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在短期内不能完全改变,考重点大学仍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家长们都想把孩子送进升学率高的学校,但是学校的好坏并不是针对所有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的个人发展和性格的不同,我们应该给他们选择适合他们的学校而不是一定要好的学校。

学校环境中有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之分。物质环境指的是学校的校园校舍、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运动场地等。精神环境指的是学校的校风、教学质量、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学水平、班集体的风气、班内同学间的关系等。

一个教学质量中等的学校,对普通孩子是合适的学校环境,而对超常少年则是不利的学校环境。某些学校里个别教师师德素养差,有主见、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孩子不会受影响;没有主见、心理脆弱的孩子,就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导致害怕老师、害怕这个老师的课,最后逃这个老师的课。

一个自主性、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在和同班同学交友中,既可以学到他人长处,还可以帮助比自己差的学生;相反,一个内向、懦弱、胆小的孩子,与同班同学交友,和好的同学可以学好,和坏的同学就会学坏。

成绩中等的孩子,进入“好”学校并不一定是好事。“好”学校的教学进度安排,往往比一般学校都快、学习任务重,中等成绩的孩子在这种学校会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心理压力大,最后导致孩子成绩下降。即使孩子有一点儿进步,但由于这种学校整体水平高,孩子的微小进步显示不出来,孩子的名次仍旧靠后。这样会直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中等成绩的孩子进入一个中等水平的学校,他可能始终处在班级的前列,心理上会经常产生成功后的喜悦,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社会环境很无奈

一个心理素质好的孩子,一部差的电影、一个坏的朋友,并不会给他什么坏的影响,他有自觉抵御的能力;一个心理素质差、自觉性差的孩子,一种好的社会风气、一本好的小说,也难以给他产生好的影响。

所以,要教育好孩子,不要和孩子一起去埋怨学校,也不要去埋怨社会,而应该从提高自己孩子的社会免疫能力、提高抵御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入手。本网站小编总结:在孩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不可太快,在一段时期主要形成学习和作息的习惯,强迫孩子马上进入学习的状态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在选择小学时可以选择校风好,注重孩子能力培养的学校,不要宝宝让过早的感到升学的压力。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公平对待每个孩子


子女多的家庭,父母能否表现出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的态度,对手足感情的培养和家庭成员的和睦有很大影响。古代的育儿理论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曾有“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认为父母平均爱心对待每个子女是很难做到的事。

孩子多时,难免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因此孩子之间也有不平等现象。一些孩子因此对父母记恨在心,小时候形成的阴影会笼罩一生。确实,当子女比较多时,父母对长子投入的关爱最多,排在其后的兄弟姐妹出生时,因为父母已经有了育儿经验,每天忙于挣钱养家,许多事情就不太在意了,因此对他们的照顾会有些忽视。家中的老么出生时父母的年龄比较大,经济也相对宽裕,给予的疼爱会更多一些,再加上中年惜子,有时候对他可能特别宠爱。因此中间的子女可能会感到不平等,会形成忧郁、排斥的心理。一些心理学家针对多子女的家庭进行调查,认为家长对子女的关爱程度是两边高、中间低,呈马鞍状。

虽然父母对子女的疼爱程度不一致,但孩子们却希望爸爸妈妈能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所以,为人父母就要留心自己的言行,千万别因为一些日常小事而伤了孩子的心,这种心灵上的阴翳会对他们的一生造成影响。

睡的时间长不代表睡眠质量好(本网站编辑)


前言:孩子们正在长身体的状态,以前的教科书里也学过如果梦到在天上飞,这种现象称作生长现象。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也要保证睡眠质量好。如果睡眠质量不好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发育。最近有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学习成绩也是相关的。

睡眠质量好成绩才能好

专家表示睡眠健康问题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几乎有70%-80%的受访者都或多或少有睡眠问题。通过测试发现,无论从睡眠时间,还是睡眠质量来看,成绩前十名的孩子中,超过80%的孩子都能保证良好的睡眠。

睡眠不好 孩子易与老师同学起冲突

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睡眠时间充足,平时就寝时间比较早。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睡眠焦虑,睡眠呼吸障碍,白天嗜睡的儿童学习成绩明显差。另外,平时睡眠时间越少,睡眠质量越差,儿童在上课时听讲和学习的注意力就越差。

另外,睡眠质量越好,学习动力就越高。平时睡眠时间少和睡眠质量差的学生,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不好,集体活动的团体协作能力差。睡眠不良使学生坏情绪爆发的阈值点降低,难以控制冲动和听从指挥,儿童的控制冲动性差,容易与老师和同学发生冲突,导致学校关系差。

本网站小编总结:为了保证睡眠质量在睡前一小时给孩子泡个热水澡,在床上给他们讲讲小故事,不要喝太多的水和做剧烈的运动。同时屋内的光线应该尽量的暗,如果刚开始单独睡的孩子害怕,可以留一个小灯让他们有安全感。

让宝宝快乐的度过每个周末


她们把孩子交给奶奶或外婆照顾,在完成生育大计后再战职场,只有在双休日才能和孩子团聚。关于“周末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利弊,大家褒贬不一,为此,我们约请几位家长撰文,以飨读者。

隔代亲怎能替代母子情?

