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大人而言,数学真得是一个很无趣的东西,学了老半天出社会还不是用不到。以前买东西结账,最少还要加减算一下,现在直接刷卡,哔一下就好。就连加减法也都快要用不到了,数学有什么重要呢?

数学不只是加减乘除的背诵,更要拥有数感。数学不好的孩子,常常可以计算出28-17=11。但是问他11的后面是多少,却又完全答不出来。数字对他来说,从来不是一个序列,常常连6都后面是7;10的前面是9都搞不懂,又如何能对数学有兴趣呢?

我们常常将数学跟计算混成一谈,所以老是要孩子背公式,因而产生这样的误解。相反地,数学更像是猜谜游戏,让孩子练习思考,培养出逻辑推理的能力。我们应该将数学重新定义,包含:数、量、图形空间、逻辑关系,这四种能力。

玩数学并不难,对于五岁以下的小小孩,就让爸妈可以用五个小游戏,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熟悉数学,而不是急着逼着练习计算:

1.唱数游戏:

带着孩子一起数1234.....10,让孩子熟悉唱数,自然而然地熟悉序列的概念。当可以数到10,再练习唱数到20或30。当孩子熟悉后,就可以开始练习倒数10........321。从游戏中孩子自然而然培养出数字序列的感觉。

2.多少概念:

将小玩具、食物分成两堆,让孩子比较多少、轻重。借由比较的过程,让孩子熟悉多少的概念。只是爸妈要记得,对于四岁以前的孩子,只要比较高、比较长的,孩子都会觉得比较多。如果你使用的不同大小的容器时,往往会让孩子搞糊涂,千万要用一样大小的容器喔!

3.一对一配对:

准备一个制冰盒,和相对数量的小串珠、小饼干,让孩子一格里面放一个。这是爸妈最常忽略的步骤,要数数之前一定要有一对一配对的概念,也就是一个物品只能数一次。不然要孩子数数时,一定会一团乱喔!

4.数量概念:

带着孩子一起揉很多的小黏土球,来当作练习的小道具。要求孩子在数一个时,用手指压扁一个,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很快的学会数数,培养出数量概念。揉小黏土球的动作,同时可以促进孩子的手指灵巧度,也是非常好的练习喔!

5.图形空间:

最好的道具就是「七巧板」,透过认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形状,培养出孩子基础的图形概念。在四到五岁时,就给孩子玩七巧板。透过实际操作中,自然而然学会空间形状的概念。

数学,并不是学校里冷冰冰的公式,而是在生活里面学习。孩子对于「抽象概念」并不成熟,很难理解大人嘴里说的公式。相反地,越是「具体」可碰触、可看见的,更容易让孩子理解。我一直很喜欢传统市场,将挑选的蔬果直接秤重,透过磅秤上显示的数字,加上拿回家时手上提的重量,很直觉地就可以将数字与数量做结合,不是吗?晚餐前,请孩子帮忙排碗筷,一人一个碗、一个汤匙、一双筷子,不就是在做一对一的配对练习吗?拿到20个糖果,试着分给家里的每一个人,而且大家都要一样多,不就是在练习数数吗?

爸妈教的数学,并不需要使用课本,而是让融入生活里。让孩子在生活里学习、运用,甚至是解决问题,也就是在帮孩子培养数学能力喔!

亲子网zj09.com延伸阅读

跟宝宝玩小游戏,让宝宝学数学小知识,学霸从小养起来~


数学只是干巴巴的1+1=2?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妈妈不敢轻易“误导”这朵花骨朵?哈哈哈,曾几何时,豆妈也在担心这个问题!妈妈们现在可以放轻松一点,和豆妈一起好好了解宝宝的数学世界吧!”

不同阶段的宝宝需要会什么?

1岁后的宝宝能够玩配对游戏,会简单排列,可以摞起3-4块积木;

会把水或沙子填满容器,然后倒空;会认为碎掉的那块饼干比完整的更多。

2岁的宝宝就开始理解计数,能从1开始数几个数字,已经理解大、小、快、慢、轻、重等对比词汇;按大小顺序挑出积木。

2-3岁,宝宝能按颜色、形状、大小等给玩具分类。

了解了这些,妈妈们也知道了如何应对了吧!大家完全不需要过度紧张,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轻而易举地给宝宝数学启蒙。

因为数学本来就是源于生活的(这个是我的数学老师告诉我的吼吼~)。

所以,从生活中润物细无声地让宝宝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是最直接有效的。

相比于一本正经地当老师给宝宝上枯燥无味的数学课而且没有效果、甚至让宝宝更加抵触,从会运用到熟练掌握才是一条光明正道。

STEP1:玩数数

有的宝宝早早地就能够很溜地从1数到10,并因此得到大家的夸奖,越夸背得越起劲;

但事实上,这些宝宝往往在理解上并不清楚这些数字本身的含义。所以,让生活把数字变得生动有趣吧!

