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看到这样的标题内容,大家不仅一笑。心想孩子的营养健康和脚气有什么关系呢?呵呵,我们就为大家分析一下关系所在。

婴儿不宜长期吃得太精细,在谷物中,维生素B1多储存于外胚层(糠、麸)中,精制时易损失,故米面越精制,其维生素B1的含量就越少。豆制品、猪肝、瘦肉、乳类、鸡蛋、新鲜水果及蔬菜也是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婴儿和乳母应多吃这类富含维生素B1的食品,特别是人工喂养儿要及时添加各种辅食。不宜长期吃精白米面,要适量进食些粗杂粮(如玉米、小米等)。乳母不要忌口、忌食,要注意饮食多样化,讲究营养平衡。

此外,维生素B1易溶于水和遇碱易破坏,故在家庭中,淘米时间不宜过长,煮粥不宜加碱,蔬菜应洗后再切,不要切后再洗。还要指出的是,要改变直接用生自来水煮饭的习惯,因生自来水中含有一定的游离性余氯,在烧煮过程中,氯气会破坏谷物中的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所以,平时烧饭最好用开水(因自来水在烧沸时氯气会被蒸发掉),这也是减少食物中维生素B1丢失的一个好方法。幼儿饮食

婴儿脚气病虽很常见,但一般的年轻父母对它却不甚了解,有的人还与“脚气”(脚癣)混为一谈。其实,婴儿脚气病即婴儿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缺乏症,也就是体内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不良性疾病。

本网站小编总结:B1是最早被人们提纯的维生素,1896年荷兰王国科学家伊克曼首先发现维生素B1,1910年为波兰化学家丰克从米糠中提取和提纯。

zj09.com小编推荐

秋天幼儿园不得售冷荤凉菜(幼儿疾病专题)


引言:进入秋日,早晚温差比较大,宝宝抵抗力相对较弱,特别易患以下两种疾病,家长要重点注意。幼儿疾病

流感 秋季是流感病毒多发季节,宝宝身体抵抗力低下,是流感病毒重点侵袭对象。家长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适量的室外有氧运动,居室内注意通风等预防。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要谨防秋冬季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感冒、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对于体质差、易感染疾病的幼儿,家长可根据疾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免疫注射,同时还可给孩子服用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等中药,以加强预防流行型感冒合理穿衣,随时增减。有的家长给小儿穿衣过多,孩子稍有活动,汗水把内衣湿透,容易伤风感冒,对健康不利。同时应随气候变化而增减,在活动前或进入有暖气房间时应脱去外衣。外出最好戴口罩,避免着凉。夜间盖好被褥,家长应勤查看,幼儿蹬被褥时及时盖好,以免孩子着凉。不然,常会引起其它大病发生,如肺炎、心肌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炎。注意保持幼儿寝室活动场所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空气不流通,不利小儿的健康。秋冬季天气寒冷,幼儿需要的能量和热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应增加些能量高,热性的食物。如肉类、鱼类、家禽类、乳类、豆类等等。此外也要注意补充红枣、红豆等健脾补血的食物。秋冬季还要保证幼儿的饮水量。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成分。幼儿代谢旺盛,需水量大,个别特异性体质的幼儿还要视情况增加饮水的次数。

(文章来源于 本网站) 温馨小提示:http://www.cn0-6.com/parents/Admission.html

石家庄入秋孩子红眼病问题(幼儿疾病专题)


引言: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暴发流行的、剧烈的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其致病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0型。本病特点是发病急、传染性强、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合并结膜下出血、角膜损害及耳前淋巴腺肿大。

如何预防宝宝红眼病

1、注意用眼卫生

常洗手,尤其是从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场所回到家一定要先洗手,少揉眼睛;注意要用流动的水洗手。

2、切断传染源

如果周围有人患上“红眼病”,一定要注意隔离,不与病人共用毛巾等洗浴用品,病人用过的脸盆、毛巾一定要煮沸消毒。一旦与病人接触后必须洗手消毒,并且最好不要帮“红眼病”人滴药或是使用他们的药水。幼儿疾病

3、游泳戴游泳眼镜

去游泳,一定要选择卫生比较好的游泳池,戴泳镜,不戴隐形眼镜;游泳后一定要淋浴,不要用公用毛巾。游泳前后最好能滴一两滴抗菌素眼药水,可有效预防“红眼病”。

4、场所限制

是要禁止“红眼病”人进入游泳池、浴室、理发店、餐馆等公共场所。

5、提高抵抗力

炎热的夏末秋初夜短昼长,睡眠严重不足,宝宝中午适当睡个午觉可以缓解疲劳;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饮食易清淡。