外婆:胡新秀,58岁,退休干部;外孙年龄:4岁。

现在的年轻人真会赶时髦,就连教养孩子这种事,也都刮一样的风。我们院里好几个退休干部都成了孩子王,专门照管孙子外孙,如今连我闺女也成了“周末妈妈”,平时把孩子“寄存”在我这里,自己忙于工作,只有在双休日才有时间带带孩子。

年轻人既要干好事业又要管孩子,确实不容易,我也深有体会,当初我在偏远乡镇工作,与爱人两地分居,女儿只有1岁半的时候就被我送到了娘家。当时交通不发达,直到过年时我才能去看女儿。分别大半年时间,女儿已经不认得我,我临走时她还使劲拉着外婆的手,不让外婆送我。直到现在,想起这些我心里还觉得愧对她。那么多年没能和女儿在一起享受母子亲情,也是一大憾事。

如今女儿工作忙,女婿又在外地发展,虽然我不赞成女儿做“周末妈妈”,但实在是迫不得已。为了顾全大局,我只好替他们带着外孙。幸好女儿对孩子的教育和健康都非常关心,也特别注意交流感情。每天晚上,无论多忙,女儿都会打电话跟小外孙聊聊天。女儿还自己录制了十几盘故事磁带,让外孙每天晚上睡觉前听听磁带,“枕着”她的声音入眠。

每到周末,女儿回来后我就大撒手了,让她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照顾孩子,让母子俩好好享受周末的“二人世界”。

现在,女儿的事业发展不错,小外孙与她的感情也很融洽。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觉得孩子最好由父母一起带,如果非做“周末妈妈”,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多与孩子相处,利用节假日多做补偿。

别嫉妒孩子“黏老人”

妈妈:湖南省衡阳市钢管厂大栗新村小学教师易云燕,32岁;宝宝年龄:1岁半。

自从当了教导主任后,妈妈心疼我工作太累,提出帮我带儿子。周末去娘家接儿子,已成了我生活的固定模式,这种一周只有两天的“接管”生活,让那些整天都得操心孩子吃喝拉撒的同事们羡慕不已。可她们哪知道我的苦衷呀!

中年得子,对儿子格外关心,可他却和外婆最亲,每次临睡前,必定吵着要外婆“陪睡”,有时梦中还喊着“外婆”。虽然我心泛“醋”意,但也明白,孩子只和他呆在一起时间长的人最亲。最头疼的是双休日带儿子回家,他对家里的不适应,稍有不慎,儿子就会发烧咳嗽。每当这时,我便觉得亏欠儿子太多了。

虽然我为他买了许多玩具和书,但还是不放心老人对儿子的隔代教育。由于外婆外公的过分宠爱养成了他的“霸王”作风,有一次抢邻居小朋友的玩具,还抓破了人家的脸,我生气地教训了他一顿,妈妈却责怪我不爱儿子,虽然我努力地想纠正他这个缺点,但一送回外婆家,他又故态复萌。

一直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周末我总是尽量推掉应酬,有时备课和写论文也只能等儿子熟睡后再提笔。即使这样,也总觉得亏欠儿子,很羡慕能每天都陪伴宝宝的妈妈们。

周末妈妈,实在是无奈的选择。那就好好利用周末时间陪宝宝快乐的度过每个周末吧!

纪律和管教对孩子学校生活的影响


学校的管教,跟家庭管教一样,从来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哪怕是很多很多年以前的教师,在当年那种一所学校只有一间教室,教师的权威远比今日为盛的情况之下,他依然必须面对纪律与管教的问题。有些老师总是比别人更受学生喜爱,还有些老师则因为他的天性而往往要比别人更爱管束自己的学生。

而令,我们所面临的纪律与管教的问题,比过去要远远严重得多,、尤其是大城市的学校。这些问题不仅仅包括放学之后对学校公物的大肆破坏,更包括了全国各地学校的各种暴力行为。这些暴力行为不仅仪对其他同学,更对老师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我们必须承认,由于我们所跟踪研究的青少年学生大多就读于中产阶级的公立学校以及私立学校,所以若要在这里讨论普通学校的状况,我们显然无可置喙。根据1978-1979年度的统计数据,当年所收到的各种呈报当中(毫无疑问还有很多学校暴力事件没有呈报上去),至少有110,000名公立学校的教师遭到学生的人身攻击。而这个数据,跟1977-1978年度的数据相比,提高了47%。

