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指出,人们的乐观与悲观主要来源于遗传,据相关的调查得知,每年我国自杀的人群就高达26万左右,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做一个乐观的自己!

试图改变自己

影响幸福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你能控制的心理变量。我们虽然特别强调心理疾病、性格的不可控制性,但是人还是能够凋节的,人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力量还是靠自己,不是靠药物。那么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调节自己呢?25%!在1/4的水平上能够改变自己。

我们怎样改变自我?第一条,学会遗忘。我们心里如果有了创伤有了挫折,要学会调节,最重要的就是遗忘。第二条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把人的因素看得太大。第三条就是对过去的积极的感知,包括感恩。第四条是学会回忆积极经验,每天回忆三件好事,高兴的事、满意的事、感恩的事。早教网

乐观面对人生

上述四条,总的来说,就是指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这种指向未来的积极用一个词概括,就叫乐观。乐观是对未来好事多于坏事的信念,是稳定的人格素质。

研究发现,乐观和悲观的人在遇到失败的时候有三个本能的反应是不同的,叫解释形态的不同。第一条,乐观者认为失败是暂时的,悲观者—次失败了就认为是永久的,永远不行了。第二条,乐观者认为失败是个别的,悲观的人遇到一点不好能想到一串。第三条,悲观主义者失败之后总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努力不够,乐观主义者归咎别人。乐观有什么好处呢,乐观的人长寿,乐观的人手术之后恢复得特别快,乐观的人感冒之后症状比较轻,乐观的人不容易得抑郁症,这都是它的好处。当然,过于乐观的人也不好,这种人风险管理不足,没有忧患意识。过于乐观有的时候容易失败。所以,要灵活的乐观,灵活的乐观就是弹性的乐观。

在现代社会,乐观是成功的第三要素,成功等于能力加动机加乐观。像亚马逊总裁贝佐斯,1995年在地下室创立公司,整整8年没见到一分钱利润,期间还经历了互联网泡沫,谈到什么是成功要素,他只选择了乐观。

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大家一个自我对话的方式,首先要从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入手。早期教育

用“我希望”代替“我必须”。遇到了利益攸关的事,比如说晋升职务,你不能说“我志在必得”;我希望能晋升职务,这些话的潜台词是我知道有时候我的努力不一定有成效,我尽力而为就行了。

不要说“完了”,什么时候都不要这么说。应该说“是的,很糟糕”。但是不能说“完了”,—定有比这更糟糕的。我觉得遇到什么事你要是说“完了完了”,你就容易绝望。

用问题解决取代问题剖析。问题剖析式的语言就是老反省自己:我有什么错,我为什么这样啊,我怎么这么倒霉,我怎么没发现错误?问题解决式的语言是注重事情我有什么弥补损失的方案吗,我要做什么,什么人什么事有助于解决问题,如何想如何做对自己最有利?这些问题指向现实和未来。

用灵活的因果关系代替僵化的因果关系。什么叫僵化的因果关系,就是用一个消极解释另一个消极,比如,因为领导不喜欢我所以晋级失败,因为失败所以别人瞧不起我,因为他们说我坏话所以报复他们。这没有用,大家应该创造性地说话,我教大家一些快乐的说话方式领导批评我了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他对我的印象。

将困境置于时间中。把“我不具备这个能力”改成“到目前为止我还不具备这个能力”,“我办不成这件事”改成“到目前为上我还办不成这件事”,这是乐观。wWW.zj09.Com

如果要否定,只能否定行为,不能否定人格。应该这样否定:我这次大会发言表现有点紧张,但我前两次就不紧张。所以,大家否定的时候不要否定人,要否定事,这样比较好。

本网站小编总结:人类的大脑是我们所不能够改变的,但是做乐观的人与悲观人的心态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但愿大家都能够多调整自己的心态,学着做一个快乐的自己,毕竟人的一生并不是很长,有的时候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有办法


