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做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的好,但是让小孩子们过的好的妙招是什么呢?并不仅仅是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而是要学会让其养成一些好的习惯,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几个好的习惯能够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

好习惯之一——拥有积极的心态

父母怎么做:

1.经常对孩子讲事情的两面性,让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2.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们的长处,并告诉孩子积极看待问题的好处,让他们对积极的选择有切身体会。

3.对孩子存在的短处,要客观看待,甚至积极看待,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4.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告诉他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5.在家里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亲子网

好习惯之二——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

父母怎么做:

1.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父母们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够独立的,同时又要在生活中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能力。您可以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独立的快乐。

2.能放手的时候尽量放手。天冷的时候,父母们不要先对孩子说“该穿大衣了”,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学会加衣服。为了孩子的独立,有时候父母不要对孩子无微不至。

3.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独立的前提。篮球健将乔丹的母亲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最棘手、最不放心的问题,是让儿女按书本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做出事关终身的决定,选择与我为他们确定的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也恰恰是天下多数父母都担心的问题。可是,要想让孩子真正独立,父母一定要冲破这一关,这是孩子独立的关键所在”。

4.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行为来自独立的思想,孩子的想法与父母不同时,父母不要急于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要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仔细听听他们的陈述,让孩子独立表达自己的见解。

好习惯之三———对事情有责任心

父母怎么做:

1.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在家庭中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打扫卫生、负责给花草浇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励。

2.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经常和孩子讲讲家里的花销添置、人事来往,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就会心中油然而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3.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成年人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驾驭。因此,父母们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和勇气,这样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务中增强责任心。

4.强调做事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亲子教育

5.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什么,因为如果无法达到承诺容易给孩子树立说话不算数的坏榜样。

6.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否则孩子容易养成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坏习惯。

好习惯之四———对目标坚韧不拔

父母怎么做:

1.给孩子订立一些具体的目标,每天坚持去做,并及时鼓励他们。

2.当孩子坚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时,给他们一个奖励。奖励未必是物质的,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给孩子做一个进步记录。

3.从容易培养的习惯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的毅力,这样慢慢就可以达到持之以恒。有的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常性,做事不够坚持,也有的父母认为毅力就是天生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培养的,因此只能“望孩子兴叹”。其实,毅力完全可以培养出来,而培养习惯正是增强毅力的好办法,可以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毅力会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逐步产生、增强;逐步产生、增强的毅力反过来又可以强有力地促进习惯的培养。

父母怎么做:

1.自信和自卑往往一念之差。如果一个人善于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自己,就容易自信;如果总是用消极的心态去看自己,则容易自卑。

2.自信在于积累。把一件事做成功就容易增加自信,把一件事做失败,就容易增加自卑。所以,建议父母们不要给孩子设立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那样非但不能帮助孩子成功,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信。

3.培养孩子的钉子精神。钉子之所以能钉在坚硬的墙里,一是因为它很尖,也就是目标不很大;二是因为钉钉子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是榔头,就是用的力很大。如果我们不是用榔头钉钉子,而是用拳头砸擀面仗,就一定钉不进去,因为目标太大,用力太小。父母也要给孩子讲些类似的道理和故事,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标和力量之间的关系,并用钉子精神去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故。

4.要让孩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用处,因此而组成了大千世界。父母要给孩子讲这样的道理,也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看看山水花草。告诉孩子山有山的伟岸,水有水的潺潺,花有花的芬芳,草有草的绿茵。父母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及与众不同的特点,并及时发扬光大他们的特点。

好习惯之五———懂得尊重

父母怎么做:

1.尊重的重要特点是给人发展的机会,张扬每个人的个性。因此,无论是自尊还是尊重他人,都需要我们不用固定的模式去看待人,要求人。相信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自己合适的理由。

2.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总是把孩子看成被教育的对象,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这样,就意味着父母在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尊重。

3.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人,不仅要尊重每个人的想法、人格,还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比如,当他人把地扫干净时,你是否懂得爱惜;当朋友请你吃饭时,你是否懂得感谢……

4.尊重不同阶层的人。尊重强调的是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既然是每个人的,就说明每个生命都可以有不同的体验。因此,在面对弱势群体的时候,要告诉孩子平等地看待他们,以心和他们交流,而不仅仅是怜悯和施舍。

5.尊重的前提是民主,因此父母要可能在家庭中创造民主的环境,这是无声的培养。

好习惯之六———保持诚信

父母怎么做:

1.父母以身作则,言行如一,对同事,对朋友,对邻居,对孩子讲究诚信,讲话要诚实、有信用。

2.如果出现了问题,父母不要推卸责任,也不要教孩子推卸责任。责任其实是和信誉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责任在孩子身上,抓住这个教育机会,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3.给孩子建立一个“信誉存折”,每次孩子做了诚信的事,都要在上面记上一笔,这样就相当于给孩子一些鼓励。时间久了,诚信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4.不存侥幸心理,不贪小便宜。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告诉孩子不贪小便宜,任何一次小便宜都会毁掉你的信誉。诚实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身边的人也会同样以诚信来回报你。

好习惯之七———利人利己

父母怎么做:

1.父母在家里尽量找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做,大家有兴趣,对大家都有利,做得高兴,玩得快乐,让孩子体会“利人利己”的价值。父母不要仅仅考虑孩子的兴趣,还要把自己的兴趣加进去,让孩子学会考虑父母的爱好和利益。

2.找一些损人利己、损人害己的报道拿给孩子看,及时与孩子讨论,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孩子说说怎样做人最适合。

3.到市场上买了一件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要让孩子明白买卖成功的原则就是利人利己,我们得到了喜欢的东西,商人赚了钱。如果让商人赔钱,他肯定不会把东西卖出去。

4.在孩子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为他人考虑。可以先从身边人做起,比如为父母着想,为爷爷奶奶着想,为同学着想等等。

好习惯之八———善待他人

父母怎么做:

