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和平解决“武力”问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岁的宝宝偶尔会用拳头和牙齿跟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交流”,这并不是因为他有不良的品性,而是出于自然的好奇心。只要你注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他依然是你可爱的天使。

宝宝13个月了,最近她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候,总喜欢欺负其他的小朋友,不是抢别人的玩具,就是把人家推倒在地。而且她的体形本身就比同年龄的孩子长得大,我担心她以后会变成喜欢一个欺负小朋友的孩子?

很多妈妈都有类似的经历,觉得自己的孩子进入一岁后,对打人或咬人尤为热衷。专家解释说,一岁左右的宝宝出现攻击性的行为很正常,应该辨证的看待这些行为:一方面,这种行为只是孩子发育到这个年龄的标志,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不必过于担心。另一方面,虽然这是孩子必经的一个过程,但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做正确的指导,孩子很可能会养成打人的坏习惯。对待喜欢打人的一岁宝宝,首先应该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做,然后才能帮助孩子找到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

武力背后的故事

孩子也和大人一样,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如果他咬了其他小朋友,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只是一岁左右的孩子还不会为自己解释,所以对“他为什么要咬人?”一直让我们困惑。现在让我们一起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不得不动用“武力”解决问题。

贫乏的语言表达能力。

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一岁的孩子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也正是因为他不会说话,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时,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诉他“别着急,妈妈会帮助你的”,这样他就不会把怒火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他正在学习自卫。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宝宝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负,他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种本能。

口腔发育的需要。

专家解释说,一岁左右的宝宝,口腔内牙齿、肌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育,他很喜欢把东西放到嘴里咬,可以帮他缓解口腔发育给他带来的不适。另外宝宝在学习说话的时候,也很喜欢把能抓到的东西放到口中,当然也包括小朋友的胳膊或手。这仅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种方式。好像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得到准确的认识。

孩子的因果试验

很多爸爸妈妈都想知道,为什么一旦孩子们和玩具在一起时,就会出现可怕的哭闹声,为什么他们每个人拿到自己的玩具还不能安静呢?答案很简单,宝宝在玩耍的过程中,除了知道玩具带给他乐趣之外,还意外的发现他的行为可以带来不同的后果,“如果我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就一定会有事发生”。所以他总是不断尝试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事物。

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空间。

一岁左右的宝宝,不能准确的把握空间关系。所以他经常会发现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挤到一个小空间里。出于一种条件反射,他会不自觉地推开挡在他前面的孩子,或是对身边的小朋友采取武力进攻的方式。这样就可以确保自己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了。

宝宝正感到情绪不好。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比如在他饿了、累了、尿布湿了时,他的心情就会很糟糕,这时候最容易出现孩子之间互相打闹。另外,一岁的孩子正在学习各项技能的时候,当他遭遇失败时心情会跟着变坏,打人的行为就很容易出现了。

爸爸妈妈和平战略

对宝宝来说,打人和咬人只是他认识周围事物的一种平常的方式。所以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停止这种行为。而你所要做的是保证孩子的安全,让他在这些攻击行为中免受伤害。

告诉孩子“不”。当孩子行为可能发生危险时,你应该及时制止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清楚、严肃(但不是威胁)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会受伤的。”然后用把孩子的注意吸引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比如一个动画片。除此之外,在孩子烦躁想攻击别人的时候,可以为孩子提供其他选择,比如给他一个枕头,让他随便处置,还可以教她使劲跺脚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或者教会孩子如果下次他生气了可以到你身边寻求帮助。

别让孩子从攻击中得到任何好处。宝宝并不是故意选择使用武力争夺玩具,而只是一种本能的自卫或是生理特征。一旦他从这种行为中获得利益——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那么他就可能把攻击别人和取得玩具联系起来。也就越来越喜欢用攻击的方式和人交流。

相对打人的宝宝来说,要更多注意受害的宝宝。当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时,最好给受伤的宝宝更多关注:吻一吻受伤一方的小伤口,询问他有没有问题。然后,用坚定的语气对欺负人的宝宝说:“不许咬人。咬人会让别人很疼。”如果孩子被别人咬然后又去咬别人的话,千万不要惩罚孩子。