早教专家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能挫败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失望。家长对于这些应该是很熟悉不过了,家长可以参考一下面的方法对于孩子来说受益匪浅的。

父母不经意的“错误”

为了安全起见,限制孩子活动的自由;为了训练孩子乖巧听话,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孩子做错了事,过于严厉地批评他;当着众人的面否定孩子,伤了他的自尊心;因孩子做事不成功而责备他;表扬其他孩子使自己的孩子感受到冷落;父母自己的心情不好,对孩子莫名其妙地发火等等。

体弱多病

长期体弱多病的孩子总是被疾病困扰着,许多游戏和快乐的事情都不能充分地参与,孩子会很有挫败感。因此,加强营养保健、生活照顾、锻炼身体,是孩子抵抗挫折、建立乐观的基本保证。

据悉,对于孩子来说,与乐观相关的心理素质包括:能够依赖想象力和对未来的展望,忍受眼前的不适应;听得懂和相信大人的劝告,调整自己的需要……

专家表示,这些心理素质在4岁左右逐渐健全,4岁是培养孩子乐观品质的最佳时期,建议家长从12个方面培养:

1、提供具有适度挑战的游戏

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选择难易适度的游戏,注意难度不要跨度太大。例如有一种游戏是“钓鱼”,是用磁铁相吸的原理锻炼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先观察孩子能够钓着鱼的基数,然后鼓励孩子每次多钓出一两条鱼,或者渐渐加长鱼线的长度,让孩子耐心地对付晃动摇摆的鱼线,可以让孩子对自己说:“我一定能钓好多鱼。”自信和乐观便在与“鱼”的较量中建立了。

2、训练应对挫折的技能

很多情况下孩子是因缺乏经验和技能而失望、泄气,父母有针对性地培养技能即可,当然这里不包括太“专业化”的专门技能训练,而是指孩子平常遇到的生活、游戏和社交等普通技能,因为单项技能训练并不能让孩子应对复杂多变的困境。早期教育

3、不训斥孩子多鼓励支持

看到孩子因遭遇困难而沮丧,父母往往会要么代替孩子完成任务,要么完全迁就孩子放弃努力,有的父母则厉声批评孩子甚至体罚,这两种极端行为都使孩子无法形成自信和乐观。正确的做法是提供鼓励的话语和一点点的技术支持,鼓励孩子坚持到底,体验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就感。

4、不向孩子宣泄“垃圾情绪”

有的父母在外面受了“窝囊气”,回来便对孩子发“无名火”。这种情况特别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和乐观,因为孩子会把父母的恼火归咎为自己的错误,但他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于是只好全盘否定自己。长久下去容易让孩子自责、退缩,并蔓延为隐约却牢固的消极心理氛围,淹没孩子乐观的笑容。因此,父母在遭遇困难时能否乐观面对,对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至关重要。

5、勿对孩子控制过严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幼儿早教

6、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适宜多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

7、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和他人融洽相处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父母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跟亲戚朋友融洽相处。此外,家长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8、物质生活避免奢华

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幼儿教育网

9、让孩子爱好广泛

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心头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电视时爱读书、看报或做游戏,同样可乐在其中。

10、引导孩子学会摆脱困境

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时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11、拥有适度的自信

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12、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本网站小编总结 : 家长对于上面所介绍的内容家长有哪些认识呢,家长可以根据上面的介绍而产生一些新的灵感对于孩子来说还是需要一些新的认识的,让家长再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更进一步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重要意义的。

父母应有健康的育儿心态


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存有不正常心理,这些不正常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攀比心理。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乃正常之事,所谓不正常是指有些家长不能对比较的结果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只看到别人孩子的长处,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辄批评、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比别人的孩子强。家长的这种不正常心理往往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忌妒心理,并会渐渐地丧失自信心。

2、补偿心理。这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有些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做法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因材施教。另一个是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水平”的生活待遇,从而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影响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3、放纵心理。一些家长在“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孩子不良行为的出现就是家长放纵的结果。

