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胎教童话
2020-01-02 脑胎教童话 脑洞童话故事 儿童故事运动促进儿童脑部发育。
运动不仅能提供给我们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它对我们的脑部和心境有积极作用,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是很多人恐怕还不知道,对于孩子来说,运动对于脑部发育的作用尤其重要。英国健康作家最近撰文指出,别再把孩子禁锢在书桌前,让他们尽情运动吧,越运动越聪明。
研究显示,老年人通过运动,痴呆的得病比例可以减少一半,患有阿兹海默综合征的比例减少60%。同时,运动还是对抗现代生活带来的压力、焦虑的良方。一位快乐专家将运动称为任何活动中最有效的快乐推进剂。而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显示,运动是治疗抑郁情绪的最佳处方。
即便如此,运动似乎总与孩子绝缘。英国健康作家最近就指出,眼下许多孩子宁愿呆在房间里看书、画画,也不愿意出去打排球,很多父母也以这样的孩子为荣。诚然这些孩子很聪明、具有艺术气质,但是这样对于他们的大脑发育其实非常不利。
调查显示,运动能力和智力水平乃至创造力息息相关首先,增加儿童的运动量将对他们的专注程度、记忆力和课堂表现产生积极影响;其次,让孩子活动腿脚、身子可以增强他们的智力、创造力、专注力以及计划能力;最后,其实也是最吸引家长眼球的一点:增加体育运动似乎可以提高儿童的学术表现、标准考试的成绩,甚至学分。
这是因为运动通过建立神经联络点对大脑产生影响,而这些神经联络点正是位于大脑中负责记忆和执行功能的地方,它们帮助孩子学会做计划、指挥孩子的行为。在学校里,孩子们需要大脑的这个部分去控制情绪、分配家庭作业的时间,当然还有完成各类功课。
家长立刻会追问,多少运动才合适?事实上,儿童所需要的运动量也比家长想象的要少,你不用让孩子整天在运动场上,只要保证他们每天都有运动时间,就可以使孩子从很少量的运动中即刻获益。即便是超重儿童,也只要保证每天至少有40分钟的有氧运动,就可以发现到这些儿童在计划能力方面的提升(这其实就与大脑里的执行功能相关)。而对于大多数正常儿童来说,许多调查都表明,认知能力的提升仅仅需要每天10分钟的蹦蹦跳跳和击掌运动。
当然,至今关于运动和智商的直接关系还没有强有力的关于科学研究生理学方面数据的论证,但是在科学家看来,将运动员与傻瓜划等号的思维定势,实在是高校招生委员会在降分招收体育生时,对于社会的严重误导,因为这一信息意味着运动员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且这种误导向下传递至中学、小学,甚至更小的小孩。而这样的认知对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可没什么好处。
相关推荐
早教科普:多运动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引言:众所周知,运动能增强人的体魄、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可是,最近有一项调查显示:运动能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据调查,孩子的运动能力与孩子的创造力、智力水平有极大的相关性。适量增加孩子的运动量能够让孩子记忆力增强、课堂上更专注,同时,孩子身体、手脚的锻炼能大幅度的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条理性。最后也是众多家长最关注的:运动能增加孩子的学术表现,即考试分数。
但是,最近有个美国健康作家在自己的博客中就写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男孩子宁可在书房里看书、上网,也不愿意到户外去打篮球、运动。可笑的是他们的父母不但不督促他们运动,反而以他们爱好学习为荣,觉得自己的孩子聪明上进。”
其实,明智的家长应该带着孩子进行有规律的锻炼,这不仅能增强体魄,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锻炼中使孩子的大脑神经得到发展。所以,在此呼吁家长,不要再鼓励孩子宅在家中上网了,只有多出门运动,才是最健康的。这是因为,运动能通过建立神经联络点来促进脑部发育。这些联络点主要负责“记忆力”和“执行力”的板块。这些联络点有助于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及提高孩子完成任务的正确率。
有的家长也许会问“多少的运动量才算适量?”其实,需要的运动量很少。对于严重超重的小胖墩来说,坚持一个月每天40分钟左右的运动量就能有效的提高孩子的执行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而对于一般的正常儿童来说,每天只要有10分钟左右的运动量就能促进孩子的脑部发育。所以,不需要每天泡在运动场,只需每天10分钟的简单的诸如击掌、跳跃就能让孩子受益多多。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能直接证明适量的运动能促进孩子的脑部发育,但是在科学研究这看来,将运动员看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傻瓜是完全错误的。只有会运动的人才是身心健康发展的人。
