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托班都有规定的作息时间,宝宝可不能像在家里那样,想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玩游戏都自作主张,在托班可得听从老师的安排,按照作息制度和要求来做。

训练方法;父母可以先和老师沟通一下,在家里模拟一份作息时间表,比如,早上7:15分起床,7:30吃早饭:8:00开始学习和游戏,在家里大人可以教宝宝一些简单易学的儿歌,或者和宝宝起做游戏:11:30午餐:12:00自由活动,12:30午睡:14:30起床;15:00点心,15:30游戏,看书:17:30等爸爸下班吃晚饭。

合格标准:宝宝能基本上按照你制订的时间表按时进餐、睡眠、盥洗、玩耍娱乐。

小建议:可能刚开始,宝宝会不习惯,这时大人可以和宝宝来个小小的竞赛,以身作则,慢慢引导宝宝适应这样的生活,同时也可以培养他养成一个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二、自己喝水吃饭

在托班没有妈妈、奶奶或是阿姨追着你喂饭,吃饭的时间就只能吃饭,还得自己动手,所以入托之前掌握自己吃饭喝水的技能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辛苦了老师不说,宝宝的肚子还会经常唱空城计。

训练方法:给宝宝个一自己尝试的机会,准备一套充满童趣的碗勺、水杯,这可以增加他尝试的兴趣。训练宝宝吃饭的时候,首先得教会宝宝拿勺子。一般而言,两岁左右的宝宝手指的抓握能力已经发育得很好了,鼓励他用小勺子盛起少量的饭粒,再慢慢地将食物送到嘴里。喝水也是如此,先用塑料杯子,水倒得少一点,父母可以先手把手地帮宝宝控制好杯子的倾斜度,久而久之,宝宝就会自己控制了。

合格标准:宝宝可以拿小勺子吃饭,会用小水杯。

小建议:有的宝宝喜欢吃饭的时候玩玩具,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并不是个一好习惯。父母可以和宝宝来个“约法三章”,吃饭和游戏是两个时间段做的事情,不可以同时进行,违反规定就不是乖宝宝了哦。

三、自己解决大小便

宝宝的大小便问题一般过了18个月就该训练了,如果宝宝想要大小便还不能告诉大人,或者还在使用纸尿裤,那就要注意了。托班里的老师没有太多时间替宝宝换纸尿裤,而且把裤子尿湿也是一件很羞的事情哦,所以赶紧趁入托前来一个特训吧。

训练方法:如果以前你上卫生间时从没让小家伙“陪伴”,那么现在是时候了,让他和你一起进卫生间,“实习”如何上厕所,你可以边“解决问题”边向宝宝现场解说。如果宝宝不具备自己如厕的能力可以慢慢训练,但怎么着,也得让他具备想要便便就告诉大人的能力。

合格标准:宝宝可以初步控制大小便,同时在便便前会有意识,并告诉大人。如厕结束后,自己会拉裤子。

小建议:如果宝宝在如厕训练中失败,千万不要责怪,宝宝太小,“意外”免不了,一旦意外发生,你最好冷静地、替宝宝擦洗干净,努力将“意外”最小化。

四、学会独立入睡

在托班吃完饭就要午睡一会,时间一般为两个小时。许多宝宝在家里往往要大人抱着、哄着才能入睡,因此宝宝入托后会不适应,到午睡时间就特别想妈妈,所以入托之前妈妈应培养孩子独立入睡。

训练方法:首先父母要创造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等宝宝进屋上床了,父母不要立即离开,可以坐在门口,让宝宝觉得你并没有离他而去,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如果宝宝在床上玩闹不肯睡觉,父母应平心静气地告诉他,这个时候只能在床上睡觉,不能再做别的事情了,千万不要大声嚷嚷或者训斥孩子。

合格标准:宝宝在熄灯之后可以独自安静入睡。

小建议:如果宝宝的哭闹让你心软,破例答应孩子的要求,那么接下来等待你的,将是每个夜晚的“睡前战争”。所以有的时候父母需要一点“铁石心肠”。

五、自己穿脱衣服

午睡后能否自己穿衣服是宝宝自理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多数宝宝脱衣服睡觉没有问题,可穿起衣服就笑料百出:穿错鞋、穿错裤子、穿反了、漏系了一个扣子……

训练方法:父母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比较容易穿脱的衣服,并告诉宝宝穿脱衣服的顺序,让宝宝模仿你,然后自己尝试。另外,宝宝鞋子的大小也要合适,如果宝宝还不能很好地掌握系鞋带的技巧,那么不妨先给宝宝换上有搭扣的鞋子,方便宝宝刚入托时自己穿脱。

合格标准:不要求速度,但能准确地将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穿好,不依靠大人的帮忙。

小建议:对于年龄小的宝宝,父母可以适当地为他多准备几套衣裤,以便宝宝拉拉尿、呕吐时更换。 六、自己盥洗

宝宝喜欢玩,常常把自己的小手小脸弄得很脏,如果自己不会简单的盥洗,就只能做“小邋遢”了。

训练方法:宝宝喜欢玩水,常常把洗手当作玩水,父母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游戏中教宝宝学会洗手洗脸。当然在这之前,妈妈需要把盥洗的程序耐心地告诉宝宝,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来帮助宝宝记忆。