多称赞孩子的好行为。当孩子没有依靠攻击而解决问题时,你应该多多鼓励他的这些行为,让他能意识到这才是对的。比如你可以表扬他的行为“你把玩具让给小朋友玩,你是个好孩子。”

做孩子的好榜样。和孩子玩的时候不要咬你的孩子,也不要打他。如果你对他说“我要吃了你!”而且把小家伙的脚趾或手指放到自己的嘴里,那么他就会很自然地尝试对别人这样做。

温柔的安慰孩子。孩子在发育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比如走路、说话等等。这时需要你为他提供一些温柔的积极的安慰,以防止他变得暴躁。比如一个舒服的温水浴。孩子在洗澡时可以忘记之前的不愉快,再加上一些他熟悉的玩具,会让他对自己重新树立信心。

给孩子们更大的活动空间。如果孩子像大海里的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玩耍。那你就不必对他们的互相攻击的行为产生惊讶了。因为这是必然的结果。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容忍自己活动的空间过于狭小。

Tips:爸爸妈妈不需要做的3件事

对待孩子的攻击行为,除了上面叙述的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的事之外,还有些是事我们不能做的:

1、不要训斥打人的宝宝。宝宝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你突如其来的训斥只会让他感到莫名其妙。

2、不要因为孩子打了小朋友,就让他也尝尝挨打的滋味。孩子不会理解你的用意,他只会觉得你是在伤害他,最坏的结果可能让孩子不再信任你。

3、不要鼓励孩子报复打他的小朋友。如果“受害人”反过来去报复犯人”,那么最终的结果是“犯人”会越来越多。

编译/小尧妈

相关阅读

8大策略解决宝宝怕生问题


孩子胆小怕生,见到陌生人就又哭又闹,这可急坏了很多妈妈,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扰呢?

洋洋最近特别认生,只要出去见了陌生人就躲得远远的。如果有人跟他打招呼,她就毫不领情地大哭起来,哭得人家不知所措。有人来家,洋洋一定哭闹不休,直到把人哭走,就算把人哭走了,洋洋还能伤心地哭上十多分钟。为这事,妈妈烦恼不已。

专家点评

“怕生”是宝宝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它是宝宝感知、辨别和记忆能力、情绪和人际关系获得发展的体现。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在3-4个月时已能对妈妈做出反应,只要妈妈走近宝宝,他就会冲妈妈乐,以此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当妈妈在屋里走动时,宝宝的目光就会追随妈妈的身影移动,并表现出明显的想要得到妈妈关注的表情。一旦妈妈不予理睬,宝宝就会哭闹。如果发现妈妈不在视线内,宝宝也会以大声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5个月的时候,随着宝宝自我认识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宝宝的识别能力不断增强,已能区别父母和其他人。

6个月的宝宝已开始有了依恋、害怕、认生、厌恶、爱好等情绪,对熟人表现出明显的好感,并且能够根据家庭成员的亲近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这个阶段的宝宝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就会表现出过敏反应,对妈妈则最为依恋。

8、9个月的宝宝认生的现象更为常见。1岁多的宝宝已经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对什么都好奇,再加上活动范围的扩大,就使得他们有了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去探索周围环境的欲望。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对父母和亲人仍然非常依恋,一旦遇到他从未见到过的人和物体,就可能表现出胆怯的样子。因此,这一时期的宝宝是独立性和依恋性并存。

即便到了2、3岁,宝宝仍然会对陌生人和陌生情景感到恐惧,这是宝宝发展的共性。此外,由于遗传因素的差异,宝宝出生以后所处的家庭教养环境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宝宝认生的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怕生对宝宝来说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正确引导而任其自然发展,那么将来就有可能影响宝宝的社会化进程。

解决策略

1、提前预防

在宝宝还不懂得认生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带宝宝多接触其他人。比如,让家里其他人员帮着给宝宝喂奶、喝水、换尿布、逗着说话、抱着玩、做简单的游戏,让宝宝不太熟悉的人逗宝宝玩等,通过与其他人的接触,帮助宝宝适应他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社会环境。

