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胎教
2021-05-26 不胎教 改造家园童话故事 小小童话故事改造小小不礼貌。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改造小小不礼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礼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每一位母亲,在养儿育女的生活体验中,都会将礼貌化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们眼中的不礼貌行为,也许在你的孩子身上也发生过;她们的做法,也许能给遇到相同问题的你一点启发。
对于礼貌行为的定义,在妈妈们的心中已经发生了悄悄的改变,但在所有的早期教育内容中,礼貌教育仍然是每个妈妈关于社会交往训练的重要一项。因为,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会成为一个社会适应性强的孩子,一个能够被环境接受的孩子,一个受欢迎的孩子。
刚刚过了两岁生日的女儿是家中名副其实的“小霸王”,任性、倔强、刁蛮,做什么玩什么吃什么穿什么自己都有主意,一不顺心还要哭天抹泪。可就是这个每天都把家里弄得跟杂货铺一般的“小霸王”,一见到外人却变得不苟言笑,甚至有些害怕。最让人犯愁的是,不论人家怎么逗她,她就是面无表情,一声不吭,有时还会哇哇大哭,弄得大人非常尴尬。
虽说邻居、同事们不会介意小孩子的不礼貌,但长此以往终归是个问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许小孩子与小孩子之间更容易沟通。于是,出去玩时,我会有意识地带她到小孩子多的地方,让她与小朋友们一起玩玩具,让她把自己的“好好”分给别人,也鼓励她勇敢地去跟别的小伙伴借东西。同时,有同龄小孩子的邻居家也成了我们常去的地方。一段时间下来,成绩居然不小:小家伙不仅能跟小朋友玩到一块了,见了人也能怯生生地叫一声“阿姨”、叫一声“伯伯”了。
——小菲妈
“女儿吃饭时有个坏毛病,夹一筷菜,咬一口后发现不对胃口,立即把菜甩进菜盘,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我第一次发现后,以为是个偶然事件,谁知这动作以后几乎天天出现。我对她先是讲道理:宝贝,这样太不礼貌了,你已经吃过的菜,不可以再扔回盘里。你瞧爸爸妈妈,都是吃到自己肚子里去的,骨头可以吐在桌上。女儿'哦'一声,可顶多这回不再扔,下次再甩不误。”
看到说理不管用,我只好改变策略,施行“假戏真做”。有一天她又甩了,正好我肠胃不适,眼瞅着她甩过一筷白菜,我有意提高身调说:“多好的白菜啊,我吃!”将她甩出的那菜吃了。隔了一会儿,我扔下饭碗就往厕所跑,嘴里大呼小叫的,受不了啦,肚子好痛啊。女儿关心妈妈心切,也跟着跑过来,着急地问:“妈妈,你怎么啦?”我一副痛苦的模样:“刚才还好好的,可能吃了你扔的那白菜吧。”“为什么呀?”女儿照例问道。“因为你吃过以后再扔回去细菌好多啊。”做戏要做足,我在厕所整整呆了半小时,再偷眼瞅女儿,她正深思呢!
再以后,女儿这方面就注意多了,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夸赞,及时巩固胜利果实,现在这种情况几乎不再发生了!