1.善待他人就要学会了解人。有的父母常常说:“我实在不了解我的孩子,因为他太不听我的话了!”实际上,这样的话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应该说,父母要了解孩子,首先要听孩子的话,听多了就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他希望什么,埋怨什么,需要什么。因此,建议父母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对话,同时也要教孩子学着去了解周围的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围和自己生活环境不同的人。

2.善待他人就要学会欣赏人。一位专家曾经谈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有一次中外孩子举行测验,测验后的分数让孩子分别拿回家给各自国家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而实际成绩怎样呢?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这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的父母习惯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所以,建议父母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要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3.善待他人就要学会关爱人。这是善待他人最重要的一点。教育的重要秘诀也是爱,我们常常说要爱得孩子不好意思犯错误,也是这个意思。父母要让孩子懂得怎样去爱长辈,爱同学,爱老师。

本网站小编总结:想要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发展,其培养宝宝好的习惯很重要,但是目前许多的家长们对于这一方面都不够的重视,希望看了此篇的文章家长们都能够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如何教小宝宝认识天气呢?(夏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认识天气的变化对于宝宝来说也是一种学习,有趣的辨别方法还可以使小宝宝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许多的妈妈们都不注意对宝宝这方面的锻炼,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亲子互动教育对于早期教育的相关联系吧!

如何教孩子认识天气?

1、和宝宝一起看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非常专业和详细,宝宝从节目中可以慢慢的熟悉各种专业的词语。

比如温度、湿度、风向等等,还能熟悉很多地名。对于南方的宝宝来说,还会知道原来北方会下雪;对于内陆的宝宝来说,还会了解到原来南方会有可怕的台风。

1岁半的宝宝虽然还无法完全学会,但是他们会听在耳里,记在心上。很快,有些宝宝从此学会了跟随广播员预报天气,会说“北京晴,风力1~2级,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零下1℃”,也会背不少地名,如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亲子网

2、看图认识天气。

给宝宝找来天气画册,让宝宝自己坐在床上翻书,妈妈指着各种天气的图画予以解说,例如晴天会有太阳、雨天会从天上掉下水珠、雪天会飘起雪花等等。

让宝宝在翻书学习的过程中,对各种天气有一个总体的印象。会通过图画或标示知道天气氛围几种。各有什么特征。

3、让宝宝亲自体验天气的变化。

宝宝大部分都喜欢晴天,晴天带着宝宝出门,指着红彤彤的太阳告诉宝宝如果太阳像现在高兴地挂在天上发着很亮的光,我们觉得很暖和的时候,就是晴天;阴天带宝宝出门观察,告诉他如果太阳公公躲起来了,很多白云姐姐出来了,就是阴天;

下雨时让宝宝从窗户往外看,告诉他如果白云生气了,变成了黑色,风哥哥也来了,白云气的哭了,掉下来泪水,那就是下雨了。亲子教育

用宝宝听得懂的语言为宝宝介绍各种天气的特点,在让宝宝亲眼看见,会增强宝宝对天气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很容易就能把握住天气的主要特点。

本网站小编总结:育儿专家指出,宝宝们认识天气可以使其更加的聪明,并且对于宝宝们今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家长们能够多让孩子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全面开发宝宝的潜力!

暑假应该如何安排孩子活动呢?(夏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转眼暑假就快要到来了,如何才能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暑假生活呢?这是许多的家长们目前所考虑的问题,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看看暑假家长们的做法及其专家的观点吧!

[暑期“热”关注]

部分少年宫取消收费兴趣班

日前,浦东新区少年宫举行教师会议,正式宣布:本学期结束后,少年宫将停办所有收费兴趣班。而其他很多区县都先后取消了收费兴趣班。面对教师和家长的各种不舍和疑惑,有关负责人表示:收费班取消后,少年宫将联合学校开设更多公益活动,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走进少年宫。

部分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也表示,每年暑假,各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都会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过一个安全且快乐的假期。今年也不例外,学生和家长可以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而且今年不少活动都是免费报名,中心将陆续通过各渠道让家长和学生知晓,周刊也将持续为你关注此类信息。

此外,教师需要提醒家长送孩子去正规的培训机构,并教家长如何辨别正规培训机构。目前,浦东新区有100多家有正规资质的培训机构,并在教育局的网上可以查询到,可供有需求的学生和家长选择。

家长回应:无奈只能选择社会培训

在采访很多家长后我们发现,部分家长认为少年宫的收费兴趣班一般公益性十足,大多是正规军,其师资力量也过硬,最主要的是收费较为低廉,只有几百元。课间,少年宫还有很多活动场所,免费向学生开放,大人、小孩都喜欢去少年宫度周末。家长朱女士表示,目前这种情况下,也不能让孩子的兴趣拓展搁置,无奈多出点钱还是要选择正规的社会培训机构。亲子网

专家观点:假期应寓教于乐

上外西外外国语学校校长林敏表示,假期里的校外教育不应该担当文化课的补习功能。在假期里,家长更应该在培养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增强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团队精神上下功夫。

[充电暑期]

3-12岁暑期充电全攻略

家长担忧孩子会因暑期的放松而在开学时追不上同学的步伐;在孩子看来,在经历了一整个学年的辛勤学习后,有两个月的暑假生活让自己放松下是很正常的。

其实这个看似难解的问题并非无解,因为充电的意义很广,并不单指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都花费在学科上,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家长一起出游、阅读等,这其实都是在进行充电,同时也能加深亲子间的感情。

低年级学生:着重培养学习习惯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提出,“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这在家长中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家有3岁宝宝的王女士说,如果按照这个指南,周围很多孩子都已经“超标”,特别是对于即将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孩子来说,10以内的加减运算太简单了些。本市黄浦区一所公办小学的高老师也表示,从近年来新生情况看,很多孩子不仅已熟练学会简单的加减运算,也能说出不少常用的英语单词。

专家建议,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家长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因为这将是他们一辈子的财富。高老师指出,有些孩子虽然在学科知识上储备得不错,但并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作业效率不高、在老师讲课时容易开小差、做错题后没有订正的习惯等,这些问题在学生低年级时看似还不大,但到了高年级往往会凸显出来。所以建议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在学科类知识上的储备,更要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高年级学生:适当充电保持学习状态