但是,我们仍然愿意建议,学校最好能够首先帮助那些学习相对吃力的、成绩一败涂地的学生,使得他们不但能变为成绩更好的学生,而且变为活得更有信心的人也就是不再让学校头疼的人。

过早的开发孩子的智力并不可取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成长的前4年,要发展出一生50%的学习能力,构建主要的学习途径,以后的学习就是以此为基础的。但是,这部分最关键的学习能力,绝不是通过学习认字和数学这些抽象知识培养出来的!

孩子在婴幼儿阶段,需要完成包括:感官、语言、大动作和细微动作、秩序、社会规范等很多方面的探索和学习,孩子的感官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细小事物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都会在这个时期到来。

所以,孩子要“学习”的东西其实是很多的,也是对一生发展最至关重要的,而这些需要通过真正属于他们的“游戏”自发地去学。所以,不让孩子提前学识字和数学,绝不是“不学无术”的放养!

科学家们研究和发现孩子的敏感期,是在客观的条件下,基于大量的观察和实践得出来的。而我们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包围在数字、文字这样的抽象符号中间,——经常可以看到家长抱着小婴儿,手指某个文字或是数字教孩子,这样的环境下,不是孩子的敏感期提前,而是因为让孩子提前接触了大量的抽象符号,同时,孩子的身边没有符合他实际年龄需要的环境配置,从而出现提前对抽象符号“感兴趣”的现象。

我们不否认有神童的存在,在这里不是探讨神童的话题,而是针对大多数普通孩子的正常发展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过人,但是,过早的智力开发和抽象知识学习,真的就能让孩子具备领先的优势吗?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作用呢?

一、过早的抽象学习,阻碍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

孩子天生就会对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会尽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发现周围的事物。当孩子还没有对真实世界具备足够的观察和体验时,如果过早地进行抽象知识学习,会把孩子的注意力人为地转向对抽象符号的关注,从而丧失很多在真实世界中的体验和思考。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叫毛毛(化名)的孩子,2岁就学习了数学和文字。毛毛不管在哪里,他的注意力总是停留在数学符号和文字上。走在路上,他只看路牌、公共汽车上和广告牌上的数字和站名,在小区玩耍,只看健身器械使用说明上的文字和数字,几乎不去关注其他的事情。在毛毛画的画中,只有数字,没有其他的内容。在本应运用感觉器官充分体验真实世界的时候,他的思维却过早地被抽象符号束缚住了。

如果反过来,让孩子经过对实物的充分体验后,他会自然而然地上升到对符号和抽象思维的理解和认知,而且孩子整体的思维体系,在前几年中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孩子能够结合身边的实际去展开学习,是孩子发自内心的需要,学习的兴趣高、效果好。

二、过早学习抽象知识,还会带来三个负面作用。

有的妈妈觉得:“快乐学知识与符合孩子天性的玩耍并不矛盾啊,两方面都重视不更好吗?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到对立面呢?”。虽然学习知识的过程可以设计得很有趣,但是,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提前学习,除了前面说的弊端,还会给孩子带来三个负面作用:

1、过早的读写算活动,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尽管这些知识性学习的过程,可以设计得很有趣,但是,抽象的智力学习本身,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活动,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紧张,需要消耗孩子很多内在的能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正常发育。

正常的孩子也会常常得病,比如感冒,这是孩子建立自身免疫力的一个过程,但是,孩子会很快痊愈,而且病愈之后会更加强壮。然而,相比之下,智力开发过早的孩子,由于内在能量被大量消耗,会更加容易感染疾病,身体素质更差,心理上也更加脆弱。

2、过早的智力学习,会影响孩子其他能力的正常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需要并行发展。由于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于强调某方面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过早进行智力学习,孩子的其他能力,比如音乐才能、运动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和损害。

3、实际感觉经验不足,会带来情感方面的问题。在抽象学习之前,孩子需要充分接触真实的世界,通过大量的游戏和运动,来发展他们的感觉器官、大脑以及运动系统的协调。提前的抽象学习可能造成孩子感觉经验缺失,这将破坏人类天性中的爱、兴趣、好奇心和同情,从而可能会导致:冷淡、孤僻、漠不关心、迟钝、缺少同情心和麻木不仁。

由此可见:超前智力开发,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让孩子自由的成长,不要对您的宝宝拔苗助长。

