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伤害动物的童话故事
2021-08-13 不伤害动物的童话故事 怎样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胎教指导父母离婚怎样可以不伤到孩子(教师节亲子教育指导)。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父母离婚怎样可以不伤到孩子(教师节亲子教育指导)”,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前言:目前国家的离婚率很高,而受伤害最大的往往就是孩子,那么做为家长应该如何才能不让孩子成为爱的牺牲品呢?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实例来详细的了解几种父母离婚之后的相处方法吧!
曾看到节目里面的一个真实个案,讲述一个10岁的小男孩,父母离异已3年,母亲因为怨恨孩子的父亲而拒绝父亲探视孩子,父亲为能见儿子只好诉之于法。法庭的裁决是母亲必须让父子俩每月有一次接触的机会,然而在父亲探视孩子时,孩子策划了一场成功躲避父亲的闹剧。父亲一走,孩子迅速关上房门后,跪在地上大哭起来。没有和父亲见面究竟是胜利还是失落……
有这样一对夫妇,离婚大战打得不可开交,连续几个月,双方都沉浸在是非争论中,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存在。忽然有一天,他们发现一向活泼开朗的小女儿变了,存心找碴儿哭闹,可一旦向她表示关切,她又会恶语相向,一年级的小朋友,动不动就冷冷地说“我恨你”,让人寒心。
世界上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婚姻,有多少种婚姻,就有多少种分手。父母不同的分手类型,对孩子的影响自然也大不相同。亲子网
虽然没有完全相同的分手,但是同类分手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把分手的类型分为6类:
朋友型,“买卖”不成情意在
夫妻双方发现彼此不适合继续再做夫妻,但是都很尊重和理解对方,婚姻不能为继了,但是感情还在。分手后双方不会发生财产纠纷,在抚养和探视孩子方面也会尽职尽责,彼此体谅。这样的分手对孩子几乎没有什么消极影响。
亲人型,百日夫妻自有恩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夫妻是做不了了,但是看看对方,还是有一种“亲人”的感觉。不在一起生活了,但依然牵挂对方,总希望对方的生活过得好一点。当一方遇到困难的时候,另一方会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有这样的父母,是孩子的幸运。
君子型,君子断交不出恶声
分手了,心中也并非一点“疙瘩”没有,但是,双方修养都很高,皆不囿于自私和狭隘,懂得宽容和换位思考。虽然心有不快,但想想毕竟当初也是自己的选择,造成今天的局面自己也不是没有责任。虽然感情不在了,但还是能够凭着与人为善的道德原则与对方和平相处。这种情况,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不大。
冷漠型,你只是个熟悉的陌生人
这种夫妻,必有一方失于自私和狭隘,他们会认为,婚都离了,还有什么可说的,我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离异后双方毫无感情可言,彼此关系僵硬、冷漠,视对方如陌生人,甚至不如陌生人,双方对待利益和责任问题还往往是斤斤计较。这种关系会对孩子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容易使孩子陷入孤独,形成不合群、狭隘等不良个性。
怨恨型,此恨绵绵无绝期
婚姻结束了,但是怨恨还没有结束,长时间地沉浸在对对方的抱怨和指责中。这样的分手,必有一方属于“怨妇”或者“怨夫”,总觉得对方不仁不义,深深伤害了自己,自己的命好苦。“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殊不知,人的痛苦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的记性太好了,人生是应该学会忘记的。
这样的关系状态,对孩子无疑是一种伤害,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恋爱和婚姻,让人遗憾。
敌对型,此仇不报非君子
套用那英的歌词,这种状态属于“你伤害了我”,不要想“一笑而过”。此仇不报非君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双方婚姻结束了,但是仇恨之火并没有熄灭,只要有机会就剑拔弩张。孩子在他们手里必然成为报复的工具,拒绝对方探视,拿孩子要挟对方,对他们而言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殊不知,当他(她)成功地伤害对方的时候,自己也受到了同样的伤害,甚至更大的伤害。亲子教育
仇恨是一团火,你不理它,它自己慢慢就熄灭了。你越在乎它,它就像借了风力一般,越燃越旺。这样的背景下,孩子的心灵是极易扭曲的。生在这样的家庭,真是一件让人同情的事。
本网站小编总结:与其生活中对彼此的仇恨里,不如学会放手,让自己解脱,为了自己的将来,也为了孩子的成长,希望以上的文章可以使更多的父母们了解到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延伸阅读
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幼儿教育指导)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幼儿教育指导)》,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前言:虽然目前是新一代的社会,但是仍然有采用暴力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的父母,以下就来结合实例详细的了解下在暴力下长大的孩子都有那些缺陷?希望在今后的教育里,家长们都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
