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准爸爸准妈妈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聪慧的宝宝,在这时胎教就很重要了,一般的胎教方式有情绪胎教、语言胎教、艺术胎教等,胎教对胎宝宝的性格和身体状况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胎教的知识吧!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会模仿谁的行为?,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我们之前说过了行为塑造的四步:

奖惩、反馈、有边界的自由、协商。

今天要讲行为塑造的第五步:模仿。

与前四步不同的是:孩子是主语。

有的妈妈希望晴妈推荐育儿书籍,

在这里预告一下:之后会有书单,

通俗版育儿书,以及专业度稍强的书。

在这个分支课程结束之后会贴。

每次课程会从书籍中摘一些段落,

但不意味着段落就是全书主题,

很多书籍很博大,有许多复杂的内容。

晴妈始终不是专家,只是学习者,

用一颗学习者的心向其他学习者推荐。

【经典说】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

社会学习理论

尽管操作式条件反射在儿童获得道德反应中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仅有它本身是不够的。

取而代之的是,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大部分是通过模仿来学习道德的——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适宜行为。

榜样的某种性格会使得儿童乐于去模仿:

-温暖和责任。学前儿童更多地模仿那些温暖的、有责任心的成人的亲社会行为,而不是那些冷漠的、有距离感的成人行为。

-能力与权力。儿童钦佩那些有能力、有权力的榜样,并选择这些人进行模仿。这也是他们尤为乐于模仿年长儿童和成人行为的一个原因。

-言论与行为的一致性。当榜样说一套而做一套时——例如,声称“帮助他人很重要”,但是却很少帮助别人——儿童渐渐的选择成人行为表现的最宽泛标准。

在学前期,榜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儿童早期末,如果儿童长期处于有同情心的成人环境中,他们会更多地表现亲社会行为。在重复的观察和他人的鼓励下,他们已经把亲社会规则内化了。

《发展心理学》

班杜拉做了一个很经典的实验。

他让幼儿观看成年榜样攻击娃娃的简短影片,然后设置了三种实验条件:1)榜样奖赏;2)榜样惩罚;3)不给任何奖励和惩罚。

可以看出,与榜样惩罚的条件相比,儿童在榜样奖赏和无结果反馈两种情况下的模仿行为较多。

【晴妈说】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生活里会模仿,

也知道自己应该给孩子做榜样,

但往往是,我们设立的榜样他不学,

而他学的往往是我们不希望他学的。

为什么孩子不按照我们的期望学?

是我们给他找的榜样不够好吗?

不是的。榜样这件事注定是自选的,

我们只会选偶像,不会“被选偶像”。

一个人选择什么人做自己的榜样,

实际上与他的自我感知很相关。

拣选的过程就是很重要的自我感知,

灌输的偶像很难成为真的偶像。

这就是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

总是被提起,却总是没效果。

我们做社会比较,但不喜欢被比较。

对孩子演示、做榜样当然是可行的,

实验室和电视中处处有孩子的榜样。

但是这里面有两点非常需要注意:

第一,孩子会识别出真伪。

孩子对生活中的真伪非常敏感,

他随时观察那些你演示之外的事情。

如果察觉到虚假,可能产生排斥心.

第二,孩子最关注的是因果。

在上面引的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中,

孩子会模仿有好结果的大人。

结果引起模仿。你期待他听懂道理,

但他只会模仿你达成目的的手段。

对父母而言,这些结果让教导困难:

我们很难靠造假,又很难指定榜样。

但另一方面,这些结果也让生活简单,

父母过好生活,孩子自然会模仿。

孩子喜爱模仿。这是人类本能之一。

几个月的婴儿就会模仿人的动作,

一两岁的孩子对模仿家务乐此不疲,

幼儿园的孩子相互学着吃饭,

有哥哥姐姐的小孩更随处都可模仿。

所以我们无需太过纠结教孩子什么,

你所做的事,影响大于你所说的话。

当我们彼此争吵育儿理念的时候,

并不知道其实我们的争吵影响更大。

孩子在意的是关系,以及处理方式,

他能在我们对话的方式中,

最敏感地察出话语背后的关系,

也会模仿我们对事情的处理。

我们的相互尊敬就是最好的教材。

至于电视中的榜样、追星和社交媒体,

这一点我们会在“社会”分支再讲述。

至此,我们的良性塑造课程基本结束,

下一讲开始面对危机处理,

面对孩子各种执拗、大哭、不听教导,

会从下一篇开始延续到后两个分支,

危机,总是需要我们更多的智慧。

精选阅读

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


要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了,作为想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做好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好榜样,面对孩子模仿家里老人,坏行为一大堆,头痛难题如何破?

当家里老人有不良行为习惯……怎么办?

一位妈妈带儿子到超市购物。这位妈妈想买一点水果,叫小男孩在旁边抽一个透明塑料袋。接下来的一刻把妈妈看呆:

孩子一连抽了10多个透明塑料袋,他先把手上10多个透明塑料袋卷好,塞进自己宽大的裤袋,最后才抽了一个透明塑料袋,走到妈妈身边装水果。看到自己儿子做出的举动,这位妈妈内心很不是滋味。

孩子的奶奶平时也有这种一进超市便抽一大堆塑料袋的坏习惯,孩子一定是模仿了奶奶的行为……

这是最近一位妈妈的求助,她说家里的老人非常难以沟通,每次说几句就会不高兴。但孩子的坏模仿不是小事,如果养成习惯,一定会玷污孩子的品格,未来甚至影响孩子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模仿是小朋友的天性,父母要警惕什么样的模仿?

与孩子接触和生活的人,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两种模仿。

第1种:即时模仿

作为父母,我们不难看到,

当小婴儿躺在婴儿床上玩耍时,如果我们朝Ta吐舌头,Ta可能也会吐舌头;

当我们朝Ta微笑,Ta可能也会立即报以微笑;

稍大的孩子,看到路上驼背老太太走路,孩子可能会在一旁模仿驼背老太太走路慢吞吞的动作;

如果看到老太太跳广场舞,孩子还可能兴奋地把舞姿模仿得活灵活现……

孩子们的这些行为,便是即时模仿,一看到便立即模仿。如果说,即时模仿的孩子,常常把我们逗笑;那么,延迟模仿的孩子,可能给我们带来恐惧,尤其是不良行为的延迟模仿。

第2种:延迟模仿

什么叫延迟模仿?即孩子看到后,不立即模仿出来,爸妈们也不知道孩子受到了怎样的影响,但一段时间后,孩子身上会做出一些似曾相识的举动。

比如本文一开头的孩子模仿奶奶偷拿塑料袋;

又比如在平时吃饭时,孩子模仿姥姥把菜咬断,然后丢给旁人吃;

再比如,孩子会在趁人不注意时,模仿爷爷偷偷倒酒喝;

再再比如,孩子可能会模仿姥爷在公共场合肆无忌惮地挖鼻Shi……

这些行为,与其说是模仿,还不如说孩子已经将模仿来的行为,内化成自己的习惯和行为。这方面,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有过专门的解释,他说,当孩子的心智逐渐发展,孩子会把他们平时模仿来的行为,内化而形成自己的心像。简言之,就是孩子身旁的人的行为,慢慢地会变成孩子自己的行为。

?家庭中,孩子模仿老人的不良行为,如何破?

1、关系上的隔离?

