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重视孩子的发育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家长太重视智力开发,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运动潜能的开发。

实际上,及早开发宝宝的运动潜能,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有重要作用。比如,孩子在运动时做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刺激大脑皮层,使其在反复的练习中,熟记肌肉感觉及方向感,有利于培养他们今后运动的准确性、灵敏性和协调性。

此外,参加一些运动,尤其是群体运动,还有助于培养孩子踏实、坚韧、自信的个性,也算是一举多得。

3岁前是孩子运动能力发育的最初阶段,也最容易培养出他们的运动兴趣和习惯,而这些相信会让每个孩子终身受益。

家长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做一些运动,比如带他们到现场观摩一些比赛,让孩子体验现场的运动环境,潜移默化地帮他们开发运动潜能。在陪孩子玩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对孩子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多加鼓励,让他们更有激情和自信。

通常,1岁左右的孩子刚学会走路,家长可多训练他们的四肢活动能力,如在床上翻身、练习爬行、训练平衡能力等。

2岁左右,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一些动作配合的运动,比如搭积木。这可以同时使蹲、趴、举手的动作,和大脑的思考能力都得到锻炼。家长也可以拿起一个玩具,然后突然松手,让孩子蹲下去捡。这种无意识的下蹲、站立对腿、脚踝关节力量、左右平衡能力都有良好的锻炼作用。

3岁的孩子运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对运动项目的模仿、判断等能力也更强,这时可让孩子开始进行跑步、跳绳、踢球、投掷运动,锻炼手臂、肩、肘、腿等处的肌肉;也可视孩子的自身情况,适当尝试一些简单的武术运动,如蹲马步等。

相关知识

3岁是开发大脑潜能关键期


开发大脑潜能的关键期

脑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到3岁就已经完成了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出生之后的最初几年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发大脑潜能必须尽早。我们知道,出生时人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之后不再增加。刚出生时孩子的大脑共有50亿个突触;出生后第一年,突触数目会增加20倍;3岁时大脑大小即是成人的80%;4岁时,脑的代谢达到高峰,脑逐渐成熟,对能量的利用也更有效。这一年龄的孩子之所以会不停地动,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在不断获得信息,能量消耗比较大,需要的营养比成人要多,身体发育同时也加快。

美国科学家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技术,对幼儿大脑的发育进行扫描观察,发现孩子在出生之后,由于视、听、触觉接受大量的信号刺激,脑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联系的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且研究表明,3岁以后,大脑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已经基本定形,并且停止了新的信息交流,这时大脑的结构就已经牢固成形。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大脑的发育过程已经完全停止,但就如同计算机一样,硬盘已经格式化完毕,就等待编程了。

正因为如此,孩子幼时的生活经历将会极大地影响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程度。在一个充满忧虑和紧张气氛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而且很容易被自身的感情压垮。相反,那些生活在充满爱心的环境里的婴儿则会与环境频繁地进行交流,进而促进额叶前部的循环,这样就增加了以后对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抵抗力。

3岁是学习的关键期

印度“狼孩”卡玛拉被人发现时已有7岁多,身上毫无正常儿童的特征,没有语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会与人交流。重返人间后经过长达6年的专业人员的护理,也只学会走路,到17岁时才学会十几个单词,智商只有4岁孩子的水平。

这个事实表明,如果错过了孩子学习关键期的教育时机,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所谓“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也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南希?贝莱博士潜心研究、观察了婴儿的发育、发展,她在《幼儿发展研究》一书中列出了以下8个线索,以提醒父母注意婴儿智力的正常发展。

第一,当某样东西掉落到地板上时,6个月的婴儿会顺着下落的方向看;

第二,当需要得到满足时,6个半月的婴儿,会发出表示满意的声音;

第三,7个多月时,婴儿会冲着镜子中的影像微笑,还能去寻找落地的东西;  

第四,8个半月时,婴儿会和成人一起玩诸如藏猫猫、拍拍手等简单的小游戏,也会倾听熟悉的词;

第五,9个多月时,婴儿会自己动手玩弄一些小物件,也能理解某些词的含义;

第六,10个多月时,婴儿会模仿成人把积木放入盒中,若看到别人把玩具包起来,就不会去拆开; 

第七,11个多月时,会模仿词的发音; 

