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现在的孩子从很小他们的时间表就排的满满的了,除了去幼儿园还有许多的兴趣班等着他们。让这么小的孩子活的这么累,早早的失去童年的乐趣是不被提倡的,但是仍有许多孩子还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之中。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特长班的时候还监督着孩子。

有些孩子上兴趣班,总有父母一方在旁边陪着。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孩子往往会因为父母在身边而产生压力,不利于成就感和兴趣的培养。而且,一旦孩子摔倒了,或与别的孩子起了冲突,他们会习惯性地指望家长为其解决。

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沈琰表示,父母没有必要全程陪同孩子上课。但可以在生活中,表现出对孩子学习成果的浓厚兴趣。比如,在家里多问问“今天学了什么,能不能教教妈妈?”或者多鼓励他们“你真厉害,妈妈都不会。”这些简单的表述,都能增强孩子的兴趣和自信,自然愿意继续学下去。

但也有些父母认为,才艺学习是孩子的事,与自己无关。作为家长的角色,就是帮孩子找老师,以及课后督促他们练习。如果父母自身对某种才艺就不感兴趣,或不加了解,总是板着面孔对待,却期待孩子能对它有持久兴趣,那真是太难了。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孩子出现对课程的厌倦、反感心理,可能是因为不喜欢授课老师,或觉得课程形式枯燥,或感到自己被约束,或是认为不如别人进步快,都需要家长耐心沟通,帮助孩子逐一解决,如果觉得难度太大跟不上,不如尽早调转方向。本网站小编总结:学龄前孩子的特长教育应该以启蒙和兴趣为主,不要定时的去上培训班,这种节奏快的生活不适合孩子,这会让他们觉得有很大的压力。而且如果去的话也选择最合适的,时间不要太频繁,让孩子在家里能够练习也是很好的方法,父母不要扮演监督者的角色。

延伸阅读

惩罚孩子的智慧(本网站编辑)


前言:孩子因为自身的价值体系还不够完整,所以犯错误是正常的,惩罚也是一种在孩子犯错时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惩罚的正确方法。

1.犯了错误就要及时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应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就要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2.惩罚的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家长们也要在教育中摸索孩子对惩罚的承担性,毕竟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切忌罚了又赏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5.最忌讳讽刺挖苦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6.不事后翻久账

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孩子会感觉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中的许多小细节都不容易忽视,要记住惩罚中的要点,与实际的教育方法想结合才能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不要把孩子的缺点在心理放大(本网站编辑)


前言: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缺点,俗话说“人无完人”。就连历史上的名人为人也会有自己的小缺点,当然孩子也不能例外了。有一些小缺点可以通过不断的教育而改正,而对于哪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也不应该太过苛刻。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可是很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更优秀,这就导致他们过分关注孩子的缺点,并时常拿出来教育孩子,这个过程会给孩子的成长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

孩子小的时候,自身发育的构音系统和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均不太完善,出现轻度或者短暂的口吃现象,或者在紧张情形下说不出话来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父母或者老师过渡关注这些问题,问题就会在无形中被放大和强化,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一个人越是害怕什么,就会总在不经意间看到什么或者想到什么,从而引发内心强烈的恐惧体验,就越加害怕什么。所以不要过分关注并且强化孩子的某些缺点,以免适得其反。

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缺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孩子的缺点上面,多引导,少批评,多暗中纠正,少当面点明,因为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很多东西还没有成型,可塑性非常强,再者说了,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更别说处在学习阶段的孩子了。就是说,在孩子出现一般错误时,不要当面大声呵斥,像发生多大事儿似的,应该用正常的说话语气,告诉孩子该怎样做,还要告诉他不那样做的影响和后果,如果是发生了严重危害他人或者孩子自身安全的错误,则必须当面提出严厉批评,而且要求其复述一遍,以加强印象,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本网站小编总结:不要想成为孩子眼里的权威,这会拉大亲子间的距离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恐惧感。就想成人之间的爱与被爱都应该让双方处于平等的位置,如果没有做到的话总有一天这种失衡会对彼此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儿童牙齿矫正不要过早,掌握好时间(本网站编辑)


