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做为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小宝宝才华横溢,但是想要开发宝宝的才能还需要父母们掌握一些小技巧,家长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教宝宝学字成了妈妈们首要的任务,那么如何才能让宝宝学的更快呢?以下就来看看吧!

如果说作为父母必须要做的事情,那就是要给孩子创造环境吧!

妹妹(很早就接受英语早期教育)去美国定居了。

那也是为她提供了环境,培养了她学习英语的欲望,最终因成长在双语环境下,她的英语一直学得都很好,甚至找的丈夫都是美国人。孩子幼儿时期就为他们创造环境,那样做就能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才能。

我的女儿在五岁时,就会写一些我从来都没教过的汉字,像“七”、“田”之类的几个汉字。有一天,突发奇想,我写出她名字中的汉字,然后让她开始去临摹,慢慢地也描出汉字的模样来了。没过几天,她便能很开心地把自己名字中所有的汉字写出来了。亲子网

从学习用汉字写自己的名字以来,女儿开始对汉字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自己制作了文字抽签游戏。她自己在纸片上写上“上签”、“中签”、“上上签”等一些汉字,再折叠起来投进一个小箱子里,然后把周边的一些人都拉过来一起参加她的游戏。还有过年写新年贺卡时,她也会主动去问“先生”这两个汉字怎么写之类的问题,越来越积极主动地学习汉字。

记得看到女儿一个接着一个地制作抽签游戏,当时还只有四岁的小儿子也嚷嚷着想玩,跟我说:“爸爸,给我写一下签。”我便花了些心思写了一些比较独特的签,有“龟签”(大吉)、“猴签”(中吉)等,还配上了一些图,记得当时小儿子超级开心。

还有,那个时候家中的小孩子们很喜欢一个叫“姆明谷(MoominValley)”的动画片,于是每次出差的时候,我都会专门买这部动画片的DVD作为孩子们的礼物。受这个DVD的影响,孩子们也喜欢上了这部动画片的绘本,还经常拿书念给别人听。

特别是我小儿子,几乎成为了研究姆明谷的专家,于是我也常常故意向他提出一些有关姆明谷的谜语。诸如:“希米伦(Hemura)收集的东西是什么?”“亚美(LittleMy)的姐姐名字叫什么?”等等。有时他也会反之向我提问。总之,孩子们一旦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丰富多彩的世界就会慢慢展现开来。

有一本研究总结幼儿教育的书,名为《如何培养聪明的孩子》,是1975年出版的,称其为古典名著也不为过。其中,在该书中曾提到:“孩子本身就有想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也就是所谓的与生俱来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就像人类饥饿了要找吃的、干渴了要找水喝一样生来就有。”亲子教育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着想获得进步的欲望,求知本身给他带来快乐,他也为此乐此不疲地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学习。”

“学习是出于本能的、可以乐在其中,并不是迫于竞争或被强迫而做的举动,是一种自发的想要去学习的行为。”

“孩子见识越广,越会想要获取更多新鲜的知识。环境的变化越多样性,孩子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也会越强。”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家长们都倡导“不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比较更重要,因此在让宝宝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同时也要多考虑教学的方式,希望以上的小实例可以为父母们做指导!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新一代亲子教育小妙方


想要宝宝健康的成长,一定的睡眠质量对于小宝宝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宝宝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呢?又要如何来教育亲一代的小宝宝呢?让我们一走进亲子教育课堂吧!

如果一直围着宝宝转,妈妈会不会感觉自己被困住了?

育儿期的妈妈们确实需要适当休息,所以我们才强调爸爸和其他看护人也要参与到育儿工作中来,共同合作非常重要。据采用亲密育儿法的妈妈们反映,她们并没有感觉被困住,而是感觉和宝宝融为一体了。在形容育儿的感受时,她们是这样说的:

“我觉得我和宝宝心心相印。”

“他在我身边时我感觉良好,他一和我分开我就开始难受。”

“我感到充实,也很满足。”

你不会觉得自己被困在屋里,哪儿也去不了,你的生活也不会只围着宝宝转,因为亲密育儿法可以引导宝宝的行为,使父母与宝宝相处得更融洽,因此带着宝宝出门也并不困难。

亲密育儿法设定了一个很高的育儿标准。如果我做得不够好,把事情搞砸了,会不会一直被罪恶感困扰?早期教育

首先,谁都有把事情搞砸的时候,但亲密育儿法可以使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因为采用亲密育儿法的父母早就与宝宝建立了牢固的亲密关系。而且,接受亲密育儿法的宝宝会对父母的行为做出反应和指导,这能帮父母分担一部分压力。我们所说的亲密育儿法并不是要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规定你一定要做哪些事才能让你的宝宝变得又聪明又有教养。我们给出的个方面内容是最基本、最符合人类天性的育儿方法,就像是7个零件,你可以使用这些零件,根据个人生活方式和宝宝的独特需求来构建适合你的育儿模型。由于身体素质、社会背景、经济基础不同,不一定每对父母都能够或需要使用亲密育儿法的所有内容。记住,当你能用的时候,请尽量多用。

其次,关于罪恶感。确实,有时会有罪恶感。抚育子女本身就是一项充满了罪恶感的工作,因为你太爱自己的宝宝,所以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但是请记住,有罪恶感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你内心的自省,时刻提醒你不要做那些不该做的事。认识到罪恶感的良性作用,并能及时做出正确决断,这也是作为成人和父母的一种成熟的表现。亲密育儿法可以让你的感觉更敏锐,帮你在遭遇育儿问题时做出正确决策。

如果我没有用母乳喂养宝宝,或者没有和他一起睡,我就是不合格的妈妈吗?