合格标准:宝宝可以按照盥洗的顺序收取盥洗用具,并完成洗漱。

小建议:在开始训练的时候,父母可以与宝宝同步进行,加入宝宝的“玩水”游戏中,亲子娱乐的同时还可以让宝宝多个学习模仿的榜样。

七、表达自己

托班老师要照看这么多小朋友,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揣测宝宝心思,宝宝饿了,渴了,要上厕所了……都要学会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意愿。

训练方法:平时可有意识地让宝宝做些这方面的练习。“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告诉宝宝,当自己需要老师帮助的时候就要大声向老师说出来,特别是当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来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合格标准:宝宝会主动向你“汇报”生活上的一些需要、趣事。

小建议:并不一定要等到宝宝不舒服了才要跟大人汇报,平时宝宝遇到的任何事情都可以与你沟通,“今天宝宝玩了什么游戏?”“午饭,奶奶做什么给你吃了?”“为什么哭鼻子啊?”良好的自我表达就是在平时的亲子沟通间培养的。

精选阅读

如何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


对于初次接触陌生环境的孩子,未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适。如何帮助宝宝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呢?接下来的内容就将一一为您揭晓答案。

专家简介:卢靖--女,30岁,医学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主治医师,具有八年临床工作经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致力于研究婴幼儿心理发展及成长经历与个性的形成。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如何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希望大家踊跃参与。

网友jinghua_xiao:卢医生'你好!我想请教一下'我女儿的脚得了脚气'有什么药可治吗?成人的药'管用'我怕激素成分太高。

卢靖:总的来说,儿童的脚气病也和成人的治疗方法一样,但药品用量一定要遵医嘱。尤其是这类药物多含有激素,用药更要谨慎,最好去儿童医院皮肤科就医。

网友suwan:我儿子特别的调皮,总是不能安分下来,所以总受小朋友欺负,我该怎么办?

卢靖:首先,你要注意宝宝有没有多动症的倾向。宝宝在不同的年龄,如果患有多动症会有不同的表现,给你推荐对多动症的快速鉴别法:1.注意力是否集中。多动症儿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包括看电视、电影、连环画等'正常多动儿童能全神贯注于某一件事'而且讨厌别人的干涉。2.活动是否有目的性。多动症儿童的行动常没有明确目的'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一点小事应喊叫哭闹'脾气暴燥'做事易冲动而不顾后果'而正常多动的儿童做事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胡乱吵闹。3.学习是否困难多动症儿童一般表现为:文字书写潦草难认'分不清左右、颜色、地点的方向'把词、、句子念错或念倒'如上海读成海上'思路不严密'注意力不集中。而正常儿童没有上述症状'可以集中思想完成某件事。

卢靖:另外'有一种量表--康纲氏儿童多动症评定量表'用它来进行评定和鉴别。

项目程度

无(0分)有一点(1分)较多(2分)很多(3分)

1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或冲动

3打扰其他小孩

4做事有头无尾

5坐不住

6注意力只能短暂集中'易随环境转移

7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

8好大声叫喊

9情绪改变快

10脾气暴躁'有不可预料的行为

注:可按数字级别判定症状'逐次打钩'然后将每次得分累加成总分'总分在15分以上者'应怀疑有多动症'要尽快去医院就诊'以便及早治疗。

卢靖:如果通过上述判断,宝宝没有多动症的倾向,那么就要培养和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网友chenlff:我儿了29个月体质差,经常感冒,是不是到了3周岁就要送去幼儿园。

卢靖:一般来说,宝宝三岁送去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是最佳的年龄,如果宝宝没有特殊的疾病,最好还是能够坚持送到幼儿园。如果只是体质稍弱一些,很有可能在适应幼儿园生活之后,由于作息和运动都比在家规律,体质反而会更强壮起来。

网友杨子力:您好!我儿现在1岁9个月了,很活泼可爱。只是有一些“不良”习惯,平时吃水果多,不太吃饭,吃饭时也不好好吃,老是玩,吃得很少,个性比较强,别人骂他会作出很凶的样子,吃软不吃硬,很喜欢看动画片,晚上睡得比较晚,要到23:00才睡。由于到今年9月份无人带他(那时有2岁1个月了),我想将他放到早教中心去,是全日制的,听说也是不错的,希望能改一下他的“不良”习惯。这么小去早教中心,要注意什么呢?

