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婴幼儿都喜欢看电视,他们的父母也会认为,通过动画片开始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宝宝的智力发育。除此之外,很多家长用闪光灯给婴儿拍照,专家认为,这些行为会损伤孩子的视力。眼睛的健康和后天的学能发展关系密切,视力不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平衡能力及直观的判断力。

典型案例

婴儿看电视损伤视力

囡囡从6个月开始就喜欢看电视,只要看到电视画面就会停止哭闹。不少像囡囡这样的婴儿父母认为,给孩子看电视可以提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但儿童健康专家提出,看电视合适的距离应为2米以外,这个距离对1岁以内的婴儿是不甚适应的。婴儿视力的距离随年龄增长逐渐由近到远,3个月前的婴儿只能看到放置在他眼前的玩具和物品,以后逐渐发展到可以注视1米左右的物体,以及更远处的活动着的物体。因此,小婴儿不可能看到2米以外电视画面;同时电视图像总要比实物显得模糊,加之播放的电视图像有颤动,质量差的电视播放图像效果更差。这样,婴儿看电视会增加眼睛的疲劳度,从而降低视力。

问题1:放任孩子看电视

目前,婴幼儿父母非常重视宝宝的智力发育,但对视觉健康,以及眼睛和学能发展的密切关系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蒋卓勤教授指出,不久前,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和惠氏联合进行了“婴幼儿父母视觉健康和学能发展知识调查”。调查发现,多数父母放任孩子看电视,并通过给孩子看碟片的方式进行早期教育。

提醒:其实,即使有好动画片要让婴儿看,也只能在2米以外的位置上看几分钟,并且不要每天看。

问题2:吃什么可以补什么

还有不少父母认为,只要补充胡萝卜素和吃鱼眼睛即可保护视力。但专家提出,视力一旦受损,是无法因食品而改变的。鱼眼睛虽然含有营养素,但营养素的含量不高,难以达到补眼作用。

提醒:0-4岁是宝宝眼睛发育的重要时期,家长要注意保护宝宝眼睛的发育,对于宝宝视觉健康而言,叶黄素、维生素A、DHA、AA等都是有益于宝宝眼睛健康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

问题3:照相闪光灯易伤眼

大部分父母对婴幼儿眼睛发育知识不够了解。虽然四成以上的父母认为紫外线和电视电脑辐射会对孩子眼睛健康产生危害,但只有少数父母了解蓝光会对孩子眼睛健康有害。

提醒: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的晶状体相对清澈,无法有效过滤光线,眼睛更容易受损。紫外线和红外线通常都会被角膜和晶状体吸收,一般不会接触视网膜;可见光中的高能量可见光——蓝光,则会接触到视网膜,加速视网膜黄斑区的细胞氧化,过量照射甚至损伤视觉细胞。

强烈的日光、闪光灯、红外式浴霸的灯光等不能直射婴幼儿眼睛,不让婴幼儿在过强灯光下睡觉。建议外出晒太阳时,给孩子戴好太阳帽或背对阳光。

护眼知识

鲜艳色彩有助宝宝视力

从婴幼儿出生8至12周开始,便应与宝宝做眼神接触;宝宝除在初生时接受过简单的视力检查外,应从6个月大开始接受定期的专业视力检查;3-4岁时进行视力检查,以后至少每两年检查一次(或者根据卫生保健人员建议检查);眼睛是婴幼儿的学能发展之窗。尤其是对于0-4岁的婴幼儿,在其生长发育以及学能发展的过程中,外界信息90%是通过眼睛获得、直接影响着婴幼儿动作、语言的发展,还关系到认知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发展。建议父母平时在家,可以用鲜艳色彩物体和图形刺激宝宝的视觉,对眼睛发育也会有所帮助。

延伸阅读

7步防止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爱无止境,如果你的爱是正确的爱,你就需要为他/她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下面这7个步骤可以防止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1.设定简单明了的规矩

