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镇一(1898-1998):生于日本名古屋市,父亲曾经创办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小提琴厂。铃木镇一在东京完成学业后,留学德国柏林,跟随卡尔克林格尔教授学习小提琴演奏8年。1928年与妻子回到日本,开始演出和教学活动。与三个兄弟组建铃木四重奏乐队之后,他发现了年龄幼小的儿童都具有学习潜力,随后创立了世界著名的“才能教育研究会”(TalentEducationResearchInstitute)。铃木镇一主张通过儿童早年良好的音乐教育,培养个性优雅、才能卓越、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青年,他的教育理念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教育革命。

铃木音乐教学的理论基础。

铃木音乐教学法,无法以简单的文字叙述清楚,幸好铃木镇一在才能教育中提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概念,由这些概念我们可窥知其理论基础,例如,爱的口号、才能不是天生的、没有失败的学习、学习自零岁起、能讲话就能学音乐、强调父母亲在子女学习乐器过程中角色的重要性。

1、才能并非天赋论:铃木镇一所指的才能,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天才”,而是教育理论的一种“行为”而已,例如走路、跑步、写字等…。他认为人类唯一的天赋是学习的本能。人类如果能把握这一天赋,充分的加以发展,学习任何东西应该都可达到相当的水准以上。音乐能力也是人类及有待开发的能力之一,只要父母用心安排,老师费心指导,人人都可学好音乐,有希望成为音乐家。

铃木认为如果一位父母都能注意到每位儿童的本能,而且能提供一理想的环境,所有的儿童都将获得并且发展出一系列非常突出能力,这理论适用于全世界的儿童,没有例外(Suzuki,1981)。他并举例,生在热带的儿童,送到寒带去生长,照样会产生御寒能力;生在台湾的儿童,送到美国生长,英语就成了他的母语。例子就证明人类的能力系由于环境培育,而非天生俱来,所以铃木强调人是环境之子。

2、母语式的教学:铃木因为和他的侄子生活在一起一阵子而顿悟语言学习,他的教学法也被称为母语教学法。他认为音乐和语言一样,都是人和人沟通方法之一,语言这么复杂的系统人人都可学会,音乐也一样可以学好。语言的学习的过程,先听很长的一段时间,然后模仿或反应说出简单的音来,再发展成词或句子,进度缓慢,并经过反复的练习,得到父母的鼓励,再继续更进一步练习,这一理论成了他音乐教学的重要哲学基础之一。

3、教育自零岁起:铃木先生在他的“才能教育自零岁起”书中极力主张学习要愈早愈好,幼儿的阶段影响一生深远。他认为学习应该是自出生的那天起,而不是自上学的第一天。根据人类经验的原则,旧经验帮助新学习,及早学习可提供丰富的经验,做为新学习的基础。

4、没有失败的教育:铃木先生问:“您见过生理上没缺陷而学不会说话的”。语言的学习如此复杂,都没有失败的例子,其他的学习当然也不会失败,可见只有失败的教学或老师,没有失败的学生。

5、能力滋养能力:铃木镇一认为,新的能力是由旧的能力累积发展而来的,所以他在小提琴教学中,要求学生经常要反复练习旧曲子,借此不仅增强已有的技术,同时也产生新的能力,这和教育理论中的练习理论不谋而合。

扩展阅读

多元智能教育理念


多元智能教育理念的具体教学内容。

语言智能:培养、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通过孩子对童话故事的喜爱,培养他们自己听故事、说故事的能力。

音乐智能:让孩子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以及音色,从而使孩子爱上音乐艺术并培养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比如唱歌、弹唱弹奏以及简单的填歌词等。

数学逻辑智能:通过游戏活动,教会孩子们能够运用数字运算。例如:通过开商场、开医院的游戏,来认识货币,并学会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空间智能:通过美工活动和做游戏培养孩子前后左右上下的空间概念。例如:画画写生活动,通过对描画对象的观察体验感觉空间概念。

肢体运动智能:通过日常生活和形体活动来发展孩子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

内省智能:让孩子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例如:在数学活动中或者相识礼仪活动中认识自我,以及自我和别人的区别。

人际关系智能: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孩子在陌生环境中有效地认识他人、理解他人,能够在人际活动中学会察言观色,能和不同的人进行交往。例如娃娃家,开医院等游戏。

