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您好,我家宝宝白天一直由奶奶带着,最近几天我发现她一有点不如意就说“嘿”。比如昨天家里来了客人,人家非常喜欢她就摸了她一下,她一回头说:“嘿”。弄得我们俩人很尴尬。

茅于燕:孩子有口头禅完全是模仿的结果。你先要了解一下白天奶奶带她,有没有在不如意时说:“嘿”。如果有,就要好言相劝,不要再老说这个“嘿”了。

另外,对孩子说的“嘿”,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明确告诉她不要说:“嘿”,跟她说:“你看爸爸妈妈都不说,你也不要说,这不好听”。如果她一天两天都没有说:“嘿”,应该大大表扬。

2、不要打骂,不要强行制止,这样做,会形成逆反心理,反而她偏要说了。

3、冷处里,好像没有听见。慢慢她感到“没趣”了,也就不再说了。

4、丰富她的生活,让她想的事多起来,就不会老说:“嘿”了。

5、如果她在熟人面前说:“嘿”,可以对熟人说,让他对孩子说的“嘿”表示不喜欢,外人对孩子说的话,她会认真地听的,也会改的。

相关阅读

莫让你的口头禅毁掉宝宝自信力


美国教育家桃乐斯诺特在《人这样成长》中写道: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挑剔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吹毛求疵谴责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忧虑害怕;一个孩子在充满耻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觉有罪;一个孩子在充满了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赏识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自己;一个孩子在充满被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立定志向。

在宝宝眼里,父母就是他们的支柱、他们的一片天。父母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播下了什么种子,将来宝宝就会收获什么——给他们打击,他们便会丧失自信;给他们宽容与赞美,他们才能学会赏识别人、爱惜自己。

是时候注意我们平常生活中的话语习惯了,让我们来看看,哪些你看似不经意的口头禅会伤害到宝宝的自信:

“妈妈没本事,你是妈妈唯一的希望了。”

情景再现:杨杨妈39岁“高龄”产子,把杨杨视若掌上明珠,也把自己对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杨杨身上。杨杨妈经常在表达母爱时不经意间对杨杨说出上面的话。三岁未满的杨杨此时只能似懂非懂地看着动情的妈妈。

专家分析: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被自卑感“传染”的孩子,会认为“爸妈没本事,我又能怎样?”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但过于强烈的话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这样的家长往往患得患失,对孩子不断催逼。当孩子渐渐长大,愈来愈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强烈期望,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推卸责任。

“那样很危险,不要学。”

情景再现:赵女士的儿子3岁多,调皮好动。一次赵女士的孩子学着其他孩子那样在池塘上的石块上跑来跑去,赵女士觉得很危险,一把把儿子拉了回去。儿子大哭,居然用恨恨的眼光瞪着她说:“我不要你了!我不喜欢你!臭妈妈!”那是儿子出生以来第一次骂她。

专家分析: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新鲜和好奇,喜欢参与和表现自己,是很正常的。家长要更多的给他独立的空间让他去发挥,并且在言行上支持他,如果总对孩子说“这事太难了”“太危险”,这样孩子会产生挫败感,孩子会把这种挫败感与父母联系起来,所以孩子会莫名地讨厌父母。

家长过度保护孩子,阻止孩子尝试接触世界,这会被孩子解读为自己真的不行,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是没有益处的。

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不管什么事都是孩子应该去经历的,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你怎么这么笨?”

情景再现:当当数数只能到10,当当妈的耐心几乎被磨光了,一不小心说出了这样的话:“你怎么这么笨?”

专家分析: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孩子的心灵最单纯,这方面的需要更强烈。抱怨和指责会让事情变的更糟。父母无意间气急败坏地责骂孩子“笨”“蠢”,会让孩子无地自容,妄自菲薄,不知所措,增加逃避心理。这种言语会毁灭孩子的自信心,也让孩子的心理素质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学有“皮格马利翁效应”一说,即:一个人自己对自己或他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和期待会深深影响一个人脑功能的发挥。所以家长应该更多地尊重、欣赏和鼓励孩子,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你看看人家……”

情景再现:小京和楼上的小贝同在小区的幼儿园上小班,小京的妈妈经常拿小京来和楼上的小贝做比较:“你看人家小贝,今天又得小红花了,你好几天都没有了。”