你可以这样想:如果你把话说死,不留下重新解释的空间,就可以避免以后的争论。好好琢磨琢磨下面两句话的区别:“哦,好吧,你可以吃一块饼干。”(这给你的孩子留下了无穷的希望,也许要第二块也没问题哦!)和“你可以吃一块饼干,不过,不能再要第二块。就这样。”

2.不管怎样都要坚持这些规矩

规矩就是规矩。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我们对孩子说不能再吃第二块饼干,可是之后又会劝告自己其实没必要这么苛刻。这里的窍门是眼光要放长远。也许这一次吃第二块饼干确实没什么问题,可是你真的想要每次你设定了一个规矩之后就来反悔吗?如果你第一次反悔,可能以后都会反悔。

3.不要对孩子的乞求让步

这很好理解——一旦你这样做了,就等于是告诉你的孩子乞求这招儿好使,不是吗?

4.让你的孩子说服你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某样东西,而你还没想好要不要随他,那就让他给出充分的理由来吧。他想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如果他说他的作业都做完了,钢琴也练完了,你就完全可以放心地答应他嘛。

5.要求孩子做完家务活儿以后才可以玩

什么家务活儿都不会干,对你的孩子来说没有一点儿好处。有研究表明,能把家务做好并有责任感,有助于孩子具备应对挫折的能力。

6.不要害怕让孩子失望

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伤心难过,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你不可能总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且也有研究表明:学会接受失望,会让你的孩子受益匪浅,他在今后的人生中会更懂得如何应对心理压力。

7.让孩子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争取

很多专家都认为,如果想要的东西得到太容易,孩子们就会被宠坏,因为这会让他们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如果你的孩子想要一辆新自行车,你就可以建立一套表现好的奖励机制,让他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挣

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会出现吮手指、挖鼻孔等不良行为习惯。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应简单训斥甚至打骂。解决孩子的生活行为问题,是塑造一个人的心灵,从来没有“一打就开”的锁和钥匙!最要紧的,是你要学习和思考,做一个冷静的智者:

第一、养育者需要如饥似渴学习早期教育理论和方法。>>谨防早期家庭教育误区

人类为了生存和温饱,从洪荒时代就开始探索自然科学,已在一万年以上;而后随着社会现象的复杂化,人们研究社会科学也数千年了;然而研究人类自身潜能的开发,从0岁开始促进身心完美的发展,还只是刚刚开始,这一划时代的进步,是人类文明的新觉醒,是全人类孩子的福音!初为天下父母者,真是赶上了好时代了,怎能不沉下心来认真学习科学育儿呢?!

第二、家长在孩子问题面前做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家庭教育中的10个不要

切不可直来直去,看到不良行为就说教动气,切忌无可奈何地数落没完,也不能带着孩子去请教专家。因为这些“教育”都是反教育,只会强化孩子的问题、弱点或错误。

那么怎样矫正孩子的问题呢?家长集体要背着孩子统一认识,分6步走:

1、看主流。欣赏孩子的主流、优点、闪光点,哪怕是沙里淘金也极其珍贵。你要为这些主流优点和闪光点而欣慰,使自己具备积极的心态,避免以消极心态影响孩子,甚至全盘否定孩子。

2、找原因。默默地思考孩子缺点、弱点或错误的程度,时间的长短和形成的原因。这里面有的是习惯问题,有的是溺爱问题,有的是孩子生活贫乏、从未激发兴趣的问题;有的是由于偶然受到心理伤害,有的是长期放任自流而出现问题……总之要找出问题的根源。

寻找问题根源是很不容易的事,需要思考,需要与行家研究,需要阅读有关育儿的图书章节,还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但这个过程决不在孩子面前流露,更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发泄、数落、唉声叹气。

3、除根源。找准孩子缺点、弱点、错误及各种问题的根源后,就要悄悄地消除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而且不能让孩子觉察。

4、冷淡与淡化。对孩子一贯存在的问题暴露时,家长集体都要表示不满,严肃批评一两句然后冷淡,或瞪孩子一眼然后走开,给孩子一个教训和没趣,教育者的情绪是最强大的教育能。此后有一人带他外出散步谈心,全家仍都保持一段时间的冷淡,但再不提孩子这种坏行为,也让孩子渐渐淡忘。

