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孩子有一个好的脾气,家长们首先就要做一个会控制情绪的人,若是家长在孩子的面前都做不好,那么又如何来要求孩子呢?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实例来详细的了解下,父母对孩子情绪方面会有那些的影响吧!

有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男孩,和爸爸的关系不怎么好。这个男孩是个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短暂的ADHD(注意力缺乏,运动机能亢奋)儿童。在生活中,他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爸爸发生冲突。

每到吃饭时,这个孩子就不好好吃饭,到处跑着玩,而爸爸就会发火,大声怒吼:“快吃饭!”孩子一害怕,就把饭碗扔掉,然后逃跑了。爸爸总是气得摔椅子、摔东西,把整个家里摔得乱七八糟。幼儿疾病

每次吃饭时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而妈妈呢,也不劝阻,只带着另一个孩子躲到房间里去。

迄今为止,我成功诊治了很多爸爸,但像这样的爸爸还是第一次见到。

孩子来的时候坐不住,跑来跑去,一会儿摸摸文件,一会儿摸摸物品。孩子爸爸正和我聊天,看到孩子这样,马上厉声说:“住手!”孩子就像没听见一样,仍然到处摸索。爸爸发火了,抓起孩子,举到空中,威胁说:“你再不住手就摔死你!”

“是不是控制不住情绪啊?”

“是啊,可是大多数的爸爸们不都是这样的吗?”

“不是的,大多数爸爸都不是这样的。不能那样对待孩子,那样的话,孩子是好不了的。您或许不太懂,要不接受一下检查吧?”

结果显示,原来孩子的爸爸也是ADHD。他上学时头脑并不笨,可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一考试就考不好。进入社会工作后,往往也是三心二意,多次半途而废。

我给孩子和爸爸都开了处方,对他们进行了提高注意力的训练。结果爸爸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获得了晋升,孩子的行为也好转了。

ADHD是属于遗传性倾向的疾病,焦躁障碍和忧郁障碍大部分也是遗传性倾向的疾病。但并非这些疾病都会对成长产生影响。即使出生时是这种体质,但只要得到后天良好的养育,就不会对成长造成影响。

但如果父母不知道自己和孩子都是这样的体质,那么养育孩子的困难难度就会倍增。如果控制适宜的话,这种症状只会表现出10%,而如果没办法控制的话,那这种症状就会表现出100%,甚至是200%。

不会控制愤怒情绪是严重的问题

身为父母,必须能够控制愤怒。

不论是谁,如果压力超过了自己的承受限度,就会爆发的。这就如同在夏天,用电量超过负荷量时保险丝会烧坏一样。

即使自己知道“这样可不行啊”,但仍会不由自主地提高嗓门,摔东西。平时可以一笑而过的事,这时却怎么都不能忍受,这就是无法控制愤怒。

父母的怒火会给孩子的情绪造成巨大的伤害。父母发火的时候,孩子心中会充满恐惧。

“妈妈发火时真是吓死人了,可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如果哪一天妈妈突然不要我了,那我该怎么办啊?”

孩子对某种状态感到无能为力时,就会有一种挫折感;想到未来不知怎么办时,就会充满恐惧。如果父母经常大怒,孩子长大后就会得压力障碍症,导致孩子大脑机能出现异常。如果后来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如果要发火,就赶紧跑到无人的地方去

在快要发火的时候,与其追问自己为什么发火,不如快点消掉怒火。当感觉自己控制不住就快发火时,不妨赶紧跑到一个无人的地方。

我在情绪不太好的时候,就会故意晚点下班。送走全部的患者后,关上诊疗室的门,独自静静地坐着,或闭目养神,或听听音乐,等着情绪慢慢地平静下来。因为如果带着不好的情绪回家,即使孩子没有犯错,自己也会无缘无故地发火。

在家里,我感觉到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就会坦率地对孩子们说:“妈妈要发火了,待会儿再说吧!”然后赶紧走进洗手间。

到洗手间照一下镜子,看到自己满脸涨得通红,于是我就漱漱口,然后坐到马桶上冷静情绪。一会儿之后,我就会感觉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发火啊!于是渐渐地情绪也平静下来了。消了火,再出去面对孩子们,就没有那种攻击性的冲动了。去超市或到公园散散步,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在经常发火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也会表现得没有自信心,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对别人发火,经常感到忧郁,具有反抗、神经质、冷漠等性格,还会对世上的一切都持否定的态度。

