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的女儿现在16个月,喜欢把家中台子上的东西都扔到地上,她这么小,听不懂道理,不知该如何教育她。并且她似乎没有一件特别感兴趣的玩具,对什么都只有3分钟热度,自家的玩具不要玩,出去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就是一块小纸片也喜欢,真是搞不懂。请专家帮我出出主意。

答:扔东西和拿东西一样都是一种技能,是在孩子发展过程中自然出现的,会拿东西早,5个月左右可以在看到一块积木时伸手拿来,八九个月可以有目的地放开手,让手中的东西落到一定的地方,比如纸盒里、大盆里等,也就是说会扔东西。儿童在1岁到两岁左右扔得最多,扔有个结果,即有响声。自己做了一个动作(扔)就有一个结果(响),多做,多响,所以就乐此不疲地做下去。而且扔了东西大人要干涉,也就吸引了大人的注意,是多好的事啊!

为了让孩子不乱扔东西,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台子上放一些可以扔的纸盒子、小勺子、不要的乒乓球等,她扔下以后,不替她拣,也不批评,等于没发生什么事。

(2)和她玩游戏,把她喜欢的“扔”变成“游戏行为”。但这时,就不是乱扔了,而是有一定规则的,比如:把积木扔在小盆里,不能乱扔。扔了以后再拣起来放到桌上等。(3)有时也要和她讲一点“道理“,比如说:“你把它扔到地上,它会跌疼了”“好孩子要爱它,让它在桌上站着,它高兴”等等。

(4)当她快要扔东西了,赶快转移她的注意,拿一个新颖的玩具让她玩,或者把她抱离现场,到外面走一走,也许有好处。

(5)这种行为到两岁以后会主动减少,所以不用太紧张,等待一段时间。(茅于燕回答)

相关推荐

幼儿启蒙早教:一岁的宝宝爱哭喜欢扔玩具


年轻的母亲,你是不是有那样的亲身经历:原本睡得好好地的贝贝,忽然间大哭起來,你持续的哄他,還是哭个不断,这是什么原因呢?幼儿启蒙

实际上呀,哭是贝贝的心理现象中的一种,他全部的心理现象,全是他存活的关键融入方法。并且,假如你认真观察会发觉,贝贝的哭法有很多种多样,每一种哭法都意味着着贝贝不一样的体会。幼儿启蒙

哭的情况下很有节奏感,有时候还伴随闭上眼、号叫,两脚乱蹬等姿势,这类状况在贝贝一岁内非常明显,这类哭表明贝贝肚子饿了,该喂母乳了。

哭的情况下响声失帧,这说明贝贝生气了,由于他太生气了,以至于吸气过度用劲,驱使很多气体从喉部根据,振动喉部而造成哭泣声。

沒有一切征兆,忽然大声大哭,弄直了嗓子持续大哭几秒,然后是宁静的呼吸、再吸气、又呼吸。有时候还会继续有一连串的鸣叫声。这时候你可以考虑到贝贝是否难受了,由于它是痛疼造成的哭泣声。自然,注射造成的痛疼贝贝也会那样哭。

沒有征兆,忽然大哭,响声明显而吱吱声,伴随时间间隔较短的号叫。这意味着贝贝遭受了受惊,他担心了。幼儿启蒙

哭闹是在悄无声息中刚开始的,刚开始时的几声是迟缓而拉长的,不断持续,悲悲切切。它是贝贝不开心了,一定是什么事使他不称心如意才会这般。

这类哭闹起先长期“吭吭吱吱作响”,浑厚简单,时断时续,假如你没理他,他便会大哭起來,刚开始的“吭吭吱吱作响”是贝贝吸引你的数据信号,倘若是不睬他,他自然会哭啦!

看上边几类哭法,是不是你大开眼戒?没发觉贝贝的哭泣声中包括这么多花式吧。必须表明的是,贝贝在一岁之内常哭是一切正常的,但假如1—两岁之后还常哭,你就需要需注意了,这时的贝贝是否身体不舒服或者你过度忽略了他,没和他触碰,亦或是他在为此作威胁方式?因此,年轻的母亲一定要分辨缘故,恰当的看待。