自然观察者智能,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收集探索自然现象、植物以及动物的能力。

多元智能教育理念的特点。

多元性:多元智能教育理念认为这8种智力因素是多方面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因此这8种智能因素同等重要,不能将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孩子是否有良好的表现,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是否拥有运用语言和逻辑数学之外的智能。

差异性:每个孩子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8种智力,而这8种智力在每个孩子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其智力各具特点,这就是智力的差异性。

实践性:多元智能理念认为一个孩子的智力水平不能以其在幼儿园中的表现为依据,而要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开发性:多元智能理念认为孩子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因此反复强调,要帮助每一个孩子彻底地开发潜在能力、提高其他优势智能。

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关键词。

空间智能:指认识三维空间的能力。

内省智能:指认识自我和善于自我反省的能力。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它们都是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内容。孩子通过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创新建构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具体

教学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

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生活礼仪等,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助、爱物等好习惯。

感官教育

培养敏锐的感官,进而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

数学教育

使用直观教具玩数学。让孩子在学具操作中懂得数与量的关系,感受四则运算的快乐。

语言教学

让孩子通过对实物的描述,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渗透文字活动,培养阅读能力,为书写做准备。

文化教育

蒙氏教室里备有动物、植物、天文、地理、历史、地质等各方面教具,使儿童在玩中探索科学的奥秘,从宏观到微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特点

以儿童为主

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幼儿园提供给孩子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其内在潜能。蒙台梭利教室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教材教具(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孩子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

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也就是所谓的“儿童敏感期”。蒙台梭利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的“敏感期”,而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开动脑筋、挖掘潜力。

蒙台梭利教学关键词

吸收性心智

孩子与生俱来地能够向周围环境吸收一切,0~6岁是吸收最佳期,其中0~3岁是最重要的吸收阶段。

敏感期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种能力的获得都有一个最佳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孩子可以轻松地获得各种能力,所以称这个阶段为敏感期。所以在敏感期里要给孩子创造适宜发展各种能力的环境。

尊重儿童

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想要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自发学习。

多元智能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工作者着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技能,即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智能。学校有时也提供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但这往往是有限的,被认为是额外的内容,当资金短缺的时候通常会被校方取消。而那些在艺术——视觉空间、音乐、肢体动觉等其他智能方面表现突出的孩子只能在上学前后、闲暇时间或者是吃中饭的时候去学习相关内容。至于自然智能则要在暑假期间才能得到锻炼,但这些智能往往不被学校所重视。所以具有这些智能的孩子无法与那些在读、写、计算方面表现优异的孩子获得同等程度的重视。

其他智能之所以被教育工作者忽视有两个原因:首先,学校的课程安排是为孩子日后找工作以及商业方面获得成功而准备的。无论是在工厂、农场,还是在办公室,这些技能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孩子们对学校的教育很重视,而对其他方面的智能则较为松懈。简单地说,其他方面的智能通常被认为是虚的,或者有些纯粹是出于兴趣,与个人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多大关系;其次,大部分老师和校长本身在学校教育方面较为优异,一般来说,他们在思维逻辑方面是较突出的,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些智能是他们在学校认知评价的主要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所有的智能都很重要,在学校运用多元智能教学并没有脱离目标,与教师的职责和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也不矛盾;它也并不意味着教师能找到一种方法能是学生掌握所有的智能。例如,一个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植物的身体结构(根、枝、叶),并要知道它如何生长,这有很多种方法。当然,他可以通过识记来学习,但所学知识很多的时候,只有在语言智能方面较为突出的学生才能掌握。而在其他智能方面较好的学生则很快就忘记了。运用多元智能可以提供一个方法帮助更多的学生学习。比如说,你可以画一副一棵树的三维空间图,也可以谱一首有关树的歌曲或者是其他方法展示树的形状。在我们学校,学生可以参与每一项活动。目的就是学习树的结构并懂得他如何生长,而我们的学生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智能来学习的。以这种方式,所有的孩子都获得了成功,而不只是那些语言能力很强的孩子。同样的道理,我的五年级学生根据海报的特点来表达他们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理解。他们制作了一些木偶,通过木偶的表演来展示美国独立战争。当然,他们也运用写的方法。

