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岁:看图案

0~12个月的宝宝,由于身体发育还不成熟,活动的空间也有限,因此,这一时期比较适合给他看一些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比较大的图案,尽量选用红、黄、蓝、绿这四种原色的玩具和图形,为发展宝宝视觉图像认知作准备。

1~2岁:玩拼装玩具

1岁左右的宝宝会走路了,视野也拓宽了,认识事物和图像认知能力大大提升。这一时期,可以给宝宝玩一些简单的可拼装的立体玩具。市面上出售的一些过家家的玩具,比如:可拆分、拼装的萝卜等是不错的选择。这类玩具可以帮助宝宝从拆分到拼装的游戏中初步建立整体——局部——整体的概念,同时也促进了手部小肌肉的运动和发展。

2~3岁:玩四片拼图

2岁,宝宝的“正式”拼图游戏就可开始了。让宝宝先从4片式拼图玩起。在选择拼图时,要注意拼图的图案、线条要大而清晰,颜色的区块要明显。

对于宝宝而言,一个拼图游戏一般只会玩一次。一旦会了,就会对这个游戏失去兴趣。因此,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自制拼图是最佳的选择。

延伸阅读

儿童早教:小方法大智慧让孩子学得快


儿童“孩子虽小,但我对孩子的文化教育特别关注,我的感受小结起來便是注重方法,趣味性,训练。儿子历经我一系列用心小结的早期教育方法的培养以后,获得了比较突出的考试成绩,他如今尽管才五岁,但在班里同龄的孩子之中,不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能力,還是计算能力能力,都显著强过别的孩子。”林先生谈起儿子,一脸激动。如何让孩子学得快?

如何让孩子学得快?“在培养儿子的测算能力上,是我许多 方法——儿子不上2岁,我每一次搀着他上下楼梯时,每走一级楼梯就数一个数,从一数到楼梯停止,自小培养他数的概念;儿子喜爱玩‘走迷宫’,就用摇骰子做教学工具,训炼20下列的十以内加减法,之后逐渐提升摇骰子等级,训炼20之上的十以内加减法。”L先生详细介绍说。儿童

针对加减法,林先生的“凑10法”非常值得一试,比如“6 7”能够分为“6 4 3”、“10 3=13”等流程,心算迅速就能进行,得到回答。如何让孩子学得快?针对减法,则用“凑0法”测算,如“13-5”分为“13-3-2”、“10-2=8”。儿童

如何让孩子学得快?“针对提升孩子的英语词汇量,培养他的表述能力,我有一个小方法,实际效果非常好,便是学习培训反义词。他喜爱坐外太空锚链,我能对他说坐得高,看得远,孩子对高矮、近远会有一个基本的定义;在生活起居中,融合商品学习培训尺寸、宽度、高矮、轻和重等,他特别喜爱,学得都迅速,现在在班里還是个小班长呢!”

小小拼图 帮助宝宝发展思维


玩拼图是培养孩子思维发展的重要活动和游戏。要儿童在一定的时间里,将一堆十分混乱、毫无头绪的图块,拼组成固定的、一块都不能错的美丽图案,确实是一项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相当的耐心才能完成的工作。在相互无关的画片中,寻找能够连接的结合点,对培养宝宝的思维能力是非常好的锻炼活动。所以,有人把拼图玩具比做补脑的维生素。

为宝宝挑选拼图,一定要选择图案简单、拼块大、块数少,质地较厚实的拼图。比如图案是宝宝喜欢的小动物、童话故事人物、动画卡通或熟悉的交通工具等。而那些块数多,图案复杂,超出了宝宝年龄所能理解的范围,让宝宝看去如堕五里雾中,很快失去兴趣的拼图,千万不要购买。

为不同年龄段宝宝选拼图

13-18个月的宝宝已经会走了,这就把他们的双手解放了出来,是时候开始一些手眼协调的游戏了。玩拼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学到东西。还有什么能比让宝宝通过触摸和研究每一个字母、每一块地区来熟悉拼音或中国地理更好的方式呢?不同年龄的孩子应选择不同的拼图游戏,两岁的孩子应该选择把小图片放到适合位置的拼图。3~4岁的孩子可以旋转拼图小块,并把复杂的拼图插在一起。一个3岁的孩子玩一边一个突起的拼图比较合适,拼图块数以5~8块为宜。4岁的孩子可以玩12~18块拼图。一个5岁的孩子可以玩18~35块拼图。上学的孩子可玩50块以上拼图,拼图的图形选择有吸引力的,拼图的大小应与孩子的年龄成反比。拼图的图案主要以食物、汽车、动物、男孩、女孩和场景为好。

孩子们通过玩拼图可以熟悉三角形、圆形和方形。同时了解这些拼图带来的大量知识。如赛车拼图可以告诉孩子汽车的各个部分,还有赛车的技术数据、得奖情况。建筑拼图可以给你包括建筑风格、建筑历史等大量建筑知识。