(文章来源于 本网站) 温馨小提示:http://www.cn0-6.com/parents/Admission.html

秋季长假,孩子上火了怎么办?(幼儿疾病专题)


引言:国庆长假丰富多彩,孩子吃了很多好吃的,却上火了,嘴上了起了很多火炮,真是着急死了我们。给孩子吃下火药,这都好几天过去了,不见有什么好转。

宝宝为什么会上火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 宝宝肠道生态环境尚未健全或由于生病等原因使菌群比例出现失调

第二, 妈妈喂养不当,如饮食不规律或摄入大量高热量、难消化的食品;

第三, 母乳喂养的宝宝,由于母体积热也可能出现上火症状;

第四, 非母乳喂养的宝宝,由于缺少母乳中帮助乳食消化的成分,而容易导致胃肠失调;

第五, 天气炎热、干燥、宝宝饮水量不足也是造成宝宝上火的原因之一。

针对宝宝容易上火的问题,亨氏营养专家认为预防和调理是关键:幼儿疾病

第一, 对于出现上火症状的宝宝,最简便的方法是饮用适当的帮助清火和消化的奶伴侣;

第二, 要科学补充复合益生元,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肠道环境,促进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三, 应给宝宝摄入适量的水分、蔬菜汁和果汁;

第四, 应运用科学的喂养方法,避免食用易上火、高热量、难消化的食物。由亨氏营养专家科学结合益生元及清火消食的植物精华而配置出的优质食品——亨氏清儿润赢得了不少妈妈们的信赖。

本网站小编总结:通过上面的描述,爸爸妈妈不要着急了,正确的给孩子治疗吧!

“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们(幼儿疾病专题)


引言: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简称PKU)是先天代谢性疾病的一种,于1934年由挪威的Folling医生首次报告。本症是由于染色体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陷从而引起苯丙氨酸(PA)代谢障碍所致。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之一,经食物摄取后,部分被机体蛋白质合成所利用,其余部分经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作用转变为酪氨酸,进一步转化为多巴、肾上腺素、黑色素等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大同市城区煤运公司的赵女士,今年51岁。她有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儿子,今年19岁,“孩子大了,懂事了,知道自己有这个病,我动员了半天,他也不想见你。”

赵女士和丈夫结婚多年没有孩子,直到1994年春天才生下一个男孩,全家人异常高兴。孩子一岁时,赵女士发现孩子连坐都坐不稳,到大同市几家医院检查,都不知孩子患的是什么病。大同市五院一位大夫怀疑是苯丙酮尿症,建议他们到北京检查。1995年12月,赵女士和丈夫抱着孩子来到北大妇产儿童医院,医生检查后得出结论,孩子患的正是苯丙酮尿症。赵女士一下子惊呆了,而后着急地问:“这病能不能治好?”“不好说。听说中日友好医院有一位大夫能治这种病。”幼儿疾病

第二天,赵女士和丈夫抱着孩子又来到中日友好医院,找到了这位大夫。大夫说,食疗是苯丙酮尿症的惟一方法,吃特制的低苯丙氨酸食品就能控制病情,不过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随后,夫妇二人带着特制奶粉,带着希望回到了大同。回家后,赵女士买了电子秤,孩子每天要喂三四次奶,每次她先要用秤称量奶粉的重量,一点也不能含糊。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赵女士想着如何给孩子补充营养,但什么水果能吃、吃多少都是未知的,她只好通过网络查找。为了儿子的“吃饭”,她还参加了卫生部主办的营养师培训班学习,半年后取得了《高级营养师资格证》。

2003年,孩子10岁的时候,因为经济原因,暂时停止了食疗。刚开始,赵女士没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但后来慢慢出现了烦躁、头痛等症状,咨询医生,才知孩子的病还没好。于是,中断了五六年的治疗,又重新开始。

赵女士的丈夫在铁路部门上班,收入还可以,但为了给孩子看病,全家人省吃俭用,还凑不够孩子的“特食”钱。“每月开资的时候,亲友们就把工资卡拿来,资助孩子买食品。”赵女士酸楚地说。

“孩子是用我的眼泪泡大的”

李女士今年36岁,她患PKU的儿子今年6岁。一说起孩子,李女士就眼泪汪汪,“孩子是用我的眼泪泡大的。”

