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目前越来越多的父母们不仅仅重视孩子的智商,对孩子的情商也是比较的关注,那么孩子的情商由谁来决定呢?影响孩子情商的因素都有那些呢?对于这些的问题许多的家长们并不知情,以下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是谁在左右孩子的情商

情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有意培养和教育来逐步发展的。一个孩子的成长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这一过程起自于母体内,同时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作为指引者和扶持者,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十分深远的。

孩子自出生后,对信息的吸收来源就是父母及家庭环境。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与其朝夕相处,对孩子十分了解,知道如何引发孩子的兴趣,如何鼓励他,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和行为。父母可以从最佳的角度给孩子建立一个和谐、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是任何老师和教育机构都替代不了的。

3-12岁是孩子情商培养的关键期,情商教育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心理学家们在跟踪调查后发现,凡是关键期受过正规情商培养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及未来的工作表现和婚姻情况等,均优于未受过专门培养的孩子。情商教育不仅能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形成乐观自信的性格特征。一个乐观自信的孩子是不怕失败的,是活跃并有创造力的,是具有获取成功和幸福的能力的。亲子网

孩子情商偏低的表现

高情商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具有较明显的传热,他们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能更少地受到负面情绪的破坏,较容易适应环境,把握机遇。但是,也有那么一部分孩子,他们在情商方面能力偏低,你注意到这些表现了吗?

1、顽固

有些孩子较为顽固,对他人的意见往往听不进去,不会轻易采纳别人的建议。就算别人说的是对的,自己是错的,也要坚持到底,不能根据事实和利益进行判断,容易因小失大。

2、怨天尤人

这一情绪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人之常情,但是事事抱怨、经常抱怨,就需要从自身来反省了。怨天尤人毫无益处,是一种消极心态的象征,是弱者不明智的选择。父母平时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他人他事。

教育得当打造高情商宝宝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智商高就是最棒的,其实,情商才是决定孩子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打造一个高情商的宝宝。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功能,能让人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言行,帮助自己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让孩子分清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可以帮助孩子调整好不良情绪,还可以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深刻地体会到他人的感受。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鼓励孩子走出家门,或是邀请孩子的伙伴来家里做客,以扩大孩子的社交圈子。在孩子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引导和指引孩子学习掌握各种交往技能。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自信的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才能沉稳应对,用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度过困境。自信心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父母在幼儿期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育尤为重要。亲子教育

引导孩子应对负面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当孩子面临这种情绪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宣泄出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爱好,帮助他们舒缓压力。

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对象,你可以通过这一方法用自己的好品行来影响孩子。父母的态度、习惯、言行都会慢慢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性格中、情商中,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将负面的影响带给孩子,要在孩子面前保持积极、乐观,将最好的精神传递给孩子,给孩子的高情商加油助力!

本网站小编总结:情商多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品质,据相关的专家介绍说,情商的高低对于孩子将来是否能够取的成功有着重大的意义及影响,因此做为家长都不可忽视了对宝宝情商的培养!

精选阅读

亲子关系决定教育成败


现在很多父母事业很成功,却感觉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怎么成功,十分苦恼。其实,衡量孩子教育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看孩子能否感受到愉悦和幸福,能否与周围人和谐相处,能否在亲子关系中融洽自如。

不妨问问自己,是否更关心孩子如何变得让自己“有面子”?是不是更希望他能考高分,却很少关注他是否快乐,有没有朋友?这些关怀的缺失,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有层隔膜,孩子总是表现叛逆,总是和父母“对着干”。在孩子长大后,和父母之间“没话说”、“聊不来”。

亲子关系,在青少年时期,胜过许多教育,甚至决定孩子教育的成败。据研究,如果孩子在12岁之前没有和父母建立很亲密的亲子依恋,那么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很难建立,尤其是6岁之前,如果父母没有拿出足够的精力陪孩子,亲子之间很难再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和依赖。

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前提是,父母必须明白,爱是无条件的,孩子存在本身就是父母给予爱的理由。教育的艺术首先是倾听的艺术。父母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去欣赏、理解孩子的成长。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不然。如果你的孩子在你眼中满是缺点,那么你可能是一个很失败的父母。

