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家长们想必恨透了应试教育,恨透了填鸭式方法,都明白主动能力的重要性。那么当80后遇到自己的后代,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能力呢,主动能力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今天我们主要从四方面来探讨:主动学习能力,主动管理情绪能力,主动解决问题能力,主动协调关系的能力。相信当孩子拥有了这四项主动能力,我们就可以为他们的日后生活减少很多的担忧。

如何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第一,家里有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第二,家长要协调好孩子和老师的关系;第三个方法,书桌要让孩子自己收拾,有自主的空间;第四,家长和孩子“说十分钟,坐十分钟”。“说十分钟”放在晚饭之后,先跟孩子说十分钟的话,问问孩子今天老师讲什么了,给孩子一个信息,我很关注你的学习。“坐十分钟”,放在晚上睡觉之前,就让他静静坐下来,他愿意翻书可以,愿意画画可以,他什么都不干发呆最好,一会儿上床睡觉都踏实。

如何培养主动管理情绪的能力?

什么是好的情绪呢?就是“乐观向上,心平气和”八个字。有时候咱们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说这孩子脾气暴躁,可急了;或者说这孩子慢性子,慢慢腾腾的。但是扪心自问,多少都能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我们在对孩子不满的时候一定要反省一下自己,你有没有这个毛病,你先改了,孩子自然就改了。

如何培养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些问题,该孩子解决的时候一定要孩子自己做主。著名讲师易中天,有个女儿叫易海贝,在易海贝高考这一年,该填报志愿了,她跟易中天说,你是我爸爸,你得帮我填报志愿。易中天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是你面对一生当中第一次让你自己做主,你必须自己做主,告诉你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兴趣、优势、创造、发展,和三位坐标,即城市、学校、专业。易海贝自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专业。因为她自己选的,自己报考的,所以读书期间,每年都能得到一等奖学金,大学毕业之后被评为“上海十大优秀高校毕业生”,现在在一家非常著名的建筑公司干得特别好。易中天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家长学习,孩子大了该他们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代替。

如何培养主动协调关系的能力?

主动协调关系的能力是培养孩子未来生活能力的升华。要学会让孩子在不同的选择上作出协调,尽早明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协调他们自己的时间,协调自己与家长的关系,与小朋友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孩子未来管理能力的体现。相信主动协调关系能力的培养能让孩子尽早掌握领导思维,从小学会领导的艺术。

总结:孩子的主动能力是从小在环境中磨砺锻炼出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当您的孩子还不具备主动学习能力或者主动能力中的几个方面时,我们作为家长也要有耐心,要知道这些“软实力”的提升才是未来孩子参与激烈竞争的有力武器,家长们要和孩子一起努力共同培养主动能力,让他们在培养主动能力的道路上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相关推荐

早教咨询:轻松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


如果一个人比较独立,他可以自己处理很多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突发的事情,也是一个人自我管理能力的体现。但是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独多,父母喜欢为孩子包办事情,不让孩子做这个,做那个,什么事情都帮助孩子打理得稳稳妥妥,长期如此,孩子就养成一种依赖的坏习惯,独立能力差,那么父母们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呢?

假期是放松休息的时间

之所有假期,就是想让平时紧张工作和学习的人可以有休息的时间。现在很多家长在假期给孩子报这样或那样的学习班,孩子没有了玩耍的时间,在上学时就会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主要督促孩子完成而假期作业就可以自由的玩,并要求要让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可以教孩子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不可替孩子做作业,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自信。

让孩子玩得痛快

现在的孩子和父母小时候相比,玩的时间和花样多,这样更能促进孩子的智力,比如孩子在游戏时可以积累的智慧,为以后的学习会打下了基础,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给孩子报的培训班过多,会让孩子感到厌倦、身心疲惫,上学时注意力就很难集中。所以放学就是玩的时间或休息时间。只有孩子开心,体力好了,才能更加有兴趣,更加集中精力地去听课。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从孩子呀呀学语起就让孩子学会做自己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独立习惯,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衣等。平时是无论是简单还是琐碎的事情,也要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和作出判断,亲自动手,如果从小这样做了,到青少年时期,孩子的独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日常生活的经验

去市场无论是逛街还是买菜时,都可以带上孩子,让孩子一起体验生活、文化体验、、独自旅行,都可以提高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和培养其独立能力。

