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严重偏科,别的成绩就还行,就是不喜欢数学,每次考试也都是数学拉分,那么应该如何来让孩子爱上数学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玩转数学”的几大招式吧,可以轻松的提高孩子对数学的热爱!

什么是数理逻辑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是欧美学者的观点。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每个人至少拥有七种独立的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就是其中的一种,是与孩子整体智力发展以及学习效率相辅相成的一种能力。实践表明,宝宝的数理逻辑智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得到发展的,所以如果在家庭生活中有意发展宝宝的这种能力,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的几个招式可以帮助家长们开发宝宝的数理逻辑智能。

招式一:宝宝巧分水果(适宜年龄:1岁左右)

家长将买来的苹果和橘子故意放在一个袋子里,让宝宝看一看,然后分辨里面都有什么,接着,让宝宝和家长一起把苹果取出来,放在另一个袋子里;再把橘子取出来放在另外一个袋子里。最后,引导宝宝看着一个袋子里的苹果说出里面是“苹果”;再看着另一个袋子里的橘子说出里面是“橘子”。早教网

招式二:洗碗筷,“重复赛”(适宜年龄:2岁左右)

宝宝对水和洗涤液产生的泡泡感兴趣,可以准备一个大面盆,将饭后的碗筷全部放在里面,让宝宝和家长一起清洗。清洗一遍后,家长把碗摞在一起,让宝宝把筷子放在一起;然后,换成清水再次清洗,这个过程可多次重复;最后,你把碗摞在一起放在碗柜里,引导宝宝把筷子放进筷子篓里。

招式三:带上宝宝“用心”逛商场(适宜年龄:3岁左右)

带宝宝去商场前,告诉宝宝今天去商场要给他买新衣服,给爸爸买剃须刀。到商场后,和宝宝在第一层走一走,问宝宝这一层是卖什么东西,卖的东西做什么用(如:化妆品——妈妈用的),按提示找出儿童服装在第几层,告诉宝宝,他的衣服在第几层出售,和宝宝坐扶梯(或走楼梯)数着层数到相应的楼层;然后再去给爸爸买剃须刀,再让宝宝看一看、说一说,卖剃须刀的这一层还卖什么东西。

招式四:时光匆匆,照片“排排个”(适宜年龄:4岁左右)

取出宝宝的照片和他(她)一起看,让宝宝说一说,这是他几岁照的,在什么地方照的,再选择几张照片(能感觉出年龄差异的),让宝宝按照年龄成长顺序(从小到大)将照片依次排序,然后把照片按照这个顺序粘贴在一张长纸条上,挂在宝宝的卧室里。

招式五:情景重现,照片“排排序”(适宜年龄:5岁左右)

和宝宝一起欣赏外出游玩的相片,然后取出同一个时间段内的几张相片,让宝宝按当时拍照的先后顺序把这些照片排一排,并和宝宝说一说照片上的人在做什么。例如,坐船时的照片:有上船前的、刚上船时的、船上妈妈抱着宝宝的、宝宝给爸爸妈妈照的合影以及下船时的照片等等……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生活之中不喜欢数学的孩子不在少数,有的时候很简单的数字算数也算不准确,其说明了孩子的数学逻辑智力没有得到适宜的发展,但愿以上的方法可帮助家长们正确的开发孩子的数学天赋!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如何看待爱告状的小宝宝呢?


每个小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在幼儿园里常常有一些孩子很爱打小报告,虽然老师能够一时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但是却帮助不了一世,所以教会孩子自行解决的方法很重要,以下就来借鉴下国外的老师遇到爱打报告的孩子怎么办吧!