历史上有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获得良好的环境熏陶,不惜三次搬家,一次又一次地与过往的关系隔离,希望孩子获得良好的模仿。

我们面对家庭中的不良模仿,举个例子,比如老人为了哄骗孩子吃饭,答应孩子吃完后就买玩具,结果没有一次兑现;孩子可能便学会了撒谎,或许他偷糖后撒谎,说糖是玩具熊偷吃的……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与老人分开住,是一个直接断绝不良模仿的做法。

然而,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有这样的经济条件。

去年,有一位读者妈妈跟我说,她的儿子,因为身高长得快,5岁已经到了需要刷卡坐地铁的身高,但他模仿爷爷“逃票”。每次进地铁时,孩子会故意四下看看有无工作人员,然后迅速地从闸门钻进去。第一次看到孩子的行为,妈妈感觉很“冒火”。当她跟丈夫商量,是否与老人分开住时,却被丈夫拒绝。

丈夫的理由很现实:一是经济问题,夫妻俩要上班,他们也请不起保姆照顾孩子;二是如果让孤独的老父亲自己住,他们会被戴上“不孝顺”的帽子……

2、心理上的隔离?

有个名词,叫“烂苹果效应”,在一个篮子里,出现了一个烂苹果,有人不舍得把烂苹果扔掉,没多久,却惊讶地发现,整一篮子的苹果都坏掉了。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人的行为习惯非常恶劣,孩子很可能会被带坏。

然而,有些家庭,从客观条件来说,不能杜绝这样的不良影响。因为即使行为不好,毕竟都是家人啊,尤其是老人,不能说分开住就能分开住。除此之外,不少老人到了一定年纪,思想容易固着,难以沟通,不容改变。怎么办?那么就改变孩子的想法和认知,帮助孩子修正对事情的认识。

幼儿说在上面提及的故事,孩子模仿爷爷逃票,看看这位妈妈后来是怎么做的?用“模仿”反“模仿”。

话说有一天,一家三口玩司机与乘客的角色扮演游戏,爸爸扮演小天使。

小男孩扮演的士司机,妈妈扮演乘客,他们用玩具拼成一辆小的士,后面还加上一张椅子。

妈妈:“你好,坐车去小兔公园多少呀?”

小男孩:“10块。”

妈妈:“好嘞,上车了,开车吧!”

小男孩:“叮叮叮,小兔公园到了,乘客请下车!”

妈妈:“我要逃票啦,我不要交车费,拜拜!”妈妈“跳车”,假装摔断腿了。

这时“小天使”发话了:“坏乘客,为了惩罚你逃票,你的腿断了,永远也不能接上。除非你返还车票。”

妈妈:“哎呀,我再也不敢逃票了,我现在要还车费了。”

“由于你勇敢认错,现在你的腿伤消失了。”

……

角色扮演结束后,妈妈故意问:“我们这里,有谁曾经逃票没?小天使会惩罚坏乘客的。”

“妈妈……”孩子有些紧张,“我前天跟爷爷逃票了,天使会不会让我也断腿?”

“小天使很善良,会给犯错的小朋友改错的机会。要不妈妈陪你去把地铁票还掉吧?”

最后,这位妈妈带着儿子,把4次逃票的钱,在地铁服务站交还了。

后来,这位妈妈发现,孩子不仅没再模仿爷爷逃票,还经常劝说爷爷不要当坏乘客。

温馨提示:这种做法,适合尚在玩过家家游戏年龄的孩子。当然还有其他的做法,原则是要让孩子意识到不良行为的错误。

在孩子的行为纠正上,父母除了帮助孩子改变错误认知,爸妈平时还要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正面和积极的模仿环境,减少孩子与不良模仿对象的接触,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最终改变坏模仿,达到行为的塑造。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爸妈别忘记赞扬孩子。当然,孩子在家庭中的模仿,除了老人,父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被模仿者,所以父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重视。

当一个篮子里出现了烂苹果,如果不能及时把烂苹果丢掉,那就把好苹果保护起来吧!虽然父母们需要付出更多,可是终有一天,孩子们会感谢您的!