给宝宝扣扣子,千万不要浪费好时机!妈妈可以边扣边数:一个、两个、三个,等等。

买回来的水果,可以给宝宝玩一玩数数,还能粗略地理解多和少的差别。

说好了周末要带宝宝去游乐园玩,然后今天就已经问了妈妈无数遍,妈妈不胜其烦?

可以带领宝宝一起在日历上画出日期,每天数数还剩几天。这样宝宝烦妈妈次数减少了,自己会老喜欢站在日历前琢磨个半天!

想想就觉得,那认真的小脸有多可爱,真想上去亲一口有木有?

STEP2:空间感的养成

那时候的立体几何总是让妈妈们头疼死了有木有?好像我们女孩子天生就空间感不好?那就从娃娃抓起吧!

玩积木比一下谁堆的高;可以升级成一大一小两个杯子,看它俩谁装的米更多,相似道理,不同材料都可以达到效果哦!

还有宝宝最喜欢的玩水,给他一些容器,让他自己和自己玩呗!最好给宝宝两个玩水的容器,让宝宝来回地倒吧,空间感顺便也训练了一把。

STEP3:形状怎么玩?

想想我们小时候,三角板神马的大概是童年阴影吧!

而现在宝宝们的识图卡一类的都设计得挺有趣的,不过仅限于本本上的东西还是不够生动!

认识形状的时候,让宝宝找找身边的各种形状吧。

在家里,收纳盒是方的,房子也是四四方方的;扣子是圆的,水果大多也是圆的。

在外面,汽车轮子是圆的,马路标识有圆的有三角形的,等等。不管在哪里,只要这些成功地吸引了宝宝注意力,宝宝就能一直兴奋下去!

同时又一步步加深宝宝对形状的理解,打开宝宝的脑洞,想象力越来越丰富!

STEP4:大小和分类

让宝宝和爸爸比高矮,拿一大一小两个水果来比一下,两个玩偶也来比一下大小、胖瘦;

躺在床上,和宝宝比一下脚丫子的大小;买菜时可以让宝宝感受一下重量的概念;

家里的水果,让宝宝把相同颜色或相同大小的配成一对等等。

其实宝宝的数学世界是既简单而又奇妙的,在教会宝宝的同时,妈妈也会从宝宝身上收获成长。

20个教宝宝学数学的经典游戏


爸妈担心宝宝上学后算数能力跟不上,其实从学龄前就可以在日常生活帮孩子建立起数学的概念,用游戏的方式更巧妙,对于孩子来说,学习与游戏本就是一家,就看你会不会巧妙运用了。

为了让爸妈可以在生活中就能简单建立宝宝的数学概念,我们特别从“金钱的运用、时间、量的比较、逻辑”四大数学范畴,设计了20种玩数学的游戏,让爸妈轻松培养出数学小天才。

Part1学习如何运用金钱

“钱”对宝宝来说,刚开始可能只是能用来买东西的工具,不过,爸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经验,慢慢让宝宝了解钱不是凭空而来的,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年龄再大之后,可以进一步教导他试着学会存钱以及爱惜物品的观念。

游戏1:认识钱币

游戏方法:

1、先准备1角、5角、1元不同的硬币。

2、教宝宝排列形状,由小排到大或大到小。

3、并教他认识上面的数字。

4、告诉他数字越大代表越有份量,可以买比较多或贵的东西。

游戏目的:教给他简单的数字概念,并认识钱币的不同,同时可利用钱币的大小,让他知道,少的面额形状比较小一点,多的面额形状大一点。

游戏2:跳蚤市场

游戏方法:

1、爸妈先准备一些要卖的物品,例如娃娃、玩具、铅笔。

2、然后准备一些零钱(也可以用假币)给宝宝。

3、由爸妈来扮演老板,宝宝演客人,请宝宝来买东西。

4、对于小宝宝,爸妈可以把每个东西都定一样的价格,例如全部定价1角或1元。若宝宝对于数字、金钱很有概念,则可以依照不同东西、不同定价来让宝宝来买东西。

游戏目的:通过买卖可让宝宝建立买东西要使用钱的常识,也让他知道钱用完了就不能再买东西,同时,建立简单的物品价值观念。

游戏3:一起去买东西

游戏方法:

1、爸妈带着宝宝一起出门买东西。

2、可以拿起物品,告诉他上面贴的是价钱,要有足够的钱才能买东西。

3、接着让宝宝看妈妈和售货员交易,之后再告诉宝宝,如果妈妈给的钱是刚好的,就不用找钱,不然就要等售货员找钱。

4、可以给宝宝刚好的钱,训练他自己去买其中一个小额商品,例如一包糖果等。

游戏目的:通过看标价、实际拿钱购买,慢慢让宝宝理解钱的用途以及钱与物的对应关系。

游戏4:我要存钱

游戏方法:

1、当宝宝已经了解物品要有钱才能购买之后,爸妈可以开始教他存钱。

2、如果他想买某个玩具,爸妈就告诉他等存够了钱再去买。

3、借机教他把过年红包存起来,或是当宝宝有一项好行为时,给予零用钱作鼓励。

4、等存了足够的钱时,再带他去买想要的物品。

游戏目的:养成他存钱的习惯,不过也提醒爸妈如果是好行为(例如帮妈妈做家事、说话算话)而给予零用钱时,要注意不要让宝宝造成没有给钱就不帮忙做家事的反效果。

游戏5:彩页比一比

游戏方法:

1、爸妈可以收集超市、药房、电视购物等各种有标价钱的DM。

2、然后把里面宝宝熟悉的物品剪下来,例如糖果、水果、玩具。

3、教宝宝认识物品与价钱的概念。

4、指出不同彩页的相同糖果,让宝宝看看价钱是不是不一样。如果不同彩页标示的价格不同,可以问宝宝应该选择哪张彩页的去买。

游戏目的:让宝宝有机会从照片去联想实品,并学会买东西,也能比较不同的地方相同的物品,可能会有不同的售价。

Part2帮助建立时间观念

时间对宝宝来说是蛮抽象的概念,比较不容易理解,因此,可利用一些想法或道具把时间找出来,让宝宝渐渐认识时间的存在。所以,时间不单只局限在看时钟,而是全面让宝宝建立时间的概念。

游戏6:白天或晚上

游戏方法:

1、告诉宝宝天亮时有太阳就是白天,白天可以玩、吃饭、出门。

2、告诉宝宝天黑时有月亮就是晚上,晚上要休息、睡觉。

3、如果宝宝已经能理解白天和晚上,就可以进一步让宝宝认识中午及下午或清晨的时间观。

游戏目的:让宝宝随着天色的转变而有白天及夜晚的分别,慢慢还可以增加不同时段的天气变化观察,例如太阳下山、太阳升起。

游戏7:一星期有七天

游戏方法:

1、爸妈可以准备一张画好七个格子的纸张。

2、编上星期一~星期日的文字,星期六、日可用星星表示。

3、从星期一醒来就给宝宝一张贴纸贴在第一格,并提醒他今天星期一先贴第一张。

4、星期二贴第二张、星期三贴上第三张,以此类推,让宝宝有时间累加的感觉。

5、到了假日就可以给予不同颜色或造型的贴纸,让他感觉假日这两天不太一样。

游戏目的:时间变化也是数学观念之一,通过一星期有七天的认识,能让宝宝有时间前进的感觉,并可理解星期一至星期五爸妈要上班,假日才能放假。

游戏8:时间配对

游戏方法:

1、把每天及每周固定的行为或活动加以强调,例如白天上幼儿园时就告诉宝宝:“现在是早上8点你要去上学,我要去上班,下午五点爸爸会去接你。”

2、下午接宝宝时可以告诉他:“已经下午5点,要放学回家了。”久了之后宝宝就会有时间与行为的联结。

3、也可以在每个假日都固定让他看卡通录像带,可以对宝宝说:“星期六白天你就可以在家看录像带。”以后宝宝看见妈妈准备放卡通录像带,就会了解今天又到星期六了。

游戏目的:把生活中的固定活动转变为时间的概念,随着年龄增加,就会更清楚什么时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游戏9:现在该做什么

游戏方法:

1、先准备一个大时钟或爸妈利用纸板自行制作一个能转动的时钟也可以。

2、然后在不同时间旁边,贴上相关的图片,例如早上8点旁贴上牙刷及毛巾(表示刷牙洗脸)、12点贴上食物(代表吃饭)、下午3点贴上玩具(代表游戏)……以此类推。

3、让宝宝依照生活起居,查觉时间的进前。爸妈平常可以问他,中午12点我们应该做什么事呢?或是宝宝想吃饭时,要他去看看时钟走到食物的位置了吗?

游戏目的:让宝宝更有时间观念,也能了解自己一整天的作息,同时能促使他养成固定的生活习惯。

游戏10:看照片想一想

游戏方法:

1、爸妈先找出以前出游的照片。

2、指出某些照片,让宝宝自己回想当时的状况、出游内容。

3、再告诉宝宝这些都是以前发生的经验,让宝宝理解过去的意义。

4、再问宝宝现在他在做什么,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今天。

5、再问宝宝以后想去哪里玩,还不能马上做的,就是明天(未来)。

游戏目的:宝宝通常会把过去的经验都称为昨天(即使是一个月前),不过,通过回忆、思考,可以让宝宝慢慢建立今天、昨天、明天的概念。

Part3学习量的比较

“量”的概念往往是需要经过测量及估计而来,但是对宝宝而言,则是需要亲身的体验。大人们常用的“毫米”、“斤”等概念,对宝宝来说是无法理解,而且没有意义的。因此以宝宝能理解的方式来建立“量”的概念,才能帮助宝宝学会测量及估计的意义。

游戏11:什么东西比较重?

