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让孩子勇敢的童话故事

2021-06-16 让孩子勇敢的童话故事 短而有道理的童话故事 大象和熊的童话故事

温柔而有效的惩罚熊孩子,让自己成为讲理和冷静的榜样。

这几年,在儿子差不多两年级的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他经常忘记完成作业,或者,做好了作业忘记带到学校去。为了这个新问题,我和他爸没少想办法——比如,提醒他一回家就马上写作业,然后在每个交作业的早晨给他检查书包……

可是,我们的努力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相反的,忘带作业的毛病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一天放学,儿子甚至发起了脾气,他大喊着责怪他爸说:“爸爸!你怎么又忘记给我带作业了呢?”

我给老师发邮件,表达了自己的困惑,老师说:“你们要求他每天按时写作业的方法是对的,但是养成好习惯需要一定时间。你们每天帮他检查书包的做法是错的,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你们最好的应对方法是——不要管。”

什么?“不要管”居然也是管教孩子的方法么?后来,在和老师的面谈中,我听到了这个名词——“自然后果”惩罚法。

后来,我阅读的一些教育学书籍也证实了老师的方法。原来,一共有5种既温和又有效的惩罚方法,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完全可以脱离打骂孩子式的惩罚。

要知道,打骂孩子,后患无穷——曾被暴力对待的孩子,有的可能会发展出懦弱自卑,自我认知低下的人格;有的可能会模仿父母,成长为脾气暴戾,一言不合就对他人恶语相向,甚至依靠暴力和欺凌他人解决问题的成年人。

温和而有效的惩罚方法,我们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习。以下内容主要来自畅销书《SOS拯救父母》。

怎样成为讲理和冷静的模范?

有关惩罚,请注意——

正确的惩罚方法不会伤害孩子的感情。然而,严苛的惩罚,比如:嘲讽、威胁,却可能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

曾被严厉惩罚过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极度放弃自我,或者富有攻击性和好斗。

严厉对待自己孩子的父母,也常常会感到自责甚至是有罪恶感。

作为父母,我们经常感到压力山大,沮丧无比。有时候,孩子故意想要激怒你,孩子们就喜欢通过激怒父母来获得关注,并且控制父母。

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你可以停止吼叫,停止威胁孩子,停止讽刺挖苦,停止使用任何严厉的,也是无效的惩罚。

请一定记住,你的孩子会模仿你的行为。如果你喊叫、威胁或者扔东西,你的孩子也会学着这样做——他可能会大喊大叫,情绪沮丧,或者想要通过肢体惩罚来“管理”别人。

当使用了温和的方法时,对孩子而言,你就是一个理智的,没有攻击性的好榜样。

五种温和的惩罚方式

你可以使用五种温和的惩罚方式来惩罚孩子。

1.Time-out

最重要的一种。它对于经常发生的,情绪化的,难以解决的坏行为最为有效。

然而,Time-out(直接点击可看文)确实存在局限性,当你谁用Time-out的时候,你必须在坏行为发生后立刻使用。

那么,如果你是在坏行为发生后的几分钟或几小时以后才发现,该怎么做呢?

另外有四种温和的惩罚方式,就能够很好地弥补Time-out的缺陷,即便你不能立刻在孩子的坏行为之后实施惩罚,它们也一样有效。它们是:

2.批评责备

3.自然后果

4.逻辑后果

5.行为惩罚

知道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惩罚方法,能让你成为一个更加自信和胜任的父母。

温和的惩罚能够制止或者是让孩子的坏行为得到弱化,然而,如果单独使用,它们并不会增加孩子好行为的发生概率。就像我们之前所提到的那样,你必须依靠“经常奖励好行为”来增加孩子好行为的发生概率。

以下这个表格简单地告诉你,正确使用温和的惩罚的要点:

1、偶尔使用惩罚

2、只使用温和的惩罚;

3、在坏行为发生后尽快惩罚;

4、在你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惩罚孩子;

5、简单告诉孩子:你为什么要惩罚他;

6、避免体罚。

作为父母,你们要坚持对孩子的好行为进行奖励,并对他们特定的坏行为坚持用“既温和,又有效”的方法去惩罚:

?以下是温和惩罚的方法表?