另外我朋友的儿子一岁6个月了,脾气很坏,要什么东西,不尽快给他,就会哭上一个小时,怎哄也不行。比如吃奶,给慢了就要大哭,给他也不吃,要哭上1个小时以上,对于这种小孩子,要怎教呢。适合早点放幼儿园吗?谢谢。

卢靖:首先回答你家宝宝饮食习惯的问题,爱吃水果不是问题,多吃一些对身体也有好处,可以给他立下规矩,饭前饭后一小时不给吃,这样就不会因为吃水果影响吃饭。不好好吃饭,总的来说还是不饿或者饿了随时能吃到,这也可以通过立规矩来培养。

卢靖:其次回答你和你同事的宝宝个性强、脾气坏的问题,这类问题很常见。这一方面是宝宝还小,有一些压抑的情绪无法表达,所以会以攻击行为表现出来;所以要耐心体会宝宝的情绪。另一方面,是不良教养方式造成的。如果父母的教育过于严厉,孩子自主的欲望受到抑制,或者父母过于溺爱,一切欲望有求必应,就会剥夺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因此建议你不要过于强调孩子的逆反行为,可以装做没看见或暂不理他,也可以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转向其他的活动。

卢靖:最后回答你关于送去早教中心的问题。从婴幼儿心理和教育的角度来讲,这个年龄的宝宝还是在爸爸妈妈身边成长会更好一些,所以如果为了改变宝宝的“不良习惯”送去,我并不赞成。如果必须要送去的话,提醒你注意以下问题:1.送去前,帮助宝宝形成主动去上学的光荣意识;2.父母离开时宝宝一般会哭闹,这时家长要温柔而坚定;3.节假日接回家后,注意保持生活规律。

网友乐潇潇:想问一下,现在的幼儿园男女厕所是分着的吗?应该分开好,还是不分开好呢?

卢靖:过去的幼儿园厕所多不分男女,现在渐渐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幼儿早期性别教育十分重要,男女混用厕所会造成不良后果,一些胆子较大幼儿将自己身体完全暴露给异性没有羞耻感,无所顾忌,一些胆小的却不敢上厕所,常出现尿裤、便裤等现象。并且3岁开始,宝宝的性心理意识已经开始萌发,因而还是要分开好。

网友幼青:请问您宝宝多大,适合上幼儿园?

卢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岁之前,宝宝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尤其是在妈妈的全程陪伴下成长是最理想的状态。到了三岁之后,宝宝就应该进入集体生活,开始学习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网友ethel_529:您好!我一个邻居家的孩子刚去幼儿园几天就不适应,然后发烧了,家里人心疼她就没让去,这样是不是不好呢?如果以后我的孩子也出现了入园不适应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卢靖:宝宝从熟悉的父母身边来到陌生的老师身边,从“独立王国”来到众多小朋友中间,从一切依赖父母到自己独立处理一些事情,这期间肯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在适应期,宝宝生病也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到了集体环境细菌病毒都会比家里多一些,宝宝生病后身体也就有了更为强大的免疫能力。建议在宝宝病好之后仍然坚持送去幼儿园。

网友中国咖啡:您好'卢专家'我儿子现在两岁了'从6个月的时候一直流口水到现在,在儿童医院看过,医生说是吞咽口水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发育好,估计要到3岁之后才会好转。但他现在每天要换十几条围兜,他下半年就要入托了,这样子的话,其他小朋友肯定会"嫌弃"他的。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谢谢你。

卢靖:一般宝宝2岁以后吞咽口水的功能逐渐健全起来,这种现象就会自然消失,时间早晚有个体差异。如果流口水比较严重,则有可能是宝宝的神经或内分泌系统发育得不好,或是口腔有炎症、宝宝消化不良等,就必须及时进行诊治。从你的描述看,已经去儿童医院看过,那么可能大夫已经排除了病理因素,那么就再耐心等等,不要担心。

网友杨子力:谢谢您回复我了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儿睡觉喜欢滚来滚去的,最喜欢趴着睡。一个月里面,因为滚来滚去或是趴着睡,鼻子会流血,但他的精神很好的,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之前也去看过医生检查过,也没发现什么疾病。请问流鼻血跟睡觉有关吗。

卢靖:我认为流鼻血和睡觉本身没有关系,但是睡觉“滚来滚去”和流鼻血可能都反应了一个问题,就是从中医的角度讲,你家宝宝火气比较大,那么要注意穿衣服不要太多,特别是饮食方面多注意清淡败火,这可能也是你家宝宝爱吃水果的原因。

网友chenlff:我儿子常流涕,吃些感冒药也不见好,烦!现在幼儿园常教双语,同时学不知效果如何

卢靖:宝宝流鼻涕的情况如果迁延不愈,还是要引起重视。最好去儿童医院就医,根治感冒,避免发展成慢性呼吸道疾病。另外关于学双语的问题,不知道你家宝宝多大了,最好根据宝宝的兴趣,尊重宝宝的选择。

网友ludy1234:我家宝宝有吃手的习惯,现在好些了,只是睡的时候要吃手,怎么说都不行。

卢靖:吮指是婴儿常见的行为,也是正常的,许多婴儿一岁时会自动放弃,但也有一些婴儿一直继续到四、五岁。其实吮指真正影响长牙,让牙列不齐,要到五岁才可能,三四岁时,如果习惯改了,是不会影响长牙的。

