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会脱离早教的误区”,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对于孩子们的早期教育家长们甚是重视,随着早教班越来越多的盛行,反而给家长们在选择上增加了一定的难题,其中有不少的父母感觉早教班是越贵越好,但事实是否是这样的呢?以下就来具体的了解下吧!

误区1

早教能让孩子更聪明

“来这里,你们会让我的孩子更聪明吗?”给孩子报名上早教班时,有不少家长会问这样的问题。很多家长更是直截了当地问:“在早教中心能让孩子学会多少个单词,教不教唱歌、舞蹈这些内容?”

纠正:早期教育绝不是神童教育,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培养孩子的基本素质。在早教机构,家长不要把重点放在宝宝学会多少技能,而是注重把老师的育儿方法及理念学过来。早教网

早教的意义在于帮助家长及时把握宝宝的敏感期,协助宝宝一起感受新事物。0-3岁是婴儿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能否接受足够的刺激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十分有益。比如有的家长等孩子长到3岁,才察觉宝宝语言表达能力相比同龄孩子迟缓,这就有可能是在孩子语言敏感期,家长给予的刺激不够,错过了孩子开发语言潜能的最佳时期。

误区2

早教是给孩子增加压力

“1岁的小小孩儿知道啥叫学习啊?早教就是给孩子增加压力!”当童童的奶奶得知童童妈要让小宝宝上早教课时,非常不理解。其实,持这种看法的人不在少数,不仅仅是老年人,很多孩子的父母也会这样认为。

纠正:大多数情况下,早教机构都不会教孩子具体的知识,而是为孩子创建一个成长环境,引发孩子的探索行为,通过各种游戏、集体活动来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误区3

越贵的早教班效果越好

目前广州有过千家大小不一的早教机构,每节课的收费价格从50元至250元不等,其中以国外早教品牌的收费最高。不同的收费自然在很多的家长心目中容易出现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越贵的早教中心,效果会越好?

纠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如果从孩子出生的第3天开始教育,就已经晚了两天”,这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奉若神明的早教信条。专家指出,早教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早教班也并非越贵、越洋越好,只要能适合孩子年龄发展需求就达到了效果。早期教育

误区4

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早教老师

很多年轻的妈妈都乐意让宝宝参加早教班,把孩子的教育丢给老师,自己图个轻松。

纠正:在早教机构,老师通过观察能发现每个孩子的发育阶段及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但家长不能完全把孩子都丢给老师,而忽视日常生活中的教育。

以人际关系为例,孩子在上幼儿园前,他接触的往往只有家人或邻居等,父母完全可以通过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带孩子去游乐场等方式,把人际交往的技巧教给孩子。事实上,很多小孩子不会人际交往,其父母本身也存在这样的困扰。

本网站小编总结:育儿专家指出,早教班并非是越贵越好,只要能适合孩子年龄发展需求的才是好的早教机构,因此父母们在选择的时候一定先要想清楚目的,不要盲目的为孩子选择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早教机构,回头来累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延伸阅读

宝宝早教误区


1、目标定得太高。在家长们的心中,都给孩子设计了美好的未来,许多家长们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要是晚认了几天字,少学了几个单词是天大的失误。更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现在并不出色,以后也不会有大出息。其实人生的起跑线不止一条,人生随时都有不同的起跑点。

2、把教育当成备考。专家们的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于是,孩子们在一岁以内开始认字,三岁以内开始学外语,3~6岁的孩子85%以上参加各种培训班。专家指出,教育是能力的培养,不是成绩的取得。教育包括的内容很多,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思维的方式、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绩来衡量的。它是要让儿童养成良好习惯,而不是逼迫孩子掌握一项专门技能。

3、盼孩子是神童。调查发现,希望孩子“正常发展”的只有三成,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是“超常”的,最好是位神童。其实,超常和低智力的儿童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少,90%以上的儿童都是正常孩子。如果家长非要给正常的孩子定一个超常的标准,那结果只能等于拔苗助长。

4、把婴儿当成病人。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家庭认为婴儿是脆弱的小生命,要像对待病人一样照顾得无微不至。婴儿不是病人,他们从还是胎儿的时候就有了各种能力,一出生则有72种潜能,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婴儿对环境的要求,除了照顾以外,还需要运动、交流,甚至是“冒险”,以挖掘自己身体里的潜能。如果把他们当成病人一样地照顾,他们的潜能就会一个个消失。