而这些在经常发火,或不会控制自己情绪、行为的父母身边成长的孩子,是无法获得幸福的。儿童疾病预防

认为每天不得不发火的父母们啊,请暂停你们的谩骂,因为不管你发不发火,世界都不会因此发生丝毫的改变。但当你决定平静下愤怒的情绪,尽量少发火的瞬间,你和你孩子的人生就会因此而改变。

本网站小编总结:家长们的怒火会直接的给孩子造成情绪上的巨大伤害,一般若是父母经常大怒,那么孩子长大后就会得压力障碍症,从而导致孩子出现大脑机能的异常,若你是一个爱发火的人,请为了孩子的未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吧!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虎妈当道,不如学做一个会示弱的妈妈


如果你老是在孩子面前无所不能,那孩子成长的动力在哪里?这样的孩子依赖性就很强,特别是男孩,长大后会有许多的障碍无法跨越。有时不妨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妈妈需要你,你能帮妈妈吗?记住妈妈的需要才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标准场景

爬山时,孩子爬不上去了,父母通常会说:“来,坚持,妈妈带着你爬。”这时,父母多半会身先士卒,跑在前头,带着孩子。

示弱妈妈1

我经常会带孩子爬山。带儿子爬山的时候,碰到一个很陡的坡,儿子站在前面犹豫不前,我看了就会试探着说:“儿子,妈妈有点不敢过去,你敢吗?”于是,儿子回过头看看我,然后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我会在后面牵着他的手,实际上,他根本没什么危险,但是这种换位的感觉绝对不一样。终于走过去了,我长叹一口气说:“儿子,今天要不是你,我真的不敢过呢。”儿子马上得意地说:“没有我在你就不敢吧。”而且隔几分钟说一次,可见多么得意。这样对他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让他意识到自己是个小大人了,妈妈反倒需要他。

标准场景

上楼时,妈妈拎着东西,孩子却要妈妈抱,这时妈妈通常会抱起孩子。妈妈觉得理所当然,孩子也会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

示弱妈妈2

我们家住7楼,上到一半时,儿子经常会说:“妈妈,我累了。”我也歪着身子说:“妈妈也有点累了。儿子,你能牵着我上吗?”而这时候,儿子多半会牵着我的手,我故意走在后面,让儿子牵着往上走,一边走还一边说:“儿子还真不错,能牵着妈妈上楼,有儿子跟没儿子真的不一样。”儿子就会越来越起劲,再也不要我抱着上楼了。想想这样真是一箭双雕,我轻松了,又培养了儿子的男子汉气概。

标准场景

下班回到家很累,而孩子又在这时缠着你,这时,很多父母或是吼孩子一顿,或者是强装笑脸陪孩子玩、给孩子做饭。

示弱妈妈3

下班回来,孩子通常会马上迎上来,我会摸着他的头,轻轻地说:“妈妈好累啊,你给妈妈拿拖鞋再倒一杯水,好吗?”其实孩子是很乐意做这些事的,感到自己被需要实际上是很快乐的。儿子忙不迭地去给我拿拖鞋,又跌跌撞撞地去给我倒水,我端过来很享受地喝下,坐下来说:“哎,儿子都会给我倒水了,妈妈真高兴啊。”儿子会说:“我要给妈妈倒很多很多水。”我笑了。有时,我干脆在床上躺一会儿,说:“儿子,妈妈累了,来,陪妈妈躺一会儿,给妈妈讲个故事,好吗?”还真神,儿子居然摇头晃脑地讲起来了。一点也不吵不闹。妈妈不能什么都很强,这样,你的孩子就弱了,示弱的结果是让孩子觉得自己也很能干。

标准场景

情绪不好时,很多父母都知道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强颜欢笑,而内心却很压抑,实际上孩子是很敏感的,你压抑的情绪他也会察觉,进而变得不快乐。