虽说暑假并不需要学生像平时上学一样作息规律,但由于学生的主要责任还是学习,如果两个月完全不碰书本,到了新学期开始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因此在暑假内适当充电保持自己的学习状态还是有必要的。格致初级中学梁颖老师说,暑假生活可以安排得劳逸结合些,让孩子在享受轻松假期的同时,也不丢掉书本中的内容。梁颖建议,学生可以分段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第一部分是完成暑假作业;第二部分可以扫描自己在过去一学年中的学习漏洞,因为知识是有连续性的,只有充分解决了这些漏洞,才能在新学期中学得更扎实;第三部分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拓宽自己的学习宽度,看看在哪个方面还可以提高。

在目前的高中和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中,学校越来越看重学生的“软实力”和综合素质,学生也可以利用暑假来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如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暑假是亲子阅读的好时间

由于平时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家长只有晚上有限的时间能与孩子进行简单的沟通和交流,而且多数的交流也集中在询问孩子一天的学习情况,这让亲子间少了很多“亲密接触”。而暑假则是父母和孩子“亲密接触”的最佳时机,亲子间通过一起旅游、参加聚会、学习读书等活动,用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语气交流相处,感受与父母、同伴共同的乐趣,将会有效地增进亲子情,提高孩子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同时,各项活动中更多体现的是对孩子社会修养、知识教育、能力素质与情感性格四者合而为一的培养,达到父母与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长。亲子教育

其中,亲子阅读是亲子间增进感情的好方法之一,有些家长可能有这样的误区,亲子阅读就是全程陪着孩子一起阅读同一本书,其实不然,亲子阅读不是让家长长时间地陪伴孩子读书,每天如果能有20-30分钟的共同阅读就足够了。对高年级学生家长来说,亲子阅读的外延更广,家长可以每天和孩子聊聊今天在阅读中的收获,不一定要和孩子同读一本书,但可以让他口述书中的内容,并说说他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家长也给出自己的见解。

家长陪练充电,也可休闲

烈日炎炎的夏日,接送孩子上各类暑假培训班,是让家长“累并快乐”的事情。据了解,今年不少培训机构针对这部分接送孩子的家长群体,在原先成人培训课程的基础上,新增了“家长”课程。既服务了家长,又做大了素质培训这块“蛋糕”。我们采访了解到,很多中心针对接送的家长,特意开设了形体塑形、古筝、网球、羽毛球、民族舞蹈、爵士舞、卡拉OK等课程,在课时安排上,也力求与小学员的课程相衔接,让家长们可以利用等候的时间,充电消闲。

[休闲暑期]

博物馆:参观人数将大幅上升

据了解,暑期很多市民会到博物馆参观,其参观人数一般是全年的最高峰,其中大部分是学生。自从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参观。吴先生表示,儿子今年初二,对一些历史题材的书籍、电视节目特别感兴趣,但因为学习紧张,平时很少有时间接触这些,而暑假期间就可以去参观了,这也比从书本上学习的更直观更鲜活。

图书馆:学生扎堆学习气氛浓

从浦东图书馆了解到,假期很多学生会成群结队的相约来此看书学习。每年暑假不仅会迎来高峰,每天借出的图书也比往常多出很多。而本市新建的图书馆环境优雅,为学生的暑期提供了最佳的去处。

此外,除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市区不少公园也将迎来学生潮。不过,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似乎都期待着更多选择。据了解,每年暑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邮政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印刷博物馆、韬奋纪念馆、院士风采馆等场馆以及一些优秀历史建筑都会成为学生们实践活动的场所。各区县也将会结合公益资源,为少年儿童精心策划暑期活动,学生和家长可随时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

[休闲暑期]

那些为暑期忙碌的族群

上“班”族:周一到周末全部排满

上海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是双职工,因此很多孩子的暑假也被大人们早早的承包。有些孩子的周一到周末甚至被全部排满了,根本没有空余的时间。舞蹈、钢琴、书法、萨克斯、画画、围棋,除了这些兴趣班外,一些年龄较大且有升学压力的学生暑期也在为学科补习忙碌着。

候鸟族:回老家过暑假

很多在上海读书的孩子其父母或者老家都在外地,孩子暑假就被送回老家跟爷爷奶奶“度假”。这种“候鸟族”孩子不在少数。因为父母需要上班,家中无人照管,他们在假期通常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接回老家或到其他亲戚家度假。

文化族:免费场馆兜兜转

家长刘阿姨表示,她去年退休后就来上海照看孙女。这个暑期的安排就是带孩子去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巡回体验。寓教于乐的学习文化。并且很多馆为孩子的暑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讲座和活动,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收获很多知识。

运动族:全方位锻炼身体

希望利用暑假提高孩子身体素质的家长也不在少数。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平时学习任务太重,孩子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孩子的体质很容易下降。家长邱先生表示,无论是寒假还是暑假,他给孩子安排的假期生活都是以运动为主,作息表打的都是“运动牌”:踢毽子、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一应俱全。他希望孩子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迎接学习,对待生活。

本网站小编总结:据相关的调查得出,目前家长们都选择为孩子报补习班来度过暑假,育儿专家指出,校外的教育不能充当假期的全部,孩子们的假期应该以轻松为主,寓教育于地进行学习!

赞美孩子的技巧(夏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赞美孩子要多讲究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但目前有许多的家长们都不懂得如何赞扬孩子,因此就会出现一些育儿方面的失误,反而还会对宝宝的性格方面造成影响,以下就来具体的了解下吧!

赞美要“言之有物”,也就是要赞美得“到位”。

我常说,范围太大的赞美等于没有赞美。在现在这样一个情感表达自由开放的社会里,赞美和接受赞美已经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因而赞美往往就失去了它原本该有的强度和能量。

我们先看看以下这两组对话:

妈妈:“嗯,这幅画画得真好!”