4、“从严”心理。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的批评和训斥,以及逼迫孩子把正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都用来学习,这样,孩子会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其学习兴趣和记忆力都要下降。

为了教育好孩子,家长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首先是夫妻关系。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而父母无原则、无休止的吵闹,极大地破坏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严重地削弱了对孩子的影响力,同时也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最好的办法是不断地提高家长自身的修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争吵,当出现不可避免的争论时,也要避开孩子,在孩子心目中始终保持美好的形象。

其次是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这层关系主要指家长的教育方法与孩子接受方式之间的关系,例如说理和奖惩的灵活运用。这层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

最后是家长的工作和教育孩子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家长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快节奏和提高竞争能力,在时间和精力上难免影响对孩子的教育,但家长必须明白,出外工作和教育孩子同样是为了下一代美好的未来,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将是家长的严重失职,后果不堪设想。

专家解析:宝宝之间的差距在那?


小宝宝们有个美好的前程是每个家长们的心愿,但是想要教育一个优秀的宝宝,家长们就要从小开始培养宝宝各个方面的能力,不可凡事都替孩子想好做好,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养育优秀的宝宝需要注意些什么吧!

亲爱的父母们,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功,那么,就要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孩子。早教网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意志坚强并不是指鲁莽轻率、不听他人意见以及固执等等,而是当有正确的想法或者目标时,一旦确定就会全力去拼搏,去努力地实现自己的想法或目标,且不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

童话作家滨田广介曾经说过“男孩要坚强且温柔,女孩要温柔且坚强”。这句话好像就刻在米泽市儿童会馆前的石碑上。其实男孩和女孩都一样,在有着宽广胸襟的同时,只要将坚强的意志和温柔的个性组合在一起,就会散发出更多光芒,成为同龄人中出众的孩子。

相反地,意志力薄弱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呢?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有着下面不好的表现,比如,凡事都依赖其他人;面对自己的事情时优柔寡断,什么都决定不了;面对诱惑时抵抗力弱,很容易误入歧途;不懂得克制;非常任性;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稍遇挫折就放弃;害怕孤独和寂寞;无法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情绪容易激动且愤世嫉俗。这些正是孩子们意志力薄弱的表现。如果家长不及时帮助这类孩子,任其成长的话,他们就会很容易成长为依赖心强、无主见、爱推卸责任、心理承受能力差、很难交到知心朋友、不被周边人所信赖、在外工作能力不行却爱在家耍威风的人。

应该没有哪位父母会想把自已的孩子培养成这种意志力薄弱的人吧。对于父母来说,该如何正确地培养孩子,使孩子成长为意志坚强,个性温柔,并且深受朋友信赖,从而能拥有幸福美好人生的人呢?虽然听起来是一个很巨大的工程,但对父母来说,让孩子拥有这样的人生他们才会有幸福感和成就感。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学习正确培养孩子成长的方法。

其实,说到培养孩子,真的是既困难又简单。虽然这样说好像有些矛盾,但却是事实。因为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育方法,会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变得简单易行。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的成功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让孩子具有一颗坚强的心灵,是其成长道路上最好的同伴,希望家长们都能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锻炼宝宝,使其优秀的成长!

如何帮孩子端正竞争的心态?


消除孩子在竞争中产生的嫉妒心理

有的孩子害怕同学比自己强而对同学采取“封闭”和“打击”的对策。比如,有好的资料和信息不愿意借给别的同学,对同学的求助漠然置之,甚至毁坏比自己强的同学的资料等。这时父母要启发孩子在竞争中表现出高尚的情操,不要以打击对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让孩子认识到竞争不应是阴险和狡诈、暗中算计人,应是齐头并进,以实力取胜。

