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长、教师及一些专家和心理医生都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经常出现头疼、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的情况。以前医学界认为,神经官能症在青春期或中青年人群中常见,现在在少年儿童中也不难见到。门诊和心理咨询中的统计显示,除了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综合症以外,像有夜惊症、强迫症、恐怖症等心理疾病的儿童已达到病人总数的10%左右。

专家认为,神经衰弱只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是有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心理疾病有低龄化的趋势,这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注意,孩子在生活中的许多小毛病,可能会导致大问题的发生。

专家建议家长要注意孩子在生活中的行为变化和原因,多和孩子沟通,看看孩子是否有心理障碍,像焦虑症多表现为易紧张、烦恼、焦虑;强迫症多表现为敏感多疑、过分克制、思虑过多、优柔寡断、注重细节、做事要求十全十美;恐怖症表现为性格怯懦、胆小害怕、内心总有不安全感。

还应特别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心理问题躯体化”表现,即产生一些困惑,如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后,告诉家长或医生的则是头疼、失眠、胃不舒服、没劲儿等躯体化症状。

多数患者发病前,人格上有一定的缺陷。发病时则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比如:强迫症多数是由精神创伤或紧张、痛苦的心理压力诱发的。所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人格十分重要。

一些专家指出,从婴儿时期开始就应该从心理卫生角度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儿童时代更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黄金时期,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溺爱会让孩子任性、自大,经不起挫折,粗暴会让他产生“情感剥夺”的感觉,变得胆小、冷酷、缺乏同情心,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理疾病低龄化的现象应该引起家长和全社会足够的重视,从培养孩子以一种健康的心态面对他们今后的人生。

相关推荐

家庭暴力易导致心理疾病


昨天是国际反家庭暴力日。社会上对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关注度一直很高,相比之下,对未成年人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关注却有点少。

记者近日从济南市青少年研究所了解到,逾五成家长会采取打骂方式教育孩子。而一些心理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因家庭暴力导致心理疾病的儿童在逐渐增多。专家认为,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往往接受并使用暴力,还有可能将这种暴力行为延续至下一代。

5岁男孩遭家暴四处流浪

济南市救助站里成“常客”

今年8岁的小伟(化名)是济南市救助站的“常客”。3年前他第一次被送到该救助站,成为站里年龄最小的流浪人员。“隔一段时间,他就又会被民警发现,重新送回救助站。”济南市救助站儿童保护中心主任姜明说,3年里仅对他的救助就有十几次。

小伟老家在菏泽农村。5岁那年,父母离婚了,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家人并不喜欢小伟,常因为一些小事动手打他。一次,挨了打的小伟跑到邻村,整夜未归。好心的村民收留了他,这让小伟突然觉得,外面要比家里好多了。

3年间,他就在别人的施舍中生活,先后在广东、上海、浙江等地流浪。姜明说,他的言行举止,根本不像一个小孩子。因为长时间流浪,接触的人过于复杂,他还学会了偷东西。“在遭受过家庭暴力的流浪儿童中,小伟是比较典型的。”姜明说。据了解,从2003年至今,济南市救助站接收的职业流浪儿童就有20余名,因受家庭暴力而流浪的孩子占七成。“他们有些来自单亲家庭,从小缺少关爱,还有些忍受不了家长粗暴的教育方式,被迫离家出走。”姜明说。接受救助的流浪儿童中,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也不过14岁。

缺少关爱14岁少女吸毒

济南市救助站接收的流浪儿童中,有些孩子不仅家境殷实,父母还都有较高学历。但他们宁愿过流浪的日子,也不愿回家与父母相处。

莎莎(化名)今年14岁,母亲是位老师,父亲在金融机构工作,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她从小吃穿不愁。但是,她并不快乐。父母平时工作忙,极少有时间陪她。有时,她一天都难得和父母说上一句话。在家里,莎莎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慢慢地,她开始厌学,常常逃课,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父亲知道后,对她就是一顿暴打。后来,莎莎就经常不回家,结交了一群朋友,整天在街上晃荡。“被送到救助站时,她已经吸毒成瘾了。”姜明有些心疼地说。

