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暑期,很多家长都利用这小小的暑假,给孩子选择了一些补习班,让孩子别因为放假落下,当然也有很多几张给孩子选择了新鲜的才艺班,孩子们学的怎么样呢?

专家认为,与其称为“才艺班”,不如称为“艺术学校”或“才艺教室”,也就是说,它是以一套完整的教学系统或观念,启发孩子艺术兴趣的民间艺术学校,并非许多以“才艺班”为名,却以术科补习为教学内容的升学补习班。

那么,让小孩上才艺教室到底有没有必要呢?根据科学家的调查,人类的左脑负责逻辑推理,右脑则专司艺术发展,当左脑与右脑形成均衡状态时,大脑的功能将增进5至10倍,这种现象可以印证在许多中外有名的科学家身上。例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挚爱科学与音乐,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远哲从小受画家父亲李泽藩的熏陶,科学与艺术的创造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专家认为,婴幼儿天生具有对音乐的灵敏度,而4岁或5岁则是儿童启蒙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急切学习各项“操作”与“控制”的技能,同时他们也喜好模仿,若能善加引导这个能力,儿童便可以透过模仿家长或老师,自然地学习艺术。

所以啰,让孩子亲近艺术愈早愈好!但是现在的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陪子女亲近艺术,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因此具有口碑的才艺教室便成了最佳寄托。目前大部份的才艺教室是从4岁开始教学,主要是基于孩童身体机能发展的考量,这个时期的孩童开始使用大肌肉,也可以听得懂大人的指示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妈妈发现原来从小因为学习各种才干而积累的压力,亲子游戏,令儿子进入青春期这个对压力非常敏感的时期后无法承受,所有的压力以抑郁的方式爆发出来。这种抑郁的情绪笼罩了儿子的整个心灵,以至于他本有的才能无法正常发挥。

精选阅读

轩儿是不是太自律


看轩儿妈说轩儿的故事,就象是潼潼的故事一样,为此,我也有过与轩儿妈同样的心痛和疑惑。但想来想去,我觉得,孩子能听得懂父母讲的道理并且尽力去做是多么难求的一件事情,这说明我们和孩子之间有着很好的沟通,平等的交流,我相信轩儿妈平时绝对不是要求轩儿事事听大人的话,否则不会有这样的结果。就象潼潼,当他说“妈妈你说得对,我听你的”的懂事劲和“你说得不对,我说得对,你必须听我的”的蛮不讲理同时存在的时候,当他说“我长大了,要学会控制自己感情”又说“哭没关系,哭一会儿就不哭了”的时候,我知道孩子所有的话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想法,并没有任何扭曲,我为此感到骄傲和快乐!轩儿妈,也许就象心痕所说的,这也是我们的成长痛吧,但记住一句话:宽心养儿!经常对自己说一说,真的会宽心不少呢!

心痕的回复:

轩儿是很懂事的孩子,轩妈的感受我也深有体会。

有时候,看着孩子懂事的样子,总会不自觉地心痛。我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成长疼。

如果希望孩子快乐,那么放手让孩子也体会到成长的喜悦吧。

网络时代,是不是该从小抓孩子高科技学习?(宝宝入园)


导读:现在是网络时代,大街小巷到处流露出网络的重要性,3G无线网络的形成更是让孩子们也开始接触到了网络,看看孩子们手中拿着pad,拿着爸爸妈妈的3G手机,熟练的看着网页,玩着游戏。网络时代,是不是该从小抓孩子高科技学习呢?