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身为父母,不要太重视孩子外在的成功。孩子的成绩好坏,上的大学好不好,有没有找到好工作,这些外在的标准固然对家庭很重要,但是父母必须意识到,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爱和幸福的能力。

信息时代动摇了老年人的权威。过去的父母可以很傲慢地跟孩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到了今天,反倒是孩子们经常跟父母很不屑地说“你懂什么呀!”青少年对新技术、新观念的得心应手更加映衬得父母很“老土”,是个在网络上笨手笨脚的“菜鸟”。

所以,我认为,21世纪是父母和孩子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时代。父母需要从孩子那里学习的,不仅仅是新技术新知识,还有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生活理念。学习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尊重孩子的特性,尊重孩子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的兴趣爱好谁来做主


前些日子回国,走在马路上不时看到一些学龄的孩子们在街角的广场上滑旱冰。护膝、护腕、头盔,看上去十分专业,而家长们则站在一旁观看,我心中的羡慕油然而生,我小时候除了读书以外怎么就没有这些娱乐活动呢?回家问父母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市教育局的新规定,对有旱冰特长并获奖的学生升学考可以加分——又是一个为了考大学而人为培养的兴趣爱好,我感觉无语。

总觉得自己在读书的时候压力大,可比起现在的孩子们简直就是不值一提了。我妈有个同事的儿子刚读小学一年级,暑假作业不仅量多,难度也不小,再加上学习钢琴、绘画什么的,由外婆带着的小男孩平日基本上见不着父母,更没有什么时间玩乐。家长们很心疼,可也没有办法,就怕自己的孩子落后。都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嘛,可是这场比赛的终点又在哪儿呢?

我的孩子刚一岁,父母不断地催促我买架钢琴给宝宝,只因为我小时候只顾读书没有学习什么乐器、绘画之类的,所以他们希望能把这遗憾弥补在外孙女身上。那么我是不是也要把我的“遗憾”交给这一岁的宝宝来完成呢?她将肩负着多少人的期望,而她又会不会有时间来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呢?

不为考试,不为加分,更不为人前人后的互相比较,真正的爱好是因为喜欢才去学的。我的好朋友是一对移民澳大利亚的斯里兰卡夫妇,孩子每天放学回来,妈妈第一件事便问今天孩子交了几个朋友,在他们眼里社交比学习更重要。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不同的兴趣小组,钢琴、大小提琴、绘画、象棋、体操、游泳、空手道。

记得有一次去他们家里,小女孩在练琴,我问:“你每天练多久啊?”

她妈妈说:“15分钟。”

我说:“你该不是认真的吧?”

她说他们从没想过孩子成为什么家之类的,就希望创造个良好的环境,尽量给孩子提供不同的机会接触各种活动。强迫会产生抵触情绪,就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想要的,一旦作出了选择就要让她认真学习,坚持到底。

我的孩子到底谁来带?


我的孩子到底谁来带?

我从一开始就摇旗呐喊谁生的孩子谁带。等我生了孩子,我没有悔言并且坚决贯彻“偶滴孩子偶必须自己带”,原因有三:

亲子之爱

还记得哲哲80多岁的爷爷在我生了夫家三代唯一的公主后,对我说:“xx,我们想孩子啊,她是我们的孙女,你就把她放在我们这儿!”我说:“爸,我知道你们想孩子,可是您应该知道,我更想孩子啊,她先是我的女儿,然后,才是你们的孙女,对吧,呵呵,再说,当妈的更想孩子,您是一位父亲,应该能理解我的。嘿嘿,我们会常回来的。”

逃离矛盾

还记得二嫂在侄子2岁后跟我说过:“xx,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到时候矛盾多,要加一个更字。”

比如吃饭之争:年轻的父母,主张吃好吃饱即可,而且,这个饱是以孩子自己的意愿为标准,并且,零食是断然不能多给孩子的。但是老人们,一方面大部分都还是填鸭式的要求孩子以多吃为主,而且是按自己的经验和一贯想法,要求孩子多吃,另一方面,他们也基本上做不到很好地控制孩子吃零食的习惯。