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个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与竞争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发展孩子的个性,应从其本身的需要、兴趣出发,让孩子不但有广阔的知识背景,更要掌握几种特殊的才能和本领,具有较完善的人格。而且,能自理、自主、自律、自信的孩子,其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往往强于他人。个性突出的孩子,其自身往往蕴涵无穷的竞争力量。

端正孩子竞争的心态

有的孩子的竞争欲望过于强烈,这时父母应该先帮孩子端正心态,要让孩子明白竞争是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是件美好的事,要用从容的心态看待超越和被超越,不应充满妒忌和愤懑。参与竞争的意义之一,就是学会有风度地接受失败,并且诚心实意地祝福对手。告诉孩子,在竞争中得到胜利固然值得骄傲,但和同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接受挫折教育,提高竞争能力

在竞争中,没有常胜将军,没有哪个人能在各方面都次次取胜。因此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失败和挫折,知道强中还有强中手。有的孩子在家中与父母下棋,只能赢,不能输,一输就要耍赖,于是父母便只能让他赢,长期这样,容易产生负面效应,使孩子变得“输不起”。因此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能培养孩子的意志,让孩子感到失败并不可怕,只有在失败之后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忧虑和自卑等消极情绪,才能争取到下一次的成功。

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

父母在引导孩子竞争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在任何竞赛前,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诸如“你一定要拿第一”、“你一定要赢某某”等,而应告诉孩子,只要你努力了,爸妈就会高兴,时刻对孩子充满信心;对于孩子的一时失败,父母可以给一些很具体的建议,让孩子知道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另外,父母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过程中,也要让孩子明白:竞争不排除协作,没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单枪匹马的“强者”是孤独的,也是不会成功的。

竞争意识是指对外界活动所做出的积极、奋发、不甘落后的心理反应。它是产生竞争行动的前提。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鼓励孩子参与竞争,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很多父母也知道让孩子早日明白竞争的意义,了解竞争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于是他们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孩子参与竞争,鼓励是好事,但是,如果盲目地鼓励孩子竞争,却没有让孩子了解到竞争的意义,恐怕这种鼓励非但不会起到推进作用,还会导致孩子为了得到鼓励而恶性竞争。当孩子成功时沾沾自喜,当孩子失败时怨天尤人,甚至仇恨对手,严重的还会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使原本有益的竞争变了味道,走向了歧途。

昊昊的父母深知现在社会上的竞争日益激烈,于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在竞争中被淘汰,从小就运用各种方法鼓励昊昊竞争。而昊昊也很争气,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从小学到初中,每次考试成绩均在班上名列榜首。正当昊昊的父母自以为实施的鼓励措施发挥功效时,没想到在儿子中考前夕却传来了不幸的消息。

原来,当天下午,昊昊的班主任宣读期中考试成绩,意想不到的是,昊昊这次考了个第二名,一向位居榜首的他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一气之下,他拔出随身携带的小水果刀,刺伤了超过他的那个同学的胳膊,扬长而去。

这个案例让人震惊!但在震惊之余,也为那些没有正确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父母敲响了警钟。所以,父母在鼓励孩子竞争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要陷入盲目鼓励孩子竞争的误区,而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科学地引导孩子参与竞争。

其实,父母鼓励孩子竞争并不是坏事,但要避免盲目,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竞争。有竞争,就会有输赢,就会产生成功者和失败者。那么,父母如何正确地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呢?有关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有的孩子以为竞争就是不择手段地战胜对方,“置人于死地而后快”。比如,有的孩子为得到老师的关注,就说别的同学的坏话等。这时,父母要教育孩子认识到,竞争应该是有利于社会,有利于集体和他人,不是不择手段地战胜对方,同学之间的竞争应该有利于促进相互督促,相互学习,以竞争促进大家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共同进步。另外,父母要鼓励孩子在优良的作风及精神道德方面与同学竞争,与同学比学习、比纪律、比团结、比进步、比友谊。教育孩子要珍惜同学间的友谊,要运用正当的竞争手段,不能做出伤害同学的事情。