妈妈:“嗯,这幅画画得真好!我尤其喜欢这棵大树,你看,叶子画得多好啊,我都能感觉到它们在风中摇曳的样子!我也喜欢你的用色……”

妈妈:“最近你表现得不错!”亲子网

妈妈:“那天在学校里妈妈看见你和同学说话,我觉得真的很骄傲,我听见你问候同学生病的妈妈,我那时就觉得你长大了,将来一定是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你看见了吗?如果我们在赞美他人的时候,能明确地指出原因,明确地说出令你心生赞美的理由,那么你的赞美就能让被赞美的人感受到这不是虚与委蛇的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赞扬,这对被赞美的人来说,是多么感动和开心的事。同时,还能让被赞美的人知道你认同他的哪一部分价值,这不仅让他对自己更有自信,也更愿意继续去实践和完善这个价值。对孩子而言,他们终其一生都或多或少都在寻求父母的认同,而这种对父母认同的渴望,在孩子五六岁时就开始发展得尤为明显,所以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就尽量满足他们。

“到位”的赞美,就是多说些细节,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一个人不管年龄有多大,都喜欢听到别人在赞美自己时多说些细节。例如,如果称赞一个女人漂亮,你说:“你真漂亮啊!”她听了会高兴,但可能会想你只是客套,或者安慰她;可如果你说:“你真漂亮啊,尤其是你的眼睛,又黑又亮,睫毛又长,每次我和你说话,都不能不看你的眼睛,它们真是太漂亮了。”经过你这么一赞美,她从此会对自己的眼睛更有自信,而她也就更愿意和你做朋友了。

所以,每次要赞美孩子的时候,你一定要尽量说出他值得你赞美的细节,也要尽可能多地描述自己因为他的这些优点而感受到的快乐和骄傲。这样孩子除了感受到真诚和增强自信之外,他也会因此知道父母的价值观,以及父母希望他能做到什么。

到位的赞美是可以练习的,大人和孩子都需要学习。

儿子小的时候,我常常带着他做一个游戏——“赞美比赛”。我让他选出这个礼拜他最想赞美的人,可以是身边任何一个人,而我,也选出一个想赞美的人。接着我俩一人拿一张纸,在纸上写出我们想赞美那个人的理由,然后我们开始进行辩论比赛,看谁推举的人,更有理由成为那个星期的“赞美之星”。

通过这个游戏,我可以很巧妙地知道儿子最在乎什么、他的价值观、他这个星期的活动内容、他的情绪状态,甚至他遭遇的不愉快。此外,我也可以在辩论中帮助他练习欣赏别人的优点及日后处理人际关系的视角和能力。

切记,言之有物的赞美必须是有度的,不要为赞美而赞美。

自从亲子教育专家鼓励父母要多赞美孩子以后,向来不会赞美孩子的中国父母,受教之余,为了弥补自己曾经的缺憾,有些时候又变得过度赞美,浮滥的赞美反而成为孩子不敢尝试、裹足不前的绊脚石。

举个在家里最常看见的例子:

3岁的妹妹在客厅茶几上涂鸦,无意间画了几笔她自己都不晓得是什么东西的图案。妈妈看见了,为了鼓励妹妹,便故作激动状地拍手叫好:“画得真棒!妹妹真聪明!”一旁的姥姥看见了,也跟着鼓掌称好。爸爸下班回到家又鼓掌叫好一番。妹妹很兴奋,继续涂鸦。接下来的几天,相同的场景又出现了几次,可是妹妹在连续开心地画了几天之后,突然就不再喜欢画画了。

你知道问题有可能出在哪儿了吗?

一开始,妹妹确实觉得兴奋,也感受到了绘画的乐趣,而且她知道,只要她画画,妈妈和姥姥就很高兴,就说她是聪明能干的好宝宝。可是她还小,或许是她的绘画能力有限,或许是她根本不知道该画些什么,又或许是她根本就不喜欢画画,于是她很担心,担心她的“不能干、不聪明”会被妈妈和姥姥发现,而发现之后,她们就会不再喜欢她了。所以,她就拒绝再画画,并且说自己不喜欢画画,免得继续再画下去,露出马脚就麻烦了!

如果我们换一种赞美的语言和方式,效果是不是更好呢?

对于3岁的妹妹的图画,如果妈妈开心地说:“呀!妹妹真棒,能拿笔在纸上画画了。姥姥您看看,妹妹现在拿笔拿得多稳哪!您看,她这条线的颜色,多好看哪!”

“呀!妹妹真棒,能拿笔在纸上画画了!”——赞美她确实有的成就:“能拿笔画画”,而不是“画得真棒”。

“姥姥您看看,妹妹现在拿笔拿得多稳哪!——这个成就,是她目前可以达到,继续努力练习还可以进步的。因此,给了妹妹继续努力的目标。

“您看,她这条线的颜色,多好看哪!——这是她与生俱来的审美能力,有了这个充分的理由,妹妹就知道画画不仅要画得像,漂亮的色彩也是要素之一,而她,是具有这个能力的。

此外,我们不能为了赞美孩子就“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会带来几个结果:一是孩子心知肚明,你是骗他、哄他的,他由此也就顺着学会了说瞎话来哄人;二是过度赞美让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位置,自我膨胀,不能应付没有赞美时的失败挫折;三是当孩子确实不具备该项能力时,因为我们的赞美,他害怕让父母失望,失去父母的爱,因此可能会焦虑难安,更受挫折。亲子教育

此外,赞美有很多方式,令对方最受用的赞美才是最有价值的。

不同年龄、不同气质的孩子对奖赏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为了让赞美更具强度和效力,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孩子喜欢父母在大庭广众之下赞美他,有些孩子却对此觉得尴尬得不行;有些孩子喜欢物质上的奖励,有些孩子却只喜欢亲密的拥抱和亲吻。这些都和他们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和他们对快乐感受的诱因有关。

所以爸爸妈妈最好平时就能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话题,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看看哪一种赞美方式是孩子最喜欢的,哪一种又是我们最喜欢的。当大人孩子都知道对方最喜欢、最受用的赞美方式之后,才不会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对方身上,赞美也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功效和强度。

读大三实习时,有一次带学生春游,几十个小学生到一片绿草如茵的野营区坐定后,孩子们很快地从背包里拿出家长早上准备的野餐盒,唯独有个念小学二年级的男孩,迟迟不肯把餐盒拿出来。

我悄悄地把他带到一棵背着同学的大树底下,蹲在他身边柔声问他为什么不把餐盒拿出来。他扭捏地说:“今天早上我妈妈在我的餐盒上绑了个红色的大蝴蝶结!我在半路上拆了半天都拆不掉!”我强忍住笑意,问他为什么妈妈要绑个红色的大蝴蝶结呢,他说昨天晚上家里有背唐诗比赛,他赢了妹妹,妈妈为了奖励他,也为了让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光荣,所以就在他的餐盒上绑了个代表荣誉的醒目标志。可是妈妈眼中的荣誉标志,却是这个8岁小男孩不愿承受的尴尬和丢脸!