去年在孩子班上做义工时,发现5-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爱打小报告,一点点小事就会招来这么一句“Iamgoingtotellon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美国的老师会鼓励孩子先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去解决问题。当然,老师忙得没时间的时候也会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对付这帮告状的小家伙,那就是“某某,pls.mindyourownbusiness(管好自己的事)”。

我在一个美国小学老师的论坛上还看到过下面的几种方法,据说是挺有效的,而且还挺有趣。

一句话对付告状的孩子“Thankyouforlettingmeknow”(谢谢你让我知道),然后就结束谈话。

给孩子们下发告状票(tattlingticket)一个月每个人都下发几张告状票,如果你打一次小报告,那么就要用去一张票。等你用完了,就再也不能去告状了。早教网

让孩子学习用语言来解决问题

给孩子一个固定模式的句子Pls.stop…Youmakemefeel…(请你不要再做某件事了,因为你让我感觉……,可以是感觉难过,感觉沮丧等等)。

在教室里放了一个告状盒(tattlebox)孩子要告状不能口头告诉老师,要写纸条把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什么了写下来然后放进告状盒。老师固定了专门的时间对这些条子过目,还让孩子把条子自己念出来,大部分情况是等到念的时候写条子的人都已经忘记了那件事了。

到底还是老美的花招多,对待爱告状的孩子,没有上纲上线的批评,只需要一点点小智慧就能解决问题。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做为家长,我们从小就应该多锻炼孩子自己去解决事情,这也有助于孩子们将来能够更加独立的生活,教育孩子很多的时候都要学会放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长大!

如何让小宝宝少得病呢?(夏季幼儿健康指导)


前言:夏季病毒繁殖的比较快,因此若是父母们对孩子照顾的不周往往很容易使其得一些儿童疾病,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的看看有关宝宝6岁之前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吧,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很有意义的噢!

蛛丝马迹判断健康

6岁前的孩子表达能力有限,说不清哪儿不舒服。这就需要父母细辨“蛛丝马迹”,争取将疾病扼杀在早期。

没精神。孩子生病前,最早显露的症状就是发蔫、没精打采、不爱说话。有些孩子会突然特别缠人或烦躁,为一点儿小事能闹个没完,甚至没有缘由地长时间哭闹。

胃口差。在其他症状尚不明显时,小婴儿可能会先出现吮奶无力、拒绝吃奶、呕吐;大些的孩子则是不想吃饭或呕吐。如果孩子连平时喜欢吃的东西都提不起胃口,就要小心了。

舌质红。老百姓常说:“有火才有病。”孩子新陈代谢快,为“纯阳之体”,容易上火,舌质往往较红。

手心热。若孩子体温正常,但手足心潮热、湿漉漉的,也许是热性体质、阴虚火旺的表现。这类孩子更易上火,出现口干、大便干结、盗汗等症状。

大便干。正常情况下,孩子应一两天大便一次,色泽黄、成型、不干结。如果超过3天不解便,或每次解便都很困难,又或是连连腹泻,说明其脾胃运化失常,消化功能有隐患。

生殖器异常。小男孩阴囊松懈,耷拉得厉害,常发生在发烧前后。

勤洗手,少感冒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6岁前的孩子最易被上呼吸道感染缠上。尤其是发烧,最让家长紧张。事实上,发烧是身体在与病毒作战的信号。发烧过程中,免疫系统能得到锻炼,因此未必是坏事。

预防感冒的最好方法是:房间要多通风,督促孩子多洗手,尤其是外出回家后;少用手揉眼、鼻;多喝水、多吃含维生素C的蔬果;督促孩子加强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接种流感疫苗;平时要少去人群密集的封闭场所;随时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尤其是夏季进入空调房间时要带件薄外套。此外,鼻部按摩也能有效防感冒。具体做法是,先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30次,然后用摩擦发热的手掌,轻轻按摩鼻尖、鼻翼。

多去游泳,防过敏

北京儿科研究所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0年来,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了50%。预防儿童过敏有4个注意事项:

首先,密切观察孩子的生活。孩子去公园玩会流涕、咳嗽,吃了某种食物起皮疹,家里大扫除催生喷嚏——这些都是过敏信号,说明环境中存在过敏原,家长就应该注意让孩子躲开这样的环境。今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发表“3个城市0—2岁儿童食物过敏现状”调查,指出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鸡蛋、牛奶、虾和鱼。坚果、贝类、小麦、大豆等也是常见易过敏食物。儿童疾病预防

