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从小养成。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良好习惯,从小养成”,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清清妈妈带着2岁的清清去动物园玩。进了园门没走几步,清清就要妈妈抱,妈妈无奈只得抱起清清。此后清清就说什么也不肯下来自己走,累得妈妈走不动了,她却闹着要妈妈再背着她走。看到旁边别的宝宝高高兴兴地牵着妈妈手自己走,清清妈妈真是羡慕。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刚生下来本性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是后天的习惯的养成,使人与人之间性格品质产生了差别。可见习惯养成的重要。有的妈妈会说,宝宝还小呢,能要求他什么呀,我可舍不得让宝宝受一点委屈。这种想法有一定代表性。尤其现在各家都只有一个独生宝宝,能迁就则迁就,能满足就满足,这样教育出来的宝宝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脆弱,有许多不良习惯。

教育宝宝应该从宝宝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因为宝宝所有的习惯都由大人培养出来的,许多不良习惯如果从一开始就不允许,那么宝宝就会习以为常,不觉得痛苦;而一旦等坏习惯已经形成了,再要去纠正就不容易了。比如:有的宝宝喜欢吃冷饮,没有节制,结果伤害了肠胃,小小年纪就得了胃病。这个责任在家长。宝宝第一次想多吃两个冰淇淋时,家长恐怕没有有效制止,也没有认识到可能的后果。以后宝宝会以此为借口,向家长要更多的冷饮吃,不给就大哭大闹。如果你妥协了,那么下次就更别想制止他了。结果是害了宝宝。再如,上文所说的清清妈妈的例子,也是父母向宝宝的不合理要求妥协的必然结果。

如果你真心为了宝宝好,就要为宝宝的将来着想,从小培养良好习惯,长大才能让他少受痛苦,身心健康成长,父母也才能更多地体会到育儿的乐趣。

相关推荐

十招塑造宝宝良好习惯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十招塑造宝宝良好习惯》,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激趣式:

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在训练中我强调“苦练”,提倡不怕苦,不怕烦。但只有家长的严格没有孩子的积极性往往产生“逆反情绪”,孩子会在过度的限制中,厌恶习惯训练,逃避习惯培养。

所以,训练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根据孩子的天性和个性来培养习惯,把“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

训练中要增加一定的游戏性,让训练形式多样化,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家长可以选用小品表演的形式;还可以结合故事、童话、儿歌、音乐等形式进行,让孩子在愉快、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接受行为训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解式:

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

训练中给孩子提要求要明确,要孩子养成卫生习惯就要教孩子如何刷牙、洗脸、洗脚、叠被、扫地等等。要把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结合起来,只要求不指导等于空要求,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更要具体指导。有些操作过程较复杂的行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的指导方法。如学手洗手绢、袜子等,操作时把它分解成五个步骤:一浸、二抹、三搓、四漂洗、五晾晒。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掌握其要领,且印象深刻。

家长的指导还可以扩展到更广的方面,现在国外的“生活科”课程,就是教孩子日常生活的知识,这些都可以通过分解式进行。

检查式:

检查督促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只要求不检查,就等于没要求。检查是中心环节,必须经常坚持。例如,要让孩子养成每天早晨自己叠被的生活习惯,家长就要每天检查孩子的被子叠了没有,叠得整齐不整齐,发现不合格及时纠正,这样训练才能对孩子形成良好习惯起到督促作用。但是,检查终究是外力,养成良好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家长要把检查督促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要重视孩子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孩子进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才会产生美化自我行为的强大动力。

制约式:

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

要养成良好习惯,既需要内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孩子自觉性不高,良好习惯的养成完全靠自觉是不行的,必要的纪律制约很重要。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庭必须制订家规,以此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同时,还要把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结合起来,提倡孩子自我要求,自我教育。鼓励孩子把易犯的错误写成小条贴在铅笔盒中时刻提醒自己,让孩子在家中有针对性地贴上名言、警句,以自我提醒。

在教育中,家长要大力表彰用意志力自我克制、自我要求的孩子,充分挖掘孩子内部的原动力。

疏导式:

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

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教育孩子绝非一日之功,矫正不良习惯更不是三下五除二的事,必须反复强化。但是,单纯强化训练时间长了,孩子就烦了。因此,强化训练要与积极疏导相结合,特别是对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抓住积极因素,耐心疏导,使其走上正轨。

疏导时要找好突破口,孩子千差万别,在教育的方法上也要因人而异,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比如,有的孩子不爱洗手,不讲究卫生,家长怎么说也没有用。家长发现这个孩子特别喜欢看科幻故事,就利用这个特点疏导,给孩子讲一些和卫生知识有关的科幻故事,让孩子在满足需要的同时渐渐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父母要寻找突破口,就要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特长、热点是什么,兴奋点在哪里,家长可以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

