园的幼儿中,焦虑程度严重的幼儿数量在增加。经过家长的陪同孩子们在幼儿园刻意安排的适应活动后,有的孩子已基本度过焦虑期,但有的孩子的焦虑表现仍很严重,为什么孩子之间会有如此判别呢?看看新生入园时幼儿园门外那些同样焦虑不安甚至泪洒衣襟的年轻父母,你就明白了答案--正是他们的过度呵护造成了孩子的过分焦虑。

专家指出,生活上的过分娇惯会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活动上的过多限制会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会影响孩子主动探索和积极创造能力的发展,而这些能力上的欠缺,又直接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发展,使他们在面对一个新环境时,比别的孩子产生更大的心理恐惧和分离焦虑。前几年媒体曾报道有位智商很高、考试成绩很好的大学生当听说将被派往国外学习时,竟浑身发抖不知所措,如今看来,那也许就是“分离焦虑”的严重表现。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大”,意思是说孩子三岁时,就可以看出他未来的发展;而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则进一步指出: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这些都提醒年轻父母们:分离焦虑只是一种表现,它说明了幼儿三岁前教育培养中的某些失误。因此说,关注分离焦虑,实际上是关注素质教育。

更多入园内容,请关注入园专题“轻松应对宝宝的入园焦虑!”

专家:正确对待孩子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于对自身保护的一种能力,所以我们提到分离焦虑的时候不用太过于紧张和焦虑。分离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呢?也就是说在我们生命最初即是孩子出生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和妈妈分离,当孩子和妈妈分离的时候会本能的产生这样的恐惧,所以孩子分离焦虑的种种表现其实都是在和母亲去表达他的恐惧和他的情绪。

专家简介:安澜--邢君,儿童文学作家、身心灵合一导师、国际催眠师、国际躯体治疗师、婚姻家庭辅导师、音乐治疗师、荣格心理分析师、北京电视台特约心理咨询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特约心理咨询师。曾留学德国,在德国北威州立家庭援助中心援助服务。人本主义的会心团体公益组织【青未了心灵成长小组】和青未了心理咨询中心的最初创办人。对于各类心因性躯体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关于孩子的分离焦虑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安澜:首先分离焦虑不是一件坏事,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于对自身保护的一种能力,所以我们提到分离焦虑的时候不用太过于紧张和焦虑。分离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呢?也就是说在我们生命最初即是孩子出生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和妈妈分离,当孩子和妈妈分离的时候会本能的产生这样的恐惧,所以孩子分离焦虑的种种表现其实都是在和母亲去表达他的恐惧和他的情绪。

安澜:当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孩子自我保护的这样一种能力,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尽可能的减少和孩子的分离,因为按照心理学来说孩子0至3岁是孩子建立信任感的一个时期,所以在这个时期是特别要减少母亲和孩子的分离,如果这个时期打好了一个基础,母亲和孩子有很好的信任关系,孩子在大一些去幼儿园这样的一种分离就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网友豆子宝宝:您好:我的宝宝10个月,请问什么时候可以去幼儿园比较合适?

安澜:不清楚您的具体情况,但是从孩子的身心健康来说,尽量推迟和孩子的这样一种分离,对于孩子的今后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心理学研究过有一个印地安少数民族的故事,发现他们特别的慷慨和有安全感,发现造成这样的一种现象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吃奶要吃到2、3岁甚至到4、5岁,也就是说孩子在生命的最初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很大的信任和很大的安全感,所以根据您现有的情况,建议您尽可能推迟和孩子的分离,最好是3岁以后去幼儿园。

网友清竹幽露:我的孩子一见我离开就哭闹是否是离开焦虑?

安澜:请问您的孩子有多大?假如说3岁以内的孩子,说明您的孩子非常的敏感,这需要我们多花一些时间去陪孩子,尽可能满足他的需要。

网友benqianhui:您好:我有三个问题想让您帮我解答一下,谢谢!

1'我女儿刚满一岁半,平时都是姥姥在家带她,对姥姥非常依赖,白天还好一些,妈妈单独带她也可以,可晚上只有姥姥一个人才能哄她睡觉,而且睡到半夜要是发现姥姥不在身

边不大哭不止,只要姥姥在身边马上就不哭;

2平时吃饭也让姥姥一个人喂,只有高兴的时候才让别人喂,而且在姥姥面前总是很不听话,想要什么就大喊大叫,你让他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3在家里很不认生,而且爬上爬下,可一到外面越到生人就很怕,总抱着姥姥或妈妈不放,很害怕,别人问什么也不回答,她的这种行为我们做家长的如何改善呢,谢谢!

