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2岁的孩子问你时间都去哪了?这'时间'是什么呀?的时候,你该如何回答孩子这个天真的问题?时间是用来表示物质运动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单位。以前代表已经过去的时间,现在代表瞬间将逝去的时间,以后则代表还未到来的时间。时间不断从我们对面走来,在不期然之间就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过去,这对23岁的孩子来说真的是难以理解的。尽管这时候他们已经可以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今天、明天、以前、后来等,但他们毕竟还处于一种模糊的知觉阶段,所以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

儿童对时间的认识,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他们最早理解的时间概念,就是由白天和黑夜构成的一天。但是,他们的时间概念是很含糊的,他们往往用昨天泛指过去,明天泛指将来。例如,有个中班儿童说:昨天我爸爸带我去公园了,实际上是很久以前去的;我明天要过生日了,实际上离他过生日也许还有很长时间。

那么,怎样来教23岁左右的孩子认识时间呢?蹒跚学步的宝宝,他们最初的时间观念通常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比较有规律的事情,比如:到了一定的时间宝宝得吃饭、午睡、洗澡、睡觉在不知不觉中,宝宝对时间就会产生一些模糊的体验了。你可以运用信号的作用,让孩子对将要做的事情产生一定的心理准备。比如对孩子说:电视剧结束时,就应该上床睡觉了。你也可以在彩纸上画一个钟,大钟面上分别标上游戏,睡觉和讲故事的时间。并把纸钟放在闹钟旁边,引导孩子经常对两只钟进行比较,如果到了睡觉的时候,两个钟的指针指向一致时,就告诉孩子该去睡觉了。坚持这样的要求,让孩子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有助于形成孩子的动力定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当然,你也可以教孩子学习有关时间的概念。不过你需要通过孩子最熟悉的,亲身经历过的,最感兴趣的和对他最有吸引力的事入手。比如:认识早晨和晚上,可选择孩子最感兴趣的事,让他在记住早晨、晚上某个愉快的事情的同时来感受时间。如对他说:每天早晨,你可以到院子里骑骑小车。送孩子入园时告诉他爸爸晚上下班了就来接你。让他知道是太阳下山,天黑的时候,爸爸来接他等。这些都是教孩子认识时间的好方法。

如果你觉得以上还不够明白上手,下面小编给爸爸妈妈推荐7个可以和孩子一起DIY的小妙招,让你轻轻松松教会孩子认识时间:

1 、DIY花瓣时钟,认识小时和分钟

你也许很难和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时针指向的是小时,而分针指向的是分钟,那就用这个花瓣时钟来满足孩子具象的思维方式吧,时针指向花蕊,分针指向花瓣,分一分,认一认,是不是简单又有趣呢?

2、 自制纸盘时钟走起来

你只需要:2个纸盘,两脚钉,彩纸,笔,剪刀。

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个时钟吧,用两脚钉让分针和时针动起来,上面的纸盘边写上小时,底部的纸盘边写上分钟,再将上面的纸盘边剪开,就完成了。

动手试试吧,来一场报时竞猜如何?

3、 动动身体动动脑,身体指针趣多多

这是比较适合学校或幼儿园的活动,当然,在家也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起来,把身体扭成分针和时针,看看谁的柔韧度最棒,哈哈~再让小伙伴们猜猜看,这是几点和几分吧~

相关阅读

让我们来认识“时间”吧!


孩子到了4、5岁,已经可以逐步理解时间、认识钟表了。虽然他对常听到的昨天、下周、上个月还搞不清楚,但他们知道生活里有一种神秘的东西,每天陪伴着他,甚至有时还左右着他的生活。在他们对此最感兴趣的时候,就是教会他们认识“时间”这个神秘家伙的时候了!