当然不是!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达到最终目标也不是只有一种途径。我们给出的这个方面内容只是帮助你们建立亲密关系的敲门砖。也许因为生理原因或家庭环境影响,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而且对一些父母和宝宝来说,睡在一起既不舒服也没必要。

建立亲密关系是不是要求妈妈整天在家全职带孩子?如果妈妈想去工作或者必须去工作怎么办呢?

如果妈妈整天在家,使用亲密育儿法确实要容易一些,但并不是说使用亲密育儿法的妈妈就不能去工作了。事实上,亲密育儿法对那些每天需要与宝宝分开一段时间的妈妈来说特别管用。只要你在与宝宝在一起的那些时间里建立了亲密关系,即使你们不在一起,也能感觉到彼此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能让你在兼顾工作的同时,也不会和宝宝之间产生隔阂。(关于如何兼顾工作与育儿的更深入探讨,请参见第17章《工作与育儿》。)

我相信亲密育儿法很适合我的家庭,但当我从其他书或其他人口中得到不同的意见时,我就信心不足。

初为父母的你,必定会被各种不同的育儿方法轰击。亲密育儿法是一种能给你信心的育儿方法,让你明辨各种信息,知道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用你自己的直觉和智慧来分辨那些“专家”给出的建议和旁人随口说的方法是否可行。关于育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因此,学会去信赖支持你的人,和那些与你有着共同想法的人多接近。你也不必去说服别人使用你的育儿方法,你只需说:“这种方法很适合我。”

有没有哪些特殊家庭情况尤其需要亲密育儿法?

对那些宝宝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或者育儿经验不够丰富的父母来说,亲密育儿法尤其有效。特别是对单亲家庭来说,由于能解读宝宝的行为,父母能从这种不太教条的育儿法中受益良多。

如果你的宝宝是那种高需求宝宝,亲密育儿法的好处就会马上显现出来。这种宝宝一出生就好像在说:“爸爸妈妈,你们好!你们真是三生有幸,得到像我这样高品质的宝宝,所以你们也要给我高品质的抚育哦!如果你们能让我高兴,那我们就相安无事,如果不能,那以后的日子里可能时不时会有点小麻烦。”亲密育儿法能让你的抚育与宝宝的需求同步。对于这种高需求宝宝,父母如果不能配合默契,育儿工作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亲密育儿法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父母不要着急对孩子的将来下定论,也不要将功劳或罪过都揽到自己身上。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有很多,亲密育儿法能达到的效果,是在孩子的人生早期给予他们好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成才的可能性。早教网

我在工作的头几年曾研究过育儿方式对宝宝的长期影响。对那些接受克制式育儿法(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来照顾宝宝,宝宝哭的时候不理睬,生怕惯坏宝宝,等等)的宝宝,我会在他们的病历表上画一个红点,在那些接受亲密育儿法的宝宝的病历表上画一个蓝点。在后者中,如果父母完全做到了我们给出的7个方面内容(见第10页),而且爸爸也参与了育儿,我就在宝宝的病历表上多画一个蓝点。我设计这套简易系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判断各种育儿方法的优劣,也不是要给父母们评出优秀等级,只是想通过这种方法来收集信息,而且我确实也由此得出了一些结论。这些结论没什么科学性,也不能完美地描述父母行为与孩子成长之间的关系,只是一些概括性的结论。

亲密育儿法不仅对宝宝有长期的益处,对父母也是一样。首先,使用亲密育儿法的父母能快速建立信心。他们通过使用了这种基础的方法建立起信心,而且发展出适合他们自己和他们宝宝的育儿方式。我常常在给宝宝做定期健康检查时问他们的父母:“这些方法有用吗?”我建议他们定期总结有用的方法,摈弃那些没用的方法。在这一阶段有用的方法到了另一阶段不一定有用。比如说,一些宝宝最初在父母的床上睡得很香,一段时间后却睡得不舒服了,还有一些宝宝刚开始喜欢自己睡,几个月后却开始想和父母一起睡,这时就需要重新安排睡眠方式。因此父母应该视自己宝宝的需求来确定育儿方式,不能只关注其他父母的做法。

使用亲密育儿法的父母们似乎更能享受到育儿的快乐,他们和宝宝更亲近。宝宝成为了他们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无论是育儿、工作、旅行、娱乐,还是社交,他们都会将宝宝考虑在内,这是他们期望的生活方式。

几年下来,我发现使用亲密育儿法的父母和宝宝都发展出了一种特别出众的品质——敏感度。这种品质也会影响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人际交往、工作和娱乐。就我的经验来说,敏感度(包括父母和孩子)是亲密育儿法带来的最大益处。

这些孩子长大后会富有正义感。他们会同情并安抚其他哭泣的宝宝。十几岁时,他们会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介怀,并努力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它。他们会关爱他人!因为植根于他们内心的敏感度,他们愿意逆流而上,让社会变得更美好。这些孩子会是未来世界的塑造者和领导者,他们能推动和促进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能与他人亲近是接受亲密育儿法的孩子显现出的另一种出色本领。这些孩子会对人——而不是事物——产生情感。即使在现在这种被机械围绕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仍然对人充满情感。在母亲臂弯里长大的孩子习惯于与他人交往,并能从人际交往中获得满足感。这些孩子更容易成为同龄人的知心好友,日后也更容易与伴侣建立真挚的亲密关系。因为这些孩子学会了付出与接受爱。

亲密育儿法是与时俱进的。现在的孩子们正遭受着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的冲击,尤其是电视和电脑游戏。这种流行趋势将会延续很久,优秀的父母们充其量只能设置障碍,让这种冲击的速度减缓。亲密育儿法让孩子在接触这些机器之前充分感受到人的温情,当他们长大后,自然会对人而不是机器满怀情感。

接受亲密育儿法的孩子更好教吗?