2、逐步扩大交往范围

对于认生的宝宝,妈妈可以从宝宝比较熟悉的人开始,让宝宝习惯跟妈妈或者抚育人以外的人交往,然后让宝宝逐渐接触“熟悉的人比较多,而陌生人比较少”的环境,在熟悉了有少数陌生人在场的环境之后,再扩大他的接触范围,让宝宝一点点适应与陌生人交往以及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

3、别强迫宝宝和陌生人交往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宝宝怕生问题时绝不能一厢情愿勉强宝宝和谁亲近,这样只会进一步加深宝宝的排外心理。当陌生人到来时,如果宝宝怕生,可以允许他熟悉情况后再逐渐和陌生人接近。如果宝宝不愿意跟陌生人亲近,不要强迫他,更不要让他单独与陌生人在一起。此外,在遇见宝宝不认识的人时,父母要很正式地向陌生人介绍宝宝,并且不管宝宝多认生,都以轻松愉快的态度面对陌生人,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很快消除顾虑。与陌生人磨合的机会多了,宝宝害怕的心理自然就可以得到缓解并最终得到克服。

4、尝试投宝宝所好

一般宝宝比较喜欢年轻女性和小宝宝,因此,让宝宝接触陌生人可从这些人群入手。当带宝宝到户外玩耍、去亲友家或有友人来自己的家中做客时,父母可抱着宝宝先与那些漂亮阿姨或者小朋友打招呼,讲几句话,让宝宝逐渐意识到除了家里人外,周围还有许多别的人,他们也都是和蔼可亲的,用不着害怕。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这些特点,尽量围绕宝宝的喜好来扩展宝宝的社交圈子。

5、找机会发挥宝宝强势

平时多观察宝宝,看他究竟对哪些事物感兴趣,然后根据他的兴趣培养宝宝特长,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这样可以增强宝宝自信心。宝宝的自信心增强了,怯生的心里也就会逐渐减弱。

6、培养宝宝安全感

父母对宝宝的态度、情感要稳定,不要忽冷忽热。照料宝宝、与宝宝接触的时间最好固定,尽可能避免宝宝长时间见不到妈妈,尤其不能以“再怎样,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给谁谁”之类的语言威吓宝宝。

7、切忌溺爱宝宝

被溺爱的宝宝很多会胆小。比如看见宝宝正爬向床边,不要表现得过于吃惊;宝宝磕碰了一下,不必过分安抚;宝宝要自己拿杯喝水,就让宝宝自己拿等等。多数宝宝对成人的态度很敏感,如果父母对宝宝总是很担心、很焦虑,宝宝多半就会变得比较胆小。过分认生就是这种养育方式造成的后果之一。

8、交往的方式要得当

宝宝在跟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喜欢离对方有一定的距离,不喜欢陌生人触及自己的身体。因此,当你抱着宝宝遇到熟人时,可先自然地与对方打个招呼,谈谈话,待宝宝习惯后再告诉宝宝对方是谁。等到宝宝与陌生人熟悉之后,才可以让他们摸摸宝宝甚至抱抱宝宝,千万不能很突然地将宝宝交给“陌生人”抱,以免加强他的戒备和紧张心理,反而让他更为害怕。

实用小妙招解决孩子争宠问题


孩子为什么有时会觉得父母偏心,心理专家表示,作为父母,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爱的表达方式是否妥当,能否让他感受到呢?

不管是不是独生子女,孩子都喜欢被宠爱,渴望一种看得见的关爱,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爱。

心理专家建议,父母首先要明确告诉孩子你们的爱。例如说出你爱他、亲他的脸、牵他的手、拥他入怀。

其次,应该多和孩子聊天、玩耍。可以多聊聊孩子幼儿园或学校的新鲜事和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多陪孩子去书店、公园、游乐园,也可以一起打扫房间、一起煮饭,以此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了解。

再次,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乐于分享。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分享。父母应当引导孩子懂得和他人分享,让他们知道分享不意味着失去。

当孩子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又有着正确的判断标准,还乐于和别人分享时,他们就不会再抱怨父母偏心,也不会有强烈的争宠行为了。

具体地可以这样做:

承认孩子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气质特点,虽然是同一父母所生,却不是完全相同。既然有差异,父母就不可能完全一样地对待每个孩子。