不知道您是不是留意过,一岁上下的宝宝喜爱往地面上扔玩具。父母把玩具捡起给他们,没等回身,他又把玩具扔来到地面上。

这类捉弄的行为实际上是一岁上下宝宝的手机游戏方法。因为这时候婴儿手的伸肌生长发育不成熟,不容易积极将手上原来的玩具学会放下后,再取走第二件玩具,只是潜意识地将玩具滑掉或丢掉。在扔玩具的全过程中,宝宝对玩具的抛落健身运动刚开始产生兴趣爱好。伴随着婴儿手的伸肌生长发育趋向完善,他的逻辑思维也是有挺大发展,会有目的地投掷玩具来观察落点和碰地时的情况,而且学好让父母拾起玩具,交到他后再扔,为此发展趋势与成年人的相处手机游戏。

幼儿启蒙父母对小孩的这一游戏行为要细心相互配合。在这个阶段,多给孩子提前准备一些有不一样延展性而又经摔的玩具,如物块、注塑玩具、足球等,使他自身试着和区别物块的特性。伴随着逻辑思维的再次发展趋势,小孩扔玩具的行为迅速便会完毕。

孩子为什么“多手多脚”


5岁的倩倩只要看到东西,就想拿到手里玩一番,尤其是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倩倩坐在手推购物车里,什么东西都要伸出小手抓。妈妈不让倩倩坐手推车,“小人儿”身手更加灵活,自己跑去货架前动手拿自己看上的东西。妈妈不准她随便拿,倩倩就大声尖叫,弄得妈妈很尴尬。倩倩为什么喜欢“多手多脚”,妈妈该怎么办呢?

专家分析——

随着宝宝一天天成长,家长会为宝宝不断出现的“坏”习惯而困扰,如咬东西、扔东西、“多手多脚”摸东西等。可是慢慢地去观察,这些行为并非真的都是“坏”习惯,而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宝宝在成长阶段,他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探索外界和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性就自然显露出来了。宝宝会通过听觉、视觉、触觉这几个方面来学习和增长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认识和了解世界。倩倩在超市“多手多脚”抓东西,妈妈会担心孩子的手弄脏了,或把物品抓坏了,因此会不准她随便拿,其实小孩子很单纯,她并不懂得去区分超市的物品是要购买才能拿走的,孩子这个行为的目的是去感受某样东西的软硬冷热等的触碰度,不是存心去搞破坏。

除了好奇和探索,宝宝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想模仿大人的行为。这就跟电话响了,宝宝抢电话听,坐车抢方向盘开一样,宝宝想成为一个大人,因此去做大人做的事情。妈妈在超市里购买东西,倩倩就去模仿,这是一种自娱自乐,当妈妈不准时,她就不乐意了。

专家支招——

1.要引导宝宝自己在抓玩中学会思考和观察。比如包子是软软的,不能用力抓;花瓶是脆的,松手就会摔破;饮料是可以流动的,容易倒出来;水果用指甲捏会坏的……这样不仅满足了宝宝认识事物的好奇心,也为他提供模仿学习正确生活常识的机会。

2.允许宝宝“犯错”。比如他把鸡蛋抓起来摔破了,家长可以引导他去认识鸡蛋的特点,让他在错误中学习,而不是指责他。孩子的思维世界与大人不同,他们的成长是需要体验的,如果不通过亲身体验,即使是父母告诉他一些生活常识,他也可能记不住,实际生活中,仍然会犯同样的毛病。

3.提供一些机会给宝宝模仿大人。比如协助她打电话给姥姥,购物时可让她去拿某样物品回来,结账时把钱给她,让她交给售货员等。

作为疼爱子女的家长,如果试着以宝宝的视角来考虑和探究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烦恼的事情就比较容易解开了。

为什么孩子喜欢“吹牛”?


“上星期叔叔带我捉蚯蚓,在地上挖呀挖呀,挖出好多条,我还把它们放在脚上、手心儿里,可好玩了……”4岁的冬冬眉飞色舞地跟小伙伴讲他的“壮举”。站在一旁的妈妈禁不住皱了皱眉头,因为冬冬的讲述的确夸大其词了。

孩子为什么会有“吹牛”行为?

1、听话“断章取义”

三四岁孩子的专注时间有限,“听话”也有所侧重。其注意力全在自己关注的事情上面,忽略了妈妈提的条件。同时,要求孩子听一遍,就能把妈妈说过的话全部、清楚地记下来,的确比较困难。由于这个记忆上的“失误”,孩子在回忆妈妈说过的话时,便会用自己希望的样子代替记忆中不确切的部分,说出来的话自然就难免有“吹牛”的成分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听话”的丢三落四状况会有所改变,理解力也会提高。

2、谁都不如我

如果孩子听到的都是表扬和赞美的声音,久而久之他就确信自己是最优秀的。为了表示自己的“强大”,往往以炫耀和吹嘘使自己表面占上风,以获得心理平衡。也有的幼儿,自尊心强,好胜心切,把话说得大大的,以压倒对方来维护自尊。另外,当三四岁的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让别人了解他的“壮举”时,也会夸大其词。

3、想象惹的“祸”

孩子富于幻想,天马行空。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认知能力不强,经常将现实、想象和愿望混淆起来,说出一些“大话”,比如想象着自己在海洋馆里穿上潜水员的衣服,和大鲨鱼比赛游泳。这与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听到吹牛怎么办?