所以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赞美和奖励孩子?请记得一个原则,接受赞美的人是孩子,而不是父母,所以它的前提是要满足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满足父母的需求和想法。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家长们将爱的教育错误的当成毫无分寸的赞美,从而使得孩子们在泛滥的赞美之下,渐渐的失去了自我,所以说教育小孩子,学会赞美是爸爸妈妈们的重要功课之一!

小宝宝不易接受的几点教育(夏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教育孩子不管是赞扬还是批评,家长们都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若是批评与赞扬的方法不正确往往还很容易适得其反,以下就先让我们来着重的了解下小宝宝不易接受的几点批评吧!

一、居高临下

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家长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二、求全责备

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亲子网

三、频频夸奖

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四、过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

五、关心过头

“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要知道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六、全盘否定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错是批评的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七、是非不分

“这孩子喝酒快赶上他老爸了。”这句话到底是在表扬孩子还是在批评孩子呢?可能孩子们的理解中褒奖的成分会更多些吧!所以,父母在批评孩子是,一定要就事论事,并且让孩子知道他错在何处。亲子教育

八、贬损他人

偶尔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小朋友做些横向比较是自然的,但父母更多的是看到别家孩子的优点。这样的教育,怎能起到好的效果。

九、事事代替

现在有许多父母事事都不让孩子干,不让孩子有自己作决定的权利,究其原因是怕孩子做不好或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后的伤心,但对孩子来说,不经历失败,怎能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况且,孩子在将来的某一天,终究要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的,如果现在没有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他便无法自己把握将来。

十、不作楷模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己首先没做好榜样,当孩子效仿父母的一些不恰当行为时,父母又要千番指责。言传身教,没有身教,言传就无从谈起,因此,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起到垂范作用。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孩子们需要父母来为其指导他们的生活、学习技能等等,但若是父母的态度使孩子接受不了,也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希望家长们都能够采用正确的态度教育孩子!

你是一个现代的好妈妈吗?(夏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父母对孩子教育是非常重大的,教育专家指出,家长就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如何做好这个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还要多掌握一些的技巧与方法,以下就来一起看看吧!

传统好妈妈标准:

1、善于理家,如清扫、做饭、做针线活等

2、照顾孩子,安排好子女的吃饭、穿衣、洗漱、安全等

3、训练孩子懂规矩,养成良好习惯,安排孩子的生活

4、教育孩子守秩序,听话,奖励他们的好行为,纠正他们的错误

5、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和性格,建立宗教信仰等。

现代好妈妈标准: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其独立性,教他们适应生活

2、注意孩子的情绪发展,使孩子保持愉快、满足的情绪状态

3、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培养他们的阅读和计算能力

4、爱孩子,与孩子分享快乐,引导其在儿童水平上安排生活

5、对孩子说的话感兴趣,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6、镇定、愉快,有幽默感,经常面带笑容。

孩子长到2岁以后,逐渐发展“自我意识”,要求独立、不愿被父母干涉,并且开始逆反甚至全然不顾父母的命令。作为妈妈,情绪激化进而打骂孩子,或放任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这些都是“不聪明”的做法。想找到好办法,看看现代好妈妈应该怎么做吧。

现代好妈妈育儿准则1:言而有信

如果从1到10代表正确管教儿童的原则的重要程度,数字越高越重要,那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就可以用12来表示了!很多妈妈都知道,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而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让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诸如此类的矛盾行为,比比皆是。如果妈妈都言行不一,即使你再理直气壮的要求孩子,也只能让孩子口服,不能让他心服,未来成为“两面派”就是可预见的了。

操作指南:

1、对孩子承诺过的事情,就一定要兑现,但是对没有把握的事,绝不轻易许诺,哪怕孩子再哭再闹,只要认为不合理,绝对不能答应,千万不能有“先答应他不就是了,省得孩子掉眼泪”的想法。而对孩子的褒奖,只要答应了他,无论事情有什么变故,我们都一定会做到。久而久之,孩子就能适应这样的教育方式,知道哭闹行不通,也知道自己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所谓“一诺千金”,做人,就要“言而有信”。

2、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我们大人也是一个无形的督促,有时为了打发孩子,也曾经有过想随便找一个借口的时候,希望能蒙混过关,但这种情况下,孩子反而会成为一个监督者,让妈妈能从自身做起,注意言传身教,不让孩子挑出毛病。这样教育起孩子来,不仅省去了不少口舌,而且还培养了孩子“诚信”的美德。

现代好妈妈育儿准则2:尊重孩子,惩罚有道理

大声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个定论,像“你真是粗心大意”是两个最无效的方法,这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尽量吝啬你对孩子行为一刀切的批评。理论上讲,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种处罚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操作指南:

1、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妈妈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处罚结果,然后马上执行,决不能缓行。比如说,你带儿子去超市买东西,他总是在货架的过道跑来跑去。此时错误的做法是,对他说:“下一次买东西你必须坐在购物车里了!”,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就把他抱进购物车里,告诉他这一次就必须坐在里面了。