网吧老板比父亲好

在百度“家庭暴力吧”,记者遇到了20岁的济南网友“音乐盒”。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遭受父亲的虐待,父亲的责骂已经让他失去了自信,变得越来越自卑。他见到陌生人就不愿说话,现在连找女朋友的勇气都没有了。“音乐盒”说,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经常揍他。有一次,作业上没有写最后那个句号,父亲看到后,拿起一根竹条就打他,因为用力过猛,竹条都断了。“我最受不了他侮辱我,叫我渣子、废物。我夜里经常会做噩梦。”他说。

上初中时,他还离家出走过一次。那段时间他都是靠朋友吃饭,也没去学校。后来在街头一个角落避风时,他被父亲发现了,当场被打断两条肋骨。

他说,家庭环境甚至还没网吧温暖。他跟一个网吧老板很熟,一次实在没钱吃饭了,老板就给了些钱,拿到钱的那一刻他就哭了。“为什么外人都能关心我,而自己的父亲却不能?”

儿童遭家暴很少做伤情鉴定

在济南市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成立至今,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儿童来此鉴定的人数很少。“目前,还不足总鉴定人数的一成。”该中心法医丛树东说。

该中心最近做的一次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伤害鉴定,还是在2006年。当时,年仅11岁的玲玲(化名)用零花钱买了两只小鸡,父亲发现后对她一顿毒打,导致玲玲背部和四肢有明显的淤血。

丛树东说,“不打不成器”的传统观念仍然很严重,家长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玲玲的遭遇最初被媒体发现并报道,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后来母亲带她做了鉴定。

中华女子学院女性教育学教授田梅英认为,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在维护权益时也面临尴尬。“他们还需要父母的监护,如果真诉诸法律,也有可能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田梅英说。

一半多家长对孩子缺乏尊重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中,有不少已为人父母。去年,济南市青少年研究所在对他们教育下一代的方式的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父母会采取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

调查中,承认“经常打骂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有5.94%;承认“偶尔会打骂孩子,孩子气得你没办法”的高达48.51%;表示“从不打骂孩子,打骂孩子是家长无能的表现,也是违法的”有36.63%;选择“其他”的占8.91%。

调查显示,有一半多家长的儿童权力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采取打骂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决。

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徐胜男说,如今家长所受各方面的压力的增大、家长对孩子学业期望值的增加以及新时期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使得一些家庭中打骂现象变成暴力事件并不断升级。这不仅给孩子带来精神与肉体的双重伤害,也是孩子不良性格形成的重要诱因。

强迫孩子上辅导班也是家暴

济南建新律师事务所律师马玉珍认为,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没用”“你真让我丢人”等话语,从不赞扬孩子,儿童成长过程中经常目睹家庭成员间的暴力,都会使儿童丧失自信,心理上受到极大伤害。“我不理孩子,或者说他两句,这也是家庭暴力?”市民李女士说,之前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对此,马玉珍认为,各种类型的责骂、威胁、恐吓或嘲笑,又称“冷暴力”,虽然不会直接导致身体上的明显创伤,但很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妨碍儿童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发展。“比如,家长强迫孩子上辅导班,就是冷暴力的一种形式。”

打孩子一巴掌也违法?

“打孩子是为了他好。”在记者随机调查的30名家长中,有21名被调查者认为,打孩子是家庭内部的事,别人没有权利干涉。“我打孩子一巴掌,也是家庭暴力吗?难道我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碰了?”一位出租车司机说。

济南康桥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兆祥指出,判断家长是否对孩子实施家庭暴力,要看造成的影响是否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他说,一般情况下,经常性地对家庭成员的身心造成伤害的不法行为即构成家庭暴力。如果是偶尔打骂,但造成了严重后果,同样构成家庭暴力。

孙兆祥说,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禁止父母虐待子女,并未对家庭暴力作出具体规定。除非把孩子打伤、致残等,触犯了刑法,父母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暴力也会被“继承”

济南大学心理学教授龚晓洁说,孩子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遭受家庭暴力,往往都会接受并使用暴力。这是一种“暴力循环”现象。