如今,在地铁、公交车上,时常看到身着校服的学生拿着手机津津有味地读电子书,或在线阅读。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份“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显示,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小学生的重要阅读渠道。在4~6年级小学生网民中,有46.7%的人把“看书、看报、看期刊”作为自己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但网络使用的娱乐化倾向较为明显,55.6%多数小学生网民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是玩电子游戏,小学生的手机阅读率为31.3%。

另外,一些网络小说、穿越小说在中小学生中也很有市场,不少学生借助iPad在线阅读。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获得阅读资料的渠道除“去书店购买图书”之外,有43.6% 的学生“用电脑、手机、电子书等阅读工具”,29.4%的学生“网上购买图书”,28.4%的学生“在线阅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小学生比较喜欢跟风,有同学在网上看言情、穿越、虚幻、搞怪小说,自己也跟着学,于是乎很快在一个小圈子中就流行起来。北京海淀区某示范校初二学生叶聪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班上的女生都在网上看小说《甄嬛传》《步步惊心》《跨过千年来爱你》,课间的时候就凑在一起聊,如果我不看,和同学在一起就少了一个谈话的内容,显得很另类,慢慢地就和她们没有共同语言了。所以,尽管我以前基本上不看网络小说,但从上学期开始有所改变,不然,在同学中会落伍的。”除了读网络小说,一些孩子热衷于看微博、发微博、看QQ日志、看贴吧,以及手机新闻等等,这种“碎片化”的网络阅读的方式,在当下中小学生中也渐成趋势。

一些老师向记者透露,有七八成中学生根本不读名著,在部分知名的示范中学也是如此。“现在的中学生普遍不愿读名著,网络文学、言情小说是他们的首选。”

《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研究报告》指出:近年,图书多了一个竞争者——网络。计算机的互动程序很容易吸引孩子,但孩子若是迷上打电脑游戏,而不懂得控制时间,那么网络带给儿童的就不仅是娱乐和便捷,而是无形的危害了。

单纯网络阅读有欠缺

不可否认,网络阅读方式在短时间内满足了孩子获取信息的需求,拓宽了视野,是对书本知识的良好补充。但是,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效果大不相同。大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阅读网页上的内容时,我们通常会不自觉地将滚动条向下移动,去捕捉那些有趣的、吸引眼球的部分,并且只了解大致的内容,根本不是一个字一个字读下去的。

网络的性质是鼓励人们浏览,在信息间跳来跳去,或仅是阅读部分信息。这一阅读形式造成资料的“碎片化”现象,而在阅读之后,记忆却不深刻,影响孩子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阅读方式,很容易让人变得心浮气躁,等再看那些深刻一些或者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的内容时,在的心已经沉不下来了。

孩子们在电脑上阅读的多是肤浅的、娱乐化的内容,是实实在在的快餐化“浅阅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阅读资料的“碎片化”,还在于网络的语言——网络在造就了鲜活的语言的同时,也造成了语言的随意、粗俗、不规范。一位资深的语文老师说:“如果中小学生长期依赖网络阅读,课外阅读量、尤其是经典阅读量势必减少,深度阅读严重不足,在审美阅读、情感阅读、拓展心智的阅读方面严重缺失,最终导致孩子们语言肤浅、文化品位降低,难以养成思考的习惯,不去关注现实,也不去关注自我的内心。”

经典作品是阅读首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读书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不到一本。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透露的数字也值得我们深思:“一个普通的美国高中生,一学年要阅读15个剧本、36部长篇小说,还要在课堂上学习和讨论各种文学流派。中国孩子一学年读两部长篇小说的人不多,而且读的书普遍品质不高,青少年远离经典已成为普遍现象。”

缺失经典阅读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中小学生写作水平普遍偏低,写作文的时候每每题材贫乏、平铺直叙,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其次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时,“虐待动物”“文化软实力”“中国制造,外国企业盈利”“建立怎样的机制鼓励‘见义勇为’”等这些有深度、有文化内涵、需要独到见解的综合性问题,往往让他们不知所措。而这些,求助于临时的考前辅导是很难奏效的,它需要学生多年的阅读积累与思考的积淀。

有专家将阅读分为休闲娱乐性阅读、获取资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和修养性阅读四个层次。前两类属于了解知识的功利性阅读,而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感悟体味人生,则有助于提高自我修养。相比之下,现在孩子普遍缺乏理解性阅读和修养性阅读,即阅读经典作品少,这往往导致思考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的欠缺。宝宝入园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一个缺少精神力量的人。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

小编总结: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一个缺少精神力量的人。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

本网站小编总结:

爱是不是应该放在心里


感谢大家给我指点迷津。只要掌握爱孩子而不是溺爱孩子这个原则,不必拘泥爱的表达方式,对吗?

imole的回复:

我好爱我的儿子!每天下班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跑。抱儿子是我最幸福的事,我亲他,告诉他,妈妈爱你,我的心肝宝贝。他爸爸也是一样。爱,就要告诉他。我们我会严肃地和他谈,让他知道我决不会姑息迁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szdonglianghong的回复:

我也是每天下班回到家就要好好抱抱孩子、亲亲孩子,我觉得只要我们正确地运用我们的爱,正确地表达我们的爱,宝宝不会变成不听话的孩子。

我女儿现在已经一岁半了,每天一看到下班的我就会说“妈妈抱抱、妈妈亲亲”还会说“爱爸爸、爱妈妈”看到她快乐的样子我觉得她很自信。

京豆妈妈的回复:

为什么不告诉他?沐浴在爱中的孩子会健康成长的,爱可不等于溺爱呀。

我会告诉豆豆说:妈妈爱豆豆,爸爸爱豆豆……,豆豆也会说:豆豆爱爸爸妈妈,豆豆爱奶奶,豆豆爱阿婆……

kkr的回复:

当然要让孩子感受到爱。爱不等于纵容。

晖晖的回复:

宝宝在爱中长大心理才会健康发展,尤其是母爱,应该让宝宝感觉到。只要不是溺爱,正常的爱不会使孩子无法无天。

伊伊每天看见我回家都“妈妈!妈妈!”的叫着要我抱,我总是抱抱她,亲亲她,她就满足地搂着我的脖子趴在肩上。想想如果妈妈不理她,她小小的心里该有多伤心呀!

哈斯的妈妈老谭的回复:

我觉得可以说出来,爱孩子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和快乐。而且也会更加信任你,建立良好的母子关系对孩子的培养也是有正面作用的。

现在我们一回家,斯斯就快乐的大喊“爱妈妈!爱爸爸!”我们也会回答“爱斯斯,你好!”我觉得这样大家都很开心,不会担忧什么。当我批评斯斯以后,会告诉她,妈妈虽然批评了她,但妈妈还是爱她的。

娃长大了是不是你心水的型?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仅是老祖宗的名言,也是经过现代科学论证的真理哦!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有规律可循的,看看娃现在的一些性格特质就能预测出长大了是什么类型的人呢!是不是有点心动,快来跟着小编看看咱家娃长大了是不是你心水的型吧。

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先是经过一番调查分析,然后将他们分为5种类型: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当这些3岁孩子都长成了26岁的成人时,卡斯比教授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如下:

表现类别-占有比率-幼年时的表现-成年后的表现

充满自信型-28%-活泼热心,为人外向型性格。-性格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良好适应型-40%-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与幼年时期相比没什么变化。

沉默寡言型-8%-性格沉默,言语较少。-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坐立不安型-10%-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产生对抗情绪。

自我约束型-14%-自我约束力强,不轻易被外界干扰。-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心神不定:我是不是太狠心了?


你好!我是一位幼儿老师,我没教过这样小的孩子,我们幼儿园小班招收的是3岁到4岁的孩子,家长们也常遇到这样问题,我们做到的是,让孩子们把幼儿园当成自己另一个家,哭是正常的啊!只要他习惯,我们老师再做出努力,我想,你的孩子不会再哭的!

chengran的回复:

我们这里的幼儿园,不到六点不让接的,这样对刚入园的孩子是不是不好呢,我们孩子这两天哭的嗓子都哑了,我真担心!还要不要送呢?是不是可以缓一天两天再送?多谢指教,我儿子2岁8个月,上的是小小班!

maia的回复:

没事,只要幼儿园的情况还不错,孩子一般要一周左右适应下来。我儿子一岁四个月,下周也要送,不是没有人照看,而是玩伴太少。小孩子一定要注意与别的孩子交往,对孩子的性格和情商的培养发育非常有益。当然开始的适应阶段可以早点接回家,慢慢让孩子适应。这是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建议的。