5岁的霏霏一大清早跑到厨房问妈妈:“妈妈,这是明天吗?”听到女儿的问话,妈妈真是忍俊不止。

“不,亲爱的宝贝儿,现在是今天,今天是星期五”妈妈回答。

“没关系,妈妈!”霏霏说:“我们老师说明天我可以穿我那件粉色的新衣服。”

你看,在4、5岁孩子的生活中,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随后,霏霏的妈妈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时间想给霏霏解释清楚“昨天”“今天”和“明天”。就像许多妈妈一样,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向女儿解释这些抽象的概念。

小虎的妈妈也一样,儿子那天从幼儿园一回来,就对妈妈大喊:“妈妈,明天我们7点60到幼儿园!”小虎的妈妈真是被搞得哭笑不得。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在具体、形象化思维的年龄,他们很难理解像时间这样的抽象概念。专家建议,从孩子4岁到5岁期间开始,通过看、不断谈论和生活中的运用让孩子理解时间是最好的办法。这里有一些方法,能帮助我们向孩子解释关于时间的概念。

“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什么地方?

对于大人们嘴里常说的昨天、今天、明天,孩子们虽然已经觉得很熟悉他们记住了,却常常用错。星期一早晨,拉拉一见到爷爷奶奶就大声嚷嚷,“今天妈妈带我去动物园了”,把爷爷奶奶听得莫名其妙,这时如果妈妈纠正她是“昨天”,她就会一脸迷惑。因为对她只记得妈妈前一天晚上还问她,“今天妈妈带你去动物园都看见什么了?”她真的搞不懂为什么一下子成了“昨天”去动物园了。

这个时候,你不妨准备在家里挂一个大大的年历,告诉孩子,每一个数字代表着一天,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在日历上把当天划下,告诉他从早上太阳升起,到晚上夜深人静,“今天”即将过去了,等我们一觉醒来,天亮了也就到下一个数字了,那就将是“明天”了。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可以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个清晰的感受。

虽然,要让孩子们理解连续的一行数字是一周,翻过一页就是过了一个月,还有点难,不过你可以用彩色笔写上星期天去动物园,或者用符号标注再过几天,就是他的生日,可以吃生日蛋糕了,这都有助于孩子们增强对时间的印象。经常在日历上画一些记号,日子长了,孩子就懂得这些日期的规律,也明白了什么样的日子应该做什么。他也就会慢慢懂得,爸爸每周一去上班,每周六会呆在家里。

另一个比较有帮助的办法是,每天晚上上床以后,和孩子一起聊一聊这一天都做了什么,然后谈一谈昨天的活动,再一起为明天做个打算。你可以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或者之前、现在和之后这两组表达时间的词汇中选择一组,来解释时间的先后。

1个星期和1个月,谁更长?

如果你的孩子正期盼着几个星期以后的一个活动,这正好是你教他学会“星期”这个概念的大好时机。你不妨和他一起在日历上数一数随后的这些日子,还有几个星期,还有多少天?

亮亮的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不同的假日做上不同得记号,比如,她在12月的第一天上贴了一个圣诞老人,然后做了25个棉花球,之后的每天晚上,都让孩子在这一天的日期上贴一个棉花球,作为圣诞老人的胡须。当这些胡须贴满了,那一天就是圣诞节了。春节前夕,她还剪出很多小雪花,贴在每个日期上,直到除夕来临。为了迎接暑假,她和孩子一起在一棵大树的图片上挂树叶,每天挂一片,等待假期的到来。

当孩子常常关注时间的变化,有了足够多的积累,你就可以进一步告诉他,一个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或31天,一年有12个月。他可能对这些概念有点生疏,你不妨先从日历上数字的长短来说明星期和月份,不要期望孩子能在一个晚上就明白所有的概念,你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他才会慢慢了解。

1分钟和1小时我们能做什么?

你别想指望还不会看钟表的孩子们告诉你准确的时间,因为他根本就不明白钟表上面的数字和那一长一短的指针都在干什么。教育学家认为,5、6岁是比较适宜学习认钟表的年龄,但在这之前,你可以用具体的现象来向他们说明时间。如果孩子每天要看动画片,你就可以指着墙上的钟告诉她,“当短针到了8,长针到12的时候,你就告诉妈妈给你开电视”,这样,孩子就会自己观察钟表,到了时间提醒妈妈。

