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离不开计算,而提高计算能力的核心在于算得正确、迅速,算法合理、灵活。大家知道,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要正确、迅速必须有扎实的口算基本功。教学中有意安排一些有利于培养、分析、推理和想象能力的口算练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口算知识灵活的应用于四则混合运算中去,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十分重要。例如:一节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计算的练习课.教师出示了一道口算题,243812。式题一出现,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

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解题思路各异,具有一般思路的同学就是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计算。首先24与38的积是一个较大的数,再除以12,这样口算起来困难很大。然而,思维灵活的人不固执成见,他们能够机智地摆脱常规的束缚,运用已有知识,根据同一级运算式题的特点,从运算顺序上考虑,这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启发学生灵活思维,并提出:根据这道题的数字特点和运算符号,怎样才能使运算简便呢?在老师的启发下,一部分学生很快的把原式改为241238。这样,使一道数字较大的计算化难为易。

再如,讲解小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后,学生做如下练习:35.75-55/8+41/4-4.375教师提问:谁能很快地看出数与数之间的特点,运算与运算之间的联系,想出简便的算法。经过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学生很快地找到了35.75(即:353/4)与41/4有联系。这两个数相加得40。减数部分的55/8与4.375有联系,可以相加,得数恰好是10,最后再从被减数中一并减去,最后结果是30。上述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过程,实质上是紧张、完整的思维过程。学生不仅需要集中注意力记住数目,而且还必须很快地选择一个比较简便的算法迅速计算,也正是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才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妈妈,我失恋了


某天,还在幼儿园中班的儿子告诉你,他失恋了,你该怎么办呢?扬扬妈的做法,你觉得如何?

扬扬是我今生的最爱,冒着高龄产妇的危险把他生下来,让我每天都满溢着幸福,可是幸福之余,他每一步的成长也牵动着我的心。

从出生到现在,除了偶尔感冒生病外,庆幸一切发展得都很好,看着他身体棒棒,学习也不错,我沉浸在做妈妈的成就之中。可是,有一天,我却遇见了一件我做梦也难以想像到的事情。

这天,一向爱眯眼笑的小家伙耷拉脑袋回来了,看着他的小嘴撅着,眼睛红红的,我心疼地问:“扬扬,这是怎么啦?是不是挨批评了?”他抬起脑袋,委屈地看着我,说了一句让我哭笑不得的话:“妈妈,我失恋了。”

关于“早恋”这个词,我并不陌生。上小学时,就听过某某和某某谈恋爱了,老师家长如何禁止反对,那时恋爱只是一个遥远而懵懂的东西,过后就忘记了。到了中学,老师明令禁止男女同学密切交往,否则会影响学习,甚至影响一生的幸福。于是,恋爱便成了雷池,不敢越一步。却没想到,我才4岁的儿子竟然恋爱了,而且还失恋了。我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告诉他“大丈夫何患无妻!”“天涯何处无芳草!”吧。也不能立刻发火,批评指责他,骂他小小年龄不学好吧。毕竟,恋爱为何物,他一点都不懂啊。

没办法,我只好采取缓兵之计,拼命控制自己的惊慌失色,一边摸着他的小脑袋,一边平静地说:“都是个小男子汉了,不要哭嘛。有什么事情告诉妈妈,好不好?”扬扬擦着眼睛,点点头。原来,他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小女孩月月,喜欢和她单独玩,还送月月巧克力和玩具,今天更好笑,竟自编了首情诗给月月,结果月月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可伤了小家伙的心,于是,他就认为自己失恋了。

记得以前有位妈妈说过,她才5岁的儿子曾郑重其事地告诉她他要结婚了。当时她并没有惊讶或责备儿子,而是耐心地询问儿子婚礼打算怎么办,需不需要她帮忙。一场看似很严肃的话题就这样被轻松地转移了。

我何不也学着这位妈妈,换一种方式来安慰宝宝呢?“扬扬,妈妈知道你很伤心。因为妈妈小时候也喜欢过一个人,可是他不喜欢妈妈。”听到我说这话,扬扬抬起小脑袋惊异地看着我。“你看妈妈现在是不是很快乐?其实啊,喜欢妈妈的朋友有好多,妈妈和他们在一起照样玩得特别高兴。你也一样,兰兰、欣欣不都是你的好朋友吗,和他们在一起玩,不是也很好吗?”