思想上要公平对待

孩子不管是平凡还是优秀,调皮还是懂事,都是父母的宝贝,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父母的眼里,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平等的。

让孩子学会分享

不仅父母需要做出协调,孩子也要学会努力,学会分享和礼让,学会自己协调处理问题,这才是真正解决父母心头大事的关键。

建立孩子间的感情

孩子之间是有感情的,很多时候是无所谓公平不公平的,只要兄弟姐妹之间感情深厚,事情往往很容易处理,不会引发矛盾和冲突。

家有俩宝,父母肩上的责任更重大一些,你们要同等地对待孩子,关心关爱他们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在自己的生活中合理安排好两个孩子,巧妙地做好平衡。

阅读可以解决所有教育问题


犹太人的作法是,滴一点蜂蜜在书上面,让婴儿爬过去舔,以此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英国人的“起跑线”计划是,婴儿出生后送一个“阅读包”,包括几本儿童图书和阅读证。新加坡人的作法是,医院护士必须告诉产妇一个重要事项:“如何读书给婴儿听”。

是的,幼儿的成长,除了必要的物质营养之外,还要有精神食粮——书籍。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幼儿时期是一个“繁花似锦、匆忙而迷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衣食冷暖,更要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让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什么是满足孩子好奇心的东西呢?无疑就是大自然和图书,它们能够把孩子带到最美丽的世界和最美丽的心灵。

我曾经说过,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

中国的全民阅读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很多人缺少阅读,缺乏阅读意识、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很多父母本身就不热爱阅读,也不懂得阅读对一个人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学前教育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很多父母对图书的认识都很模糊,许多孩子的童年从未有过阅读的经验。

在城市里,很多父母对幼儿早期教育充满功利性的期望,为了让孩子认字识数以及各种所谓智力开发,都是以能够进入一所好小学为目的的教育,使得幼儿的阅读内容枯燥乏味。在教育竞争背景下,孩子们只能机械而被动地提前接受不适合其心智发展的内容,严重违背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压抑和伤害,过早地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我们认为,幼儿早期教育的核心是游戏和阅读,科学的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根据我们的教育经验,孩子通过与父母共读,在充满兴趣和意义的阅读中,识字是自然而然就能够习得的本领。在幼儿阶段,儿童是把文字作为图画整体性认识,自然而然地认识和记住的。

一个家庭,一个幼儿园,能够让孩子生活在有丰富图书的环境中,能够生活在与大人一起共读的氛围中,孩子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可以得到最好的解决。我们要真诚地建议父母们——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吧,在共同的阅读讨论中,家庭也会变得更和谐更温暖。

怎么解决孩子写作业太慢的问题


孩子为什么写作业慢?怎么解决孩子写作业太慢的问题?孩子写作业慢能催吗?接下来看看应对孩子写作业慢的方法。

孩子做作业太慢,总是拿着橡皮擦不停地擦擦弄弄,看的家长很是揪心,恨不得拿着孩子的手,让他快点写。就算是家长在一旁催促,孩子写作业还是快不了。究其原因,是没找到实质性的问题根源。

孩子为何写作业慢?

如何解决?

1.做事没有条理

条理性需要父母后天培养。如果父母不注重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组织能力,可能孩子就对很多事情没有太清晰的概念。时间久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一件事情。比如完成作业,他就可能不知道怎么写,如何写。

小明上小学二年级,爸爸妈妈为了让他全身心投入,每天把他的生活安排的面面俱到。

但是小明写作业太慢了,往往不太能明白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具体要求,总是迷迷糊糊的。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发现小明作业做得很乱,漏题现象特别多。

小明的妈妈也很无奈。她表示小明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文具盒里的东西也是摆的乱七八糟。拿个小刀都要半天,削铅笔也是非常慢,写错字再找个橡皮,这中间就磨蹭了好长时间。小明的妈妈看着都着急,却没办法。

解决办法: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明属于做事没有条理的。这也与父母把小明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导致小明没有规划意识,才会表现思路混乱,对于完成作业也是毫无头绪。

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多锻炼孩子自己完成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能力,锻炼孩子的规划能力,适当引导孩子更加有条理。