如果有什么最新情况我们可以及时交流一下。

xiaolonger的回复:

小宝宝上幼儿园,虽小了些,家里人不忍心,不过幼儿园里和那么多小朋友玩也不是不好,这样他能早一些学会和别人相处,也可以学到好多东西。如果实在没办法,那么上幼儿园也不是很坏的主意。

~snowing~的回复:

听说铛铛上幼儿园,铛妈可要耐下心呀:)因为雪雪JJ也是很早/18个月,上幼儿园,也哭过,妈妈也犹豫过,最后我们都坚持下来,幼儿园比在家里好玩多了。如果幼儿园情况不错,铛铛能力比较强,就坚持送吧!

somestone的回复:

有婆婆在,再请个钟点工或保姆,多好。又放心又能照看好孩子。孩子太小了,还是不要送去幼儿园。孩子爸爸爱自己的孩子吧,就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为孩子着想。

qimama的回复:

我觉得一个好保姆比婆婆要好的多。

孩子太小了,恐怕话还说不全吧?有什么委屈妈妈怎么才能知道呢?为什么不同意找钟点工呢?会省很多心的,况且家里还有老人看着。这么大的孩子当然是想出去玩,而且每天也要保证2小时的室外活动呀。

接回来吧,孩子太小了。再跟老公商量商量,看为什么不同意请钟点工。

manxu的回复:

宝宝太小了,送幼儿园是早了点。我家妹妹一岁一个月,我想等孩子两岁以后再考虑这个问题。我觉得你还是请个保姆比较好。

心痕的回复:

这个时期的孩子总是让人的心悬着,小小的个性要急着显露,喜欢自作主张,大人的道理即不明白又固执己见,所以做父母的总想找一种合适的方式和孩子相处。

孩子这么小上托班师有点早,不过,我家雨儿也是那时候上,开始也哼哼唧唧的,不到一个星期就好了,小孩子在外面的表现有时候出人意料的懂事,如果托班的老师和环境不错的话,我想铛铛也会很快适应的。

还有,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大人之间要一致,就像你和婆婆之间,有的观点还是要多多沟通。

锋锋妈的回复:

铛铛妈,不知道宝宝现在的自理能力如何??会自己说尿尿?会自己吃饭吗?能配合大人穿衣服吗?如果都行的话,那么就放心给他去幼儿园好了!如果不行,我还是象其他妈妈一样的意见:请个钟点工吧!

父母如何知道自己的宝宝是不是高智商


引言: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可爱。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宝宝是不是高智商呀,专家指出聪明的宝宝都有以下特点:

1、坚持吃好早餐的孩子 其奥妙在于早餐是人体空腹一夜之后,包括大脑在内的上千个器官获得一天所需热量与营养素的第一餐,吃入的蛋白质、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健脑成分,比其他两餐的利用率都高。据英国博比卢萨心理疾病研究会的专家测定,不吃早餐的儿童获得的上述养分比吃早餐者低10%-15%,大脑受损是显而易见的。

2、爱笑的孩子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专家在系统的研究了年龄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后得出结论:爱笑的孩子多数较聪明。他们观察到,聪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发笑年龄比一般儿童要早,次数也多。

3、勤于活动的孩子 美国贝鲁奇学院纽索拉博士的一项研究发现,凡每次坚持20分钟跑步、做健美操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明显优于那些懒于运动者。他认为,锻炼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启动或放松状态,想像力会从各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机敏,更富于创造力。

4、爱好音乐的孩子 美国专家一份资料表明,选修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学入学考试中语言和数学考试成绩比一般学生成绩高20~40分。在中学时代参加过学校乐队或交响乐团的学生,进入大学的可能性也要高50%。这可能是音乐开发了右脑潜能,调整左右脑使其功能趋于平衡的结果。

5、眼睛灵活的孩子 资料表明,人的视觉运动可反映人的智力水平,智商高者视觉加工速度快,质量高,智商低着则视觉反映迟钝。因此,保护好孩子的视力,让其多观察提高视觉的灵敏度,可促进智力发展。