当说大话变成一种习惯,孩子的夸夸其谈、盲目自大就会成为不自觉的行为,而孩子的虚荣心也会越来越强。下面这些方法能帮助孩子少说大话。

1、还孩子一个真相

一旦孩子的话与妈妈的“原版”相比走了样儿,妈妈一定要还事情一个本来面目。否则,孩子很容易将自己曲解的内容和想当然的成分信以为真。

2、强化自己的说法

妈妈讲话时母子一定要对视,语速要慢,确认孩子听明白了。另外,不妨多说两遍,指望这么小的孩子听一遍就能记住是不可能的。

3、争强好胜与实事求是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夸奖要恰如其分,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父母不妨对孩子的争强好胜给予肯定,但也要策略地告诉他们:争强好胜不能夸大其词。使之明白:实事求是不丢面子,言过其实才是不受欢迎的。同时,恰当引导孩子的好胜心,多鼓励。

4、孩子也要换位思考

当听到孩子夸耀自己、贬低同伴时,父母应悄悄提醒他:“如果小朋友这么对待你,你心里怎么想,是不是很不舒服?”启发他将心比心、设想一下他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的感受。让他意识到,处处占上风的孩子,会受到同伴的嫌弃,最后就没有朋友了。然后,再给他们一些建议,比如,当他下一次想吹嘘自己有多棒时,就先来告诉爸爸和妈妈吧,“我们愿意做你的听众。”这不但能抑制孩子吹牛,还能帮他学会尊重别人、为他人着想。

5、利用“大话”激励孩子

孩子的“大话”,有助于父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趁机引导他们分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自己想象和期望的。告诉孩子,有愿望是好事,我们要从零开始,好好学本领,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比如,要想在海洋馆潜水,就得先学会游泳,且要坚持不懈。学潜水是第二步。

6、多带孩子去“开眼”

经常带孩子实地学习,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有了这个基础,即便孩子的思维信马由缰,其想象也能远离不切实际的“吹牛”。

了解了以上孩子吹牛的原因及纠正孩子吹牛的方法,就不难改正好吹牛孩子了。

1岁多宝宝“欺软怕硬”怎么办?


问:我同事的儿子1岁多了,十分可爱,但欺软怕硬,比如说宝宝看到比他小的孩子就把玩具抢过来,比他大的孩子抢他的玩具时他一声不吭。如果叫他把玩具抢回来,怕造成孩子的暴力倾向,如果听之任之又怕孩子性格懦弱。这样的孩子应该怎样教育呢?

答:不同年龄的宝宝有不同的游戏特点,1岁多的孩子还不太会与其他孩子共同玩耍,多数喜欢自己一个人玩,有时尽管几个年纪相仿的宝宝在同一个花园玩,但他们往往各玩各的,互不相干,称为“平行游戏”阶段。除非别人手里的玩具吸引了他,他会上前去“抢夺”,否则宝宝之间很少会有交流。在宝宝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时,父母可以鼓励宝宝把自己的玩具和人家交换,这时的宝宝总是眼馋别人的东西,一般比较乐于交换玩具,这会让他感受到与人相处的乐趣,也培养宝宝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果有大孩子来抢他的玩具,宝宝不做任何反抗,这也并不能确认孩子“欺软怕硬”,也许他(她)是更喜欢别人的玩具,父母也不必一定要孩子抢回玩具。但是如果你发现宝宝内心并不愿意把玩具给别人玩,可以帮助宝宝与那个大孩子沟通,让两个孩子一起玩,或互相交换玩具。这个年龄的宝宝自我意识刚刚萌芽,但并不像两三岁以后的孩子那么强烈,对“你的”“我的”这类概念认识还不太清晰。如果到了3岁以后孩子还不敢维护自己的利益,就需要父母给予适当的帮助了。所以你不必担心,也不必过多干涉孩子间的交往,只是多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即可。(茅于燕回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