前言:专家表明我国百分九十的人牙齿是需要矫正,作为口腔的门户,排列整齐的牙齿,不仅具有良好的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而且使人发音准确、语言清晰、外形美观。矫正也是有最佳的时间的,不是越小越好。什么样的原因可以造成牙颌畸形呢?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即获得性因素)是牙颌畸形的两大主因。遗传因素主要为种族演化和退化的原因造成,获得性因素有以下几种情况:乳牙早失;多生牙;先天性缺失牙;乳牙滞留;乳尖牙磨耗不足;疾病因素。牙齿畸形不仅影响功能和美观,甚至影响心理健康。牙齿不齐或者咬合不良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乃至颞下颌关节的健康。健康的牙齿在咀嚼食物时对牙齿表面有清洁作用,一些牙齿不齐情况也会影响牙齿的自洁功能,破坏口腔卫生。牙齿排列不齐还会影响刷牙,导致很多地方刷不到,造成牙龈炎,发展下去就可能得牙周炎,产生龋齿。严重的牙齿畸形还会影响孩子将来对自我的评估及期望。因此,牙齿矫正已被视为与身体机能及心理健康有关的一种治疗。然而,许多家长因对牙齿畸形的危害认识有限,错过了孩子牙齿矫正的黄金期。牙齿矫正的最佳年龄是12—16岁。此间,孩子整个牙弓基本发育完全,正畸医生可对牙齿畸形的类型做出明确诊断,采取合适的矫治方法。此外,该阶段的青少年对外力刺激的生物反应性好,骨骼改建速度快,可塑性高,组织代谢旺盛,治疗周期短效果好,矫治完成后更容易保持效果。矫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牙根吸收、牙龈退缩等副作用也最小。事实上,乳恒牙替换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畸形,因为常常有牙齿萌出异常,进而导致错合畸形,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检查,便于牙齿的萌出到正常位置。因此建议,儿童在7—8岁时需要专科正畸医师检查,便于尽早开始正畸治疗。本网站小编总结:小朋友在换牙阶段,家长们要注意让孩子及时护理以免出现虫牙,在换牙后牙齿也在随着身体的发育而成长。如果要进行矫正也要等孩子的牙长全以后在开始。当然从小培养孩子清洁牙齿的好习惯也很重要。

家长如何预防宝宝被诱拐的惨剧发生(本网站编辑)


前言:电视上总是报道被诱拐的儿童事件,由于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观念,这种事情屡禁不止。孩子一旦被拐走被找回来的机会就很小了,因为孩子说不定被卖到我们没有听过的深山里。我们要怎么防止这种惨剧发生呢?今天就和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诱拐犯常用的招数:招数一:假冒熟人诱惑法

招数二:给予礼物利诱法招数三:帮忙带路法家长必知的防拐十招:1.带孩子外出时,要随时保证孩子在视线范围内。2.不要带小孩到偏僻人少的地方,注意防范后面来的摩托车、面包车。3.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员复杂拥挤的场所,以免孩子因拥挤走失被拐。4.聘请保姆时,一定要查清其真实身份并掌握相关资料。5.千万不要让陌生人照看孩子,即使时间很短。6.在医院不要把孩子交给不认识的医护人员,睡觉时锁好门窗。7.一定要亲自按时到幼儿园或学校接送孩子,防止犯罪分子乘虚而入。8.教孩子拒绝陌生人的饮料、糖果、礼物和搂抱,不跟陌生人走等。9.让孩子熟记家庭住址、电话、父母名字,经常对孩子进行应急安全教育。10.要告诫孩子不要到荒凉偏僻的地方玩耍。本网站小编总结:在日常教育的时候我们要培养孩子这种危机意识,不要孩子轻易相信陌生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孩子观看诱拐的案例,让孩子角色代入,这样他们就会对这事印象深刻。如果不能及时接孩子,最好让他们与老师呆在一起,不要自己在校门口等。

对付孩子咬指甲有妙招(本网站编辑)


前言:许多家长们都会疑惑为什么小孩字总是爱咬指甲呢,指甲总是被咬的手指尖上都没有指甲了,一碰东西都疼。我们都以为孩子咬指甲都是体内缺少微量元素,其实这知识其中的一个原因,大多数的孩子是因为心理因素。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如何帮孩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不再咬指甲了。