2、比如孩子打人,有时候妈妈需要把孩子带走,离开当时的处境,反而能够使他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旦孩子犯错,有些妈妈就喜欢针对问题喋喋不休地说教。与其这样,还不如带他出去走走,换个环境。走一段时间过后,再告诉他:“我很爱你,但是我决不允许你打人。”有的人或许会产生疑问:这就是对孩子打人的惩罚?这明明没有任何惩罚呀?确实没有任何惩罚,因为妈妈用各种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终目的是给孩子的过激行为降降温,使他不要再有这些不好的行为了,所以,一些低调的缓和方式有时也可以试用,也许就足以达到你们期望的效果呢。

现代好妈妈育儿准则3: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

妈妈变成“母老虎”?恐怕很多母亲都不能接受这样一种说法,反而觉得孩子太不理解父母的心意:“我如此严格地要求他,都是为了他好啊!要知道‘爱之深,责之切’,我要是不为了他好,我何必要如此辛苦照顾他呢?”吃亏不讨好,估计很多妈妈都不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喊大叫、摔门、态度粗暴,不是只有孩子才会犯错误。很少有父母可以夸口说自己在管教孩子时从没失控过,我们多数都会在事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现在,不少母亲好像都明白了“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的道理。

所以,不少妈妈对孩子在家、在学校的表现十分关注。而这种关注往往就是时刻要抓他的“小辫子”,只接受孩子的优点,不接受孩子的缺点,不能容忍孩子犯下错误。失控的怒火会影响你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如果总是大喊大叫,孩子学不到什么。相反,一旦他习惯了你的这种方式之后,会将你的话当作耳边风,慢慢就会变成,你的批评或表扬他都听不进去了。

操作指南:

1、用冷静的头脑对孩子进行管教,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教导是客观公正的,并且,他也愿意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做到你对他的要求。

2、想好今后在你将要发怒的时候怎样使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从1数到10,或是深呼吸几次,亦或是走开一会儿。但如果这些方法仍无济于事,最终你还是失控地对孩子发了脾气,记住事后要真心地向孩子道歉,告诉他,你也是人,也会犯错,但你能承认并改正错误。

3、如果你特别生气,完全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经常发脾气的话,当你再生气的时候,孩子也就见惯不怪了。

现代好妈妈育儿准则4:表扬有分寸

相当一部分父母误解了“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他们以为“赏识教育”,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夸孩子的理由来,甚至认为,“孩子本没有这些长处,你夸了他,他不好意思否认,自然就会朝这个方向努力。”事情果真有这么简单吗?孩子对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清楚得很,他会怀疑父母这样夸他是有他们自己的目的,“他们为了让我乖乖就范才这么说,他们很虚假。”为了表扬“真正的自我”,孩子很可能得到的赞扬越多,就越顽劣。心理学家吉诺特发现,“幼儿受到过分表扬,反而会引发反感和不安。”对了,一旦孩子发现父母的鼓励带有“哄骗”性质,他有可能抵触心理越严重。

“你好乖呀!”“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哦,今天早上你表现得像一个天使!”对于小于5岁的宝宝来说,这样“抽象”的鼓励毫无意义,他根本不明白他的哪些行为像“天使”,哪些行为又成了爸妈的“骄傲”。

操作指南:

1、鼓励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宝宝的好行为,那么表扬应该越具体越好。我们会发现,一旦我们指出孩子的哪些行为“有进步”,孩子以后会遵循这些行为规则去做事情,他就会自觉自愿,我们的养育过程就会“省力而见效”。具体到某一个细节的鼓励往往是低调的,比如,“你今天早上主动帮妈妈铺床,我真高兴,谢谢。”“你主动帮妈妈摆放碗筷,下楼时主动搀扶爷爷,真不错!”低调而具体的鼓励听上去随意而亲切,具体而低调的鼓励,听上去才不会很“假”。

2、宝宝尝试着用小肥皂洗袜子,原本可能是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游戏”,“很有趣”,你如果大惊小怪地为此奖励他一辆遥控汽车,也许宝宝下次会为了洗手帕再跟你要一辆玩具汽车,而自由自在地与肥皂、清水玩耍的乐趣,反而在此功利的目的下大大地减少了。不要将物质奖励与宝宝的做事欲望挂起钩来,下一次,他再有“嘻(洗)刷刷”的欲望,对他说一声,“你真能干,能自己做事情了,真让妈妈高兴。再说,洗袜子本身也很有趣。”这就够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目前教育女孩子一般妈妈们占有主导的位置,但如果在家庭教育方面妈妈的处理方法不妥,就很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使亲子关系变的异常的紧张,并且还会耽误宝宝的成才之路呢!

育儿5句真言 成就优秀宝宝


想教育出优秀的宝宝,妈妈首先要学会对孩子说以下五句话!

1.“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时候,孩子会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不喜欢!”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做是他的对立面。当孩子在做不恰当的事情时,这样说还能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当孩子又在跟你讨价还价时,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这句话。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孩子的表哥买了双新鞋,那是因为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小孩子都需要买双新鞋。

你家宝宝是学音乐的“料”不?(夏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那孩子有一技之长是每个家长们的心愿,但是在为孩子选择特长的时候,家长们有时往往会步入几点误区,以下就让我们具体的来看看有关音乐方面我们应该避免那些错误的做法吧!

误区一:我们家没人懂音乐,我们孩子“五音不全”,根本不是学乐器的料

其实,这是一个传统的误解。

所谓的五音不全是指内听和外唱的不统一,孩子听到了这个乐音,但是唱出来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这主要是由人体发育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孩子的生长发育在“听”“说”部分是以听力技能的完善先开始的。家有宝贝的家长都知道,从宝宝出生开始,我们就不断地对他重复“妈妈”“爸爸”等简单的词汇。大概在6~8个月的时候,孩子可以非常明白地听懂简单、常用的词语。知道你说的“奶”指的是他喝的奶,知道“苹果”是可以吃的东西。但要到1岁左右,孩子才能说出这些词语,而且往往是含糊不清的。有的孩子,尤以男孩更为常见,天生语迟,甚至要到两三岁的时候才能清楚地说出语句。