渐进式:

严格要求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训练孩子要严格要求,但是不能急躁,不要强求一步到位,欲速则不达,最好的办法是把严格要求与循序渐进结合起来。

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逐步加大难度。孩子不爱发言,第一阶段训练:爸爸当老师,孩子和妈妈是“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主动举手发言一次,可以奖励一分,累计20分可以换得一个大奖。第二阶段:妈妈当“老师”,把孩子的学校同桌叫到家里来,与孩子一起模拟上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第三阶段:把“老师”换成爸爸的同事。3个阶段训练完毕,孩子的积分换了一个大奖,上课也敢于发言了。循序渐进的特点是培养目标行为不变(敢于发言的习惯),但是训练难度逐步加大。孩子的目标行为受到考验和挑战,最后才敢于在课上发言。

体验式:

实践锻炼与美好体验相结合

马卡连柯曾说,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实践之后才有体验和感悟,才能“养”中育情,以情促“成”。

家长要想尽办法让孩子在行为的同时有正确的体验,如孩子帮妈妈洗碗,在洗碗的过程中,如果家长不引导,孩子可能只体验到满手的油腻,很不舒服,以后或许不愿再洗碗了。但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这一行为进行即时表扬:“哎呀,不怕脏、不怕累,真棒!”孩子就会从妈妈高兴的情感流露中体验到一种快乐和满足,如果这种快乐与满足超过了洗碗这一行为中的痛苦,孩子今后还会持续地做出帮妈妈洗碗的行为,并可能进而发展成为勤劳的好习惯。

切断式:

意志努力与切断联系相结合

习惯训练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但是完全靠意志控制也不行,因为孩子的意志力有限,必须把意志努力与切断联系结合起来。

许多习惯都是由一系列的行为组成。坏习惯之前,往往有个先导的事件或行为,这个先导行为可能并不是坏事,但它对形成后面的坏习惯有直接影响。要克服不良习惯,就要切断它和先导行为间的联系。例如,有的孩子在家里一吃完晚饭就开始看电视,一看电视就舍不得走,等到开始做作业时时间已晚,于是,作业做得马虎潦草。要矫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就要切断这一系列动作间的联系。家长既不开电视,也不允许孩子开电视,这样就可以避免接下来的行为出现。

切断联系还包括切断与刺激物的联系,不良行为存在是因为周围有它的强化物,没有了客观环境的刺激,不良行为就难以发生。例如为了改变吃零食的习惯,就要避免零食这一强化物出现,采取一些措施不让孩子带零花钱,不准买零食。时间长了不吃零食的习惯才能养成。

切断联系还包括切断与有不良习惯人的联系。有些坏习惯有时是受到孩子的同学、朋友的不良习惯的影响,那么家长应该想方设法切断自己孩子与他们的联系,这对矫正孩子不良习惯是有利的。

协议式:

自我控制与履行协议相结合

习惯培养需要孩子的自我控制,但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这就需要一定的约束,因此家长必须把自我控制与履行协议结合起来。与孩子制定一个亲子协议。有了协议,就有一定的约束力,就有奋斗的目标。

亲子协议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确定目标,规定监督方法,确定行为有效期,确定奖励和处罚的规定,契约双方签字。制定亲子协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家长以身作则,自己要认真执行协议,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协议的内容要简单、具体,便于执行也便于检查。

◎协议的标准不要太高,应该让孩子努力就能达到。即“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摘到”。

◎制定了协议就要执行,中心环节就是检查,家长和孩子要互相监督、互相检查。

◎要有奖惩。

积分式:

平时表扬与积分奖励相结合

每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家长若能及时给予表扬,孩子就会大大增强发生这种行为的几率。但是,如果孩子的每一次、每一个好行为都得到表扬的话,孩子往往就疲沓了,频繁的表扬对孩子的震动就不大。我们可采用积分制来解决这个问题。孩子每一次好行为都可以得到一个分数,积累到一定数目就可以换取某种奖励,积分法可以起到长效的作用,对培养习惯是十分有利的。

训练的方法有很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气质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理想效果。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很重要


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因为这一时期,人的身心发展十分迅速,可塑性极大。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孩子今后乃至终生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幼儿期需要培养的行为习惯很多,有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品德习惯等等,但根据幼儿期主要是孩子个性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初步阶段,知识学习和专门技能掌握井不是幼儿期的主要任务,所以,幼儿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这就是生话习惯、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要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入手,进行养成教育。要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按时起床、睡觉;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自己穿衣、穿鞋,自己的衣服、玩具以及其他的东西要摆放整齐,玩完了玩具之后要收拾整洁了再干其他事情,养成整洁、卫生、规律的生活习惯。