2.追求完美

很多孩子从小被父母严格要求,导致做作业的时候也十分严谨,错一点或者写的字丑了,她都会擦干净重新写,这样当然写得慢。

丽丽是个二年级学生,作业工整,字迹认真,唯一缺点是写作业太慢了。导致考试也慢,在规定时间内总是不能答完试卷上的题目。

丽丽有个习惯,每次错了一点点,就要擦掉重新写,这样导致做题速度很慢。父母很是着急,可是却没有办法,毕竟作业还是要认真写的,但是写的太较真了,也不是好事。

解决办法:

孩子喜欢擦掉重新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橡皮综合症”。原因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对于这类孩子,千万不要指责。本来压力就够大的了,还要被父母批评,岂不是压力更大。

家长可以规定孩子在指定时间内做完作业,要快速准确的写清楚字。如果孩子还是太依赖橡皮擦,家长可以没收橡皮擦,让孩子过一段没有橡皮擦的日子。时间久了,孩子也就不再依赖橡皮擦了。

3.学习基础差

有的孩子就是单纯的基础差,不会题目,写的当然慢了。或者对学习还没有太浓厚兴趣的,压根不想写作业。写作业就犯困,怎么可能做得快。

小宇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每次写作业父母都在身边看着。小宇遇到一个不会的题目就拿过去问父母,来来回回很多次,耽误了很多时间。

而问过父母的题目,小宇也并不是特别理解,成绩提升也不明显。

解决办法:

对于基础差的孩子,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提升写作业的速度。

对于孩子不太懂的问题,不要一个一个的解答,让他先写完全部作业,回过头来,如果有不会的,再统一提问。这样做还能让父母知道孩子哪个部分比较薄弱,进而提出针对的解决办法。

4.躲避题目,故意拖延

有的家长感觉孩子只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少了,于是乎打算让孩子多做一点作业。而孩子听到父母的打算后,也就没了继续写下去的欲望了。

小贝的妈妈一直喜欢给小贝买辅导资料,但是小贝写作业的速度是越来越慢。

她曾说:“我为什么要快呀?写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写完了老师的作业,还要写妈妈布置的作业。写完妈妈布置的作业,爸爸的作业又来了,总之就是没有玩的时间。还不如慢点写呢,这样他们的作业我就可以不写了!”

解决办法:

孩子不仅要写作业,还要适当的解放天性出去玩,这样才不会学成“书呆子”。父母可以提前分析孩子的作业,如果觉得作业量已经差不多了,可以不用再给新的作业了。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就不布置新的作业了,写完就可以出去玩。但是如果错的太多,那必须要给新的作业。如此一来,孩子的正确率也会有所提升。

5.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太多

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20分钟,就会走神。如果写一个字走神5分钟,做作业速度当然慢啦。

小健是一年级的学生,写作业时总是东看西看,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吃铅笔,一会儿咬手指,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速度特别慢。

老师也反应小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还经常调皮捣乱,一会儿跟人家说话,一会儿拉别人的衣服。这让他的父母很是揪心。

解决办法:

一般让孩子写20分钟作业,休息10分钟,分段写作业,效率更高。让孩子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写作业,不要有其他影响注意力的东西在桌子上。父母平日里多注意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家长如何提高

孩子写作业速度?

1.一分钟写数字训练

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快速书写能力,还能让孩子知道,一分钟也很长,可以做很多事情。

2.杜绝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本来写作业就慢,绝对不能再催了,而是应该提出表扬。

比如“宝贝今天写作业时间缩短了6分钟,好棒啊,继续加油”、“宝贝穿衣服好快啊,如果写作业也能这样快,就最棒了!”通过表扬激发孩子内在动力。

3.规定写作业时间

如果孩子完不成作业会被老师批评,所以很多孩子都是害怕的,写得慢也要写完作业。家长可以稍微强硬一点,命令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否则就不准再写了,没收作业本,第二天才给他们。

这样孩子就非常焦虑,第二天还要补作业。时间久了,写作业效率就会提升。前提是家长态度要坚决,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把作业本还给他们,这样就没效果了。

孩子写作业慢,也许不是性格使然,父母应该找到根源问题,不要一味责骂,多点鼓励,让孩子积极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