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建议是,在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前,我们需要有耐心地先做一些功课,首先先检视一下我们跟孩子的互动方式,从中观察是否我们能解读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后,再选择适合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有些行为是从互动中学习而来

还记得在宝贝儿子Aidan出生后,我不断地餵奶、抱小孩,终于把背弄伤,压迫到神经,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復健、看秘医,那痛苦的经验让我不敢再抱小孩。在那之后,我都会跟Aidan説:「妈妈背会痛,不能抱你了,你可以自己走路或坐推车。」坚持久了,现在Aidan只要是跟我岀门,我们可以一起走好长一段路,他也不会要求我抱。

跟爸爸岀门却是另一回事,爸爸招架不住儿子的撒娇功夫,只好每次都妥协,养成了他出门都要爸爸抱的习惯,不抱还会发脾气。有一次爸爸受不了了,对儿子説:「爸爸好累,给妈妈抱好不好?」儿子竟回答:「妈妈背痛,不能抱。」然后转向爸爸继续耍赖,不肯自己走,爸爸最后还是只能投降,流着满身的汗把儿子一路抱回家。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跟妈妈和爸爸在一起的表现会不一样,或是在学校就可以乖乖坐着把饭吃完,在家却跑来跑去要人餵,这到底是为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孩子很快就学会跟谁在一起可以如何表现。我之前提到,分析了我们跟孩子的互动模式,才能知道要如何改变,但是有时需要先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

行为都有它的讯息

当父母看到孩子哭闹、打人时,通常第一个念头就是希望孩子能赶快停止他当下的动作。事实上,这些行为的表态不是重点,重点是其实孩子是藉由这些行为来传递他想表达的内心话,如果我们不仔细聆听,只处理那些行为,也许他当下会因为家长的处罚或喝止而停止,但是他的内心话没被理解,问题行为之后一定还会出现。那我们该如何「看懂」孩子的内心话呢?首先我们要先提升对孩子的观察敏锐度,所谓的观察敏锐度不是在孩子的行为出现后才开始注意,而是在行为还没发生前就要开始观察。这个意思是说,孩子其实都有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好比他爱抢别人的玩具,这一定不只发生过一次,有可能在他跟小朋友玩的时候都会发生,那么我们就要提醒自己要在这个情境特别观察孩子,从中理解孩子抢玩具的动机。我们先不要先入为主,认为孩子抢玩具就是因为想玩而已,有时候孩子确实有其他的塬因,好比有可能是因为本来孩子就在玩那个玩具,但是他离开了一下去拿娃娃时,回来发现别人拿了他的玩具,因而感到气愤,又或者是那个玩具太吵,孩子受不了,只能把玩具抢过来将它关掉。行为上,我们看到的都是孩子在抢玩具,但是背后的动机都不一样,这时候只要我们能明白孩子的动机,我们就能找到合宜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当孩子是为了要引起你的注意

我看过很多孩子,为了要引起爸妈的注意而试过各种方式,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又作出反应,无论是责骂或是关注,孩子都得到他想要的,那么孩子就学会了下次也要用这种方式来引起注意。有一回我去一个家庭拜访,那位妈妈为我準备了一杯茶放在桌上,我们在聊天的时候,他的两个孩子为了要引起妈妈的注意而去摇动桌子,让妈妈很气愤,只要孩子一摇动桌子,妈妈就会制止孩子,但是不到几分鐘,孩子又会重复一样的动作。我从中观察这个状况,发现孩子在妈妈对孩子有反应时,孩子是开心的,也证实了孩子是需要被妈妈关注的。过了几分鐘,孩子玩累了在一旁安静地坐着,我趁这个时候提醒妈妈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关注,妈妈虽然满脸质疑但还是照做,没想到孩子开心地坐得更直,接下来还去拿了书在妈妈旁边大声地唸给他听,我看到妈妈那惊讶的表情,于是我解释,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在孩子不乖的时候才注意他,造成孩子只学会用这种方式来引起我们的注意,父母要做的功课,是提醒自己要常注意那些好的行为和表现,孩子在被肯定后好行为会增加,坏行为相对的也会减少了。

要惩罚吗?