游戏方法:

1、准备几个不同的物品,如娃娃、汽车、球等等。但请注意避免大的东西就一定比较重,以免造成宝宝错误的认知。

2、然后请宝宝分别用手拿拿看这些东西。

3、接着问宝宝哪一个比较重。

4、还可请他由重到轻把物品排列出来。

游戏目的:通过真实的轻重感受,宝宝比较容易建立轻和重的认知概念。另外,有些东西看起来很大,如泡棉,但是实际上却很轻,有些东西虽小,但却比较重,可以将这些情况一并提出来跟宝宝讨论,帮助宝宝理清轻重大小的概念。

游戏12:高楼比一比

游戏方法:

1、爸妈和宝宝分别迭积木,并计时1分钟。

2、再各自拿出自己迭好的积木比比看。

3、请宝宝说出是谁迭的积木比较高。

游戏目的:通过迭出不同高度的积木,宝宝可以明确感受到“量”的变化。经过实际比较后,可以“眼见为凭”确认高矮的概念。

游戏13:创意手印画

游戏方法:

1、游戏前请先准备好一张白纸及彩色笔。

2、爸妈和宝宝可以在白纸上分别描绘出自己的手掌。

3、请宝宝比比看谁的大。

4、如果宝宝有混淆或是不确定的情形时,也可以两人手掌对手掌,实际去看两人手掌的大小差异。

游戏目的:通过实际的观察与比对,帮助宝宝建立大小的概念。爸妈还可以活用身边的物品,如杯子、碗、鞋子等,让宝宝去比较爸妈的鞋子和宝宝鞋子的大小、大汤碗和小饭碗的大小,帮助宝宝在生活中建立量的概念。

游戏14:谁的手比较长?

游戏方法:

1、请爸妈准备好两条长线,最好是不同颜色的线,大人一种颜色,宝宝一种颜色。

2、以长线分别量宝宝和爸妈的手臂长度,并将测量结果剪下来。

3、利用剪下的线来比较谁的手臂较长。

4、然后再请宝宝拿着与自己手臂等长的线,比较家中的物品,如书或是桌子等,看看是自己的手长还是物品比较长。

游戏目的:利用实际的测量及观察,可以帮助宝宝建立长短的概念,同时了解测量的意义。

游戏15:数数乐

游戏方法:

1、先请宝宝随意捡拾小石头,然后放在桌子上。

2、接着再请爸妈另外拿一些,放在桌子的另一边。

3、请宝宝目测,哪一边的石头比较多。

4、等宝宝说完之后,邀他一起数一数,两边的石头各有几颗,并把数字写下来。

5、再来印证先前目测的答案是否正确。

6、还可再问宝宝:“多的那一边多几个?”

游戏目的:让宝宝先以目测的方式,感受量的变化,然后借由实际的数字,确认量的多少,帮助宝宝建立清楚的数量概念。除了小石头之外,爸妈也可以利用其它物品,例如积木块、红豆来进行这个游戏。当然,这个游戏在户外也可以玩。

Part4培养逻辑能力

数学的逻辑如排序、分类、型式、配对等等,除了培养宝宝基础的数学能力外,也可以帮助宝宝把观察力变得更为敏锐,并学习通过思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游戏16:谁是不一样的?

游戏方法:

1、在一堆相同的东西中,放置一个不同的物品,例如:一堆书籍中,放置一辆玩具小车。

2、请宝宝拿出里头不一样的东西。

3、当宝宝把东西拿出来的时候,请宝宝试着说明为什么要拿出这个东西。

4、爸妈在聆听完宝宝的理由后,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宝宝建立“异、同”的概念。

游戏目的:找出相同点或是相异点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宝宝熟练“分类”概念的基础。爸妈可以多运用生活中的东西和宝宝进行游戏。

爸妈还可以根据宝宝的实际状况,提高这个游戏的难度,比方说一堆苹果中放一个橙子;在一堆一元硬币中,放一个一角硬币,让宝宝能够区别细微的差别,同时也可以让他了解,苹果、橙子虽然形状、颜色、香味不同,但都是水果,有共同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游戏17:数数乐找伙伴

游戏方法:

1、请妈妈先在白纸上涂上红、蓝、绿等几种颜色。

2、然后拿出相同颜色的彩色笔或蜡笔。

3、请宝宝把笔放在一样的颜色下面。

4、如果宝宝没有放对,可以请宝宝用笔再画一次,观察画出的颜色,然后再进行一次配对。

游戏目的:利用操作的方式,让宝宝思考颜色和笔的关系,观察相同点,学习配对。

游戏18:玩具要回家

游戏方法:

1、请宝宝收拾玩具的时候,也是帮助宝宝学习分类的最佳时机。

2、例如问宝宝:“玩具和书可以放在一起吗?剪刀和车子呢?”

