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宝宝的自信心

要想培养宝宝的自信心,父母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在你的眼里,宝宝是弱小无能的,还是充满生命力的?当宝宝不服从意见时,你因他的“叛逆”而生气,还是为“独立思考”而高兴?

如果你的心态为前者,说明你不了解孩子,一切会以自己的准则来要求孩子;如果你的心态是后者,说明你用心去了解过孩子,愿意尊重孩子,把他视为独立的人,你会给他自由发展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听话”的宝宝令人省心,而且满足了大人的权威性与自尊心。然而“听话”背后,却常常导致宝宝自信心的缺乏。

当宝宝与你意见冲突时,你是维护自己的尊严,还是倾听他的意见?宝宝自己的事情,你喜欢让他自己做决定,还是经常替他做决定?倾听宝宝并不是容易的事,这意味着你要放下成见,甚至舍弃尊严。

当宝宝面对挫折时,父母总是不由自主地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你知道“帮”的结果是剥夺他自身努力的机会,那么你就会忍心旁观,看孩子从挫折中战胜困难。

相关知识

家园共育培养孩子自信心


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孩子。鼓励是一种很有效的培养自信的好方法,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家长要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不要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离园时,幼儿高兴地告诉家长自己得了一颗星,家长却说:“为什么佳佳得五颗星,你才得一颗星,真苯!”孩子委屈地低下了头。这样的镜头,经常就发生在你我中间。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家长最应忌讳的就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因为越比较,孩子就越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多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家长就要创造条件,多给孩子表现机会,如见到客人主动问好,放手让孩子打听商品价钱,鼓励孩子主动问路等;孩子拍球拍不好,家长首先不要气馁,在教给孩子拍球的正确方法的同时,要对孩子有信心、有耐心,千万不要以激烈的言辞刺激孩子。

多给孩子成功的体验,让孩子在成功中获得自信。成功是获取自信的最直接途径,多次的成功体验定会使孩子信心大增,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一次一次的失败体验只会使孩子丧失自信,不敢前行。

培养宝宝自信心别错过幼儿期


国外心理学家是这样给具有自信的儿童下定义:自信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对自己的信心和感觉的集合。

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做事动机、态度和行为。孩子的自信可在约3--4岁时出现,当孩子学会用汤勺将饭放进自己嘴里时,就会出现“我能做到”这种心理。

自信心强的孩子比较乐观,自我感觉较好,喜欢与别人交往,愿意追求新的兴趣,从不轻视自己。遇到难题时不说“我真笨”,而说“我暂时还不理解”。反之,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比较悲观,总是感觉“我不行”或“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等。往往表现出被动、抑郁和孤独。

培养宝宝自信心别错过幼儿期

培养孩子的自信,父母的正确做法如下:

1、注意孩子说话的语气。不仅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表扬,而且在孩子做出努力后,却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时,也要进行鼓励。

2、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信念。如:孩子除数学外,各科学习成绩都挺好。孩子有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笨学生。这时,家长可以说:“你是一名好学生,数学仅仅是几门功课的一门,只要多花点时间成绩会好的。”这样就会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3、对孩子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爱。将孩子抱在怀里告诉他你为他而骄傲,经常地、诚恳地给予表扬。

4、对孩子行为给予及时准确的纠正。不要说“你总是这样看不仔细题目”。这会使孩子认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你这次真的是看得太神速了,但如果你肯再看得慢些,我会非常高兴的”。

5、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在家里没有安全感或受虐待时,将会丧失自信心,如父母经常争吵。让你的家成为孩子的避风港,时刻注意孩子是否有受他人虐待的迹象。

培养幼儿自信心的个别指导


在幼儿园里,教师要多给幼儿独立活动和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逐步建立幼儿的自信心。

比如,针对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举手的现象,教师可以尽量分组上课,扩大活动面,鼓励每个幼儿举手发言,肯定他们的勇敢和进步;同时改进教学,注意选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训练能力,并获得较多的成功体验,以逐步提高其自信心。

对于在某一方面存在知识或能力缺陷的幼儿,在不放松个别指导和帮助的同时,还要动员家长多予以辅导,使他们较快地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赶上同伴。下面介绍的是一个培养儿童自我表现力的小游戏。

名称:照相(适用于小班幼儿)

目的:引导幼儿学习创编各种造型的动作,自由地表演,大胆地展示自我,培养幼儿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并使其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体验自我的乐趣。

过程:

(1)听一听,欣赏歌曲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播放《小动物走路》的歌曲。幼儿讨论,相互交流“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