孩子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力也是一样。亲子网

一般孩子在2岁的时候就能听懂音乐,但唱的能力要到4~5岁才能完善,这是小肌肉(也称纤细肌肉)定型的阶段,所以孩子在4岁以前唱歌跑调是正常的,他还控制不好和发声相关的全部肌肉组织。

有些家长比较留心孩子唱歌跑调的问题,会从2岁开始有意识地一点点训练孩子,但大多数所谓“我们家没人懂音乐”的家庭会比较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对孩子唱歌跑调的问题听之任之,甚至认为这是遗传,认定孩子就是“五音不全”。

其实,唱歌跑调的现象在幼儿学英语的过程中同样存在。

如果家长送4岁左右的孩子去学习幼儿英语,会发现他往往发音不清楚。你一遍又一遍地重复ear,孩子一遍又一遍学着你的发音方式做出ear的口型,但他发出来的音总是不够准确。有经验的幼儿英语老师会告诉你,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家长不需要太在意,只需要让孩子多听,鼓励他多说,适当地纠正他的发音,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英语口语的发音准确度会大大提高。

为什么我们在孩子学英语的过程中可以有那么强大的耐心培养他发音,在唱歌学音乐的过程中就往往不了了之呢?

主要原因还是家长的不重视。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唱歌跑调有什么关系,大不了以后不唱歌就是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五音不全”的孩子年龄越大越不好纠正,时间长了,孩子会认定自己在唱歌方面存在缺陷,天生唱歌跑调,到了知道害羞的年纪时,他们甚至不敢在公开场合唱歌,这对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种伤害。

袁来爸爸就教过这类所谓“五音不全”的孩子,他们在学乐器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把“听”与“唱”的问题同时解决好。在音准的把握上,一点儿不比其他孩子差。

这不是孩子没天赋,而是家长以自己片面的认识剥夺了孩子可以享受的音乐带来的快乐。

误区二:我们家孩子从小就不喜欢音乐

就算是在妈妈肚子里的胎儿,听到音乐也会表现出安静或好动的状态;出生几个月的小宝宝,在听到悠扬的音乐时,也会安静片刻;1岁左右连路都走不稳的孩子,听到动感的音乐时,也会扭扭小屁股、动动小身体;听到好听的儿歌,就算是唱不清楚,小朋友也会嘟嘟囔囔哼上几句;幼儿园里排练韵律操,每个孩子都会跟着节奏扭动身体做动作;几乎每个中学生、大学生都会唱几首流行歌曲,不管他唱得好不好……

——孩子真的不喜欢音乐吗?

袁来妈妈认为大多数家长所认为的孩子不喜欢音乐,是指不喜欢我们大人判定的“高雅音乐”。

在这方面,袁来爸和袁来妈深有体会。

在袁来小朋友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袁来爸爸就有意识地放古典音乐,想要提高宝贝对音乐的感知。袁来出生以后,袁来爸爸更是每天定时放一些古典音乐。随着孩子长大,我们发现他对古典音乐根本没有兴趣。你放你的音乐,他当背景声,手里继续干着他喜欢的事情。等1岁多他可以开口说话了,袁来爸爸再放古典音乐的时候,他直接宣布“好吵”!

以小提琴为毕生职业的袁来爸爸当时心都凉了,心说孩子对音乐一点儿也不喜欢,这以后学乐器可怎么办?

袁来2岁的时候,小区里经常放一些我们认为通俗到俗气的“口水歌”,我们发现对于这些“口水歌”,只要听上两遍他就能哼唱出来,音准、节奏完全没有问题。亲子教育

我们开始反思,孩子到底是不喜欢音乐,还是不喜欢我们为他选择的音乐?

袁来爸爸挑选了很多音乐,有流行的“口水歌”,有经典的流行歌曲,有有趣的儿歌,有动感的舞曲,有高雅的交响乐,有清新的钢琴曲……袁来爸爸陪着袁来一起听,孩子说喜欢,我们就听完;孩子说不喜欢,我们就直接跳过。

在这个过程中,袁来小朋友的喜好是一直在变化的。前两天他还觉得动感的舞曲好听,过两天又迷上了王菲的《传奇》,我们没有刻意让他喜欢所谓的高雅音乐,一切听凭他自己的喜好。

有一天,袁来忽然说:“妈妈,我觉得SHE的‘我不想不想长大’没有莫扎特的好听。”他之前喜欢SHE的《不想长大》。这首歌曲改编自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他爸爸让他听了两首曲子,他比较之后得出了以上的结论。

现在,袁来还是什么曲子都听,喜欢的就多听两遍,不喜欢的就自动跳过。最近,他又迷上了久石让的音乐,尤其是那首交响乐版的《天空之城》。

对我们来说,袁来是喜欢古典音乐还是流行歌曲,早已经不再重要了。

很多家长常常呵斥孩子:听那些流行歌曲有什么用?浪费时间!更有老师粗暴地判定:喜欢流行歌曲的孩子是品位低下。亲子网

其实,孩子喜欢唱歌,愿意听音乐,只要能让他心情放松、感觉愉悦,就已经足够了。

音乐的真正魅力恰恰是因为它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感悟。

特别是准备参加中考、高考的孩子,多少钱、多少努力也很难换来他考前心态上的放松。如果一首流行歌曲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做家长的,谢谢都还来不及呢!

误区三:投入就必须有实质性的回报

——“我花了这么多钱让你学乐器,你要学不好怎么对得起我?”

不客气地说,在让孩子学乐器时,抱有类似想法的家长,不是在养孩子,而是在做生意。我投入了成本,就必须有回报,这不是做生意又是什么呢?

乐器这东西,是让人看着眼馋,但掌握起来十分费劲的事情。

虽然没有官方统计,但从袁来爸爸这些年的教学来看。10个孩子来学琴,2年之内放弃的约1人,4年之内放弃的约2人,坚持到小学毕业放弃的约3人,真正能坚持到初三完成系统学习的大概只有4人,这4人中以后走音乐专业的最多只有1人。

这些放弃的琴童中,有的是因为孩子实在学不下去;有的是因为课业压力增大,没时间再继续学琴;还有的是因为家长觉得孩子以后又不走音乐专业,没必要再继续学下去……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在整个学琴的过程中不断地有孩子在放弃。如果家长在孩子学琴之初就抱着强烈的“收获目的”,那可能会让你失望了!