--淼淼妈
“儿子长得比同龄的孩子要高,力气也大,与同龄的小朋友抢玩具就显出了强大的'攻势'。小区的花园里每天有许多小朋友在玩,每个孩子都带着玩具、球之类的'私有财产',只要儿子喜欢谁的,就会出其不意地劈手抢夺,有时甚至把小朋友带一个跟头,惹得被抢了玩具的小朋友放声大哭。长期下去,甚至有的小姑娘只要看见我儿子冲过来,就会吓得扔下手里的玩具转身跑掉,生怕受到'袭击'。”
孩子不讲礼貌,做妈妈的觉得很没面子,教导他“别人的玩具不能抢”等于没说,因为新鲜玩具的吸引力太大了。我于是告诉他"可以跟别的小朋友交换,把你的玩具给别人,别人就会把他的玩具给你。"开始这招还比较奏效,一般的小朋友会高兴地接受交换玩具。
可有一天又出现新情况了,儿子拿着一把枪,喜欢上了一个小女孩手里的毛绒小狗,于是兴冲冲地一边把枪塞到人家的怀里,一边就去拽小狗,没想到人家女孩不喜欢枪,不愿意交换,抱着自己的小狗就跑,儿子还在后面举着枪追,一边跑还一边叫:“换呀,换呀。”我赶紧抓住他,说:“姐姐不愿意,不能强行交换。”儿子遭受了挫折,扭着身子大哭。
我好一顿讲道理,告诉他“交换玩具先要征得别人的同意”之类的,好不容易才哄好了。可不知道以后他是不是能做到不抢别人的玩具,还有没有类似的新情况出现,反正在教育方面当妈的真是任重道远。
--队队妈
“从小饱受父母在礼貌方面过于严格要求之苦,因此,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就决定再也不要用那些约束来压抑他。那些我坚持认为不必介意的‘礼貌’行为(甚至因此与我的长辈有过冲突的)中,绝大部分跟礼仪有关。比如看见大人要叫(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其阶段性的表现。何况小孩子对于被叫的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喜欢熟悉的、面目看上去‘和善’的,如果硬逼着他去叫那些他不熟悉或他认为不善的人,这不是太难为人家了么)、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不能乱跑乱动(一个孩子,好不容易家中来了人,热闹热闹还不行哪,人家不认生就不错了呢),比如不能直呼父母大名(父母与孩子在家中都是平等的人,直呼父母名字的孩子不一定就对父母不礼貌),比如在宴席上不能大吃大嚼(事实上学前孩子能够把自己喂饱是令他们的家长很引以自豪的一件事,这比强迫他们去遵守那些餐桌上的繁缛礼节更使他们健康),等等诸如此类。”
在“用礼貌的条条框框限制孩子”和“用美好的品德教育滋润孩子的心田”中,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我会身体力行地让他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尊重”,什么是“不打扰别人”……因此,我们的孩子,他有一颗爱人的心,他富有同情心,他会感谢别人为他做的一切,他在公众场合不会大声喧闹。
作为一个天天在长的孩子,一个还算调皮的男孩子,儿子有时也会变得很出格,比如,有一次从幼儿园带回来一些脏话,这是我们绝对不允许的,我会正色地告诉他“不可以”;在公众场合他常会忘乎所以大喊大叫,经我稍稍提醒,他就立马改正,用他的话说:"我都知道,就是有时候会忘,你只要提醒我就可以了。"看他能的!
--轩轩妈
扩展阅读
孩子不懂礼貌怎么办?
在餐厅里吃饭大喊大叫、说脏话,光脚丫踩爸爸的脸,还打骂天天带他的奶奶……近来,有年轻妈妈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担忧——两三岁的宝宝正是最可爱的时候,可突然间出现了许多不礼貌行为。宝宝究竟怎么了?
妈妈的烦恼
宝宝咋这么没礼貌?
京京妈:最怕带小东西出去吃饭。又蹦又跳,还喊叫个不停。小声和他说,这是很不礼貌、很不好的行为,他最多好个10秒钟。之后,又恢复原状,吵闹个不停,让我们尴尬得不行。
萱萱妈:小丫头好像一下子变得没礼貌了,不仅会骂人,还会动手打人。在家时,光着小脚丫就踩在爸爸脸上。还和奶奶发脾气,打骂奶奶。
轩轩妈:刚学会讲话时,他逢人便叫,那才叫个乖巧。如今,除了人家手上有糖,无论怎么劝他,都不会叫人,甚至连正眼都不瞧一下。如果哪个阿姨或者叔叔喜欢他,一抱他,他就哭着踢人家。
真真爸:小家伙现在说发火就发火,一不高兴就说“放屁,滚开”。在家里,爷爷、奶奶、我和他妈都能原谅他。可带他到游乐场、商场时,冷不丁地会向人家工作人员或者相仿的小朋友冒这么一句出来,把我们几个大人糗死了。
科学的解答
宣泄情绪引起注意
豁然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朱佳认为,人的是非观不是生而有之,是后天教育引导的结果。幼儿并不能清楚地分辨出行为的好坏,他们作出无礼行为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宣泄情绪,二是引起注意,成人先加以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施教。
“孩子不懂礼貌的行为不是天生的。”扬大二幼园长印云也表示,当宝宝第一次用光脚丫踩在爸爸脸上或对奶奶发脾气时,家长是否及时给予了制止?或者成人觉得宝宝用光脚丫踩在爸爸脸上是一件很可爱的事情,是否在成人的默许中反而强化了孩子的这种不礼貌行为?她说,3-6岁是儿童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关系到孩子长大以后的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这些无意识的“不礼貌行为”要加以正确引导。