总结: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很多家长都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运动。其实,适量、科学的运动不仅不会耽误孩子文化课程的学习,反而会促进孩子的脑部发展,使孩子真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宝宝爬行可促进脑部的发育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宝宝爬行可促进脑部的发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宝宝爬行可促进脑部的发育
育儿专家提示:先爬后走的孩子脑部智力发育优于直接走路的孩子。
●孩子不爬怨家长
“孩子刚过一岁生日,已经学走路了,前天带孩子去体检,一切正常,但因为孩子不会爬,我被医生吵了一顿,回来后心里特难受。”5月15日,读者陈女士给记者打来了电话,她说她的女儿一直很健康,各项发育指标都正常,虽然也听老人说“三翻六坐九爬”的说法,但她认为这些宝宝“技能”都应该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自然学会的,所以并没有在意过宝宝会不会爬,“长大了不就自然会爬了嘛”,但她却没想到儿童保健科的医生会因此而批评她。“现在的孩子都不会爬。”“女孩一般都不会爬就直接学走路。”
实际上,现在的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与陈女士的宝宝一样,在发育过程当中没有经历过“爬行”,就直接开始学走路了。“城市家庭一般房间狭小,很多宝宝都只能在床上活动。”郑州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部副主任医师朱晓华说,再加上很多父母对孩子呵护有加,担心在地上爬“太凉”或“太脏”或是磕碰着,没有刻意让宝宝学过爬,还有的家长无暇顾及孩子,老是让孩子坐进学步车中,让他们自己学习走路,宝宝根本没有学习爬行的机会。“健康的宝宝只要经过训练都能独立爬行,有的孩子不会爬,是家长有意无意间剥夺了宝宝学爬的机会。”朱晓华说。
●爬行促进脑部发育
“虽然没有数据表明经历过爬的孩子一定比没有经历过的孩子聪明,但爬能促进宝宝脑部发育已被医学界公认。”郑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晓燕说,爬行训练可以加强前庭与感觉系统的统合,使身体感觉灵活,促进脑的发育。
朱晓华介绍,宝宝爬行时,左右肢体交替轮流运动的冲动通过脑桥交叉,从而整个大脑都在活动,特别是可以锻炼小脑的平衡能力,并且运用手眼脚协调,促进粗细动作技巧,将来有助于书写、阅读和运动技能;爬行必须统合感官信息和手眼脚配合,才能了解周遭环境和前进,这些刺激可发展幼儿的空间概念及距离感,幼儿也可借爬行知道身处何处,以及如何避开障碍物;爬行增进了母子交流,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爬行使宝宝能随自己的意志移动身体,加大了接触面,扩大了宝宝认识世界的范围,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思维和记忆的训练。
另外,宝宝在爬行时,头颈仰起,胸腹抬高,靠四肢交替轮流抬起,协调地使身体负重,从而锻炼了胸腹、腰背、四肢等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因此,爬行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健体活动,并且为宝宝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宝宝学爬要点提示
“从医学的观点而言,只要宝宝的其他发育并未落后,就说明宝宝是正常、健康的。”朱晓华说,但是如果父母已经知道爬行对宝宝的好处如此之多,就不可能再被动地等待了,应该积极地、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爬行。
朱晓华说,首先要给宝宝开辟一个适合“摸、爬、滚、打”的场地,这个地点当然不能是狭小的床,而应该是一大片铺有地毯或软垫、除去所有危险物品的空间。在帮助宝宝练习爬行时,先让宝宝趴下,成俯卧位,把头仰起,用手把身体撑起来,家长把宝宝的腿轻轻变弯放在他肚子下面;在宝宝的面前,放一些会动的、有趣的、色彩鲜艳的玩具,引逗他爬行。
“有些宝宝一开始会出现倒爬现象,家长可以用手在宝宝脚掌上轻轻推一把,帮助宝宝理解如何向前运动。”王晓燕说,有的宝宝爬行时腹部无法离地,家长可用毛巾提起宝宝腹部,让他练习手膝爬行,待宝宝四肢肌肉结实,能支撑身体重量时就能渐渐学会爬了。
