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有些婴儿未出生就死亡了,但是他也曾是一个生命呀,值得我们好好的对待,而不能随便丢弃。爱是什么,是发自我们内心的关心和照顾。别说是一个婴儿,就是我们自己养的小猫、小狗死了,我们都会哭,会好好的埋葬,那么孩子呢?你们怎么忍心,随便掩埋。

据江西新闻报道,公园里被野狗刨出10多据死婴,胎儿为何会成为死胎,是人为引产还是意外事故产下的,都无法判断。死婴都是用医疗用的塑料袋包裹着。黄色塑料袋上写着“医疗废物包装袋”,袋子下方还写有警告:感染性废物。卫生部认为,这一事件,反映医院相关工作人员漠视生命尊严,缺失社会公德。

我个人认为这些做父母的做的也很不到位,难道孩子生下来我们就没有责任了吗?不管孩子是活着还是已经死亡,我们是不是应该做到善始善终呢!孩子毕竟在妈妈肚子里呆了一段时间,难道没有感情吗?好心痛!!怎么可以随便就丢弃!

虽然从科学的角度看,死婴还根本不具备完整的人格,死胎甚至还没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有了任何生命体征,但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理应把死婴和死胎当做遗体来处置。反之,将其随意掩埋公园中,恐怕难以为民众所接受。医院在收取了处理费后,作为处理死婴的委托机构,就有责任妥善安置死婴尸体,而不应该这样的随便处理,随便遗弃。

曾有医务人员说:“现在,火化一个死胎的费用要500元,而医院引产一个胎儿的手术费才100元。医院本来就是为家属代为处置死胎,拿什么名目去为火化死胎买单?”目前国家对于死胎的处理并无相关规定,殡仪馆也只是按《殡葬管理条例》办事。死婴的如何处理问题,是这个社会共同的难题,简单的人道主义谴责,并不能阻止他人对死婴处理不当的行为,但可用法律的威慑力来约束死婴处理不当的结果,从根源上解决随意处理死婴的弊端,这才是杜绝死婴处理不当的关键。

本网站小编总结:目前最要紧的就是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说穿了对于死胎死婴的处理也应走正规途径,最忌交给某个人进行处理,因为谁也无法保证处理很到位,不会出现随便丢弃现象。而最保险的办法无疑就是交由殡仪馆统一进行火化处理。我们都应该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

延伸阅读

生命的魅力(上)


你的到来是我们“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事情!

早在我上大学时,有一次和几个要好的朋友瞎聊,我就曾经“戏言”过:自己是不会那么早陷入婚姻的“包袱”的,一定要事业稳定或小有成就之时才考虑下一代的问题;要也要来个“世纪婴儿”,那才有纪念意义吗!那时的我们还是连男朋友在哪里,都还不知道的一群“疯婆子”。

毕业不久我因为不满足被分配单位当时的现状,而毅然离乡背井地孤身来到广州这个陌生的城市,几年下来凭着那一股冲劲和些许的运气,我终于可以算得上事业稳定。而且,值得庆幸的是在那几年的漂泊中,我和你的爸爸由相遇、相识、相知、相爱而最终在这个陌生而熟悉的城市扎了根、安了家。婚后最初的两年,我们仍然各自忙碌着,闲暇时又可以结伴出游,不亦乐乎!但是,慢慢地我就觉得好象少了些什么,有时又太安静了。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是该有新成员加入的时候了。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和等待,我们终于成功了!99年8月20日,我被医生证实已经怀孕了!虽然一切已经在我们的预料中,但我们两夫妇还是非常兴奋,并马上将这个好消息向双方家长汇报,我也开始了我的"孕婴日记"。需要一提的是,在我近三十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都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说得好听些就是凡事有计划、早准备,希望一切都能够在我的控制和掌握中。然而,我正在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生命,是个独立的叫做“人”的个体。在孕育他的过程中,在他今后的生长过程中,又有什么样的突发事件呢?我虽然尽量寻找了各种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但我能象以前那样“一切尽在掌握”吗?我需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生命将带给我的喜怒哀乐呢?