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反复练习,练习的越多,动作和习惯就越巩固。要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进餐、睡眠、梳洗、生活自理等方面掌握技能、养成习惯,形成一系列好的、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强化,使之成为孩子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自觉行动。

早教知识: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小就培养


坏习惯并不是一天培养的,宝宝的习惯培养要自小刚开始。让宝宝从日常生活习惯上接到优良的具体指导和训炼,是每一个父母务必高度重视的难题。那麼,怎样改正宝宝的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呢?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什么时候培养?

在生活起居中,很多孩子培养了很多坏习惯。很多坏习惯从表层上看上去无足轻重,仿佛并没事儿,父母非常容易就心存侥幸。却不知道,这种小问题渐渐地累积起來,通常会发展趋势到让父母一筹莫展的程度。例如,一些孩子把洗澡作为一天中的一件乐事,但对另一些孩子而言,洗澡类似就相当于刑虐。很多孩子不愿洗澡、洗头发,不愿坚持不懈刷牙,病了也不愿注射、服药。这种坏习惯想改正也确实不易。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什么时候培养?

如何改正孩子不愿洗澡的坏习惯呢? 大家给父母的提议是——

★弄清楚孩子不肯洗澡的缘故

一两岁上下的孩子不愿意洗澡,大多数是由于担心肥皂沫等流到眼睛里。稍大一点的孩子不愿意洗澡,大部分是由于她们在干自身最想要干的事儿,不愿被洗澡的事儿毁坏了玩兴。

★让孩子感受到洗澡的快乐

父母给孩子洗澡时,要和孩子一起玩耍。假如父母像洗一件不干净的东西一样为孩子洗澡,孩子毫无疑问会抵抗。

★洗澡的情况下尽可能沿着孩子

当孩子想要洗澡时,一定要激励孩子。假如孩子在洗澡的情况下明确提出了一些规定,例如温度由自己来调整,沐浴露自己来抹等,父母应当尽可能考虑孩子的愿望。在这类情况下,要是孩子想要洗澡,如何都能够。

★激励孩子自身洗澡

尽可能激励孩子自身洗澡。当孩子太钟头,父母能够 坐着孩子身旁,耐心地具体指导孩子。当孩子的人体协调性很完善的情况下,父母就可以安心地让孩子自身的事儿自身办。

如何改正孩子不愿洁面的坏习惯?大家给父母的提议是——

★耐心地催促

孩子的环境卫生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必须父母的仔细培养。就拿洁面而言,如果沒有父母的催促,大部分孩子都不太可能主动进行。当发觉孩子沒有洁面时,父母不必责怪,而应耐心地说:“脸好脏啊,该好好地洗一洗了。”

★洁面用具应放到孩子够得着的地区

大部分家中的洗面盆全是依照成年人的规范来设计装修的,因而,小孩子没办法够着。因而,父母应当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牢固的小凳子,让孩子立在上边轻松地拿洁面用具。在孩子洁面以前,父母应提示孩子,把小凳子、纯棉毛巾、肥皂等洗漱间用具准备好。

★让孩子选择自身喜爱的盥洗室用具

孩子都喜爱像成年人那般能自身作主,让孩子自身选择盥洗室用具,可以提升孩子的洁面兴趣爱好。

如何改正孩子不愿刷牙的坏习惯? 大家给父母的提议是——

★让孩子自小培养刷牙的习惯

当孩子不大的情况下,看到成年人刷牙会觉得很奇特。此刻,父母就应有目的地为孩子表明刷牙的益处。能够 为孩子准备好儿童专用型的刷牙用具。直到孩子能够 灵活运用刷牙方法的情况下,父母要嘱咐孩子刷完牙后把软毛牙刷洗干净。要让孩子每日必须坚持不懈刷牙。

★教孩子恰当刷牙

教孩子刷牙的情况下姿势要柔和,不必用力过猛,以防损害了口腔内部肌肤。当孩子刷完牙后,教孩子用舌头在牙上挪动,感受清理的牙有多么的光洁。或是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刷牙,刷完后相互之间查验,看谁的牙更白。孩子一定会在这个全过程中感受到刷牙的快乐。

★多激励孩子

当孩子对刷牙觉得厌倦的情况下,父母应当采用一切办法,激起孩子刷牙的兴趣爱好。例如,能够 让孩子自身去选择软毛牙刷、美白牙膏,或是让孩子替父亲、母亲选择刷牙用具。当孩子不愿刷牙时,父母可以用“刷了牙就让你说故事”那样的奖赏来激励孩子刷牙。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什么时候培养?