安澜:根据您提到的这个情况,也就是说孩子跟姥姥更亲密一些,孩子会和她更加亲密的人建立信任关系,所以他和姥姥的这样一种关系,其实更像是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孩子和母亲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尤其是3岁以前的孩子,所以孩子所谓的不听话也没有关系,是因为孩子感觉到在这样的关系是感到信任和安全的,孩子3岁以后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关系,也就是和父亲的关系,孩子和父亲的关系更多的是建立规则,也就是说我们常常提到的是否听话,所以那时孩子再长大一些后去做的事情,我们现在不需要着急。至于孩子在家里和家外是不同的表现这样的事情,这也是非常正常的表现,3岁前孩子更多的是向内去和线新建立关系,而当孩子和母亲能够有一个很好的信任关系后,3岁以后他会很自然的把关系向外。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专题“正确对待宝宝的分离焦虑!”

网友紫藤花园:宝宝2.5岁了,就要上幼儿园了,适应期间一定会哭闹的,这应该就是孩子的分离焦虑之中一种吧?我就是想问“在小孩刚上幼儿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问题?

安澜:首先要让孩子去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和同学,这个时候妈妈要多花一些时间来陪伴,当孩子有足够的熟悉时候,逐渐的和孩子分离,也就是说给孩子这样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

安澜:家长可以选择,首先亲子班,有的幼儿园在刚刚入园的时候,开始允许妈妈陪伴或者上半天,让孩子逐步适应;还有一点注意的是,可以选择孩子的从小玩伴一起上幼儿园,另外孩子入园以后要多跟老师沟通,关注孩子在园里的表现和社会交往情况,因为孩子回家以后表现很平静,或者对幼儿园很排斥,只看这些表现还不足以了解孩子到底能不能适应入园和家长分离。

网友青梅竹帚的传说:安老师,你好!我家男孩三岁半,在幼儿园一天也不哭,平时比如打针,摔跤,爬高这类事情也很勇敢,可是在父母面前有事不顺心就哭。有时哭开了头,能连哭几次,带他聚会常常很尴尬的回来。相对其他孩子,我儿子的情绪显得很不稳定,有的家长通过打骂孩子让他皮实,我不想这么做,少受打骂的孩子会很娇气吗?除了帮他排解情绪,有没有治本的办法?谢谢!

安澜:我觉得这个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应该很强,他在外面的时候可以判断和别人的关系,调整自己的行为,但是在父母面前他应该是更有安全感,他内心会意识到不用太严格的约束自己,家长可以回想一下带孩子聚会的时候,是不是对他有比平时更多的要求,有些要求可能已经超出了孩子能承受的范围,就是家长在带孩子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会期望他表现更好,但实际上孩子往往很难达到这种过高的要求,最好是在外面和平时对他的要求一致。

安澜:我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样做是非常的坚强,但我们想如果非常硬的东西其实它很脆,也就是说男人既有刚强的一面,也需要有柔软的一面,所谓刚柔并济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网友jsntzll:你好,我家宝宝21个月了,要什么东西就非得要到手,否则就哭,使劲哭。这正常吗?

安澜:这很正常,家长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分处理,如果是孩子的玩具没有危险的东西,一般都可以满足他,有时孩子的哭闹是因为家长没有及时的满足他,对他的需要有些疏忽,孩子这时候表达的是需要家长的关注,如果是别人的东西,已经可以跟他讲道理,让他去和别人商量或者交换,让他去请求别人或者拿自己的东西跟别人交换,如果一些很危险的不能让他拿的东西,也可以跟他说清楚,有严格的界限,但是前提是父母对他的需要有及时充分的关注。

网友liliann78:安老师'你好'我宝宝十个月'是个女孩'目前我和我的父母在家带她'等明年我就要去外营点和孩子的爸爸在一块上班'一年才能回来一次'孩子只能跟随外婆外公带了'生活方面我不担心'主要是教育方面'和孩子的心理问题'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怎么办好?