3、请宝宝把玩具、书等物品分类放好。

游戏目的:分类概念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而宝宝更往往会有让爸妈意想不到的分类方式,爸妈和宝宝进行游戏的时候,也不妨听听他们的理由。

游戏19:请照顺序排好

游戏方法:

1、准备大小不同的积木或是娃娃。

2、请宝宝依照大中小排成一列。

3、一开始排序的物品不要太多,可以先从3个开始,请宝宝先比较其中两个并依序排好,再拿第三个和前两个比较。可根据宝宝的能力来增加排序的数量。

游戏目的:排序是重要的数学基础,帮助宝宝发现即使是相同的东西,也有程度上的差异。刚开始,宝宝多半是依照物品的物理性质排序,如大小、粗细等。

游戏20:下一个轮到谁

游戏方法:

1、准备几个积木、车子等宝宝生活中经常有的玩具。

2、然后爸妈一边念着“车子、积木、车子、积木……”并将物品依序排出。

3、请宝宝按照排好的物品顺序,念出他们所看到的物品。

4、然后问宝宝积木的下一个应该是什么呢?再下一个呢?

5、可以请宝宝重复多念几次,察觉出次序感。

游戏目的:相同型式是数学的概念之一,也是语言、听觉甚至是动作的训练,通过眼、耳及语言的方式,能帮助宝宝更清楚认识“型式”。

如何培养3岁宝宝学数学


数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比如运用它可以建成一栋大厦;数学又是一种日常生活能力,出门买菜同样需要它。对于这种能力,美国育儿专家吉尔亚当斯指出,在3—5岁时,孩子就可以通过做游戏来培养。

认形状

把彩色图画纸剪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正方形、长方形、五角形、三角形等,让孩子们把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大的平面图形,或是把这些纸像积木一样搭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形状,并给它起个新的名字。

益处:培养孩子良好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创造性。

认大小

让孩子建立起物体大小的概念,并不一定需要教他认尺子。给孩子一根短绳子,让他用绳子量一量洋娃娃的房间,然后用同一根绳子去量量房子的高度,再量量家里的宠物,把它们的高度作个比较就可以了。

益处:培养孩子的比较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安排次序

比如,在孩子玩娃娃聚餐的游戏时,让他来安排每个人该干什么,比如要你负责收拾食物,自己收拾塑料盘子和其他器物等。益处:培养孩子的计划能力和安排次序的能力。

学分类

大部分孩子都喜欢把纸牌、小汽车或枕头排成一长串。你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把红枕头挨着绿枕头放,是把它们按大小分类还是按颜色分类的?然后,让他按别的分类方法再排一次试试。

益处:学会编排次序和分类是学习数学和阅读的基本技巧,它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爱上数学的扑克游戏-识别顺序


扑克学数学游戏识别顺序

从一副牌中将某一种花色的牌全部挑出来(我喜欢用“红心”,因为它的红颜色很显眼,还有“爱”的含义),给孩子展示一下怎样将纸牌从A(记得跟他解释清楚:在纸牌中,A代表1)、2、3到10排列。然后鼓励孩子用另一副牌,按照你摆好的顺序重复一遍。考验你耐心的时候到啦,孩子可能要花上不少时间才能搞清楚。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慢慢地识别每一张纸牌上的数字和图形的数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这对于大人来说很简单,但看着孩子用他的小脑袋弄明白每一个数字的不同特征之间的复杂联系,会令大人大开眼界!

某一时刻,孩子会茅塞顿开,领悟到顺序这一特征,千万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亲眼看到孩子的进步,对家长来说是莫大的欣慰啊!自豪的成就感,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家长都是弥足珍贵的。所以帮助孩子领悟数学的乐趣是值得花费时间和努力的。

几周乃至几个月之后,排序游戏逐渐由易变难,看到孩子常常“灵光闪现”。从不会到会:一周之前还是随意地摆放纸牌,一周之后就能按顺序摆放了,这对于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份惊喜!而家长们也更愿意和他们深爱的孩子玩纸牌了!