早教教什么?让孩子在模仿行为中走向独立


模仿是儿童对自身人体行为上的一种确定,就仿佛儿童能够 停在某一种系列产品的姿势中,随后将此姿势反复出去,最后产生自身的能力。

宝宝出世后几个月模仿能力就刚开始萌芽期并发展趋势了,意味着他与周边的人拥有一种关系,更是这类关系沟通交流了宝宝的自身全球和外边全球。宝宝最开始的模仿能够 了解为父母和孩子中间沟通交流的一种方法,它是亲子游沟通交流的第一步,孩子往往那样做,是由于他将你当做了超级偶像,肯定信赖、爱你没商量。

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便是:如果你把宝宝拥在怀中,他另外也牢牢地地抱紧你,事实上是根据模仿传送他给你的爱,如同你爱她一样。在这个互动交流的全过程中,你与宝宝的沟通交流完成了,相互都得到感情的考虑。

一、模仿的方式

一岁之内,孩子对語言拥有很强的兴趣爱好。他会听你讲话,模仿你的語言。因此,你可以应对宝宝讲话,使他见到你的嘴型,那样,他不但能尽快学会说话,乃至连你讲话的语调、声音速度、语气都能够模仿得栩栩如生。

来到两岁,孩子大量的是模仿日常生活的事儿,例如洁面、梳头发、手推车等,有时候乃至一些创造力的模仿,喜爱玩过家家游戏类的手机游戏。可是,模仿终究有所不同,父母要明白操纵和防范风险。一定要把药物、清洁用具,及其剪子等危险物品放到宝宝够不到的地区。

三岁以内,一些姿势肯定不可以使他模仿。例如开枪煮饭、开微波炉加热、用火机、插开关电源等。

二、模仿的实际意义

针对儿童而言,假如孩子见到某一行为自身没法明确而不可以完工了,儿童就不容易模仿,而会烦恼和焦虑情绪。或者儿童压根沒有发觉,也不可以模仿,2岁上下最显著。例如一些孩子模仿跌倒,再跌倒、再跌倒,每一次跌倒都带著极大的愉悦。父母搞不懂孩子为何反复那样毫无价值的行为,就会劝阻儿童。

而这一劝阻的全过程刚好毁坏了儿童关键期的一切正常发展趋势,进而防碍儿童智能化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趋势。智能化发展趋势的阻拦必定会随着相对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現,这全是成年人后人的大脑平凡的一个初期的状况。

模仿有益于宝宝了解他人的情感

当大家模仿别人小表情的另外,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非常容易了。神经系统生理者发觉,人的大脑具备让人有着模仿能力的神经元细胞--镜像神经元。它不仅在做姿势如用手抓小玩具摇鼓时活跃性,并且在观查他人怎样举起摇鼓时也越来越活跃性。人的大脑会模仿该姿势,另外大家会构想别人人的大脑中的用意:他想举起摇鼓摇晃发出声音。镜像神经元能令人根据模仿,推己及人进而更为迁就别人。再简单一点说,根据对周边人小表情的模仿,宝宝学会了通情达理。

三、怎样正确引导不一样年纪的宝宝模仿

孩子从一岁刚开始,就会积极地去模仿父母的姿势和語言。父母从这个时候刚开始,就需要留意自身地言谈举止习惯性,尽能够 为孩子做一个模范。但是也无须尽求极致,由于孩子不只是模仿你罢了。

孩子会行走之后,就会常常在户外行走,所看所闻也会丰富多彩起來。针对好奇心的人事部门,非常是爱的人,孩子都是积极去模仿,由于模仿是人们针对“喜爱”最初的表述。这时候,父母就不能用严格的語言来指令孩子不必去模仿了,只是应当用商议和诱发的方法正确引导孩子去模仿好的层面。

爱模仿是孩子的本性,父母能够 让孩子学习和模仿轿车和特种车的音响喇叭和警报声,各种各样小动物的叫声,他们的跑、走、飞和游的,假如孩子模仿不上去,父母能够 给与正确对待。依据孩子的好奇心来塑造孩子的洞察力和专注力,由孩子的爱动、爱模仿来塑造孩子的姿势融洽,及其灵巧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