温和惩罚的方法

孩子的年龄

惩罚效果

被惩罚行为的类型

惩罚速度

Time-out

2到12岁

非常有效

大多数行为

特别是难以处理的行为

尽可能迅速

批评责备

所有年龄

比较有效

所有行为

立刻或者稍晚

自然后果

所有年龄

有效

一些行为

立刻或者稍晚

逻辑后果

3岁到青春期

有效

大部分行为

立刻或者稍晚

行为惩罚

5岁到青春期

有效

所有行为

立刻或者稍晚

四类案例分析

1、责备孩子的行为

案例:妈妈发现,7岁大的米切尔不听她的话,吃掉了大部分巧克力饼干。她向米切尔走过去,用严肃的口气说:“米切尔,我非常失望,你把饼干都吃掉了,我本来是想把它们留到晚饭之后的,现在,我们晚上就没有甜点吃了。”

米切尔的妈妈正确使用了责备的方法。

责备孩子的时候,应该:

靠近你的孩子

看着他的眼睛

表情严肃

表达你的感受

描述不良行为

控制自己的情绪

避免讽刺挖苦和贬低孩子

>>>>

要语言简洁、情绪稳定。

一些孩子就是喜欢看父母发表长篇大论并且越来越沮丧,他们喜欢从父母那里获得更多关注,哪怕关注是负面的。

千万不要唠叨孩子,所谓唠叨,就是啰嗦、喋喋不休、责骂和抱怨。

比如说,妈妈也许会对米切尔说:“你把我为晚餐留的饼干吃了,我很生气。另外,你的头发又乱成一团糟了,而且你还把玩具丢得到处都是……你对我一点儿感激之情也没有……另外……”

喋喋不休不会帮助孩子改进他的行为,它只会搞砸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

责备行为,而不是孩子。

不要批评孩子的性格或者人品。

要让孩子知道,你始终尊重和爱他,千万不要说:“你真是个刻薄的女孩,居然这样对待你的弟弟。”

你应该说:“你打了弟弟,这样做很刻薄。”

不要说“你是个皮孩子”,而要说“这样做太顽皮了。”

要记住,对孩子的行为表示不满,但不要对孩子本人表示不满。

>>>>

最佳时机是在坏行为刚刚发生的时候。

比如说,你的两个孩子正在互相嘲笑,一开始他们只是闹着玩儿,但是很快就发展成了恶语相向甚至扭打在一起。

因此,制止他们的最好时机其实是在他们刚开始互相嘲弄的时候。

你应该说:“我真的很不喜欢你们互相嘲弄。如果你们只是开几句玩笑,我不会在意,但你们接下来会吵架。所以,今天晚上我不想听到任何一句嘲笑对方的话了!”

对很多孩子来说,单单“责备”这一种处罚方式就已经足够了。但是,如果你责备孩子的时候,他经常顶嘴,那就说明“批评和责备”已经不够用了。

一旦批评责备不管用,那你应该试着使用Time-out(直接点击可看文),或者其他温和的处罚方式。

Tips

?批评责备无效的几个标志?

你的孩子经常顶嘴,嘲讽或者和你争辩;

孩子微笑,忽视你,或者看上去心不在焉;

被责备的时候大发脾气;

孩子看上去非常享受你的额外关注,尽管这种关注是负面的。

2、自然后果

冬天拒绝听妈妈话戴上手套的自然后果,就是手冷;

不完成作业的自然后果,就是课后留在学校,或者失去课间休息时间;

如果6岁的詹姆斯嘲笑朋友,那么他的朋友会生气回家,詹姆斯会没有朋友一起玩,“孤独”就是嘲笑朋友的自然后果;

自然后果,就是当孩子做出坏行为后,接下来会自然发生的需要他自己承担的后果。

自然后果可以代替父母惩罚孩子。你应该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除非自然后果对他来说意味着危险。

因为家长并没有亲自惩罚孩子,孩子一般并不会因为受到惩罚而生父母的气。

?允许自然后果发生的几个例子?

错误行为

自然后果

用力抓猫被猫挠故意打坏玩具玩坏玩具嘲笑邻居小朋友被邻居小朋友排斥不做作业被老师要求课后留下来补作业天冷不肯戴手套手很冷不梳头发其他孩子笑话你头发乱成一团糟推搡同龄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推搡粗心,把饮料洒得到处都是只能喝剩下的饮料3、逻辑后果

有时候,你不能允许自然后果发生,因为它可能会威胁到孩子的安全。

比如,3岁的孩子如果把自行车骑到马路中间去,你就不能放任不管。

但是,父母可以使用“逻辑后果”作为惩罚的手段——迅速把自行车拿走,禁止孩子骑车一个星期。

注意,在使用逻辑后果做惩罚的时候,你需要保证惩罚“在逻辑上”和坏行为匹配。当你的孩子弄明白了惩罚和坏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就能有效地减少坏行为的发生。

另外,孩子也不太会怨恨父母。

当使用逻辑后果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让惩罚太过严厉,或者持续的时间太长。比如说“两个月不许骑车”就太严厉了,一星期已经足够了。

当你对孩子的坏行为感到极度生气的时候,你可能会宣布非常严厉的惩罚措施,如果你犯了这个错误,不要紧,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告诉孩子你觉得惩罚太严了,你决定进行修正就可以了。

?适用“逻辑后果”的一些例子?