孝顺

说真的,这是我的心里话,我们的父母劳苦辛勤了一辈子了,到老了,我觉得是该休息,该享福了的时候,我们又为什么非要让他们再受累照顾我们的孩子呢?也许连他们自己都说:“我们不觉得累,我们喜欢孩子,我们愿意带……”但是年迈和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山。

但是,我想,如果我孝顺,我宁愿请他们多休息,多去旅游,多享受生活,而不是满足他们爱孙女就非要带孙女的不理智思想,哈哈哈。

最后,我对隔代教育的建议:

第一、最好自己带,但时常回去看看老人们;

第二、不论自己带还是老人带,请多一份宽容的同时,尽量坚持自己的原则;

第三、坚持自己育儿方式的时候,请技巧性地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让老人信服。

做好孩子情商教育的三大方法


情商培养似乎是个老话题,但并非每个父母都能做好,很多自以为对的做法,其实并不完全正确,还往往适得其反。专家就儿童的情商教育给出了三点建议,一起来看看。

做好孩子情商教育的三大方法

1、宝宝3岁前,务必保证亲子同住

亲情和信任是父母首先要建立的亲子关系。宝宝出生后,要坚持母乳喂养,多和宝宝进行皮肤接触;宝宝哭的时候要马上照料,使宝宝感受到强烈的安全感。很多父母以为不能孩子一哭就给予安慰,否则会惯坏孩子。殊不知六个月以内的宝宝只能用哭来表达需要。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哭闹置之不理,那么将来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性格出现急躁攻击或者冷淡孤僻两种极端。

专家说:“小孩三岁以前最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倪倪的父母在她出生后不久就去了美国,把她丢给了爷爷奶奶。年老的爷爷奶奶没有太多精力照顾她,所以倪倪小时候过得很孤独。她六岁的时候父母回来了,但倪倪已经变成一个有自闭症的小女孩。

2、情绪抑制锻炼必不可少

八个月时,宝宝的情绪抑制中枢开始发育,这个阶段父母要有意识地对宝宝进行抑制锻炼。一些坏习惯如果这个时候不纠正,将来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佳佳在幼儿园时老喜欢打小朋友的脸,老师怎么说她都不听。原来佳佳以前打过奶奶一巴掌,奶奶不但没有批评她反而笑了,于是佳佳就把打别人嘴巴当成打招呼的方式。

一些父母觉得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很困难,专家给出了几个好建议:

彤彤老喜欢把东西塞到嘴里,怎么办呢?爸爸妈妈可以在彤彤喜欢的东西上涂一层大蒜汁,告诉她那是臭的、辣的,不要放到嘴里。彤彤真的尝到苦头后,就再也不会把东西放到嘴里了;

洋洋特别依恋妈妈,妈妈一离开就哭闹不止,这时妈妈可以和洋洋玩“byebye”游戏。和洋洋说“bye”后,暂时离开一会儿,再回来。要让洋洋觉得妈妈不是一直离开,她还会回来。这样,洋洋上幼儿园就不会一直哭闹不止了。

3、有意识培养承受力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承受能力差,经不起一点挫折。专家指出,承受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在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要告诉他们游戏就有输赢,不要老是让着、迁就孩子。平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称赞其他小朋友,让孩子知道优秀的人不止他一个,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承受力的培养可以从平常的游戏开始训练。专家提供了三种游戏方案: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和角色游戏。父母可以循序渐进,带领小朋友开展这些游戏,并从中教会小朋友如何与人相处,接纳他人,学会承担失败,克服困难。

学龄前儿童的情商教育策略


很多家长很注重对宝宝的智力教育,却忽视了情商教育。即便他(她)很聪明,但情商不高很可能会造成宝宝以后的性格或者心理问题。

情商是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备注:孩子是否好生气,是否好哭,是否做事随意,是否害怕努力)等方面的品质,情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未来成功与否。

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

宝宝四、五岁时,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情商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及幼儿园的教师对此知之甚少,无法以科学的眼光来识别和教育。那么在幼儿园阶段,情商教育应如何进行呢?儿童情商乐园教育专家为我们道出其中奥秘所在。