专家的建议
父母须知:言传不如身教
朱佳认为,两岁是幼儿成长的分水岭。“两岁之前遵循以自我为中心的‘快乐原则’,发生无礼行为,父母要以话语和身体语言坚决地表示‘不可以’,不用太多说理或责骂。”朱佳说,两岁之后逐渐学会遵守“现实原则”,也开始能领会父母的用意,此时则需要和孩子进行简单的讨论,同时强调好的行为才会获得他人的欢迎。
最后,父母要明白言传不如身教——孩子拥有模仿的天性,当孩子行为不良时,不妨先检查自身言行是否恰当,再作出良好的示范。记者张庆萍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教你4招对付“无礼”宝宝年轻的爸爸妈妈如何应对宝宝的不礼貌,作为一名幼教专家,印云列出以下几点具体做法:
一、隔离冷静情绪过激的宝宝
面对正在生气口不择言的宝宝,家长可以让他先单独冷静一下,等到情绪稳定后再与孩子进行交流,让他了解自己刚才的行为是不礼貌的,会让对方感觉不舒服。爸爸妈妈切不可自己先发一顿脾气,最后不了了之,让孩子不清楚自己错在哪儿,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
二、父母做个好榜样。
孩子有没有礼貌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且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别人,所以爸爸妈妈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讲礼貌,尊敬老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三、耐心引导,合理利用期望效应
平时,家长可以用诸如“宝宝会成为一个懂礼貌的孩子”的话语激励宝宝,给宝宝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
四、巧用奖惩制度,多给宝宝足够的锻炼机会
父母可以多带宝宝外出,让宝宝一同参与各种成人的社交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模仿成人的各种礼仪行为。如果孩子在适当的场合表现得体,或者展现出有礼貌的良好举止,就奖励一张贴画;如果表现粗鲁无礼,就拿走一张贴画。当贴画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可以让孩子选一件自己喜欢的小玩具或书籍,进一步强化宝宝的礼貌行为。
如何改造小小“电视迷”宝宝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改造小小“电视迷”宝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多数家庭的生活离不开电视机,让不让孩子看电视,很多家长存在疑惑,其实善于利用,它将成为育儿好帮手,但必须限制宝宝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
从第一天起就严,是控制宝宝看电视时间的关键。等宝宝长大些,再放松标准,比让一个1岁半大的宝宝改掉一天看4次“天线宝宝”的习惯要容易得多。以下是其他一些关于如何明智地利用电视的小窍门。
改造小小“电视迷”
1、要限制观看的时间
如果宝宝还不到2岁,尽量不让他看电视。如果你的确打算允许他看电视,就把他看电视的时间分成一个个10~15分钟的时间段。超过这个时间,他的小脑筋就会走神了。在宝宝两三岁之间,把他每天看电视的时间限制在总共1个小时内,这个时间对一个活跃的孩子来说,已经很长了。你也不应该在宝宝的卧室放电视,吃饭的时候,则要把电视关掉。
2、选择平和、安静的节目
观看节奏较慢的节目,让宝宝有时间思考他正在看的内容,吸收其中的信息。大量胡乱的动作,比如武打/探险动画片里的那种节目,只会让宝宝迷糊。此外,一些研究显示,观看电视上的暴力镜头的孩子更可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还要避免吓人的节目,选择强调互动的简单节目。能够激发宝宝发出声音、说话、唱歌和跳舞的节目最好了。
3、尽量和宝宝一起看电视
近期的一项研究观察了3个组的孩子:1组能够不受限制地看电视;1组看电视时间适度,但没有家长陪伴;还有1组在1位家长的陪伴下适度看电视。最后1组孩子比其他两组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要好。陪着宝宝就等于告诉他:“你的一举一动都对我很重要”。当然,我们都会有不得不把电视或DVD作为宝宝的保姆的时候,但如果你把孩子长时间留在电视前面,就等于向他发出你不在乎他看什么的信号了。如果可能,就带着需要叠的衣服或其他活儿到宝宝看电视的房间里,这样你就能边干边看了,看电视也就变成你们俩一起享受的活动了。
4、教宝宝有鉴别地看电视
尽可能多地向宝宝解释电视节目和广告正在演的内容,并说明两者的区别。鼓励他问问题,并且将节目中的内容与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如果你有录像机,可以考虑把节目录下来,这样你就能在你选择的时间观看,并且暂停,跟宝宝讨论节目内容,还能把广告快进过去。
教出有礼貌孩子的小妙方
有礼貌的孩子往往更加容易得到别人的欢迎,也更加显得有气质与修养,但是如何才能培养出有礼貌的孩子呢?这不仅仅需要家长们的指导,还需要来自父母们一个好的榜样,以下就让我们具体的看看吧!