报辅导班不是越多越好

如果孩子的学习不好,也不急于找被课老师或给孩子报很多的课外辅导班,要先忍耐,找出孩子成绩差的原因,这样孩子就想要补习功课。这种心态去辅导班时孩子才有学习的兴趣,放学回家的路上,尽量让孩子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这样可以使所学的内容有消化理解的时间。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远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耐心的教导,并且要方法得当,不可以过于急切追求结果。在平时的教育中,多让孩子自己作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到不强逼、不威胁。从小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生活能、独立能力、社交能力等,这样长大以后进入社会也会对其有很大的帮助。

早教咨询:如何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宝宝的思维逻辑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虽然宝宝们很小,表现出不会说话,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样子,但是宝宝们已经具备思维逻辑能力了,而且宝宝的思维逻辑方面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而在宝宝的抚养过程中,很多家长非常容易忽视宝宝的思想发育,只注重宝宝的身体发育状况,有时家长们会觉得宝宝太小,还什么都不懂,既不注意会观察宝宝的思维逻辑表现,也不注意培养宝宝的思维逻辑能力,这些都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下面是宝宝的思维逻辑能力主要表现的七个方面,家长需要了解,更需要以此作为根据培养宝宝的思维逻辑能力。

一、理解事物的分类方法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把相同、相似的事物归结为一类,遵循的依旧包括颜色、状态、功能等等。家长们也应该帮助宝宝建立起分类的思维方式,先让宝宝试着找到两件事物的相同点,并给予演示,让宝宝自己逐渐体会到不同的东西也会有相似的地方,形成一种分类的思维。

二、掌握空间概念

空间的概念也并非与生俱来,上下左右、东南西北这些空间概念都是逐渐建立起的,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这些词语,所以家长一定要引导宝宝理解这些概念,并学习使用这些词语。

三、建立时间概念

小宝宝对于时间并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宝宝理解一些描述时间的说法,比如说:现在、一会儿等等,让宝宝从小就具备时间观念,从而更容易理解别人话语中包含的时间方面的含义,为以后的生活学习打下基础。

四、了解顺序的概念

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根据一定的特点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家长要让宝宝自己理解一些事物的特点,自主排列顺序,这样宝宝可以更好的掌握事物的特征。

五、了解一些简单的因果关系

宝宝虽然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宝宝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一些简单的因果关系也会出现在宝宝身边,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理解这种关系,帮助他们建立起推断的思维,比如说今天妈妈淋雨了,明天妈妈就会感冒,淋了雨与容易感冒、发烧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专家建议家长们也要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让宝宝逐渐理解这种事件间的联系,锻炼宝宝的思维逻辑能力。

六、了解事物的各种形状

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是各种各样的,外观形状大不相同,这些家长是有必要让宝宝慢慢学习、明白描绘事物的形状的词语,让宝宝学会根据形状归类,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宝宝的思维逻辑能力的过程。

七、理解一些基本数字

很多家长在宝宝在两岁时候就教他们数数了,宝宝虽然会数简单的数字,但是更多的时候宝宝们并不理解计数的含义,家长们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宝宝理解基本数字的具象化含义,通过玩游戏等等有趣的活动让宝宝自己练习计数。

宝宝的思维逻辑能力常常在家长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因此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体格健康,更要把握思维逻辑的多方面,从以上几个角度培养宝宝的思维逻辑能力。

早教咨询:小游戏培养宝宝统合能力


统合能力指的是对孩子德智体的全面能力的评价,主要是身体的协调和灵活能力的发展。宝宝的统合能力需要从很小就开始锻炼了,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小游戏了。

0~1岁起:摆荡游戏

从宝宝出生开始,就要开始锻炼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但是其实这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家里的长辈把孩子抱在怀里轻轻的摇晃,就可以达到改善平衡反应和增强肌肉张力的效果。等到宝宝到了一岁的时候,就可以找一条结实的大毛巾,然后爸爸妈妈各拿住毛巾的一边,宝宝坐在毛巾的中间,爸爸妈妈轻轻摇晃,注意幅度、频率不要太大。

1~3岁起:丢接球

大约直径20公分的橡皮球,一岁的宝宝是完全可以拿起来的,这个时候就要鼓励宝宝主动的去伸手拿球;等到宝宝两岁的时候,就可以加大一点难度,也就是加大球的直径,大概20-30公分,然后和宝宝保持大概约2公尺的距离,和宝宝分别坐在地上,用滚球的方式与宝宝玩传球的游戏;再经过一年的时间,宝宝就可以完成更高阶的游戏了,这个时候就可以进一步拉开和宝宝的距离了。并且把传球的方式改成弹跳。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改善宝宝的手眼两侧,还可以改善视觉追踪的协调性。

