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做学入学准备
2020-01-02 科学做学入学准备 小学入学准备学具 乐学版小学入学准备宝宝学走路。
行走是长大的标志
当宝宝开步行走之时,也是他长大的一个标志,他可以移动脚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的宝宝可以更方便地接触物体,宝宝活动范围也更开阔了。
10-11个月的宝宝自己能扶着东西行走,但从扶着行走到独立行走,常需要爸妈积极训练。
有一些小器具,可以帮宝宝顺利地行走。这些合适的辅助品,宝宝借助它们行走起来可是事半功倍呢。
借助学步带
学步带是一种系住宝宝双肩和前胸的宽带子,爸妈可以将另一端捏住,并且可以自由调整和宝宝之间的长度,不用时时拉着宝宝的手臂,爸妈由此轻松解脱一只手哦。只是有时候,需要注意学步带的松紧。爸妈也可以用牢固的长布条或窄长毛巾代替学步带。
扶栏、扶家具和扶墙行走是独走的开始
可千万不要小看宝宝扶墙、扶家具慢慢移动身体哦,它是宝宝行走的开始呢。虽然独自站立还不稳当,但通过脚步的挪移,手脚和身体的配合,宝宝的平衡感正不断得到提升呢。
推推小车走得快
推推小车,让宝宝和小推车一起向前走,这也是锻炼宝宝行走的一个好方法。
让宝宝站在小推车的后面,两只小手抓稳当,开始时爸妈可以通过掌控推车扶手来控制小推车前进的速度,等宝宝熟练以后,爸妈就可以放手让宝宝自己推小车哦。
爸妈还可以教宝宝在碰到障碍的时候将小推车朝后,再进行转弯以避开障碍。相信宝宝的能力吧,他会很快掌握的。
玩具也能帮宝宝行走
有些玩具可以为宝宝的行走助力,如一些品牌玩具就提供相应的学行车,它们有着非常可爱的造型,融坐车与学步于一体,宝宝坐着时可以锻炼腿部肌肉,这是学行车的一个重要特点,而等到宝宝会走之后,学行车所附的拉杆与音乐等又吸引宝宝走得更快更好。
此外,拖拉玩具也可以吸引宝宝,锻炼他行走或倒退。
过去很流行的学步车专家觉得帮助不大
学步车曾经是很多爸妈的最爱,但是儿保医生现在认为,学步车对训练宝宝走路没有帮助,而且也不安全。新手爸妈在条件许可的状况下,最好还是考虑用其他辅助工具,让宝宝能够更安全学习走路。
爸妈帮助起大作用
在宝宝的行走过程中,爸妈的帮助起着很大的作用,不管是心理暗示、语言鼓励还是实际的辅助,都将让宝宝早点开步哦。
爸妈一方扶腋下
爸妈一方扶住宝宝的腋窝,让宝宝的双脚踏在爸妈的脚背上,让宝宝随爸妈一起走路,这样也减少了爸妈牵拉宝宝双臂的力量。过一个阶段,则可以让宝宝的双脚踏在地上,逐步向地面走路过渡哦。
爸妈面对面鼓励宝宝开步走
爸爸和妈妈离开一定距离,这个距离视宝宝实际可走的路程而定。让宝宝离开一方的手臂保护,另一方则用欢迎的形式迎接宝宝,开始可以只隔几步远,逐渐地,爸妈就可以拉开距离喽。看着宝宝跌跌撞撞地向你走来,爸妈可不要动不动就去抱住宝宝哦。
用语言、表情、拍手、拥抱鼓励宝宝
给宝宝信心,让宝宝不再胆小、勇敢向前迈步,时时给宝宝鼓励就很重要。
当宝宝不敢向前走的时候,你一定要用诸如宝宝,你过来吧、妈妈在这里等着你等言语加上微笑的表情和张开双臂努力迎接宝宝的姿势,让宝宝乐于向你走近。
宝宝走到目的地了,要拍拍手表明他做得很好;也可以抱住他再拍拍他,让宝宝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要性;还要用言语宝宝,你做得真好、宝宝,你真棒、真是个好宝宝等来激励他;对他微笑,宝宝也会很高兴地笑出声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宝宝对自己的行为也会很满意,他还会学着拍手称赞鼓励自己呢。
让宝宝安全行走
行走的宝宝比爬行的宝宝更容易受伤害,膝盖、手肘容易因为身体失重,触地摩擦而挂彩,头部会因为撞击而长出包包,这些部位需要爸妈特别关照。
所以,当宝宝开始学走路、爱上走路之后,不要让宝宝远离你的视线;要避开湿滑的地面,注意路上的障碍物;小心家具边边角角的潜在危险;不让宝宝进入厨房;别让抽水马桶成为宝宝爱玩的宝贝;尖锐物品、器具尽量放置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药品或细小用品也要妥善藏好;容易拉下的盖布、桌布上不要放置其他物品,以免宝宝将两者同时拉下而被物品砸伤;烫手的食物也不要让宝宝碰到;在宝宝行走之时不要喂他食物,以免呛住喉咙。
给宝宝一个安全行走的环境,爸妈要做的有很多呢。
经过爸妈和宝宝的共同努力,宝宝肯定能够迈开大步,用自己的双脚边走边看体会这个精彩的世界。
扩展阅读
教你的宝宝学会走路
早教正能量,成就新梦想。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你的宝宝学会走路”,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人父母,看着宝宝摇摇晃晃迈出自己第一步的时候,那份欣喜和感动是不是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宝宝开始学走了,作为爸妈的你准备好了吗?要怎样帮助宝宝顺利迈出人生的步伐?