一般来说,宝宝吃手还包含着得到家长关注的需要。那么建议家长不要过于强调吃手的问题,看见宝宝吃手时可以装做没看见,如果他吃手时大人不再注意,宝宝就不再对吃手有那么大兴趣了。另外要给宝宝一个充满爱、温暖、尊重、安全的环境,宝宝吃手也是对安全感的需要,是他用于缓解焦虑的行为,所以环境安全有利于吃手的行为自然消退。

网友joying_vivian:你好!我的宝宝到今年9月是26个月,我想送他进入托班?但我的父母觉得孩子太小了,我心里正犯愁呢,想听听您的建议。我儿子比较粘我的,从小到现在消化系统不是很好,大便现在知道的,小便有时候知道,有时候需要提醒的。

卢靖:这个年龄的宝宝上幼儿园是稍微早一点,但一般来说也能够适应了。如果妈妈有时间和精力带宝宝,那么最好带到三岁再送。如果是老人带,要看老人的教养方式是否科学,总的来说幼儿园的教养还是比较科学的,你可以比较一下作决定。

网友江小鱼妈:专家你好!我儿子一岁九个月,从小就一直穿纸尿裤,大小便都拉在尿裤里。现在白天没穿尿裤了,小便可以在我们的提醒下自己拉,但是大便还是不肯让我们把着他或是自己坐在便盆上拉,而是直接拉在裤子里。我们还特地买了个挺可爱的便盆,象小椅子一样的,他平常也会拿着便盆玩,可一到拉屎就不要了。而且每天的大便经常都要分成两次来拉,有时候甚至拉三次,一次又只拉一节,时间基本固定。我想问的问题是:第一、儿子为什么不肯被我们把着拉屎或是自己坐在便盆上拉?以前半岁多的时候是肯的。我们也总鼓励他没关系、不害怕,可他就是不肯自己坐着拉。第二、为什么一次只拉一节,是为了不耽误玩耍,还是习惯?如何纠正?

卢靖:停用尿不湿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宝宝两岁前。这个时候应该训练宝宝大、小便的规律性。如果小孩子一直使用尿不湿,特别是他们超过了3岁,时间一久,孩子们很容易形成“习惯性尿床”或者“懒惰性尿床”。因为使用“尿不湿”的宝宝即使尿床,尿了没有湿漉漉不舒服感觉的刺激,当然也不会有憋尿时的紧张感。这就造成孩子的膀胱储尿功能得不到锻炼,没有自控能力。

你家宝宝现在的年龄,大便没有形成规律是正常的,但正好夏天临近,是停用尿不湿的最佳时机,建议天气热了就开始停用。宝宝不愿意坐在便盆上是因为没有形成习惯;不能一次排便干净跟习惯有关,也和宝宝的肠道状态有关,不必过于介意。

网友杨子力:我同事的儿子并不多4岁了。在幼儿园为何总喜欢同同学打架'是否要引起老师注意?

卢靖:宝宝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打架,动机和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为了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2.为了和小朋友交流,但又没能学会恰当的方式;3.宝宝有些负面情绪无法表达,所以表现为攻击行为;4.模仿。

网友小树1:专家'您好'我儿子已经三岁6个月啦'入园已经半年多了'刚入园时很喜欢去'可现在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问我还用去幼儿园吗'我会肯定的告诉他去'以前他总是回答"知道了妈妈"'可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早上都会哭着说"求求你妈妈别让我去了"而且会重复很多遍'在他平静的时候我也会了解他的想法'他告诉我老师批他了'或者小朋友打他了'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处理?

卢靖:你家宝宝的表现是很正常的,从你的描述来看,他的适应能力与其他小朋友相比还是比较好的。知道宝宝不愿意去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这种情况建议你和老师多做沟通,还是要以鼓励为主,批评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伤害到宝宝。另外,小朋友打架虽然是正常的情况,但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主持公道,否则宝宝就会感到委屈,日积月累,可能会造成社交方面的退缩行为。

网友江小鱼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儿子从小至今都不喜欢洗头,每次洗头几乎都会哭,吵着“起来、起来”,怎么引导好呢?

卢靖:不知道过去给宝宝洗头发的时候,是不是有过水进到眼睛或者耳朵里面的负面经历,这样会让宝宝对洗头发产生恐惧心理。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要有信心慢慢帮助宝宝改变,首先可以教宝宝在洗澡时候头充分后仰,然后在额头上垫一块干毛巾,这样用花洒冲洗的时候水就不会进眼睛了。一开始宝宝可能不会配合,可以通过看天花板上的东西等方式帮助宝宝转移注意力,一旦宝宝建立起洗头发不会不舒服的概念,并通过每次实践,增强这个信心,就会改善这种情况。

网友happyzgj:我儿子二岁9个月,前段时间有个小朋友老是打他,导致他现在做任何事都有退缩心理,以前购物都是抢着买单,现在不敢了,请问老师这种情况该如何教育,谢谢!