所谓严厉惩罚式的教养方式,通俗地说就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厉惩罚式的父母,教育孩子态度生硬,语言粗鲁,缺乏感情,甚至挖苦讽刺、打骂孩子。
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是非常必要的,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对子女个性的健康成长,对培养子女的优良道德品质,对子女自觉地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都是必要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严格不等于严厉,严格不等于打骂,严格不等于讽刺挖苦。
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了,现在早已不是封建社会了,现在社会已进入新千年,但是由于有些家长自身的原因,性情暴躁,经常斥责孩子,甚至打骂孩子。有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工作不顺心,心情烦躁,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经常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有的家长由于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亲子网
尽管严厉惩罚式的封建家教方式在目前占的比例比较小,就是采取过分保护、过分干涉式的教养方式的父母偶尔也有打骂孩子的现象,但我们常常忽视它的危害性。父母严厉惩罚式的教养方式,往往会造成子女的胆怯、懦弱、退缩、自卑等不良行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子女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父母严厉惩罚式教养方式也往往使孩子形成粗暴、野蛮、敌对、蛮横无理、说谎等不良个性特征,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女儿找我咨询。这位孩子不敢见人,即使见人也低头不敢说话。她母亲对我讲,她与孩子的父亲离婚已三年,孩子判给了父亲,父亲性情粗暴,对孩子说打就打,说骂就骂,一喝起酒来就撒酒疯,胡言乱语,经常无故指责孩子,骂孩子不要脸,骂孩子是大笨蛋,骂孩子学习不好给他丢脸等等。本来这个孩子性情比较活泼,学习有上进心,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在她父亲那里待了两年后,现在变得无精打采,心神不定,自卑感特强,不敢与人交往,整天待在家里也不上学,也不跟同学联系。这位母亲说:“这个孩子就毁在她父亲手里。当然我也有错。离婚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对孩子的关照不够,我也是不得已才跟她父亲离婚的。
“那家伙是个混蛋、酒鬼,我经常因为不让他喝那么多酒而遭到他的训斥,他甚至打我。有一次他喝了一斤白酒,进屋就撒酒疯,我实在受不了了才离婚。我可怜的女儿就成了她父亲暴躁、野蛮、粗鲁的牺牲品。”
还有一位父亲,性情粗暴、急脾气,孩子行为稍不符合自己意愿就训斥,动不动就打。经常问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考了多少分,孩子考得不好动手就打。这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经常挨打,就想出一招对付他父亲的办法,蒙他骗他。每当他父亲问他学习怎么样他就说可以,不错。父亲问多少分,就说数学85分,语文82分。其实他数学考了65分,语文考了62分。这样他父亲就不打他了,有时还表扬他几句。这个孩子心里暗暗得意:我爸爸让我给骗了,他还表扬我。我要说真话还不打烂我。这个孩子的性情也变得越来越粗暴,对人也没有礼貌,一不顺心就拿比他小的孩子撒气。正是在他父亲的不良影响下,他逐渐养成粗暴、任性、说谎等不良个性。这个孩子的母亲特别疼爱他,当看到他父亲打他时,经常去保护他,甚至挡在小孩的前面。可是面对这个已养成了任性粗暴、无礼狡辩、睁眼说谎话等恶劣品质的孩子,她更多的时候无可奈何。她沉痛地说:“这个孩子已毁在了他父亲的棍棒底下。孩子的父亲总说不打不争气,可打又打出了什么结果呢?他欺骗他的父亲,他父亲也确实以为他学习好,打出好成绩来了,其实,他父亲多么可悲呀!这孩子现在是越来越野了。我担心他考不上大学,将来进入社会怎么办呢?他将来只要能找到一个工作做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我怕的是他进入社会惹是生非,出大事。”亲子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通过以上的文章我们可以认识到,采用暴力的行为对孩子教育所产生的后果及危害,是很难弥补回来的,希望更多的家长们能够多关注此篇文章,多认识及反思自己教育上的弊端,让孩子们都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
育儿教育不可缺少父爱(国庆节幼儿教育指导)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儿教育不可缺少父爱(国庆节幼儿教育指导)”,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前言:幼儿教育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目前家庭中大部分都认识到了让爸爸加入其中的重要性,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爸爸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都应该做那些的工作吧!具体的关注下吧!