★带孩子去看看口腔医生

在孩子的牙都还没出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带孩子去看看口腔医生是彻底必须的。一方面是让孩子掌握坚持不懈刷牙对爱牙护齿的益处,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孩子掌握到牙得病所产生的痛楚。另外,也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孩子牙的身体状况。

如何改正孩子不愿服药和注射等坏习惯? 大家给父母的提议是——

★告知孩子务必那样做

很多孩子得病后,越来越非常娇贵和敏感,压根不愿意服药、注射。此刻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搞清楚,仅有服药、注射才可以把病症从人体里赶跑。假如孩子压根听不进,就必须不可商议地告知孩子,“你除开把药吃下去,安安稳稳地接纳注射,不顾一切”。父母千万别流露孩子很“可伶”的小表情,让孩子沒有一切“躲避”的心存侥幸。

★绝情“逼迫”孩子接纳医治,不愧疚

孩子担心医师,担心进医院门诊,这好像是一种本能反应。当父母说些什么孩子都不愿意接纳医治时,父母只有横下一条心,“逼迫”孩子接纳医治。在这类情况下,父母不可以有分毫的“心慈手软”,也不必愧疚。

★挑选不错的吃药方法

能够 为孩子挑选一些药丸、药液或能嚼着吃的带清甜味的药,既有利于孩子咽下,又不容易危害到药物的作用。另外,父母还需搞清楚哪样药孩子较为非常容易吞食。自然,全部的药物必须在医师的具体指导下为孩子服食。孩子回绝吃药的关键缘故是药很苦,因而,在医师容许的状况下,父母能够 把药丸磨碎,和牛奶布丁、苹果果酱或苹果酱拌和在一起,让孩子服食。自然,最好是不必诱骗孩子它是在吃小点心,而不是在服药。

★奖赏孩子相互配合

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什么时候培养?当孩子老老实实地把药吃下去,或是孩子痛快地相互配合护理人员打完后针,父母要给与孩子口头上奖赏,或是其他奖赏。自然,最关键的是要协助孩子摆脱担心服药、注射的心理恐惧。

家长怎么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呢?


我们平时常常看到孩子身上的许多毛病:懒惰、依赖性强、不懂礼貌、任性、乱花钱、学习不专心等等,总有大人跟在后面说,有些父母有心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毛病,可就是不见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教育中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表不治里,没有把劲使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上,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习惯是什么?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刻意去做,这就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行为习惯中,家庭教育是渗透力最强的教育,家庭是最好的课堂。

专家表示,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孩子做人,做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打好做人的基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孩子终身受益的东西。从长远来看,这个基础打好了,比孩子学知识、学特长对他一生的作用更大,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从“小”做起最重要,也就是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家做起。

专家表示,良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一竿子插到底,切不可“前紧后松”,父母要不怕反复。

由于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转移,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后,如不及时强化巩固,仍容易改变。因此,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在成人的帮助下,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可采取以下方法:

1、表扬鼓励法。如,家人吃水果时,孩子主动将大苹果让给长辈吃,家长要及时予以肯定,表扬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尊老爱幼的美德将得到形成与巩固。

2、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一致。孩子在幼儿园得到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建立,家长应予以了解,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园教育脱节,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例如,幼儿园正在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行为习惯,家长就不要再溺爱孩子,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就不要包办代替了。

3、示范法。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如教育孩子洗手帕,家长可示范手帕的全过程,让孩子去模仿、学习,以此巩固孩子爱清洁、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4、练习法。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学会快速穿脱衣服,成人可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与孩子一起反复练习穿脱衣服,系鞋带等。

5、随机教育法。如带孩子去公园玩,突然看见一位老奶奶被路上的香蕉皮滑倒,应鼓励孩子立刻扶起老奶奶,并随机教育孩子,不要随便丢果皮,要把果皮放在果皮箱内,并让孩子反复实践几次。

6、暗示法。孩子易受暗示,要充分运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及时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如见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跌倒了,可用暗示法提醒孩子:“小朋友摔倒了,该怎么办?”用来提示孩子主动帮助他人。

7、运用各种文艺形式,强化良好行为。可通过讲故事、唱歌表演、诗朗诵、演童话剧等来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如,表演童话剧《小熊拔牙》,就可以教育孩子养成坚持早晚刷牙的习惯。

良好习惯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