咬指甲多从四五岁开始,6岁明显增多,11岁以后逐渐减少。孩子爱咬指甲,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等身体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包括家长关心不够,家庭关系不和谐造成孩子压抑、情绪紧张,父母期望过高或学习压力大等。对此,如果家长一味地责骂、喝止,可能适得其反。

正确的做法:

1.转移注意力

2.正面赞美

当孩子咬指甲时,要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从嘴里移开,并用微笑、点头或夸奖的口吻表示赞允,让孩子慢慢了解,他不咬指甲时能得到更多的爱和赞美。

3.并肩作战

4.厌恶疗法

让孩子坐在镜子前,观察自己咬指甲时的样子。有些孩子内心会因此受到强烈触动,从而改掉坏习惯。

5.对抗疗法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对抗反应疗法较有效。当发现孩子咬指甲时,让其握紧铅笔1-3分钟,或握紧拳头1-3分钟。

本网站小编总结:对待孩子要拿出十分的耐心才行,不管是什么教育都急不来。如果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之前的努力也就白费了,在孩子眼里也会因为反复无常而降低信任程度。循序渐进,在教育中和孩子一起进步。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父母不要事事都管(本网站编辑)


前言:现在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待遇很高,不止是父母嘘寒问暖,爷爷奶奶也是有求必应。家长们总是追着孩子跑,所以孩子都不担心父母不够关心自己,相反的他们对这种行为会产生逆反心理,不管家长怎么说都无动于衷。这时我们该怎么做呢?孩子有很多法宝,可以让父母的“闹钟”无时无刻地响着,因为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需费心掌握时间,不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许他的内心清楚明白,或许不是那么清楚明白,无论如何,他都可以获得父母的注意力,得到父母的关心。遗憾的是,父母并不了解孩子这种行为的目的,反而以为是孩子的生理问题,如赖床是因为睡眠不足或看电视太晚;或怀疑孩子天生如此,如反应慢、个性懒散等。事实上,这些都不是孩子拖拉的原因,也不能成为父母纵容孩子的理由。

为人父母,能不能停止做“闹钟”,能不能拒绝再给孩子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务?通常,父母想察觉孩子的行为目的,先得检视一下自己的内在感受。以孩子用不当的行为想获得注意力为例,父母内在的感觉往往是困惑、麻烦、讨厌等,常用的语言表达是“烦死了”之类的词句。然而,在未察觉清楚之前,父母仍旧会闹钟似的催着,一次又一次,结果使孩子误以为自己这类行为是获得父母注意力的有力武器,久而久之,不好的行为习惯便养成了。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应该适度的“放养”,给他们自己的成长空间。不要害怕他们吃苦和受挫,只有走了弯路他们才能记住教训。之前介绍过的挫折教育也需要从小开始,先从小的,逐渐的增加难度,不仅能让他们成长也会更好的管教。

隔代教育的的弊端(本网站编辑)


前言:“妈妈生,外婆养,爸爸回家就上网,外公天天菜市场,爷爷奶奶来欣赏。”这首在网络上走红的打油诗反应了现在许多家庭的现状,其实有的父母过度的依赖父母带孩子,这样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一些问题。

婆媳关系导致外婆“上阵”?

小孩多由外公外婆来养,这首育儿“打油诗”所反映的现象是传统所致,还是受婆媳关系影响呢?主要原因是现在年轻女性普遍受过教育,自主性强,对宝宝看得很重要,育儿知识也越来越科学,和婆婆的老经验正好矛盾,在沟通交流方面,和自己亲妈怎么说都方便,于是只好外婆上阵了。现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女性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大过于男性。通常结婚之后,女方更加愿意与自己的父母住的近一些,自然关系就更进一些,那孩子自然是外公外婆带。

隔代教育的弊端

1.溺爱

2.观念陈旧

3.造成亲子感情隔阂

4.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生活意志

5.不利于孩子形成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超越的性格

6.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想因素

7.老人带孩子家庭分歧多

8.家庭观念淡薄

9.法纪观念淡薄

10.师生关系紧张

11.学习缺乏动因

中国育儿网小编总结:当然隔代教育也不都是弊端,但是父母与子女的互动,能够更大程度地体现亲子之间的水乳交融之情,这一点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年轻父母而言,还是应该以亲自带孩子为主、家里老人协助照看为辅,无论工作多忙,要多抽些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