其次,减少温差变化。受凉、感冒是诱发儿童过敏性哮喘的一个关键因素。带孩子外出时,最好准备件有领子的衬衣,一旦进入气温较低的环境,及时给孩子穿上,避免冷刺激。

第三,游泳能增强抵抗力,锻炼肺活量,非常适合过敏患儿。但要注意选择卫生条件较好的游泳场所。

最后,对尘螨过敏的孩子,应注意:室内不用地毯,经常打扫卫生,定期清洗空调;不让孩子接触毛绒玩具;不养宠物;不在卧室内存放旧报纸、杂志;不要用羊毛和羽绒被及枕芯。

饭后刷牙,没龋齿

2011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6岁是儿童龋齿高发期;患龋年龄在日益提前。甜食摄入过多、没养成饭后刷牙等好习惯、家长不督促是造成儿童龋齿的主要原因。

预防龋齿应从孩子出生那刻开始,培养其清洁口腔的好习惯。没长牙时,父母可以把纱布缠在手指上,蘸清水清洁孩子的牙床。3岁后,一方面要训练孩子自己刷牙,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的牙齿表面涂一层氟化物,这就像涂一层保护漆,能预防龋齿。涂完半小时内不漱口、喝水,2―3小时后可正常饮食,24小时内不用牙线。此后,每6个月要查次牙,看看牙齿的健康状况。

6岁左右,恒牙第一颗大臼齿开始萌出,要及时带孩子做窝沟封闭,将有凹洞的牙齿咬合面封填起来。这一部位很难用牙刷彻底清洁,蛀牙率也较高。做过窝沟封闭后一个月,要到口腔科检查一次以防脱落。有条件者,在孩子12岁左右,第二恒磨牙长出时,建议再做一次窝沟封闭。

孩子的食物要避开甜饮料、糖果和甜点。应该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等纤维性食物,增强其咀嚼功能。吃完饭5分钟内,就得刷牙。

不贪凉,肠胃好

3岁以下的孩子,胃肠道格外娇嫩。由于消化酶分泌不完善,但生长发育快、对营养需求又高,极易出现肠胃问题。腹泻算得上婴幼儿消化系统中的第一大病,以病毒性、伤食性和受凉性为主。近年来,厌食的孩子少了些,但仍时有发生。

要护好孩子的消化道,必须管住他们的嘴。第一,不贪凉食、少喝碳酸饮料。冰箱里取出的水果等要在室温下放1小时再吃,以免抑制胃酸、消化酶分泌。第二,孩子的卧室别开空调,可通过旁边的房间引冷气进来,且室内外温差不超过4—5摄氏度。睡觉时,用一条薄毯护住孩子的肚子。第三,三餐规律,用水果、酸奶代替薯片、甜食等含有过多添加剂的食物,每餐饭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应限量。第四,不吃隔夜菜。

儿童意外伤害指南

跌落摔伤

世界范围内,跌倒是引起儿童非致命伤害和残疾的首要原因,1岁以下婴儿的跌倒死亡率最高。因此,在家居布置上,要注意窗边别放桌子、凳子和沙发;窗户和童床等要安装一定高度的栏杆,栏杆间距小于9厘米;客厅等儿童活动区域的地面没有电线、网线;浴室要铺防滑垫。

交通事故

无论是骑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都要给孩子戴亮色头盔。10岁以下儿童坐私家车,应使用安全座椅;10岁以上或身高超过150厘米的儿童,要用独立的安全带。

溺水

洗手间要关门,马桶盖随时盖上。浴盆或浴缸里的水应及时清空。不让5岁以下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也避免其待在河、湖边。

喂药

要选儿童剂型的药物,喂药时速度要慢,动作舒缓,不让孩子感到紧张。一两岁的婴幼儿可以半躺在父母手臂上,用小勺从其嘴角斜方往里喂;固体药物可用水化开后再喂。如发生呛咳,要立即停止喂药,把孩子抱起来,身子倾斜、面部朝下。还可以选择儿童用“喂药器”。此外,药品要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蜂蜇狗咬