一、
1、赞美孩子的思想,而非外表;
2、陪伴孩子阅读,而非自己上网;
3、在公众场所以身作则,对人说话轻声细语,而非高声吆喝;
4、对孩子说话时看着眼睛,常说“请,谢谢,对不起”;
5、和孩子聊天时,不说别人坏话,而是常问孩子:“你发现这个人的优点是什么?”。
二、
1、耐心倾听孩子说话,并谢谢他愿意分享;
2、称呼他人,不说“男的女的”,而是“男士女士”;
3、对提供服务的人(例如服务员保洁员等),主动微笑致谢,并鼓励孩子也这么做;
4、常问孩子:你觉得你这么做,别人会有什么感觉!
三、
1、孩子的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础,其之重要性,就如同大楼的地基,如地基不稳,高大的房子极易坍塌。
2、许多父母过度的夸奖:“孩子你是最棒的”,其实无益于培养扎实自信。要针对具体事情或者行为夸奖。
3、自信的孩子有三大正面自我认知:我是好看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受人欢迎的。
四、如果宝宝怕生,该怎么办?
1、用温柔语调介绍陌生人,使孩子感受安全感;
2、不强迫孩子与陌生人互动,避免加剧孩子的紧张与不安;
3、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如“胆小鬼”、“害羞”等);
4、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
5、做示范,教孩子如何向别人打招呼,只要有进步就大大表扬。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小孩子一味的说教,不如给孩子树一个好的榜样更见效果,所以说家长们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希望看了以上的几点,父母们都能够学会如何教育出懂礼貌的好宝宝吧!
培养孩子懂礼貌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从而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培养孩子懂礼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就是要使他们学会亲切、和气、文雅、谦逊地说话和做事;正确有礼貌地称呼人;热情地招呼客人;会确切地运用礼貌语言;能有礼貌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等等。
怎样培养孩子懂礼貌呢?
1、树立良好的范例。
(1)家长的范例。家长对别人、对孩子要做到礼貌待人。如让孩子为你做一件事时,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应说“请你……”,做完了要说:“谢谢你”或可说“你帮了我的大忙,谢谢你了。”
(2)家长可以利用周围讲礼貌的事例作为范例。如你与孩子一起下楼时,恰好邻居的孩子上楼,他主动地站立一边为你们让路。这时就可抓住时机说“你看××多有礼貌”。
2、进行练习。良好礼貌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以巩固,成为习惯。
(1)为幼儿创设讲礼貌的情境。在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与成人交往的自然环境中,要不失时机地、随时随地训练孩子有礼貌,形成一种彬彬有礼氛围。
(2)进行专门的练习,如指导孩子练习礼貌地接待客人。客人来了会说“您请”,“请进”,给客人倒茶,自然大方地回答客人的问题……客人走时要送出门,并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3、对孩子的礼貌行为及时做出评价。如可以点头、微笑、语言等来表示赞扬和肯定。对孩子不礼貌的言行更要及时批评,并指出不礼貌的后果,使孩子对不礼貌的言行产生厌弃的情绪。
4、成人要形成教育的合力,贯彻始终。培养孩子懂礼貌,关键在于家庭成员始终如一的态度,而且必须做到统一要求,统一步调,千万不能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有的管,有的护,有时严,有时松,造成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
成人对孩子的礼貌教育必须做到有始有终,切不可虎头蛇尾。要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