一、宝宝多大学走路正常
每个宝宝开始站立和走路的时间差异很大,有的宝宝是在9个月时就能迈步扶走,而有的要到12-13个左右甚至更晚的时候才开始迈步扶走,这多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宝宝本身的发育情况、遗传因素、运动训练的机会、疾病以及季节的影响等。
大部分宝宝在12~14月大时学会走路
根据过去的婴儿发展研究文献,以及粗动作发展专书"MotorAssessmentoftheDevelopinginfant",绝大多数学者专家都同意,约50%宝宝在11.5个月可以放手走,而90%可以在14个月大独自行走,而100%都可以在18个月大自行走路。
二、宝宝过早学走路的危害有些家长认为宝宝走路早是聪明的表现,于是很早就开始锻炼宝宝走路,甚至在4个月左右的时候,就扶着宝宝胳膊,让宝宝双脚着地,蹦来蹦去。育儿专家
宝宝学走路家长来帮忙
宝宝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很好奇地想要动动这动动那。当他能勉强站稳的时候,他就想要自己走路。这时,成人应该放弃自己的走路节奏、生活节奏去配合孩子,让孩子在敏感期内得到充分、良好的发展。
走--从最初的要成人拉着手跳,到独立行走,发展到要上下坡、爬楼梯,到专门爱走不平的地方
坡上漫游
1岁9个月的淼淼是班上孩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记得刚入园时,他走路都走不稳,户外活动也不愿离开老师的怀抱。而现在,他天天拿着自己的鞋站在教室门口,想换鞋去户外活动。户外的滑梯上、游乐场内总能找到他的身影。他喜欢到处漫游。
今天,淼淼又换了一种方式漫游。看到其他孩子在有坡度的坡面上玩“红绿灯”游戏,他也加入了。对他来说,上坡比较轻松,下坡则有点难度。刚开始他在坡面中段练习,下坡时慢慢控制身体,渐渐地,他下坡速度越来越快,身体控制得越来越好,有时嘴里还一边哼着调调,一边往坡下出溜,还能突然停在阻挡他的人前面。就这样上上下下,他练习了三十多次。
专家说:
上下坡是每个孩子都有的重要的走的敏感期的组成部分,是走的敏感期的典型表现。当幼儿学会上下坡,他就真正地、完全地学会走路了。
走楼梯
2岁7个月的樊真上幼儿园,大概是刚到一个新环境吧,她显得很胆小。
吃完早餐,妈妈见她站在楼梯边,一直不动地盯着楼梯看。走到她身边,伸出手,她把手放在妈妈的手心,我们一步步地走下楼去。下楼过程中妈妈告诉她下楼梯的正确方法:手抓住旁边的扶杆,眼看着脚下的台阶,一级一级走。
来到院子里,她松开我的手走向一个有台阶的地方,然后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往上走,动作很缓慢,从9:30到10:30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她一直在这样走。走累了就坐在楼梯上休息,然后接着走。我发现她此后的每天都重复这一活动。很快,她就能独立在大厅及院子里四处活动了。
专家说:
攀爬楼梯的敏感期一般在2岁前出现。这时儿童开始喜欢在楼梯上爬上爬下,先用手判断上下楼梯之间的空间距离,然后试着用脚来判断。因为成人总担心这样危险,并觉得孩子用手摸地不卫生,常常阻止、破坏了这一敏感期的正常发展,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这一敏感期往往滞后到2岁半多甚至3岁才出现。
走的敏感期大概从7个月开始出现。起先孩子拒绝坐,不断要妈妈拉着双手跳,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走,看上去像是在跑。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时候,不会走,但到处走。会走了,就无处不走。上楼梯、下楼梯都要自己来,不管需要多长时间;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走……走路的敏感期中,儿童是一个自由、活跃的个体,他拥有空间的能力从此跨出了一大步。
这时,成人应该放弃自己的走路节奏、生活节奏去配合孩子,让孩子在敏感期内得到充分、良好的发展。
当走的能力发展起来时,孩子可能会重新回到妈妈的怀抱寻找慰藉、爱意和温情。他会走了,但他开始说:“妈妈抱抱!”