四、宝宝但凡喜爱模仿他人该怎么办

3-5岁是儿童开发智力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培养优良的行为习惯性的关键期。儿童喜爱模仿,表明儿童洞察力较为强,喜爱得到他人的认可,可是假如宝宝诸事都模仿,讨厌自身动脑子想难题,一切没有主见,的确应当造成父母的关心了。尽管说3周岁以上的宝宝喜爱模仿,但另外她们又具备明显的青春期叛逆,讨厌被操纵,一直追求完美自立自强,喜爱自身操纵,依照自身的意向做事。

假如宝宝喜爱盲目跟风,随意模仿,就务必采取措施的对策来多方面干涉:

1、给宝宝讲模仿他人的弊端

父母能够 告知儿童:一切喜爱模仿他人,就会被他人看不起,觉得不聪慧、不可以干,是个“跟屁虫”,这该多不好意思啊。

2、激励宝宝动脑子想办法

父母能够 跟宝宝讲:“宝宝最精明能干了!要是自身动脑子想办法,毫无疑问比她们想的更强!母亲相信你是最赞的,你能干得更强!”

3、塑造宝宝的独立思维能力

父母能够 来教儿童一些方式,想到一些好点子、想法,打开宝宝逻辑思维的闸阀,正确引导宝宝灵便地独立思考,并自立自强地解决困难。

孩子的模仿能力


皮皮孩愿意听故事,家里有一些看图说话的书,经常就会拿出一本来让大人讲给他听。他还有一个特点,开始要选那些很熟悉的让你讲,等讲过几个故事以后,才会让你给他讲新的。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些“老故事”他已经记住了,在你给他讲的时候,他会和你一起讲。最近就更不得了了,他也要给大人讲故事啦!

那是周末妈妈回来,他很兴奋,很晚了也不愿意睡觉。妈妈就说:“孩孩,你和姥姥在下边看电视,我先上床去睡觉好不好?”皮皮孩说:“不好!”妈妈说:“那妈妈打盹了怎么办?”皮皮孩说:“妈妈,咱上床去讲故事好不好?”妈妈说:“好吧!”上床后,皮皮孩就说:“妈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不好?”妈妈说:“好啊!”皮皮孩就开始讲:“有一天呐……”第二天,妈妈就和全家人说:“这个‘有一天呐’,完全是模仿着姥爷的口气。”让他再学了一遍,大家都说:“正是。”于是,就想到别的时候,小家伙模仿大人的事情还真的不少。

比如说这个下楼梯,大人总是一只手扶着楼梯扶手,另一只手领着他,几次以后,他不干了,非要自己扶着扶手不可。虽然是够不着,他还是够,这样不好走,他就说:“姥爷也这样,姥姥也这样。”那意思是他也应该这样。

有一回家里要来人,听到车声,大人要从窗里向外看看是不是来自己家的,由于是晚上,就用两手遮挡在眼睛旁边。这让他看明白了,就说:“我也要看看。”这也不是个问题,就让他看,谁知他站到窗前,眼睛还没有看外边,手倒是先挡在眼睛边了,看着就让人乐。

还有这养的鱼,大人向鱼缸里放一点儿鱼食,他也非得放一些不可。本来这鱼就是养给他看让他捞着玩儿的,看到大人换水时用两个网捞,再捞鱼他也就用两个网。还有关电视机,开始看着大人关电视上的开关,后来看见大人关插座上的开关,这让他都学会了。如果他不让你看了,就去关电视上的,说是要睡觉了,就去关电排插座开关。

再比如这弹琴,不但要坐好,还要摆上一本书当“琴谱”,弹一阵还要翻一页。不用说,肯定是照搬老师的全套动作。

后来仔细观察了一下,看着孩子的语言行为还都有些家人的影子。再看看他人家稍大一些的孩子,他们说话的口型,走路的姿势也都有那个家大人的样子。仔细想想就知道了,小孩子在事事模仿着你。知道了这个就应该想到,身边有孩子,大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能随便,因为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孕妈妈的行为会影响宝宝吗