2007年12月,李女士生下儿子豆豆 (化名)。孩子出生7天后,大同一家医院新生儿遗传疾病的筛查结果,令李女士如雷轰顶:孩子患的是苯丙酮尿症。随后,夫妇二人抱着孩子到北大妇产儿童医院复查,得到同样的答案。

李女士说,孩子小时候只能喝特制的奶粉,“每桶400克,156块钱,每月7桶奶粉,得花1092块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还要补充特制的蛋白粉、面粉、米,一桶特制的蛋白粉400克,672元;1袋1公斤重的特制面粉20元,1袋1公斤重的特制米35元,“孩子可以吃的特制食品,一个月至少花费2000块钱。”

李女士告诉记者,孩子看到各种各样的食品都很馋,但没有家长的同意肯定不会随便乱吃,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能和其他人一样吃普通的饭菜,吃了后会过敏起疙瘩。“豆豆两岁的时候,抓桌子上别人吃的饭菜,我狠心用掸子把孩子打得嚎啕大哭。”说到这儿,李女士的眼泪不断往下掉。

她说,特制蛋白粉有一股怪味,孩子不愿喝,每次她总要哄孩子:“为了聪明,给妈妈喝下去!”孩子在她的鼓励下,摒住气一口喝下去,然后说:“妈妈,真难喝!”

食疗食品有望纳入医保范围

治疗苯丙酮尿症是一个漫长的食疗过程,由于患者吃的食品是一种特制的低苯丙氨酸食品,价格昂贵,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

赵女士是全国PKU联盟山西分会的一名负责人,目前大同市有12个患儿家长参加了这一联盟。赵女士说,PKU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坚持食疗就能治好,“和我儿子一起治疗的患儿,有的已当上了飞行员。怕的是有的家庭由于经济匮乏,不能坚持。”

为了给孩子治病,大同市多位PKU患者的家长不停地四处奔走。赵女士掏出一沓求助信,求助信的题目,有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们的求助信》,有的是《请给孩子们一口饭吃》。赵女士说,他们到大同市劳动局、大同市妇幼保健所、大同市卫生局、大同市民政局等部门,反映患者家庭所面临的困境,希望能够得到政府部门的救助,将苯丙酮尿症患者列入医保报销范围,“按目前政策规定,医保报销的是药品,不是食品。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疗吃的是特制的食品,目前还不能列入医保报销范围。”

2012年2月29日,“国际罕见病日”当天,赵女士、李女士与十多名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母亲,带着孩子到大同市儿童公园做宣传。她们自制展板,向人们介绍这种罕见病,让人们了解患者的食疗过程,希望社会关注有PKU患者的家庭。

如今,一则喜讯让赵女士松了口气,这一消息,记者9月3日在大同市卫生局得到证实:今年4月,省卫生厅、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调整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将儿童苯丙酮尿症纳入保障范围,补偿比例达到70%。

目前,大同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将农村新生儿筛查费用纳入报销范围,治疗费用的报销也已纳入计划中,预计从明年开始试行。此外,大同市卫生局就此病起草《报告》,并积极与劳动部门、民政部门进行协调,希望能尽快畅通大病救助及城镇医保报销渠道。虽然还没有进入保障范围,但这些消息已经让赵女士等PKU患者家长十分欣喜,“总算有盼头了,不枉这些年的坚持!”

(文章来源于 本网站) 温馨小提示:http://www.cn0-6.com/parents/Admission.html

小侄太爱海苔是好是坏(幼儿疾病专题)


引言:得知小侄子喜欢吃海苔,前不久特意买了些海苔带回去,没想到的是,小家伙一口气就吃了两袋儿,家里人说吃的太多了,我也不知道一下吃两袋儿会不会影响孩子。

首先,从配料表中看除了调味品以为通常还会添加蘑菇汁或者是蘑菇提取物,这种物质是从蘑菇的食材中提取的,而蘑菇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也会品尝出其浓郁的鲜味,这种鲜味来自于蘑菇中的游离的核苷酸即鸟苷酸、肌苷酸等天然物质;

其次,海苔的原料是紫菜,是用一种烤的方式让紫菜干脆可口,而紫菜本身在调汤的时候也会为汤汁带来鲜香的味道,而这种鲜味除了来自于游离核苷酸外,还来自于其中的蛋白质,很多食物中都因为含有鲜味浓郁的蛋白质的分解物之一谷氨酸所以在烹调时不用添加味精,例如:炒鸡蛋。所以这种提鲜的物质也是天然无害的。幼儿饮食

通过两种质的存在我们就不难看出海苔的鲜味其实是来自于食物本身的,所以对于这种鲜味的顾虑家长就可以放心啦!但是鲜味可放心是不是就代表这样的食物就是适合孩子的健康零食,就可以无所顾忌的多吃了呢?