不知道老天爷是不是窃取了我心思呢?从一开始你和我便要经历一个又一个的考验了!

验孕报告出来的一个星期之后,我开始有少许的“见红”,书上对于“先兆流产”的描述让我胆颤心惊。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来到医院做进一步的B超检查,谁知结果竟然是“妊娠中断”!医生建议我尽快做“引产”。我当时就给“打”懵了,呆呆地在医院坐了很久。老实说,我不相信这个结果:我和丈夫每年一次的定期检查都说我们的身体很好,丈夫还特别在这期间减少了烟量,我相信由我们健康的种子“培育”出来的一定是个健康的宝宝。而且,由上个星期验孕到现在,我并没有什么身体的碰撞或损伤,为什么就得到这样的结论?回家和丈夫商量后,我们决定不理睬医院的检验结果,再等几天到其他医院再做检查。漫长的十天过去了,另一家医院的检验报告讲“胎儿的生长正常、活跃”,考虑到我仍有见红现象,医生建议我进行安胎。你的小命就这样被保了下来!

在接着的八个多月里,我又不断地被诊断有频发室性早搏、高血压、严重水肿,是个十足的“高危产妇”。但是,每次你强劲的心跳和活泼的胎动,都使我怀着坚定的信念----我要这个活生生的小生命,我相信他是健康的;只要他健康,什么样的危险我都不怕!而且,因为工作的需要我还驮着四个多月的身孕前往成都组织公司一年一度的特约经销商大会,期间还来到乐山,膜拜了世界上最大的佛像之一的乐山大佛,并深深地被这伟大的创举而打动。

你是剖腹产出生的,是医生考虑到我的身体情况,和医院的需要而建议采取的“最安全”的方法。谁知意外再次发生:手术中你因为吸入羊水而出现“轻度窒息”,我还没有来得及抱你一下,你就被送进了儿科的“恒温室”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护理,而且这一分别就是整整半个月。我手术两天后完全清醒时才发现我们并没有象其他的母子一样“同室”,才被告知所发生的一切。我自责、我内疚,为什么不能给你一个健康和平安的开始?!我颓废、我懊恼,为什么从你生命起点就要经历这么多的波折和考验?!我曾一度灰心丧气,但当我前往“恒温室”隔着层层玻璃看到头上、手上插着针管却用劲全身气力吸吮着奶嘴,转眼间喝完了护士给你冲的奶粉,我不仅为你这个小生命那种强烈的生命力重重地击醒了——我竟然连出生才几天的婴儿都不如,怎么可以轻言放弃!我不再只是躺在病床上了,而是一天几次地练习走路、恢复体力,好让出院后的你有一个健康的母亲陪你一起成长!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选择


一、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范围

在人类知识范畴中,由于知识组织和分类的需要及知识自身的特性,形成了一定的学科或领域。人类所创造和积累的这些学科或领域知识,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全都具有某种意义与价值,因此,或多或少地具有掌握的价值。但其范围极大,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学校教育的时限都决定了这些知识不可能都进入课程之中。因此,教给儿童的知识必须是在广泛的知识中加以选择的。同一学科或领域的课程可在不同的年龄段教育中开设,但不同的年龄段课程的内容是有差别的。幼儿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不同于小学及其它年龄段课程内容的选择。这种不同主要在于幼儿园课程内容应是具有启蒙性的、最基础的、最具体的及可直观化的。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知识:

1.社会学的知识:如社会机构、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社区、社会变迁,民族、社会制度等。