一旦被蜇,如果有刺残留在皮肤内,先用镊子拔出来,挤出伤处的毒液,再用肥皂水或清水充分清洗。若被宠物抓伤、咬伤,小伤口要立刻用清水和肥皂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初步处理后,尽快送医院。

误食窒息

确保孩子伸手可及的区域内,没有玩具部件、花生粒、葡萄等小粒物体;不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小颗粒食物,如硬糖、坚果、葡萄和爆米花等。

烧伤烫伤

家里别铺桌布,热食物和液体要远离桌子边缘。炉灶上的锅把手要向内放。家用强力清洁剂,如除污剂、碱水、浓硫酸等,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误食或被烧伤。

本网站小编总结:一般六岁之前的小宝宝往往容易得呼吸系统与消化道感染,及其各类的过敏性疾病、口腔疾病等等,因此做为家长平时要多注意,做到及时的早预防,正确的处理!

如何教小宝宝认识天气呢?(夏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认识天气的变化对于宝宝来说也是一种学习,有趣的辨别方法还可以使小宝宝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许多的妈妈们都不注意对宝宝这方面的锻炼,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亲子互动教育对于早期教育的相关联系吧!

如何教孩子认识天气?

1、和宝宝一起看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非常专业和详细,宝宝从节目中可以慢慢的熟悉各种专业的词语。

比如温度、湿度、风向等等,还能熟悉很多地名。对于南方的宝宝来说,还会知道原来北方会下雪;对于内陆的宝宝来说,还会了解到原来南方会有可怕的台风。

1岁半的宝宝虽然还无法完全学会,但是他们会听在耳里,记在心上。很快,有些宝宝从此学会了跟随广播员预报天气,会说“北京晴,风力1~2级,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零下1℃”,也会背不少地名,如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亲子网

2、看图认识天气。

给宝宝找来天气画册,让宝宝自己坐在床上翻书,妈妈指着各种天气的图画予以解说,例如晴天会有太阳、雨天会从天上掉下水珠、雪天会飘起雪花等等。

让宝宝在翻书学习的过程中,对各种天气有一个总体的印象。会通过图画或标示知道天气氛围几种。各有什么特征。

3、让宝宝亲自体验天气的变化。

宝宝大部分都喜欢晴天,晴天带着宝宝出门,指着红彤彤的太阳告诉宝宝如果太阳像现在高兴地挂在天上发着很亮的光,我们觉得很暖和的时候,就是晴天;阴天带宝宝出门观察,告诉他如果太阳公公躲起来了,很多白云姐姐出来了,就是阴天;

下雨时让宝宝从窗户往外看,告诉他如果白云生气了,变成了黑色,风哥哥也来了,白云气的哭了,掉下来泪水,那就是下雨了。亲子教育

用宝宝听得懂的语言为宝宝介绍各种天气的特点,在让宝宝亲眼看见,会增强宝宝对天气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很容易就能把握住天气的主要特点。

本网站小编总结:育儿专家指出,宝宝们认识天气可以使其更加的聪明,并且对于宝宝们今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家长们能够多让孩子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全面开发宝宝的潜力!

小宝宝爱打人,应该怎么教育呢?


宝宝爱打人,这一习惯让许多的妈妈们都感到很纠结,应该如何来帮助孩子们改正呢?其实说容易也容易,这就要看家长们是否掌握住方法了没有,以下就来针对不同的小朋友习惯来做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吧!

网友顺儿妈:宝宝快17个月了,每当宝宝与家人或邻居玩得高兴时,会突然举起小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

小编支招:宝宝过了1岁,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相当重要。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脸,都可以直接把他们放在地上,双手按住孩子的肩膀,严肃而平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阿姨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钟,讲明谁也不要抱孩子,几次以后,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消减了。另外,反应快的家长可以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如,当他刚举起手时就和他做击掌的动作,嘴里可以有节奏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改了抬手打人的习惯,抬起手来,他的惯性就是要玩那个拍手游戏!早教网