教育——你一直期待着听到这个充满魔力的词语。对于采用亲密育儿法的父母和孩子来说,教育确实更容易。父母通过亲密育儿法培养出的敏感度使他们能直觉地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举例来说,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因为父母命令他“该走了”而开始大哭大闹,这是个非常常见的问题。我曾听见过许多父母说:“他就是不肯听话。”这些年,我仔细观察了玛莎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她对孩子的感受非常敏锐,所以她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知道孩子不愿意离开以及开始哭闹的原因。她用“告别”的方法来解决这种问题:在要求孩子离开前几分钟,她在孩子身边蹲下来,让孩子和游戏场上的每个伙伴以及每个玩具说“再见”。父母对孩子的理解让孩子自愿地结束了游戏,避免了常见的争吵。有孩子的生活因为亲密育儿法而简单起来。

“教孩子”并不是你要对孩子做什么,而是你要和孩子一起做什么。宝宝在襁褓中时,想教他就得先了解他,让他感到舒适。感觉舒适的宝宝更容易做出正确的行为,尤其这种行为是因为内心的驱使而非外力强迫做出的。能读懂宝宝暗示的父母就能知道宝宝行为的真正含意,从而可以引导他们做出合乎礼仪的举止。教育其实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一种关系,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词——信任。孩子如果有个权威人士可以信任,他就比较好教;而这个权威人士如果能了解孩子的心意,他就会更好地教孩子。使用亲密育儿法的父母能够更明白地向孩子传达出他们对孩子行为能力的期望;而接受亲密育儿法的孩子更容易理解父母对他们的期望。总之,与父母有亲密关系的孩子更好教。

一天,在我的诊所里,一位母亲照料宝宝的方式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对宝宝的暗示极其敏感,宝宝饿了就喂奶,宝宝不舒服就抱起来哄,宝宝想玩就陪他玩。他们母子相处得其乐融融,我忍不住对她说:“你真是个好妈妈。”

当父母和孩子产生隔阂时,想教育孩子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时父母会觉得已知的办法“全都不管用”,从而开始学习别人的一些方法,却很容易进入一种“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的恶性循环。这种做法通常的结果是让父母与孩子的隔阂更深。与父母没有亲密关系的孩子不好教,因为他们的行为不是源于信任,而是愤怒。

亲密育儿法最大的好处是培养了父母了解孩子的能力。建立亲密关系就是教孩子的开始。

亲密育儿法对孩子的最重要的一项长期影响,叫做“潜移默化”。记住,你的孩子将来也会成为别人的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他从你这里学到的育儿方法将来会被他用来抚育他自己的孩子。在孩提时期,他们就学会了照顾人的态度,这种早期的印象会一直伴随他们成长。有一天,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小宝宝亚伦来我的诊所做健康检查,一起来的还有她岁的女儿蒂法尼,蒂法尼也是接受亲密育儿法长大的。亚伦一开始哭闹,蒂法尼就上前拉着妈妈的衣角,着急地说:“妈妈,亚伦哭了!抱抱他,摇摇他,喂他奶!”你可以想象一下,将来蒂法尼做了妈妈以后,如果她的宝宝哭了,她会怎么做?她一定不会去叫医生,也不会去翻书找答案,她一定会下意识地把宝宝抱起来,哄一哄,然后开始喂奶。

不光是3岁小孩,即使是十几岁的孩子也会注意到父母的育儿方式。有一天,我和玛莎坐在客厅里,9个月大的女儿伊尔琳在卧室午睡,我们突然听到她哭了起来。但还没等我们走进卧室,她就已经不哭了。我们很想知道她停止哭闹的原因,于是好奇地往卧室里看,看到了温馨的一幕:我们16岁的儿子吉姆(现在是詹姆斯医生,一名儿科医生,也是西尔斯儿科诊所的合伙人),正躺在伊尔琳你的育儿方式,是孩子模仿的榜样。旁边,温柔地抚摸她。为什么吉姆会这样做呢?因为他看惯了我们照顾婴儿的方式,知道当婴儿哭的时候,大人要聆听并做出回应。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小宝宝,家长们不能太过于的强势,平时你聆听的越多,反而得到的回报越多,也容易找到一种即适合宝宝、也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希望父母们都能够学会正确的教育孩子!

孩子暴力的幕后真相(秋季亲子专题)


前言:小孩子行为暴力,这很是让家长们担心,但是很少有父母们考虑孩子为什么会有暴力的倾向,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实例来详细的了解下有关孩子暴力的幕后真相吧,这对于小宝宝的未来的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

假象一:不会使用正确的肢体动作

镜头:午饭时间,小朋友都坐在桌子边上等着用餐,乐乐突然用力搂过身边小米的脖子,紧紧地把他的头靠在自己胸前。不知所措的小米吓得大声哭起来,乐乐有点困惑了,于是又用力把小米从胸前推开,小米被他这么一折腾,哭得更厉害了。乐乐看着小米,眼神茫然又不知所措。

解读:2~3岁的宝宝对自己的身体动作力度的觉察力和控制力还比较差,因此人们常说:宝宝打人,没轻没重。乐乐对同伴的“暴力行为”似乎毫无来由,其实他只是想向小米表示一种喜爱的心情,可是他过于激烈的动作,让阳阳产生了误解和害怕。

怎么帮孩子:

父母注意正确示范:宝宝对自己动作的认知是通过父母以及周围人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因此父母要注意:要时时对宝宝的动作做出正确的回馈,当宝宝用力过猛打疼你时,你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他:“宝宝把妈妈打疼了,妈妈觉得好痛。”同时给他示范恰当的表示好感的方法:“宝宝,如果你喜欢妈妈、喜欢小朋友就轻轻地摸一摸。”久而久之,宝宝就会懂得如何正确地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与小朋友交往了。亲子网