另外,你也可以干脆把真正的会走动的钟表放在一边,用手或者玩具表来教孩子。因为对于普通钟表来说,在孩子读数时间的时候,钟表的指针又发生了变化,容易让孩子感到困惑。但如果你用手指,就完全不同了。而且看到你手指的移动,孩子们可以感觉到时间是怎样推移的。你可以先用孩子的玩具表,告诉他15分钟后,表的指针是什么样的,然后告诉他,15分钟以后,我们就出去玩,这样抽象的时间和具体的任务就统一起来了。

每天都由分分秒秒组成,让孩子们用代表时间概念的词来表达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这些小窍门可能会让孩子更快认识时间。

*用一个有闹铃的钟表,对好计时器,然后对孩子说:我们来收拾房间吧,5分钟以后,闹铃响了,我们就可以停止了。

*用图表的形式给孩子制定一个每天的日程表,例如,画一个小钟表,指针指向7点,然后旁边画上一个小孩子起床的图画,表示早上7点起床。然后,7点半吃饭,等等。这样可以让孩子非常清楚每天固定的时间里会发生什么,他们会很快对时间有了概念。

*长途旅行的时候,把时间和地点的联系起来,有助于孩子认识时间。比如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汽车长途旅行,每个小时或者间隔一段时间就向孩子说明又到了什么地方,下一段时间还将看到什么,或者可以和学校联系起来,告诉他我们要走的时间相当于每天待在幼儿园的时间。

*经常把两件事情进行比较,让孩子理解有些事情花费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训练,例如:“谁单脚站立的时间长?”

*把时间单位同计数联系起来。父母可用手表来计时,按秒计的走动说:“l秒,2秒,3秒”,这种计数的方法,有助于孩子感知时间的流逝。

*让他们了解1分钟和1小时都能做些什么。比如,1分钟可以把盘子摆好,2分钟可以走到楼下,5分钟可以唱一首歌,10分钟可以摆好积木,15分钟可以看一本书,1小时可以看一个动画片等等。

给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爸爸妈妈以身作则,遵守时间。约会或者参加活动不迟到。

给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每天几点钟吃饭、几点钟睡觉、每天可以看多长时间动画片都有规定,有助于孩子学会遵守时间。

给孩子讲一些遵守时间的著名人物和故事。

编译/鹂墨

用身体来帮助宝宝认识时间


年龄小的宝宝很少有时间概念,因此当学习过程中出现时间概念时,教起来常常十分困难。教他们识时钟也同样困难。但是通过整合视觉想象、身体形象和身体动作,让他们置身于时间环境之中,时间对于宝宝来说,便变成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概念。

先让宝宝闭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时钟。让他们向头顶上方伸展双臂,模仿时针做圆周运动。叫他们把双臂放在不同位置,并告诉你这是几点。你也许会很吃惊地发现,他们已经知道不同的时间,却表达不出来。

如果你发现宝宝没有时间概念,可以在开始时让宝宝双臂高举过头,直接放在12点的位置,接着把双臂放在1点、2点等位置。如果能拆开一个真的时钟,拨动指针,让他们对时钟的运行模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对许多宝宝就更有益。如果你用自己的身体做样板,务必使自己与宝宝面对同一方向。

教完整钟点后,你要对宝宝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估,看一看再教什么更容易,是几点半和几点几刻,还是几点几分?无论你决定先教什么,都要让宝宝用双臂演示时针和分针的不同位置。当“指针”到达半钟点时,可以让他们交换左、右臂,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难做和别扭。重要的是使宝宝既能睁着眼睛做,掌握一定的规律后,又能闭着眼睛演示时钟。

一旦宝宝能用身体动作演示不同时间,就要让他学会在纸上标出时间。许多宝宝会觉得困难,这些宝宝需要一个精细动作活动做过渡。让宝宝用纸盘做钟面,用木条、纸板或冰棒棍做指针,一根针长,一根针短。对于那些听觉学习宝宝,报出不同时间,让他们把“时针”和“分针”放到正确位置。对于视觉学习宝宝,则在黑板上写出时间,让他们把“指针”拨到相应位置。当宝宝完成了这项任务后,问题也就解决了。