亲力亲为照顾孩子
嘟嘟11个月的时候,就会说“爸爸”了,这让爸爸冯先生激动不已、倍感自豪。从嘟嘟出生起,陪儿子说话、给他讲故事、玩躲猫猫等游戏就成了冯先生每天必做的“功课”;他还学着给宝贝换纸尿裤、喂水、喂辅食……,所以,嘟嘟一见爸爸,就高兴得手舞足蹈。
身为医生的秦先生对女儿的健康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他从宝贝4个月大加辅食开始,就注意“营养配餐”。辅食以蒸、煮或凉拌的方式烹调,减少容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为了使女儿不出现饥饿感,两次奶之间就喂点蔬菜泥、瓜果、蛋黄、鱼泥、肉泥等。秦先生表示,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现在就得控制她的饮食,不然把胃撑大了就会发胖,既不健康又影响形象;要从小保持女儿的身材,以免长大后再去减肥!亲子网
今天,越来越多的父亲参与到宝宝的成长中来,而不是一味地用工作和事业,给孩子提供物质基础。他们比较认可现代的育儿观念,热衷于学习科学时尚的育儿方法,看重和孩子的身体接触,比如抱抱孩子、跟孩子做个骑大马的游戏、尽情地嬉戏,尽可能地回应孩子的需求;周末坚持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班,给宝贝讲睡前童话、一起唱儿歌;他们喜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认识各种花草树木、去户外放风筝,到动物园看动物,把有关动物的知识将给宝宝听,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相信这些都是非常容易深入孩子内心的沟通方式。他们认定:当父亲是需要学习的,父子间的感情也是需要培养和经营的。
爸爸育儿迷恋网络
“80后”是最早接触电脑的一代,网络娱乐、网络教育、网络交友等方式,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电脑产生了依赖,凡事都要到网上查一查,育儿自然也不例外。他们通过“知道吧”和“搜搜问问”向网友求救,认为通过收索引擎、各大BBS向互联网请教是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了。而网络上日渐红火的爸爸专题、爸爸论坛、爸爸日志、爸爸专栏,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爸爸参与育儿的热情。
从女儿还是个小胎儿起,身为出版社编辑的富先生就成了一些大的育儿网站或育儿主页的常客。通过网络,自己恶补了不少育儿知识,并在女儿身上实施,自觉收获不小。女儿过2岁生日那天,他买了一套早教软件,自此每天抱着女儿玩一会儿,他还从网上给孩子下载了各种视听素材,供宝贝边玩边学;现在,孩子快3岁了,他又给女儿申请了一个QQ号,尝试着让她在网和爸爸交流。富先生表示,等女儿再大一点,还会和她一起写博客,记录成长的过程、实现亲子沟通,对孩子进行教育。他相信,随着“80后”父亲队伍的壮大,和女儿一起写博客,和儿子一起玩电脑游戏的“电子家庭”会逐渐增多。
富先生说,网络游戏中的智力闯关游戏、找相同游戏等,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很有好处,能锻炼他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手指的灵活性、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使孩子变得更聪明、更敏锐。越来越多的80后爸爸不认同电脑和网络是会让孩子“不务正业”的坏东西,他们认为电脑只是一种工具,是被人脑主宰的工具,只要正确地认识到它存在的意义,就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并从中学习到点什么。亲子早教
亲子关系亦父亦友
在年轻爸爸中,坚信“棒打出孝子”式的“严父”越来越少,他们更喜欢刚柔相济。他们善于表达对孩子的爱,会脱口而出“宝宝,爸爸爱你!”一类的话,很少含蓄。
动手能力是一些爸爸的长项。对宝贝,他们有足够的耐心陪玩。无论多忙,在外企工作的周宇都会挤出时间陪儿子,教他剪纸、折纸,和儿子一起搭积木、用橡皮泥捏小动物,挖沙坑、搭城堡……这个时候,爸爸是孩子的玩伴和朋友。
年轻爸爸对孩子的爱趋于理性。当孩子违反了规则时,他们会坚持到底,不讲情面,但是不会用粗暴的武力来解决;在孩子犯了错误时,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要告诉他错在哪儿;当孩子为了要买一个玩具而在商场里哭闹不休时,他们往往不会因为价格而犹豫、不会因为哭闹而迁就,而是考虑这个玩具对孩子是不是有益,有没有买的必要。他们知道,应该教育孩子有所节制、适当地不满足孩子的某些不合理的愿望,让孩子经历一个个小的挫折,使之学会“越挫越勇”。
80后父亲更愿意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地交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在银行工作的林学谦说:“孩子也需要一定的自主权,我会给女儿更多说话的机会、做决定的机会,希望她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我让女儿自主选择是看动画片还是看故事书,是学舞蹈、学画画,还是学轮滑。每次带女儿出去玩之前,我都会问她,是想去游乐场还是想去动物园;在公园里,我也会让孩子自己选择是玩滑梯、玩蹦蹦床,还是坐小飞船,像这种非原则性的事情,我一般都让孩子自己把握。我觉得,家长只不过是一名引导员,当孩子的想法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就OK了。其实,让孩子自主,他会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也会把自己选择的事情做得更好。”家长赵先生直言:“我们期待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相互尊重又相互分享的关系,与所谓的‘严父’绝缘。”这是众多80后爸爸的心声。
本网站小编总结:目前,在亲子班上、育儿讲座的课堂上,我们都能够看到父亲们的身影,有的爸爸甚至比妈妈们还要了解的透彻,现在的育儿过程之中爸爸已经不再缺席,他们在育儿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怎样帮助和父母分离的孩子(上)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怎样帮助和父母分离的孩子(上)》,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友:我的儿子一岁了,活泼可爱。可是我丈夫和我再过三个月就要去瑞典留学,我心中对儿子充满了不舍与愧疚。和爸爸妈妈分离一定是件非常痛苦的事,在这三个月里我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儿子少受些痛苦,少受些因母子分离带来的不良影响呢?我知道0-3岁是教育的关键期,在我不在他身边的时候我还能为他做些什么?非常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与帮助。万分感谢!