坚持一贯原则:你要尽可能每次都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暴力行为”。你用同样的方法,能建立一套被孩子认识和接受的规则。最终他会明白,只要自己做错了事,就得付出代价——这是他学习控制自己行为的第一步。即使孩子是在公共场合做了让你尴尬的事情,你也要坚持这些规则。大多数家长都会理解你的处境,毕竟大家都经历过这种情况。但如果有人对你侧目而视,或者说“你怎么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之类的话,不要过多理会,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去处理。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等途径,让孩子认识到他人对其此种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否定情绪。比如,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告诉孩子这样的表现及其危害,使孩子意识到这样是不受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向榜样学习的决心,从而减少孩子的“暴力”行为。

代币法:这种方法对孩子也很有吸引力。如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好,不骂人就发一个三角形,不打人就发一个圆形,几个三角形或几个圆形可以换一个五角星,累积到一定的五角星,就能换一个小奖品,如一个心仪已久的玩具、一次出游的机会……让孩子慢慢改掉打人等不恰当的行为。

假象二:不能有效地使用语言沟通

镜头:老师带小朋友到游戏室玩。牧牧看中了一个小汽车,刚要去拿,被妞妞抢先拿到了,牧牧走上上去一把夺了过来。看到有许多小朋友在骑车,牧牧也感到十分新奇,跃跃欲试。环顾一下四周,没有空闲的小车了,于是牧牧跟在一个小男孩车子后面跑了一会儿,小男孩停下车好奇地打量他,牧牧站住也看看他,突然伸出手,一把把他推下车自己骑了上去。小男孩哭着从地上爬起来,用脚踢牧牧。

解读:牧牧的语言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迟缓,据他妈妈说,牧牧几个月前才刚刚开口说话。当自己有需求时,牧牧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只好直接付诸于行动:用动作替代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妞妞拿了他看中的小汽车,他不会用语言来解释他也想玩,于是上前一把夺了过来;看到别的孩子在骑车,他也无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愿望,只好一把把别的孩子拉下来,语言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孩子“直接动手”。

怎么帮孩子:

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父母整天与宝宝在一起,对宝宝的需求最为敏感,在他没有语言表述之前就能对他的愿望有所了解并予以满足。可是当宝宝进入幼儿园后,他与同伴交往更多地要依赖于语言。2~3岁是宝宝口语发展的关键期,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宝宝学习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减少由此造成的“暴力”行为。同时,由于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往往会更多地依赖肢体语言来与同伴交往,父母也要强化孩子习得正确的肢体语言。亲子教育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的行为毁坏了别人的东西或弄得一团糟,他就应该帮忙整理好。如可以让他把打坏的玩具粘好,或整理好自己生气时扔得到处都是的积木、物品等。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一种惩罚,要让他知道这是暴力行为带来的必然后果,任何人弄坏东西都得这么办。你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犯了错误要说“对不起”,要为错误付出代价。孩子起初也许不情愿,但最终他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转移注意:这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很容易出现暴力行为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等以转移其注意。这些活动需要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他会很快忘记刚才的事情,把精力集中到眼前进行的活动上来。

强化法:作为强化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其中包括情感。给孩子以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也可以成为正负强化物来强化他们的行为。比如孩子对别人友好,家长可以表示赞赏,让他体验到愉快;孩子攻击别人,家长则设法使他感到不愉快,改正以后则再消除不愉快的体验。这里的要点是使孩子能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这种方法也叫“情感矫正”,可以帮孩子逐渐建立规范的行为。

假象三:还不到与人分享的阶段

镜头:小朋友们都坐在小椅子上玩桌面游戏,有的在开汽车,有的正在搭积木。奇奇手里正拿着一辆小汽车,他一个人玩了一会儿,看到另一个小朋友手里的车也很棒,就一把夺了过来。老师走过来劝说:“不可以,每个小朋友玩一辆小汽车。”奇奇只好放下手中的小汽车,转过身去,他又从临桌的小女孩手里抢过积木。

解读:2~3岁的宝宝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与小朋友玩时,宝宝常常会抢别人的东西,不能满足时,宝宝甚至会抓咬别人。此时的孩子,还不明白什么是“分享”,既然没有分享的意识,自然就不会出现分享的行为了。

奇奇是家里的“小太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个大人围着他转,他从小缺乏与同龄伙伴交往的经验,也缺乏分享意识。到了幼儿园后,他对幼儿园里的玩具表现出极强的占有欲,不让别的小朋友玩,于是就出现了频繁的抢夺行为。

怎么帮孩子:

培养分享意识:父母在家要有意识地教育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并在家庭中利用、创设机会让宝宝发展分享行为:如在餐桌上,让宝宝为家人分食物;在小区的草坪上,带上宝宝的玩具让他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随着宝宝集体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分享行为的发展,宝宝的不当行为会越来越少。

鼓励孩子的正向行为:不要只在孩子犯错时,才注意他,同时,要尽量关注他表现好的时候。如孩子把秋千让给另一个一直等在旁边的孩子,这时要告诉孩子你为他感到骄傲。让孩子明白,自我控制和解决冲突,比把别人推得老远更让人高兴,带来的结果也更好。在冰箱上或孩子卧室里贴一个特别的日历,当孩子努力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时,就给他贴上一张彩色贴画,作为奖励。