这是早教的误区(二)


小涵的好奇心和兴趣就是围绕着电扇、电插头、会动的机械类物品,各种车、各种机器等来转,电扇一定想在他转的时候摸摸,插头是一定要学会自己插拔。所以我开始是对他说“不”,不能摸电插头、不能靠近转着的电扇等,可我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如果不能满足,可能会有问题,因为他抓住一切机会要去探索禁止的物品,所以我在家里干脆不管他了,电扇和电插头都是安全的那种,他要学会插拔就让他学,电扇他的手指伸不进去,但孩子的快乐就是靠近的观察电扇如何转的。这种快乐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剥夺。

家有调皮男孩是需要很多精力和技巧的。小涵这段时间喜欢爬上电视机顶,坐在上面玩,我能做的就是远远的保护他,而且告诉他没有大人陪伴是不允许的,如果摔下来,会流血会很疼,不知他是否听懂。但我发现对孩子来说,他的一些危险动作不是一味地禁止能解决的,他的好奇心同样需要保护。而且你满足他以后,他反倒很快就不再做了。也许这就是蒙台梭利讲的“自身成长的需要”,孩子在反复的动作中锻炼自己,构造自己。

这是早教的误区?(三)

这是早教的误区(三)


类似你提出的误区与困惑,我也有很多,比如说,我们一天上班下来,回到家已经很累了,虽然家有保姆,但是我还是坚持回家就自己带宝宝,以加强亲子关系,但是有时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宝宝现在正处于学步阶段,我就得弯腰带着宝宝走,或是坐下来陪他玩,但是宝宝是一刻不能停的,一会儿起来走,一会儿坐地上玩,我简直是“疲于奔命”,因此很多时候我都只能摊在沙发上看着宝宝玩,这时我就心怀内疚,我回到家的时间不多,六点回家,宝宝八点半就要洗澡入睡了,就这么点时间我还不能与他好好玩,或者说是根据书上说的这个年龄应该玩的亲子游戏,我早就抛到脑后去了,我只能不时喊一喊到处走动的宝宝,与他躲一下猫猫,一天下来,与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很快就完了,这种情况,我不知这是正常的,还是我做得不够好,这是我的困惑之一。

另外就是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上,我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宝宝吃饭,我就有规定,一定要在餐桌上吃,基本上是定时吃,如果不吃就不强迫,以前宝宝吃得很好,我还以为宝宝已有很好的习惯了,现在他长大了,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了,吃饭不好好吃,给勺自己吃呢,反正是吃一脸的饭,这我都无所谓,但是他有时吃得很好,肚子饿了,一会就吃了,有时是不吃一口,不张嘴,从上到下都是饭菜,让人发火又不能,只有忍耐,这时你讲道理他都不能理解,说“不”更不起作用,我也不知怎么办,可能这也正在处于宝宝习惯培养过程中所必定会遇到的问题吧。

我想要说的就是,对于早教,我们这些妈妈在看书的时候与实际教育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真是太多了,而且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这种方法,可能对一个宝宝有效,而对另一个宝宝是没有用的,养育孩子是没有什么ISO9000的标准的,每一个孩子都是需一一套独一无二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是孩子将我们塑造成一名合格或是不合格的母亲。

在早教过程中,到做一名合格的妈妈,我也想了很多,看书最多只能给我一些理论的东西,或者是做母亲打基础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这就是很大的学问了,一个母亲首先就有一个目标,我希望我的宝宝应长成什么样子(当然,此话一听好像很武断,孩子要顺其自然嘛,但是孩子也是一棵苗,不能让他自己乱长,否则这与那些将宝宝交给保姆带自己天天打麻将的妈妈有什么不同,注重早教的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实际都是有期望的,但不是要将宝宝塑造成什么样,而是在宝宝成长中可能要走歧途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有了这个想法,那么在生活中教育孩子时,每个妈妈要仔细观察自己孩子的个性,针对这些个性来施教,我个人认为,书上只是提供一些方法与手段,重要的是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对宝宝有效的,起作用的,能达到自己育儿想要达到的目的,比如说,想要培养宝宝的自律能力,有些宝宝可通过一些说“不”来形成,有些宝宝可能少说“不”会更好一些,只要目的达到了,过程中采用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妈妈不断去控制哪一种方法最适合自己的宝宝,而不是用对别人有效却对自己无效的方法,否则就会有误区,有困惑,认为自己的方法就是不对的。在寻找对自己宝宝有效教育方法的过程中,一名优秀的母亲就诞生了,这靠培训母亲是达不到目的的。