0-1岁看图案。此年龄段的宝宝身体发育还不成熟,活动的空间也有限,比较适合给他看一些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比较大的图案,为发展宝宝视觉图像认知做准备。

1-2岁玩拼装玩具。此年龄段的宝宝认识事物和图像认知能力都提高了,家长可以给宝宝玩一些简单的可拼装的立体玩具,帮助宝宝初步建立整体—局部—整体的概念,同时也促进了手部小肌肉的运动和发展。

2~3岁玩四片拼图。2岁宝宝的“正式”拼图游戏就可开始了。建议你让宝宝先从4片式拼图玩起在选择拼图时要注意拼图的图案、线条要大而清晰,颜色的区块要分明。

拼图年龄对照表:

年龄拼图

3岁5-8块

4岁12-18块

5岁18-35块

6岁35-50块

教宝宝玩拼图的2个方法:

宝宝刚开始玩拼图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在旁边引导、帮助他学会怎样玩。因为孩子年纪小,观察分析能力弱,还没有太大的耐心。父母在一旁做他的玩伴,及时提醒他观察图案特征,把图块转到合适的角度,使他容易发现图块之间的关联,或者悄悄把正确的图块递到宝宝手中,激励他大胆动手,争取成功。

刚开始孩子玩的速度很慢,经常是老半天也拼不对一块图片。这时父母一定不能急躁,要耐心对待宝宝在拼图中出现的差错,鼓励他树立自信心,绝不能说“你没长眼呢”“你真笨”之类的话来伤害他。如果孩子一时拼不成完整的拼图,也没有关系,父母可以协助他完成余下部分,一方面让宝宝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另一方面教育宝宝做事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这样宝宝才会感到拼图游戏很好玩,下次还会高高兴兴地主动要求玩拼图,逐步提高玩的水平。

方法1:由易到难的引导

对于没玩过拼图的宝宝,你最好先向他演示将四片拼图拼成一幅完整图画的过程,并让他仔细观察最终拼出的图案。接着,你试着将其中的一片拼图移开,放在旁边,这样拼图就少了一片,然后让他观察移走的那片拼图的上下左右的边线和颜色特征、并让宝宝尝试将这块拼图放回原来的位置,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根据宝宝的实际能力,你可逐渐增加难度,由移走2片到移走3片,甚至将四片拼图完全打乱,让宝宝去拼。

方法2:启发式的引导

在玩拼图时,你需要时时启发宝宝思考和观察,而不是帮宝宝代劳。比如,你可以在游戏中提醒宝宝:这片拼图的线条和那片拼图的线条能连在一起吗?这两片拼图的颜色相同吗?可以放在一起吗?找找每片拼图的四条边和四个角,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父母必知:惩罚的10大智慧


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最忌讳讽刺挖苦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就事论事莫牵连

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错下去将有什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故事:小人物大智慧——把房间填满


把房间填满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他有三个儿子,他们都想继承王位。国王每天都在为此事发愁,到底让谁来继承王位呢?看上去三个儿子都很聪明能干,很难确定谁是最佳人选。有一个大臣给国王出了一个主意。

这一天,国王把三个儿子召集到身边,对他们说,给你们每人一个空房间和一两银子,你们就用这一两银子买东西,把房间填满,到时候谁填得又快又满,谁就继承我的王位。

三个儿子一听都很发愁,一两银子能买什么东西呀?还要把房间填满?但为了抓紧时间就赶紧跑到街市上去了。

到了预定的时间,国王开始检查,他来到大儿子的房间,一看,房间里横七竖八地堆放着一袋一袋的沙子,离填满房间还差得远呢。国王不满意地看了一眼垂头丧气站在一旁的大儿子,转身走了。

他推开二儿子的房间,只见里面杂乱无章地堆放着成捆成捆的稻草,仍然没有把房间填满。二儿子又惭愧又懊恼,眼巴巴地看着父亲转身离开。

国王来到小儿子的房间,推开门一看,愣住了,房间里什么东西都没有,他诧异地看着小儿子。这时,小儿子微笑着从兜里掏出一根蜡烛。国王仍旧很迷惑,就问他:“你用什么办法把房间填满呢?”小儿子神秘地说:“您别急,马上就填满。”说着他掏出火柴点燃蜡烛,他高举起手中的蜡烛对父亲说:“您看,现在整个房间不是都被烛光填满了吗?”

国王对小儿子非常满意,大儿子和二儿子也深感自愧不如。国王当众宣布小儿子成为王位继承人。

编后语:

当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如果用普通的办法都无法解决,那么你就应该尝试拓宽自己的思路,用一种与常规方法不同的、人们都难以想像的方法。有时所用的方法可能是看似简单而又很离奇的,然而它肯定是最合理的。国王的小儿子实际上就是采取了这种思维方式产生了奇思妙想,从而战胜了他的两个哥哥,成为王位继承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