只对学习技能关心的学校教育对成人的多种智能也不重视。的确,成人也学要读、写、计算等能力以在世界贸易中获得成功。但是,正如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智商》一书中所说,那些技能并不能一定能保证你成功。他发现在任何一项工作中,首先都需要较高的“情绪智商”。

加得纳所说的“产生一个结果“,意思是说一副画、一件雕塑品或者是舞蹈都是智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我们周围没有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士,那我们生活的质量就要受到重大的影响。我经常告诉学生的家长们,进入我们的学校,我不能保证他们日后会成为专业的画家、艺术家或者是职业运动员。但是,我相信三十年后,今天的学生会很乐意参与音乐剧的表演、参观博物馆、热衷于羽毛球或乒乓球的运动。当我感到这些活动对生活的质量多么有意的时候,我更愿意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他们的智力。

我的早教理念(一)


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在一些地方比如北京,甚至对0-3岁早期教育立了法,早教机构层出不穷,各类书籍报刊举不胜举,各种早教商业项目纷纷出台。我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自己的早教探索的。在朋友们的统计下,发现我曾是若干个育儿俱乐部的会员……在参加了众多俱乐部的宝宝课堂妈妈课堂后,在看了无数书本杂志网上文章后,我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真理:每一个孩子都是精灵,而每一位父母都是教育自己宝贝最权威的专家。迷信书本或权威,用别人或成功或教条的经验套在自己孩子身上是行不通的,对于每一个家长来讲,都只有把所有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的宝宝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健康(身心双方面的健康)快乐的宝宝。

在仔细体会了各路专家的所谓权威性的指导后,我发现目前流行着一种潮流,就是分数论。好象我们的宝宝只有被早教人士用不断变幻的玩具和项目检测过、数量化过,孩子的智力就被开发了。我至今仍记得儿子在测评室门前痛哭不止的样子,记得老公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我的痛骂:有病呀花钱花时间让别人伤害孩子!仅这一句就让我教正了自己的早教路程。什么是早教?早教就是培养一个人。培养一个人的敏锐而乐观、丰富而灵动的心灵。所以我开始调整了自己的思路,从观察孩子出发,用母亲的心去体会比较各种幼教理论,在所有各方面因素中,永远把婴幼儿的心理学,把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个,是我私下认为目前国内早教界最容易忽视的但对我们的宝宝来讲最重要的环节。

然而,当一个新妈妈面对早教,最容易被吸引的往往就是有关测评或按月的行为评估或仅仅是智能发育的一些开发游戏或方法,因为这是最商业化的东西,最容易被新妈妈接触到。当然,适当的智力开发是早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早教的全部,更不是早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给宝宝一个健康的心灵与身体让他自信地成长,自尊地积极参与社会、自强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自主而快乐地生活是每一个妈妈最深切地愿望,作为母亲,我们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教会我们的孩子独立地生存。而这一切源自在孩子早期教养过程中妈妈爸爸或其他主要教养人对他的态度,对他的教育以及妈妈爸爸等主要教养人自身的示范作用。从这一点出发,我认为对宝宝的早教也是妈妈爸爸对自己的自我教育和提高,不仅仅是对一个幼小生命的启智开发,而是三个甚至更多生命在不同起点的共同成长。

从这出发,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育儿书架,那些有关智能的书籍只是小小的空间,更多的是作为教育一个人、培养一颗心灵的有关感受和观点。在这些书中,我比较认同和选择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渥德福教育法、多元智能等教育法,并且,通过

认识了一些和我持相近观点的妈妈朋友。我们一起探讨着这些理论在家庭教养中的具体方式,在尊重孩子保护孩子心灵成长的前提下讨论孩子的各种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是共性的还是个性的,现象后面的深层原因,如果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解决成长中的问题等。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研讨中发现这些理论的名称各异,创办人不同,具体方法不同,但本质却是相同的:尊重孩子作为独立的人的个体,尊重生活本身。而反过来,对孩子作为独立的人的个体的尊重和对生活的尊重,就是对我们父母和主要教养人自身的尊重。所以我们认同的早教,实际上就是成人与婴幼儿一起学习:尊重生命。

在与妈妈们一起探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几个问题是我们共同关注的,在早教中容易发生的偏颇。(转下文)

我的早教理念(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