安澜:孩子在3岁之前都是在建立信任感的阶段,所以孩子需要一个非常稳定的环境和关系,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建议您和孩子在一起,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保持和父母的稳定关系可以帮助他去建立稳定的安全感,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不同,孩子看重的是稳定的关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大人认为的物质条件的好坏,因为我们在咨询过程中看到太多的人长大后的心理障碍都是源于儿童期没有一个稳定的关系造成的不安全感,所以再次建议能和父母在一起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网友furong_gou:我的宝宝今年3岁了'刚刚进入幼儿院'可是每星期去一两天后'到星期三就不想去了'还经常在夜里哭闹'他平时就有爱哭闹的习惯'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安澜:这个可能是因为幼儿园的环境和家里差异很大,包括老师、同学、玩具等等物质的因素都让孩子感觉很陌生。建议家长和老师多去沟通,请老师帮忙,给孩子更多的关注、更多的鼓励。同时,父母也可以试着跟孩子沟通,询问他在幼儿园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尽量的寻找孩子在幼儿园能做什么熟悉的事情,玩什么熟悉的游戏或玩具,有没有什么熟悉的玩伴,以便帮助更好的适应,还可以使用一些奖励,比如如果在幼儿园表现很好,老师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家长同意带他出去玩一次,或者答应他放学后早一点去接他,让他希望家长去接他。

网友qiuzixia:你好,我家宝宝16个月,很喜欢打人。有的时候和其它小朋友玩的时候常打人,其它他也不是欺负人,只是表达他的一种“喜欢”在一起玩的态度!可我儿子手劲很大,往往会打别的小朋友打疼了。请问要怎么样改掉他的这个坏毛病?

安澜:这是孩子在探索他和别人交往的方式,家长可以告诉他打人的话这样是无法和别人成为朋友的,甚至可以稍微重一点打他一下,让他能体会打人不好。

网友香格里拉__:我宝宝一个多月大'我和她爸间中会吵架'其中一次在宝宝面前说过有想离婚的想法.不知这对宝宝有多大影响?

安澜:您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家长,的确如您所讲,当孩子的面去吵架对孩子是会造成影响,但如果您意识到这一点,我想您在以后的时间就会尽可能的回避不在当着孩子的面去争吵,所以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您会非常的关注和用心,您的小孩将来会很健康的成长。

网友yidan9:安老师:你好!我的女儿22个月了,她特别喜欢摔东西,不喜欢或者是不想要的东西马上就会摔到地上,面对她这种喜欢摔东西的行为,我应该怎么办?另外,她特别依赖我,只要一找不到我就开始哭,我该怎么办?谢谢!

安澜:孩子摔东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在表达愤怒,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孩子在探索,他在探索这个东西是个什么样子的,所以无论是哪一种可能,表达愤怒和探索都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经历,都是需要去保护的,所以您可以去准备一些不易摔坏的东西给宝宝玩,把一些易碎的东西收好收起来,远离宝宝。至于孩子特别依赖您,这也是这个年龄孩子去建立信任关系的一个必经途径。

网友豆子宝宝:您好:10个月的宝宝应该注意那些心理问题,平时父母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性格!

安澜: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我想我们一起去教育孩子不如我们以身作则,因为孩子所能够学习到的是他从父母亲那里学到的,一般来说是他看到的、听到的,所以他看到的爸爸妈妈是心理非常健康的,他便会去模仿他们,所以孩子便会有了良好的性格。

网友香格里拉__:宝宝经常一醒就哭'多是肚饿'如果我不立该喂她(母乳)'她会对妈妈不信任吗?

安澜:一般来说孩子的需要不能及时满足就会造成所谓的创伤,当母亲满足孩子需要的同时,其实也是母亲自己的内在需要,所以当母亲知道孩子是因为饥饿才哭的时候在第一时间给孩子喂奶是非常重要的。

网友furong_gou:您好.我家宝宝生气时经常爱说:讨厌'我不要你了'再也不跟你玩了'脾气非常倔'有哭又闹''我们该怎么办呢?

安澜:这些话应该是模仿别人说的,特别是大人说的,1岁半到2岁的孩子会经历一个第一反抗期,他故意跟父母闹别扭,不听话,哭闹都很正常,父母还是应该耐心的理解和体会他的需要,多多关注,对他说这种话可以冷处理,不用理会,或者回答说我喜欢你、我愿意跟你玩。

网友clqepwq1981:专家你好,我女儿马上就8个月了,我准备8个月断奶,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还有女儿断奶后就会跟姥姥回老家去,我想请教,应该怎样做最好呢?