学琴不是在网上种菜,几小时发芽,几小时开花,几小时收获,可以收获多少果实,可以获得多少经验值……所有都明晃晃地写在那里,只要算好了时间坐在电脑旁等着收菜就可以了。

袁来爸爸建议爸爸妈妈们在让孩子学乐器之前先做个家长自我分析。

首先,衡量家庭的经济条件。

孩子学乐器,购买乐器只是最基本的费用。常年学乐器的课时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偶尔还要带孩子听音乐会、买CD……如果孩子非常喜欢学乐器,而且学得不错,家长可能还感到“有所值”;如果家长在承担经济上压力的同时,孩子在学乐器的过程中又一路磕磕绊绊,到最后家长自己先从心理上感到疲惫了。

“我赚钱这么辛苦,你一点儿都不知道珍惜……让你学乐器真是浪费……上一堂课几百块钱,你回课回不掉,我这几百块钱就甩水里去了……”家长的这种心态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乐器,更不利于孩子成长。

“你晚上做功课,我电视都不看陪着你”;“你成绩不好,我到处求人替你找名师补习”;“你考不上重点高中,我花钱送你去读”;“你要这个我给你这个,你要那个我给你那个——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看看你,你都回报给我什么了?”……

请记住,父母为孩子付出这么多的基础,应该是“我爱TA”,而不是求回报。有人说孩子是父母上辈子的亏欠。因为父母欠了他,这辈子他投胎做你的孩子,来向你讨债。

这年头,花几十块几百块进电影院看场大片,出来后都捶胸顿足喊不值得,何况养孩子这么大的事?亲子教育

其次,判断家长和孩子精力上的投入。

案例:琴童瑞瑞(琴龄2年)

瑞瑞妈妈第一次跟袁来爸爸商量上课时间的时候,很费了一番工夫。瑞瑞妈妈翻开随身携带的记事本,很仔细地查看着。

“老师,星期六上午不能安排琴课。上午8点瑞瑞要学画画,然后要学蒙氏数学。下午……下午学芭蕾,要到4点才结束,晚上7点开始学围棋。老师,您看星期天上午8点可以安排她学小提琴吗?再晚就不行了,因为她10点钟要上科学课,我带她学小提琴之后马上要赶过去,不堵车的情况下路上还要三十几分钟。下午1点钟她要学游泳,4点是小主持人班……”

天哪!袁来爸爸光听就觉得很累了。

换作其他孩子可能早就罢工了,偏偏瑞瑞是那种热情度很高、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学的孩子,而瑞瑞妈妈原来是高级白领,怀孕后辞职做了全职太太。她把在工作上打拼的习惯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孩子身上。瑞瑞从半岁开始就上早教班,两岁半上双语幼儿园。瑞瑞妈更是有意识地为女儿创造英语环境,平时用英语交流。就连瑞瑞的“学习时间安排表”,也充斥着高级秘书为老板安排行程的味道。

袁来妈妈曾建议瑞瑞妈是否缩减孩子的兴趣班,但瑞瑞妈认为:“我跟那些强迫孩子上兴趣班的家长不同,我们家是孩子自己喜欢,我当然要为她创造条件满足她的兴趣。”

这样“赶场子”似的兴趣学习坚持了一阵,一次上琴课,瑞瑞表现得不够好,上课的时候心不在焉,回课回课:指在学习全新内容之前,把上节课布置练习的曲目演奏给老师听,并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改正,以达到熟练曲目、完整掌握技巧的目的(相当于老师检查作业、订正试卷。)也是错漏百出。瑞瑞妈就发孩子脾气:“你怎么搞的?平时在家不是练得挺好嘛!你怎么回事,这么简单的地方都拉错?”

妈妈越发火,瑞瑞越紧张,拉错的地方就越多,到最后根本没办法把课继续上完。看到瑞瑞沮丧的样子,瑞瑞妈当场就情绪崩溃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瑞瑞妈对着袁来妈妈诉苦:“我每天为了她东奔西跑,天天过得马不停蹄。我车里放着乐扣盒,里面装了饭菜,让瑞瑞在上课的路上吃,我等她上课了,坐在教室外面吃。每天早早叫她起床练形体,她去幼儿园,我忙着整理家。等幼儿园放学,我在路上跟她练英语口语。回家以后安排她吃饭,还要陪她做科学小实验、摆棋谱,看着她练琴,和她一起做阶梯数学,上床前还要给她念英语绘本。晚上把她送上床,我累得都不想跟老公说话了。我做了这么多是为了什么啊?还不是为了她!又不是我想让她学的,是她自己要学的,为什么她不努力?”

瑞瑞妈忘记了一点——孩子永远都是孩子。

不要指望孩子会有成年人的判断能力。事实上,很多成年人对于自己的选择都是不理智的,更何况是年龄还处在个位数阶段的孩子。

孩子对一件事感兴趣,他想去学,这没有错。但如果你把他的每个兴趣都当成人生大事来完成,时间久了,热劲儿一过,他累,你也累,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集体崩溃”。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孩子如此,家长亦然。

最后,家长要摆正心理位置。

家长在让孩子学乐器之初要先分析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你希望孩子把学琴只是作为一个业余爱好,以后在性格气质上有所塑造,或者希望他通过考级达到学乐器技艺上的某种高度,又或者希望孩子可以通过学乐器达到高考加分的目的……在孩子未来的道路上,你希望他走艺术类专业路线,或者从事相关职业,再或者成名成家……家长先选好目标,再根据你的目标值对孩子的学乐器道路进行投入。家长先在心里架起衡量的标尺,孩子的学乐器之路才能走得更顺畅。

本网站小编总结:面对众多的乐器家长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呢?其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孩子的个人爱好,同时也希望此篇文章能够使家长们正确的认识到如何使孩子们走上适合自己的音乐道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