专家分析:或许这是家长们为给孩子树立榜样而最爱说的一句话,而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这种比较对孩子价值观的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这句话对孩子的危害主要在于:它破坏孩子的心理平衡,不利于孩子内心成长,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让孩子失去信心,造成了对父母的心理抵触。

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在成长中应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并形成追求的目标,不要忽略了孩子成长的个性因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和其他人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将功补过,几招帮宝宝重塑自信

1.要多看宝宝积极的一面,和宝宝一起成长。父母要尊重宝宝的个性发展,当他没有按照你的想法做时,请不要强迫他改变想法。同时,要鼓励和肯定他的独立能力,帮助他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2.适当的赞扬可以巩固宝宝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觉得他很棒,请直接、坦率地用“GOODJOB-干的好”之类的话语表达你心中的喜悦和自豪。请记住:父母的欣赏、鼓励和赞扬是宝宝前进的最大动力!所以,每一个家长都要向美国总统奥巴马那样多多赞美自己的孩子。>>赞美你:奥巴马给女儿的一封信

3.多培养宝宝的兴趣和爱好,如各种体育活动,特别是全家都可以参与的那种哦,因为有了父母的积极参与,孩子会更有热情,这时的体育活动已经不再以输赢为最终目的,更多的是教会孩子如何迎接挑战,积极进取,以达到培养孩子勇气和信心的作用。

 

介绍六句讨厌的小孩口头禅


口头禅1:“我的”

继“妈妈”之后,似乎这是小孩学会的第二个词语。3岁的艾迪一看到他的弟弟拿什么,立刻就叫:“我的!”尽管有时候弟弟拿的并不是他的东西。现在弟弟也学会了说话,毫无疑问,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我的!我的!”妈妈终于忍无可忍,反击道:“好,那么,这个沙发是我的,你们都不许坐!”

也有些父母的反应可能正好相反。他们听到刚牙牙学语的宝宝一味地说“我的!我的”,还觉得很有意思,还帮着宝宝,把什么都给他。有个朋友告诉我:“我先生都不能碰我。如果他把手搭在我肩膀上,我家宝宝就大哭,一边打爸爸一边叫‘我的!我的’!”在言语里,朋友竟透着自豪。

更好的应对策略

虽然妈妈很想用“自食其果”这种方式来反击孩子,但这不能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误导他们。当然,一味地迁就孩子也不可行,我们不可能把孩子索要的一切都给他。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理睬,但是这个很难做到。”心理学家利未说,“我的解决办法就是用一句简短的回答,让孩子知道他不可能得逞。如果孩子每样东西都说‘我的’,那么你可以很简单地回答‘不可以’,就这样。”

等孩子再大一些,可以告诉他“我们要分享”或“这不是你的”。如果别人给他玩玩具,要教孩子说:“谢谢哥哥,看,哥哥跟你分享他的玩具,你以后也要这样。”在我家里,如果孩子们抢一个玩具,我会告诉他们:“如果你们自己不能解决谁先玩的问题,我就把这个玩具收起来了。”一般他们马上就不吵了。轮流分一个玩具来玩,总比没有玩具玩要强啊。

口头禅2:“这不公平”

“大卫,到家后你要先做作业,然后再玩。”在车上,我给老大敲警钟。“那弟弟呢?”“弟弟他还小,他没有作业。”“这不公平!”我就知道这句话在等着我呢。我的一贯回答是:“生活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我只想封住老大的嘴,但我知道,他根本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

更好的应对策略

玛丽,一位儿童教育家说:“请用自身的例子来告诉孩子,即便是大人,也不能随心所欲。比如说,爸爸想回家和你们过周末,但是公司要加班,他没办法,只好去工作。”孩子听了这些之后,可能就会明白,原来每个人都有些不得不承担的责任,所以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还可以教孩子学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比如说:“妈妈,我不喜欢这条规定。我们可以谈谈吗?”让孩子多学一些正确的沟通方法,就能少一些讨厌的口头禅。

口头禅3:“你不是我老板!”

3岁的依琳很要强,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尽管有时她的小手还不够灵活。有时候妈妈赶时间,就要帮她穿衣服、催她快吃饭等,她就开始反抗:“讨厌,不要你管,你不是我老板!”终于把妈妈逼急了:”我不是你老板?想试试看吗?”结果,依琳吓得含着泪不敢说话了。

更好的应对策略

“身为家长,要试着不去纠缠孩子说话的语气和字面的意思,而要想想孩子话中的含义,他们说这些,究竟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儿童教育家玛丽说,“你可以想一想,孩子怎么啦,我怎样帮他用正确的方法来表达呢?”