(2)唱一唱,激发幼儿创编的欲望和自我表现的自信心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幼儿跟随录音学唱歌曲《小动物走路》。

(3)动一动,幼儿尝试创编各种“小动物走路”的造型

幼儿跟随歌曲内容自由表演,大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4)练一练,幼儿自由组合,做出各种动作造型,充分表现自我

幼儿自由结伴,一个扮演摄影师,一个扮演被照相者,幼儿随意做出小动物走路的姿势,扮演摄影师的幼儿为他拍照,然后互换角色。

(5)拍一拍,引导幼儿体验创造活动的愉悦心情

全体幼儿蒋动起来,听歌曲自由表现,教师当摄影师抓拍镜头。

(6)尾声活动,游戏“照相馆”

区域活动中,幼儿可自愿制作“单筒”式样的照相机,玩“照相馆”的游戏。

依赖性强、适应能力低的孩子,就要鼓励他们自己多动手、多做。为幼儿制订每天的自理活动的目标,要他们完成自己能力以内的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将一些最基本的自理程序教给幼儿,鼓励他们按照步骤完成,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并予以及时的赞赏。有些刚入园的孩子还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帮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如“小小调查员”,通过“幼儿园的名字是什么?”“幼儿园有几层楼,你的班级在哪里?”“你的班里有多少个同学?”等小问题要幼儿自己去了解幼儿园里的方方面面,产生对幼儿园的喜爱。

还有些孩子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我们就可以开展像“小能手竞赛”这样的活动,要幼儿收集有关自己特长的照片或录像,鼓励幼儿寻找、发掘自己的特长,组织幼儿将自己最能干的事做给大家看或者说给大家听,帮助幼儿认识到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并为自己的能力感到自豪。

增强幼儿自信心的妙招


自信是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金钥匙,自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力,自信是孩子积累社会经验、大胆探索的通行证。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意义重大。一个孩子如果缺乏自信,便会自卑,胆怯,缩手缩脚,惧怕困难,不敢尝试。这样的孩子,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会比较缓慢;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充满自信,独立性强,敢想敢干,大胆尝试,积极参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必然较快。

孩子的自信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创设环境、鼓励孩子自立,培养孩子积极的性格特征,慢慢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妙招一:抽时间单独和孩子在一起

有些父母工作忙,时间十分宝贵,但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这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的最好办法,是把与孩子在一起的安排列入计划,小到一起散步,大到外出郊游,这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络是十分重要的。与孩子一起玩耍时,要遵守他的规则,不要超出他的水平。对于重组家庭,父母应该考虑孩子的特殊情感需求,对于感到孤独的继子女,家长应抽出专门时间和他在一起。

妙招二: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许多父母认为,替孩子做他感到困难的事是帮助孩子。事实上,这等于告诉孩子他不行,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鼓励和挑战,要给他解决问题和发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他需要帮助时,指导并协助他去想办法,寻求答案,而不是代替他做。

妙招三:珍视孩子的物品

不少父母经常控制送给孩子的玩具和书,有时认为某件物品不适合孩子了,但事实上他可能仍然需要它,甚至这种喜欢会持续几年。因此,在处理某件孩子的物品时,父母不要擅自作主,要由孩子自己决定何时放弃某件物品。

妙招四: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赞赏的事情

在全家一起吃饭时,每个人都分享其他家庭成员的成功和快乐,使这一时刻成为愉快的聚会而不是约束;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每个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对象,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可以经常将卡片或画片贴到门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爱;可以在孩子的床头上挂上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正在做父母赞赏的某件事,另一张是全家人愉快地在一起,以此提醒孩子的可爱和能力。

妙招五: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身体方面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粉刺、肥胖和雀斑时,父母要帮助他解决精神上的负担,并让他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外表,意识到这些问题可能是暂时的,也是可以解决的。

妙招六:孩子贬低自己时父母要干预

孩子贬低自己是在传达一种有碍自尊的信息。这时父母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他的爱,认真地倾听,然后再告诉他应有的态度。

妙招七:细心捕捉赏识孩子优点

家长如果老把眼光盯在孩子的过错上不放,就会心生焦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与信心,会导致孩子往消极的方向发展。在纠正孩子捣乱等错误行为的同时,用心发现他身上的优点,细心捕捉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孩子会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强化优秀的品质。

妙招八:独辟蹊径寻找孩子个性特点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孩子人格的一部分,简单的斥责和生硬的要求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把他推向不健全人格的深渊。发现孩子具有负面的性格特点时,家长先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寻找孩子特殊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出狭隘的天地,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