至于宝宝爬行的姿势,在爬行初期都不是很协调,如踮着脚爬、匍匐爬、横着爬、拖着一条腿侧身爬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肌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有所提高之后,动作会变得比较标准。
早期教育促进大脑发育
遗传是影响孩子智商的重要因素,但家教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尤其是在孩子大脑的发育阶段,父母的培养,哪怕只是玩捉迷藏等简单的游戏,都有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作用。
亚拉巴马大学心理学教授克雷格?雷米等人的一项长期研究对此提供了有力证据。他们把一批贫困家庭的4个月婴儿分成两组:一组送进教育中心,那里有老师教他们做游戏和唱歌;另一组不进行早期教育,只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营养。到学龄前期,第一组儿童的智商比第二组高10—20分。到15岁时,第一组孩子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均高于第二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雷米说,是早期教育促进了大脑发育。
婴儿出生时便有几十亿个脑细胞,称为神经元。有的神经元在孩子出生前就彼此相连,调节心跳、呼吸等基本生理活动。其余神经元则在后天经历刺激后才能相通。孩子发育时,神经元形成的突起为彼此的联系和指挥生理活动铺平道路。例如,眼部神经元的突起延及大脑视觉皮质,可“翻译”眼之所见,并经其他神经元突起的联系,指挥人对所见之物作出反应。这类经历每重复一次,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就被加强和巩固一次。婴儿0—2岁时,脑细胞发育迅速,神经元联系剧增。到2岁时,脑细胞之间已有300多万亿条联系。同时,未彼此连接、未经使用的脑细胞则被“废弃”。
如果婴儿2岁以前错过了促进某些脑细胞发育的机会,是否会终生有智力障碍呢?不会,因为脑细胞联系的建立在整个儿童期都很频繁,而且有大量的机会促进它。父母在整个儿童期对孩子智力的开发,都会是有成效的。
三招促进宝宝大脑发育
用形象的语言启迪
随着年龄的增长,培养孩子要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渐进入到抽象思维的发展。
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尽量让孩子用完整的语句表达意思,以便较早地开发孩子对语言的感知力和接受力。如“笔是用来写字的”,“我们每天都喝牛奶”、“吃饭要用筷子”等,通过生动、新颖、形象的话语,促进他的理解和记忆,萌发出孩子们形象联想,并调动出自由天真的幻想。
左右脑同时开发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部分,即左半脑和右半脑,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右半脑负责处理节奏、旋转、文学、图像和幻想(形象思维)。孩子在学习时很少使用右脑,培养绘画能力、手工劳动及体育训练是开发婴幼儿右脑智力的最佳方法。
因此,要多使用左眼、左耳、左手、左脚,发挥其功能,促进右脑的发育。多做一些由简单到复杂、由被动到主动的运动;要有意识地激发婴幼儿用手抓、握、捏、扔、接、拍及跑、跳等各种运动,尤其是要训练其手脚的精细动作,促进小脑发育和平衡。
培养孩子,要科学施教,使潜能多开发出哪怕1%也会超过天赋优越而教育逊色的孩子。因此,父母良好的教育能使天资优秀的孩子充分发挥才智,也能使先天稍差的孩子开发潜能弥补不足。
提供适当的信息刺激
从婴儿时期开始就要注意与之交流。根据近几十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中有上亿个脑细胞,其中有1/10非常活跃。每一个活跃的脑细胞有两万个分支,这些分支又与几万、几十万个脑细胞连接,传递信息。而这些连接的建立有赖于早年的感知、运动的锻炼,如对其微笑,轻声细语,抚摸拥抱,翻身滚爬,为孩子布置一个色彩鲜明的小天地等。
所以,科学家提倡从0岁开始就给孩子各种良性刺激,帮助大脑尽快尽好地建立智力系统。
在孩子1岁时,就应让孩子多看各种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并让其辨别;两岁时要孩子用嗅觉去闻各种气味,以刺激嗅觉细胞的发育;3岁时教孩子用舌头品尝各种味道,刺激味觉细胞发育等等。这样通过视觉、触觉、嗅觉与味觉来促进孩子感觉中枢神经细胞的发育,对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总之,要养育好孩子,让宝宝聪明可爱,从小就应该注意熏陶,父母从多方面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让宝宝成长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