教育孩子在竞争中要学会宽容

现实生活中,部分在竞争中失败的孩子,往往会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会对获胜的一方充满敌对情绪,表现为不再和对方交朋友,甚至怂恿别的伙伴孤立他。这点也反映出这些孩子还未能积极、正确地面对竞争,这就要求父母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提高孩子的竞争道德水平,教育孩子在竞争中要学会宽容。让孩子明白竞争不应该是狭隘的、自私的,竞争者应具有广阔的胸怀。

竞争本没有错,但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端正心态,面对考试


1.把握考试,把考试当作一次机遇。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制下,考试,哪怕是平时的小型考试,都是鉴定和评定我们学习水平最重要的参考标准,你聪明不聪明,用功没用功,知识掌握了没有,谁说了也不算,拿考试成绩说话,考试也因此被赋予了许多额外的意义和附加的价值。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某些考试常常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某一次考试考好了,常常给自己巨大的鼓舞和信心,过去对学习的恐惧和失败的阴影可能一扫而光,学习也就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因此奠定了他们在班里乃至年级的地位,这对许多人后来的人生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些重要的考试经历和业绩也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因此,考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把握它,驾御它,让它带着我们走向成功1

2.重视考试,把考试当作一次能给我们带来最大收益的特殊作业和训练过程。虽然考试也是一些测试性的习题,但这些习题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这些典型的习题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掌握有关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尤其是这些习题是在考试中出现,比在其他场合出现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关注,具有更鲜明的印象,因而也更容易记忆和保持,这对知识的熟练把握是有积极作用的。再加上考试中暴露出的各种错误和问题,更具有特殊的警醒作用,因为许多情况下,缺陷和问题是被遮蔽着的,只有犯了错误才能真正发现知识理解上不足,尤其是考试中的错误对我们的触动更是深刻,它所产生的效能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有时甚至使我们受益终身。

3.客观地看待考试的作用,正确地对待考试的成败得失。考试虽然具有许多积极的作用,但是,其消极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不应过分夸大考试的意义,正确地对待其中的成败得失。这是因为,考试中的习题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毕竟不能代表全部的知识,覆盖到所有的知识点,它只是众多习题中极少的一部分,围绕着这部分知识还可以出许多类似的试卷。假如我们考坏了,也不能说明我们这一阶段的学习就一定是失败的,不能说明我们对该部分知识完全没有学好。例如:(1)可能考的这部分恰巧是我们的缺陷和不足o(2)可能我们是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不是理解上的问题o(3)可能是我们以往知识的欠账造成的,并不是眼下这部分内容没有学好o(4)可能整个试题中最关键的部分没有出问题,只是在局部小环节上出了问题,如计算,结果导致整个题丢分(5)可能我们粗心大意或忙中出错,没有把题看全、看清而曲解了题意,实际上如果仔细些这道题是能够拿下的,等等。相反,假如我们考好了,也不能说明我们完全掌握了内容。例如:(1)我们正好复习得对路,正好考了我们会的部分o(2)可能试题不太难,再出的难一些我们也许就不会了o(3)有些试题答的并不顺利,掌握的还不熟,即使勉强答出来,也不能说我们已经掌握到位o(4)有些试题的答案是猜对的,把握性并不大o(5)有时候,考好了只是一种超常发挥,是一种偶然,并不代表我们平常的水平o(6)有时候,考好了只是一种相对的,是因为同样水平的其他同学发挥失常了,才导致我们侥幸的取胜,等等。总之,考试的失利容易使我们的自信心受到过大的打击,超越了问题和错误本身的意义,甚至可以产生泛化作用和连锁反应,带来学习整体的滑坡;同样,考试的成功容易遮蔽许多问题,使我们产生盲目的自信,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是不利的。因此,对待考试我们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努力强化其积极的作用,淡化其消极的影响,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