卢靖:这种情况,首先要改变宝宝总是被小朋友打的处境,如果那个打人的小朋友确实攻击性比较强,建议让你家宝宝远离他。其次,爸爸妈妈一定要为宝宝主持公道,不是说要向其他小朋友或者他的家长讨公道,小孩子打架也很正常。重要的是,一定要告诉宝宝,那个小朋友打人是不对的,不受欢迎的行为,宝宝不打人应该受到充分的鼓励。另外,宝宝退缩的社交行为,可以通过多和友好的成人、小朋友接触而改变。

网友judy-wang:请教卢老师一个问题,我儿子现在上小班,他比较喜欢摸小朋友,无论是头,手还是什么,就是喜欢,其他小朋友又不太懂,回家就说他打人了,然后告状的家长特多,导致老师也没办法,只能把我儿子放在身边,不让他坐在小朋友中间,这一点我如何处理啊。

卢靖:这种情况,要告诉宝宝虽然他的愿望是好的,比如和其他小朋友亲近,但这样的做法是不受欢迎的,我们可以换成其他方式,比如和小朋友说话等。同时告诉宝宝,以后要摸别的小朋友,要征得对方的同意,慢慢培养宝宝的好习惯。在纠正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批评宝宝,不要挫伤宝宝和小朋友交流的积极性。

让宝宝顺利过度到幼儿园生活


萱宝儿上幼儿园已经有半个月了,这半个月,妈妈没有办法扑捉到宝贝的很多趣事,再加上最近很忙,所以真不知道日记该怎么写下去!

萱宝儿上幼儿园后,我就开始学车、健身、给家里大扫除,每天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只有偶尔闲下来的时候才会想到“萱宝儿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还是会有心被掏空的感觉,只是很少!相信萱宝儿在幼儿园也一样,没有妈妈在身边,也会感到心里空落落的,但小家伙的表现一直让妈妈很放心,她一定也在积极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打电话的时候也会详细的说到冯译萱的变化~

比如说,萱宝儿从一开始上幼儿园需要妈妈偷偷跑掉到后来的带着情绪看着妈妈离开,到最近这两天安然的看着妈妈离开,我相信再过几天,宝贝一定会开心的和妈妈说“byebye~!”还有萱宝儿的饭量,老师也说从一开始的不好好吃,到现在和别的小朋友吃的差不多了,睡眠啊、和小朋友的互动啊都在慢慢变好~我很欣慰萱宝儿用了很短的时间做了过度,没有让妈妈为难~

最近还会在家唱起幼儿园教的儿歌,边唱边拍着小手,有模有样的,之前在家里时,我给她念儿歌她从来都不跟着学,看样子老师还是有老师的优势,哈哈~

对于萱宝儿和妈妈来说,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就是晚上去接宝贝时见面的那一瞬间,小家伙开心的笑着,张开双臂就扑了过来,真的很想紧紧抱着她,亲亲她。。。

前几天有个早上,萱宝儿起来不愿意去幼儿园,我就说:“爸爸、妈妈要上班,萱宝儿也要上学,所有的小朋友都要上学,是不是,爸爸妈妈上班挣钱给萱宝儿买好吃的、买漂亮衣服好不好?”“好!”“那萱宝儿上学挣钱干什么?”“给爸爸妈妈买好吃的!”听到这样的回答别提心里有多甜了,晚上跟爸爸说起这段对话的时候,爸爸高兴地举起萱宝儿说:“真是咱家的心肝宝贝!”

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方法


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方法

幼儿园是孩子开始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的父母身边来到陌生的老师身边,从“独立王国”来到众多的小朋友中间,从一切依赖父母到自己独立思考处理一些事情,这期间肯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作为家长该如何面对刚入园的孩子?又该如何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

1、“狠心”面对孩子的哭闹

孩子刚到幼儿园肯定会哭天喊地的,家长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步一回头地想看看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担心孩子是否受得了。

对此幼儿园的老师认为,不要怕孩子哭,一定程度上孩子的哭是表面现象,是哭给家长看的,送完孩子后要赶紧走,其实家长走后,大部分孩子就没事了,因老师会有许多方法平息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不生病的话,家长应坚持送,千万不要因孩子的哭闹而中断。家长要给孩子多讲一些上幼儿园的好处,比如有许多玩具、好多小朋友一块玩、还可学习知识等,告诉他“孩子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妈要上班一样,这是任务”。千万不要说“不听话就把你送幼儿园,把你全托”等“灰色”语言,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那样孩子就更不愿意去了。孩子刚上幼儿园,心理上一时可能受不了,接孩子时尽可能早一点,接完孩子后对他抱一抱,亲一亲,肌肤之亲会给孩子一种安慰,让他感到不是妈妈不要他了,妈妈还是很喜欢他的。

我们认为,在孩子刚开始的适应期,家长不能太心软,不要中间到幼儿园去看孩子,可以把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告诉老师,为孩子准备好必备的衣物等,但不要过多干涉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

2、如何面对孩子的反常情绪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变得动不动就爱发脾气、闹情绪,家长就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天大的委屈,对此不知所措。