第八,12个多月时,会讲几个单词。

法兰克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莫妮卡?克诺夫认为,婴儿的智力出乎人们的意料,他们甚至能够用眼睛跟着做简单的数字游戏。

0-3岁开发宝宝大脑潜能关键期


0-3岁开发宝宝大脑潜能关键期

据国内外研究表明,孩子刚出生时大脑发育已经完成了25%,而5岁时大脑的发育将达到90%。因此老人们常说3岁定一生。目前,幼儿需要开发智力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大部分年轻父母对如何开放孩子大脑潜能几乎一无所知,甚至走了很多弯路。

早期智力开发对缺陷儿一样有效

儿童医院儿保科主治医师张婕表示,目前很多专家都赞同3岁决定孩子一生的这种观点,主要是因为孩子3岁前,脑生长、智力和社会能力发展最快,早期发展的质量会影响儿童的未来。对于新生儿来说,最初3年无论是从生理角度、神经系统发育的变化也都是最为明显。

张婕强调说,从大脑重量来说,在3岁之前就会有量的飞跃,而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变慢。同时,在新生儿出生之后,大脑中有很多神经并未连接,而这种连接在3岁之前,会出现激增,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这些激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婴幼儿生活中的经历决定的,如果能把此段时间运用好,将能良好的刺激脑力的功能和结构。所以说,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尤其是12个月内的孩子来讲,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张婕表示,这种早期干预不仅对正常的孩子很有帮助,对缺陷的孩子,如果掌握方法,其智力也能得到提升。人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能力发挥出来,有些潜能就会受到遏制甚至永远发挥不出来了,所以要发挥人的大脑的最大潜能,应特别注重0-3岁的早期教育。

大脑潜能,应特别注重0-3岁的早期教育。

依宝宝各阶段特点开发大脑潜能

目前,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0-3岁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能发挥孩子大脑最大的潜能,不惜花费重金将孩子送到早教班。对于这种做法,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刘敏娜表示,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不是所有的孩子通过上早教班就能达到发挥大脑潜能,最重要是根据孩子的个体特征来决定,现如今,很多早教班都是统一的授课,并没有考虑到每个宝宝的性格特征,而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刘敏娜介绍说,我们在新生儿时期,可以锻炼宝宝的听觉、视觉、情绪反应,妈妈可以通过喂奶时的话语,良性的刺激就可以了;而在婴儿期,就要训练孩子的身体动作,比如大动作的训练,抬头翻身,手上的动作,双手传递,主要是肢体动作的训练;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主要培养其口语,开发语言能力,多做一些关键训练,跑跳转圈,搭积木,认识能力,开发观察力和想像力。专家指出,每个孩子在每个阶段的核心不同,其规律也不同,家长只要把握每个阶段的核心,到什么时期给宝宝相应的锻炼,在家早教也能开发孩子大脑最大的潜能。

但刘敏娜也提醒家长,不要将早教和神童联系在一起,很多家长认为早教是万能的,从小就给孩子抱有很高的希望,提早教孩子认字等,结果采取了一些违反孩子生长发育的训练,这样反而害了孩子。

在玩耍中开发宝宝智力

在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多感官的体验非常重要。张婕表示,这也就是说,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感最好齐上阵。家长要让宝宝在玩耍中、在跌打滚爬中探索和学习,在玩乐的过程中,很多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刘敏娜在此也介绍了几种开发智力的小游戏供家长参考:

1.对于新生儿,可以进行一些抓痒游戏,这样可以训练孩子的感官触觉,比如全身的抚触、按摩以及轻声唱歌,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都好。

2.在床上和卧室墙上挂些色彩鲜艳或可发出响声的玩具,时常更换,以引起小儿看和听的兴趣。给他们一些常用物品,发展小儿嘴、眼、手的探索能力。

3.多跟宝宝玩听声找人的游戏,或举高高,将孩子高高举起,发出飞机的声音,这样不仅吸引孩子的专注力,同时还能训练宝宝双手的抓握能力和肌张力,而这种大运动可以训练孩子的触觉感和听觉。

4.通过各种玩耍发展小儿知觉辨别、交流、精细动作和大运动控制能力。

5.训练宝宝的语言和协调动作,发展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通过说做并行、模仿口型等,训练宝宝用简单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要。