4.不要把考试当作学习的中心。鉴于考试在目前学校教育中的特殊意义,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都对考试成绩予以了过分的关注,这就使得整个的教学安排、整个的学习过程都始终围绕着考试来进行,许多学生虽然有着自己特殊的情况和个人安排,但是,为了应对哪怕是一些小型的考试、测验,也不得不打破或改变自己的计划和安排,来被迫迎合这些功利性的考试,打乱了整体的学习部署,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计划的贯彻执行,相应的也会对整体的学习效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重视考试是必要的,但过分地关注考试所带来的短期的胜败得失,而影响到整体学习的效能,是划不来的。但是,这种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与学习的最终目的和宗旨相违背的做法,却影响着许多人正常的学习,所以,必须坚决予以纠正o

总之,对待考试,我们要尽量发挥其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积极效能,弱化其对学习造成的消极影响,多关注考试的直接内容对学习的意义,少关注考试所携带的附加价值和功利意义,这才是我们对待考试应该采取的态度。

教孩子乐观地看待生活


孩子的人生终归要他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才是他自己人生的主人。然而,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或者认为孩子小,无力掌控自己的人生,所以他们就按自己的意愿为孩子设计着人生,控制着孩子的人生。

但是,这并不是爱孩子。真正爱孩子,父母就要学会放权,让孩子做主自己的人生。

掉了半杯冰激凌——教孩子乐观看待生活

乐观是看世界的一种方式,事情已经如此了,高兴也罢,伤心也罢,它都不能改变了。能够改变的,只是看世界的方式。尤其是在挫折面前,乐观能够让人更好地活下去,直到成功。

有一次,我和桐桐上街,她看见了香草冰激凌,说:“爸爸,我想吃。”当时,她正在换牙,甜食是被禁止的。她很久没吃冰激凌了,的确很想吃。我看了看说:“好吧,我们就吃一球,好不好?”桐桐乖乖地点点头,一球对她来说已经很满足了,何况是她最喜欢的口味呢。端着冰激凌,我和她继续逛街。她吃得很慢,似乎在细细品味冰激凌的香甜。桐桐吃到一半时,一个小男孩撞了过来,她的冰激凌淋一下子掉到地上了。当时,我们已经离卖冰激凌的店很远了,不可能回去再买了。桐桐看着地上的东西,脸色马上就变了。小男孩见状,赶紧道歉,桐桐也没办法了。我替桐桐说了没关系,牵着依依不舍的她走了。

桐桐说:“爸爸,真可惜呀。”我笑了笑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半杯冰激凌。已经掉了,可惜也回不来了。”桐桐说:“下次,又得等好久了。”我说:“宝贝,下次就算再买了,你这半杯也回不来了。世界上的有些事,一旦发生了,就无法逆转了。所以,你不能太介意哦。”

桐桐之所以会耿耿于怀,是因为她正处于禁食甜食期。所有的甜食,在她的眼中都是宝贝。宝贝被弄坏了,她当然感到可惜和难过。

其实,在生活中,孩子常常会碰到类似的小问题。虽然都是小事,但也折射了孩子的人生态度。孩子是乐观还是悲观,可以从中看出一点端倪。

每一次,桐桐想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时,我都会劝她“没什么大不了的”。是啊,只要生命还在,太阳明天还会升起来,生活中的一切事情真的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为了目标,你可以执著;如果你失败了,还可以再起航,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要做到这点,就需要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了。孩子虽然小,但也时常会有挫折感。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就算是跌倒了,也会笑着爬起来,拍拍灰,继续走,没什么大不了。

幼儿园里的元旦晚会曾一度吸引着桐桐。第一年,桐桐给大家表演了一段古筝,结果并没有获奖。桐桐觉得很失落,她已经很努力了,还是没有获奖。见桐桐沮丧的样子,我对她说:“你没有获奖,并不说明你弹得不好,你已经弹得很好了。只是小朋友们不喜欢古筝,所以评奖时不给你投票。”