古人认为,胎宝宝在母体内就应该接受母亲言行的教化,因此要求妇女在怀胎时要清心养性、守礼仪、循规蹈矩、品行端正,从而给胎宝宝以良好的影响。相传周文王的母亲在怀文王时由于做到了眼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坐立端正,以身胎教,因此文王生而贤明,深得人心。

明代的一位医生也认为“妊娠以后,则须行坐端庄、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诵读诗书、陈说礼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观恶事——如此则生男女福寿敦厚、忠孝贤明,不然则生男女鄙贱”。

可见,早在古代时人们就已经懂得了母亲的良好行为对后代的影响。时至今日,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时代,但我国的古代胎教学理论却一直为中外学者所重视。

华盛顿大学医院的精神科医生罗伯·克洛宁格经过大量调查认为,如果父母是罪犯,出生后的男孩即使给别人哺养,长大后比起亲生父母不是罪犯的人,犯罪的可能性要高出4倍之多。克洛宁格还发现,父母亲如果其中一位是经济犯罪分子,那么他们的儿子很可能也成为经济犯罪分子,而女儿却并不这样。但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女儿往往患有头痛之类的毛病。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位心理学家梅迪尼克耗时30年专门研究犯罪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他研究了1447名丹麦男性,发现这批人中如果父母是经济犯罪分子,那么宝宝成为经济罪犯的可能性达到20%~24.5%;如果父母是清白公民,那么这个比率将下降为5%~13%。这说明父母尤其是孕妈妈的行为会对胎宝宝一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孩子的胎教谁做好 2020做胎教应该谁做


孩子的胎教谁做好

给胎儿胎教需要准爸爸准妈妈共同参与,并不是只有一方参与即可的。

孕期准妈妈的情绪是所有胎教的基础,而且大多数胎教都是需要准妈妈进行的。准爸爸在孕期胎教中起辅助作用,但语言胎教、故事胎教最好准爸爸也参与进来。

小贴士:准爸爸在孕期起的是辅助孕妈胎教的作用,在孕期准爸爸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胎教并不是谁来做效果更好,而是共同进行效果更佳。

2胎教的好处

1、受过胎教的宝宝对音乐敏感,有音乐天赋。受过胎教的宝宝一听见音乐就会非常高兴,并随韵律和节奏扭动身体。

2、受过胎教的宝宝学发音较早。受过胎教的婴儿2个月时会发几个元音,4个月时会发几个辅音,5~6个月发出的声音就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

3、受过胎教的宝宝心理行为健康。这些宝宝一般情绪比较稳定,总是乐呵呵的,非常活泼可爱,夜里很少哭闹。爸爸妈妈会觉得宝宝好带,与整天笑呵呵的宝宝在一起,家人也会发现有无限乐趣。

4、受过胎教的宝宝双手的精细运动能力发展良好。手的抓、握、拿、取、拍、打、摇、对击、捏、扣、穿、套等能力强。

5、受过胎教的宝宝运动能力发展很好。他们抬头、翻身、坐、爬、站、走都比较早,而且动作敏捷,协调。

6、受过胎教的宝宝不爱哭。受过胎教的婴儿虽然在饥饿、尿湿和身体不适时也会啼哭,但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停止。另外,受过胎教的婴儿有较强的感应能力,所以,他们听到妈妈的脚步声、说话声便会停止啼哭。最后,受过胎教的宝宝容易养成正常的生活规律,例如在睡觉前播放胎教音乐或妈妈哼唱催眠曲,婴儿就能很快入睡,满月后就基本形成了白天醒、晚上睡的习惯。

胎教的注意事项

1、胎教要适时适量,要先了解胎儿的活动规律,最后选择胎儿睡醒时进行胎教,每次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

2、每天要定时胎教,让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形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不仅对胎儿有好处,对妈妈的休息也是有所裨益的。

3、在胎教时,准妈妈们应该注意力集中,全情投入地和宝宝交流,建立起最初最亲近的母子关系。

4、良好的胎教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准妈妈们最好是在安静的家里为胎儿进行胎教,会让宝宝和妈妈都能全身心的放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