在学习过程中,宝宝的身体参与得越多,他们理解和掌握概念就越快。

如何教孩子认识纸币和硬币


如何教孩子认识纸币和硬币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童年是最富梦幻色彩和人文关怀的,孩子们往往在这种梦幻色彩和人文关怀中获得了童贞和童趣。同时,孩子的人格特征、生活习惯、创造精神等,也是在这种不经意中初具雏型的。因此,我们说,孩子的理财教育,首先是对孩子的优良品质的培养教育。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婴幼儿出生时就有超强的整体识别能力和自然记忆能力,3岁时上述能力达到最高点。也就是说,从出生至3岁这个阶段,人的大脑是快速发育的重要阶段。一个人一生所谓天赋的东西,往往就是在这3年里奠定基础的,而且这些东西将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有人说,“3岁看到老”。当然,这种说法未免偏激了一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童年是孩子思想最为单纯、最为天真、最为浪漫的时期,同时又是模仿力、好奇心、学习欲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就看他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他们画下一些什么了。

孩子3岁以后,就可以教他们认识纸币和硬币。先让孩子认识元和角这样的小面额钞票或硬币。不光是让孩子说出钱币的面值,还要让孩子知道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如乘公共汽车时,让孩子去投币箱投币,知道有空调的公交车票比没空调的贵;也可以让孩子去买冰棍,知道不同品牌的冰棍价格是不一样的;去儿童乐园时,让孩子知道5元钱可以玩哪几项游乐活动等。待孩子熟悉元、角这些小面额钞票之后,可以接着教他认识10元、20元、50元、100元的大钞。总之,要根据孩子对钱币的实际认识的多少来确定教学的深浅度。

学龄前的孩子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只对具体的东西感兴趣。所以,让孩子完全理解钱的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应该告诉孩子的是:

1、虽然一元的硬币比一元的钞票面积小,但它们在使用时是一样大小的。

2、孩子可以用硬币换取他们想要的一些东西。

3、电视上的玩具买回家后并不会像电视上那样漂亮,而且也并非那样好玩。

4、用玩具存钱罐存钱会很好玩。

5、并不是你想要的每一样东西都能得到,即使这个东西就在眼前。

对学龄前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可能家长费尽口舌而孩子仍坚持要得到买不起的东西,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习惯听到你说“不”,并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说“不”。

学龄前儿童理财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品格。

学龄前孩子理财教育的方法是:言传身教。

如何教孩子认识成功与失败?


一个人,无论小孩还是大人,能否取得成功,与他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存在强烈的关联性,而他(她)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呈现出的是一种长期而稳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形成自孩提时就受到了父母态度的有力塑造。对于这个问题,在本文中,作者引入“固定型理论家”与“成长型理论家”的分析视角,来分析父母该如何奖励孩子的成功、安慰孩子的失败,有趣而深刻,大家多体悟体悟。

你有没有这样夸过你的孩子:“你天生聪颖,”“你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你生来就擅长这个!”如果你夸过,那么尽管这些赞美听上去是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但是实际上从长远看来,它们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德韦克博士极力支持家长和老师用“成长型理论家学习方式”来代替这些赞美。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名杰出研究者。她已经写了很多关于教孩子们用“成长型理论家学习方式”来学习和生活的书——与“固定型理论家学习方式”相对。

“固定型理论家”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总把成功归因于先天的,不可改变的能力(一种特有的固定才能)。他们往往会这样说:“你很有才华”或者“你很有天赋”。

相对而言,"成长型理论家"相信只有通过努力去做那些必要的工作才能够获得成功。他们往往会这样说:“因为你努力去做了,所以你办到了。我为你而感到自豪,你凭着自己的天赋投入了额外的自觉,努力,耐心和勇气。”

根据德韦克博士所说的,获得成功的很大关键在于去相信成为一个“成长型理论家”——所以当失败或失意发生时,你已经准备好投入必要的自律,努力,耐心和勇气来克服它们!