网友亮亮妈:我家宝宝19个月了,不知为何,出门和其他小朋友玩时总喜欢打人,有时是有人想抢他的玩具,他要自卫;有时是没事也会“撩”人家。谁都敢打,搞得在小区游乐场里“名气很大”。

小编支招:这个年龄的孩子打人,是因为孩子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后果。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打了同伴,而看到同伴哭得伤心,便也会跟着哭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抓住机会对他说:“看,你把弟弟打痛了吧,弟弟那么伤心,妈妈带你去向弟弟说对不起!”若是哪次你的孩子被别人打痛了,不能指使你的孩子“以牙还牙”、也去打别人,而要抓住机会边安慰边教育他说:“痛吗是不是很痛这就是我上次说过的为什么不可以打人,你要记住!”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这样他以后就会不再去打人了。

网友飞儿妈:我的儿子3岁多了,经常打人、咬人,与小朋友玩时特别爱争抢玩具,一不注意就打小朋友或咬人家,和我们在一起也喜欢动手打人,批评他,他也懂,也承认错误,保证不打人,可要不了几天就又忘了,实在叫人头痛。我该怎么办?

小编支招:如果用说服的方法不见效果,你可以采用“身体约束法”,立即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1分钟后松开,并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绝对不要体罚孩子,在孩子长大后诱发他“以暴抗暴”。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把正在任性闹腾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意识到他错了之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

网友菁菁妈:孩子刚满两岁,却发现她最近越来越霸道,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要分神去接待时,她就会哭闹,粘着妈妈不让她与客人谈话;要是还不行,就会跑过去打客人,搞得妈妈都不敢让亲友到家里来,也不敢带着孩子与人就餐,这可怎么办?

小编支招: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妈妈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妈妈的注意力。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她,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妈妈的一顿责骂,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尚无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系!

不要把孩子“晾”在一旁,而是要促成孩子和客人间的互动:让客人听孩子表演儿歌;观赏她的积木城堡和涂鸦画作……让她感觉到,客人的到来不但没让她受冷落,还提升了她的被关注度。同样,在接待客人时,父母一定要随时要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着她。要是孩子已经去“攻击”了客人怎么办?除了立即制止,抓住她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地直视她的眼睛,让孩子明确地知道您因她的行为而生气、难过,目的是要孩子了解打人是不对的。

网友欧阳妈:我儿子现在1岁零1个月,一般他要做我们不允许的事情时,我们就抱着他离开,每到此时他就会大哭着打抱他的人。

小编支招:平时多教宝宝学会表达。要经常和宝宝交谈,让他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已的意愿,耐心地对宝宝说:“不要急,慢慢说。”如果宝宝说话不多,就教她用手来指意,也可以对宝宝说:“你是要这个吗?哦!妈妈明白了。”尽量使宝宝的愿意望得到表达,减少她烦躁,急切的性情。

大人要严肃地表明态度。当宝宝打人或咬人时,大人可以抓住她的手,并严厉地说:“不许打人,不许咬人,有话就说。”要是宝宝仍然不停止她的行为,那就要真的发脾气了。宝宝看到大人动了真格,是会感到害怕的,对自已的行为也会有所收敛。

网友浩浩妈:我的孩子目前是1岁8个月。最近一段时期,他经常会模仿动画片里的镜头打人、掐人,产生暴力倾向。早教网

小编支招:因为孩子还小,认知功能发育不完全,对事物缺少批判能力,容易模仿,电视里出现暴力镜头,孩子会觉得好玩,而意识不到它有什么不对或者危害,这很容易使孩子接受动画片里人物言行的教育,现实生活中也发展出暴力,甚至认为这是好的,是“勇敢”,在一群小朋友里更是纷纷效仿,以奇形怪状、打架闹事为荣。因此家长有必要帮宝宝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其他电视节目,陪宝宝一起看电视,一边讲道理。

网友小新妈:我女儿只有1岁7个月,但是她有个在我看来不能理解的行为。就是有时候有什么事情不顺她的意,她就会自己打自己。譬如说有一天,我爸爸吃槟榔,她看到就拿了一个,我爸爸就对她说不能吃。她不哭也不闹,就把槟榔给了我爸爸,但是她马上就掐自己的脸,而且掐得很重,好像不知道疼一样。这时候我该怎么做呢?