示弱妈妈4

职场妈妈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碰到这样的时候,我就会跟孩子说:“妈妈现在有点不高兴,你安慰安慰妈妈,好吗?”儿子也像很懂事似地迎上来,我会把头靠在他身上,过了一会儿,我就说:“妈妈现在感觉好多了,谢谢儿子。”儿子也似懂非懂笑着说:“妈妈,你高兴了吧。”真的很有趣。我会经常地靠在孩子身上,母子俩体验到了一种身体的交流,这样的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让孩子能体会到一种成长,一种从内心保护妈妈的欲望。

标准场景

每每孩子画画、搭积木时,父母会在边上不停地指点,做好了就表扬。孩子总好像是在达成家长的目标。

示弱妈妈5

儿子在搭积木时,我总是在边上看着,等着儿子自己搭,这样儿子学会了自己动脑筋,看他搭得差不多成形了,我就说:“儿子,你是怎么想到这样搭的,搭得还真不错,妈妈都没想到,教一教妈妈好吗?”孩子是好为人师的,于是,儿子扬起小脑袋得意地说:“妈妈,你看,这样搭。妈妈你都不会吧。”儿子一块一块地比划着教我,他的积木搭得还真不错。儿子画画时,我喜欢让他随心所欲,他画了以后,我不明所以地问他:“儿子,你画的是什么呀。”儿子就会得意地跟我讲解,我会恍然大悟地说:“儿子还真有创意,妈妈都想不出来。”儿子画画的劲头就更足了。我就是这么不露声色地把表扬变成了示弱,让儿子来当我的老师,让他体会到一种真正的快乐。

标准场景

家里每天都有垃圾袋,孩子对这些通常是视而不见的,而父母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示弱妈妈6

我家的垃圾袋每天是儿子拎,因为我总是对他说:“如果儿子能做这些事,妈妈就轻松多了。”儿子就会拎着垃圾袋晃晃悠悠地下楼,我就说:“儿子还真能干,比妈妈小时候都强。”儿子就会问:“妈妈,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我会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知道帮妈妈做事呢。哪像我儿子这么懂事。”于是,小孩子就很得意。别说,这样一夸还真有效。现在我们家的垃圾袋已经被儿子承包了。这样的结果是让孩子在不自觉地状态下学会了帮妈妈分担家务,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地索取。

标准场景

打雷时,妈妈通常会捂住孩子的耳朵说:“不要怕,有妈妈在呢。”

示弱妈妈7

我很怕打雷,但我没对孩子说:“我不怕。”我就让儿子帮我捂耳朵。儿子知道我怕打雷,有一次突然就跟我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办法,你一到闪电时就捂耳朵,光比声快,这样你就听不到雷声了。”原来,儿子在父亲的帮助下去查了少儿大百科,我怕的东西就勾起了他研究的欲望,他会告诉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我就装傻:“儿子,你今天说的我必须记下来,我都不知道呢。”后来有一天下雨时,我回来就对儿子说:“今天下雨妈妈按你教的方法一闪电就捂耳朵,果然就没听到雷声。”儿子得意地说:“听我的没错吧。”我就这样示弱一步成全了孩子的强大。有一次过马路时,我在红灯亮的时候故意过马路,儿子一把拉住了我:“妈妈,红灯停,绿灯行,是红灯不能走。”我佯装才看到地说:“今天要不是儿子,妈妈差点就违反了交通规则。”我越这样,儿子充当老师的欲望就越强,这是个策略。有些东西不是硬教的,你要让孩子自己真正记住,反过头来教你,这样自主的效果就达到了。

有时候,适度地表现自己弱的一面,孩子反而能更快成长,有时你不妨做伞下的一株小草,而让孩子为你遮风挡雨,这样的孩子长大才会坚强、才会大气。

做一个会表达爱的父母


每个家长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怎样正确地向孩子表达爱呢?要向孩子传达爱的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变成孩子,而不是总是居高临下摆出家长作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学院父母中心的指导者哈丽雅特博士说,您应该准备这样一张每日爱的检查表:

1.告诉您的每一个孩子“我爱你”。

2.通过温和的触觉来传达您对孩子的爱意。

3.关心您孩子的行踪,注意到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和什么时候出去。

4.告诉您的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5.注意到您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6.问孩子对您的意见。