基本上,自律,努力,耐心和勇气是孩子们成长中所信奉的极为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德韦克博士已经做了许多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属于“固定型理论家”的这些学生认为成功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一些东西,所以他们实际赢少输多——因为他们在失败后更有可能感到无助,然后他们便放弃了。

相比之下,那些属于“成长型理论家”的学生们认为成功需要长期的自律,努力,耐心和勇气,所以久而久之他们赢多输少——因为他们把失败归咎于还不够努力,没有寻找帮助或是再次的自我反省。因此,这些学生只不过是更努力地学习,试图自我反省以及接受帮助,而不是失败之后就说放弃。

在一次研究中,学生们被划分为两组。一组表现为信奉固定型理论,另一组则表现为信奉成长型理论。两组事先进行了一场简单的数学小测验——两组都胜利通过了。然后,两组又做了一份难度很大的数学考卷——这些学生可能以零通过率告终。果不其然,他们都没通过。现在开始才是这项研究的高潮部分。

接下来让这两组进行第三次数学测验——1场极其容易的小测验。这次固定型理论家组失败了——因为他们被之前未能通过的考试打乱了手脚。然而,成长型理论家组胜利通过了——因为之前的一次失败并未让他们自乱阵脚。

这是为什么?因为成长型理论家理智地面对了短期的失意,而短期的失败从长远看来仅仅是一些通往卓越之路的绊脚石,并且他们长期以往,坚定不移地顺着这条卓越之路走下去——被自律,努力,耐心和勇气这些重要的核心价值观所激励。

迈克尔·乔丹曾经说过:“我投偏了我篮球生涯中的9000多个球,我打输了将近300场球赛。在26场球赛中,我们的胜利完全寄希望于我最后的投篮,但是我失手了。我一次又一次地在生活中失败,但这同时也成就了我。”

迈克尔·乔丹是一个成长型理论家的典型例子。同时,托马斯·爱迪生也是成长型理论家的代表人物。

爱迪生公开说过:“结果?为什么这样说,伙计,我已经得到了许多结果!如果我找到了1000种会失败的方法,那其实我也并未失败。我不气馁,因为每一个错误尝试的否定都是向成功更迈进了一步......”

不幸的是,现在许多成人都是以“固定型理论家”的心理模式成长起来的。因此你可能会经常听到朋友们用“固定型理论”心理吹嘘他们没有付出汗水就能成功。结果就是,不久以后,当“固定型理论家”心理的孩子们成长为了“固定型理论家”心理的成人们,他们会发现当失意和障碍突然出现在成功道路上时,自己变得很容易气馁。

基本来说,“成长型理论家”能坦然接受短期的失意和失败,这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一部分。相较之下,“固定型理论家”只有短浅的目光,重视当前的十全十美,所以当路障到来时,他们就会从自律的马车上摔下来。

德维克博士相信成为一个“成长型理论家”会有越来越多的好处,所以在抚养教育孩子时,要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养成更多自律,努力,耐心和勇气的核心价值观后,他们会在之后的生活中受益良多。

两个任务

1.自然地对孩子说成长型理论家会说的话

不要再吹嘘你没有付出努力就能成功,而是开始讲述你有多努力工作以及在工作中你变得有多耐心。并且当孩子成功或失败了,请关注他们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结果。

比如说,如果你的孩子在一次数学测验中获得了一个优秀的成绩,你应该忍住别说:“哇,你的数学好棒!”取而代之的是:“孩子,我为你感到非常自豪,因为你努力学习过了,所以才获得了这个好成绩。你的天赋以及为这不容易的数学测验付出的汗水都得到了回报。”

而当孩子在某些方面失败了,你千万不该这样说:“数学只不过不是你的长项,”而是该说:“你很聪明自觉。我知道如果你再努力那么一点点,或和朋友们一起学习,你就能知道如何在下次测验中考得更好。”

2.你自己要成为一个成长型理论家,然后去解决问题

带着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心态”而不是单就“针对问题的思维心态”(即“抱怨的思维心态”或是“自怨自艾的思维心态”)去和孩子谈话。

你如何来保持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心态”?花20%注意力在问题上,80%在问题的解决上。当你有了“解决问题的思维心态”,并且选择花80%的注意力在问题的解决和措词上——你将不仅能快速地朝着成功道路迈进,更会在当下就立即感觉到情况好很多了。

再重复一遍,要不停对你的孩子说:“为你的努力庆祝,而不是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