小编支招:孩子的行为是受“获益”驱使的。当她发现自己“打”自己的时候是获益的,也就是你们会满足她的要求,她就会一直保持这种行为。建议平时以故事的方式告诉她当我们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应该如何表达,并且可以和她进行现场模拟,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游戏,慢慢地她就会在生活中使用这个方法。另外,如果再出现上面提到的情况,可以先分散她的注意力,但是不能满足她的愿望。我们可以要求她用故事中提到的方法来说服家长满足她的想法。孩子会在比较两种做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哪种方法最有效,就会逐渐改掉这个习惯了。早期教育

网友函函妈:我的孩子跟其他小孩玩时,不如意的话就爱掐他们的脸,我试过很多方法教育她,都以失败而告终:我告诉她打人不是好孩子,她也会说也知道,打完也说再也不打了,可是毫无作用。说也说了,打也打了,也吓唬过她,还是没用。

小编支招:对于爱打人的孩子,千万不能以暴制暴,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多和孩子交流,当孩子感受到被爱之后,内心的安全感逐渐增加,慢慢地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亲社会的一面。此外,对于爱打人的孩子,有的父母生怕孩子惹事,就减少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机会,这样也是非常不妥的。爱打人的孩子更需要多参加集体活动,需要在父母的耐心引导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正确的社会交往方法。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其实小孩子爱打人并不代表其本质就是这样,有的时候仅仅是因为他们感到好奇或是其他的一些因素,改变这一种现状更多的还需要靠一些技巧与方法,所以希望家长们多多的关注正确的方法!

父母如何帮小宝宝控制怒气


“孩子天性冲动,并具有庞大能量,必须由家长教育他如何疏通。而这个教育能使他逐渐戒掉享乐的瘾,也就是本性,而朝向文明人,即人类的命运前进。”——一位小儿科医师

所以父母要多加引导,帮助宝宝控制自己的怒气。我与他人

孩子约一岁时,会察觉到自己对母亲的极度依赖。在婴儿眼中,母亲就像是万能的神。事实上,母亲并非万能。意识到母亲“非万能”的孩子,便会操弄这种幻象去打击母亲。然而,这种挑战当然对孩子不利!

为什么?

孩子会努力运用自己的反对与所有的任意妄为,让妈妈觉得失败。就是在这个关键点上,教育应运而生。一个母亲如果能不让子女牵着鼻子走,教育就能存在且被执行,母亲才能慢慢帮助子女导正他对于情况的评估。

幼儿的冲动是一种本能,教育的目的是要疏导或转移此一情绪,包括夺走他人所有的冲动、自私自利的冲动、马上得到的冲动、利用暴力或尖叫满足欲望的冲动。你的任务是要帮助孩子“进化”,从“唯我独尊”到“除了我,还有别人”,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

动物不能克制冲动,人类可以

情绪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孩子的“情绪智商”,且直接与“纪律”相关。必须做到以下目标: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冲动,因为冲动可能会伤害或冲撞他人。此外,要帮助孩子学习控制或转移冲动。

●帮助孩子学习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在尊重他人的范围内,表达或说出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学习认识他人的情绪,以便考虑及了解他人情绪的产生。

●内化此一重要的道德规则,以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

暴力是不能被接受的行为!

要特别强调,告诉孩子(即使年纪再小)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能接受的,非常重要!举起手打人,当然不行!

告诉孩子,不管为了什么事,再怎样怒发冲冠,也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等到孩子平静下来后,再跟他解释你太爱他,以致于不能接受他的任意妄为。

为什么?

知道怎么要求孩子付出努力,控制冲动,等于教导他掌控自己的人生。控制自己,身而为人的一场重要战役,但别忘了孩子最早是透过“有样学样”来自我教育。因此,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的大吼大叫与怒气,你就无法要求孩子表现得比你更好!

万一孩子失控时,如何处置?