当依琳的妈妈平静下来,再和女儿交流之后,她了解到女儿想要的是一点选择和一些空间。当妈妈尊重她的意愿、给她一些选择的余地时,她变得合作多了。比如以前上车时,她不让妈妈帮着扣安全带,一定要自己扣。现在妈妈会问:”依琳,你想扣上面的扣,还是下面的扣子?”这样一来,依琳就不再为妈妈帮着扣安全带而发脾气了。

口头禅4:“我现在就要!”

一天在朋友家,我正和朋友边聊天边准备晚饭,她那不到3岁的女儿走过来:“妈妈,我要吃曲奇饼。”“宝贝,马上要吃饭了,吃了饭再吃。”朋友说。“不,我现在就要!”无论朋友怎么讲道理,小女孩就是不停地叫唤:“我现在就要!现在就要!”“讨厌!拿去吧!”朋友终于崩溃了。

更好的应对策略

妈妈都知道坚持原则的重要性,可是小孩这无休止的缠磨,你确定果真能受得了?保罗,一本育儿书籍的作者,3个孩子的爸爸,他说:“家长千万不能被孩子磨得动摇了,对他的要求回答一两遍‘不行’就可以了。不要一味地解释,而要用其他事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我这位朋友,就可以对女儿说:“去,带阿姨看看你的房间,看看你的新娃娃。”这样她女儿可能就忘记了吃饼的事,很高兴地带我去参观了。

口头禅5:“你什么事都不让我做!”

卡尔,一个4岁的男孩,每天都要对妈妈说一句:”你什么事都不让我做!”比如他放学后想去小朋友家玩,妈妈如果说“今天不行,改天吧。”他就抱怨开了:“你什么事都不让我做!”卡尔的妈妈有时真得很生气,每天为孩子付出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他们竟然还要抱怨?到后来,卡尔的妈妈忍受不了,就说:“好,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管你了!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更好的应对策略

妈妈都知道,这种“再也不管”的完全放弃,是不可能的。第一是不实际,第二会让孩子觉得你不爱他、不在乎他。相反,我们应该找出孩子抱怨的真正原因。你可以问:“有什么其他事情让你不高兴吗?告诉妈妈,我觉得你最近情绪不对劲?不应该只因为妈妈不让你去小朋友家玩而发脾气吧。”不管你的孩子最后愿不愿意表述情绪不好的原因,至少你开了和孩子正常对话的大门。

口头禅6:“我讨厌你!”

我想我不会是唯一因为孩子的“我讨厌你”而伤心的妈妈。当盖瑞尔的妈妈叫他放下手中的玩具、整理自己的房间,然后去睡觉时,盖瑞尔嚷嚷着:“我讨厌你!我要换一个新妈妈!”。盖瑞尔的妈妈也生气了:“好!今晚是你在家的最后一个晚上。明天你就搬去你的新妈妈家。不过,不许带任何玩具!”

更好的应对策略

对于孩子的气话,妈妈不要太在意。当小孩子烦躁或生气时,他们确实会说一些很伤人的话。虽然妈妈面对这样的话很难做到无动于衷,但告诉你的孩子“我也很也讨厌你”“你赶紧去找新妈妈”等,也绝对是不明智的。孩子不会理解你说的也是气话,却可能从此失去对你的信任。

妈妈要保持冷静,试着找出孩子话语背后的真正原因。有的小孩在太累时容易烦躁,那就注意不要让孩子太疲劳。就拿前面盖瑞尔的例子来说,可能他已经很累了,所以不想收拾房间。要帮助孩子找到发脾气的原因,教他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来沟通。如果妈妈确实因为孩子的话而生气、伤心,那么可以先走开一下,等情绪稳定之后,再去和孩子谈心、讲道理。比如可以说:“你说你讨厌妈妈,妈妈很伤心。不管怎么样,妈妈还是爱你的。如果你向妈妈道歉,妈妈就会原谅你。”一般情况下,孩子已经在后悔自己的的出言不逊了,再经过妈妈的循循善诱,很快,妈妈宝宝就拥抱和好了。

提示:家长们一定要以身作则的,不能忽视的,让孩子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早教文章:警惕孩子拿“死”作口头禅