7.耐心而且彻底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8.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委以适当的重任。

9.因势利导,让孩子建立自信心。

10.尊重孩子的人格。

哈丽雅特博士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结出家长对孩子表达爱的三条规则:

一、留出时间

每一天要至少留出15分钟来和孩子一起度过:坐在地板上和您初学走路的宝宝一起玩;或和您学龄前的孩子一起游戏;或帮助您6~12岁的孩子完成学校的学习计划,培养孩子健康的爱好;或与您更大的孩子一起去买一张激光唱碟。

一定要记住,把自己变成孩子的朋友,即使是发现孩子的错误也应该本着研讨的精神与孩子分辨道理,倾听他们的回应,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进步成长。

二、充分施展语言的力量 当孩子从学校回家时情绪激动地对您说:“我很生气,老师今天对我大叫!”这时候您不要上来就说:“你又犯什么错了?”相反,您应该设法澄清这件事,“老师对你大叫?那一定是她已经无法忍受了”。这句话将会起到魔术般的奇迹,孩子会感到他被理解和被爱,知道您站在他的一边,支持他。一旦打开了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渠道,您与孩子之间的传达和理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孩子也会打开接受忠告的大门。

有的时候,孩子只是对您表达一种感受,您应该以同样的心情回应。比如孩子跑回家对您说:“我的球队今天赢了!”这时您应该以一个问题式的回应来说:“你们球队得分多少?”您的问题暗示了“我听到了你所说的事情,我对此感兴趣,想知道得更多一些”。这种沟通技巧是以兴趣向孩子展示了您对他的爱。

三、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作为家长,您可以限制孩子的行为,但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有效地传递他们的情绪。当您不能按照孩子的意愿给他买一辆价格昂贵的电动小汽车时,孩子会对您发脾气,甚至会以哭闹来要挟您。您可以不给他买那辆小汽车,但您不能不让他发脾气。因为对于还没有思想能力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正当的要求。因此,您应该在孩子哭闹过后再耐心解释为什么不能买,同时教给他怎样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

做一个严厉妈妈还是仁慈妈妈?


做一个严厉妈妈还是仁慈妈妈?

早上上班的时候,在小区门口看到一对母子在“纠缠”,一个年轻妈妈和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拼命哭,一边走一边抱住妈妈的腿哀求着妈妈抱一抱。妈妈手里拿了一根可能在路边捡的小藤条,在吓唬小男孩:“这么大了还要抱,羞不羞……”我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看他们,听着小男孩的哭声,我于心不忍,我心里出现了一个声音:“抱一抱他吧,这孩子哭得怪可怜的。”

大家都知道,孩子从懂事开始就会耍一些小花招了,会用伎俩和眼泪骗取同情了。面对那个场面,到底是该做一个严厉妈妈还是做一个仁慈妈妈呢?

很多教育理念认为,婴儿起就要给小孩充分的满足与拥抱,长大了才会更独立。那么刚刚那个小孩是不是一直没有充分得到过满足呢?因此到了上小学了,还那么渴望妈妈的拥抱,确实有一些反常。在很多人的观点里,男孩子不能太娇气,这么大了还要抱,长大了是不是会缺乏男子汉气概。但是对于一个刚上学的儿童来说,是不是还可以给予他充分的原则性以内的满足。难道就是因为需要妈妈一个拥抱,就要用上小藤条吗?上次听讲座,老师讲了一个这样的事例,有个外国爸爸带着女儿上中国的幼儿园,到了幼儿园门口,女儿跑到他身边要爸爸抱抱,于是爸爸给她一个拥抱。小女孩走到门口又回头跑到爸爸身边,还是要爸爸拥抱,结果爸爸笑笑,继续满足。就这样来来回回反复了十几次。一旁的家长都说:“这男人真是婆婆妈妈的。”老师议论说:“这父亲真是难得一见的有耐心。”最终小女孩得到充分的满足后笑眯眯地独自走进了幼儿园的大门和爸爸挥手再见。

做一个称职的“宝宝看护人”


导读:早晨送孩子入园,无论你时间多么紧,都应该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交给本班老师。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送孩子入园是应该的,但孩子大了就没必要了。其实,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