公开冲突,是与孩子说理或讨论,最糟的状况。如果孩子失控了,你如何处置?

首先告诉孩子:“你能作出正确选择!”目的是让孩子了解,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怎么做?

孩子不仅有所选择,而且你相信他可以作出正确选择。你要为他打气,说他只要想做,就可以控制情绪。控制情绪,也对他有好处!

“不管怎样,我们现在要爬出浴缸了!你可以生气,也可以拿着你的小熊,抱抱!小熊跟我说,它很想要你抱它!”

“你不高兴,但是我还是会把你抱上床。你自己作决定,你可以继续发脾气,我回到客厅,或是你不发脾气,我讲故事给你听?”

如果孩子继续发脾气,而且情况恶化,等到最后,然后告诉他:“我知道你试着控制脾气。这点我要谢谢你!但是今天对你来说可能太困难了,或许下一次你会做到。”

流泪是好的!

帮助孩子忍受挫折与无力感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发泄被拒绝后的情绪,但父母要以温柔和谅解,陪伴着他。这可能会让孩子哭泣。孩子与父母之间公开冲突常常是以孩子的眼泪落幕。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哭泣却是冲突最好的出路。孩子结束叛逆和反对的态度,屈服于父母,而脆弱地落泪。

帮助孩子流下“无力感之泪”,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它反映出孩子接受与臣服于现实。

怎么做?

告诉孩子,你了解他的情绪受到许多矛盾欲望的牵动,想要讲理、作决定,却又必须服从,行为乖巧……等。告诉他说,你相信他“本质上是个好孩子”。另外,你必须强调,只要他是孩子,你是父母,就由你来建立规定,而他的行为会有一定的后果。而你这么做,都是为了他好,为他的安全着想。现实就是如此,他得接受!

熊抱

“熊抱”这个技巧,特别适合暴怒的幼儿。他大哭、不停乱动、挥拳乱打,完全失控。他已陷入慌乱,内心进入崩溃状态。孩子的攻击行为反映出“自我调适”失败!

怎么做?

一把抱住孩子,紧紧搂他在怀里。但不可以抱太紧,弄痛孩子。熊抱的目的只是要制止他失控的动作。你也可以抱他到摇椅上,一边摇一边轻轻唱歌给他听。

由于你的冷静,孩子会找回平静。在你怀里的他会明白,你完全掌握情况,即使他惹你生气,你还是爱他!

当他冷静下来时,就跟他说:“你看……你自己就可以冷静下来!这样很棒啊!你停止尖叫,跟我一起坐摇椅,深呼吸,以后一定会改善的!”

让小宝宝尽早说话的小方法


有的家长们们常说,听宝宝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就会说话了,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宝宝们说话的早晚还与家长们的教育方法有关系,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让孩子早说话的几种小妙方吧!

即让宝宝听你讲故事、念儿歌和说话。睡前讲故事、念歌谣应是宝宝每天“必修课”。每个故事至少要讲1~2周,儿歌也要固定几首,短小易记,朗朗上口。经过多次重复,宝宝的大脑就会建立起一个加工系统,使故事和儿歌变成他的内部语言,他虽然还不太会说,但如果你故意念错时,他会表示不满。然后你应当尝试让他“接话”,或者接儿歌中最后一个押韵的字。早教网

即看物说话、看图说话。这时方法是很重要的,要采用“有问有答式”。首先是“你问他指”。如你问“熊妈妈在哪儿?”,他可以用手指出你说的动物来。而当他熟悉了这些词汇以及词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后,你就必须改变问法,“你问他说”,如你问“这是谁呀”,此时还用手指作回答就不灵了,必须说出“熊妈妈”的词来才行。

即做动作学说话。1~2岁宝宝是个小小的运动员,他学会的动作技能不仅多而且明确,如:爬、走、跑、停、跳、攀、拿、扔、滚、要等。做动作学说话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你要用准确的语言“翻译”他正在做的动作;二是他听你的指令做动作;三是边说边做动作,即做说并行。

每天你都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和宝宝说话、对话,语言要简短、明确、正规,不要说娃娃语,想让他说出的字要读重音或多重复几遍,启发他说话的愿望。最重要的,是使宝宝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和学话的气氛。要用轻松的、游戏似的、纯属娱乐性的方法和在充满爱的气氛中教宝宝说话,因为孩子只有在感到有人爱他的情况下,他的言语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以上的我们可以看出,小宝宝们说话的早晚有先天性的因素,也有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因此想要宝宝们早说话,父母们就要掌握更多的此方面育儿小常识,平时多关注下此方面的内容吧!