走:换个角度看世界
琴琴妈妈说:“记得儿子在八九个月大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想站起来,当我把他放在我的腿上时,他就会使劲地蹬腿,把我的腿踩得很痛。我当时特别疑惑,他腿上的力气怎么会这么大?等到11个月时,他渐渐地可以自己蹒跚着行走了,便乐此不疲。这让我感到了生命的奇妙,这个时候的孩子根本不知道”累“,在他的字典里,仿佛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走。”
当儿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件事上,并反复地重复这件事时,我们知道,这就是儿童的敏感期。
当走的敏感期出现时,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能观察到孩子对走的钟爱。这时,孩子喜欢不停地走,尤其刚刚学会走的孩子,有时侯他甚至可以走好几里地那么远。但孩子的走和成人的走是完全不同的,成人是为了目的而走,而孩子是为了学习走而走,他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存在而走。
孩子一旦学会了自己走路后,他的世界就发生了变化。他的活动不再必须依赖于成人而进行,同时他的活动范围也迅速扩大。此时,当孩子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不再需要成人的帮助,而是自己走过去拿。这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多么大的突破!这意味着生活开始由他自己支配。
这个时期是孩子的第二次诞生。从孩子出生开始,经历了抬头、坐起、爬的全部过程。在孩子第一次尝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迈出第一步时,他的身体开始走向独立。而周围的环境也刺激着他、鼓励着他继续前进。尽管此时的孩子内在并没有目标,但是,他的走就是全部目标。慢慢的,孩子开始由一个不能自主的人,成长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而这个发展过程,完全是由他的个人努力完成的。
几乎所有的妈妈在孩子“走的敏感期”出现时都有一个深切的体验,孩子总是充满热情地走着,而我们却疲惫不堪地跟着。在孩子的这个特殊时期,许多成人选择抱着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去活动去探索,这就剥夺了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的机会,也阻止了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走向独立的脚步。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孩子学会了走路,大约到2岁左右时,他就再也不想自己走路,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抱着他。因为,这时候孩子“走的敏感期”过去了。
宝宝学走路,父母别着急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早期教育使得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学走路,父母别着急,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婴儿,从无力翻身,到四处乱爬,再到蹒跚学步,是一个令父母兴奋不已的过程。但有的宝宝已经会独自走路,却一定要人扶着才走,不扶着就爬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宝宝学走路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家长可以适当帮助,但是不宜强制,否则会适得其反。
宝宝要人扶是怕跌倒
为什么宝宝明明会走路但是却要人扶着走路呢?
这是宝宝对这项新学技能没信心,或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次跌倒所造成的。
宝宝学走路是有过程的,从扶着东西慢慢地站起来,到扶着东西移动,再到迈出第一步,对宝宝来说都不容易,需要学习。有的宝宝在还没掌握好平衡的技巧时,就尝试着往前冲,结果很容易就跌倒,跌倒的次数多了,宝宝就开始害怕,很自然地就不敢独自走路,要人扶着走了。
此时,父母千万不能强迫孩子自己走路,或摔开宝宝的手,这会让孩子更没有安全感,更难自己走路。父母可以适当地以一些玩具引孩子走过去拿,并且在刚开始的时候所设的距离不要太远,当孩子成功地走出第一步后,再慢慢拉开距离。让孩子重建独自走路的自信。
宝宝学会走路时间有差异
有的小孩1岁不到就学会走路了,但是有的小孩1岁半了还在到处爬。宝宝学走路的时间各有差异,基本上在17个月以内学会走路都属于正常的,家长不必担心。
建议:在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中,家长有几点可以做的:
第一,你可以跪在宝贝面前,伸出双手拉住他的手,鼓励他迈步,朝向你走来;
第二,你也可以站在孩子后面,用双手扶住他的腋窝处,跟着他一起走。开始时他或许需要你用力扶住,之后你只需用一点点力,他就能自己往前走了;最后,学走路也意味着摔跤和受伤的机会增多了,请为你的孩子准备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减少他磕碰的机会,并且尽量让他在你的视线范围内活动,而且随时做好“救援”准备。
孩子如果在其他各方面都很正常,稍微延迟走路也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要注意的是,有的孩子被大人扶着站立时双腿像棍子一样发直或像剪刀一样交叉,有的孩子表现为双手发抖或双手不停地颤动,在运动方面表现出手脚运动不灵活,协调能力差,或者让人感觉到走路的姿势很别扭。
教宝宝学走路的小决窍
教宝宝学走路要诀窍
正常情况下,10个月的婴儿已能从坐位顺利地改变成俯卧位。这时家长可以拉着婴儿的双手或单手让婴儿向前迈小步。要让孩子学走路快,应设置一个引导婴儿独立迈步的环境。如妈妈退后一步,伸开双手鼓励婴儿走过来,或让婴儿扶墙走。当婴儿第一次迈步时,父母都要向前迎一下,以防第一次尝试就摔倒。随着次数的增加,逐渐加长距离,并对婴儿每次成功的迈步进行鼓励。这样经过多次训练,婴儿便可较快地学会走路了。
有的宝宝其实自己已经会走了,由于胆小,总想让人扶着,这时可用一块小手绢,和宝宝各拉一外角,开始时把手绢绷紧,让宝宝感到有个外力的作用,逐渐就把手绢放松,虽然双方都还拉着手绢的一角,但实际已没有外力的作用,慢慢地宝宝就敢自己走了。对宝宝来说,只要恐惧的来源少了,他就会相当乐意尝试新的事物。
不管宝宝学习什么,家长应该做好辅助,多鼓励宝宝学习,做好后给宝宝一个夸奖都有利于宝宝的成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