2.伦理学的知识:如基本的伦理关系,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

3.地理学的知识:如行政区划、国家、世界等。

4.经济学的知识:如商品、货币,价格、买卖,劳动与利益等。

5.文化学的知识:如风俗习惯、民间文化、艺术样式等。

6.心理学的知识:如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各种态度及情感、人的行为等。

7.历史学的知识:如人类生活的演进,民族、国家的发展,社区的发展等。

除了以上几个学科的知识外,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还涉及不少其它学科的知识,在此不一一罗列。这些学科的知识是以一种变化了的方式进入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中的。所谓变化了的方式,是指这些学科中最粗浅、最基本的知识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重点,并且这些知识是以一种综合的、与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出现在社会领域课程之中的,它们的学术性、学科性及理论性已基本隐去,形成一种科学性和启蒙性相结合的体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范围除了相关的学科外,还有广泛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相互作用,它们对幼儿情感——社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社会生活当然地成了社会教育内容的重要源泉。

二、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如何选择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哪些问题?这就涉及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选择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除了前述知识体系(文化)上的考虑外,主要依据有:

1.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目标

任何课程,都有一定的目的,不管它是整体的课程,还是领域的或学科的课程。课程目标是课程系统运行、课程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目标必然地成为一切课程活动的指针,选择课程内容,作为课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必然地受到课程目标的指导和制约。

由此可见,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社会教育目标规定了社会教育活动所应达成的具体结果,而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为实现这一结果服务的。因此,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努力避免对教育目标的遗漏、偏倾及无效重复,而应力争使所选的课程内容能最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2.社会

社会作为选择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依据有两方面含义:

一方面,社会现实是选择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基础依据。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生活现实,幼儿是通过现实生活及其表象来增进社会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完善社会行为的。社会生活现实与幼儿的情感——社会性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无数事实表明,与实现生活越紧密的内容,越容易被幼儿掌握。幼儿对社会机构、社会成员、社会现象和社会文化的感知、理解,无不通过具体的社会生活。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是一门关于人和社会、文化的课程,离开了社会现实,这一课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第二,对幼儿来说,社会生活现实是使社会教育课程中的学科知识具有可接受性的重要条件。因而,社会生活现实进而又成为学科知识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即一切尽可能贴近幼儿社会现实的学科知识有更多进入社会教育课程的可能。社会生活现实作为一种不断延伸、不断扩展的载体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体进入课程之中。

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是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从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社会理想到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从社区中各种物化的社会产品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在产生或大或小的变化。社会领域课程的设计,尤其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了解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使课程内容真正成为反映时代、反映社会的内容,使课程内容起到引导儿童主动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的作用。如当前社会发展中,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社会一系列的变化,如何对待利益,如何对待友情,如何面对危机,如何竞争与合作,如何确立人生理想等方面的问题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幼儿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并将继续产生这种影响。在当代,世界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变化的一极是冷战消除,各国间合作增加,由科学技术支持的世界文明正在迈向新的更光明的前景;变化的另一极是世界各国贫富越来越悬殊,发展不均衡,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负面效应,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凡此种种,社会、世界的变化应该作为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把人类对社会和世界发展的美好愿望以及人类对自己缺乏理性的行为的反省,以一定的形式反映在课程之中,通过教育,使人类的下一代更珍惜社会、自然,热爱这个世界,并为这个世界——“地球村”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3.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幼儿发展为依据,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的能力,制约着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幼儿阶段,幼儿所拥有的生活经验还相当有限,主要涉及家庭、幼儿园及常见社会机构的生活经验,而幼儿的学习能力正在发展过程之中,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抽象思维水平还没有得到发展。因此,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内容应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适当扩展,并以各种可感知的方式呈现,以扩展幼儿的经验。