幼儿园老师认为,幼儿园的常规多,孩子会感到憋得慌,如想玩具时老师不让玩,不想睡觉时老师非让睡,而回家后,就彻底放松了,发一下小脾气也很正常,但孩子闹脾气时,先不要管他,让他先把脾气发出来,然后再去安抚,给他讲道理。对有些孩子无原则的哭闹,家长不能一味迁就,一味顺着孩子,要有原则,不能做的事就是不能做。但孩子哭完,要注意让孩子喝点水,以免上火。

我们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里,面对的是陌生的老师,接受的是幼儿园里的一些规矩,肯定不像在家里那样自由,感到受限制和约束,家是孩子最温暖最舒适的港湾,回家后释放出来是好事,比憋在心里好得多,对此家长不要紧张,但如果出现的烦躁、哭闹得超乎寻常时,家长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一下,向老师问问孩子的情况,看看是不是孩子在幼儿园时,老师表扬别的小朋友了,没有表扬他(她)引起的等,让老师帮着鼓励说服教育。

3、节假日生活要规律

一过礼拜天节假日,家长就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待了一周,肯定受了不少委屈,于是想方设法带孩子出去玩,给孩子买好吃的好玩的。

幼儿园老师说,一到周一,就有孩子闹病,大多是因为礼拜天家长带着孩子出去玩、走亲访友等饮食不节造成的。孩子回到家里,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想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睡觉,刚刚开始的幼儿园的有规律的生活全被打乱了。孩子礼拜天在家里的生活最好与幼儿园的生活同步,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要继续午睡,一开始可能不太好,要慢慢来,不要放弃;平时晚上把孩子接回家后,有些孩子感觉饿了,家长可以让他适当喝点稀的,如粥、奶等,但不要让孩子吃不易消化的东西,如肉等。

我们认为,孩子在家的生活要尽量有规律,如用餐时间、活动的时间、午休的时间、晚上睡觉时间等,尽量与幼儿园大体一致,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不要放纵孩子,按幼儿的一些正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慢慢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否则,孩子再到幼儿园,得重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使适应的过程加长。

4、多与老师沟通

幼儿园的老师认为,现在的家长工作较忙,常常是接上孩子就走,很少与老师沟通,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如何不甚了解,这样就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如果家长平时多与老师沟通,对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多表扬多鼓励,表现不好的方面,配合老师一起对孩子进行教育,将有利于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有些家长把孩子接回家后,常爱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由于孩子太小他可能一时说不上来,但他已经潜移默化地印在了记忆里,可能会在玩玩具时或别的场合不经意地说出来或表现出来。如果家长老问,会给孩子一种心理压力。如有位家长每次接孩子后,先让孩子尿尿,尿如是白色的就说明孩子今天喝得水多,如果尿是黄色的说明今天喝的水少,这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精神负担。

我们认为,孩子在家时家长各方面都为孩子想的管的很周到很好,比如穿衣、吃饭等,而幼儿园里那么多孩子,像吃饭、穿衣、大小便这样的事情,最好帮孩子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以便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孩子在入园时一定要告诉孩子,有什么问题要跟老师说,主动接近老师,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如想喝水了,就要说:“老师,我想喝水”。并且还要告诉孩子,到幼儿园有了小朋友,不能任性,小朋友间要相互谦让、合作,有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与小朋友之间有了矛盾,要找老师,不能打架。做为家长,千万不能给孩子说,“幼儿园有人打你,你就不能打他呀”,“如果再让我知道,你被谁打了、欺负了,回来我先揍你一顿。”这样只能让孩子学得更霸道,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另外,要告诉孩子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有不同意见要找老师说明,或是回来给家长说,让家长与老师沟通,互相配合把孩子教育好。

5、做一个细心的家长

家长不要让孩子往幼儿园带零食,最好在家里也不吃零食,吃零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对待孩子还要细心,平时要注意检查孩子的衣物,看兜里是否有诸如小棍子、小钉子、玻璃球之类的,以及裤子松了别上的别针等,以免发生危险。

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三个方法


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三个方法

“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那里没有我的朋友。”一句话反映孩子在幼儿园不适应的问题。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里尼博士认为,父母应该知道:现实的社会中,大人不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鼓励孩子适应环境。

对此,专家为家长提供了三条“锦囊妙计”:

妙计一:帮助孩子建立“幼儿园脚本”

专家表示:“脚本”就是指特定环境下的特定适应模式。“事实上,孩子在3岁左右的时候就形成了有关事件的图式。比如,孩子知道在休息日可以要求爸妈带自己出去玩,但平时则会约束自己的这种需要;孩子知道在外婆家的表现和在自己家中的表现可以有所不同;孩子也会知道进入幼儿园时的活动规则与其他地方不同。”

因此,家长在带孩子入园之初就要帮助孩子建立“幼儿园脚本”,让孩子在认知上接受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方式、行为模式及交往规则。从而接受老师,适应与其他小朋友共同活动的生活场景,适应幼儿园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则,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以至将来学校的生活。

妙计二:调整好家长自身的情绪

当孩子在幼儿园面临不适应的情况时,如果此时家长也表现出特别的关心或焦虑的态度,孩子的不愉快感反而会增加。“父母的难舍难离,焦虑的表情,担忧的目光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了孩子:上幼儿园是非同小可的,是令人担忧的,甚至是可怕的。”