6.通过双手配合活动的动手游戏,如涂画、翻书等发展小儿的动手能力。通过讲故事、游戏、舞蹈、体育活动,延长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激发其好奇心和自信心,培养其独立能力、毅力和勇敢等优良性格。

1-3岁潜能开发的重点与游戏


1~2岁开发重点

动作

1~2岁的宝宝,已学会走、跑与基本的跳跃动作,所以可为他安排运动量较重的游戏,一方面可训练其运动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可加强训练肌肉。

语言

满周岁的宝宝进入语言模仿学习的阶段,除了听辨声音的能力大增,对于语词运用的理解力也大增,同时慢慢通过不同游戏培养其语言发展。

模仿与学习

此时宝宝对周遭人与事的注意力渐增,不仅会察言观色,还会模仿大人的言行,尤其喜欢模仿照顾者的言行,这时照顾者要注意本身言行,尽量要说话有礼、态度和悦,并可在游戏中教他学会关心及照顾别人。

精细动作&逻辑观

此阶段是精细动作及数学逻辑概念开始发展的阶段,所以应多利用此阶段的特性来变化亲子游戏的类别。

亲子互动时间

游戏名称: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适用年龄:1~2岁

材料:3个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杯子

玩法:把奶嘴放在其中1个杯子内,再将杯子都倒扣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猜奶嘴在哪里。孩子每猜一次,就把杯子拿起来给他看,再倒扣回去,当孩子找到时,将3个杯子调整位置,重复若干次,直到孩子能直接翻起小杯子,拿出奶嘴为止。

小玩家须知:此游戏可培养宝宝的观察力、记忆力。

游戏名称:小手转一转

适用年龄:1.5~2岁

材料:不同旋转盖的空罐(如洗发水、化妆水、香水等)、钮扣、弹珠

玩法:把空罐子一个个拿起来,在宝宝面前将钮扣或弹珠放入,再跟宝宝求助,请他把弹珠取出,以引导宝宝试着转开盖子,取出后再转紧盖子,并给予夸奖。

小玩家须知:此游戏可训练宝宝小肌肉精细动作的发展。

游戏名称:123万能贴

年龄:1~2岁

材料:身体、手、脚各部位

玩法:照顾者把头贴在宝宝额头上,告诉宝宝头被粘住了,请他来帮忙拉开。每次可以换不同部位粘贴,配合口令喊“123,贴~肩膀”,照顾者的肩膀马上和宝宝肩膀贴在一起,接着可以再问宝宝:“123,贴哪里?”让宝宝练习回答并做动作。

小玩家须知:此游戏可启发宝宝应变能力、语言表达力及想象力。

游戏名称:袋中取物

年龄:1~2岁

材料:3~4种玩具、枕头套

玩法:照顾者先告诉宝宝几种玩具的名称,等宝宝熟悉后,将玩具放入枕头套中,跟他说:“把某某玩具拿给我。”让宝宝仅凭触摸取出对象,宝宝猜对时,记得给予鼓励。

小玩家须知:此游戏可发展宝宝触觉能力。

游戏名称:小脚走一回

年龄:1~3岁

材料:不同颜色的宝宝脚印

玩法:当宝宝会站时,在家里客厅的地面上摆好脚印,由你牵着他踩脚印走。如果宝宝能独立走且走得很稳,可把脚印摆放成弯形的让他走。当宝宝会双脚跳时,可改用双脚跳,更大时还可用单脚跳。

小玩家须知:此游戏可刺激宝宝运动平衡能力及双脚的大肌肉力量。

2~3岁开发重点

此时期宝宝的词汇渐渐增加,能顺利和周遭的人沟通,且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不开心时会发脾气,对他人说的话会以“不要”加以反驳,会试着表达意见,有自己的主张。建议当宝宝急着要说话、表达自己时,要尽量耐心地让宝宝完整表达心中的想法,不要打断他的话。

此外,此时期的宝宝开始会想事情,活动力也变得比较旺盛,可以多进行一些稍有挑战性的游戏,并可教导他多与朋友交往,完成合作性的游戏。 要多尊重宝宝的自尊心及想法,培养他独立自主的态度,在潜能开发的同时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亲子互动时间