其次,幼儿的经验和发展,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在选择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到这种结构,考虑到幼儿教育和发展的不同侧面。幼儿有多种多样的经验,也有多方面的发展,在情感——社会性领域的发展中,至少涉及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方面,不同的课程内容对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只有具有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协同发展的内容才是最有价值的。但是,不可否认,不同的课程内容对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并不是等同的,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一定要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发展的不同侧面,使课程内容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以上是社会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方面,在选择社会课程内容时应加以充分注意。在此不一一叙述。总之,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一项很重要又很复杂的工作,应充分加以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0年召开的欧洲地区各成员国教育部长第三次大会专门讨论了课程内容的问题,会议指出,“课程内容的确定问题大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和迫切,现代世界和其中发生的各种迅速变化向教育体系提出日益增多的要求”,“如怎样为每个科目选定最基本的、首要的内容和较次要的内容,以便赋予课程一种最低限度的‘生命的希望’,并避免过于频繁而仓促的修改?”“怎样组织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和修正而不致损害教育过程的必要的延续性?怎样在大众带来的信息增殖及其影响的情况下涉及课程内容?”①这里就涉及了一些我们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西方学者费尼克斯针对知识爆炸等现实,提出了选择课程内容的几个建议性标准②:

1.教学内容必须来自有组织的学科

2.必须选择能够说明学科有代表性观念的内容

3.必须选择能够说明学科探究方法的内容

4.必须选择能够唤起学生想象的教学内容

以上建议很显然对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尤其是第3、4条。当然,通过前面的叙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对第1、2条建议的使用必须谨慎,因为,作为针对中、小学课程内容选择的建议往往不能完全适用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在充分考虑幼儿园教育及幼儿发展特点的前提下,我们愿意补充两条建议:

第一,生活经验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和依据。

第二,儿童能与之“对话”的学科知识才有引入课程内容之中的价值。

这两条建议的用意是明显的,核心之点是从幼儿出发,从幼儿的生活出发。

①S·拉塞克、G·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

②托斯顿·胡森、维纳尔·波斯特尔威特主编,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

父教缺失让孩子终生缺“钙”


尽管双亲家庭也有父母不尽责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有健康成长的,但这些个案和数据也充分说明我们要充分重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父亲可以帮助孩子确定性别角色,尤其是男孩。男孩子从父亲身上得到的是一种男性应该如何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模式,例如男孩在四岁前如果失去父亲,他们就会缺乏男性化气质,在性别角色发展中倾向于女性化。此外,父亲还可以促进孩子认知的发展和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

中国人常说“父爱如山”,深沉而厚重。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当扮演领航灯塔的形象,而不是一言不发的缺席者。对于男人来说,做父亲也应该是事业的一部分。没有父教的孩子缺乏纪律教育和监督的机会。

现在有些母亲经常在孩子面前贬损丈夫“窝囊、没本事”。父亲的权威性没有了,榜样就倒塌了。儿童的文化是模仿文化,学习是观察学习。有教育意识的母亲应该在孩子面前尽量维护父亲的形象。

什么是社会性智力


“妈妈,那个孩子为什么哭呀?”

“是呀,不知为什么哭。”

“哦,我明白啦。他迷路了。”

“你怎么知道?”

“因为他只是一个人哪。”

“也许他在等他妈妈。”

“不对,你看他很着急的样子在哭。”

“是呀,很伤心的样子。”

“他好像在找什么人?”

“如果是你,你怎么办呢?”

“我去找警察。”

“不错,可是对警察说什么呢?”

“我说,我迷路了。我的名字叫阿陵,今年五岁,……”

儿童的心理分析:

这位阿陵,有相当高的观察力。为了判断孩子是否迷了路,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收集着各种可以当作论据的事实。“那个孩子,一个人在哭,一定是在寻找爸爸妈妈”。这是他按小孩子的想法做出的推测。

根据别人的行为,能推测其心理及原因,并能够做出正确理解和正确判断,这就是智能在发挥作用。像这种能猜测出别人的心理,看出别人的行动,在人际关系中发挥作用的智力,叫做“社会性智力”。

阿陵具备的这种特殊能力,是将来能与人融洽交往或领导别人的能力,是在人际关系中能发挥有利作用的个性能力。

妈妈的高招:

阿陵母亲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她让孩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大人做出回答之后,孩子的思考力就得不到提高和发展了。

特别是问孩子:“你怎么知道?”让孩子思考其原因、现由,这种教育方法是非常好的。看到别的孩子的行为,让自己的孩子去思考、推测其原因,是提高和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智力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家长在孩子做过各种思考之后,最后再问上一句“如果是你,你怎么办呢?”让他设身处地,思考措施和对策,这也是极好的方法。教给孩子应该怎样做是再简单不过了,可是这样一来,就抹杀了孩子思考的积极性和必要性了。

人际关系的思考能力,有利于将来导向社会生活上的成功。这是靠被动式的学习理论和灌输知识等教授法培养不出来的。关键在于要通过孩子本人的实践和体验。

工作or孩子哪个更重要?