一、父母应知、应会

1、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就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免因睡眠不足引起情绪烦躁,不愿意上幼儿园。

2、父母要树立新的健康观。

父母不仅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应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要。当早晨孩子入园出现哭闹现象时,父母要耐心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如果是因为身体不适要及时解决;如果是孩子因为有心理负担而哭闹,父母就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一起耐心开导孩子,让孩子顺利进班。作为父母,这时千万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把孩子推进幼儿园,因为这样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3、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父母要借送孩子来园的机会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在园生活,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做好交接工作。对孩子的异常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孩子的进步和优点,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要给孩子更多地鼓励。从而达到积极与教师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父母要利用这一机会注重对孩子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如,主动向老师、小朋友问好,与其他小朋友父母打招呼等。

二、安全问题

早晨送孩子入园,无论你时间多么紧,都应该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交给本班老师。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送孩子入园是应该的,但孩子大了就没必要了。其实,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他有可能脑筋一动,就跑到别处玩去了。父母以为孩子已入园,而老师却不知道,只有到了晚上父母和老师碰面的时候才会了解情况,而这其中的时间差是整整一个白天。如果孩子真的出了问题,经过这么久的时间再去寻找,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事。这样,就会造成父母及老师之间的误会。

相信在您了解了这些问题以后,会做一个称职的“宝宝的看护人”。

让宝宝成为一个“输得起”的人


真正成功的人不仅要好强,而且在面对逆境时候,不退缩,把逆境当做是推动自己前进的推动力,并发挥最大的潜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容易失败的人在困难面前,看到的是消极的方面,沮丧或迁怒别人,消沉放弃,甚至想到轻生。研究发现,抵抗挫折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化危机为转机。如果宝宝经常遇到失败就会有“输不起”的行为表现,就可能对自己评价过低,情绪不稳定,不自信,而且很难与小朋友搞好团结,让别人瞧不起,这对宝宝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让宝宝成为一个“输得起”的人

这样面对“输不起”的宝宝:

1.用“同理心”面对宝宝。

每个年龄段的宝宝都会遇到不同咯困难和挫折,他所面临的逆境在成人看来也许根本就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宝宝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父母要用和宝宝一样的心情来看待这件事,帮助宝宝从悲伤中走出来,切忌嘲笑和不屑一顾。

2.用鼓励帮助宝宝建立自信。

经常交给宝宝一些完成得了但又具有一定困难的任务,并充分相信宝宝,即使宝宝做坏了或者造成一定的损失,也应该鼓励宝宝,积极帮助宝宝找到问题所在,重新开始。告诉宝宝:“你一定行的”,如2岁多的宝宝因为好奇拿一个瓶子,他单手握着瓶身,手太小拿不住就把瓶子摔坏了,这时候,父母不能责备他,而是要告诉他应该用手握着瓶颈较细的部分,并鼓励宝宝再去尝试。

3.教宝宝学会等待。

从宝宝7、8个月开始,我们就需要让宝宝学会在有需求时“等待”。例如,当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告诉宝宝要等奶凉了才能喝;学精细动作时,给宝宝一块包着纸的糖,告诉宝宝要自己耐心的剥开了才能吃到糖;排队上汽车的时候,教育宝宝遵守规则才能到达目的地。学会等待,是我们面对逆境的一大能力。

4.适当让宝宝吃点苦。

除了给予爱,还应该有适当的惩罚手段,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宝宝的好心情才能长久,不能任由宝宝任性、自私、怕苦、怕累,必须要从小定下规矩,让宝宝遵守。还要鼓励宝宝讲出每天的感受,对于积极的情感给予赞扬,对于消极的情感给予疏导。

5.不要轻易满足宝宝的需求。

要让宝宝明白:想得到一样东西,必须要自己付出,只有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值得珍惜的。

6.乐观向上的情绪最为重要。

面对挫折应该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状态,让宝宝以乐观的情绪坚强的面对挫折,挑战挫折。

让孩子做一个快乐的“小兔子”