游戏名称:影子变变变

适用年龄:2~3岁

材料:手电筒、台灯

玩法:先把灯都关掉,接着打开手电筒,和他说要去找星星,然后让宝宝指出手电筒的光圈射在墙壁的哪个位置(即星星)在哪里。照顾者可随时晃动手电筒,移动光圈的位置,也可以打开一盏灯,用镜子反射光影,让幼儿找光影在哪里。

小玩家须知:此游戏可加强宝宝追视能力,通过观察、体验光与影的关系培养他的感受力。

游戏名称:数数乐

适用年龄:2~3岁

材料:吸管数根、5个瓶子或盒子

玩法:指导孩子分辨1、2、3、4、5等数字,然后在瓶子或盒子上各贴上1、2、3、4、5的数字并引导孩子先拿一根吸管放入贴有“1”的瓶子中,依序再一次拿2根吸管抓在手上,一起放入数字“2”的瓶中或盒内,以此类推。

小玩家须知:此游戏可训练宝宝数学对应概念。

6岁前开发宝宝智力 3点误区要注意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时会因为操之过急而拔苗助长。专家称,学习应是孩子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所有的孩子生来都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事情。格伦·多曼说过,有一些孩子则从来没有真正地遇到这个麻烦,并且终其一生,他都相信学习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戏。我们给这样的人一个名字,我们叫他们天才。

误区1:忽视儿童生理成熟度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先后次序的,早期教育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过早和过晚都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我们都知道狼孩儿、猪孩儿的故事,他们就是因为错过了语言和社会规范等各种智能开发的时机,所以,即便科学家提供良好的条件,也不能使他们赶上最普通的孩子的智力水平。而过早的开发孩子的某种智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对此,家长朋友应该了解一下孩子敏感期的知识。

误区2:“学习”狭隘化

谈到学习,许多人就想到学校里坐在课堂上听课,以及那些繁多的定理和常识。这种理解未免过于狭隘和刻板了。当一个婴儿能够辨认出妈妈和其他人的区别的时候;当一个男孩子出于对异性的好奇而在书店里翻《女性心理学》的时候;当一个人第一次吃西餐,小心翼翼地模仿别人的时候;当一个女生注意明星们的着装搭配的时候;当一个人新买了电器,看说明书的时候;当一个司机在陌生的地方打开地图寻找他应该走的路线的时候……这些都是在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因需而求谓之学,我们需要的某种知识和技能我们现在还没有,我们去追求它,这就是学习。人们在生活中用到的百分之八十的知识是课堂之外学到的,比如交往的常识,心理调节能力,如何应变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经验和潜规则等。

课堂上的学习仅仅是学习的一种,并且不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堂上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得到高分,可以让我们进入名牌大学,可以让我们在进入人才市场的时候有一张镀金的入场券,然而,它仅仅是入场券,究竟如何打开局面靠的是我们在课堂之外练就的本领和走出学校之后学到的知识。

说这么多,是想告诉家长们不要狭隘地理解学习,以便不狭隘地要求孩子。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是通过游戏和生活学习的,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学习,他们参与的每一个游戏或者活动都是学习;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广泛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幼儿借此增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广泛地探索和兴致勃勃的状态对于幼儿来讲是无比重要的,前者让孩子不断发现自己的天赋,后者让孩子达到内心的和谐和心理的自我建构。

误区3:重结果轻过程

其一,快乐比结果更重要。

孩子从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以及建立的相应态度,比孩子所学的具体的结果更重要。孩子没学多少东西,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喜欢学习、喜欢知识,这种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一些功利心很强的父母,总是期望孩子很早就学有所成,比如背唐诗、记单词、学数学等,可谓去本求末。其实孩子多背几首唐诗,多识几个汉字,这一丁点优势很快就会消失,长远来讲对孩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假如孩子因为父母刻意的、功利的要求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感,就更因小失大了。

其二,孩子从过程中得到的锻炼比结果更重要。

对于婴儿来言,看到比看懂重要,听到比听懂重要,感官知觉是智力的先导,即便孩子不能理解,或者说记住的东西很快忘记了(比如背唐诗),背过本身是重要的,这个过程已经会对孩子智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并不反对智能开发,更不反对孩子博学多才,但是,我们要以孩子内心的和谐为前提。对于幼儿,我们不应该有特别刻意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而是要对孩子自然的兴趣和自发的表现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注。当我们不去刻意追求的时候,结果往往是意外的收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