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味地让孩子认错,那些自己犯了错误从不认错的父母可能不会想到,认错的行为是会|“遗传”的。

如果家长犯了错误能坦诚地说:“我也是刚开始当家长,有的地方做得不对,对不起。”那么,孩子也不会把这种错误放在心上。孩子会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如果做父母的自己犯错了却不肯承认,那么孩子将来也会变成一个不能勇于承认错误的人。

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教人只做正确的事,而在于要教人知错能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家长喝斥:“快认错!”孩子不肯认错;家长命令:“照我的样子做!”孩子也未必照做。

然而,当家长说“对不起”主动承认错误的时候,孩子却会说:“是我不对。”这是因为孩子模仿了认错的行为。这不是语言的简单模仿。家长不认错,孩子也不会认错的。

家长不承认错误的话,孩子也绝不会说“对不起”。而一个连“对不起”都不会说的孩子将来长大了可怎么得了。他将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因为在社会中有太多的时候必须要说:“对不起,我错了。”只有懂得承认错误,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学会谦虚,从别人的身上学到自己所欠缺的东西。

相关推荐

父母注意了!除了身高外貌,这4个“坏习惯”也会遗传给孩子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话略带点偏见,但是其实也说明了一件事,就是孩子不仅会从我们那遗传到外貌、身高和智力,还可能遗传到我们的气质和个性。

优点会遗传,缺点则更遗传给孩子。中国人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因为父母的坏习惯很容易通过有意无意的言行“遗传”给孩子的,特别是以下这4个坏习惯!

用暴力解决问题

小学班级有个男同学,特别爱“动手动脚”。同学间要是有些小矛盾,他就先用拳头解决问题,就算对方是娇滴滴的女孩子也不例外。

一次,他跟同学打架,被班主任抓包后叫家长。他爸一到学校,二话不说把他胖揍一顿,压着他的头跟老师道歉,搞到班主任很为难。后来还听说,他在家里一调皮,他爸也是直接扯着他头发打,当天还算是“给儿子面子”了。

似乎每个爱打架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喜欢“动手”解决问题的父亲。父母一边对孩子“以暴制暴”,却一边指望孩子成为五美四德的好学生,真是讽刺!

据调查,一个孩子从小在暴力家庭中长大,他在组建家庭后,发生暴力行为概率是普通人的好几倍。

当他小的时候,看到父母或其他身边的人遇到棘手问题,用暴力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时候,就会迅速学会用这种模式处理问题,并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断地应用,不加以阻止,暴力行为就会慢慢地强化。

自私自利

有个亲戚,为人有些自私自利。出个门,公交排着长长的队伍,她偏不好好排队,孩子个小,就指使他使劲地往人群钻,去插队占个好位置;遇到试吃试用,就带着孩子使劲拿使劲吃;住个酒店吧,喜欢把一些小用品带回家,有一次带走条毛巾,被酒店的人发现了,实在丢人。

这个亲戚从不会因为自己的这种自私心理而羞愧,反而心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聪明。而她的孩子也学到了这个“特点”。亲戚聚会,别的孩子会给大人搭把手摆筷子、摆勺子,他则每次都第一个上桌,把最好吃的菜先吃完;听说他也曾把共享单车的坐垫拆掉,放在自家楼下,这样就成了他的私享单车……

自私者,不分享,不迁就。看起来比一般人更自由,能得到更多的东西,懵懂的孩子有时候并不能看出“自私”有什么错,反而觉得这样活着多舒服简单。

然而,自私也是人际关系的毒药,周围的人能够敏感地察觉到你的自私,排斥你,甚至厌恶你。长久来看,自私者不愿意考虑别人的感受,那同时也别想获取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如果你因此而不受旁人欢迎,请也别让孩子重蹈覆辙。

脏话连篇

认识一个人,性格不错,但就习惯讲脏话,他自己说是老毛病,改不了。

有一次,向我诉苦,说是女儿三岁就讲脏话了,打不听骂不听,女儿觉得讲脏话非常好玩。

我说,“她看到你说脏话,就学了呗!”