5、转移兴趣。迅速改变产生孩子不良行为的生活状况,培养新的兴趣和兴奋点,用新的兴趣和兴奋点取代不良兴趣和兴奋点。例如以往他不停地动,眼睛一睁,闹到熄灯,现在诱导他做安静的趣事,如听朗读故事,学画画,学下棋,学做玩具,学钓鱼等。如果以往孩子胆小怕羞、不肯交往,那就带孩子常到儿童乐园去与同龄人玩,常去锻炼身体。他慢慢适应,玩得非常痛快,喜笑颜开,就勇敢了,胆子变大了,也学会交往了。

6、成功鼓励成功。“失败为成功之母”主要对成人而言,婴幼儿缺乏理性思维和意志力,只能是“成功为成功之母”。亲切地帮助孩子共同做好一件事,或建立特别引人注目的好行为,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是一种最积极的心理暗示,他因自己努力进步而滋生的积极心态,胜过一切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

相关推荐:

家庭教育孩子的另类方法

5种正确的家庭教育语气

更多家庭教育内容,请关注专题“成就优秀宝宝父母必会家教技巧”>>

家长应从以下两方面积极矫正:

一,讲讲染上恶习的害处。>>孩子12种必须纠正的坏习惯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吮手指会把手上的细菌吃进口中而引起口腔和肠道感染,还会引起牙病。挖鼻孔,会使鼻腔中的粘膜受损,造成鼻出血。撕指甲会使指甲周围发炎,影响指甲的美观。让孩子知道这些都是坏习惯,对身体不利,必须改掉。

二,注意观察,善于引导。>>纠正孩子坏习惯的正确方式

一般来说,孩子在静坐无事的时候最喜欢吮手指、挖鼻子、撕指甲。家长发现孩子这样做时,不要大惊小怪或者责骂孩子,而应平心静气地将孩子的手扒开,给他一些喜欢的玩具和图书,引导他玩积木或者带他做做游戏,这样就会使他的注意力转移到有趣的活动上去。如果家长一味地责骂,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很难改掉坏习惯。

所有孩子的心理成长,几乎都与成人施予怎样的暗示有关。教子困难的家长大约99%以上不善于运用积极暗示,而常犯消极暗示之错,致使越是使劲“教育”,孩子的心理障碍越深。消极暗示是教育的一口“陷阱”,孩子的弱项久教而不改的顽疾几乎都与它有关。

小编总结:有坏习惯并不可怕,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可能就更多了,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或者错,这些要靠我们来告诉他们,但是单纯的只告诉他们说:“不对!不许这样!这样是错误的!”而我们自己呢?我们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的准则?是否在毫不自知地给孩子以错误的引导?我们常常忽略了家庭的精神环境,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精神垃圾,侵蚀、毒害孩子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详细

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三原则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一定不能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教育的原则。打骂虽然暂时可以奏效,但打骂伤及孩子的自尊心,一位家长朋友说得好:“孩子小时你打他,他没办法,等他长大了,他第一个要抱复的就是你。”再说,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完全可以不伤及他的自尊心。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尊重孩子。我们在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应注意:纠正的是不良行为,而不是不良的孩子。没有不良的孩子,只有不良的行为。

其次,不要用过激的言词。孩子在玩,不过来吃饭,可以说:“你干嘛呢?爸爸妈妈都在等你了,晚吃饭,菜饭都凉了,吃了会肚子疼”。不要说:“你再不来吃,就不给你吃了”(实际你是不会这样做的,何必这样说呢?)

第三,不要和孩子直接顶撞,直撞顶撞起来,双方都不好下台。

假设一个例子。问题是六一儿童节,天下过雨比较冷,明显不能穿短裙子,可是三岁半的丽丽偏要穿新买的短裙子去幼儿园。妈妈和她争执了几个回合后:

一种说法:

妈妈:“今天我就不让你穿短裙子去幼儿园。”

丽丽(一边哭、一边说):“我就要穿,偏穿。”妈妈:“我把你的花短裙撕了”(动手作撕状)。

丽丽:(躺在地上打滚):“我要穿!坏妈妈!”