一旦孩子能够把红桃按顺序排列了,我们不妨开始换另一种花色,比如先换同样颜色的方片,然后换成梅花和黑桃。如果孩子对此不存在困难,说明他们对于数字、大小和顺序等特征已有了深刻的认识。

从该游戏中学到的智力技能

对于儿童,这个游戏非常有价值和教育意义。所以,一开始排序时不要急,慢慢来。如果孩子对这个游戏有点灰心,那就换一种游戏,回头再玩。如果孩子不愿意玩,也不要强迫他。

当孩子学会这种游戏后,他将掌握以下技能:

1.加强对数字大小、数量关系的理解。

2.从1到10,数字逐渐增加。孩子边念边记住它们的顺序。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能联想到一张牌上红心的数量。(记住:孩子一开始念数字的时候,有可能只是跟着大人发出声音,所以听到他数1、2、3、7、5、10……并不要感到奇怪。)

3.纸牌不同,顺序相同。忽略纸牌的差异,也就是从1到10的顺序是不受纸牌以及纸牌上的图形影响的,这就是“抽象化”的开始。孩子要将1、2……10看做一个个独立的对象,而不能把它们与其他的特性联系到一起,比如:一只狗,三只猫,或者十根手指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智力技能,也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这需要将数字从现实的狗啊、猫啊等实物中抽象出来。

4.在脑海中构建一个从1到10的参考框架。如果孩子能准确轻松地说(唱)出1到10的数字,那么他就能比较单位数的相对大小和位置了。这对他以后学习数数时数到100有很大的帮助。

爱上数学的扑克游戏-识别图案


扑克学数学游戏识别图案

首先鼓励孩子帮你将两副不同的纸牌按照背面的图案分类摆放(如图所示),然后让孩子依样独立完成。

当孩子能够熟练地将两副混在一起的牌分开时,不要忘记当场表扬他。

然后我们可以将牌增加到3副、4副,并让孩子将这些牌分类摆放成3个、4个区块。当孩子能够将4副不同类型、随意摆放的牌分类摆放成4个区块后,我们还可以根据牌的不同图案让孩子:

将牌摆放成3×3(每组9张牌);

将牌摆放成圆;

将牌摆放成菱形;等等。

从该游戏中学到的智力技能,幼儿能学会:

1.先辨认两种和三种不同扑克牌背面的图案,然后辨认四种图案。

2.把扑克牌排成不同的几何图形,比如长方形、圆形、菱形,等等。

3.把洗乱的不同图案的扑克牌正确分类。

4.简单的心理动作技能和协调能力。

适合3-4岁宝宝的五种小游戏


亲子游戏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小手小手变变变

功能:锻炼小肌肉的协调与灵活,训练思维反应能力。

玩法:

1.爸爸妈妈和宝宝都把手藏在各自身体的后面。

2.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说“小手小手藏起来,小手小手变变变!”

3.每次都鼓励宝宝变出不一样的动作。如变成一把抢、一只小狗、数字八、小兔的耳朵、一个三角形等等。妈妈和宝宝还可以相互学习各自的动作哦!

规则:说最后一个“变”字的时候,小手一定要变出动作来。

二、小青蛙跳荷叶

功能:学习单脚、双脚跳和有一定距离的跳的各种方法。

材料:用马甲袋做的荷叶,用小的毛绒玩具做害虫,一个篮子。

玩法:

1.妈妈把荷叶一张一张铺开放在地上,对宝宝说“春天来了,池塘里也长出一些害虫,我们变成小青蛙去吃掉害虫,好不好?”

2.妈妈和宝宝一起说“小青蛙,本领大,跳跳跳,呱呱呱。”(活动四肢、巩固跳的动作)

3.青蛙妈妈带青蛙宝宝跳到荷叶上,一次捉一只害虫,然后再返回去。

4.青蛙妈妈说“现在宝宝长大了,自己去捉害虫吧,妈妈在家等你。”

5.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活动情况,适当改变荷叶与荷叶之间的距离。

规则:一次只能捉一只害虫。只能跳。双脚要落在荷叶上。

三、钻洞洞

功能: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做各种动作,发展身体的韧性。

材料:一个小球

玩法:

1.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说“小手小手拍拍,小脚小脚跳跳、小腰小腰扭扭,膝盖蹲一蹲,脑袋点一点,请我的身体动起来。”接着做热身运动。

2.做个小洞洞。爸爸妈妈鼓励宝宝用手臂和身体做洞洞,每次做出不一样的洞洞,能让宝宝妈妈手中的小球穿过。

3.做个大洞洞。爸爸妈妈尝试用身体做大洞洞,能够让宝宝能从这个洞洞中穿过。

规则:每次都是利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变出洞洞,不能重复。

变出的洞洞大小要让小球或宝宝可以钻进去。

四、揪尾巴

功能:发展腿部力量,提高跑的速度。

材料:3根长50~60厘米的彩色纸带

玩法:

1.爸爸妈妈宝宝各自把彩色纸带塞在裤腰后做尾巴。

2.爸爸妈妈跑一定距离,宝宝跑去揪爸爸妈妈塞着裤腰后面的尾巴。

3.等宝宝跑开一定距离后,爸爸妈妈跑去再揪宝宝后面的尾巴。

规则:被揪到尾巴后,马上要去揪对方的尾巴。

五、送水车

功能:锻炼手臂力量和灵活避开障碍物的反应能力

材料:一只废旧纸箱或周转箱,2~4瓶矿泉水,一根绳子。

玩法:

1.爸爸妈妈说“天气热了,我们去动物园给小动物送水喝去吧”。

2.带宝宝一起用手拉着纸箱到处走走、跑跑,绕开障碍物。

3.宝宝一个人用手拉着纸箱运水。当回到起点时,爸爸妈妈给纸箱增加矿泉水。

规则:如果纸箱在运的过程中,碰到了场地的障碍物就要重新回到地点出发。

每次往纸箱增加一瓶矿泉水,逐渐增加纸箱内的重量。

运动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生理刺激,尤其对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科学适当的运动游戏可以愉悦宝宝的情绪,发展宝宝良好运用身体的能力和熟练地掌握控制物体的能力。除了参照这些游戏外,爸爸妈妈还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多想出一些方便又好玩的运动游戏跟宝宝一起来分享吧!

爱上数学的扑克游戏-加法运算


扑克学数学游戏简单的加法运算

这是本书中最重要的游戏之一,可以作为孩子将来学习数学的基础。通过学习加法运算,可以奠定学好数学的根基,因此,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取得长足进步,很有必要对加法学习给予特别关注。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这类游戏的基本游戏称为“钓鱼”,但是这种游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玩法帮助孩子掌握加法笔算和心算能力。

像以往一样,我们从基本游戏开始,慢慢来玩。从一副扑克牌中取出四十张牌,给大人和孩子各发十张,再取出另外十张,牌面朝上放在地板上(我喜欢和孙女们在地板上玩,因为桌子总是让我联想到工作,而地板让我联想起游戏)。然后,用手中的一张牌“钓”地板上的一张牌,两张牌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为10。如果手中的牌和地板上的牌已经没有能够加起来和为10的牌了,再从底牌(剩下的十张)中抽出一张牌,看这张牌能不能与手中的牌加起来和为10。如果不能,把抽到的牌放回地板上,然后就轮到对手玩了。通过“钓鱼”赢来的牌都留给自己。

地板上所有的牌都“钓”完后,或者说,再也没有与手中的某张牌加起来和为“10”的牌了,游戏结束。把所有的牌都放回到中间堆里。让孩子数一数自己赢了多少张牌。如果孩子会写字,鼓励他写下自己的分数(大人可以自己先这样做,给孩子做榜样)。如果有格子纸,让孩子练习把数字写在格子中(如右图中所示),这样孩子就能在游戏中学会把数字写在正确的行中或者列中。游戏玩过两轮之后,把记录的数字上下排列,鼓励孩子做竖式加法,以计算他所赢的牌数总和。(家长应设法让孩子多赢,也就是说,让孩子得高分。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赢了父母之后会特别高兴,特别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孩子在充满大人的世界中自信地成长。)

如果孩子已经喜欢玩这种游戏,乐于记分,并学会把每次的分数相加,就开始让孩子做正式的“记分员”,记录分数,并把两个人每次的分数分别加起来。做正式的记分员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他的自信。在与大人玩扑克牌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做加法,这种学习方法简单有趣且令人愉快。你会惊讶地发现,孩子喜欢长时间地玩这种游戏。在玩“钓鱼”游戏的时候,孩子相当于是在做“心算”加法,而“记分”的时候,就相当于是在做“笔算”加法了。而且只要孩子的分数比大人高,他就会一直很高兴。

记住:加法是算术的基础,算术又是数学的基础。所以,这种“钓鱼”游戏对孩子的学习和将来的生活都大有裨益。

孩子熟练地掌握了“钓10”游戏并能熟练记分之后,稍稍改变游戏规则,让他钓11、12、13,直至20。在不断变大数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他做两位数的心算有困难,减慢速度,停在11、12上,直到他做得熟练了。不要操之过急,以免孩子会受到挫折。

玩了几天“钓鱼”游戏后,孩子开始得心应手,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加大难度,把游戏规则稍加改变,让他慢慢进步。例如,开始用多张牌(如两张,三张,四张,甚至五张牌)相加得到17,鼓励孩子把做加法的过程大声地读出来,例如,“2加5等于7,7加10等于17”。很快,你就会惊奇地发现,随着孩子做加法速度的加快,他的心算速度也大大加快了。

在孩子把上面的游戏玩熟了以后,可以慢慢把数字前进到20以上(例如21、22、23等)。要注意观察孩子,确保他能玩得开心,这点非常重要。如果较大的数字对他而言还比较难,就不要强迫他去“钓”这些数字。