兔年春节7天长假即将到来,很多平日里工作繁忙的家长都希望利用假期带孩子出去,或是到游乐场游玩、或是参加一些有新意的活动,有条件的家庭还会选择带孩子到外地甚至国外去旅游。但是,究竟应该带孩子去哪里玩或是参加哪些特色活动,也让很多家长难以选择。记者近日在对一些游乐场所以及旅行社进行了咨询和采访以后发现,春节期间适合儿童的娱乐活动、文艺演出或是旅游线路是很丰富多彩的,只要细心挑选,每个家长都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像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出门,欢天喜地归来。

推开儿童游乐场所,见识不一样的世界

游乐场几乎是所有孩子出门要玩的首选,千奇百怪的游乐设施让每个孩子看了都会兴奋不已。为了在春节期间吸引更多的游客,以北京为例,石景山游乐园和北京欢乐谷都将在春节期间推出特色活动。

石景山游乐园在今年春节仍会继续举办已经有10年历史的洋庙会,作为布景、娱乐设施都西方化的石景山游乐园来说,举办洋庙会有着良好的基础。记者采访了一位曾去过2010年石景山游乐园洋庙会的游客,据他介绍,洋庙会虽然形式上和传统的中式庙会差不多,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区别,洋庙会所卖的美食不仅有羊肉串、炸灌肠等中国传统小吃,还有巴西烤肉、培根、比萨等西方美食,看到的表演则不再是高跷、秧歌、洋片等传统艺术,而是富有浓郁异域风情的拉丁舞、魔术以及卡通吉祥物。除此之外,孩子们前来还可以看到很多由真人扮演的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对于现在从小就接触“洋文化”、“洋卡通”的孩子们来说,洋庙会显然比传统庙会更具有吸引力。石景山游乐园的工作人员还向记者介绍道:“2011年洋庙会将以“逛洋景儿、听洋曲儿、品洋味儿”为主题,不仅可以体验到往届洋庙会所拥有的传统元素,还可以参观到全新改版的五洲风情花车大巡游以及3D游艺、魔幻演绎等全新的娱乐项目。如果父母带着孩子来参加,会非常尽兴。”

相比较石景山游乐园,欢乐谷作为近年来游乐场的新贵,设施更新奇,进门价格也更高。但同样,北京欢乐谷在春节期间也将举办类似庙会式的活动“百艺闹春欢乐节”。记者在近日来到了北京欢乐谷,虽然来玩的游客并不多,但广场和大门已经被红色的横幅和灯笼装扮得有了几分春节的气息。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现在天气比较冷,而且是在年前,所以来的人并不多,但预计到了春节期间,客流量会明显增多,届时的“百艺闹春欢乐节”也一定会非常热闹。这次活动虽是以传统中式庙会内容为主,但其中也融入了不少时尚、新颖的元素,例如外国人唱中国歌、“金面王朝”大型服饰表演、烟火表演等等。可能有些家长认为欢乐谷的游乐设施都过于刺激,不适合低龄儿童,但欢乐谷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排除了这个疑虑:欢乐谷里也有很多适合低龄儿童的设施,例如准备有蚁兵王国、泡泡大战、欢乐飞艇、虫虫跳伞队等游戏,类似这些游戏有的益智、有的可使孩子放松心情,有的虽说也有一些小刺激,也是在低龄儿童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不过,以上游乐场所因其活动热闹、新奇,客流量可能也很大,特别是由于活动多在在露天场所展开,真怕摊位上所卖食品的卫生得不到保证,提醒各位带孩子准备去玩的家长注意:为饮食安全起见,可以自备一些食品饮料。而根据往年参加各种庙会活动的经验来看,即使是石景山游乐园和北京欢乐谷这样有大面积停车场的游乐场所,活动期间若不是一早就赶到,也很难找到停车位,因此建议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检阅八方“偶像”,在众多儿童剧里饱眼福

如果有的父母觉得游乐园或是庙会之类的场所过于拥挤,并希望轻松从容地带着孩子参与一些活动,那么就可以选择一些在春节期间上演的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的演出。