从此,我那宝贝扬扬再也没有提起他那小小的恋爱了,或许他早已忘记了吧。而通过这件事情,我也明白了:作为一位妈妈,不仅要关注宝宝生理的健康,更要细心观察他的心理发展,而且要学会采取和缓的方式来应对宝宝让你措手不及的问题,在宝宝的成长中,我们也在成长。

妈妈,我从哪儿来的


所有的孩子都会问自己的父母同样的问题:“我是从哪儿来的?”他们初通人事后就会对自己生命的来源问题产生疑问。父母也认为这是最难回答的问题,这里给父母提供的建议是,尽量给孩子提供真实的答案,不要用类似“是从苹果树上掉下来的”的回答敷衍他,这样的回答他是不会满意的。孩子往往会自己去找一个真实的答案,这时他会对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感到忐忑不安,担心别人知道后会遭到嘲笑。他认为这种心理是神秘的甚至有罪恶感。

父母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他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好奇的孩子往往更关心两个相关的问题,“我是怎么钻到你的肚子里的?又是从妈妈哪儿出来的?”关于这两个问题,许多妈妈回答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会用比喻来回答,说是小鸟衔来的种子或者是妈妈吃了奇异的苹果就会在肚子里生长出宝宝,而出生的部位是肚脐、胳肢窝等地方。相反有的妈妈会用比较实际的答案告诉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参照下面的小故事。

“妈妈的身体里面有一种叫卵子的细胞,爸爸身体也有一种叫精子的细胞,有一天,它们两人相见了,卵子就热情地邀请精子去她的家里做客,他们俩就一块去了妈妈的肚子里。妈妈专门为他俩准备了一所美丽的宫殿叫子宫,在妈妈的子宫里,卵子和精子合成了一个受精卵,经过妈妈身体里营养物质的哺育,它们成长为一个小胎儿,等到胎儿十个月的时候,妈妈住到了爱婴医院,医院里的助产士阿姨就把宝宝接出来了,你这个小生命就诞生了。”

用这类比较真实的故事,宝宝会十分爱听,他会不厌其烦地让你讲解,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心理,不要认为这是羞于见人的事,担心别人听了这个故事会笑话孩子。要从孩子探究世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小给他一个正确的答案,见多识广以后,他对这类问题就见怪不怪了。当宝宝认为这不是一个神秘的事物时,心理上的阴影也会烟消云散。父母应牢记自己的语言、行为会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如果你认为性是一个正常的事物,那么在孩子的心中就不会对它产生畸型的心态了。

妈妈,我从哪里来?


十年前,儿子提出的第一个性问题是:“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那时他4岁左右。在他6岁以前,反复问我这个问题,我却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我不愿意告诉他是从垃圾堆里或别的什么地方捡来的,我觉得这是对生命的亵渎,只好对他说:“你长大就知道了。”可儿子不依不饶,常常缠着我问。我跑遍了昆明市的大小书店,希望能够买到一本回答孩子这类问题的书,最好是一本精美漂亮的儿童漫画书,让我能够自然而又平静地“照本宣科”,把他生命的故事像童话一样讲给他听,就像给他讲其他的童话故事一样。可是,我被告之没有这类书卖,一个书店的老板对我说:“教育孩子嘛,教他读点唐诗,背点宋词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讲这些了。”