后来,桐桐自己也发现了,在学古筝的班里,她总是受到表扬的。这表明,她的确弹得不错,只是“茄子不能和黄瓜比”。孩子太小了,只知道自己没得奖就觉得难过。她还不明白,得不得奖,有很多其他影响因素。我说给桐桐听了,她也明白了。所以,听过我的解释,虽然没得奖,桐桐也不难过了。

第二年,桐桐又参加了。这一次,她的琴艺也有了长进。刘老师给她推荐了一首欢快的曲子让她演奏,还有几个小朋友伴舞。节目样式改变了,桐桐的节目马上受欢迎了,这一次她获奖了。

事情就是这样,如果桐桐第一次受打击了,很悲观,以后不再参与元旦晚会了,哪能有这一次的获奖呢?乐观是看世界的一种方式,事情已经如此了,高兴也罢,伤心也罢,它都不能改变了。

能够改变的,只是看世界的方式。尤其是在挫折面前,乐观能够让人更好地活下去,直到成功。

解析不同宝宝的心里(幼儿入学准备)


前言: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性格特点,目前小孩子们入园也都有一段时间了,都渐渐的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眼中的小朋友们吧,结合实例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观察对象1:自由的凯文

凯文是个3岁的男孩,跟爸爸妈妈刚从美国回来,在语言发展方面,他只能清楚地叫出“爸爸妈妈”,用语言表达其他事物还不行。但是他的动作发展与别的孩子差别很大,他总是用玩具砸别人或地面,在幼儿园砸了其他孩子,有的孩子比较老实,也就没有引起事端;有的孩子不愿意,就还手抓了他的脸,留下红印几道。他在班里从来不坐凳子,而是站椅子、坐地上。在幼儿园里没有小朋友跟他玩,老师故意“拉拢”其他小朋友跟他玩也不行,主要原因就是他太自由了,太有“创新思维”了,他时不时就会在同伴身上搞一些“发明”和“创造”,使别的小朋友感到不安全和不舒服。入园指导

妈妈说:没有关系,让孩子自由发展有利于培养他的个性。

老师观点:

“海归派”父母是带着“西洋之风”返回本土的一个特殊家长群体,他们对本土教育的评价带来了“另类”的声音,这样,最先和最多遭遇观念上的矛盾与困惑的也是他们,调节西方与本土幼儿园在教养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上的冲突自然也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

尊重孩子的自由是培养个性和创造意识的前提,但是这里的“自由”是有规则的自由,而不是漫无边际的自由。自由的界限太宽泛了,影响了别人的自由,别人就会反对你的自由,不但让孩子变得不自由,而且还有其他一些不良影响。凯文把玩具“砸”向同伴,并不是要故意伤害别人,或许是要探索物体的“抛物线”特性,但是却侵犯了别人享受安全和安宁的自由,于是有的孩子就会还手,他就不可能再“自由”下去了,而且还失去同伴的信任和“人缘”。假如自由可以造就出天才,却是如此孤独的天才,那么孩子未来的成功和幸福也是难以保证的。

专家解析:

“海归派”父母接触到自己认为先进的西方教育观念和方式后,应准备好两个方面的教育能力——选择和适应,即选择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教育理念,适应自己周边环境的发展速度。否则,反而让自己的孩子很被动,造成行为方式的紊乱。

观察对象2:老实的亮亮

我们班亮亮是个男孩,可谁见了都说像个女孩。不愿意上幼儿园,他很少说话,和小朋友玩或被老师点名在大家面前说话显得很不自在,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而他的性格也出奇的安静,平时喜欢一个人看卡通书、动画片、玩玩具,或听奶奶讲故事,很少出门和小朋友玩,也不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亮亮很乖,哪些事情不能做,对他说一遍准能记住,所以家里的人从不担心他会有什么冒险的举动。但和同龄的孩子比,温顺的亮亮孤僻、胆小,怕狗、怕猫,连小白兔也不敢摸一下。亮亮太老实了。