6、耳朵大的孩子 俄罗斯喀山国立大学穆斯塔芬教授提出:人的创造力与耳朵的大小有关,耳朵大的孩子智商较高。如果再仔细比较一下两只耳朵的大小,尚可进一步判明孩子未来的成才趋势:右耳较长的人,将在数学、物理学等精密科学方面取得成就;左耳大者,则易在人文科学方面有所作为。

7、生活环境良好的孩子英国学者观察到,生活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模仿成人姿势的能力以及对大、小、距离和方向的理解力等均较低,2岁时学习说话方面也要落后一截。提示安静的环境有益于大脑发育。日本学者经过1年观察,认为芳香可以益智。生活在芳香环境中的孩子在视知觉、接受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8、体重适中的孩子 有关专家将超过正常体重20%的肥胖儿与同龄正常儿相比较,发现智商尤其相差悬殊,前者之视听感觉,接受知识的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状态。故注重平衡闪失,坚持体育锻炼,减少过多脂肪,乃是提高肥胖儿智商的重要一招。

9、喂母乳长大的孩子 母乳中含有多种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牛磺酸。它不仅能增加脑细胞数量,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还有助于神经网络的形成。与牛奶相比较,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要高出10倍左右。

10、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孩子 英国一份资料为此提供了佐证:父母均为小学文化程度的孩子,平均智商为98.3;初中毕业的,为103.3;高中毕业的,达108.1;获有大学文凭的,为109.9。故“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必须自己“成龙”。

11、适度晚育的孩子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母亲在23岁以前所生子女平均智商为103,而24~28岁期间生育者达到109.29,但29岁以上所生者又低于105。故专家认为,24~28岁期间为育龄女子最佳生育期。至于父亲,则以30岁左右为优。

12、爱争吵的孩子争吵是一种语言斗争,为取胜对方,必须用最流畅最简练也最有逻辑性的语言。因此,争吵可给孩子提供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和训练机会:在争吵中发展完善发音器官,积累丰富的语言因素,改进语言形式,增强表达能力,故喜欢争吵的孩子,大多智商较高。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宝宝都越来越聪明了,眼界也比较宽,学习和认知能力都很棒。有很多宝宝符合以上特点,那么我们的家长就要好好加油,加强孩子后天的培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兴趣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兴趣班”

妈妈:吴女士,36岁

女儿:甜甜,8岁

育儿关键词: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孩子有一项兴趣爱好,对他的成长很有帮助。尤其是对我们甜甜来说,通过上兴趣班认识了很多小伙伴,这对现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而且对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都很有好处。”吴女士对孩子的教育颇有心得。

“我们工作忙,女儿小时候就丢给爷爷奶奶带,也没什么小伙伴,一直到上幼儿园,她都要比班上的其他孩子更害羞,不爱说话。我开始也没太在意,后来孩子到了小学,我看到孩子总是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活动,我才意识到问题比较严重,于是看了很多书,也请教了许多老师,最后想出一个办法:给孩子报兴趣班。”可哪个班适合孩子呢?这让吴女士很头疼。

寻找兴趣班的过程持续了大半年,吴女士还从中得出一个结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兴趣班”。“我和她爸可是费尽心思,我们要让孩子自己提出来要学某项本领,要上某类兴趣班,而不能让孩子觉得是我们要求她这么做的。我和她爸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画画,才走到一起的,所以一开始那段时间,只要有时间,我们就重新拿起画笔,两个人一起画画,有时出去写生,为完成一幅画我们总是会讨论……虽然我们一直没有要求甜甜也来试试,但看到我和她爸如此快乐的样子,她也禁不住好奇起来,主动要求画画。”等看到她确实喜欢上画画后,我又跟她商量:“爸爸妈妈没有时间教你,我们去找专门的老师教你,好不好?”如此一来,她很容易就接受了,并慢慢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爱上画画了。“在后来的兴趣班上,她认识了很多一起画画的小伙伴,我于是经常鼓励她邀请同学到家里来玩。”

快报记者袁永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