儿子6岁时,一天,我正在做饭,他又提出这个问题了,我看着他天真无邪的样子,笑着对他说:“长大了妈妈就告诉你,好吗?”晚上,我正在看一篇关于儿童性教育的文章,儿子又来了:“妈妈,我现在长大了,你告诉我嘛”,我想了想,对儿子说:“好吧,妈妈现在就告诉你。”我到书房找出我大学时用的医学解剖书,这时,一直坐在沙发上的老公开口了:“你真要给儿子讲啊?”“是啊。”“告诉他这些,合适吗?他懂了这些会不会学坏?”“告诉他一些知识,儿子就变坏了吗?没有那么容易变坏吧,我们试试看,看他知道了后有什么反应,如果真出现了问题,儿子还小,纠正也来得及嘛。”“那就讲吧。”儿子已经迫不及待了。于是,我翻开书,找到需要的图,不管儿子能不能看懂,我第一次开始回答儿子的性问题了。

“这是爸爸的生殖器官(我指着书上的男性生殖器图),里面有一颗种子,爸爸把这颗种子种到妈妈的身体里,你就开始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长大,就像我们种花种草一样,把种子种到地里,就会长出花和草来,对吗?”

“我们在奶奶家种过花,我知道”

“你长到妈妈的肚子装不下了,你就生出来了。”

“从哪里生出来呢?”

“从妈妈的生殖器官,这是妈妈的生殖器官(我指着书上的女性生殖器图),这里有你生命的通道,你就从这里生出来了”

“什么是生殖器官?”

“就是生小孩的器官,比如外婆生妈妈也是从这个器官,妈妈生你也是从这个器官。”

“原来是这么回事,你早告诉我不就得了吗?!”儿子愉快地起身离开,到他房间玩玩具去了。

我和老公面面相觑,我们没有发现儿子“变坏”!

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只想知道自己生命的来源,他们并不是在问我们成年人的性生活,我们将成年人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所以我们才对孩子的问题感到尴尬和无奈。

有了这次突破,我和儿子谈性的问题几乎没有什么障碍了.几个月后,儿子关于他生命的问题还在继续:"妈妈,爸爸的种子怎么种进你的肚子里啊?"我就告诉他:“妈妈上次讲的生殖器官你还记得吧,就是生宝宝的器官,爸爸和妈妈生宝宝的器官接触了,种子就种进去了呀!”儿子满意地离开了。

很多妈妈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对回答孩子的性的问题会有些尴尬,其实,只要坦然地告诉孩子,就不会觉得尴尬了。

妈妈,我要买这个(上)


在宝宝连说话都不清楚时,许多父母也许会认为,这个时候谈宝宝的金钱观,似乎言之过早了,也因此而忽略其重要性。但当带宝宝逛街时,常会发现孩子以那不清楚的语言伴着哭闹,明白地表达自己对某件物品的渴求时,而父母总是无奈地花钱消灾;但过了不久之后,也许另一场相类似的“戏”又再度上演。令父母头痛的除了孩子经常强烈、短暂又多变的欲求之外,常是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才能消灾的经济问题。

金钱的意义

出生于现代的宝宝,由于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甚多,接收讯息快速,也许他不明白“金钱”的意义与价值,不了解不同单位的钱有什么不同(只能以纸币、硬币来判断),但却可以知道“钱”可以换来他喜欢的玩具、糖果、饼干……父母以“以钱易物”在孩子小小心灵中,早已耳濡目染了,所以当孩子会需要“妈妈,买这个”时,金钱观的给予,其实已经不早了。但如何让牙牙学语的宝宝懂得金钱的意义呢?其实此时期的幼儿,只要让他知道钱是会用完的就够了,就像糖果没了、饼干吃完了,一样的简单。天真的宝宝是无法理解,父母是如何辛苦地把钱赚回来;也许他会觉得,钱是从爸爸口袋、妈妈的皮包里生出来的呢!有时可以故意把钱掏空,让他亲眼看看空的皮包或空的口袋,并明确地告诉他“没有”,几次之后,孩子就容易死心,而不再做强烈的要求了。