孩子能写会算不代表真正理解


近日,四川某幼儿园大班老师郭玉晗颇为无奈,有家长来校反映,上了一个学期,孩子会写的字太少了。

郭玉晗称,其所在的幼儿园提出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上总是落实不下来。“家长看到孩子会写字,会算数就高兴得不得了,看到孩子什么都不会就觉得幼儿园失职了。”1年来,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给她的印象大多是“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能提前学习知识,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懂得更多。“孩子会写字、会运算,并不代表他真正理解了。”对于家长的质疑,郭玉晗苦口婆心,但成效并不明显,“家长要么是不能理解,要么能理解但做不到”。

可是以她亲身任教的经历来看,提前学习对孩子的影响弊大于利。

早在刚任教的时候,她就发现,类如“蛇”、“藏”这些小学二三年级才教的复杂汉字,现在已出现在幼儿园教材里了。“孩子手指发育都不完全,这么早就开始学这么复杂的字,孩子无法正确理解,也不利于以后对写字姿势的矫正。”郭玉晗说。

有一次,她教孩子们认日历。讲到年、月、日、星期几、阴历、阳历怎么看的时候,不少孩子都觉得太难,看不懂。孩子皱着眉头的样子让郭玉晗印象深刻:“也许,长大一点,这些东西接受起来会更快。提前教了,孩子所花费的时间和脑力都太大。”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其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有这样的表述:学前教育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但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和郭玉晗一样认为现在的教育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老师和家长不在少数。

广州市某小学老师“大羽妈妈”在博文《提前教育让小学老师苦不堪言》中,便讲述了她的一段教学生活:

在她刚接手的班级中,全班30个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开学没几天,大部分家长就反映: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本孩子在幼儿园大班时便学过了,还有一部分家长说他们孩子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初中程度。

果然,上课时,“大羽妈妈”发现,一些学生不认真听讲,表现出厌烦的样子,扰乱了上课气氛;一些学生听不懂,变得缺乏自信。她只好采取分层教育的办法,为迎合“尖子生”加快上课进度。为鼓励“中下层学生”,又不得不把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

“深深地感觉到现在的孩子超可怜,没有我们童年时期的那种美好回忆了。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失去了更多。”一位网友看后留言感慨道。

学习成绩并不是孩子的一切


问题不在手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

刚刚上初中的小红总是为了自己的成绩苦恼,因为她已经非常的努力了,可是她的成绩还是总在及格的边缘徘徊。爸爸妈妈也十分的焦急,总是不断地督促小红要努力学习,而且总是将她的成绩和别人的进行对比。

小红自己也非常着急,可是越是着急,父母越是督促,她的成绩就越是不好,渐渐的小红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终于在一次父母的责骂后小红留下了一张字条:希望你们可以再拥有一个聪明的孩子。爸爸妈妈再见了。小红爬到了楼顶纵身跳了下去。

相信家长们看到这样的悲剧都会觉得非常的心痛。如果不能体会孩子的心理,一味的逼迫只能让孩子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行,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小刚的成绩一直就不很好,爸爸妈妈开始的时候非常焦急地督促他。但后来爸爸妈妈看到小刚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就觉得这不是简简单单督促就可以的。于是小刚的爸爸妈妈将小刚各方面的表现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之后,觉得小刚的表现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了。

一天妈妈来到小刚的房间,看到正在闷头读书的孩子,就对小刚说:乖儿子,妈妈知道你已经非常努力了。所以考试不要有什么负担,尽到自己的努力就好了。小刚慢慢地抬起头,眼睛里面噙满了泪水对妈妈说:妈妈,我真的是很努力了。可是成绩就是不好。没关系的,其实啊,并不是每个孩子的成绩都是很好的啊,在学习上不是很好,也许你有其他方面的特长呢,只是你现在还没有发现罢了。慢慢来不要着急。小刚感激地看着妈妈:谢谢妈妈的理解。爸爸妈妈不是一定要你考上最好的学校,只要你是努力了,考一所你喜欢的学校,学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就可以了。

后来,从小对汽车非常感兴趣的小刚报考了一所技术院校,因为他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也颇有些天分,小刚毕业后就直接被一所世界知名的汽车生产公司招收了,现在小刚父母觉得非常满意,而小刚也生活得非常开心,他也非常感谢当初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如果是个人的投入不够,那么家长要想办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果已经全身心地投入了,但成绩依然不理想,那么家长也不要过于苛求,人们常说上帝关上了一座门就会打开一扇窗。只要家长能够正确引导,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么即便没有很好的成绩也是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的。不要钻到成绩的死胡同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