自信心——独一无二的我自己

自信心是情商的第一要素,也是从事任何学习和工作的基础。6岁前,就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教会孩子懂得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毛毛是龅牙兔情绪4号营的成员,尽管还不到5岁,却是个特要强的小姑娘。稍有比不上别人的,就特别沮丧。才上过三堂情商课,毛毛就已经知道每个人都不一样,各有各的强项,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非要喜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了自信心,孩子才更容易适应社会,以更好的心态迎接竞争。

魔法情绪“垃圾箱”

情绪管理是儿童情商高低直接的反映。现在独生子女多,老人都宠让着,各种课外班不间断让孩子很不轻松,所以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躁,害羞,沮丧,生气等,而且喜欢以哭闹,发脾气,打人等方式宣泄出来。情绪如果不能够很好地管理,郁结的心情就会阻碍孩子积极地学习,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和作息。而学习情商就是让孩子懂得怎样用健康的方式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乐乐是龅牙兔徐汇园的成员,半年多前,他带回一只样子古怪的小箱子,他跟妈妈说,那是情绪“垃圾箱”,很有“魔力”,自己所有的生气,害怕,害羞,它都能“带走”。自那以后,这个魔法情绪垃圾箱就陪伴着乐乐,后来,乐乐又把“情绪交通灯”带回了家,指导全家人学习在有情绪的时候,数“十”和深呼吸。妈妈表示,这个方法不仅对乐乐奏效,就是对自己也很有用。

社交万人迷

3-6岁的孩子渴望友谊。有着一堆好朋友,并且总是能够与伙伴相处愉快的孩子总体而言是自信的快乐的。情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孩子受人欢迎,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社交中产生一种自信,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龅牙兔的情商课程,在这个方面设计得甚为实用精彩。

在进行全球的情商训练效果评估时,参加过情商训练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有相当高的提升。在龅牙兔的人际课程阶梯上,清楚地显示出人际技巧的具体性,包括:“如何开始一个对话?”“如何加入集体?”“结交新朋友的方式——真心的赞美和帮助”,“我是快乐大富翁——分享帮助和关心”,“开心加油站——分享”,“我可以说‘不’——拒绝的技巧”等等,正是这些如此具体的场景,孩子才能够掌握友谊的真谛与技巧!

宝宝情商教育3大工具


很多家长只注重对宝宝的智商教育而忽视了对宝宝的情商教育,其实宝宝情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味注重智商,也许你的宝宝是很聪明,但同时可能会造成宝宝以后的人格或者心理缺陷。

一、对宝宝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量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的发展。

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及幼儿园的教师对此知之甚少,对孩子因情商太低而出现的问题或视而不见,或束手无策,或简单地以批评、惩罚和管束来解决,不懂得以科学的眼光来识别,以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和诱导。

二、如何对宝宝进行情商教育

宝宝情商的3个工具箱

工具NO1:冷静下来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的情绪反应往往来自身体,而不是情感方面。身体健康的孩子,较少有极端情绪反应,更会擅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充满活力。

让孩子学会冷静下来,能够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可选择孩子最轻松的时候进行,这时的孩子更乐于去尝试一些新鲜事情。

方式:

用手指在孩子的背上画字、数字或图形,让孩子猜。

让他的肌肉紧绷五秒钟左右,然后彻底放松。

有规律地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从双脚开始,慢慢地往头部方向移动。

深吸一口气。让孩子吐一口气,然后保持几秒钟,这样,当他吸气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大吸一口了。

工具NO2:摆脱沮丧情绪

令人不快的经历一旦在孩子的情感记忆库里沉积下来,当他再遇到类似的状况时,这些记忆碎片就会被激活,产生更激烈的反应。这不仅让孩子自己难过,还会影响同伴对他的态度。于是,孩子越来越会在意旁人对自己的态度,变得越来越焦虑和自闭,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在一天结束之前教孩子将当天的痛苦情绪过滤掉,实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试着和孩子一起,选择一两项下面的活动,想像着把不良情绪排放出去。

方式:

让他发泄几分钟。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试图去压抑他的情绪

作吐气运动,将“坏情绪”呼出来。

想像着自己站在明媚阳光下的一条凉爽新鲜的溪水中,沮丧的情绪被溪水冲洗殆尽。

自己对自己说:“让它去吧”、“没事儿”、“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工具NO3:积淀愉快经历

每个孩子都会有很多积极正面的体验,如果这些愉快的瞬间能够积淀下来,将会成为孩子宝贵的精神资源。等到下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更会成为他自我安慰和鼓励的力量源泉。

家长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在帮助孩子排遣掉不快的情绪时,教孩子学会如何将美好的时刻变成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方式:

回顾一天的生活

跟孩子谈谈那些美好的情景,比如与你共处时的甜美,完成某件事、学到新知识时的喜悦等等。尤其要引导孩子去找找那些与自己平时感受不一样的场景。

情景再现

首先,由孩子想像困难场景,让他通过有效的正确方法去面对,引导他想像正确行为所带来的良好情绪。

然后,在孩子所想像的困难场景之下,让他用不正确的方法处理,引导他想像因此在他的内心所产生的不良情绪。

最后,让孩子有意识地在以上两种处理方法中做出选择,并由他将这种方法“情景再现”地表现出来。

鼓励孩子

鼓励孩子把正面的情感体验渗入自己的身体,就像水被吸入海绵一样。如果你的孩子处事过于谨小慎微,就鼓励他想像自己被意外撞倒的情景,看他如何想办法保持放松和冷静,从而不再担心自己是否摔疼了。如果你的孩子争强好胜,就鼓励他想像在一场棋类游戏中输了,看他如何摆脱这种让自己沮丧的情绪。

养育风格决定亲子交往质量


要培养孩子有爱心、懂得照顾别人、善于与人交往,什么方法最有效?

是讲道理、培养习惯,还是为孩子做出榜样?

为什么同样的方法有的人用有效,有的人用却无效?

其实,一种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关键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在什么样的亲子关系中运用。

将近半个世纪前,心理学家就发现:父母的养育风格,直接决定了亲子交往的质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神奇“开关”,对于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影响深远。

父母的养育风格,可以分为4种类型:

权威型

父母的特点:

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应,给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而不是从父母自身的喜好或者情绪出发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贯的。

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对他提出这些要求,同时鼓励孩子与自己交流。

家庭的气氛:

父母和孩子很亲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

孩子觉得父母可亲可敬,信赖父母,对父母的教育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孩子的发展:

孩子易于形成友善、真诚、合作、自立的品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良好,能愉快而自信地学习。

专制型

父母的特点:

对孩子控制得很严,并且要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各种要求,一旦孩子违反,会严厉地惩罚孩子。

与权威型父母相比,他们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更多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很少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孩子几乎无法独立选择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不关心孩子,孩子感受不到他们的温暖和支持。

孩子的发展:

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为上的两面性,而且焦虑、退缩、不满、对人缺乏信任,同时也缺乏自信,心情不开朗,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和攻击行为。

纵容型

父母的特点:

无条件地爱和接受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坚持让孩子做到,大有尽量让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

孩子的发展:

由于缺乏指引,孩子常常不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该不该做、做得对不对。

这些孩子看上去是家里的“小皇帝”,但是内心常常焦虑不安,而且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缺乏进取心和探索精神。

忽略型

父母的特点:

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既不关心孩子,也不对孩子提要求。

对孩子漠然、拒绝,亲子之间缺乏交往和沟通。

孩子的发展:

产生很多行为问题,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

养育风格理论得到了很有力的证实,但是,人们也发现,当它走进东方文化时,却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中国家庭强调孩子孝敬父母、父母严格管教孩子,很容易被划分到专制型中。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孝”的另一面是“父慈”:父母既要教给孩子适当的行为规范,也要给孩子温暖和关爱,保持家庭和睦。这更接近权威型的养育风格,而不同于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苛求和支配。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中,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那就是: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和关怀。

判断父母的养育风格可以依据两个标准:一是父母是否关爱孩子,二是父母对孩子是否提出要求。既关爱孩子,又对孩子有要求的父母,是权威型(或称民主型)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但严格要求的是专制型父母;关爱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的是纵容型父母;对孩子既无关爱,也无要求的是忽略型父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