自从上幼儿园起,孩子就算开始融入社会生活了。每学期开学一次家长会,六一、十一、元旦联欢会,中间还会有家长开放日、运动会等,幼儿园都会邀请家长亲自参加。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关系,不得不缺席这样的活动,当时可能并不觉得有什么重要,可是偶有一日,可能会突然发现,请一次假参加一次这样的活动,真有那么难吗?

孩子幼儿园组织活动我与他爸爸由于工作忙,很少参加,昨天孩子说每次活动别的小朋友都是父母参加,只有他是姥姥。希望我与他爸爸去一次,因为幼儿园明确提出希望是孩子父母去!我说工作忙。他说要不你去一会,再把我转给其他小朋友的家长。我听了真的很惭愧和心酸,因为上次活动,由于我和他爸爸没有参加,是姥姥去的,但是他姥姥要参加什么会议,参加一会就把他交给别的家长了。我发现由于我一直以来认为幼儿园每次组织活动都是工作日,还要求父母参加并且比较频繁,好像父母在家没事一样,所以我并没有给予重视。但是我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今天早上一起床孩子就说:妈妈周五的活动你陪我去!我实在太难受了,发现一直以来很失败,所以明天一定去!

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做得还可以,但是现在发现自己真的应该作检讨!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重视和交流!

网友意见——

uttamama一定要去,工作就那么重要吗?一天假都不能请?

很爱光头妹当然孩子重要了,孩子的成长只能经历一次啊!谁也说不好,如果你不去对他的影响会有多大。现在孩子打预防针、体检,我和她爸必陪着。以后六一、娃生日、开家长会、孩子上学中的需要,我肯定都会请假陪着。陪不了几年,娃就不再需要我们的陪伴喽!

一弛他妈想明白就好,拼命工作为的啥啊?不就是为了家人更好地生活嘛!孩子的成长最重要,如果光为了工作挣钱而错过了欣赏和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太不值了。钱是为人服务的,不能因为工作因为钱而放弃更重要的亲情。

雨天普洱茶上周五孩子幼儿园有一次公开课,40分钟的科学实验。我的车限行,孩子爸说算了,别去了,不是家长会啥的。但孩子跟我说的时候,挺认真的,希望我去。最后我还是去了,去的时候稍晚了五分钟,进教室的时候,发现孩子就一直向后180度扭着脖子在人群中找我们。看见我们之后,给了一个极灿烂的笑脸,才转过头去开始上课。孩子的要求很简单,很简单就能让孩子如此快乐,我为啥不去这样做呢!

远儿妈妈我家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是经常会有活动。老师会说让父母来参加,孩子也希望父母去,因为有时有亲子活动,姥姥、姥爷岁数大,不能带他一起玩,他会不高兴。基本上是开学一次家长会,六一、十一、元旦联欢会,中间还会有家长开放日、运动会等,每次都要半天。有时间能请假还是尽量去吧!

z_lightstar我儿子的幼儿园要求家长一起去。我和老公都决定要请假一起去,这是必需的。

fengfx0000公开课我没去,但是这次圣诞节汇报演出我去了,孩子非常开心!以后要求家长参加的,我一定会去!

dawnguoxm我也是每次都去不了,因为我们领导对员工请假很反感。不光是扣钱的问题,会长期有阴影。所以我们也经常是姥姥去。没办法。

天炜妈妈必须要去的,和孩子亲近的也就这么几年,等到孩子长大了,你想跟着去人家还嫌你烦呢!