不过在训练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掌握不为宝宝的哭闹所屈服,才能达到训练目的,聪明的宝宝常会用一些用一些方法试探父母的尺度,如果父母无法掌握原则,那就只能忍受接踵而至的困扰了。

建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父母常会问:孩子几岁时开始给他零用钱才恰当?专家表示:何时给并不重要,如何给才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呢!因此,以下一些方法可以提供父母作为参考,让孩子从生活中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包括:

1、教导孩子懂得储蓄

不妨在家中准备一个透明的零钱罐,然后贴上宝宝的名字,让他知道这是属于分的钱,并让孩子知道“花钱”之前,先懂得怎么“存钱”:在教导的过程中,也可以透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着把钱丢进扑满的洞里,等到现金很多,可为孩子开个帐永存入银行,养成孩子储蓄的好习惯。

2、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如自己乖乖吃饭、把玩具收拾好、帮妈妈做家事……,不妨偶尔以钱作为奖励,让他把钱存进扑满,这种方式可以给孩子一种成熟感与满足感,除激励孩子继续朝着正向行为发展外,无形中也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存钱是一种快乐的事”的观念。

3、与孩子一同存钱

每天下班回家时,陪孩子存进一点零用钱(五元、十元硬币即可),让孩子知道父母乐于与他一起“分享”每天辛苦工作得来的成果,也让孩子感受到积少成多并不容易,但是看到逐渐变多原钱,将会是一份成就感。除了较懂得珍惜外,也会养成每天储蓄的好习惯。

4、给予他接触的机会

给孩子一点儿钱,陪他一同到商店,让他尝试自己选购喜欢的糖果、玩具等物品,并主动询问店员东西的价钱,然后学着自选付款,让他有接触钱的机会(即使是三岁的宝宝,也会为此动作开心半天呢!)。在选购的过程中,观察他选购的食品物品适当与否,当场给予机会教育,如:这种糖果色素很多,吃了对身体不好……此外,对于稍大的孩子,可以偶尔让他帮忙购买东西,一方面让他有接触钱的机会,并培养对数字的概念。

5、培养节省的观念

父母平日对金钱的使用和看法,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当孩子要求某样东西时,父母随口就答应,并对孩子说:“自己拿钱去买。”这样可能会千万孩子对金钱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钱是万能的,只要我有钱,什么事都可以做。”因此,培养孩子节省的观念也是很重要的。平日父母可以把大人赚钱的辛苦和钱的用途,解说给孩子听,让孩子懂得珍惜。

6、多利用机会教育

当孩子羡慕别人玩具,吵着要买时,父母如果觉得购买该玩具没有意义,则应该尝试和孩子沟通、讲理,让孩子了解有些东西并不值得买,甚或可以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我们不可能每样都有,妈妈的钱要买菜、缴你的学费……”,把各项支出说出给孩子听,让他明白钱的支配和用途。

妈妈,我要买这个(下)

妈妈,我要买这个(下)


学习分担与分享

此外,专家也指出,在教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时,需要注意一些事情,包括:

1、勿以金钱作为利诱

有些父母喜欢用钱作为孩子帮忙做家事的报酬,如:洗碗一元;扫地、拖地二元……这种方式容易让孩子变成了获得金钱才帮忙家务,造成错误的观念。用钱作为奖赏虽然是奖励办法中的一种,但只能偶尔为之;如果时时、处处都用钱来奖赏或打发孩子,跟孩子的关系将只建立在金钱上,会造成不良影响。父母应让孩子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以培养他对金钱的正确的观念。

2、随时引导

在孩子尚未懂得运用金钱之前,父母要随时引导,别让孩子挥霍无度,也别让他成为一毛不拔的小气鬼;除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外,家人的生日、朋友的生日时,也可以引导孩子量力地表达自己的关怀和祝福。在孩子懂事之后,必能随袭父母的指导,在金钱的运用上掌握自如。

3、不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

在富裕的经济状况下,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总是照单全收;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若不能体会父母持家的艰辛,当父母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后果可想而知。孩子许多错误、偏差的金钱观,常来自父母错误的态度和引导方法,动作一点方法,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心,懂得回馈、学会分担与关怀是很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人格和人生观的养成,都深受父母行为影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金钱观,父母应深思自己的观念上是否有所偏差,身教之作多一点技巧,让孩子从金钱的意义与价值里,学习分担与分享。

采访撰文:王绍缓

我现在才1岁,我的手语,妈妈你懂吗?