他很委屈,再三强调说他从不对孩子讲脏话,也常教育孩子不准讲。

2岁以后,孩子的语言发展非常迅速。只要身边有个讲脏话的父母,学习到这些词汇并非难事。而讲脏话,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尤如潘多拉的盒子,有种禁忌的诱惑。

因为说出这些词汇时,父母的反应非常有趣。或许他们不懂得脏话的含义,但他们知道这些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而且父母也能讲,所以讲脏话也不会让她感受到什么负罪感。

焦虑焦躁

焦躁情绪最容易传染给身边的人了,特别是孩子。朋友是急性子,常常催促孩子:

“不要拖拉啦!快点穿好你的衣服!”

“算我求你了,赶紧把鞋子穿好,快迟到了!”

“你是故意的吗?让你拧个盖子都弄了半天!”

……

孩子似乎不能够体会她的心急,越做越慢,最后她粗暴地打断孩子,然后自己来帮他穿衣服/穿鞋子/拧瓶盖。

慢慢地,这孩子做事情的速度依然没变快,但是性情却急躁了很多,如果一件事情做了很久都做不好,就开始发脾气。朋友纳闷,孩子怎么好的不学,学了她的暴脾气?

其实,如果将大人放在孩子的位置上,体会下这种感受,你就知道了。例如,领导这样催促你:

“三天了,方案还没出来,给个准确时间好吗?”

“你能不能快点完成,我究竟还要等你多久?”

“我下午要看到方案,要是不行我让别人做!”

……

不出三天我们必定心烦气躁,更年期提前到来。而作为我们的孩子,他们没得选择,天天在忍耐着大人的抱怨和催促。

而他又不可能向我们那样熟练地掌握这些生活技能,迅速符合我们的要求,提高节奏。所以,他只能跟自己急了。久而久之,也自然容易养成急躁的性子。

有人说,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孩子的品德,终会是你为人的一面镜子。

你以暴制暴,孩子学会用暴行处理事情;

你自私自利,孩子也不会为你多着想;

你满口脏话,孩子也不以口吐脏言为耻;

你焦虑焦躁,孩子也难有平和心境;

……

教育,不是我们站在一旁,告诉孩子要怎么做。而是你通过孩子这面镜子,不断地修炼和完善自我,用你的行为告诉孩子,为人处世可以这样做。

惊!爸爸的坏情绪会遗传


妈妈的情绪似乎总能对孩子产生影响,但最近,荷兰的有关研究表明,婴儿的哇哇啼哭跟爸爸的情绪也有关系。

鹿特丹市艾拉斯莫医疗中心的精神科医生凡登·伯格博士在发表于《儿科》杂志七月刊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婴儿过度啼哭(一周中至少有三天,每天啼哭超过3小时)与父母在怀孕时的情绪都有关系。这表明,把准爸爸的健康状况纳入考虑范围同样重要。

凡登·伯格的研究小组对4426个两个月大婴儿及其父母的情绪表现进行了汇总,其中,2.5%的婴儿有过度啼哭的问题,而存在此种问题的婴儿父母患有忧郁症的概率比其他父母要高出30%。而进一步研究更是表明,如果爸爸情绪低落,婴儿过度啼哭的可能性是其他孩子的两倍。

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少儿精神科主任乔恩·肖博士认为,该研究和以往不同的是,它证实了准爸爸情绪的好坏对孩子也有影响。"也许因为爸爸的低落情绪对整个家庭氛围、夫妻关系,甚至子女教育都有长期影响,但也可能就是因为遗传。"

教养·学习:不用骂孩子 也能让TA自己认错?