迅速做出反应:当你看到孩子开始出现攻击行为时,尽量立刻做出反应。在孩子做错了事情时,立刻让他知道。可以把他带走,暂时隔离,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三四分钟就够了。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把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联系起来,明白如果自己打人或咬人,就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但无论你有多生气,尽量不要对孩子喊叫或打他,或者说他是个坏孩子。因为这只会教他在生气的时候动口或动手去攻击别人,而不能让他改正自己的行为。所以,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镇静地把孩子拉开,给他树立一个好榜样。

及时和孩子谈谈:等孩子冷静下来,你要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说刚才发生的事情,最好是在孩子心情平静但还没忘记整件事之前,就及时和他谈谈,理想的时间是在事情发生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告诉孩子有时候生气是很自然的,但不应该推人、打人、踢人或咬人。告诉他可以用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发泄愤怒:找个球踢、用拳头打枕头、找大人调解。

本网站小编总结:许多的时候宝宝的暴力行为只是一种“假象”,他们只是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心与关怀,因此做为家长不要盲目的责骂孩子的暴力行为,而要先搞清楚小孩子们的动机再做出相关的教育!

培养宝宝注意力的妙方(元宵节亲子专题)


前言:孩子总是注意力不聚中,这是一个让家长们都头疼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孩子们静下心来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培养宝宝注意力的几点方法吧,即容易实行还很有效!

写作业时老是动来动去,不能专心致志;休息时手脚仍不闲着,总安静不下来……这可能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不少家长对此束手无策。近日,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每天在绿树成荫的公园里散步20分钟,可以帮助孩子学会集中注意力。幼儿疾病

“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可以减轻这种多动症状。”负责这项研究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儿童环境与行为学教授安德里亚·泰勒说。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设定了三个不同的场景,分别是绿树成荫的公园、绿色面积相对较小一些的街道和繁华的闹市区,让同一组孩子分别在这三个场景里步行20分钟,并在此过程中,由工作人员拿着一个能够显示一系列数字的仪器,让孩子跟着背诵并记录成绩,以测试他们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结果显示,在公园里步行的孩子得分最高,而在闹市区里散步的孩子分数最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最短。

近年来的临床资料显示,患多动症的孩子在小时候通常表现为动作协调性不好,平衡力差。而在高楼闹市区里长大的孩子,由于活动空间狭小,更易导致这种不平衡。

因此建议,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去公园走走,可以让他们试试走直线,这样既能培养注意力,对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也很有帮助。幼儿疾病预防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上离不开电脑与手机,平时孩子们一放假也都是电脑,很少走近大自然,其实带孩子多亲近大自然有许多的好处,但愿家长们都能够理解与明白,平时别总是与孩子一起宅在家里!

缓解秋季腹泻宝宝有妙招(秋季幼儿疾病专题)


引言:秋天到了,天气很明显的转凉了,晚上睡觉的宝宝又着凉了,吃点东西就腹泻了。这可哭闹的让妈妈担心了,不要着急,看看今天我们编辑的知识,能给您提供一些小帮助。

从源头防止腹泻

宝宝腹泻的原因大致有几种,如饮食不卫生;饮食过量致消化不良;长期大量用抗生素导致肠胃菌群失调;苦寒类清热解毒药大量叠加使用;睡觉着凉等。

气温偏高时,宝宝腹泻多因饮食不卫生,如奶瓶不干净,水果没清洗等。孩子的奶瓶要及时清洗干净,可多买几个奶瓶轮流使用,用完上锅蒸一蒸。

此外,现在北京夜晚的气温开始走低,孩子睡觉容易着凉,一定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家长可以将宝宝的衣服扎在裤子里,或穿些高腰、护脐的衣物。幼儿疾病

一泥一水缓解腹泻

宝宝腹泻后,除了用药,还可以食疗,石效平给大家推荐“一泥一水”。

“一泥”是指胡萝卜泥,胡萝卜可促进大便成形。将胡萝卜去皮切块,蒸得烂烂的,用小勺压成泥,每次给宝宝吃一到两勺,一天吃三四次,可稍加水搅拌。孩子吃胡萝卜泥大便颜色可能会变红,家长不必担心。

“一水”是指咸米汤,可用大米或小米熬制,少放米多放水,煮至稀烂。喝时加点盐,有咸味即可。这个汤不仅能补水,还能补充盐分,防止电解质紊乱。

另外,还要给宝宝按医嘱吃药,多给宝宝喝水,调理好饮食。如果发现宝宝腹泻加重,呕吐频繁、精神萎靡,应及时去医院。

本网站小编总结:爸爸妈妈不要着急,先可以适当的给孩子喂药,当然在医生的指导下,如果不见好转,就要及时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治疗了。

引导孩子穿衣有妙方(劳动节亲子专题)


引言:有的小孩子不喜欢穿衣服,因此早起给孩子穿衣成了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情,其实只要父母们掌握对方法就可以轻松地让孩子穿衣,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实例来一起看看让孩子穿衣的小妙方吧!

宽仁每天早晨起来总不愿意穿衣服。他母亲因为他穿衣服的时候要哭要吵不肯穿,就去打他的屁股,有时候拧他的大腿,用种种高压手段去压服他,他没有法子只得吞声饮泣的让她穿起来。亲子网