美国做了多项研究发现,惩罚不但没有效,还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很多孩子因为被惩罚,学习的动机降低、减低自信心、在恐惧中压抑自己、破坏亲子关係等,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被惩罚时,并没有学会适当的替代行为。好比当孩子因为生气而打人时,如果父母叫孩子去罚站,这时孩子虽然也许当下不会打人,但是他却没学到该如何表达及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下次当类似的情境再发生,他还是一样会打人来发洩他的情绪。就如我之前提到,每个行为都有它要传达的讯息,孩子所要传达的讯息没有所谓的好或坏,他们只是不知道该用什么适当的方式来表现,我们身为父母的角色,就是协助并引导孩子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他的「内心话」。

精选阅读

母亲与胎儿之间如何进行行为信息的传递


行为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肢体语言。由于胎儿尚不具备语言表达的能力,所以发生在母亲与胎儿之间的这种行为信息的传递就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观察发现,每当胎儿感到不适、不安或意识到危险临近时,就会拳打脚踢向母亲报警。据报道,一位妊娠7个月的孕妇突然感到腹中的胎儿猛烈冲撞自己,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经医生诊断,结果是前置胎盘。这是一种很可能导致胎盘与子宫分离,引起大出血的妊娠。可见,胎儿已感到即将降临的危险,于是不得不竭尽全力通知他的母亲。另一方面当孕妇因重体力劳动,大运动量活动,长途跋涉,以及繁重的家务等引起极度疲劳,或者因种种原因造成巨大的烦恼、气愤和不安时,也会自然而然地传递给胎儿,使胎儿得到母亲行为的暗示,从而波及胎儿的健康和发育,严重时甚至使胎儿感到无法忍受而发生流产、死产等意外,因此,未来的母亲应重视孕期保健,注意分析来自胎儿的行为信息,以保证胎儿健康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行为习惯

1、身教重于言传,正身以做表率

人们经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因为家长的言行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的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2、积极进行评价,培养引导兴趣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及时、正确、积极的评价,肯定孩子的进步,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正面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3、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

2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好处

1、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

2、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

3、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

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

4、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必要的,学家培根说过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注意事项

1、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也都舍得为孩子健康投资,但孩子如果没有好的饮食习惯,不好好吃饭,化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为此我们要重视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贪吃零食等。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而大脑又处在发育最快的阶段,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

2、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容易得各种疾病。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防病保健康,而且有利于生长发育,孩子经常生病,大人辛苦孩子发育不好。

3、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家园合作,家庭是幼儿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意之中成了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创设环境环境的教育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幼儿学习的途径应是具体直观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刺激孩子的行为习惯。言传身教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爱发脾气 ?爱打人,宝宝的社交问题这样处理


“武力”不能解决问题

★从正面跟孩子讲清道理。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对你非常了解,你是个很有活力的孩子,有很多优点(越具体越好)。现在长大了,这些道理你必须要明白,比如不可以打人,不可以抢别人手里的东西,要遵守公平游戏的原则。”

★带孩子玩一些专注和自控力的游戏。很多时候孩子打人,一方面自己语言跟不上,另一方面自控能力需要锻炼和提高,家长要找时间带孩子玩一些需要专注和自控力的游戏,给孩子机会提高自控能力。

★跟孩子约定一个手势。外出前事先提醒他一次,玩的时候有这种倾向就跟他打个约定好的手势,这样也给他留足了面子,他一看到,觉得也是一个很好玩的方式,会控制一下自己。如果出现了抢玩具、打人的行为,要让孩子立即停止玩耍,马上回家。

★鼓励合作游戏,强化友爱、友好。女孩不打人是因为她很在乎人际关系,她知道要是打人,人家就不跟她玩了,且女孩的语言表达也更强。男孩则需要一个过程,孩子们往往通过互相打打闹闹来学习怎么去交往。当他们玩合作游戏,如果打人、抢玩具,别人不跟他玩了,男孩就会开始在意了。

据幼儿园老师反应,女儿在学校很活泼,爱管闲事。有一次同桌男孩在撕桌上贴的分组小花,她就上前阻止,但男孩没有遵循她的意思,她就展开攻击(或退或咬人)。还比如,别的孩子没向她示好,她嘴里就碎念“你不让我,我就打死你”等之类的话。我很苦恼,女儿十分不懂得与他人相处,该怎么办?

为了帮助孩子在幼儿园交到好朋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要给孩子自由,但是自由不可以泛滥。

家长需要在自由与规则之间找到平衡,只有这样,孩子才可以获得自我发展的机会,同时又进退有度,知道交往的界限。其他孩子也才会接纳他。

2.接纳但不强行改变性格内向的孩子。

那些性格天性比较内向的孩子,家长最需要做的是接纳他,而不是强行去改变他。家长接纳了他,他才能获得足够的自我价值感,才能更加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多内向的孩子都会有知心的朋友,并且他一样可以享受生活,想明白这点,我们就无需过于担心了。

3.给孩子一个温暖、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孩子就不会成为家庭关系的协调者,他就会有更多的精力与勇气走向外面的世界,否则他就会因为父母关系(或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而纠结,无心关注外面的世界。

4.让孩子自我尝试,找到自己的交往模式。

在孩子与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他的一些做法家长不认可,最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他自我尝试的机会,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形成最适合他的交往模式,而不是急切地改变他。如果过多干涉他,孩子就会形成依赖家长的习惯,一旦离开家长,他就会无所适从,或者因为不知如何交往被小伙伴排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