她说,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还会让孩子误认为,使用暴力手段就能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当孩子做父母时,有可能把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用在下一代子女身上。

龚晓洁还认为,在暴力中长大的男孩,成年后虐待女性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大。年龄较大的孩子则以流浪的方式逃避家庭暴力。

许多受暴者不但遭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有些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山东心理咨询网咨询师杨忠斌说,因遭受家庭暴力患上心理疾病的儿童,他每年都会接诊数十例。“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他说。

今年9月,市民赵女士带着9岁的儿子来做心理治疗。赵女士说,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尤其喜欢画画。可从去年年底开始,儿子性格大变。“现在他几乎不和我说话,表情也很木然。”她说。

详细了解情况后,杨忠斌发现,赵女士和丈夫常常吵架,有时还会大打出手。起初,孩子还因为害怕哭闹,慢慢地就不再说话了。“家长间的暴力行为间接地影响了孩子,导致他患上自闭症。”杨忠斌说,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儿童,由于受到长期的惊吓,他们经常会做噩梦,有自闭情绪。有的还离家出走、辍学,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

《非暴力方式家庭教育培训手册》将出版

为了让更多家长学会非暴力教育子女的方式,近日,广东省妇联与广东教育学院合作,制作出一本《非暴力方式家庭教育培训手册》,即将面向社会发行。

据了解,夫妻怄气时,把孩子当作要挟对方的工具,吵架时不知道要避开孩子……这些行为都是对儿童的虐待。目前,已有两批广东家长参加了该培训的“预实验”,其参与式的培训方式受到许多家长的欢迎。

儿童心理疾病及其判断


心理疾病又称心理障碍、心理异常。它与心理健康正相反,是指儿童大脑功能发生故障,心理不能反映现实,在言语、行为和情感上出现多种歪曲现实、无中生有的反常表现。

我国3-15岁的孩子中,有5%-15%存在着心理疾病,某些大城市12-15岁的初中生心理异常者超过20%。儿童心理疾病分为两类,一类为非精神病性心理异常,又称心理偏异;另一类为精神病性心理异常,又叫心理变态。

一、心理偏异

据调查,我国儿童心理偏异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1、智力落后。智商在69-50之间,记忆不牢,经常丢三落四,不会思考,学习成绩极差。

2、依赖性格。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凡事都要依赖别人。

3、放纵行为。任性固执,不听别人批评劝解,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

4、逆反心理。成心与父母老师“对着干”。

5、情绪低落。对任何活动都缺乏热情,厌学、厌世、厌与人交往。

二、心理变态

心理偏异若得不到矫治,就有可能发展为心理变态。儿童心理变态有以下几种:多动症、抽动症、焦虑症、恐怖症、失眠症、攻击症、嫉妒症、贪婪症、懦弱症、性过敏症等。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心理异常:一是心理与行为是否协调一致,二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是否协调,三是心理特征与年龄阶段是否相符。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心理异常的表现,又做不出准确的判断,就应该及时请教心理医生,多关心、引导孩子。既不可置之不理,也切不可随意给孩子扣上患“心理疾病”的帽子,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

早教知识:幼教不当易致孩子心理疾病


赵女士常常为她不上三岁的孩子觉得自豪——2岁后其孩子就在亲人的具体指导下刚开始认字,相继了解几千个字,赵女士在亲朋好友眼前觉得独有情面。但是近期一段时间赵女士却觉得孩子从此不象之前那般喜爱“识字”了,并且一教他识字,他就不断地刚开始挤眼,两手乱跑,心神不安。赵女士孩子生病的元凶是由于认字过早造成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出現心理状态个人行为难题。

实际上在生活起居中,相近的儿童病案并不在少数。伴随着在我国独生子家中增加,父母对孩子的塑造广泛竭尽了大量的活力和善心。

但很多父母存有一些片面性乃至是不正确的亲子教育意识,觉得认字越快越聪慧,把孩子的学习培训看得过重,期待值过高,很多孩子被父母从幼稚园接回来后并并不是立即回家了,只是被送到各种各样培训班学绘画、学习钢琴,年纪轻轻就承受了父母过多的期待,非常容易导致儿女升学压力过重,比较严重的便会出現心理状态个人行为难题,如失眠病、饮食搭配阻碍、适应障碍、尿床、注意力不集中和抽搐。