近来(两岁零2个月)一鸣每天早晨穿衣服的时候,他母亲给他一本图画书看看,有时候同他唱唱歌,讲讲故事,因此他常常忘记穿衣服这一回事,安安稳稳的让他母亲穿起来了。

小孩子大概是不喜欢穿衣服的,在冬天气候寒冷的时候,尤其不喜欢穿。穿的时候,做父母的倘使不和他说说笑笑,或唱唱玩玩,他就不愿意穿衣服了;如果以种种方法去引诱他,他就顾不到穿衣服这件事情了。但有许多做父母的,总不以好方法去引诱他,而以强迫手段去压制他,如宽仁的母亲去打宽仁,使小孩子不得不穿,不敢不穿。这种手段不可用,因为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应当以“循循善诱”为依归,不应当以力迫威胁为能事。虽引诱和威胁都使得小孩子服从,但小孩子心里的愉快与不愉快则不可以道里计了。以引诱或威胁的手段去对待小孩子,不仅小孩子心里有愉快或不愉快之分,就是做父母的自己也有喜怒之别。因为做父母的以引诱方法去引诱小孩子穿衣服,在小孩子一方面固然高兴,就是做父母的一方面同时也受着快感。否则扮出一副鬼脸,伸出一只巴掌,以恶狠狠的样子去对待小孩子,小孩子固然受着无穷的痛苦,我想做父母的也不见得会高兴的。这样做父母的对待小孩子何苦不用引诱的方法呢?若诱导他,而他仍旧不听,再用强迫手段也不算迟,何苦贸贸然去强迫他呢?还有许多小孩子早晨起来高兴,踢踢脚,摇摇手,爬来爬去不肯穿衣服,做母亲的就去骂他:“死东西!你有什么高兴?几天不打,骨头又要痒了,快来穿衣服!”骂毕就很快的把他去拖来。那天真烂漫的一个小孩子,受了她一番责骂,竟形同木鸡一样了。做母亲的要使得小孩子高兴尚恐不及,今小孩子高兴而竟去弄他不高兴,究竟是什么道理呢?这种母亲真是无知识极了。又有许多做母亲的因为小孩子不肯穿衣服,把糖、糕等物给他吃,以引诱他。这种教法比以上所说的一种教法好得多了,但是小孩子在未洗面未刷牙以前,吃糖、糕是很不卫生的(关于这一点,容后再详)。他们不懂其中道理,以食物来引诱小孩子,使小孩子身体上受了妨害,实在是很不对的。从以上种种归纳起来,我可以概括地说几句:(一)做父母的应当诱导小孩子穿衣服。(二)引诱他而他不肯,那么应当强迫他。(三)小孩子早晨起来高兴而不肯穿衣服,做父母的尤应当劝告他,不宜去责骂他。(四)小孩子不肯穿衣服,做父母的绝对不宜以食物来引诱他。以上四点,关于小孩子穿衣服是很紧要的,我希望做父母的要注意。亲子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孩子不喜欢穿衣服最避讳的事情就是强迫孩子,这样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因此给孩子选择正确的穿衣方法很重要,但愿以上的几点可以告诉父母们如何来为孩子穿衣!

让宝宝变优秀的惩罚方法(秋季亲子教育)


前言:惩罚孩子也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但是许多的家长们都不懂得这一点,孩子们犯了错误多是责骂,其实这对于孩子们的伤害是很大的,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几种优秀的惩罚方法吧!

1、事先把合理的惩罚后果告诉孩子

每次6岁的依依和她的朋友楠楠一起玩之前,依依的妈妈都会告诉她,如果她们两个有一个人哭闹耍赖,或者两人发生争执,就不能再一起玩了。周末带依依去公园,她的妈妈也会事先告诉她,如果在娱乐场她跑到离父母太远的地方,就必须离开游乐场。这种方式对依依来说非常有效,每次她都会按照妈妈的规定去做。她的妈妈认为这是因为依依知道妈妈肯定会说到做到。

理论上讲,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种处罚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然而,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父母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处罚结果,然后马上执行,决不能缓行。比如说,你带儿子去超市买东西,他总是在货架的过道跑来跑去。此时错误的做法是,对他说:“下一次买东西你必须坐在购物车里了!”,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就把他抱进购物车里,告诉他这一次就必须坐在里面了。亲子网

2、失去某些特别待遇

3岁的乐乐非常喜欢看书,他的妈妈说,如果午睡前或者晚上睡觉前把故事书拿走,这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了。他妈妈的经验是:每天晚上睡觉时间一到,她就把乐乐喜欢看和想让妈妈讲的那几本书堆放在一起,告诉乐乐:“如果你按时刷完牙,洗漱完毕,按时上床,那你就可以看这些书。”如果乐乐一次不合作,他的妈妈就拿走一本书。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他最喜欢的一些特别待遇呢?比如看哪一个动画片,玩某个玩具,或者想晚上9点上床睡觉而不是8点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你也可以剥夺这个特权。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剥夺太多,时间过长。

对于那些6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这种处罚方式仅限于1天,而不是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1天的处罚是让孩子每天都约束自己,知道该如何选择,是选择和同伴打架呢,还是选择和睦相处。处罚时间不宜过长的另一个原因是,通常父母在几天过后就心慈手软了,这就会危害到处罚方式的有效性了。

3、事不过三

如果想让孩子事先认识到一个重大的必须承担的后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欢的玩具,失去他的最爱,那么“事不过三”处罚方式的效果就会更好。每次孩子调皮捣蛋了,不必说教,只要告诉他:“我们都不该打人。这是第一次!”,然后明确警告孩子重大的后果是什么。当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时候,告诉他:“这是第三次!”,然后马上实施预先警告的那个处罚。

也有人尝试过对于3到6岁的孩子有效方式是:在一张纸上画3个笑脸,然后把它贴在墙上显眼的地方或者其他孩子能够经常看见的地方。当孩子有了一次不好的行为,就在一个笑脸上画个'X',并且在下面写明他的不良行为是什么。如果所有的笑脸上都画了叉,那么孩子就会失去他的一个最爱。一些父母尝试这种做法后,惊奇地发现在笑脸上画叉,对孩子来说效果太强大了。