结果是两方面都下不了台。

另一种说法:

妈妈:“今天天气冷,最好不要穿短裙子去幼儿园。”

丽丽(一边哭、一边说):“我就要穿,偏穿。”

妈妈:“这样吧,你穿上短裙子,下边再穿上条长裤,如果热了,把长裤脱了,不热,就不脱,好吗?”

丽丽(闭口,想了一想):“好,我要穿那条有小象的长裤。”

结果是两方面都下了台。

早教知识:早恋是不良行为吗


早恋是各种不良行为吗?

早恋并不可以简易精准定位为各种不良行为,早恋是一种一切正常个人行为,可是确是一种必须防止的个人行为。早恋是不良行为吗?

青春发育期前后左右的小孩处对象,是出自于一种对异性朋友的好奇心,生理学上的一种期盼,另外是过多受电视连续剧、影片、互联网、期刊杂志等负面影响,导致心理状态上的成熟。早恋实际上是一种一切正常的状况,可是陷入不健康的早恋便会变成一种各种不良行为。早恋是不良行为吗?

小提示:由于早恋的独特性,并不可以简易的将其归纳为各种不良行为,自然,由于青春发育期前后左右的小孩没法自动化控制,因此绝大多数都是危害本身生活,那样的发展趋势便是一种各种不良行为。

早恋危害吗?

由于早恋有不一样的发展趋势,早恋有利危害。

一切正常的异性交往,能够 使青少年得到友谊、增长知识、增加生活乐趣、愉快心身。但因为中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学和心理状态快速变幻莫测的阶段,经验浅、生活缺乏经验,认知能力、感情和信念也不平稳,观念和个人行为均不成熟,自控能力欠缺,非常容易陷入早恋的陷泥,使自身迫不得已坠落“温柔乡”沉溺于本身心身的身心健康发展趋势,还会继续阻拦另一方自心身心健康发展趋势,闹出很多茅盾和恩怨,某些的乃至造成 不幸。

小提示:因此早恋也必须掌握一个度,以便防止陷入不健康的早恋本身必须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将早恋作为彼此共同奋斗的一个方式,这才算是看待早恋的正确态度。早恋是不良行为吗?

早恋的伤害

1、危害学习培训和生活

早恋者通常以谈恋爱为管理中心,以另一方为前进方向,情感为另一方所制约,学习培训沒有不走神,考试成绩沒有不降低的。青少年心态还不平稳,恋爱中非常容易造成予盾,心理状态上不成熟,敏感且耐受性差,非常容易在情感的曲折冲遭受损害。有的青少年年因早恋挫败开始怀疑人生,猜疑是不是有完美的爱情,为自己的情感生活投下黑影,危害成年人后的婚姻生活生活。

2、早恋者非常容易出現性过错

青少年性意识出芽,对异性朋友冲动明显,非常容易兴奋,情感无法自动化控制,个人行为非常容易欲望,非常容易凭一时劲头而不记个人行为不良影响,进而出現一些越轨行为,如单身性生活、未婚怀孕。在一个对性犯罪犯罪分子开展的调研中发觉,她们初次出現性罪错的年纪在15—十九岁中间者男士占50.1%,女士占71.9%。相反讲,青少年时的性罪错与她们今后迈向违法犯罪路面有署不可否认的关联。

3、“早恋”不易取得成功

早恋是不良行为吗?因为早恋的片面性和不成熟性使早恋者非常少迈向婚姻生活的圣殿。爸爸妈妈、院校的干涉,2个情感的裂缝,升学考试转校,工作中等过多的要素都使早恋这一不健康的婴儿半途夭亡,即便早恋迈向婚姻生活,这类婚姻生活的牢固性也非常值得猜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