错误行为

逻辑后果

把自行车骑到马路上去自行车没收一个星期把嚼过的口香糖抹在家具、衣服和别人头发上5天内禁止吃口香糖电话里咒骂别人3天不许打电话捉弄宠物警告和讲道理之后,把宠物放到孩子碰不到的地方去拒绝好好刷牙禁止吃糖果喝饮料,直到孩子愿意好好刷牙为止兄弟姐妹之间整个早上都在吵架取消当天出去玩的计划晚饭不肯吃蔬菜没有甜点可以吃

4、行为惩罚

如果你想不出坏行为会有什么逻辑后果,那就试试接下来的一种有效的温和惩罚方式——行为惩罚,当孩子出现一些特定的坏行为时(例如撒谎),他会受到特定的惩罚(一天不许看电视)。

行为惩罚包括:丧失特权、罚款、额外的家务等等。

比如,9岁的Heather如果戏弄她家的宠物,就会丧失使用家里音响的权利一整天。惩罚(不能使用音响)和错误行为(戏弄宠物)之间并不存在逻辑关系。

注意,选择行为惩罚之前,父母必须弄清楚,什么样的惩罚对孩子是有效果的。如果Heather不喜欢骑自行车,那么“一星期不许骑车”对她来说就不是有效的惩罚。

?使用行为惩罚的例子?

错误行为

行为惩罚

说别的孩子的坏话立刻写三遍“别人不喜欢说坏话的人”骂人、说脏话每个脏字罚款2毛5,从零花钱里支付对父母撒谎一天没有电视看和邻居的孩子打架两天没有自行车骑一直嘲笑小弟弟音响和CD没收一天下午5点之前没有收拾好房间晚上不许出门玩

>>>>

持续发生的坏行为怎么办

孩子经常会重复他们的坏行为,这是有原因的——

原因一:有时候,孩子在坏行为中所获得的“奖励”,会远远超过他们所受到的惩罚。

比如,尽管妈妈会因为尼克戏弄弟弟而批评他,但他从坏行为中获得的奖励(让弟弟陷入麻烦给他带来的愉悦),已经大大超越了他因此受到的惩罚(妈妈的批评);

原因二:有时候,孩子会发现,他的坏行为很可能不会受惩罚。

比如说,Aaron可能经常去饼干盒里偷吃饼干,因为他很少被爸妈发现。或者即便被发现了,父母也只是口头警告要惩罚他,却从来不会真正惩罚。

原因三:有时候,父母本身就是坏榜样。

比如,父母自己经常骂脏话,却为了孩子说脏话去惩罚他。如果是这样,即便受到惩罚,孩子仍然会去模仿父母。

延伸阅读

母亲温柔平静地说话至关重要


胎儿听到声音有何感觉,这是饶有兴味之事。外面的声音,通过母亲腹部的皮肤、脂肪和子宫内的氧水,传到胎儿耳朵。因此,高音传到胎儿处,要比实际的声音低得多、小得多。潜人水中,外面的声音变低,如同把门关起来听声音一样。专业术语把这一现象称为“高域衰减”。

用赫兹单位表示音的高度。这称为频率,即音波的振动数。1,000赫兹表示一秒钟内振动1,000次,传送音的频率。歌剧女高音歌手的声音,一般相当于2,500到3,000赫兹,其频率相当高。可是,胎儿不善于听高音,不能听到3,000赫兹以上的高音。当然,即使是高音,通过母亲腹部的皮肤和羊水后变得相当低。因而可以说,可以听到一般的声音。然而,胎儿也有爱听的声音。胎儿善于听200到1,000赫兹的中音。这声音的强度正好与母亲的说话声一致。因而胎儿常听母亲的声音,觉得舒服。

为搞清胎儿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日本国立冈山医院的山内逸郎医学博士,喝了几百毫升啤酒,喝时在小型话筒上涂以许多黄油,在置有话筒的胃里满是啤酒,黄油溶解,水份成了粘性。其情况与充满氧水的子宫相同。电视、唱片的音乐在腹中是怎样传送的,对此作了录音。

实验结果知道,声音在胃里的传送十分正确。高音变得略为低些,声音并不怎么变调。这一实验证实,外面的声音可以正确地到达胎儿耳朵。

有一位妇女,用与山内医师同样的方法录下自己的声音。变调得很厉害,但是声音的强弱被正确的录了下来。特别是“不行”这一斥责时的强音被清楚地录了下来。这表明,即使胎儿不知道语言的意思,但通过母亲声音的强弱,可以敏感地感觉到母亲的心情。为不使胎儿伤心,母亲温柔平静地说话至关重。

冷静对待孩子每件事情


孩子不听话,聪明的妈妈这么做。不听话的孩子真的能把爸妈逼上绝路,殴打孩子的也不占少数,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呢?