4、对于好的行为有所奖励

宁宁的妈妈一直对3岁的宁宁使用奖励的方法,而且每次都有成效。每天早上,宁宁的妈妈都会提醒宁宁,在家里玩最重要的规矩就是:一不能打小猫,二不能在沙发上乱蹦乱跳。如果宁宁一天都没有违反这个规矩,那么他就得到一个奖励:多看一个动画片,或者今天多讲一个故事。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如果父母使他有一种不能得到奖励的压力,他就能够约束一下自己的行为了。

另外,也有的父母把奖励方法和画3个笑脸的方法结合起来了:他们先把一些奖励品放在盒子里,如果一天下来三个笑脸全都被画了叉,就拿走一个奖励品。目的是让孩子有一种渴望,期望自己一天的行为使所有奖励品都完整无缺。总而言之,无论父母选择哪种奖励方法,都必须确保奖励的物品适宜孩子的年龄,而且能够足够吸引孩子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给孩子奖品的时候,不要忘记表扬他的好的行为。

5、对于不好的行为开罚单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以使他明白好的行为会有奖励的含义,那么他也就会懂得自己要为不好的行为支付罚金。通常5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金钱的奖惩方法了。孩子们非常渴望能够用自己的钱去买玩具,所以这种方法也很有效果。

父母可以张贴一张表格,说明各种不良行为的罚金各有多少。比如,不收拾玩具罚金为一枚一角硬币,和同伴打架罚金为两枚一角硬币。如果孩子打架了,或者说脏话了,就让他上缴罚金,放在一个预先准备的罚金储存罐里。

6、追加一些家务活

有的孩子会为了躲避他不喜欢的家务活,就选择服从于父母的规矩,表现得很合作。6岁的小青就属于这一类的孩子。每次他一有不好的行为,他的妈妈就会要求他:“过来,把垃圾袋套在垃圾桶上。”或者让他负责拿簸箕,一起扫地。

当然,给孩子加的家务活要与他造成的后果相联系比较好,别让孩子认为家务本身是一种惩罚。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他以前没有做过的家务,当作对他不良行为的一种惩罚。例如事先准备好一列家务清单,罗列出3~4个孩子最不喜欢的家务活--扫地或者把玩具分类收拾好等等,那么孩子就能预先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将会招致哪种后果。

7、引导孩子把注意力转换到其他事情上

有时候,父母把孩子带走,离开当时的处境,反而能够使他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旦孩子犯错,有些父母就喜欢针对问题喋喋不休地说教。与其这样,还不如带他出去走走,换个环境。走一段时间过后,再告诉他:“我很爱你,但是我决不允许你打人。”

有的人或许会产生疑问:这就是对孩子打人的惩罚?这明明没有任何惩罚呀?确实没有任何惩罚,因为父母用各种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终目的是给孩子的过激行为降降温,使他不要再有这些不好的行为了,所以,一些低调的缓和方式有时也可以试用,也许就足以达到你们期望的效果呢。亲子教育

无论父母使用哪种管教方式,都应该事先给孩子解释清楚。不要等到孩子一犯错,才开始管教,惩罚孩子。如果没提前给孩子说清楚定的规矩是什么,哪些行为是将受到惩罚的,那么孩子就对不良行为没有任何认识和概念,也不知道大人对他行为的期望是什么。而父母呢,一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就很有可能反应过激,从而使用较为严厉的惩罚方式对待孩子,不过,惩罚过于严厉,将很难坚持到底。

如果试图尝试一种新的管教方式,即便它一开始并不见效,也要坚持2个月看看效果。很多父母在尝试一种处罚方式的时候,如果使用几次,发现它对孩子并没有效果,就会改用其他的方式了。事实上,总是变换不同的方式,其结果是使孩子明白如果自己坚持反抗到底,父母最终会认输,放弃惩罚他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们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要学会怎么给孩子纠正帮助宝宝健康、正确的成长,所以多学习一些正确惩罚的方式对于宝宝的教育很重要!

暑假亲子关系亮红灯,原因何在(秋季亲子专题)


前言:暑假是难得的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但是走的越近,矛盾往往就越容易展现出来,目前孩子们的暑假才过了一半,已经有不少的家庭亲子关系亮起了红灯,这是什么原因呢?以下就结合实例来了解了解吧!

烦恼

孩子的烦恼

家长一厢情愿报班报营

暑假长达近两个月,如果能好好安排,那可以是很丰富多彩的。不过,问题就出在“安排”上,到底谁来执行?采访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暑假安排权,几乎都牢牢掌控在家长手里。

“暑假对我来说就是去另外一个学校上课。”某重点小学五年级学生陶陶说,为了明年迎战竞争激烈的“小升初”考试,妈妈早在放假前就帮他报名参加补习班,语数英一科不少,每天的时间被排得满满的。“我身边很多同学也有同样遭遇,心里很不爽,但又不敢反抗。”陶陶说,他和同学曾有策划联合逃课,但又怕引起家长更严格的盯梢,所以最终还是放弃了。

“孩子平时都在学校住宿,放假了我还真不知怎么跟他相处。”家长肖女士说,儿子向来性格孤僻,连自己都很难跟他沟通,所以决定暑假帮他报一个夏令营。为了给儿子一个惊喜,肖女士亲自到各大教育机构咨询夏令营的线路和内容,最后帮他报了个到北京的科技夏令营,7天的花费近万元。没想到儿子夏令营回来后并不开心,反而责怪肖女士打乱了他的计划,“我对科技并不感兴趣,原想着利用暑假在家写小说,一下思绪完全被打乱了。”而对于儿子的兴趣和计划,肖女士和丈夫却一点都不知晓。亲子网

家长的烦恼

不惯环境转换闹着回家

采访发现,有些亲子冲突也是在潜移默化中爆发的。林女士的女儿娇娇今年7岁,以前每年暑假,林女士都会送娇娇到河南老家陪爷爷奶奶住一段,今年也不例外,他们全家早早策划好回老家的事情。上个星期,林女士请假陪娇娇到了老家,看起来孩子在那里过得挺开心的,三天后林女士自己回广州,临别前娇娇情绪也无异样。但林女士前脚刚踏进广州家门,娇娇的电话就来了,“妈妈,在这里好无聊,没人陪我玩,我想回去!”这是林女士意想不到的,以前都好好的,怎么今年会这样?