据专家介绍,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e)反应。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对环境的判断更多的是参考父母的反应。所以,当孩子面临对新环境不适应的时候,家长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免传染给孩子,导致恶性循环。

妙计三:聪明引导孩子交朋友

专家提醒家长:当孩子在幼儿园“没有朋友”的时候,父母要对其进行“聪明的引导”。“父母对孩子最初的友谊发展应该抱顺其自然的态度。只要让孩子学会友善待人就可以了,因为友谊是在自然而然的接触中逐渐产生的。”

家长还应该认识到:对小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一起做”。因为他们的友谊概念还很淡薄,交往意识不强,较少感受到交往和维持长期友谊关系的乐趣,他们交往的乐趣更多的是在于共同的活动,而非感情的联系。因此,当孩子抱怨班里没有玩伴时,家长应该帮孩子找出自己和其他小朋友共同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引导孩子加入别人的游戏中。

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下)


第四,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入园前,带孩子去幼儿园看看,各个教室走走、玩玩,和老师拉拉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这样可以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能提高他的安全感,并产生想到幼儿园的愿望。

最后要让孩子有入园的心理准备。家长应该在入园前几天,有意识的向孩子进行“入园倒计时”,提高孩子对即将发生的情况的“预测能力”。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你的工作单位,参观你工作的办公室,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工作,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工作,这里就是妈妈工作的地方,宝贝工作的地方在幼儿园,宝贝也长大了,过几天也要上幼儿园上班、学本领了。并带孩子到幼儿园看看、走走、玩玩。如有可能,在入园前一天为孩子作一个小型的庆祝会,祝贺孩子长大了,祝贺孩子上幼儿园了。让孩子感到,上幼儿园是件快乐而自豪的事。

入园不适应的情况同样会在家长身上发生,最典型表现就是——焦虑。孩子哭了没?肯不肯吃饭?有没有受欺负?家长的心里满是问题,在等待中问题越积越多,终于在离开(接到)孩子的那一刻到达了顶峰,父母的难舍难离,焦虑的表情,担忧的目光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了孩子:上幼儿园是非同小可的,是令人担忧的,甚至是可怕的。因为,在陌生的情境中,孩子对环境的判断更多的是参考父母的反应。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性参照”(socialreference)反应。所以家长和孩子的分离焦虑和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互相强化,导致恶性循环。

所以,“新生”入园前的专家讲座和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如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产生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分离焦虑的典型表现——哭,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哭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家长和幼儿园的任务,不是阻止或杜绝孩子们的哭声,而是任何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此外,家长所必需做到的就是端正入园观。家长要坚持天天送孩子入园,不能舍不得,停停送送反而增加孩子重新适应的负担。有的家长常常骗着孩子去幼儿园,或送到幼儿园后乘孩子不备,偷偷溜走,这样孩子会大哭大闹。父母应该事先和孩子讲明道理和条件,答应什么时候来接一定要做到,不要让孩子失望而影响情绪波动。家长来接时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玩一会儿,增加孩子对幼儿园和老师的感情。绝对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幼儿园老师的坏话,更不能以“不听话就要送幼儿园”来威吓孩子。家长应尽可能的建立积极的“亲师关系”——加强与教师的信息联系和情感交流,在入园时要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性格,在家的生活习惯和特点,便于老师掌握情况进行教育。

有条件的幼儿园如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入园新生家长和孩子的入园适应心理辅导,一方面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软、硬环境,帮助孩子形成“幼儿园图式”,以更积极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同时开展家长讲座和咨询活动,并适当的参与幼儿园活动,以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幼儿,帮助孩子和自己更好的应对孩子与家庭的分离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上)


孩子一过3岁,就特别渴望与同伴交往,不愿一个人在家独自玩,这说明幼儿已经从个体活动发展到需要有交往的集体生活了。幼儿园就是幼儿的集体所在,但是对孩子来说,从家庭到幼儿园,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有些孩子会不习惯新的环境,同样,家长对孩子的入园,也会产生不适应。那么,怎样让幼儿尽快的习惯幼儿园的生活,又如何让家长适应孩子入园这一转变呢?

首先要让幼儿建立“快乐—幼儿园”的联结,要让幼儿一听到幼儿园就会联想到或感觉到快乐。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3岁的小孩,怎样的一个环境会让你觉得快乐呢?——可亲的老师、可爱的小伙伴、新奇的玩具等等,这些都对孩子有吸引力。因此,家长在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可以经常在家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使孩子对幼儿园有好感。

其次,帮助孩子建立“幼儿园脚本”(scripts),就是让孩子在认知上接受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方式、行为模式及交往规则。幼儿在3岁左右的时候就形成了有关的关于事件的图示。比如孩子知道在电影院看电影和休息日去快餐店的表现肯定应该是不同的;在外婆家的表现和在自己家中的表现可以有所不同。孩子进入幼儿园时也会意识到这里的活动规则与其它地方不同。这种不适感既可以激发孩子的信息加工能力,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同时也会增加孩子对这个环境的不适应感和无助感。所以,对幼儿园“新生”进行入园适应的亲-子-师活动,以帮助孩子在有足够安全感的情况下,接受老师,适应与其他小朋友共同活动的生活场景,适应幼儿园环境,适应幼儿园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则,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才能更好的适应幼儿园以致将来学校的生活。