多带宝宝出去,接触真实的事物。看见车可以告诉她,汽车,但是千万不要儿话音。什么是儿话音呢?就是汽车是嘀嘀,小狗是汪汪......等等。一定要告诉她实际的名称。否则等她开始会说话的时候,看见汽车会说是嘀嘀,再纠正是汽车有一定的困难。

小手张开、手指向前伸展:

宝宝带着愉快的心情醒来时小手通常是这样的动作,这是他在邀请身边的父母和自己一起玩。

小手的指头放松地弯着:

这时宝宝已经不再东张西望,他的手臂也松软地耷拉下来,说明宝宝已经累了,想睡觉了。

小手捏着松松的拳头:

宝宝在睡眠中会有这种手势,说明他正在做梦,他的眼球在眼皮下轻轻地转动,有时还会发出轻轻的鼾声。其实,梦中的宝宝睡得并不深,随时可能会醒来。

小手紧紧地握着拳头:

宝宝紧张时通常会有这样的动作,这时或许宝宝是害怕某个陌生环境或人,也可能是他的小肚子有些不舒服。

手臂放松、小手轻轻地握着:

这时的宝宝正心满意足地享受着美妙的时光,他愿意独自呆着,而不需要外来的干扰。

本网站小编总结:和宝宝一起做手指操

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伸出两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挠(伸出四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两个手对拍)

五个兄弟爬上山(从宝宝的下身做爬山状)

几里古噜滚下来(在宝宝身上从上往下挠)

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也许有一天,你会为孩子这样的行为而震惊或者失落:当你乐呵呵地走到他的房间外,准备看看他正在做什么,或者问问他愿不愿意和你一起出门的时候,3岁的小人儿居然严肃地跟你说:“妈妈,你别进来。我现在有事儿……”这时你该怎么办呢?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临,你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因为就像当了妈妈的你经常叫喊着要“给自己留一些空间”一样,孩子其实也需要自己的空间,而且这种需要从很小开始就有了。只不过,他不知道要怎么告诉你。

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他们的需求程度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只要拥有自己一个小小的“窝”,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安安静静哄娃娃睡觉,或者隐藏一下下卡片就足够了,有的孩子却需要关上房门,并高悬“禁止靠近”的大警示牌才能安心;有的孩子喜欢自己待会儿,但如果你上前找他,他就会从自己的小世界里出来,有的孩子一旦受到你的干扰,就会大发雷霆,好像你踩了他的尾巴一样。

那么,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我们需要给他们保留多大的自我空间呢?

0~6个月:妈妈,就让我发会儿呆吧……

他为什么需要自己的空间:对于一个小baby来说,独处的、安静的时间是真正的“停工期”——他终于有机会能休息一下了!每天除了睡觉和喝奶的时间外,爸爸妈妈以及亲戚朋友总是不停地逗他乐,虽然小宝宝已经可以承受20分钟之久的挑逗,但是他们每天都需要有些安静的、看上去无所事事的时间。

所以,我们应该花一些时间帮助小宝宝学会如何让自己快乐。比如当他一觉醒来,你不要立刻扑上去摸摸这儿,看看那儿,而是尽量让他学会玩自己的手指、脚趾或者练习发出“咕咕”的声音来帮助他自己平静而快乐起来。

提示:当宝宝醒来,情绪很好、很平静的时候,让他坐进躺椅或者婴儿车,然后把他推到窗前,让他在安静中远眺一下,虽然他的视力范围极其有限,但是哪怕就是感受一下腿上的阳光、听一听窗外的鸟鸣,或者就是出出神、发发呆,也很好啊!