很多妈妈看很多育儿书、上很多育儿课堂,都曾立志做一个有耐心、温柔的好妈妈,但是孩子一不听话,就只能心里默念▼

每个妈妈都会面对孩子不听话的问题,那么孩子不听话时到底该怎么办?其实孩子不听话是可以从其原因出发,好好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首先,要知道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不管多大的孩子,当他们总是一言不合就撒野时,原因不外乎以下2个:

①孩子想要表达情绪

孩子哭闹说明在表达他们的负面情绪,可能是伤心、愤怒、不舍...具体的说,要么是孩子得不到想要的,要么是认为被欺负了!

也许在我们成年人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看来可不是小事。

孩子看重这些事情,感觉难过或气愤,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情绪。

②孩子没有建立安全感

尤其是到了一个新环境,见到陌生人的时候。

当然也不排除是过往不愉快的经历、不安全的亲子关系、经常更换居住环境、照顾人的情绪不稳,都可能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哦。

4招搞定不听话的孩子

①冷静处理法

适用于在商场里吵闹着要买玩具,或者餐厅里耍脾气、尖叫等行为的孩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孩子很多的行为是无意识的,如果得到了大人的反馈(皱眉、大声阻止),孩子反而以为大人觉得好玩,于是反复进行这些动作。

所以,如果大人没有任何反应,孩子会觉得没意思,于是一点点淡化,最终结束这个行为。

如果孩子的吵闹影响到如到别人的话,家长可以将孩子抱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TA继续闹,直到孩子自己冷静下来,接着可以跟孩子分析这种行为的错误性。

②计时隔离法

适用于在家里胡闹、发脾气的孩子。

当孩子在家里不听话、胡闹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可以把孩子放进书房、卧室等地方,让孩子独自静处几分钟。

这样可以缓解紧张气氛,让孩子能够冷静反思自己的行为。(PS.孩子独处受罚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全,还有氛围的安静。)

③自然后果法

适用于一些总爱乱丢东西、野蛮、不听教或者存在一些坏习惯的孩子。

这种方法是主张让孩子体验因错误所造成的结果后,被惩罚的滋味。从而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会带来需要自己承担的不好后果。

④感同身受法

孩子的气质和脾气各不相同,在处理不同孩子的哭闹时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家长们尝试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因为……觉得很难过。”

家长代替孩子把话说出来,让孩子知道爸妈明白自己的心情,TA们的情绪得到了抒缓,容易慢慢平静下来。然后再告诉孩子,应该这样做...

如果孩子陷入某种情绪,家长怎么安抚都不起作用的话(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可以用新鲜事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鱼妈发现,我们很多中国传统家庭里都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对孩子听话、好的行为没有加以称赞,但是对孩子犯错的时候一味大声指责、甚至打骂孩子。

其实这样是非常错误的,这会给孩子一个误导:只有我不乖的时候,爸爸妈妈才会关注我。

所以,我们应该对孩子做到“奖罚分明”才能教育好孩子。

给胎儿静静的讲故事


我总是充满感情地朗读,同时使故事内容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一个个具体的形象,以便更加具体地传递给胎儿,因为我认为胎儿已经有“心"了。

培养孩子的想像力、独创性以及进取精神,最好的教材莫过于幼儿画册。我认为,通过将画册每一页的幻想世界,用我们富于想像力的大脑放大后传递给胎儿,能够很好地促使胎儿的心灵健康成长。

我们夫妇俩制定好妊娠计划后,我便准备好一些教材,首先就是幼儿画册。我外出时,常常顺便走进书店找一些色彩丰富、内容愉快、富于幻想、情节独特的,能唤起人幻想、幸福和希望的幼儿画册。

儿时读过的《灰姑娘》、《邦比小鹿》、《唐伯大象》等沃尔特·迪斯尼的幼儿画册,或反映自然、动植物生态、科学进步的附有彩色插图和照片的书,以及有关世界上各民族风情或风景、陆海空交通工具等内容的书,我都尽可能寻找,避免只偏于某个方面,并从中选择出我喜欢的,而且内容和结构又都十分精练的作品。