海苔确实在营养的角度上讲比较好,因为其中青少年容易缺乏的碘、铁、锌的含量都比较不错,但是我们从配料表上可以直观的看到盐、酱油这些附加调味品,而这些配料使得海苔的味道很咸,而孩子吃多了这样的食物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孩子的饮食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如果过早的开始吃这样味道比较重的食物,会伴随孩子一生,而我们都知道盐的摄入过多会造成高血压及相关疾病。

本网站小编总结:海苔本身的营养很高,因为它生长在海边岩石上,充分汲取了海水中的精华,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极其丰富,被人们称为“维生素的宝库”。其中,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A、B族维生素的含量特别高。海苔中还含有铁、钙等矿物质。

秋天了,爱感冒的孩子们补补身子吧!(幼儿疾病专题)


引言:秋天到了,天气渐渐的凉了,我们能感觉到,这个阶段是孩子们最容易生病的时候。秋天孩子们的咳嗽,呼吸道感染疾病是最常见的了,如何给孩子补补身子呢?

天气越来越凉了,感冒发烧的孩子越来越多,令家长防不胜防。怎样让孩子少感冒呢?前不久,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显示,3-5岁儿童接受每天补充益生菌持续6个月,可有效减少发热、流涕、咳嗽的发生率和抗生素应用,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及病假休息时间。

其实,早在1987年,国内儿科界就制定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以下简称复感儿)诊断标准是:0-2岁幼儿每年上感7次;下感(包括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炎)3次。3-5岁儿童每年上感6次,下感2次;6-12岁儿童每年上感5次,下感2次。对照国内标准,确实有不少患儿是符合“复感儿”的。幼儿健康

益生菌是参与肠内微生态平衡的微生物或物质。国际上常用的活菌制剂:(1)乳杆菌:活乳酸杆菌加入牛奶中成为酸奶,代表药是妈咪爱。(2)双歧杆菌:主要用于调整菌群失调,治疗肠道功能紊乱症,代表药是金双歧。

本网站小编总结:自90年代初以来,形形色色的“益生菌”类保健品风靡了整个世界。与此同时,“益生菌”的研究业已成为国际上的热门研究课题。何谓益生菌?国际营养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是:益生菌系一种对动物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

孩子只能靠注射安眠药才能入眠(幼儿疾病专题)


引言:安眠药又名安定。本品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盐酸。遇酸或碱及受热易水解,口服药物在胃酸的作用下开环,进入碱性肠道又重新环合成原药。

刘英帅两口子结婚8年了,终于盼来了可爱的孩子。如果不是两个月前孩子检查出了病毒性脑炎与免疫性脑炎合并症和肺炎,夫妻俩坚信靠他们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让孩子快乐幸福。然而,4个月了,这个只有成人胳膊大小的孩子只能靠注射和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眠。

女婴患罕见病需靠安眠药入眠

昨日,长春市中日联谊医院病房内,记者看到躺在病床上只有21个月大的刘思含。孩子的左手打着吊针,鼻子上插着营养管。刘英帅告诉记者,孩子已经在医院住了四五天,每天晚上都不能休息,只能靠打安眠针、吃安眠药才能勉强睡上几个小时。幼儿疾病

刘英帅家住梅河口市的一个农村,2003年与妻子辛立美结婚,婚后第8年的夏季,两人终于喜得千金,取名刘思含,现在已经21个月大了。这原本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可在孩子17个月大的时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刘英帅告诉记者,今年5月,女儿突然发烧,他和妻子马上带着去医院救治。“当时医生只说是小感冒,开了一些药就回家了。”可回家后的第二天,孩子仍然发烧,夫妻俩忙带着孩子去住院,可治疗了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好转。

5月18日,刘英帅和家人决定领着孩子来长春治疗,19日下午,孩子在医院突然抽搐昏迷,检查结果为孩子患有病毒性脑炎与免疫性脑炎合并症,这种病症在全国只有两例。

(文章来源于 本网站) 温馨小提示:http://www.cn0-6.com/parents/Admission.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