天津一项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天津两岁至4岁儿童各种各样个人行为难题诊断率为31%,在其中34%的儿童不积极开展团体活动,喜欢孤独、畏缩不前、羞涩;38%的儿童具备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凌虐欺压他人,在家里不懂事、骄纵、打架斗殴或威协别人;29%的存有抑郁个人行为,在幼稚园或在家里过多害怕、焦虑情绪、不活跃性、有自卑心理。5至5岁儿童个人行为难题诊断率为37.3%,在其中24%的儿童为注意力不集中、神情恍惚、学习效率差。

要防止孩子出現相近的心理状态个人行为难题,最关键的便是要高度重视孩子的本性,多给孩子一些随意玩耍游戏的時间。在玩耍中,孩子们能够 学好与人沟通,效仿小伙伴们的为人处事方式,学好谦让、包容、协作等与人相处的优质质量和性情。父母应当在孩子的玩耍游戏中有目的地塑造孩子学习培训的兴趣爱好,而不是违反孩子发展的一切正常发展趋势规律性,管教过严,常常责骂,那样获得的結果只有与父母的主观性心愿得不偿失。

早教知识:说谎是孩子的一种心理疾病


大家都了解寓言故事《狼来了》中哪个放牧孩子的故事。哪个说谎的放牧小孩玩呗无趣,捉弄般叫卖声一声:“狼来了,救命啊!”周边原野里和山坡上耕种的人们闻讯赶来援救,却发觉是一场捉弄,说谎的小孩乐得开怀大笑。这小孩认为说谎很趣味,没多久,再度强聒不舍的大呼:“狼来了,救命啊!”大家再度跑来相助,却发觉再度上当受骗,便对这小孩的诚实守信造成了猜疑。第三次,当放羊的孩子高声求救“狼来了”的情况下,大家已不坚信,仍然忙着手上的工作中。殊不知,这一次狼确实来啦,说谎的小孩努力的是羊被叼走的成本。

这个故事告知大家:最先,放羊的孩子以说谎为乐,见到那麼多的人遭受忽悠,内心便拥有一种成就感;次之,便是说谎一旦变成瘾,好像不说谎就感觉缺了点什么;再者,说谎者损人并不自私自利,仅仅以便考虑某类快乐;最终,说谎者能够 坑人一次2次,不能长期坑人,不太可能不遭受处罚,最后务必给自己的个人行为努力惨重的成本。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种被称作“说谎癖”的心理病。每一个人都将会说谎,但一些谎言是真诚的,例如对危重病人瞒报病况;一些谎言是不得已的,如以便传统某类密秘。但假如莫名其妙地去蒙骗他人,说谎的時间太长或频次频繁,以致于对这些被谎言迷惑的人乃至是本身导致某类伤害时,那样的说谎便是一种心理扭曲了。

说谎上瘾的人,即便在不用说谎的状况下依然有心或习惯性或当然地说谎,有时是以便诋毁他人,当见到有些人坚信谎言时便得意忘形,说谎变成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类人是有一种长期性产生的或奇才的演出特点,歪曲事实,生产制造谎言,有的发展趋势为一种政冶行骗。有的说谎者则只是是用说谎来得到 变态心理的考虑,导致说大话坑人的具体不良影响,尽管屡次被戳穿依然乐在其中。

说谎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通常对自身、别人和社会发展导致巨大伤害。谎言瞒报实情,立即危害对一件事一个人的点评。一个人说谎频次多了便丧失诚实守信,假如这个人把握更大的权利,就将会祸国殃民。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与《狼来了》如出一辙的小故事,那便是周幽王为赢得佳人一笑,甘愿引燃烽火台虚报战情。第一次,诸侯国率军来救,频次多了,诸侯国便已不坚信。結果是,犬戎确实来啦,西汉也就是这样亡国了。

针对说谎成癖的人,大家一是怜悯,二是不必听信,三是提议他早去看看看心理医生,尽早纠正自身的心理扭曲,以防损人不利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