安澜:其实秋冬季节不是一个好的断奶时机,因为天气比较冷,孩子抵抗力会下降,母乳的抗体和其它营养对孩子健康的发育很重要,如果能推迟或者在来暖气之后再断奶会更好。尽量不要太早的跟孩子长期分开,在3岁之前父母的陪伴对孩子也非常重要。

网友benqianhui:女儿一岁半,现在脾气很大,只要不能满足他的需求,她就会很横,而且嘴里还不要不要的,你再大声一点他就用哭来反抗,我们做家长该如何做呢?

安澜:孩子可能已经进入反抗期,对他的需求也应该分类处理,能满足的就及时的满足,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耐心的跟他讲道理,有时让他哭一会儿也没有问题。

网友furong_gou:是不是剖腹产的孩子分离焦虑更大一些?

安澜:国外的研究证明不一定是剖腹产的孩子分离焦虑更大一些,但剖腹产的孩子长大以后有抑郁情绪的机率要远远大于自然分娩的孩子。

网友furong_gou:孩子胆子小'爱依赖大人'特别是依赖妈妈'去外面都要妈妈领着这是不是一种分离焦虑的表现?

安澜:这不是分离焦虑的表现,而是一种依恋关系的体现,孩子很依恋他的母亲,如果您的孩子现在还没有上学,这一切都很正常,孩子在建立依恋关系后才会去学习社会关系。

网友宝贝儿好:我的宝宝一岁两个月断奶同时被带回姥姥家,之前一刻也没离开过我。现在宝宝一岁7个月,白天我上班晚上陪她,问题是:到晚上不肯睡觉一秒钟也不离开我;白天在家乖得很但经常发愣。我觉得她很敏感,焦虑挺严重的

安澜:这确实是分离焦虑的一个体现,白天和孩子分离,晚上孩子则更加的害怕分离,所以很黏人,这时候需要家长多些时间去关注孩子,陪伴孩子,让孩子逐渐的恢复和母亲的信任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漫长和重要的过程,当您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也就是去改变的最好时机。

网友sunnygirl_sun:专家您好'我女儿1岁9个月'见到生人就很怕(特别是男人)马上就要走'不走就哭'而且哭得特别利害'曾经去朋友家玩'哭了半个小时'但半个小时后就没事了'而且和朋友玩得挺好。

安澜:这是一个孩子和母亲建立信任关系的问题,这时更需要母亲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理解、支持和陪伴,慢慢的您的孩子就会缩短见到陌生人害怕的时间直到不再那么害怕,因为在他的身后会有陪伴他的妈妈。

网友清竹幽露:对,我听说过孩子三岁之前与母亲的关系将影响她的性格、以后是否有安全感,注意力集中,是否有成就都与三岁前与母亲建立的信任关系有关,是吗?

安澜:是这样的,需要补充的是不仅是和母亲有关系,而且整个家庭关系母亲、父亲、孩子,就好像是一个三角关系,这个三角关系的平衡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的成长。

网友sunnygirl_sun:为了让孩子不怕生'我们每天都出去玩两三个小时'如果和小点的孩子就没事'大点的就不行

安澜:孩子怕生不是一个问题,也不用刻意地去见生人,只要我们去关注,去陪伴孩子就好了。

网友benqianhui:我有宝宝一岁六个月,在家不顺心总是哭得很大声,可要是在外面很怕生,而且哭也很委屈的无声哭,很担心孩子憋屈出病来,希望专家给些好的建议和方法,谢谢!

安澜:孩子在外面很怕生,如果回家以后母亲能够去和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沟通,让孩子能够充分的表达他的情绪,孩子也就不会憋出病来了。

网友sunnygirl_sun:为此我们都不敢带孩子去朋友家玩了'请问专家'孩子什么时候才能不认生

网友sunnygirl_sun:专家怎么不回答我的问题

安澜:我们在生活中会看到一些大人遇到一些新的人和问题也同样会有担心,所以孩子怕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是问题,不需要去解决。

网友qiuzixia:我有试过,我甚至很重地打回他,可他根本就没有反应!也不觉得会疼!我们小区的妈妈们都叫他“小土匪”!

安澜: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让孩子在和同伴的交往中自己去体检建立规则,但如果双方父母都在场就应该立刻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制止孩子打人的行为,甚至立刻把他带走。

网友mary81218:您好:19个月的宝宝应该注意那些心理问题,平时父母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性格!