除了这些教材的内容外,我从这些教材中感觉到的那些赏心悦目的色彩和独特的构思,也是我要讲给胎儿听的。在选择幼儿画册时,我非常注意画册中是否有暴力、战争和使人恐怖的内容,如《汉森兄妹的故事》、

《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是应该避免的。即使同样一个故事,也会有不同的版本,我就选择那些将残酷和恐怖的场面删节掉的版本。这是因为让没有丝毫心理防备的胎儿感到不必要的恐惧,会给他的健康发育带来不好的影响。

对于我的这种说法,一定会有人反驳说:应该同时教给孩子善与恶。但是我认为,孩子自己迟早会认识的,没有必要在胎儿期间就把关于什么是“恶”的观念灌输给孩子。

所以,我尽可能避免看描述神秘鬼怪、杀人推理、战争暴力的电视和电影片。因为我想,如果我看了这类片子,会产生吃惊、恐怖、憎恨以及战争的心理,那么胎儿也会害怕,从而拒绝我传递的信息。

当然,如果你对植物了如指掌,你可以讲植物;对美术造诣较深,可以介绍美术;若是擅长绘画和文章,可以自己创作并讲给孩子听。

如果你不擅长绘画,可以把杂志上的照片、插图剪下来,或者贴上有色彩的纸,拼成风景和人物图等。

总之,方法是很多的,目的不在于完成后是否漂亮、精致,而在于你在制作过程中显示出的独创性,以及反复讲给胎儿听时的想像力对胎儿所起的作用。

除了童话,我给苏珊讲过的还有关于日本孩子做的游戏,日本人的节日及春夏秋冬四季的生活习惯。山里的动物,海里的鱼等也都是我胎教的内容,这类题材作为我向苏珊传授知识的视觉教材很合适。

利用画册作教材进行胎教时一定要注意,要把感情倾注于故事情节中去。无论讲什么,都要把自己作为故事中的人物来讲,并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的语言”,少借用别人的话或人云亦云;必须对故事内容充分把握,理解了以后再讲给胎儿听。

比如说,就胎儿经常听到的心脏搏动的声音进行解说时,若按医学辞典有关心脏这项解释照本宣科地读,那么,胎儿听到的都是些难理解的文字,根本不明白说的是什么。

因此你必须首先知道心脏的构造,然后在头脑中勾画出它是怎么搏动的,给胎儿讲的时候就像在眼前看到自己的心脏一样,这时的语言务必要很容易懂,声音要很柔和,因为胎儿就是通过在你头脑中勾画的图像和充满爱的声音来学到知识的。

在讲故事时可以通过适时地调节语音声调使胎儿了解故事是怎样展开的,因为单调和毫无生气的声音是不可能唤起胎儿的感受性的。

我总是充满感情地朗读,同时使故事内容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每当我讲到欢乐的情景时就兴奋激动,用欢快明朗的声音;讲到悲伤的场面时就声音低沉;讲到去冒险,用充满勇气的声调;涉及科学知识内容时,就用严肃的语调,一字一句地读给孩子听。

而且,不仅仅是朗读,对这些语言要通过自己的五官使它形象化,以便更具体地传递给胎儿。因为我认为胎儿已经有“心"了,他对我的语言不是用耳而是用脑来接受的,对他讲话时不能单凭声音,而要在头脑中先把所讲内容形象化或是抓住某种感觉再讲,把语言用一种画面或立体形象传授给胎儿,因找不到确切的叫法,我暂且就把它称之为“画的语言”吧!总之,这是一种立体的双向传递方式。

将语言和印象在头脑中以鲜明的图画形式再现出来,这一工作只要每天坚持就必然会熟能生巧,并能提高向胎儿传授知识的能力。最初做这项工作时,选择自己喜爱并熟悉的事物作为对象,要简单易行得多。

例如,给胎儿讲“梅丽去山里野营”这个情节的时候,我先在头脑里浮现出一个红头发、褐色眼睛、目光炯炯的小女孩形象;再想像山里林木茂盛,树上有松鼠、小鸟的巢穴等等。同时设想,梅丽在这样的山上搭帐篷一定是非常激动的。

我总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把这些情景描绘出来并沉浸在快乐之中:如果山里野草莓熟了的话,就深深地嗅着那沁人心脾的香气,摘一个酸甜可口的果实放在嘴里;去小河里打水的时候,不自觉地把腿伸到河里,一下子感到水冷得刺骨,于是就叫喊着跑起来……

这样就把梅丽做的事变成了自己的感觉。

让孩子勇敢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