专家指点

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儿童心理专家金利波表示,其实不仅是职场妈妈,包括全职妈妈也会遇到这样的选择难题。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和孩子沟通,并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无论妈妈去不去参加宝宝的活动,妈妈都是爱他的。

金利波说,父母由于工作关系无法每一场活动都亲自参加也是正常的,但是事前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很好地表达:妈妈或者爸爸很愿意去,但是很遗憾,由于工作或者什么原因不能去。同时父母还可以祝福孩子:即使爸爸妈妈不去,你也一样很快乐!此外,父母还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去与不去都是正常的,都是爱他的。要让孩子明白,无论父母去不去参加自己的活动,他都能获得快乐,而这种快乐不是与父母捆绑在一起的,是要他自己去获取的,因为父母永远不可能做到孩子一召唤就能立即到场。金利波还强调,其实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强,面对这样的选择难题,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尽情享受这个过程,回家告诉家人自己的快乐,与大家分享是一件更快乐的事。

金利波建议,其实父母也不必为难自己,幼儿园那么多活动,每次都参加也是不现实的。可是父母可以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有选择地参加一些。一次都不去或者每次都委托老人去参加,这种行为也是有所欠缺的,父母可以有选择地参加一些例如迎新年、毕业典礼等对孩子们格外重要的活动来参与,并明确告诉孩子,让他知道父母会参加自己的活动。

金利波提醒家长们,父母做任何事都与孩子进行沟通和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很多时候只是需要一个“说法”,需要父母将他们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父母则应该明确地让孩子知道,有时候爸爸妈妈的爱在心里,有的时候爱体现在行动上。

不可缺失的父爱(冬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现在的家庭犯的最大的育儿错误就是分工不明确,最多见的就是妈妈管着孩子的一切,爸爸负责养家,育儿专家指出,这是一种最不合理的分配方法,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父亲在孩子的生活中占什么样的角色!

一、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育。

许多调查材料表明:缺乏父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育要差。父亲长期不在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亲子网

二、有利于孩子人格健全。

母性教育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全面的。母亲的细腻、温柔、善良,有利于孩子“柔”的性格成长。但父亲的勇敢、坚强、果断,有利于孩子“刚”的性格形成。刚柔相济才是健全的人格。有人认为男孩子由父亲带,女孩则应该由母亲带,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如果只实行母性教育,那么男孩子就很难以父亲为楷模去开始他男性生活之路;女孩子就很难了解男性的生活状态

三、有利于孩子对生活的全面体验。

如果一个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儿国,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一个人形成畸形性格,与他儿童时期对世界的片面观察有密切联系。母亲更容易溺爱、迁就孩子。父爱则相反,是一种深沉、严肃的爱,父亲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未来。失去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意志薄弱;长大以后,碰到一点问题都会不知所措。

至于父亲怎样教育孩子,我认为主要做到:以身作则,创造环境,沟通交流,期望鼓励。

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造环境则没有引起很多人足够的重视。孟母三迁,讲的就是环境的重要。很难想像,一个在麻将桌旁长大的孩子,以后不爱打麻将。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培养孩子的交际、表达能力和民主的习惯。成功的人都是鼓励出来的,也是父母期望出来的。亲子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小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双方共同的协助,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的推给父母这是一种很错误的做法,希望家长们在看了以上的文章之后,能够明确的分工,不要将责任全推给了家长!