“孩子的随笔里居然出現许多有关自身‘身亡’的关键字!”此前,福清一中小学的六年级教导主任S老师收到学员杨父母的电話。

杨母亲在一次清扫孩子屋子时,不经意开启孩子常常锁定的书桌抽屉柜,发觉了这部随笔。让她惊讶的是,持续好几天,孩子无缘无故就写:“比不上去世了算啦”。

在其中一篇日记那样写到——

“开学啦,班级又要大选组长,一些同学们便刚开始拉选票……我做了五年组长,惹恼了许多 人,毫无疑问不可能。我寻找教导主任,说我不愿意做组长了,想干美术课代表,能够 让其他同学们锻练一下,教师愿意了我的规定,让我做了美术课代表。可是,当我们真干了美术课代表,我心里非常迷失,总觉得少了什么,活著一点含意也没有,还比不上死了算了。”

焦虑情绪的不仅是家长。沈老师说,相近“去死了算了,课文内容背了这么多年都背不出来”;“每日学习培训太艰辛,好想死了算了”……早已变成一些孩子的口头语,“若养成好习惯,我担忧孩子的心理状态上面出現‘误差’。”

新闻记者对20名中小学4至6年级的学员开展访谈,发觉许多孩子搞不懂“死”代表着哪些,但有人说:“这很帅。”

为何孩子们总拿“死”作口头语呢?青少年儿童心理辅导老师王惠君觉得,现如今中小学环节的孩子能触碰到的各种各样信息内容比过去成倍增加,可她们的思维远未熟,无缘无故说“死”,是一种对感情极端化发泄的主要表现。

“生命、身亡针对中小学生而言,是个繁杂的定义。”沈老师说,“能够 从让孩子养动物下手,塑造她们的善心和责任心,让她们掌握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渐渐地了解什么叫生命和生命的必要性。”他说,它是孩子较为能接纳的方式,她们也可以从这当中获得恰当的生命文化教育。

一些青春期心理权威专家觉得,拿“死”作口头语,体现了孩子发泄要求被长期性轻视,及其发泄方式缺少的实际。她们号召,在高度重视青少年“生命文化教育”的另外,应当告知孩子怎样爱惜生命、怎样面对困难,它是孩子快乐成长所必不可少的。

培养宝宝的口头表达能力


长久以来,我们已将与孩子的交流的任务交给了冰冷冷的玩具、电视或电脑,我们将为孩子说故事的乐趣交给了录音机;我们要孩子面对各种无生命的"物",却忘记婴儿需要的是"人"的交流。在许多成人的社交场合中,孩子往往被晾在一边。他们没有讲话的外界要求,也就缺乏口语表达的内在要求。其实只要你不是在办公,就应让孩子参与大人的生活,必要时应多让孩子成为情境的中心,促使孩子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让孩子常讲述自己的想法、经历。毋庸置疑,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听说能力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都要从这个时期抓起。要让孩子学会流畅地说话,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听和说,倾听是前提,只有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才能为孩子更好地说话和表达打好基础。因此,家长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以身作则的作用。不可否认,成人的语言示范,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学说普通话,努力做到发音准确、语言规范、用词确切。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尽量节制一些口语、脏话和成人语言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在无形中进行效仿。多与孩子交流。在和孩子面对面谈话的时候,要求孩子不能干别的,尽量注视对方,注意精力,因为倾听是孩子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听不进去,就不用说消化了,常听常积累,就会为更好地表达积蓄资源,也就是说,对话是双方的,家长的责任是引导和激发兴趣,这样孩子就会产生兴奋点,就会抢着说。起初,很可能前言不搭后语,这没关系,语言的表达究竟要有一个锻炼的过程。经常给孩子念书。孩子看书看画报,一般情况下都是胡乱地翻翻,看一些表面的东西,由于识字的局限性,对一些内容肯定是难以理解的。所以,家长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每天给孩子读一会儿书。像童话故事、儿童读物等等,尤其是孩子睡觉前,最安静了,容易听进去。给孩子读书不要怕孩子听不懂,但他会记住一些东西,长此以往,孩子会积累许多词汇,有时也会脱口而出。丰富孩子生活的内容。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生活,比如节假日带孩子上公园,逛商场、书店等等,引导孩子观察体会,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讲述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样,孩子就会在亲身体验中增进对语言的理解,同时,孩子也会情不自禁地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高兴之情。总之,孩子的表达能力有其性格和环境的影响,但是,只要做家长的耐心细致,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和锻炼,孩子都会变得活泼可爱,欢声笑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