1~2岁:我的地盘,我做主。

他为什么需要自己的空间: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知道别人和自己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往往需要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并且认识自己的能力。

当然,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翅膀还没有长硬”,所以不可能太独立。他也许想自己在院子里走走,但不会走得太远。他也许想单独在房间里工作,但不会把门关得严严的,只不过是象征性地合上一些,给你留下大大的缝隙。不过,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能够比较明确地区分“我的地盘”和“妈妈的地盘”的概念了,即使都在你们家里,不同的地盘,他的表现也会有小小的差别。此外,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居然没有小时候大方了,他经常会独自享用美食,拒绝与你分享。

提示:这么大的孩子是不可能说出他需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的,因此,当他推你、拍打你或者跟你发脾气的时候,你不要惊奇,也许是他想要单独呆一会了。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说推人是不好的,然后问问他是不是想自己待会儿,然后开心地走出他的“地盘”。

3~4岁:我自己能行,妈妈你别管。

他为什么需要自己的空间:这个时候的孩子有了一点点独立性,他能够处理一些生活中的技能。比如他能自己穿衣服、喝果汁、使用剪刀剪东西之类。而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希望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三四岁的孩子希望自己像个大孩子一样,如果父母在他身边指点不停地指手画脚的话,他反而很难做好了。而且,成年人的过多帮助,往往使孩子对事情失去想象力。所以,在孩子并没有发出救援邀请的时候,爸爸妈妈最好收起关注的目光,就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冲突、扮演角色,尽力去解决他遇到的问题。

有些3岁的孩子可能开始搞些小秘密了。他们喜欢把一些心爱的东西藏起来,比如一辆小汽车、一枚小贴画,并且对自己的秘密守口如瓶,然后在这种可爱的神秘感中获得满足和快乐。过几分钟或者过上几天,他们就会把自己的小宝贝翻出来,寻找下一个藏宝地点。

提示: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接收到孩子的“请勿打扰”信号是从他上卫生间时要关门开始的。其实,孩子并不是对自己的身体隐私有了意识,他只是在模仿成年人的行为。还有些孩子开始喜欢和他的小毛绒玩具、洋娃娃说悄悄话,玩一些过家家的游戏,并且不愿意有成年人在场……无论何种状况,你的突然降临,也许会引发他的尖叫,他甚至会恼羞成怒推你离开卫生间或他的房间。这时你千万不要生气,你可以平静地告诉他:“如果你不希望妈妈打扰你,可以说‘我想自己待一会儿’,妈妈就会走开了。”

5~6岁:我已经长大了!

他为什么需要自己的空间:到了五六岁,孩子变得更喜欢交际了,而且他们越来越喜欢同龄人混在一起,而尽量远离成年人的干涉。当然,即使上了小学的孩子也不可能成熟到无人监督的程度,所以爸爸妈妈应该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呆着,当出现安全问题时,出面干涉一下。作为父母,尊重孩子拥有自己空间的权利,尊重他只想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秘密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你们也要让他知道你们仍然是父母,而且,隐私是要有一定的限度的。你可以通过很多机会告诉孩子:“在进入你的房间前我会敲门,但是我决不允许你把门插上,禁止我入内。”

提示:无论孩子在什么年纪,你应该都让他知道带着他的小秘密靠近你们,是非常安全的。这就意味着,当他信任你们、向你们倾诉的时候,千万不要反映过度。要知道,趁着孩子的隐私仍旧单纯而可爱的时候,比如偷吃了一块巧克力或者不小心把爸爸的画轴弄断了时,你要打好一个地基——一直保持你们和他之间的交流通畅到有那么一天,他有了真正的秘密时,他才会真诚地、信任地跟你交流。

相关推荐