安澜:在家庭的关系里面夫妻关系对孩子影响是最大的,要想培养孩子的性格能够处理好或者说有一个很好的亲密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的帮助。

网友mary81218:您好:19个月的宝宝应该注意那些心理问题,平时父母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性格!

网友拴宝:专家你好,我儿子现在两岁两个月,上红黄蓝的亲子课也有几个月了,可是,这个孩子在课上不和小朋友们一起拉手,老师唱名字的时候让每个小朋友都走到老师身边,他自己不去。怎么样才能让他学会和大家一起沟通和相处呢?

安澜:不用刻意要求孩子做些什么,因为每个孩子会有不同的性格和气质,有的孩子喜静,有的孩子喜动,有的外向,有的内向,尊重您的孩子特质就是对他最大的爱。

网友拴宝:您好,对于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我怎么教会他与人相处呢?他现在在外面玩儿,如果哪个小朋友来拿他玩具或者他感觉不喜欢的小朋友接近他,他就会伸手去打小朋友,不管是大的小的,他都有这样的表现。怎么引导他呢?

安澜:您的孩子这种表现很正常,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不同,其实他伸手去打小朋友是他表达和交往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不会看到孩子会记下这些,会很快和小朋友和好,我们只要去关注,去陪伴就好。

网友豆子宝宝:您好:不管多大的孩子,3岁前,我们都要以鼓励,建议,为主!不能威胁和吓唬是吗?

安澜:没错,您说得太好了,因为我们是他的家人,孩子是我们的最爱,所以我们不会做伤害孩子的事情,威胁和吓唬是破坏孩子和家长的关系,造成孩子不信任和不安全的感觉。

网友拴宝:我儿子胆子很小'怎么有意识的锻炼他呢?

安澜:其实孩子胆大和胆小都是相对的,很可能是大人的一个主观评价,孩子在那么小的时候,其实表达的都是他们各自的一个特质,就像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外向一样,所谓的胆大、胆小也是这样的一个事情吧。

网友七弦琴2007:您好:我的宝宝11个月了我陪他玩的过程中只要我起身拿东西(看不到)他就会哭正常吗?

安澜:您的孩子确实是有焦虑的表现,您可以在和他一起的时候,尽可能的去关注他,比如多看孩子的眼睛,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是看着他的眼睛,当不能看到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声音和孩子交流,比如起身的时候可以去和孩子说话,保持和孩子这样的一种连接,慢慢的会改善孩子的焦虑状况。

网友dyanan:三岁的小孩是上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在家玩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很困惑,请指教,谢谢!

安澜:那要根据孩子的状况,如果不上学,周围有很多的小朋友和社会关系,在家也很好,上学实际上是孩子建立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网友benqianhui:不好意思,最后再问你一个问题,孩子在多大适合大幼儿园?亲子课程一般都很贵,有必要非要上亲子课吗?谢谢!

安澜:我们可以去回想自己童年的时候,是愿意和家长在一起还是愿意和陌生人在一起,我想您自己心中会有一个答案。

网友七弦琴2007:谢谢!孩子哭时就应该马上回应吧!

安澜:是的,孩子哭时是需要马上回应的,孩子哭是孩子的一个表达,家长的回应是对孩子表达的一个回答,这种回答和回应是建立和维护依恋关系的重要手段。

婴儿的分离焦虑症


案例

高先生最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8个月大的女儿平常很乖巧,一到星期一就哭闹不止。这是怎么回事?

据介绍,高先生夫妇工作忙,平时跟女儿很少见面,孩子基本由姥姥照看,但每个双休,夫妻俩都会陪女儿,女儿也表现得特别乖巧。可是,每到星期一他们要上班时,女儿就立马“变了脸”:十分烦躁,一整天都哭闹不止,怎么哄都没用。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且越来越严重。

专家分析

副教授肖劲松分析,宝宝表现出了“分离性焦虑”症状,这种症状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当他们与所依恋的亲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会感到不安,尤其在8到16个月大的婴儿中很常见。分离性焦虑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矫治,会影响宝宝以后的生活,如上学后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考试紧张症,甚至成年后出现急性或慢性焦虑症,阻碍身心的健康发展。

他说,现代妈妈工作、生活压力大,和宝宝相处的时间渐少,所以宝宝的分离性焦虑倾向比较普遍。这种症状有时可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母亲最好利用休息时间,增加与孩子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分离时间过长等,以缓解宝宝的焦虑情绪。

小提示:家长应该重视宝宝的分离焦虑症以免影响以后的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