后来,林女士自己仔细分析,明白女儿自从上了小学后自我意识强了很多,老人那种单纯的陪伴式照顾,已经无法满足娇娇的需求,“她现在需要有共同语言的人一起交流,一起玩耍。”在离开爸妈的两天里,娇娇吃不香,睡不着,动不动就哭鼻子。林女士怕娇娇这种情绪给老人造成太大的压力,最终还是把娇娇接回了广州。

共同的烦恼

孩子作息混乱惹家长烦

许多在外地念书的大学生,暑期回家少不了要和闺蜜、兄弟聚会,各种饭局,消夜,唱k,派对,玩得太疯也会惹父母不开心,冲突也会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爆发。

小潘放假回家还没呆够一天,便投身到各种聚会中。她告诉记者,由于她家楼下需要阿姨开门,每次回去都凌晨一两点,不忍心叫醒阿姨,所以索性不回,到第二天清晨才回去。有次手机没电,父母急得团团转,第二天劈头盖脸把她臭骂一顿。小潘不依不饶跟父母顶嘴,嫌他们管得太严。

许多大学生混乱的作息,懒散的生活状态严重招致父母的诸多不满。小翘家住佛山,在暨大读书,平时一两个月才回一趟家。暑假有时间和父母住在一起,她却向记者诉起苦来:“住得久了,矛盾就来了。”原来小翘平时在学校都是夜猫子,常常玩电脑到凌晨两三点才睡,放假回家生物钟还是调不过来。就是这个习惯惹怒了妈妈。“你这样白天睡觉,晚上熬夜,身子迟早会垮的!”妈妈见唠叨无效果,第二天七点把小翘从床上拽起来,终于引爆了一场争吵,一气之下小翘决定搬回宿舍住。

采访了解到,除了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等是亲子冲突的导火线,看不惯子女大手大脚花钱也会引爆冲突。大学生小李每月生活费需要2000多元,暑假因为各种聚会而捉襟见肘,伸手向爸爸要钱却遭拒。她委屈地告诉记者:“平时爸妈都说我在外地辛苦,可现在回家了却对我这般吝啬。”不过,小李的父母事后表示:“其实也不是真的不肯给女儿钱,只是不想女儿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我还打算假期让她去实习,让她体会挣钱的辛苦。”

专家支招

父母要收起命令的口吻

孩子有和老一辈人不同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面对亲子间如此微妙的关系,心理专家于东辉认为,亲子关系中,父母首先要做到理解孩子,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适当的时候要收起命令的口吻,去包容和尊重,理解他们身上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如果父母的惯性思维还一味地停留在命令和强迫等原有的教育模式下,问题不但不会解决,反而容易激化。

“在新的时代,孩子们有新的思想,兴趣,爱好,甚至是和老一辈人不同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于东辉说,大学生更应该注重素质的培养,和高中时代的应试教育迥然不同,家长切忌再把以前强迫孩子学习的惯性思维带到大学,这样会磨灭孩子的创造力。亲子教育

谈及亲子间因金钱引爆冲突,于东辉认为,大学阶段不挣钱,养成啃老的习惯很可怕。关键要在这个阶段帮助孩子养成从要钱到挣钱的转变。他建议,家长可以仿照学校助学贷款的模式,也模拟一个家庭助学贷款,先让孩子试着从贷生活费开始,启动了就要按照合同来,这有利于日后的还贷。利息设定在百分之三或更低,这样孩子就会渐渐改掉大手大脚的习惯。

假期规划可以很细化

最好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家长再提出要求

亲子关系心理专家胡慎之认为,很多家长过于焦虑,担心孩子放了假在学习上会泄了气,于是假期还不让孩子休息,让他们继续参加各种补习班,小学生没有反抗能力但有不满情绪,但青春期的初中生则已经开始叛逆了,如此一来,原本就有距离的亲子关系只能渐行渐远,甚至慢慢恶化。“暑假最好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家长再提出要求。”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家长和孩子对假期的规划,可以细化到每一天每一时间段,并且还要跟孩子讲明安排的亮点、用意所在。

主任建议,暑假的安排可以分成三段进行,前段让孩子彻底放松,中段跟孩子策划一些有益的活动,等到了假期的后段就要把孩子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节奏调整到与开学相适应,这样孩子就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家长别忘了履行监护权

告知孩子网络中人际交往危机事件的处理措施

主任表示,亲子关系是双向的,但很多家长却牢牢抓住对孩子的管理权不放,按照成人思维去安排管理孩子的暑假行为和娱乐,把对自己的管理套在孩子的身上,这是一个大忌。

“假期的策划必须在放假前就沟通好,除了给予孩子时间、空间和自由,家长还别忘了履行监护权,告诉他们对社会事物好坏的判断或甄别能力。比如有些孩子假期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等活动,那么家长就应该坐下来与孩子交流,告诉他网络中人际交往危机事件的处理,或者应急的措施,通过这样积极的引导,才能避免和防止意外的发生。”主任提醒家长。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以上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亲子关系不合多是由于家长们独断专横的性格所造成的,暑假本应该是属于孩子的,所以说只要孩子们不违规纪律家长就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打划自己的暑假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