我不否认书是无用的,实际上,我们不得不承认,育儿书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最大的好处是给了一些正确的观念,为什么我们这些读了书的妈妈与老人的育儿观点不同,因为书上确实是正确的,比如老人喜欢孩子画得要像,而我们就只要宝宝去画就好,重点不是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宝宝的创造能力与想象力,再比如对孩子要多赏识,我相信很多妈妈的这些观点都是从书上来的,但是具体在生活中对宝宝怎么做了,就很难有标准,需要妈妈自己去动脑去想,我应如何去做才能对自己的宝宝有效了,起作用呢,能达到目的呢?

很多妈妈如我一样,在育儿的细节中同样有很多的困惑,其实我也相信这是必然会经历的,这过程是正常的,正如人类的发展就是在思索与困惑中不断发展的,我会正视这些问题,然后看一些书,再多到这个坛子看看别的妈妈的经验,再结合自己宝宝的特点,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这些困惑,摆脱误区,就像悄悄老师说的,最重要的是,做一名自信的妈妈,这是前题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当好一名母亲。

我首先会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母亲,会教育出一个我所希望的快乐的宝宝,但我也知道,在些过程中,我还会有很多痛苦的思索,我还会有很多的困惑,我也会不断去解决问题,让我的宝宝正常成长。(转下文)

这是早教的误区?(四)

早教知识:正确早教,避免误区


现在家长都知道“早教”这个当下社会的热词。那么早教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叫孩子些什么呢?还有,孩子的不同阶段是不是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早教呢?由于许多错误的理解和认识,早教的道路很容易走进误区,影响孩子正常的接受教育。所以,那什么是正确的早教呢?在早期孩子的成长阶段怎么早教呢?专家指出,2-6岁的孩子的思维成长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育都不同,要避开误区,正确早教。

2岁前后的探索阶段

正确早教、宝宝在2岁前后身心发育的都不成熟,这个阶段主要是锻炼孩子的五感,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感觉来认识事物,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误区、现在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生怕孩子会摔跤、会碰着,时时刻刻跟在身边 ,宝宝要拿什么东西都送到宝宝手里,这样宝宝的一切都被家长安排好了,抹杀了宝宝的发展空间,使宝宝对新事物的探索失去兴趣。

3岁前后的表现阶段

正确早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表现欲也逐渐增强,同时也需要家长给予认可,这时,家长要鼓励宝宝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现出来,自己理所能力的事情让宝宝自己完成,锻炼的宝宝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

误区、宝宝到了这个年龄,很多家长都会让宝宝背古诗,学英文等,只限制于这一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使孩子其他认知方面得不到发展,压制了孩子的天性。

4-5岁前后的理解阶段

正确早教、这是宝宝的身心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有时一些问题自己都能给自己答案。这时家长要注意,要让宝宝从以前对五感的锻炼转移到认知和思考能力上的锻炼。让宝宝能动静结合,对一些以前不感兴趣的食物也要有一定的认识,逐步锻炼宝宝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误区、现在的孩子多少也能懂事了,有时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做,甚至闹脾气,这时很多家长就会放任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要引导孩子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感兴趣,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学龄前一年内的逻辑阶段

正确早教、孩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会在学校接触各种形式的教育,这时要让孩子全面发展,不能偏科。一些艺术课能陶冶孩子的情操,锻炼孩子的表现力和动手能力。

误区、孩子上学了,家长往往最注重的还是孩子的考试成绩,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有时什么埋没了孩子的一些特长。让孩子得不到全面发展。

亲子早教网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在宝宝2岁开始到上学小学的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家长们也要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正确科学的早教,避免误区,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