2岁以下的小宝宝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许多的家长们都认为2岁之前的小宝宝不懂得什么,因此都不注重这一时期对孩子们的教育,从而失去了许多教育孩子的时机,若是回头再想要补回来,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了!

1―2岁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原则跟1岁孩子的早期教育一样没有变,根据孩子生理心理的特点,首先要观察他,然后要满足他。但是一岁以后跟一岁以内的孩子区别在哪儿?一个活动能力增强了,原来头抬不起来,站不起来,现在满地跑,活动的范围也扩大了。

再一个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强了,感觉器官发育成熟度更高了。一岁以后的孩子我们要给他提供的早期教育活动的范围要扩大,室内室外各种公共场所,接触的人要多,男女老少都得接触。再一个,语言的环境应该是更丰富了,我们肯定不是简单的字词交流,让孩子听到我们说出来的词汇量应该更丰富了。可以背诗背词,背三字经或者放录音小故事,这些要大量给孩子。都是我们给他,都不要他学会。有的家长一教孩子不会就着急,教几遍不会就着急,其实没必要。还是要求你给他,玩具要提供一些手能操作的玩具,能够出现变化的玩具,有利于他思考的玩具。比如拼图、插图这些,另外给他笔让他画,书让他翻,纸撕、叠都行,有利于手指活动的玩具,或者能够吸引他的玩具。早教网

如果孩子走路比较稳,控制身体能力很强了,我们根据他在家庭里经常模仿成年人做一些事情,他喜欢模仿什么事,我们就主动安排他做什么事,给他一些适当的工作,只要是安全的可以给一些适当的工作。另外户外的活动,跑、走活动量得够,他会走了,不能像老年人迈着四方步晃悠,得小跑快走,有利于脑的发育。手的运动量得有吸引他做的事情,环境方面也要扩大范围,能去的场合多带他去,这样更好一点。

1―2岁的孩子是不是应该多加强交流?

1―2岁的孩子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可以带他到孩子多的环境去,但是不要求他跟别的孩子有一个主动的互动,我主动跟这个小朋友玩。孩子可能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可能都是自己玩。虽然在孩子堆里面,只要在孩子堆里面不怕,能够自己专心地玩就可以,不必要求他跟小朋友一块儿玩。另外孩子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争执,比如看一个什么好的东西都要抢,这都是正常的,不要过于限制或者批评他或者讲道理,这些都没有必要。另外有的时候孩子之间有一些东西,有的孩子一看别的孩子一喜欢,他不知道怎么表达,他可能去抓一把,也可能掐一下,有的上去咬,实际上是他喜欢他关注,有一些过激的动作,都是可以理解的,家长不要过于强化这种行为,批评他啊或者呵斥孩子,或者家长觉得有一些顾虑,爱动手的说这个孩子将来打人怎么办,不爱动手的说我这个孩子老被人欺负怎么办。家长这种忧虑都不必要,用非常缓和的态度把孩子分开就行了,另外孩子在外面玩的时候,肯定有家长在身边,看好别出问题就行了。

人长大之后,欺负和被欺负是靠人和人的一种竞争,你肯定是靠知识靠能力竞争的,不是说我拳头硬,那肯定不行。大了之后孩子有知识有理智了,有控制能力,知道我跟别人竞争的话应该用什么来竞争,是用自己的优势来竞争。有知识的人虽然对某些不恰当的行为可能没有太多的反映。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2岁之前的小孩子们正是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他们都需要家长们的引导与支持,因此我们不可以忽视了孩子们2岁之前的这一时期,在这一时间段时他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