一位教师在学校走廊上,遇到两个正在嬉戏追打的学生,她闪避到走廊墙的边缘,却仍被他们撞到。碰撞了她的学生赶忙道歉,另一学生却若无其事。教师要他道歉,他却不肯,坚持只是他的同学碰撞了教师,自己没任何过错。回到教师办公室,老师把过程与其他教师讨论,不少教师都分别列举出类似的经历,一致慨叹时下孩子们总爱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的妻子是做老师的,刚才所说的就是她的亲身经历。

回家后,她再复述这事,希望找到更妥善的处理方法,面对不会认错的学生如何把他们“拨乱反正”。她得到的锦囊是不要直接指出孩子的错失,应先让孩子说出事情始末,再按学生的反应,以问题引导他自省:例如问同学为什么会碰撞到教师?转换角色,若你自己被其他同学碰撞会有什么反应?若你在走廊上被两人碰撞,只有一人向你道歉,你会接受吗?与同学在走廊上嬉戏追打的起因是什么?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处理方法?事情到此,你觉得应该怎样做?若能以平心静气的态度、逐一向学生提问,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作答,并因根据学生当时的回应,将问题的先后和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引导孩子易地而处,交换角色而思,他定必有另一番感受。

一星期后,媳妇再遇另一事件:她训示一名顽劣不守校规的学生时,该名学生却粗言以对。她十分生气,正想严惩该名学生,却忽然她改变了初衷──控制了怒火,没有立即责骂学生,改以平和的态度,先让他复述刚才发生事件的详细经过,再引导学生思考。她问学生:“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是不是经常会骂人?若你被别人骂有什么感受?”随后她要学生反思不守校规的行为,对自己及他人,包括同学、教师或父母等的影响,再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改善的空间。经过一番循循诱导后,学生主动向她道歉,不单认错,还承诺不会再犯——这就是自省的威力。

现今不少父母,在子女学习的培训上不遗余力,但却很少会耐心地指导子女反省。其实,自省的重要性不止在于帮助孩子发现失误,及早改过,若能够教导孩子对日常发生的事情常作反省,可以加强孩子自己的处事能力,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迈向成长。

父母可就以下的“自省五部曲”,引导孩子检讨其得失与对错,并提醒处事应有态度,及预期之成效:

一.让孩子安定下来,心平气和地详细复述事情始末,让他思考事发的起因和结果。

二.分析事件的成因时,引导孩子寻找及考虑其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改变或防止事情发生。

三.探讨孩子在事情发生后,其言语、行為和态度的回应,及他所预期的后果,引导孩子思考事情的结果是否与期望相符,从而找出可改善的地方。

四.问问孩子的感受,和易地而处作為对方的感受,若其他人受到影响,则同时要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和期望,让孩子决定紧随著应採取甚麼善后回应。

五.最后,要孩子自己说出在整件事情的经歷中得到的教训,及今后在面对相同环境下的处事方法。

当子女年幼遇到任何突发事情时,父母若能重复上述问题,指导孩子思考,则不难培养出孩子自省的习惯。

育儿知识大全之口吃会遗传吗?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许多的父母们发觉,假如自身有口吃疾病,那麼宝宝也会有口吃,宝宝的口吃是父母遗传的吗?下边就要育儿知识大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口吃会遗传吗这一难题。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遗传因素是会造成口吃。相关科学研究说明,口吃病人大家族患病率达到36%—55%,很多直接证据也已显示信息一些状况下,遗传因素会造成口吃。近期发布在《当然》报刊上的一篇新科学研究明确表示了遗传遗传基因针对语言障碍的必要性。

育儿知识大全说到除开遗传因素会造成口吃外,口吃还和下边的缘故相关。

(1)全部語言自主神经有障碍。即与音标发音、对語言了解乃至念书写毛笔字有密切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障碍。

(2)疾病。假如宝宝头部以前受到感染或是是以前患百日咳、荨麻疹、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等传染性疾病后也易造成口吃。

(3)效仿和暗示着。宝宝求知欲十分重,假如身旁人有口吃的疾病,宝宝以便好玩儿,也会跟随哪个学得,学着学着或许宝宝就确实会越来越口吃了。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4)假如宝宝常常会一句话间断第五次才讲完,它是一切正常状况,这由于宝宝刚学话,語言作用还不足健全,伴随着年纪提高,这种情况会慢慢消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