一旦孩子学会在“钓鱼”时做心算加法,在“记分”时做笔算加法,他就会发现:学校的数学原来如此简单!我的孙女就常常这样告诉我。(记住:孩子可能仍然做不到每次都得满分,因为孩子有时会走神,或者粗心,或者误读和误解问题。让孩子热爱数学,比让他每次得满分更重要)。

家长们还可以在与孩子玩“啪嗒”游戏时玩加法,比如两张牌加起来等于10(11或其他数字)。如果考虑到时间因素,也就是说,要求快速喊出“啪嗒”,那出错的机会就多了,出现错误会给游戏增添无限乐趣。(如果觉得好玩,可以规定,谁喊错了,谁的牌就归对方,相当于惩罚,这样,游戏就变得更刺激了。)

大人还可以想出其他一些玩法,比如玩“开放式啪嗒”,每次出牌喊出两张牌之和,例如,如果各有一张“9”和“10”,那就要喊“啪嗒19”。家长应该记住:要随着孩子玩,给孩子充足的反应时间;并且大多数时候都让他赢。把游戏设计得相对有竞争性一些,能增强孩子的加法心算能力,并能让他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数。

“钓鱼”游戏和在“钓鱼”游戏的基础上变化出来的各种游戏给我的孙女丽贝卡带来了无穷乐趣,她能没完没了地缠着爷爷玩“钓鱼”游戏,做心算和笔算练习。在上小学一年级之前,她已经做了大量的数学题,却没有想到她一直是在学数学。

“钓鱼”游戏的各种变化玩法可以说是无穷无尽。家长们应设法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钓鱼”游戏。例如,我的两个孙女喜欢从我伸长的腿上滑下去。为了滑这个“滑梯”,她们得从地板上的扑克牌中找出符合我的要求的牌给我“付费”(她们以前玩游戏屋都要付费,有付费经验)。比如我说19(考虑到较小的数字对丽贝卡来说太容易,我通常会给她一些较大的数字),她就会从扑克牌中找出总和等于19的几张牌,大声喊出“19”后把牌放进我的上衣口袋,假装口袋是投币口,然后就可以在我腿上滑“滑梯”了。凯西才四岁,我给她的数字就简单一些。

希望在自我创造的过程中,您和孩子能获得无穷乐趣!

从该游戏中学到的智力技能

“钓鱼”(加法)游戏和各种变化后的“钓鱼”游戏,是本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游戏。因为这种游戏可以有无数种变化,所以能百“玩”不厌,换句话说,孩子通过这种方法做数学题,可以百“做”不厌。数学家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们的工作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每天都可以沉浸在被我们称做“数学”的神奇智力游戏中。

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因为与家长一起玩,不用很正式,却又可以享受家长的无限爱意和游戏的乐趣。刚开始时让孩子做一位数的加法运算,无论是心算还是笔算,都要让孩子做到准确迅速地给出答案。时间长了,再做两位数的加法心算,最后通过记分可以做三位数的加法笔算。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能克服对多位数运算的恐惧,事实上多数孩子都会有这种恐惧。学会在笔算中把每一列加起来,并知道逢“十”进位,可以让孩子掌握学习算数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技能。孩子也可以养成做数学题的好习惯,比如在每次做完题后要检查得数,确保不会出现因为粗心而导致的错误。一般情况下,如果检查之后的得数与第一次得数相同,答案就是正确的了。

一旦孩子能够自信地做加法心算和笔算,他就不会像许多成人那样,遇到加法运算时会“呆住”。在加法运算方面有良好的基础,能轻松地从中获得乐趣,这两点,在孩子将来碰到与算数或者数学的其他方面相关的工作时,对他都会非常有用。

正如中国古语所说:“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爱上数学的扑克游戏-识别形状


扑克学数学游戏识别形状

当孩子能够根据颜色进行分组后,可以鼓励他们根据花色进一步区分。这就要求他们能够将红桃和红方片、黑桃和黑梅花区分开来(如图所示)。通过从颜色到花色的分组,他们的分辨能力会进一步提高。当然还要记得跟他们说明这四种花色的名字:黑桃、红桃、方片和梅花。

如果你能不断地自创其他类似玩法,游戏将变得更加有趣。还有,要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他们的意见会帮助你细化和改进游戏,对游戏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孩子们在游戏中享受无穷的乐趣。

从该游戏中学到的智力技能

通过前面的3个游戏,孩子们逐步学会了区分事物的细微差别,从纸牌背面的图案到正面的颜色和花色。在主要特征相同的情况下,进一步区分细微的差别,可以培养孩子的分辨能力。学会区分2种不同的花色(2种红色或2种黑色);学会忽略数字的不同(例如:红桃A与红桃10为一组,而不是与红方片A一组),这些对于成年人来说十分容易,但对于一个儿童来说,这已经是很有难度的智力挑战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