中国木偶剧院在春节期间将推出贺岁四重奏,包括《猴王·闯东海》、《摩尔庄园·RK的秘密》、《喜羊羊与灰太狼》和《黑猫警长》。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前来感受一下平日里所看到的漫画形象用木偶剧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新奇感受;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在春节期间也会上演《马兰花》、《皮皮长袜子》、《三只小猪·变变变》三部好剧;此外,解放军歌剧院将在2月4日~2月6日上演日本原版精品亲子互动舞台剧《多啦A梦四次元口袋》。中国木偶剧院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售票人员向记者介绍,剧院每年都会把一些经典的、拔尖的好剧放在六一儿童节和春节来上演,这些好剧肯定是孩子们的最爱。

还嫌不过瘾,可以加盟日本动漫文化亲子团

有些家长会觉得春节长假仅仅是在北京或是国内玩一玩不够过瘾,想让孩子也感受一下异国风情,同时又不希望孩子对大人热衷的旅游线路感到乏味,那么就可以选择报名日本动漫亲子团。记者在网上查询后了解到,很多旅行社在春节期间都推出了以动漫为主题的日本团。记者以电话的形式向北京青年旅行社和中旅咨询,两家旅行社所开设的日本动漫文化主题亲子团包括了东京迪斯尼、日本科学未来馆、宫崎骏漫画美术馆等主要景点,行程多为6天。如果想在春节七天长假带孩子出国游玩,去日本感受一下动漫魅力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何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好父亲?


如何做一个好的父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许多父亲拘泥于所谓教育的内容和原则,而忽视了教育的时机和方式,把与子女的关系搞得很僵。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家长向子女传递情感的过程。有位父亲曾对我说:“养不教,父之过。随时随地纠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亲的职责。”他15岁的儿子却说:“我觉得父亲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在他眼里,我浑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没有了快乐。”当一个父亲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种责任、怕别人说自己不尽责时,就会失去对孩子的爱和沟通能力。这样的教育缺乏良好关系的认可。越是这样,越能把孩子“逼上梁山”,产生逆反心理。

在多数家庭里,父亲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使教育成为一厢情愿的事,随着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权威会受到挑战。心理学家认为,父亲首先要与孩子分享情感,不能总是充当指导者。此外,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的内容。父亲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最好时机是孩子两岁以后。这时,父亲可以像一个“讨厌”的第三者,进入母子关系圈中。在西方,让两岁的孩子拥有单独睡房已是一种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共识。中国的孩子跟母亲可以睡到很大。不夸大地说,许多儿童的心理问题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第二个关键时期:孩子6岁时。这时,父亲要积极参与家庭的互动和规则的建立。独生子女给家庭关系带来许多挑战,父母与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种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关系得到平衡。父亲要对孩子好,必须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个关键期: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亲来,在外惯了的父亲更易于接纳和认同孩子的独立。在传统文化中,父亲常常是家庭的边缘人,他们乐于闯天下,把孩子留给母亲。这样的父亲喜欢回来诱导成年的男孩离家,和他一同涉难犯险,体味人生。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现代父亲更多地扮演了非传统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领路人。现代父亲的潜意识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们怕孩子长大后与他们分离,因而甘愿听凭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内心困惑中摸索着成长。

他山之石:国外父亲参与育儿情况。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父亲们参与育儿的情况吧,或许它是一种文化,一种异域文化,但对于所有爱孩子的父亲来说都是有所启发的。

1.以色列:传统上重视男性权威,自幼儿园起就实行男女分开教学,这种男女明显区分的情况下并没有差别对待,无论是家务,工作,男女都一视同仁。在以色列,夫妇都参加工作的占95%,男性在家中做家务或照看孩子是一种很自然的日常风景。此外,每周的安息日还有父亲给孩子单独谈心的习俗。

2.英国:英国的男性以重视育儿事业而闻名,为了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学,英国的父亲从孩子小时就开始重视教育。

3.德国:德国人在家中度过的时间很多,大部分人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的七点半至下午的四五点钟,学校也是如此。随后大部分人不是同朋友同事聚会,而是立即回到家中,同家人一起度过这些温馨和睦的时光。德国的父亲大都把亲手为家人建一幢房子作为最大的愿望,家人间的密切程度可见一斑。

4.挪威:在挪威,女性有一年的带薪产假,男性也有长达四周的带薪待产假,这一法案是1979年制订的,到现在约有70%的父亲使用了这一假期,挪威的父亲们认为保障育儿是自己的一项权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