第三,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3岁儿童的交往范围还主要停留在家庭中。他们的友谊概念还很淡薄,交往意识不强,较少感受到交往、维持长期友谊关系的乐趣,他们交往的乐趣更多的在于共同的活动,而非感情的联系,尤其是在今天的独生子女时代。所以对孩子们来说,进幼儿园的第一个月,是一个突然的转变――他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父母送进了一个完全陌生、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空间,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对任何人他们都不感兴趣。他们只是疑惑为什么妈妈要抛弃他。所以入园前还要作好孩子的交往准备:每天早晚让孩子与社区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不要关在家里;每天有意识得给孩子独处的时间;经常安排家庭中和家庭外的分离训练(让孩子知道妈妈走了,还会回来,即使不是在自己的家中,妈妈也会回到分离的地方去接孩子);对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要为他创造机会多接触陌生人……。另外,在入园前创造在幼儿园孩子与幼儿园老师接触的机会,让孩子在有父母在场,有足够的安全感的前提下,和老师拉拉手(身体的接触会拉近人们的心理距离),和小朋友一起玩,使孩子逐渐接近老师、接受老师,建立与老师的感情联系,同时在父母的鼓励下,积极探索幼儿园环境,感受在幼儿园活动的乐趣,这对孩子的适应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下)

宝宝为何不适应幼儿园生活?


宝宝为何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园以后就一直哭,一直到最近才不怎么哭了。现在已经入园7个月了,老师和我们沟通,说她在幼儿园里不愿意和别人交往。下午的时间她的情绪和状态会好一些。其实她在家里还是挺爱说的,一般只要父母在场,她就会话很多。

Q:我女儿3岁8个月,入园以后就一直哭,一直到最近才不怎么哭了。现在已经入园7个月了,老师和我们沟通,说她在幼儿园里不愿意和别人交往。 下午的时间她的情绪和状态会好一些。其实她在家里还是挺爱说的,一般只要父母在场,她就会话很多。晚上去接她,她会很开心地在幼儿园院子里玩一会儿玩具。 有一次开放日,她看见我在,就一直说话,老师都很诧异,没想到她还有这样的一面。我觉得她属于心思比较重的孩子,我该怎样解决她的交往问题?

A:学前儿童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诸如哭闹、不参与游戏等社会退缩行为的根源在于内心的害怕情绪,这在儿童成长中是很自然的一部分。在婴儿期,孩子 会对噪音害怕,对失去支持害怕,对陌生人害怕,但是这些焦虑会慢慢随着成长而减弱;到了学前阶段,孩子会经历对动物、黑暗、暴风雨、受到想象中事物的伤害 的害怕。

为什么有些宝宝的适应时间会比其他孩子更长一些?

1、气质原因有些孩子在面对不熟悉的环境时,更可能表现为抑制和回避行为,这和他们的气质特点有关。例如:在陌生人面前的过度紧张、羞怯和躲 避。这种由于先天气质所引起的回避行为会从婴儿期持续到学前阶段,当孩子对人或环境熟悉之后,对未知的害怕有时就会消失。就好像这位宝宝,她逐渐减少了哭 泣,并且在午觉后情绪状态较好。

2、依恋关系除了气质特点以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如果不够安全,或者父母常常批评孩子,使用强制的方式来控制孩子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孩子在幼儿园中表现得退缩和抑制。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不妨采取一些策略来鼓励孩子的社会交往行为,同时也要注意改善对孩子的养育态度并为其提供更好的养育环境:

1、培养一个优势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她在某方面比同龄人更具有优势。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孩子吸引同伴的魅力。比如讲故事,一个会讲故事的孩子自然会吸引同学。

2、角色扮演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娃娃家,模拟她在幼儿园里可能遇到的场景,并把这些都扮演出来,这样可以让孩子充分体验各种可能的情景,一旦这些情景在真实生活中发生,孩子就不会感觉陌生,从而警惕与紧张了。

3、回顾一天晚上把孩子在白天发生的事情当故事再讲给她听,对她的积极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哪方面做得好,以后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4、多去户外经常带孩子外出,比如公园、亲戚朋友家等等,出去之前提前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帮助孩子作好心理准备;并告诉孩子怎样打招呼,还可以怎样做等等。

5、避免消极评论一般来说,父母本身就很容易对自己羞怯的孩子,给予消极的评论,比如:“你怎么胆子那么小啊?”“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其实, 如果用一些更具同情心和建设性的话语会更好,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交往行为,比如:“不用担心,其他小朋友很愿意和你一起玩一玩你的新玩具呢。”“你看,人 多一些玩藏猫猫才有趣,你也去参加吧。”“小朋友想你了,老师也想你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