1~2岁起:地面探险

这个游戏仅仅只需要父母把不同材质的地毯拼在一起,这样就可以给宝宝提供触觉以及本体觉的刺激,改善他的动作计划能力。玩法也很简单,宝宝一岁的时候,就让宝宝在地毯上爬着或者走着,让宝宝接受不同材质的刺激;等到宝宝两岁的时候,妈妈们就可以稍微增加一些难度,可以把地毯的高度进行一些变化,材质还是不变的。

2岁起:镜子游戏

宝宝从两岁起就可以开始玩模仿游戏了。孩子能够通过模仿父母的动作,可以认识自己的身体,辨别左右的方向。不过,一开始的时候不要太难,可以先从一边开始,再进展到全身,以免动作太复杂,宝宝记不住而产生挫折感。

2~3岁起:叠积木

宝宝大概从两岁起就可以开始进行精细动作的训练了,工具就是我们常见的积木。可以让宝宝尝试用小手把积木堆得膏膏的,等到宝宝长大些的时候,就可以换小一点的积木了。这样有助于改善手眼的协调能力,还可以顺道训练宝宝的创造力。

很多小游戏在培养宝宝统合能力的时候,都是会一举数得的,比如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还能够锻炼注意力。所以爸爸妈妈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操之过急。

家长对孩子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


家长对孩子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谈到思辨能力,父母马上会想到是否需要做大量的,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才可以获得这种能力呢?可是我们的孩子才2岁,面对2岁的孩子如何来实现呢?是否只有专业老师才可以进行呢?

哈哈,父母还没有忘记孩子的年龄,不错,面对只有2岁的孩子父母能做些什么呢?再大一些年龄的孩子父母又能能动的做些什么?

我们说,所谓思辨能力,也就是逻辑思维反应能力,就是把不同种类和范畴逻辑思维里的信息,根据客观社会存在信息环境而修改、重组,从而形成新的“目的性逻辑思维”而呈现出的外在表现现象。父母可以从孩子2岁开始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对孩子进行主动培育。

比如每月至少二次,有计划有规律的去水域面积较大的河、湖游玩。

在孩子视野里,较大的水域会显得如此地辽阔且变化丰富。像或大或小的波浪,快乐飞翔的小鸟,偶尔跳跃的鱼和偶尔行驶过的船只等等,都会不断地引发孩子那本来就蠢蠢欲动的神奇莫测的幻想,而且这种幻想是那么地不拘一格。

正是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所引发的这种欲望,会使孩子对在这类“生动类信息环境”进行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充满渴望和痴迷,从而自然、有效的形成了良好的“逻辑思维纵向延伸性”,最终实现良好的“逻辑思维反应能力”。

主动思维思维能力之逻辑思维持久性的培育

所谓编织“逻辑思维的持久性”就是指“逻辑思维的直线延伸性”,孩子只有获得逻辑思维良好的延伸性(逻辑思维的持久性)才有可能做到我们通常所说的在行事做事过程中所拥有的坚忍不拔的品质。

可以每月至少二次,有计划,有规律的带孩子去看“山”。

在孩子的视觉采集里,“山”是相对静止不动的,它们是那么高大威严、肃穆庄重,又因为它们不会每一次都进行着变化,这就会使孩子慢慢形成寂寞而持久的感觉,还因为孩子在这个时间段内还没有自主编织“目的性逻辑思维”的能力,因此,他们那丰富的幻想就会促使他们在这类“生动类信息环境”中把这份幻想实现在所能直观认识到的山的背后。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就会为了能够验证自己的幻想而坚忍不拔地攀上山峰去看看山的背后是否跟他们想象的一样。如果是相对连绵的“山”,当他们看到一样的“生动类信息环境”的时候,就会把这份幻想重新放置到另一座山的背后,为了验证这份幻想进行新的旅程,就会使他们逐步形成耐心和坚强的性格。这些性格形成的过程都会为“逻辑思维的直线延伸性(逻辑思维持久性)”的良好形成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简单的看水、爬山,我们就能有效的帮助孩子实现未来应该具备的能力。

在此章节我们想让父母确立的是,任何一种所谓的“抽象”能力培育,都应该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有非常具体的培育方式,然后依据自己孩子的个体特质和成长环境进行恰当的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