应该让孩子适应生命的长跑


“慢养”关键词:

耐心、信任、目光长远

“慢养”的前提是耐心。家长要抛弃急功近利的浮躁,让孩子得以享受童年的快乐,给孩子体验挫折与失败、自己找到正确方向的机会。

“慢养”的基础是信任。即使目前孩子的表现不如父母的心愿,但要相信孩子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摸索。

“慢养”的策略是目光长远。家长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的起跑点,帮他找到自己成长的力量,和孩子一起赢在人生的终点。

给孩子多一些空间

描绘人生蓝图

黑幼龙有3个儿子和1个女儿,4个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儿子在外面跟同学打架,女儿小学期间就忙着化妆、交男朋友。没想到长大后孩子们都上了大学,还都是世界名校。如今回顾那段艰难岁月,黑幼龙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像传统的家长那样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而是选择了“慢养”。黑幼龙相信“孩子是慢慢养大的”,面对他们的缺点、错误,他从不简单打骂、斥责,而是本着“支持与包容”的原则耐心与孩子沟通;有时甚至放手让孩子们犯错,这样他们才能切身体会到错误的后果。

黑幼龙认为,父母管得太多,孩子没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对成长反而不利。而且家长不应该用一时的状况来判断孩子的未来,现在小孩功课可能很好,不能保证未来就会功成名就;现在孩子功课很烂、留级,将来他也许会成为一个很杰出的人,不要现在就替孩子的一生下定论。孩子的教育应该要慢慢来,给他们多一些空间,让他们慢慢描绘自己的人生蓝图。

家长困惑:

“起跑线”是父母

难以逾越的心理门槛

菲菲今年读小学一年级了,对于菲菲的教育问题,菲菲妈心里一直很纠结:一方面,菲菲妈很想孩子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下健康成长;可是另一方面,看到身边大部分的孩子都在上各种兴趣班,她又感到无比的焦虑。到底应该给孩子“增负”还是“减负”?菲菲妈感到非常矛盾。“我也常常劝慰自己,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应该是父母最看重的事情,而不是看待一时的排名。但是每想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我又无法释然,那条无形的‘线’是为人父母者难以逾越的心理门槛,我担心因为自己的‘慢养’、‘放养’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青春期

“不管”比“管”更难

“‘慢养’的概念听起来固然好,但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不管’比‘管’还要难!”邓琴对读初二的儿子总有操不完的心:儿子超过了正常的时间还不到家,她担心儿子去网吧,不停地给儿子打电话;儿子上网聊天,她担心儿子网恋,偷偷查儿子的聊天记录;儿子偶尔测试成绩不理想,她赶紧给儿子找家教……尽管很累,但是邓琴却认为:“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任何的闪失都有可能造成一生的遗憾,如果‘不管’,那种心理上的煎熬比‘管’更辛苦。虽然孩子可能因为‘管’而少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但至少能保证他的成长不偏离正路。”

专家观点:

人生是长跑,

“起跑线”和“转折点”都重要

“孩子的教养包括教育和养育两个部分,前者针对技能成长,后者针对心性、人格,两者必须结合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健康的全人。”广州三木心灵动力研发中心首席心灵导师马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所谓的‘慢养’更多针对的是心性培养,这些内在品质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

马宁曾经接触过一个个案:一个22岁的孩子,在国内成绩非常优异,去了国外,发现自己的语言关过不去,突然心理落差极大,开始担心自己不能如期毕业,会让父母面子过不去,后来竟出现幻觉、幻听等严重的抑郁症状,只好中途回国。

“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还要关注有能力‘赢在转折点上’。人生是一场长跑,不应该只是拼命读书,赢了上半场,下半场就没有了持续力。”马宁说。

“慢养”≠“放养”,

关键在于尊重孩子本性

在马宁看来,所谓的“快养”和“慢养”,并不是绝对的。马宁说,在我国目前的阶段来说,社会竞争较为激烈,要求个体尽可能把自己最好的特质展现出来,“快”也有“快”的必要。因此家长在孩子的心性培养上要“慢”,但在技术速度的成长上要“快”。“慢养”,是允许孩子以他力所能及的速度成长,但不代表没有速度的挑战。

马宁说:“我看到有的父母‘慢养’变成了‘放养’,导致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对竞争、害怕竞争,或者因不知如何竞争,反而变得更加急躁。所以,无论何种教育理念,如果没有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本性,一旦变得绝对化,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枷锁。”

因此,家长们应重视教育方式,只有合适的方式才能教育孩子的,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