最让我们头疼的是奶奶心疼孙子,怕小朋友欺负他,索性隔三差五把他留在家里,不让他上幼儿园。

老师观点:

亮亮的表现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老实”、“听话”,因为老实、听话的孩子很多,但他们不排斥小朋友、不拒绝尝试新的活动、也不回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而亮亮的孤僻、沉默、胆怯、交往焦虑,则显示出其行为中明显的退缩倾向。

儿童突然进入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或遇到意想不到的惊吓而显出害怕、退缩的样子是正常的,但随着对新环境的逐渐适应,状况会有很大的改观。而总是与新环境格格不入、难以适应新生活;缺乏创造性就是属于有退缩倾向了。

专家解析:

有的孩子天生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遇到陌生的人或陌生的场景、环境,内心不由自主地感到拘谨、不知所措,缺乏迅速调整自己心态的能力,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进入状态,表现出退缩。这些孩子需要有适应的过程。

而家人的过度保护,则是大多数孩子具有退缩倾向的主要原因。有的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害怕孩子被小朋友欺负,整天把孩子圈在家里,剥夺了他和小伙伴游戏和交往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独处,对群体生活很不适应。亮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迁就,事事包办代替,这样会使孩子失去了尝试和锻炼的机会,等到需要他独立做一件事时,其结果百分百地注定要失败。这会导致孩子的自卑,自然也就不愿意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了。

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同时,少限制孩子的行为,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做,客观上为孩子创造了退缩的环境。

观察对象3:霸道的宇轩

宇轩是我们班里的“小霸王”,动不动就爱发脾气,显得很霸道。那天天气晴朗,小朋友们都在沙坑里玩沙子,宇轩一眼看上秋秋的新铲子,二话不说冲过去就抢在手里。秋秋来夺,宇轩一把把他推倒,二人厮打起来,一场混战……

别的小朋友不愿意和宇轩玩,因为他稍不顺心就发脾气,那天他喜爱的小汽车可能是因为没电了,怎么也不走,他举起来就摔,我说了他几句,他居然踢人!

老师观点:

多数父母认为孩子打架、大喊大叫,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或是孩子特有的表达方式,并不加以重视。这使得孩子用攻击行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表示方式就是正确的。还有一些家长怕孩子受欺负,鼓励孩子的进攻性行为,尤其是对男孩子。经常听到有些父母很自豪地宣称自己的孩子“厉害”、“别人都怕他”,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形成只有“攻击”才能得到父母赞扬。这些观念都会“促进”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应切忌。入园须知

专家解析:

行为带有攻击性是人类天生就具备的,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这个生物个体能够生存下去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慢慢地转化为攻击性倾向,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之中。

攻击性行为还产生于经验习得。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性,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因为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好处。一般“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怕其他小朋友伤害自己而引起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当这种行为的结果满足了孩子“免受伤害”这一需要时,就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如果在事后又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比如对方的更厉害的攻击,大人的批评等,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的可行性。

这时“胜利”的体验比起以往的“躲避”等消极反应带来的结果要开心得多。因此,孩子会因偶然的尝试,形成这样的推理:受到别人的欺负,不一定要躲开或只是哭,可以通过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自我保护”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以致做出“假想防御”,比如对别人无意的碰撞,以为是故意的挑衅,因而做出“反抗”。有时还会由“防御”转向“进攻”。在他人眼里,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这样的孩子往往被定义为攻击性强的孩子。

孩子攻击性行为并不一定是将来不良行为的先兆,一旦出现这种行为,更不可以训斥或打一顿作为惩罚。长此以往,孩子会把这种惩罚方式作为对不喜欢行为的一种正确处理方法,当他处于这种境地时,也只会采用攻击性行为。

本网站小编总结: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起到教学的作用,最重要的还需要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各个方面的能力,所以只要你用心的去观察每个小朋友,就会发现他们行为后的小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