茅于燕:你们要在三个月后赴瑞典学,是一件大好事,希望你们学成回国,报效祖国,并与孩子团聚,尽父母之责。
在这三个月中我认为可以做以下这些事:
1、尽早确定照看人和照看环境。如果要接老人来家里照看,那么现在就应该接他们来,这样,你们有一段时间在一起,他的生活起居、早期教养会有延续性,过渡起来比较容易。当然,由亲戚照看或请保姆照看也是一样,现在就请来,如请保姆还要将其身份、家庭、健康状况弄清楚比较安全。如果要把宝宝送到老人家里去照看,那么现在就应该和宝宝一块儿到老人家里住一段时间,一起熟悉环境、熟悉抚养人,然后再离开,会好得多。
2、尽早确定医疗、保健单位,把孩子的情况和自己要离开的情况介绍给他们,万一孩子有个病痛,抚养人知道马上该往哪儿送去看病,常规体检也有人管了。
3、买好孩子衣着用品、玩具、图书,可以用一段时间,以后再由抚养人添置。你们买后,关照抚养人,玩具、图书不要一次拿出来,有些可在“关键”时刻(如哭闹一停、生病等)拿给他。当然,短期的生活费也要留下来。
4、要有平常心,不要因为自己快要走了就更宠爱他,平时要什么还有不给的时候,这时就全给他,这样可能会形成他的不良习惯,贪得无厌,使抚养人很难办。
5、也要和抚养人谈,不要因为父母亲不在身边,就更加宠爱他,使他完全没有“纪律”,不能控制自己,待父母亲回来后,就很难管教了。
6、和同在一地的亲朋好友联系,告知家里的电话和地址,也将他们的电话和地址,告诉抚养人,万一孩子有什么情况可以尽快联系,并得到帮助。
怎样帮助和父母分离的孩子(下)
怎样帮助和父母分离的孩子(下)
友:我的儿子一岁了,活泼可爱。可是我丈夫和我再过三个月就要去瑞典留学,我心中对儿子充满了不舍与愧疚。
茅于燕:家长去瑞典以前,要把孩子的一切安排好,为去了以后孩子与自己的亲密关系以及早期教育,也要有所计划:
1、给抚养人准备一张婴幼儿身体发育和智能发展表(儿童书店可以买到),让抚养人过三五个月给孩子测量一下,看孩子的发育和发展是不是与同龄儿童差不多。不过,注意:这不是做健康评价,也不是智力诊断,如果要做这两者还要带孩子到保健部门或医院去做,这样比较准确。
2、1岁至3岁是语言发展的快速时期,在这个阶段应注意教孩子说话,不仅语音正确,句子也要会讲。据调查,一岁的儿童大约会讲三五个词,一岁半会讲70个词,两岁会讲270个词,3岁会讲950个词。两岁以后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先开始是简单句,到4岁以后复合句才增多,抚养人一定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经常对他讲话(简单而清楚的话),和他一起看图画并讲解,有时还要给他讲的故事,两岁半以后儿童就喜欢听故事了。3岁时,儿童已以会简单的复述,这对语言训练有很大作用。
3、有时带孩子到超市、游乐场去,让孩子与外界接触(不一定要见什么具体的人,做什么具体的事)。
4、有时带孩子到亲友家去串门,学习社会行为(如:向人问好、给东西要说“谢谢”、临走时要说“再见”等),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欢迎的人。
5、再三关照抚养人不要过份娇惯他,要让他有点约束,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培养他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6、对他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比如打人、抱毛巾被睡觉、吃手指甲等),要抚养人注意消灭在初起阶段,等到成为习惯了再改,就困难了。
7、经常打电话给抚养人,密切感情,如果孩子懂得听电话了,也要他在电话里和爸爸妈妈问好,谈话。也可以写信,谈得详细些。
8、如果可能,双方都录制一些录像带,请人带来带去,使父母和孩子的形象,对方都有,这对密切感情有很大好处,如果录像有困难,互送录音带或照片,想来是不大困难的(照片还可以寄),这对相互了解有很大好处。
9、如果有假期,经济条件以又许可,一定回家看看。
怎样帮助和父母分离的孩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